㈠ 深圳:2035年人均住房面积超40平方米
在住房问题上面,深圳提出一个新目标:到2035年,深圳市常住人口人均住房要达到40平方米以上。
7月9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消息称,为加大居住用地供应,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居住用地供应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
意见稿在增加深圳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方面提出,确保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为使顺利完成目标,意见稿还要求,深圳年度居住用地供应量原则上不低于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30%。
2020年8月,深圳官方曾披露数据显示,深圳常住人口人均居住面积约28平方米。
贯彻“房住不炒、住有宜居”的精神要求,深圳市从政策端再次发力,意见稿全文重点从盘活存量、多方面寻求增量的角度,力争在未来持续加大深圳居住用地供给,着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在寻求增量方面,意见稿重点指出,优化居住用地结构布局,如在保障产业空间量质齐升的前提下,推进二三产业用地混合利用,增加住房及公共配套设施供给,加快促进产城融合等;提高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如位于密度二、三区的新供应商品住房和公共住房建设项目,容积率可按密度一区居住用地容积率上限执行等;加大新增用地保障力度,如加快建立整备先行、规划预调、供应高效、滚动推进的居住用地供给机制,保障新增居住用地供给等;引导未批或已批规划更新项目建设住宅等。
在盘活存量方面,意见稿指出,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探索企事业单位持有的自有住房(不包括政策性住房及全年期自持的租赁商品住房)建成后补缴地价转为公共住房或市场商品住房等。
在一系列政策影响下,深圳房价逐渐趋于“冷静”。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6月,深圳二手房价格为67407元/㎡,上半年累计下降10.4%。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从长期来看,深圳住宅市场供应量增大,使得刚需购房需求得到释放,有利于房价平稳运行,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展研究部主管华洪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近年来持续加大住宅用地供应主要是为了实现“十四五”提出的规划目标,属于补以往在住宅用地供应不足的历史欠账。当然增加住房供应对从根本上缓解住房供需矛盾、稳定房价与预期是有积极作用的,非常利好刚需群体。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9年四年间深圳供应的住宅建设用地面积仅约90万平方米。2020年深圳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去年新增住宅建设用地面积约173万平方米,远超前4年的总体供应量。
“要实现人均居住面积几乎翻番的目标,深圳在土地供应方面依然任重道远。”华洪表示。
㈡ 深圳人才政策调整背后:大城市人口竞争将转向公共服务“扩容”
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揭晓,迅速有城市调整了户籍及人才政策。
5月底,深圳市人社局宣布,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入户并在深圳全职工作的35岁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补贴政策。这或意味着,未来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落户深圳,将不再享受15000元和25000元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
此前几天,深圳还发布《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和《居住社保积分入户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拟将人才落户的学历底线要求由大专调整为全日制本科,居住社保积分入户基本年限由5年调整至10年,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等,也引发广泛关注。
时间回到几年前,深圳率先给落户大学生发放补贴,并将人才直接核准落户的门槛降至大专学历,这一套“组合拳”曾拉开了全国重点城市的“抢人”大幕,引起了诸多城市跟随效仿。
观察人士指出,在人才政策方面,深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那么,此次深圳率先收紧入户政策和提高人才补贴标准之后,是否又代表着一次转向?其它城市会否跟进深圳的做法?作为过去10年常住人口增量最大城市,深圳此番提高入户门槛,未来10年城市的人才争夺格局是否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重点城市离规划人口“上限”还有多远?
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56万。由于深圳最新版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尚未出台,暂无法得知当前与2035年预期的人口目标之间还有多大的“差额”空间。但是,深圳此前曾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口发展预期目标为1480万。如今实际情况已大大超出预期,这或是深圳此番收紧入户政策的主要背景。
一些城市或面临着与深圳类似的处境,2020年广州常住人口达1868万,对比10年前增加了598万,增量仅次于深圳。广州曾在《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中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要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目前来看,广州还剩下132万增量空间。
深圳、广州两个一线城市之外,包括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长沙、武汉、苏州等在内的新一线城市,对比2010年新增人口均超过了200万人。这些新一线城市,还剩下多大的人口增量空间?
常住人口首次跨过2000万门槛的成都,曾在其《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中提出,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即未来15年,成都人口还可新增206万,而过去10年成都人口增加了582万。
郑州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1260万,首次超过武汉,成为中部常住人口第一大城市。2020年,郑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在汇报《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时透露,基于城市定位,规划测算到2035年郑州人口将会达到1800万。对比来看,郑州还有540万的人口增长“余额”,年均可增加36万,但是对于郑州而言,1800万或许并不完全是一个人口上限约束值,也可能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5月31日,杭州发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提出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1500万人左右,服务管理人口规模2000万人左右。按当前杭州1194万常住人口计,则还有306万的人口增长空间。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以各地国土空间规划中2035年人口目标作为依据,一些城市可能希望人口增速有所放缓,从而一定程度收紧户籍制度;但像郑州、武汉等城市,未来还将有较大人口增长空间,特别是郑州,有着河南全省近亿的人口腹地。
他继而指出,接下来新一线城市的户籍、人口政策并不会一刀切,而更可能是“分城施策”。
大城市面临增加公共服务挑战
常住人口规模直接影响一国或一个区域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财政投入等指标,而一些重点城市人口数据对比2019年出现大幅增加,这意味着此前人口数量被低估,相应地,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需求也有必要重新测算。
以深圳为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已是国内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调整人口政策也是希望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公共服务配置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有序,“应该看到深圳的特殊性,它面积仅2000平方公里,有限的土地空间使公共服务供给受限”。
深圳教育局此前曾解释过新增高中学位存在“落地难”问题,主要就包括用地选址难、土地整备慢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深圳收紧了入户政策,但对本科以上学历且符合一定年龄条件的人士仍然敞开了户籍大门,可以预见,深圳常住人口仍会继续增加。王梅也表示,除了要补齐存量人口公共服务缺口,还要应对未来新增人口的需求,深圳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不只是深圳,诸多常住人口达到千万级体量的城市,都或多或少都有类似挑战。尤其是按照新型城镇化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城市按照常住人口来配置公共服务,将是改革的大势所趋。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服务的建设在方向上明确了要增加供给,但在技术上,例如城市预留用地等方面还有短板,通过提高落户门槛适当缓解矛盾,可以理解,但不应该是长期趋势。
陆铭同时表示,深圳提醒了其它大城市,应该尽早注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在城市用地方面,尽早预留适应未来人口增长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空间。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不仅仅是满足人口增加后的客观需求,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综合配套,将可能越来越多地成为就业吸引力之外,另一个影响“抢人”成效的关键因素。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周仲高向记者表示,他在调查中发现,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对人口吸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口集聚动因正由父代的“经济动力”(获得较高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等)转向子代的“社会动力”(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条件和成长机会等),城市提供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公共服务将成为人口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㈢ 深圳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
“十四五”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规划纲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关键一招,对深圳“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谋划和部署。
根据《规划纲要》,深圳“十四五”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创新能级显着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左右;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展望2030年,深圳将建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示范者
推动前海扩区,探索全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以综合改革试点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围绕“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规划纲要》提出要服务国内大循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建设高效集约的国家物流枢纽体系,以深圳机场为载体建设深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平湖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构建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大规模展览和交易平台。
㈣ 深圳人口数量2022总数
2022深圳市人口总数是1756.01万人。
深圳人口2022年总人数是1756.01万。2022年人口数量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40万人相比,在本年度深圳增加713.61万人,增长68.46%,年均增长5.35%。
深圳全市共有家庭户6424556户,集体户1062594户,家庭户人口为14480695人,集体户人口为307936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12人增加0.13人。
深圳简介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广东省辖地级市,是广东省副省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深圳也是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深圳全市下辖9个行政区和1个新区,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短冬,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以上内容参考自网络-深圳
㈤ 你如何看待深圳人口余额不足150万这件事
深圳的人口余额不足150万,这样的数是直接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想去深圳这座城市中发展了,而且间接表明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是非常多的,而且竞争非常激烈。我认为这件事情对深圳以后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因为城市的人口余额不多,这就意味着有很多人在这座城市中,没有办法买到房子。
三、结语
目前来看,大多数年轻人毕业之后都想在深圳找工作,而且想努力在深圳扎根。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深圳这座城市虽然发达,但是它给我们的生活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一般人还是不要去挤这座城市了。
㈥ 2022年深圳有多少人
2022年深圳有1756.01万人。深圳是广东省经济最强的城市,2022年深圳人口大约在1600万到1700万之间,深圳这里汇集了很多城市务工人员,在这些人口当中,大部分人都需要办理居住证,因为小孩子要读书,因为很多人想在深圳落户,很多人喜欢在这个城市长期生活下去,深圳是我国第六大人口大市。
2022年深圳人口比例
深圳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665243人,女性人口为7894818人,男女人口比例为55.04比44.96,总人口性别比为122.43,男女比例失调非常明显,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0-14岁人口占比百分之15.11,15-59岁人口占比百分之79.53,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百分之5.3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3.22%总体来看深圳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城市。
㈦ 降房价的“大杀器”来了!允许商业改住宅
重磅!深圳降房价的“大杀器”来了 。
上周,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居住用地供应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有条规定相当震撼:
允许商业改住宅,商品房占比可达到30%!
不止商业用地,旧改里面的商业部分也可以改成居住性质。
总结
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被赋予了“民生幸福标杆”的战略定位,要求实现“住有宜居”。
新的定位下,即便是宇宙中心,房价也不能突破地心引力。
从下往上看,高不可攀的房价,也正在削弱这座明星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而在不依赖土地财政的深圳,产业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房地产。
所以,不动则已,一旦出手,深圳会比其他城市更狠。
从去年715以来,深圳对楼市的冰冻处理,已经足以证明。
还想收割深圳红利的炒房客,时间不多了。
㈧ 深圳人口2022年总人数是多少
深圳人口2022年总人数是1756万。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40万人相比,在本年度深圳增加713.61万人,增长68.46%,年均增长5.35%。
深圳龙岗、宝安、龙华人口增加较多。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区为宝安(447.66万人)、龙岗(397.90万人)和龙华(252.89万人),合计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2.55%。深圳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653381人,占15.11%;15-59岁人口为13965964人,占79.53%;60岁及以上人口为940716人,占5.3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65217人,占3.22%。
深圳的人口分布情况。
深圳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665243人,占55.04%;女性人口为7894818人,占44.9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8.23上升为122.43。
㈨ 深圳市人口总数2022
2022年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190.8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53.0万人。
广东省2022年经济目标是增长5.5%左右,我们以5.5%计算,那么名义GDP增速就是9.97%,深圳市2022年人均GDP。
因为2021年深圳的人口大约在1750万左右随着深圳市的小型加工厂搬走的比较多的情况下,2022年,深圳人口可能比2021年要少100万左右,也就是说,2022年,深圳人口预测大约在1600到1700万左右。
深圳市人口发展水平:
《公报》显示,深圳龙岗、宝安、龙华人口增加较多。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区为宝安(447.66万人)、龙岗(397.90万人)和龙华(252.89万人),合计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2.55%。与2010年比,人口增加较多的区为龙岗、宝安、龙华、南山和光明,分别增加209.46万人、183.76万人、114.94万人、70.75万人和61.44万人。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新区域的人才引进,同时拉动家庭人口及相关服务人口的流入。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同时,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交通的便捷,缩短了城区间的空间距离,区域一体化逐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