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圳是我国的高科技硬件之都吗
中国的深圳就相当于美国的硅谷,深圳现在大力的发展科技,吸纳了很多的人才去研究科技,所以说深圳是我国的高科技硬件制度是没有错的
② 深圳经济特区为什么能成功,是否有可复制的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是由多方面因原因共同影响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根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所以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以至于现在深圳发展为一个非常发达的城市,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也极力的支持和关注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为祖国的进一步建设做出了相关的一些具体建设性内容。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了解经济特区发展取得的一些巨大成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方便自己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性,全国各地都应该向经济特区学习学习他们的一些发展情况和经济要领,让自己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条件,而且对于深圳经济特区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30年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理念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深圳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而且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
中央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经济特区的大胆尝试,先行先试发挥作用,所以现在政府对于经济特区的发展非常关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达到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是完全重重正确的重要,做出新办经济特区的决策也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是必须要经过一些具体改革创新的,所以深圳在发展的同时勇于改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现在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应该办得更好,所以经济特区在发展的同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指导方针。
主要原因是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扬了改革开放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区人民艰苦奋斗,而且积极的进行生产,大力生产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都是深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深圳经济特区的不断发展,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进步。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所以要想让中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条件,要更好地让这些经济特区的建设有利于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可以更好进行更好的诠释。
(2)深圳是怎么成为世界的科技之都扩展阅读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阳台山脉,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
深圳经济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开发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业区,兴办了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
其后又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业小城。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
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
自1979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至2002年止,实际利用外资315.18亿美元。其中,1979~1989年10年间,深圳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签订协议689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至1999年20年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深投资,累计投资项目2.36万项,合同外资298.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4479.15亿元。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继续保留了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同时还授予经济特区所在市以较大市立法权。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一市两法”现状,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2009年5月6日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后,深圳市高层正加紧研究该《方案》的3年分步落实规划。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将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即将原属关外的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纳入特区之内。如果获得批准,深圳特区的总面积将由2009年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③ 深圳是怎么做到今天的一线大都市的
国家政策扶植,政府招商引资,吸引众多企业入驻,企业引来大批的人,人最终造就高额GDP
④ 深圳成为上市公司破10亿的超一线成市,深圳到底有多牛
这个数字其实并不是10亿,而是10万亿,10万亿的总是注意能够代表深圳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深圳这个城市来说,因为深圳本身就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同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优秀人才,所以很多企业和人才都愿意来深圳扎根。在这种情况之下,深圳本土的上市公司的数量非常多,很多企业也属于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也会为各个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很多企业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身的上限。
这个数据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每个公司的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的统计,对于具有科技公司的城市来说,如果把所有的科技上市公司的市值算到一起的话,真的是唯一一家综合市值达到10万亿的城市。这个数字其实已经非常夸张了,因为深圳的科技公司的总市值已经达到了上海的1.7倍左右,北京的1.2倍左右。
⑤ 深圳是什么都
雌都
深圳作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也是邓爷爷所“画”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这里的经济奇迹为国人骄傲。在深圳发展初期,这里的轻工业很发达,城市里的女工非常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甚至达到了1:7的夸张比例,因此被人称为“雌都”。
但随着深圳快速发展,产业随之升级,大量女工的时代早已过去,男性人数甚至已经超过女性,“雌都”一词成为历史。
鹏都
深圳市的别称是“鹏城”,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
在古代,深圳东部50多公里开外的南澳镇,有一处名叫鹏城的地方。城门象北京的德胜门, 城墙经风雨侵蚀,两旁平房都是砖木结构,鳞次栉比,中间是青石板铺就的道路,古韵十足。当地居民称这个地方为王母,又叫大鹏,这座城就叫鹏城。“鹏城”由此得名。
在如今,“鹏程”寓意鹏程万里,用来比喻深圳发展速度之快,令人为之惊讶。特别是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大都市,创造了无数的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已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正象展翅高飞的大鹏。所以,“鹏城”这个称号就越来越闻名了。
新都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速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今天它已经是国家的一线城市,一座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于是有人说深圳是一座新都,它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年轻的深圳彰显着十足的精气神,市容市貌都是最新的状态,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外都
深圳市也有这样一句话“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市的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多,超过本地居民,有时候在深圳的一些地方,你可能就见不到本地人。深圳的包容性,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前去奉献青春汗水,建设深圳。因此有人说深圳应该叫“外都”。
创都
深圳又是一座创都,它的科技实力,自主创新能力位列前茅,享有着“设计之都”“创客之城”等美誉。
说起深圳的创新,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华为、腾讯、大疆、光启等这些行业专利大户。殊不知,相对于这些金字塔尖的行业巨头,难以计数的创客群体才是深圳创新的金字塔基。
这些创客的存在,不仅夯实了深圳创新驱动的根基,更是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最好诠释。创客之都 " 已然成了深圳又一个崭新的名片。
⑥ 国家科学中心“第四城”落地,凭什么是深圳
国家科学中心“第四城”落地深圳,凭什么?当然是凭人家早有准备,在科研方面投入巨大。不仅政策利好、配置硬核而且市场还活跃。这些注定国家科学中心“第四城”落地深圳。
总结
这些因素让深圳成为国家科学中心“第四城”成为必然。集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以及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是深圳科技创新升级的核心“引擎”。未来的深圳将会更加具有竞争力。
⑦ 深圳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1984年2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5月设为管理区,仍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89年12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
1990年1月,特区内撤销罗湖、福田(原上步)、南头、蛇口、沙头角5个管理区,成立罗湖、福田、南山三个市辖区。其中沙头角、罗湖2个管理区合并组建罗湖区。
1992年11月,民政部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区、龙岗区(1993年元旦实施)。
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1997年10月,国务院批准增设深圳市盐田区(1998年实施),辖从罗湖区划入的沙头角镇和盐田、梅沙2个街道。
1998年3月,以沙头角为中心的区域从罗湖区析出,设盐田区,仍为特区范围。
2004年6月,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
2007年5月,光明新区成立,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地处深圳西部。
2009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为推进以大工业区为中心的东部片区统筹发展,促进深圳市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将原深圳市大工业区和原龙岗区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为坪山新区。
2010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龙岗、宝安。
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2011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宝安和龙岗新增两个功能新区,分别为“龙华新区”和“大鹏新区”。
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启动。
2016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深圳市龙华区和坪山区,以龙华、大浪、民治、观湖、福城、观澜等6个街道的行政区域为龙华区行政区域;以坪山、坑梓2个街道的行政区域为坪山区的行政区域。
2017年11月,深圳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2018年2月,国务院同意深圳市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2018年5月,国务院批复广东省设立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区人民政府驻光明街道广场路1号。
2018年12月,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