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资讯 » 深圳科博会在哪里
扩展阅读

深圳科博会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9-02 06:00:04

㈠ 深圳市科学馆的辉煌历史

这座矗立在市中心、造型别致的“八角楼”式建筑,距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同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一道,在上世纪80年代,深圳科学馆是深圳市最早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仅有100多万人口的深圳特区,无论从建馆时间、建馆规模来说,深圳科学馆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它是市委市政府贯彻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重视科普的历史见证,也是深圳改革开放历程、深圳科普和高新技术发展历程的有力见证。
21年前“悭钱”建出一流科学馆
“最初,市政府是想建一个‘科学会堂’。但是调研和分析之后,认为建一个‘科学会堂’在功能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就建议政府将‘科学会堂’改为‘科学馆’。”科学馆第一任馆长巫杏堂,首先向记者回忆了科学馆名字的由来。
两字之差,包含的意义却有了质的飞跃。巫杏堂举例说,顾名思义,“科学会堂”的功能以会务为主,“科学馆”则可以包含各种学术交流、研讨会议、科技培训、科普展览以及科技成果、产品展览展销等多种功能。
我们现在看到的科学馆,总面积为1.2万余平方米,从1983年开工,1987年竣工,历时4年。在科学馆建设施工期间,还没有设置工程监理公司。有关市领导亲自出马,从省一建工程公司请来一位曾援助刚果、越南等国的工程师,市基础工作组也派来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从头到尾在现场蹲点,对工程全程监督。1987年,深圳科学馆被市政府评为“优质样板工程”。用巫老的话来说,科学馆的质量达到了“做桥墩的标准要求”。
建筑设计独特。1983年6月,来自华南理工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何镜堂(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李绮霞,结合环境的特征和建筑要求,提出“八角楼”设计方案,经总工室审查后采用。“八角楼”,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获得较大的面宽。“八角楼”还有利于开展会议、展览等活动,能获得更多的座位,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1989年,这个构思独特的项目获得了建设部颁发的优秀设计奖。
技术先进新颖。科学馆原副馆长杨备英回忆道,科学馆的所有玻璃窗门,都由香港窗艺公司供货施工。为防台风,10楼及3楼教室采光带的玻璃厚度达9毫米,这在全市罕见。大厅的金字塔形丙烯酸茶色光棚,采用的玻璃幕墙由英国供货,是全国继广州白天鹅宾馆后使用该种材料的第二家。科学馆10楼国际会议厅还使用了同声传译系统,为深圳最早。正因这些,1986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留学生班专程来深圳科学馆参观实习。
使用资金最少。两位老馆长笑言,为了“悭钱”,科学馆主动调整、更改了部分项目。取消了内庭原设计大厅的抽象壁画,室内花岗石由进口改为用国产产品,厕所、洁具原设计用进口产品的也一律改为国产。结果,科学馆在八大文化设施中,以花钱最少完成了工程收尾和竣工验收,为八大文化设施中投资最少的一个项目。
“八角楼”见证诸多重要事件
建成之后的“八角楼”,除了配备先进的会议设施,还具有优越的交通位置和良好的服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在当时的深圳都是首屈一指,对外界的吸引力非常大。杨备英回忆说,开馆之后,每年至少有2到3次高规格、高层次、高级别的全国乃至国际性会议在科学馆召开。各种大型展览也月月登常“许多会议都有历史纪念意义,有的和改革开放息息相关。科学馆也是这些重要事件的见证者。”
他清楚地记得,1989年由国家财政部主办的“财政财务法规国际研讨会”在科学馆9楼会议室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专程前来出席会议。当时,正逢改革开放后,各种公司、企业的设立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但企业的财务法规、财务准则以及相关财务规范几乎是一片空白。这次会议,对于制定相关法规、准则以及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1990年,“中日友好协会年会”也在科学馆举行。包括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以及我国中日友好协会的负责人都前来与会。“这个会场设在科学馆,一方面说明市领导对科学馆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科学馆在深圳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科学馆的光荣,也是深圳特区的荣耀。”
“目前,科学馆的主要功能科学普及,正在全面凸显。仅2006年至2007年两年里,我们举办了科普活动40多常特别是在组织参加两届科博会期间,观众对科学馆展区、对科普互动展品的认同、科普互动展区的热烈气氛,都出乎我们的预料。”科学馆现任馆长张永华难掩兴奋地说,科博会期间,几乎每个观众都要到科学馆展区浏览。有的观众一呆大半天,有的观众一家三代围着一件互动展品操作、讨论,有些小朋友连续几天早来晚走。在出入口、其他展区,遇到观众问路“科学馆展区”是“家常便饭”。“这都表明市民对科普的渴求,表明了科学馆建设与存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科学馆常设有科普展览、专题科普展览和科普巡展等。科普部部长张景德介绍说,1997年,深圳市荣誉市民、香港企业家余煜元在科学馆3楼组建了“动手动脑”科普展厅,是深圳市第一个常设科普展览项目。1998年,“科普宣传廊”在科学馆靠上步路一侧亮相,成为深圳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近两年来,科学馆还设立了“科普大篷车”巡展项目,进学校、进社区、进基层,受到青少年的欢迎。深圳中学学生樊成志的留言,表达了他参与科学馆活动的感受:“科学馆的创建,对深圳市民是一种福音。科学对于每个人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科学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基本要素,发展先进科学是国家发展的必要元素,普及科学是提高一个民族素养的重要途径。深圳科学馆为普及科学作出了贡献。”

㈡ 全国会展中心有哪些

九五"期间全国掀起了会展场馆建设的高潮,"九五"前全国室内展馆面积不足80万平米,到2001年
,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增长了一倍,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米。其中,全国新建成的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馆达30余个。广州市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设计水平堪称世界一流,规划用地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具有国际标准展位一万多个、室外展场2.2万平方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会展中心,仅次于德国汉诺威。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总展览面积为室内20万平方米,室外5万平方米。北京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国际会议中心、商务酒店、写字楼、参展商公寓、大型购物中心、仓储中心、办公接待
、动力中心等为一体,甚至包括主题公园,是以展场为核心的展览综合体。建筑面积28万平
米,展场面积20万平米。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9.3亿元,总建筑面积12.7万平米,其中展厅面积5万平米,会议厅面积1.5万平米,会议厅40间。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有大小会议厅30余个,配有10路同声传译系统和7000个国际标准展位。以上都是我国近年来建成的规模大、档次高、科技含量高的大型会展场馆。

(二)会展经济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成都等展览中心,比较着名的会展有广州每年春秋两届的广交会、杭州的西博会、深圳的高交会、北京的科博会、宁波的服装节、北京国际家电展览会,以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全国
( 消费 ) 商品交易会、全国旅游交易会等。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国内具有主办展览资格的公司已达
230
多家,每年举办的各种类型展会超过2000个。刚刚结束不久的第97届广交会实现了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额的"双突破",达到了历史新高。此次广交会成交总额累计达292.3亿美元,比去年秋交会增长7.5%,比去年春交会同期增长19.3%。此次广交会共有来自210个国家和地区的195464位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增长16.4%,参会的采购商首次突破19万人。在参展的各交易团中,广东交易团出口成交额名列首位,共成交74.1亿美元。另外,欧盟成为最大的成交对象,共成交102.6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35.1%;美国和中东地区居二、三位,总成交额分别为45.5亿美元和37.9亿美元。有专家预计,我国会展业在未来几年年均增幅将在
30% 左右。到 2005 年我国展览业直接收入将超过 65 亿元,为其他行业带来 500
亿元左右的收益;而到了2010 年上海世博会召开时,仅旅游一项就可达 800
亿。可见,会展经济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三)会展区域联盟出现,全国形成五大会展城市群。当前我国出现了南、北、东、东北、中西部五大"会展城市群"。南部会展城市群,即是以广州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会展城市群",以广交会为龙头,南接深圳、香港,东接东莞、顺德、珠海、中山等会展城市,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展开,以及CEPA的实施,港澳与内地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珠三角会展城市空间十分广阔、前景十分看好;北部会展城市群,即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会展城市群",随着2008奥运会的临近,有关奥运会的会展将不断增多;东部会展城市群,即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会展城市群",南京、合肥、苏州、南通;宁波、温州、义乌、杭州等城市均以上海为龙头,大力发展区域会展经济,但整合发展仍需加强,尽管上海已取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但长三角整体的会展业起步迟于珠三角,运行规则与整体氛围不如珠三角;东北会展城市群,即指以大连、长春、哈尔滨、沈阳以及吉林等城市为主的会展城市群,其中,大连近年来通过举办国际服装节、国际啤酒节会展业发展尤为迅速;中西部会展城市群,即指以成都、南宁、昆明等西部省会城市为主的会展城市群,我国西部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中西部城市的会展业近年来迅速发展,成都加州集团投资
20
亿打造的天堂寨会议度假中心有东方达沃斯之称,南宁有中国-东盟国际博览会的落户,昆明的世博会更是有着多年的营销经验和优势。

(四)会展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广交会是我国外贸最大的平台,不仅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最多,而且档次越来越高、成交额越来越大。广交会成交额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的1/4,对广东来讲则占1/3,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外贸第一品牌,具有一定的世界性。除广交会外,北京举办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世界万国邮联大会、世界建筑师大会、联合国保护大气臭氧层签约国第11次会议、世界数学大会等国际大型会展,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及将于2010年举办的世博会都促进了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11国搭台,17亿人唱戏,60亿人喝彩!"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去年11月举行,也是我国会展业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在为期4天的招商招展上,博览会实现了"三超",即境内外报名参展企业达到2506家,超过原定计划;申报展位4423个,超出现有展位一倍多,东盟10国及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共使用展位757个,占参展位总数的42.9%;共有500多家企业参展,占参展企业总数的33.2%,超出预期目标。国内外参展商、采购商1.8万余人,有19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加了展出。整个博览会期间接待的国内外观众达30多万人次。事实证明,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次举办便显示出众多商机。累计贸易成交额达10.3亿美元,其中出口8.26亿美元,进口1.23亿美元,国内贸易0.85亿美元。共签订涉外投资项目129个,总投资49.68亿美元。签订国内合作项目102个,总投资475亿元人民币。创下了首战大捷的辉煌战果,为我国会展业走向国际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