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历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急需
1、阳历的来历
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阳历又称“新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2、阳历闰年的确定
一般来说,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能除尽的就是闰年,像1984、1988年等都是闰年。但是,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切天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妙,四年一共多出23小时15分4秒。如果每四年一闰加一天的话,又多了44分56少,四百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所以,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故又订了一条补充规定: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1900、2000年等,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闰年。但公元2000元又是闰年,因它的2月有29天。
3、阴历的来历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4、阴历闰月的确定
至于阴历哪一个月,这就牵涉到了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方面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
至于十十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的时间,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举个1998年的例子:阳历6月21日是阴历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气);而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气),从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阴历里面(阴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小暑,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五月。所以阴历闰哪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
我国使用阳历是在1911年建立民国开始的
B. 我国公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民国宪法规定,从民国元年开始使用西历纪年,叫做 “公历” ,意思是全世界公用的历法。
把公历 1月 1 日叫做 “元旦” ,改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为 “春节” ,这也是春节一词的来历。
共产党夺取政权,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延用了民国的这一条法律。
C. 天津和渔阳哪个早
渔阳(蓟县):西周时属燕国,春秋时期称无终子国并建都于此,秦代置无终县,隋大业末年改为渔阳,唐朝时明洪武初年撤渔阳县入蓟州,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改为蓟县。
天津:明朝朱棣永乐皇帝,为了纪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历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
具体可以网络搜:蓟县 天津
看网络
D. 公历年份是那几年
公历就是日历上的阿拉伯数字,汉子就是阴历,现在是公历2020年
E. 公历时间是多久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4年润加在二月变29天.那年为366天
F. 公历是几月
公历不是个具体日期或月份。
公历一般指公元(纪年体系)
公元即公历纪元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称用公元(Common era,缩写为C.E.)与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为 B.C.E.)的说法。
G. 天津历代所属行政区域
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时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
宋代时天津归辽国管辖,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
金朝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的名称
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朝朱棣作了皇帝后,为了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历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之渡口之意,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设卫筑城,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因在此筑城设天津卫。卫是军事建制,而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划。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
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分别是天津县、静海县、青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沧州。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
1937年7月29日,天津被日军占领,成为伪政权的特别市之一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成为河北省省会
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中央直辖市至今
H. 天津最早具体是什么时候有的
金元
现在天津处于的位置原来是海洋,黄河改道前由泥沙冲积形成。天津城市的形成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由于金元定都北京,这里形成漕粮转运中心直沽镇,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
明清
明永乐二年(1404年),镇守北京的藩王朱棣为了同他的侄子明惠帝争夺皇位,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后来朱棣作了永乐皇帝,为了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之渡口之意。因在此筑城设天津卫。卫是军事建制,而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划。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州属行政区域),六年后雍正九年(1731年),天津升州为府,天津府下置天津县。
晚清
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曾经有九个国家在天津沿海河两岸开辟租界。它们是:天津英租界、天津法租界、天津美租界(后并入天津英租界)、天津德租界、天津日租界、天津俄租界、天津奥租界、天津意租界、天津比租界。
20世纪初,各国进行吹泥垫地,疏浚了海河航道,又用泥沙填平租界中的沼泽,改善了天津的投资环境。天津发展成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晚清时,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I. 公历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推行的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以立法的形式在中国推行公历。
J. 阳历是什么日期
阳历(又称太阳历,英语:Solar Calendar),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为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位置,或地球上所呈现出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所制定的历法。
不据月亮的月相周期,岁实为365.2421897日,有大小月之分,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各三十一日;四、六、九、十一月各三十日。而二月平年二十八日,闰年二十九日。
在中国文化中,“阳历”一词有时会被特指为公历,以与中国传统的农历或阴历有所区别。
西历
西历后来世界通行,成为公历,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阳历。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是古罗马人向埃及人学得,并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兴起而传播于世界各地。
(10)公历是多久天津的扩展阅读:
回归阳历
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春分阳光直射在赤道时,当天昼夜时间平均,之后北半球的日照时间逐渐变长,气温随之升高,直至夏至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时,日照时间达到最长,接着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到秋分阳光再次直射赤道,昼夜时间又再平均;
此后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渐变短,气温跟着降低,直至冬至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时,日照时间达到最短,后来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再回到春分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日照时间在夏至时达最短,冬至时达最长,与北半球相反);
依此太阳直射点周期性变化,2000年时计365天5小时48分45.19秒(或计365.2421897天),定为一个回归年,所制定的历法,称为“回归阳历”。
恒星阳历
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观察天体上各恒星变化,会发现太阳与黄道带星群存在一个周期变化,依此太阳在黄道带位置的周期性变化,2000年时计365天6小时9分9.76秒(或计365.256363004天),定为一个恒星年,所制定的历法,称为“恒星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