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是怎么开发的
扩展阅读
天津学针灸哪里学 2025-05-11 05:00:31
厦门物业电工用什么证 2025-05-11 04:55:32
深圳中学费多少钱 2025-05-11 04:49:11

天津是怎么开发的

发布时间: 2022-06-30 12:40:03

Ⅰ 天津经济来源是什么

天津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以工业为主。
现在的天津正在努力做出成绩,继续将北方经济中心的魁冠戴在自己的头上,
现在天津的发展主要靠天津开发区(简称TEDA,经济效益在全国开发区里连续好几年第一名),大面上国家称之为天津滨海新区,地域面积扩大不少。
现在的天津经济发展主要靠天津滨海新区——集汽车(一汽丰田)、电子(MOTO)、医药(好几家国外的,具体名称忘了)、化工产业群、空客产业链、IT.....等等等等,结构布局十分合理,前景非常看好。

Ⅱ 有关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资料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去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并题词 “开发区大有希望”。

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总结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4年市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其基本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

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亿元,增长12.3倍,平均每年递增20.6%。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64亿美元,增长31.8倍,年均递增33.8%。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2005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1.28亿元,可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1.02亿元,可比增长4.1%,二、三产业比例为84.3:15.7。全员劳动生产率24.11万元,可比增长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三、滨海新区未来发展规划

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

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

1.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2.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3、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4.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

5.体制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Ⅲ 天津的滨海新区是哪年开发的

摘要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的市辖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1][42]

Ⅳ 天津尚赫市场是怎么开发的

是采取倍增模式开发市场的。

Ⅳ 天津这个城市是如何从一个渡口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的

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

天津:津沽、津门,四大直辖市之一。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海河五支流的汇合处,东临渤海,“九河下梢”以及“河海要冲”的美誉。

远古时,天津为海洋,四千多年前成为冲积平原。历史上黄河常改道,三次在津附近入海,直到金改道山东,天津才稳定。因为地势低洼,沽坑相连的地形地貌,素有七十二沽的说法,天津地名带“沽”的多,大直沽咸水沽等地名。海河:沽水,沽寨、津沽等称号。

明取代元,定都南京。都城在南京话,天津可能衰落,运气不错。1400年,朱棣起兵靖难,打到南京城,推翻朱允炆夺皇位,成为大明新一任的统治者。朱棣南下初,由三岔河口渡河,特殊意义明显,1404年,改为天津,天子津渡,由此而始。

朱棣即位后,1403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天津是北平门户,扼海路和京杭运河,位置重要,不容有失。朱棣有迁都北平的想法,1404年在天津设卫所挖护城河等措施。

Ⅵ 天津滨海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该新区开发、开放的意义有哪些

有力的区位因素:1,位于京津唐工业带,有较早的工业开发历史,工业基础及经验雄厚;2,位于环渤海地区,有丰富的自然石油资源,和便捷的海上交通运输,利于进出口贸易;3,京津地区有各高等学府,利于大量的的人才资源引进,人才优势,科研技术优势;4,有开放的市场
开发意义:1,为京津唐地区发展注入活力,带动京津唐地区区域经济发展;2,大力引进人才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就业;3,优化产业结构,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4,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5,利于引进外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有不准确不完善的地方请见谅)

Ⅶ 当年上海,深圳,天津的开发用的什么模式

深圳经济特区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2月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建设规划的报告》要求深圳、珠海在3-5年内“建成对港澳的出口商品基地、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和新型的边防城市”。1979年7月中央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 按照中央和广东省的部署先集中力量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好深圳起步最早。一是开始城市基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1979年率先建设蛇口工业区1980年开始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罗湖和上步城区建设蛇口、赤湾、东角头、妈湾等港口开发建设一批工业区引进一批外资和先进技术工业开始起步建设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八大文化设施文化事业开始起步制定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改善特区管理体制制订有关配套法规。二是以市场为取向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1979)、基建体制(1980)、劳动用工制度(1980)、价格体制(1982)、企业体制(1983)、劳动保险制度(1983)、干部人事制度(1982)以及政府机构(1981)等方面进行改革。三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1979)开放沙头角(1983)先后开放文锦渡(1978)、蛇口码头(1981)、梅沙(1984)、沙头角(1984)、赤湾(1984)、大亚湾(1985)等口岸开放金融业引进一批境外银行。四是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3)等理念创造三天建成一层楼的“深圳速度”(1984)。这一时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扫除了一定障碍并对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指出经济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浦东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东岸,面积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独特的国内优势 浦东新区地处中国海岸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依物阜民丰的长江三角洲。而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3强。 优越的国际地域优势 浦东新区面对着太平洋,它的扇形面正好对着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就使浦东新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是各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大门。 基础设施 基础建设先行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之一。浦东开发以来的十三年中,先后投入约1800亿元人民币开展基础建设,相继建成了大桥、隧道、公路、地铁、煤气厂、航空港等交通和能源项目,新区的投资环境得以不断的改善。

滨海新区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结合天津改革开放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重大举措。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落实中央全会精神,天津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对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部署。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天津滨海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

Ⅷ 天津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

天津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始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直至辽宋数千年的不断开发,在原始聚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早期文明。直金朝,天津地区因地利而成为戍守要塞-直沽寨;元朝又因海漕输转形成河港,在此建立海津镇;明朝设卫筑称之后,随着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天津渐渐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商业城市;到清代中叶以前,天津得河槽、海运和芦盐之利,已迅速发展成为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拱卫京师的畿辅重镇。从咸丰十年(1860〕被迫开端口至民国时期,是天津崎型发展阶段,一方面,作为工业大城市不断向近代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直到 1949年1月15日城市解放,天津才揭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在距今约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便已开始在此聚居和劳动生息了。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即为原始社会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殷商时期,天津北部山区分布着戌狄等少数民族的一些小国。西周及春秋时期,这一地区是召公姬百及其宗支的封地。战国时期,今海河南北大致分属赵、燕两国,为燕、赵、齐争雄角逐之地。
秦代天津地区属上谷郡。西汉时,天津地区南部属渤海郡的章武、东平舒、文安县;北部属渔阳郡的泉州、雍奴和右北平的无终县。泉州城遗址在今武清县的城上村,遗址范围内文物遗存丰富,有鬲、豆、陶釜、瓦当和印有“泉州”戳记的陶盆残片。在其东南11公里的双口镇也发现有“泉州”戳记的陶罐、陶钵等器物。东平村称遗址在静海西钓台村,遗址上散布着许多战国和西汉时期的文物。
天津地区濒临渤海,具有得天独厚的盐业生产条件,西汉王朝在全国公设盐官38处,条件地区就有泉州、章武两处,可见这里的制盐业在当时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天津枕河濒海,水运历史悠久。东汉末年,曹操破袁绍后北征乌恒,出于军事运输的需要,自建安十一年 (206)始,先后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渠三条运渠,这是天津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人工河流,也就自那时起奠定了华北平原上 300余条大小河道汇流至今天天津地区,循当时称作派河尾的今海河注入渤海的区域水文形势,同时还为这里后来发展成河海交通咽喉准备了条件。曹魏时处于派河口的漂榆邑(约今东丽区军粮城一带〕,无疑是这种有利条件形成之后不久出现的第一个原始河口港,输转、储存军需物资是它的首要职能。大业四年 (608),随炀帝为东征高丽,命令开凿永济渠,“自洛口开渠,达于涿州郡,以通漕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从此形成。大运河把黄河、淮河长江和在派尾河入海的华北平原诸河汇成的水系(即今河海水系〕,联成水道交通网,遂使地近运河北端、兼有河海航运之便的派河尾的地位更趋重要。金元时期是天津城市形成的早期阶段。元代在大都(北京〕附近屯田,直沽成为军屯的重要地区。
"天津"这个名字出现于永乐初年,为朱棣所赐,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永乐二年(1404),天津作为畿辅要地正式设卫〔卫所是明朝的军事建置),故有“天津卫”之称。后增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天津三卫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共有官兵1.6万余人(1493-1494)间,天津兵备道刘福将卫城用砖包砌,建四座城门,分别题额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心建鼓楼,鼓楼下起空心方城,从此天津城初具规模。此后天津成了离京都既近且大的漕粮储囤所。
天津的集市和商业区正式出现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分布于城中心和四门,附近到弘治年间1488-1505,以增设五集一市,集市大大活跃了天津市场,这时的天津已成为中国北方的商品集散地,人口也比往昔大增。明中叶以后,渤海湾西岸盐场逐渐采用晒盐技术,从此天津地区的盐产量大大增加,且质优价廉。为清代芦盐产销中心转移到天津创造了条件。明崇贞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义军攻陷北京,建号大顺,次日,天津也成为大顺的辖区。 公元1644年清潮王朝入关后,随着统治地位的稳固和经济发展,天津卫作为京师门户的地位日益重要。雍正九年升为天津府,辖天津、青县、静海、南皮、盐山、庆云和沧州等6县1州。从此天津已成为畿辅首邑。清康熙年间,随着河海航运的发展,南北各地商品大量吞吐,使天津商业空前繁荣。18世纪初,由于端口际间商业的发展,天津出现了汇兑业务的钱庄,此后,南北商人竟相效尤。商业、金融业的发展使天津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第二次鸦片战争间,天津作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地,其作用更加突出。在三次大沽口之战中,列强均直取天津,以图威胁清政府,迫其签订城下之盟。根据1860年10月签订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为商端口。随着天津的开端口,外商开始进入天津并设立洋行,天津也由一个内向的封建性商业城市逐步演变为以华北、东北乃至西北为腹地外向贸易中心。1870年廷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任此职二十余年间极力兴办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天津机械局及开创近代矿业、交通、邮电事业,天津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中心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华北,天津成为争夺的目标,通过划分租界,设立银行,天津的半殖民地化随之加深。辛亥革命后,天津改为天津县,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1928年6月28日,直隶省改称河北省,省会仍设天津,以天津城及附近地区设置天津特别市,是为天津市之始。民国时期,天津的文化教育事业继续有所发展。1919年10月17日,张伯苓创办南开中学大学部,两年后,正式改称南开大学。
天津人民具有爱国、民主的光荣传统,20世纪以来的半个世纪里,天津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斗争为天津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平津战役,1949 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畸形发展阶段宣告结束,开始跨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天津的城市建筑颇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歌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等,人们通常把这些西洋建筑称为“小洋楼”。在一座城市中,保存着大量民族风格的古建筑和如此众多的西洋建筑,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中都是少见的。故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天津国内生产
总值2003年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38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最高增幅,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22380元增加到2587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折合3126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GDP比重2003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9.7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是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212.34亿元,增长17.8%,比上年加快3.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第三产业积极化解非典负面影响,完成增加值1084.9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7%、50.8%和45.5%。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2001年,全市再就业人数为2万人,全年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3.15亿元,参加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为214万人。2002年,全市将创造8万个就业岗位,将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4%左右。
财政收入2003年,辖区内财政收入7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51.74亿元,增长20.2%,增幅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工业产值
和增长率2003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1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完成总产值4370.76亿元,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27.79亿元,增长20.1%;完成总产值4049.61亿元,增长26.1%。
农业产值
和增长率2003年全年农业总产值193.50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外贸状况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9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进口149.97亿美元,增长33.5%;出口143.74亿美元,增长24%。
外资利用
状况2003年全年新批三资企业941家,比上年增长15.3%;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35.13亿美元,增长74.3%;实际到位16.33亿美元,增长62.9%。全年新批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98个,增长60.9%。
支柱产业汽车机械装备、微电子和通信设备、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优质钢管和优质钢材为重点的四大支柱产业。

Ⅸ 天津开发区属于哪个区

天津开发区一般指天津市经济开发区,属于天津市的滨海新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于1984年12月6日,位于天津市区以东40千米,为天津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曾经连续16年位居第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渤海湾西侧,属于海积平原,地形属于退海滩地,以前曾为盐田。地面平均高度为2.5米,为东高西低。

滨海新区概述:

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至118°00′。

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达289平方公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网络-滨海新区

Ⅹ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开发的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原塘沽、汉沽、大港三个管委会和东丽、津南区的一部分组成。

开发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一轴
: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
一带
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天津滨海新区
三个城区
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
七个功能区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和海滨休闲旅游区以及若干现代农业基地。

开发的意义:
一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经验。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各方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有了一个基本框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对外开放中也面临不少新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仍是今后的重点任务。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探索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可以为全国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背靠京津,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是我国北方大陆桥的重要出海口,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海上门户,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可以促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有效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三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关键是要促进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开放条件优越,是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必将带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沿海地区优化开发,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四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入世后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国际经济,并将受到世贸规则的约束,原来特区和开发区等实施的一些优惠政策将逐步淡出。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措施,放宽外资准入门槛,扩大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竞争空前加剧。因此,在新形势下,坚持高起点和国际视野,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点,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探索出一条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路。
五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发挥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特有的优势。滨海区位条件良好,交通设施健全,土地资源相对充足,近海油气等资源也比较丰富,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同时,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特大城市,发展的潜力巨大。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可以进一步发挥天津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拓宽发展的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