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地道在原址离天津多少公里
扩展阅读
北京watch返厂要多久 2024-05-05 23:27:45
天津的英文怎么说 2024-05-05 22:42:11

地道在原址离天津多少公里

发布时间: 2022-07-06 04:50:29

‘壹’ 天津老地道口位置

天津老地道口位置。东站东六号门附近。

‘贰’ 地道战原址在什么地方

地道战原址: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是“抗日先锋村”,这个村《地道战》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坏后,不具备外景拍摄条件,因而《地道战》影视作品选择临近的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的,导演将这三个村庄合而为一,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是这三个村庄的“合成”。

高平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桥乡,距县城18公里,距乡政府4公里。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桥乡的高平村,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村中尚保留抗日战争时候的地道,并有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高平村的村民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地道战”等一系列抗日战争。

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拍摄《地道战》的时候,是当作民兵传统教学片来拍的。拍片目的是要体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还要让观众看之后能学到一些基本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的方法,同时要求摄制组运用故事片的形式进行拍摄。

(2)地道在原址离天津多少公里扩展阅读:

1945年5月,高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伪军。战斗结束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刘傻子就是《地道战》中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这两个人物的原型。

电影中,高老忠最后鸣钟向乡亲们报警的时候,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在实际中,刘傻子也的确牺牲了。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日寇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和打击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电影剧情就是其中之一。

《地道战》银幕上所有地道内的镜头画面都是在八一电源制片厂内搭景拍摄的。摄制组巧妙运用摄影镜头和剪辑,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真正的地道战斗网。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叁’ 老电影《地道战》的原址是哪

地道遗址冉庄遗址冉庄(地道战重要标志之一)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广铁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东有保衡公路,张望公路穿境而过。 冉庄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还保留着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且在附近修复日寇侵华炮楼一处。展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的地道战文物,辅之以声光电等现代化展览手段展现当年情景,多处旧址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战争岁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战遗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庄180公里,西北距满城汉墓40公里,东北距华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节假日和单、双休日旅游的好去处。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理想参观地,也是为后人留下的一处永恒的、宝贵的历史财富。 焦庄户遗址焦庄户位于北京市顺义县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现属龙湾屯镇。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秋,定名为“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 焦庄户地道战的民兵指挥部1979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焦庄户村在战争年代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 焦庄户人民同国内外敌人开展地道战斗是争从1943年春天开始的,当时只是挖了几个隐蔽洞。这种洞只能藏一两个人和少量食物。一旦被敌人发现只有束手就擒。 为了跟敌人长期斗争,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把单个隐蔽洞连接起来,并在地道内安装了翻板、单人掩体和暗堡等战斗设施以及数十个休息室和指挥所,供民兵和群众较长时间的在地道内战斗和生活。 到了1946年村里共挖了23里长的地道,村内纵横交错并和邻村相连,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战斗型地道网。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对人民进行传统教育,展室内以翔实的资料、珍贵的文物及真实的地道战遗址,再现了焦庄户在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进行英雄斗争的历史画面。现在供人们参观的地道遗址留着650多米。 纪念馆参观的内容共有六项:一是参观地道遗址;二是看地道战电影;三是听抗战时期儿童团员焦志斌同志讲焦庄户村的战斗历史;四是吃“抗战饭”(即窝窝头、玉米渣粥和咸菜);五是看“地对空导弹基地”(即看部队内务、队列表演、通讯和指挥、导弹实物操作、导弹演习录像);六是秋季苹果熟了,观众可以亲自参加采摘苹果活动。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位于定襄县城西2.5公里的西河头村,是与河北冉庄,北京焦庄地道齐名的我国保存的最完整的三大地道战遗址之一。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省教委命名为德育基地,1998年被省委国际委员会命名为国际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人际办命名为人民防空教育基地。1995年在原地道战遗址前划地建设了定襄革命历史纪念,从而更增添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1940年,百团大战告捷后,惨败的日寇向我晋察冀边区军民实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定襄境内的日寇也对西河头、炭窖沟、藏孤台等,3 个村庄进行了洗劫,先后制造了8起惨案,枪杀百姓400多人,烧毁民房2000余间。为了躲避日寇的烧杀抢掠,我抗日军民遵照毛主席“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积极防御思想,依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挖掘了大量的地下隧道。据统计从1942年到1948年全县157个村子,其中有80多个村庄都挖有地道,地道总长是200多公里,西河头地道战开挖于1942年,从最初只能应急藏身到1947年经全村500余劳力,突击40个昼夜,挖成南、中、北三条主干线,纵横52条支线,结构分上、中、下三层,全长10华里,现在开通的是其中的一面干线,全长旅游路线为1000米左右,下入到地道,闻着潮湿的泥土气息,走过一处处战斗工事,眼前的实物瞬间将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前后共经过大小战斗11次,毙伤敌人1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400余件。其中最大一次战斗是发生在1947年同阎锡山的第39、40军及伪警大队共计5000余人作战,民兵及武工队仅50余人,无一伤亡,毙伤敌100余人。 马尾山遗址 马尾山地道内部马尾山地道遗址即华东抗战地道纪念馆地处山东省西部,泰西西路34公里,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原马尾山旧址,位于有“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称的肥城市桃园世界风景区中央。 地道战遗址再现了历史的遗迹,展示了抗战时期的光荣史。 地道纵横长度约3200多米,这是一个双层地道,上层地道全长800米,离地面3米左右的距离,已修缮完毕,对外开放。下层还未开放。地道中设有卫生室、指挥部、弹药库、伙房、水井等。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借此敲开了全面侵华的大门。华东全民抗战,为阻击敌人采取了地道战战术。 地道于1938年开始挖掘,1940年完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肥城人民积极利用地道优势配合野战军、武工队对日伪军开展游击战,作战100余次,歼敌千余名。 曲阳发现抗战地道近日,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郭家庄村意外发现一条抗日战争时期地道,该地道于70年前开挖,贯穿整个旧村落。 郭家庄村83岁的吕趁考和80岁的王海青曾是该地道的开挖者。据两位老人介绍,该地道主干道呈十字状贯穿旧村落,南北迂回长500多米,东西长约750米,出口位于郭家庄村旧村落西北,大部分庭院与干道连通。地道距地表五六米,地道高约1米,宽约1.5米,成人需弯腰行进。地道备有烟道,以提防日军用烟熏。 据曲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王丽敏介绍,此次发现的抗战地道,再现了晋察冀抗战时期曲阳人民英勇斗争的历史。目前,曲阳县已安排灵山镇及郭家庄村的义务保护员看管该地道,并对地道进行资料整理与登记,以便日后进一步开发。

‘肆’ 天津市河东区十经路1号里地道口远吗 谢谢

十经路1号到唐口地道步行约400米

‘伍’ (地道战)遗址在么什地方了

冉庄遗址——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免费开放

冉庄(地道战重要标志之一)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广铁路、北有京深高
冉庄
冉庄
速公路、东有保衡公路,张望公路穿境而过。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地方部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还保留着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且在附近修复日寇侵华炮楼一处。展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的地道战文物,辅之以声光电等现代化展览手段展现当年情景,多处旧址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战争岁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战遗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庄180公里,西北距满城汉墓40公里,东北距华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节假日和单、双休日旅游的好去处。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融爱国主义教育、国
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理想参观地,也是为后人留下的一处永恒的、宝贵的历史财富。是全国首批爱国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单位之一,应上级要求,2008年3月对外免费开放,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门票免费。

邯郸峰峰地道遗址

邯郸市峰峰矿区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长的抗日战争时期地道。现存地道主巷1626米(9条大巷),复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洞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阱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通向西山的地道1条,还有辐射王看、宿风等地的地道。
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多种多样的开关盖、开关门,既能防水、防毒、放火烧,又能防破坏、防封锁。每个拐弯处都留有枪眼、陷阱、暗洞,灶底、树洞、水井、碾盘底、野地崖旁都有伪装的地道洞口,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战斗堡垒。由于该村土质较好,地道历经65年保存基本完好,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先辈的智慧和伟大创举。
上世纪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地道战》时,采编组和摄制组曾多次在山底村实地考察、采访,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山底村抗战时期的真人真事和真实战斗,并录制了很多镜头。六十年代,山底村抗日地道被列为“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峰峰矿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12年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晋升省级第四批风景名胜区。
焦庄户遗址

焦庄户位于北京市顺义县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现属龙湾屯镇。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秋,定名为“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
焦庄户地道战的民兵指挥部
焦庄户地道战的民兵指挥部
1979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焦庄户村在战争年代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
焦庄户人民同国内外敌人开展地道战斗是争从1943年春天开始的,当时只是挖了几个隐蔽洞。这种洞只能藏一两个人和少量食物。一旦被敌人发现只有束手就擒。
为了跟敌人长期斗争,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把单个隐蔽洞连接起来,并在地道内安装了翻板、单人掩体和暗堡等战斗设施以及数十个休息室和指挥所,供民兵和群众较长时间的在地道内战斗和生活。
到了1946年村里共挖了23里长的地道,村内纵横交错并和邻村相连,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战斗型地道网。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对人民进行传统教育,展室内以翔实的资料、珍贵的文物及真实的地道战遗址,再现了焦庄户在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进行英雄斗争的历史画面。供人们参观的地道遗址留着650多米。
纪念馆参观的内容共有六项:一是参观地道遗址;二是看地道战电影;三是听抗战时期儿童团员焦志斌同志讲焦庄户村的战斗历史;四是吃“抗战饭”(即窝窝头、玉米渣粥和咸菜);五是看“地对空导弹基地”(即看部队内务、队列表演、通讯和指挥、导弹实物操作、导弹演习录像);六是秋季苹果熟了,观众可以亲自参加采摘苹果活动。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位于定襄县城西2.5公里的西河头村,是与河北冉庄,北京焦庄地道齐名的我国保存的最完整的三大地道战遗址之一。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