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回族四大门派是哪四个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为中国四处最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别是: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位于安徽黄山的齐云山;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武当山的名气最大,其古建筑群在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一起,在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湖北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势奇特,雄浑壮阔。有72峰、36岩、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丽画境。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其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文物丰富的道观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间主要景点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观、天乙真庆宫等近百处。四川青城山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苍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这里林木青翠,峰峦多姿,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誉。青城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张天师)曾在此创立五斗米道,因此,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38处。着名的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官等,并有经雨亭、天然阁、凝翠桥等胜景。江西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郊20千米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源远流传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景观的“三绝”。龙虎山的着名景点有天师府、上清官、龙虎山、悬棺遗址和仙水岩等。安徽齐云山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在齐云山脚经过,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海拔高度为585米,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代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名山,是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化现象。中国有道教名山一百多处,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以道教文 化着称的有十多个,诸如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茅山、崂山、千山、三清山、齐云山、仙都山、冠豸山、 九宫山、王屋山、崆峒山等都是。龙虎山“峰有九十九,水有泸溪河”,包含景点一百六十多处,人文景观十 分丰富,为道教正一派发源地,有着名道观大上清宫,张道陵的子孙历代张天师世居这里的天师府。武当山是 很有特色的着名道教名山,这里层峦叠嶂,峰奇谷险,洞室幽邃。“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宏 大的道教建筑群隐现于山麓涧谷之中,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近来,全国着名古建筑专家实地考察后指 出:武当山是我国现存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明代道教建筑群,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这里限于篇幅,简单介绍的一部分。泰山,五岳中之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道教称其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泰山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庙。其他道教胜迹有碧霞祠、斗姆宫、王母池和岱庙,岱庙主殿天祝殿有《泰山神也巡图》巨幅壁画,闻名于世。另有长春观,相传是邱处机女弟子訾守真修道之处。衡山,五岳这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称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道教遗迹有传说是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地的黄庭观、徐灵期修行处的上清宫,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和五代道士聂师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观(旧名白云观)。华山,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帝。道教遗迹有相传为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修炼处的四仙庵。着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还有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等3个全国道教理点宫观。恒山,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道教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相传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曾于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张果也曾在此山修炼。嵩山,亦名“嵩高”,五岳这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为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相传晋道士鲍靓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着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龙虎山,位于江西贵溪县西南,道教称其山为第三十二福地。山上道教胜迹颇多,上清宫为祀神之所。此外,有建于南唐保大年间的正一观、别名演法观,建于宋嘉年间的真应观,建于元代的乾元观、崇禧 观、玉清观、冲玄观、先天观、佑圣观、繁禧观。有相传张陵得异书的壁鲁洞,亦曰驻仙岩,至今仍有丹井、丹灶、飞升台等遗址。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镇。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处“天师府”青城山,又名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道教称为第五洞天。相传天师张道陵于此山传五斗米道,故此山在道教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建有众多宫观,至今尚存遗迹38处之多。现存主要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另外,还有传说为晋道士范长生得道处的长生风、有张道陵“降魔”的掷笔槽、试剑石、天师池、银杏树、唐玄宗手诏碑、唐雕三皇石像、杜光庭隐修之处白云溪、读书台、唐薛昌丹蝇、五代天师等道教遗迹。青城山的“贡茶”、“洞天乳酒”、“白果炖鸡”、“泡菜”等道家食品亦名闻遐迩,誉为“四绝”。茅山,原名地肺山,又名冈山、句曲山、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为道教茅山派发源地,在道历史上亦有重要地位。传说西汉景帝四年(前153),茅盈和其弟茅固、茅衷由陕西咸阳至此修道,得道成仙,因改名为“三茅山”。继之,许多着名道士如葛玄、葛洪、杨义、许穆、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等都曾于此山修道,而帝王亦以能受茅山符录建有“三宫五观”。曾有这样的描述:“秦汉神仙符,梁唐宰相家。”抗日战争时期,茅山曾是新四军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后宫观大多被日军烧毁,仅剩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现在宫观得到修缮,所留存下的“镇山四宝”(玉印、执圭、哈砚、镇心符)均为宋代珍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皂山,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相传三国时,道士葛玄曾于此建卧云庵,炼制九转金丹,唐宋时,建有宫观达1500多间,现仍存建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的鸣水石拱桥。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一山”之谓。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着名道士葛洪晚年在此山炼丹着述。白鹤观相传是葛洪东庵,黄龙洞(孤青观)为其西庵,酥醪观故址为其北庵。冲虚古观为全国重点宫观。罗浮山还是东江抗日战争根据地。终南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为秦岭主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引修道。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太岳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全山遍布道教宫观,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之称。以八宫二观为主体的建筑群,约有160余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相传道教所奉神)枣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炼42年后得道飞升。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明代极盛,在宫观三百余处,太和宫、紫宵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崂山,又名牢盛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滨临黄海。传说秦台皇曾登此山。唐道士王景、李遐于此炼丹修道。唐玄宗时,曾改山名为辅唐山“。元时邱处机、明代张三丰曾于此修炼,留有遗迹。崂山道教宫观颇多,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其太清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巍山,又名巍宝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据道教史籍记载,五斗米道曾传播到巍山一带。巍山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20余座,以清微观、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规模最大,主祀老君、斗姥、吕洞宾、张三丰等。巡山殿山主祀土主神细妈罗。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秦汉时期,就有道人于此修炼。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崆峒山成为西北最大的道教十方丛林。当时,全山有较大庙观42座有八台、九宫、十二院的称谓。除宫观外,道教遗迹还有三教洞、药王洞、玄鹤洞、广成洞、许米仙洞、七真观等。崆峒山一直是全真道龙门派道士修真之地,开山真人苗清阳,按龙门派百字派单为第十代,现已传至三十代。崆峒山虽是道教胜地,但山上也有佛教庙宇和僧人。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道教称为第十六洞天。《异仙录》载,始皇二年,有神仙降于此山,曰:“余为武夷君,统录群仙,受馆于此。”传说汉代有张垓坐化于大王峰;魏时有王子骞、张湛等12人隐于山中得道;晋、唐进有许昔、詹真人、孔庄叶三仙女,宋人有白玉邹道人、李陶真、元代有金志阳,明代有蔡双发等道一此山修道。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始建道教宫观枣天宝殿,南唐时名为“会仙观”,宋时改名冲佑观。历史上武夷山道教宫观有九十九观的说法。现仅武夷宫和档源洞保存了旧貌。千山,原名华山、积翠山亦称行朵莲花山。是长白山的支脉,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的称誉。隋唐以来,便逐渐成为道教胜地。宫观庙宇始于隋唐,明清时达到极盛,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五大禅林”之称。现存主要道教宫观有:无量观、五龙宫、普安观、太和宫、慈祥观、鎏金庵等。其中,无量观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道教圣迹不有一楼、二洞、三塔、三台等。
B. 回教是叫伊斯兰教吗
朋友,我是穆斯林,我想告诉你,回教可以说是伊斯兰教,但回教只有我们中国有!它是一个民族,并不是一个宗教,而伊斯兰教是一个宗教!!你出了中国,人家只知道伊斯兰教,但并不知道回教是什么东西!!所以说,只能说,回教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但并不能说是回教!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还有白族``傣族,汉族,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是有许多民族的!而且伊斯兰教接受任何民族,宗教的人来进教!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了解伊斯兰教!!呵呵
C. 中国的回族属于什叶派还是逊尼派
中国的回族属于逊尼派。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台湾省),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回回民族在历史上都涌现过不少杰出的人物,对当时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天津的回民属于哪个教派扩展阅读: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始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回族形成后,各地回族一直延续着这一信仰。伊斯兰教在唐代被称为“大食法”,元明时期,称作回回法,回回教门、回回教等。
回族的信仰包括内心诚信、诵念表白、身体力行三个部分。具体来讲,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回族必须保持六大信仰:信安拉(真主)是六大信仰的核心,即认为安拉是独一无二的,造化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及主宰宇宙的一切。
回族宗教学者把这一信条编为十六字“清真言”,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信天仙,即认为除了人世即人的世界以外还有个妙世,真主用光创造的诸天仙即属于妙世的世界范畴。
D. 回族是信什么派别
回族信仰回教,属于逊尼派。
虽说回教的教义与伊斯兰的教义很多相似,其实回教是伊斯兰教在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在中国的本地化,但基本信仰都属逊尼派,其教规律法又都崇信逊尼派的哈乃飞学派。
E. 天津市总共有多少穆斯林回民
干隆年间,武清县杨村镇就建立了清真寺,吸引了大批外地回民来此落户;蓟县上仓镇的回民系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山东而来天津市区的回民聚集区也是在清朝未年正式形成的。据统计,光绪十年(1884年)天津的穆斯林约3万人,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是6.26万人,1996年人口普查天津穆斯林已有30余万人,在天津市29个少数民族中占首屈一指的位置。
F. 是不是所有的回民都信伊斯兰教吗
是的!只要有伊斯兰教观念的回民都信仰伊斯兰教!没有伊斯兰教观念的,不遵守伊斯兰教教规的不能算一个回民,只能说他户口本上是回族!
G. 天津人历史上大多数的人称自己是大教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教派吗
当时相对于宗教及有信仰的人是少数这一民间概念而言,自称大教是说自已没有特定的信仰,是大多数,实则是自谓“汉人”的一种表述。
H. 回族有几个教派
回族一直信奉的教派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始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回族形成后,各地回族一直延续着这一信仰。
伊斯兰基本信条为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中国穆斯林习惯将其称为“清真言”,代表伊斯兰教 “认主独一” 的基本信念。具体又有六大信条之说。
从名称上其特点是清真,即清清白白做人,真诚待人;从教义上是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从实践上是:敬主爱人,劝善戒恶。
(8)天津的回民属于哪个教派扩展阅读: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伊斯兰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信仰(伊玛尼),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简称“六大信仰”)。实践部分包括伊斯兰教徒必须遵行的善功和五项宗教功课(简称“五功”)。所谓的五功即念“清真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
I. 回民是伊斯兰教嘛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并不是只有回族,回族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名称,而伊斯兰教是一个世界性宗教的名称,其中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回族的先民都是从西亚、中亚这些地方来到中国并和中国本土民族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民族共同体,由于这些人基本上都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回族可以说是基本上信仰伊斯兰教,而其中也有些个例。
每个教派也有自己的民族,但是现在也有很多不同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的,无论是伊斯兰教还是佛教,或者基督教,都有不同的民族来信仰。
基督教的人应该也有很多民族,现在欧洲很多地方,都是基督教的基地,但是他们都不是同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