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丹江口水库于2014年向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地供水,蓄水量将达290亿立方米,比北京密云水
设密云水库蓄水量是X亿立方米
26X+4=290
X=11
2. 本来就缺水的华北各省为什么要向北京供水
要在水资源不丰富的华北平原上建立一个北京城市并不容易。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北京市水务局筹集到这么多水,真让人心碎。许多北京人可能不知道,北京是世界上供水渠道最复杂的最大城市之一。当出现缺水时,北京可以使用多达22个水源,以确保城市用水。
当然,水库里的产品基本上也是北京人消费的。老北京知道在河边吃炖鱼是一种乐趣。冬天和夏天不一样。事实上,说到密云水库,我们不得不提到北京西北的另一个重要水库官厅水库。这是一个属于永定河系统的水库。京密引水渠末端使用的永定河引水渠,原来是从官厅水库引水进城的。官厅水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用于稳定北京老母亲河桑干永定河的供水。
3. 地理题,南水北调开通了,请问那么南水北调中线是将什么水库的水调到北京天津
你好,中线是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三峡水库作为补充水源
4. 为什么北京与天津之间要间隔河北的一小部分
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最大的一块飞地,就在中国直辖市最密集的地方:北京和天津之间,那块飞地就是河北省廊坊市的北三县(三河、香河、大厂)。北京和天津共同把这块属于河北的区域包围起来,在那里的燕郊镇距离天安门只有30公里,这个距离远远小于密云、怀柔、延庆等北部郊县到城里的距离,经济也比那里发达;同样,胜芳到天津的距离也只有30公里左右,远远小于蓟县到天津的距离。那么,为什么在新中国的行政图中,这两个直辖市要制造一块飞地,舍近辖远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水源。
迁城为水
影响北京城建的主要有两大水系,西南的永定河水系和东北的潮白河水系。今天的北京基本就在这两条大河中间的位置。
三千年来,从西周的燕国都城到明清的北京城,北京的城址曾有过数次迁移。北京古代城址所以要这样迁移,就是与当时水源的布局和变化有直接关系。
周初燕都发源于房山以北山区的圣水旁(今大石河、琉璃河),但圣水因发源于山中,涨落剧烈,不利于城市安全,东周时以蓟为都迁至今北京宣武门以南一带,直至东汉。这是因为东汉以前,永定河故道即今积水潭、北海、中南海、龙潭湖一线,也就是后来的高梁河水道。但永定河变道在东汉末年破坏了蓟城。在东汉以后,北京城位移到了广安门内外一带,依城市西部的西湖(今广安门外莲花池)。当时西湖水及其下流虽小于永定河水,但比永定河安全,这反映了北京先民在选择城址方面的重要尝试,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既能为城市提供充分的用水,又不会危害城市安全的合理的水源。应该说,依傍西湖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所以自东汉以后直至金亡,其间1000余年再没有迁移过。即使元朝建造大都城以后,其作为旧南城也仍然未废。
元朝迁建大都城,主要是因为西湖水量衰微,不足应用,所以改依东北的高梁河水系。另外,元大都还引用北自昌平白浮神山泉、北沙河、东沙河,西自玉泉山、西山的诸多水源。明清时期,北京主要依靠玉泉山、西山诸泉,水源问题已感困难,虽然没有到必须再次迁城的程度,但清代西郊园林的大规模兴建,皇帝常年在圆明园中听政,其意十分明显,反映了北京布局和政治重心受水资源的影响而向西转移。
为城引水
1949年以后,北京城的水源始终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为此,五六十年代开辟了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从北京西部引永定河、东北部引潮白河水。
永定河引水渠的引水口在石景山三家店,在这里筑了一条拦河坝,引水东到北京西便门。但是永定河流量变化很大,不需要时,它汹涌而来;需要水时,它也干涸待泽。况且近年来永定河上游地区气候干旱,实际价值已成问题。因此今日北京实际上主要依重的是东部潮白河水系。
京密引水渠从密云水库取水,中间穿过怀柔水库,自昌平以下,经昆明湖,与永定河引水渠汇合,入玉渊潭和护城河,大致就是元代郭守敬白浮瓮山引水渠旧线。它的建成,标志着北京城市所依赖的主要水源实质上已不再是西部的高梁河水系,而转为东部的潮白河水系,城址虽没有迁移,但所依靠的水源却发生了根本的转移。
但无论如何,京津地区脆弱的已经很难满足这里人口和经济的增长(现在京津冀地区有1亿左右的人口)。所以从五十年代起,就有人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
现在这个史无前例、世界罕见的调水工程已经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向北穿淮河、黄河,经河北从房山马河进京,沿线经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入市区后,从岳各庄环岛沿西四环北上,最后进入颐和园的团城湖。这个工程不亚于中国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
向河北要水要地
1958,“大跃进”开始了,这一年,对于生活在京津冀北的普通百姓来说,不仅仅意味着是一场政治运动的突如其来,区划调整和户籍制度的变革将给他们未来几十年的生活造成深远影响。
这一年,天津被取消了直辖市的地位,河北省政府从保定迁往天津。
也是这一年,3月份,河北省的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5个县和通州市划归了北京市,这些地方就是现在北京六环边的第一圈卫星城;10月,河北省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四个县再次划归北京市,这些北部长城脚下的县,每个都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水库。这是北京建国后历史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扩界,也基本成就了现有的行政区划格局。
在这段历史中,北京和河北的利益博弈我无从细查,但有一点是可查的,那就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1958年密云水库动工了。当时的工程“运动”很大,
历史非常巧合的还有,和密云水库同期开工的还有远在湖北的丹江口水库,50年后这里成了南水北调的起点。
建国后,河北一直以京津护城河的角色出现,无偿地向京津提供着供水等义务,京津水需求量越来越大,河北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作出牺牲。1952年官厅水库修建时,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怀来县城正好位于水库的中心地带,被迫搬迁。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是由河北和北京共同修建,建成之初,水资源由双方共享,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用水吃紧,河北放弃了对这每年9亿立方米用水的分享。
同样向河北提出需求的还有天津。
1967年天津恢复为直辖市,1973年蓟县划归了天津市——因为这里有于桥水库。于桥水库之于天津,类似密云水库之于北京。1983年,又实施了引滦入津跨流域调水工程,河北每年向严重缺水的天津供水10亿立方米。
平谷、密云规北京,蓟县归天津,三河、香河、大厂留给了河北,最终成为现在京津之间的那块飞地。
5. 湖北丹江口水库于2014年向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地供水,畜水量将达290亿立方米。比北京密云水
解:设密云水库蓄水量是X亿立方米。
26x+4=290
解:26x=28
X=11 答:密云水库蓄水量是11亿立方米
6. 河北在北京与天津之间有一块飞地,是怎么回事其形成历史能否介绍一下
向河北要水要地
1958,“大跃进”开始了,这一年,对于生活在京津冀北的普通百姓来说,不仅仅意味着是一场政治运动的突如其来,区划调整和户籍制度的变革将给他们未来几十年的生活造成深远影响。
这一年,天津被取消了直辖市的地位,河北省政府从保定迁往天津。
也是这一年,3月份,河北省的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5个县和通州市划归了北京市,这些地方就是现在北京六环边的第一圈卫星城;10月,河北省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四个县再次划归北京市,这些北部长城脚下的县,每个都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水库。这是北京建国后历史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扩界,也基本成就了现有的行政区划格局。
在这段历史中,北京和河北的利益博弈我无从细查,但有一点是可查的,那就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1958年密云水库动工了。当时的工程“运动”很大,甚至远在廊坊的我的祖父和曾祖父都参加了劳动大军。同年,怀柔水库建成。
历史非常巧合的还有,和密云水库同期开工的还有远在湖北的丹江口水库,50年后这里成了南水北调的起点。
建国后,河北一直以京津护城河的角色出现,无偿地向京津提供着供水等义务,京津水需求量越来越大,河北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作出牺牲。1952年官厅水库修建时,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怀来县城正好位于水库的中心地带,被迫搬迁。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是由河北和北京共同修建,建成之初,水资源由双方共享,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用水吃紧,河北放弃了对这每年9亿立方米用水的分享。
同样向河北提出需求的还有天津。
1967年天津恢复为直辖市,1973年蓟县划归了天津市——因为这里有于桥水库。于桥水库之于天津,类似密云水库之于北京。1983年,又实施了引滦入津跨流域调水工程,河北每年向严重缺水的天津供水10亿立方米。
平谷、密云规北京,蓟县归天津,三河、香河、大厂留给了河北,最终成为现在京津之间的那块飞地。
7. 南水北调的供水区域
“南水北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400亿立方米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截至2021年7月19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陶岔渠首累计调水入渠水量达400亿立方米,向河南省供水135亿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116亿立方米,向天津供水65亿立方米,向北京供水68亿立方米。
其中,向津冀豫生态补水59亿立方米。中线工程已成为京津冀豫沿线大中城市地区主力水源,直接受益人口增加至7900万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南水北调
8. 为解决天津市水荒的问题,我国修建了什么水利工程
历史上为解决天津市用水,中央人民政府和兄弟省市给予了大量的支援,北京市的密云水库、河北省的岳城水库、岗南水库都曾向天津市供水。由于华北地区连续干旱,1981年中国国务院决定:限于蓄水能力,密云、官厅水库今后只向北京市供水,不再向天津市、河北省供水,为缓解天津市的水荒,将临时引黄河水调剂。天津市自七十年代以来,共四次引黄河水,其中1981、1982年分别引黄河水4.47亿立方米、6.3亿立方米。
9.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主要来自哪里
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境内的工程渠首开挖干渠。
通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防城垭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经荥阳隧道穿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向北,流入团城湖北京颐和园。
主要供水渠位于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受水区有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
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缺水问题,为沿线十余个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工农业用水。供水面积15.5万平方公里,输水干渠总长1277公里,天津输水支线155公里。
(9)天津当年什么水库为北京供水扩展阅读:
关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的其它介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受水区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初期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后期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