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新客站在什么地方
扩展阅读
广州火车站怎么到东莞 2025-05-14 23:26:46

天津新客站在什么地方

发布时间: 2022-08-04 14:17:43

Ⅰ 天津站站台是怎么分布的

613、680到B站台,621到A站台。推荐坐621或680。A的意思是始发车,在侧广场。

BC的意思是过路车,在南广场地下隧道,BC之间的区别是上下行。680有B也有C,但是613的缺点是没有C,只能单向到天津站。

Ⅱ 听说天津站改了!谁知道天津新火车站现在在哪里

天津临时客站位置临时客站位于河东区东兴路东兴立交桥一侧,由河东方向前往,不用上桥即可到站,由河西方向过来则需过桥才能进站。临时客站由原某商业局仓库改建,在原花鸟鱼虫市场纵深方向,毗邻登发装饰城和南方灯具城,与白金宫大酒店相对 T182/T183次特快列车是从汉口--哈尔滨 从2007年1月15日凌晨开始T182/T183次特快列车将在天津的临时火车站停靠(天津市河东区东兴立交桥东侧的月牙河火车站) ) 列车到达天津的临时火车站时间是:早上06:33分 从天津的临时火车站发车的时间是:凌晨06:41分 原来T182/T183次特快列车到达天津站(东站)的时间是早上的06:29分,现在到达天津新的列车临时车站的时间比原来晚4分钟) 原来T182/T183次特快列车列车从天津站(东站)发车的时间是早上的06:37分,现在从天津新的列车临时车站发车的时间比原来晚4分钟) 从天津火车临时站下火车后在临时站周围有许多的公交车如:30路.47路.48路.666路.856路.862路.912路,8路,7路,5路,24路,97路,836路,621路 5路由丁字沽至月牙河火车站,延长路段为:和平路、北安桥、胜利路、新开路、成林路、红星路、津滨道辅道进月牙河公交站;从月牙河公交站发出车辆行走泰昌路、津滨大道、红星路。延长路段中途增设:第一医院、新货场、昌海公寓、陈家沟子、新开路、李地大街、李公楼、华北医院、天津工业大学、东风立交桥、泰兴南路、东兴立交桥站。 7路由北站至月牙河火车站,延长路段为:新开路、成林路、红星路、津滨大道辅道进月牙河公交站。延长路段增设:天津工业大学、东风立交桥、泰兴南路、东兴立交桥站。 8路由体育中心至月牙河火车站,延长路段为:北安桥、胜利路、新开路、成林路、红星路、津滨大道辅道进月牙河公交站。延长路段增设:第一医院、新货场、昌海公寓、陈家沟子、新开路、李地大街、李公楼、华北医院、天津工业大学、东风立交桥、泰兴南路、东兴立交桥站。 24路由西站至月牙河火车站,延长路段为:兴安路、广场桥(大沽桥)、海河东路、六纬路、八经路、八纬路、十三经路、津塘路、东风地道、红星路、津滨大道辅道进月牙河公交站,延长路段增设:天津站、七经路、八经路、十二经路、长城公寓、十四经路、十五经路、东风地道、泰兴南路、东兴立交桥(返回火车站方向在五经路增设大沽桥站)。 97路由双水道至月牙河火车站,延长路段为:解放路、奉化道、大直沽三号路、津塘路、东兴路、津滨大道、津滨大道辅道进月牙河公交站;从月牙河公交站发出车辆行走泰昌路、津滨大道。延长路段增设:小刘庄、福建路、怡安文泉公寓、河东体育场、大桥道、中山门二号路、月牙河车站。

Ⅲ 京津城际铁路天津站的具体位置

天津站简介
天津站位于天津城市中心,地处天津市和平、河东与河北三区交界处,坐落在天津市中心的海河之滨,是天津市最主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天津站站址在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邮政编码300010。天津站原称老龙头车站、天津北站,天津西站建成后,改称天津东站。
天津站始建于1886年,1888年10月通车运营。1892年在车站西约500米处另设客运站,当时称老龙头车站。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车站。1900年,车站毁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火之中。战后重建了车站。1949年改为天津站。天津站于1988年重建,是将旧称老龙头车站拆掉以后改建、扩建而成的。2007年开始再度进行改扩建,于2008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天津站是地处京山线、津浦线和京九线(联络线)三大干线天津枢纽上的重要客、货、运车站,也是天津市主体客、货运输站。也是全国大编组站之一。是天津市最大的铁路客、货运输车站。天津站离北京站137公里,离哈尔滨站1275公里,隶属北京铁路局下辖天津铁路分局管辖。现为特等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办理整车承运前保管;不办理危险货物发到。
天津站历史
1877年,为了供应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天津机械局(兵工厂)需用的煤炭,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下令,成立开平煤矿公司。为了把煤运到最近的海口,煤矿公司请求修建一条唐山到北塘的铁路,然而遭到清政府的反对。开平煤矿公司只好申请把铁路线缩短,仅修唐山到胥各庄(今丰南)一段。从胥各庄到阎庄(今宁河附近)则开掘运河,连接已有的蓟运河,通至北塘海口。这个可笑又无奈的请求总算勉强被通过。1880年10月中国第一条铁路——唐山矿井到胥各庄的铁路正式开工,全长9.67公里,1881年11月8日通车,命名“唐胥铁路”。1887年(光绪十三年)唐胥铁路延修至芦台,到1888年经塘沽修到了天津,全长130公里,命名为“津唐铁路”。
据史料记载:津唐铁路正线为单线运行,钢轨采用每米24公斤轻轨(站线为18公斤),其轨距采用了世界“标准轨距”即两轨间的距离为1.435米。天津火车站初建时站线为两股(后扩建为九股,俗称“下九股”)、“月台”(站台)一处、简陋公事房数间。
1888年(光绪十四年八月)天津火车站先建在海河东岸的旺道庄。车站运营之初的运转、货运和客运等部分同设于老龙头货场内。1892年(光绪十八年)在旺道庄西侧“半里许”(该站西约500余米),在季家楼、火神庙两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站改建前址)又兴建了新设客运站,包括花车房、机车房、候车房、公事房、站台等建筑。这就是俗称的“老龙头车站”。移址后的车站,因地处海河东岸“老龙头”地区(即原“马家口”至“老龙头渡口”今广场桥至解放桥下游一带)故俗称“老龙头”火车站;奠定了天津作为重要铁路枢纽的地位。后来成了京山与津浦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
1900年“庚子兵变”(光绪二十六年)车站被毁,1902年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车站,命名为“天津紫站”,并在车站广场中央构筑“老龙头”纪念碑一座(后拆除)。1911年,“天津紫站”更名为“天津东站”。为组织国际联运业务,在第一站台装设了上下行共用,进、出站信号机,并于1930年10月10日在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成功地开出了第一列国际列车。
在“老龙头”车站曾见证过两次中国人民反击外国侵军的场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时,在车站第一月台上,义和团阻击了英国海军中将百摩尔率领的4列北上军车。在反击沙俄军占领老龙头车站的战斗中,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曹福田各率军团,还有“红灯照”和清军董福祥部队一起,猛攻沙俄侵略军。坐落在三岔河口的水师营炮台也炮击老龙头车站敌军,打得侵略者在站房上“皆挂白旗”。老龙头车站也成废墟,后来才重建。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天津站又成为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军交锋的战场。宁殿武指挥的保安一中队全歼了驻守车站的日军一小队。
1951扩建老车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因“战火”等因素,天津车站没有较大的发展。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天津站得到了改建和扩建。扩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候车室,直至1988年天津站改建前,客运量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倍。
1987年,经天津市政府和铁道部决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于1987年4月15日开工,1988年10月1日正式竣工,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站名——天津站,自此,天津东站更名为天津站。作为枢纽改造“两点(天津站、南仓),两线(南曹联络线、北环复线)”之一的天津站,同时启用1988年扩建后天津站。
1988年10月1日,新建的天津站竣工启用了。高大的主站楼房和矗立在在楼顶高66米的圆柱形钟楼,雄伟挺拔,面临海河。左侧有天津邮政大楼,右侧是销售百货精品的龙门大厦。主站房广场前是海河及横跨海河的解放桥,以及对岸的高楼大厦。
天津站在昔日老龙头车站基础上,再次改建、扩建,总建筑面积达62674平方米,客运车场有6个旅客站台,接发客车能力由原来的46对增加到95对。候车能力增加到1万人。站房和桥梁工程结构坚固,工程总体布局得当。采用高架候车,上进下出,南北两面开口的设计方案,流程合理,便于旅客疏散。立面设计简朴、明快,外表美观,富有民族特色。进站口是圆形大厅,厅的穹窿顶部绘画着精美的精卫填海油画。站内设施先进,配套齐全,有现代化的电视问询、计算机售票、检票、电子显示牌等八大电子服务系统。是最好的现代化火车站之一。
车站主要运输设备设有天津站客车到发场、货车到发场和编解场各一个;客车库2个(存放编解客车);天津北站客车到发场、调车场。车站主要客运设施设有天津站候车大厅,行包楼1座,售票大厅1座,站内4个售票处。旅客地道1座,行包地道1座。车站主要货运设施设有天津南站、天津站南货场、天津北站北货场和天津北站南货场。
天津站新站
实施扩建工程后的天津站2007年1月,天津站实施扩建工程,2008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天津新客站建成后的站房包括城际北站房、高架候车室、地下进站厅、无站台柱雨棚及高站台、东西侧旅客地道、东西侧行包通道、既有南站房,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客站远期年发送旅客量将达四千万人次。
客站外围,南北广场改造景观,东侧重建李公楼立交桥,西侧新建五经路地道,站场中部新建南北广场联系通道,形成围绕新客站的环形交通疏解通道。
高架候车室北站房首层为进站中央大厅,二层直通高架候车室;屋面结构采用大跨钢网架,外檐装修采用新型石材和玻璃幕墙;东西方向呈单边内凹亚铃状,总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高架候车大厅最大跨度为54米。地下进站厅位于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东、西旅客出站地道位于地下进站大厅东、西两侧,宽度达到18米。
客流乘降采用“上进下出”与“下进下出”两种方式。“上进下出”指:进站旅客从既有南站房和新建城际北站房进入高架候车室,分别在普速、高速、城际候车室候车,出站旅客从东西两侧地道出站。“下进下出”指:从地铁2、3、9号线出站口行至地下换乘大厅,再经地下进站大厅乘电梯进入城际、高速铁路站台乘车,实现“零换乘”,出站旅客从东西两侧地道出站站台。
无站台柱雨棚覆盖全部站台,南北方向共5跨,总建筑面积达80850平方米。客站站场总规模为10台18线,自北向南依次为京津城际车场,4台7线;津秦高速车场,3台6线;普速车场,3台5线。
天津站交通枢纽站房形象设计方案是集普速铁路、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津秦客运专线、地下直径线、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以及其他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涉及十几个工程子项目,几十个专业,功能复杂、接口繁多,是目前国内最大且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主要分为前广场工程、后广场工程枢纽和周边市政交通工程。其中,后广场工程包括:轨道换乘中心、新建铁路站房工程、公交中心、停车楼等;市政交通工程包括:李公楼立交桥、五经路地道、海河东路隧道等,形成一个环形交通疏解通道。
天津站换乘交通枢纽地下部分共有四层:地下一层配合市政开发为交通层;按照天津市总体规划,地铁2、3、9号线将引入客站,分别位于城际站房地下二、三、四层;地下二层为地铁2、3、9号线车站的站厅层;地下三层为地铁2、9号线的站台层和地铁3号线的设备层;地下四层为地铁3号线的站台层。地铁2号线车站为侧式站台车站,9号线采用一岛两侧式站台形式,3号线车站为岛式车站。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范围以天津站前、站后广场为核心,东至李公楼立交桥,西至五经路,南至海河,北至新开路区域。建成后的天津站交通枢纽将以轨道交通集中换乘为核心,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结合前后广场的改造工程的实施形成行人优先、人车分流的综合换乘枢纽。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于2010年全部竣工,对缓解天津站地区交通拥挤的局面,形成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形成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地区之间的便捷通道,扩大对外经济联络,推动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天津站临时站
为保证天津火车站交通枢纽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车站内部整修改造,天津站搬迁至新建的位于河东区东兴立交桥附近的临时客站,即月牙河火车站。自2007年1月15日零点起,天津站临时客站正式投入运营,天津站现址于2007年1月15日至2008年8月1日停止办理一切旅客列车的到发。2008年8月1日,天津站整体改造完成。2008年8月1日天津站恢复运营,天津月牙河临时客站正式结束了历史使命。

Ⅳ 天津又几个火车站

天津共有3个大的火车站,东站,西站,北站

天津火车站始建于1888年,初站址建于“旺道庄”。于1892年,移址至海河畔“老龙头”处。故随地名称“老龙头”火车站。

1877年,为了供应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天津机械局(兵工厂)需用的煤炭,李鸿章下令,成立开平煤矿公司,首次用机械在唐山开掘了第一个竖井。为了把煤运到最近的海口,公司请求修建一条唐山到北塘的铁路,然而遭到清政府的反对。开平煤矿公司只好申请把铁路线缩短,仅修唐山到胥各庄(今丰南)一段。从胥各庄到阎庄(今宁河附近)则开掘运河,连接已有的蓟运河,通至北塘海口。这个可笑又无奈的请求总算勉强被通过。1880年10月正式开工,全长9.67公里,1881年11月8日通车,命名“唐胥铁路”。1887年唐胥铁路延修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全长130公里,命名为“津唐铁路”。

据史料记载:津唐铁路,正线为单线运行,钢轨采用每米24公斤轻轨(站线为18公斤),其轨距采用了世界“标准轨距”即两轨间的距离为1.435米。天津火车站初建时站线为两股(后扩建为九股,俗称“下九股”)、“月台”(站台)一处、简陋公事房数间。

4年后,于1892年5月,将该站西移“半里许”(约500余米)在季家楼、火神庙两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站改建前址)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车站。移址后的车站,因地处海河东岸“老龙头”地区(即原“马家口”至“老龙头渡口”今广场桥至解放桥下游一带)故俗称“老龙头”火车站;进入上世纪初,因“庚子兵变”车站被毁,翌年(1902年)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车站,并在车站广场中央构筑“老龙头”纪念碑一座(后拆除)。为组织国际联运业务,在第一站台装设了上下行共用,进、出站信号机,并于1930年10月10日在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成功地开出了第一列国际列车。

进入三四十年代,因“战火”等因素,车站没有较大的发展。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扩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候车室,直至1988年天津站改建前,39年来客运量急剧增长,日均办理旅客人数达65000人次,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倍。1987年,经市政府和铁道部决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于1987年4月15日开工,1988年10月1日正式竣工,作为枢纽改造“两点(天津站、南仓),两线(南曹联络线、北环复线)”之一的天津站,同时启用。

天津新客站位于天津市河东、河北两区的交界处,与着名的原“万国桥”(今解放桥)遥遥相对,向右是邮电枢纽大楼,向左是车站行包综合楼和商业楼“龙门大厦”。站前站后共设4个广场(即主广场、副广场、解放桥广场、与子广场),总面积为81000平方米。新客站不断更新开发新技术,近年来,实行了全国微机联网售票系统,客运引导系统和行车调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始发终到列车中,增加了优质空调车、在京津间开启了“神州号、动力车组”,它由四组车底组成,每天往返12趟,为津京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未来的车站功能是:随着京沪、京山、京秦三大干线电气化的改造,将目前有污染的内燃机,全线挂电网实行电气化,天津至广州等部分长途旅客列车将更换豪华型新车底,给旅客提供一个舒适、现代化的旅行空间。未来车站还将在城区大量减少车站辖管货场、城区铁路干线逐渐向“外包线”发展,车站与地铁连通,使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城市人口在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移动、交换,以减少人口移动所占用的城市道路资源和带来的交通阻塞,充分体现出现代化交通的优越性和城市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Ⅳ 沽水流霞的天津站

天津站位于海河风景线的中心。天津站原为“老龙头火车站”,始建于1888年,是全国最老的车站之一,但站舍简陋,设施落后。于1987年4月,天津新客站开始建设,1988年10月建成,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站名。 主站房的中央圆厅,直径40米,高21米,中部是由10根石柱围合而成的高大空间。中央圆厅的顶部,是一幅目前国内最大的穹顶油画--《精卫填海》,由着名油画家秦征等人创作。
此外,还有朱子平和李家旭创作、王之江监制的镶嵌在南出站口的浮雕壁画《盘古开天》,曹德北创作的装饰在饮席候车厅的壁画《玉兰花鸟》,李长有创作的装饰在基本站台候车厅的壁画《津东第一关》、黄国忠创作的装饰在餐厅的壁画《阳光·生命》,黄宗瑞、杨明、李志国创作的装饰在餐厅的大型壁画《海之曲》。另外还有书画家王学仲、孙其峰、肖朗、溥佐、赵松涛、孙克纲、王颂余、慕凌飞等创作的一批书画珍品。 天津站前身“老龙头火车站”是当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纪念地。1900年6月15日晚,八国联军的1700多名沙俄侵略军攻占了“老龙头火车站”,于是义和发却了一场攻打“老龙头火车站”的激烈战斗。天津义和团发动了吕祖堂坛口的首领曹福田,担任这次战斗的指挥者。6月18日,曹福田率领数千名团民,协同部分清军,合力攻打火车站,双方激战10多个小时。侵战略军支撑不住,假装投降“皆高挂白旗,以示不战”。曹福田识破这是缓兵阴谋,继续同敌人展开搏杀,歼敌500多名。后来,义和团几度占领火车站,又几度退出,一直到天津城陷落之前,战斗始终没有停止。一位西方记者评论“老龙头火车站”战斗时说:“华人此次甚勇敢,为从来所未见,向尚不信其有此耐战之心,目下观之,彼等之勇猛及耐心之处。较被围西人之心更胜矣。”

Ⅵ 天津站的相关资料

天津火车站始建于1888年,初站址建于“旺道庄”。于1892年,移址至海河畔“老龙头”处。故随地名称“老龙头”火车站。

1877年,为了供应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天津机械局(兵工厂)需用的煤炭,李鸿章下令,成立开平煤矿公司,首次用机械在唐山开掘了第一个竖井。为了把煤运到最近的海口,公司请求修建一条唐山到北塘的铁路,然而遭到清政府的反对。开平煤矿公司只好申请把铁路线缩短,仅修唐山到胥各庄(今丰南)一段。从胥各庄到阎庄(今宁河附近)则开掘运河,连接已有的蓟运河,通至北塘海口。这个可笑又无奈的请求总算勉强被通过。1880年10月正式开工,全长9.67公里,1881年11月8日通车,命名“唐胥铁路”。1887年唐胥铁路延修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全长130公里,命名为“津唐铁路”。

据史料记载:津唐铁路,正线为单线运行,钢轨采用每米24公斤轻轨(站线为18公斤),其轨距采用了世界“标准轨距”即两轨间的距离为1.435米。天津火车站初建时站线为两股(后扩建为九股,俗称“下九股”)、“月台”(站台)一处、简陋公事房数间。

4年后,于1892年5月,将该站西移“半里许”(约500余米)在季家楼、火神庙两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站改建前址)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车站。移址后的车站,因地处海河东岸“老龙头”地区(即原“马家口”至“老龙头渡口”今广场桥至解放桥下游一带)故俗称“老龙头”火车站;进入上世纪初,因“庚子兵变”车站被毁,翌年(1902年)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车站,并在车站广场中央构筑“老龙头”纪念碑一座(后拆除)。为组织国际联运业务,在第一站台装设了上下行共用,进、出站信号机,并于1930年10月10日在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成功地开出了第一列国际列车。

进入三四十年代,因“战火”等因素,车站没有较大的发展。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扩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候车室,直至1988年天津站改建前,39年来客运量急剧增长,日均办理旅客人数达65000人次,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倍。1987年,经市政府和铁道部决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于1987年4月15日开工,1988年10月1日正式竣工,作为枢纽改造“两点(天津站、南仓),两线(南曹联络线、北环复线)”之一的天津站,同时启用。

天津新客站位于天津市河东、河北两区的交界处,与着名的原“万国桥”(今解放桥)遥遥相对,向右是邮电枢纽大楼,向左是车站行包综合楼和商业楼“龙门大厦”。站前站后共设4个广场(即主广场、副广场、解放桥广场、与子广场),总面积为81000平方米。新客站不断更新开发新技术,近年来,实行了全国微机联网售票系统,客运引导系统和行车调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始发终到列车中,增加了优质空调车、在京津间开启了“神州号、动力车组”,它由四组车底组成,每天往返12趟,为津京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未来的车站功能是:随着京沪、京山、京秦三大干线电气化的改造,将目前有污染的内燃机,全线挂电网实行电气化,天津至广州等部分长途旅客列车将更换豪华型新车底,给旅客提供一个舒适、现代化的旅行空间。未来车站还将在城区大量减少车站辖管货场、城区铁路干线逐渐向“外包线”发展,车站与地铁连通,使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城市人口在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移动、交换,以减少人口移动所占用的城市道路资源和带来的交通阻塞,充分体现出现代化交通的优越性和城市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Ⅶ 天津东站介绍

东站好像没有吧。北站,西站反而历史长一点。好像是。

Ⅷ 天津原来的老龙头火车站原来在哪个地方

天津火车站始建于1888年,初站址建于“旺道庄”。于1892年,移址至海河畔“老龙头”处。故随地名称“老龙头”火车站。
1877年,为了供应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天津机械局(兵工厂)需用的煤炭,李鸿章下令,成立开平煤矿公司,首次用机械在唐山开掘了第一个竖井。为了把煤运到最近的海口,公司请求修建一条唐山到北塘的铁路,然而遭到清政府的反对。开平煤矿公司只好申请把铁路线缩短,仅修唐山到胥各庄(今丰南)一段。从胥各庄到阎庄(今宁河附近)则开掘运河,连接已有的蓟运河,通至北塘海口。这个可笑又无奈的请求总算勉强被通过。1880年10月正式开工,全长9.67公里,1881年11月8日通车,命名“唐胥铁路”。1887年唐胥铁路延修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全长130公里,命名为“津唐铁路”。
据史料记载:津唐铁路,正线为单线运行,钢轨采用每米24公斤轻轨(站线为18公斤),其轨距采用了世界“标准轨距”即两轨间的距离为1.435米。天津火车站初建时站线为两股(后扩建为九股,俗称“下九股”)、“月台”(站台)一处、简陋公事房数间。
4年后,于1892年5月,将该站西移“半里许”(约500余米)在季家楼、火神庙两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站改建前址)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车站。移址后的车站,因地处海河东岸“老龙头”地区(即原“马家口”至“老龙头渡口”今广场桥至解放桥下游一带)故俗称“老龙头”火车站;进入上世纪初,因“庚子兵变”车站被毁,翌年(1902年)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车站,并在车站广场中央构筑“老龙头”纪念碑一座(后拆除)。为组织国际联运业务,在第一站台装设了上下行共用,进、出站信号机,并于1930年10月10日在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成功地开出了第一列国际列车。
进入三四十年代,因“战火”等因素,车站没有较大的发展。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扩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候车室,直至1988年天津站改建前,39年来客运量急剧增长,日均办理旅客人数达65000人次,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倍。1987年,经市政府和铁道部决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于1987年4月15日开工,1988年10月1日正式竣工,作为枢纽改造“两点(天津站、南仓),两线(南曹联络线、北环复线)”之一的天津站,同时启用。
天津新客站位于天津市河东、河北两区的交界处,与着名的原“万国桥”(今解放桥)遥遥相对,向右是邮电枢纽大楼,向左是车站行包综合楼和商业楼“龙门大厦”。站前站后共设4个广场(即主广场、副广场、解放桥广场、与子广场),总面积为81000平方米。新客站不断更新开发新技术,近年来,实行了全国微机联网售票系统,客运引导系统和行车调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始发终到列车中,增加了优质空调车、在京津间开启了“神州号、动力车组”,它由四组车底组成,每天往返12趟,为津京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未来的车站功能是:随着京沪、京山、京秦三大干线电气化的改造,将目前有污染的内燃机,全线挂电网实行电气化,天津至广州等部分长途旅客列车将更换豪华型新车底,给旅客提供一个舒适、现代化的旅行空间。未来车站还将在城区大量减少车站辖管货场、城区铁路干线逐渐向“外包线”发展,车站与地铁连通,使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城市人口在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移动、交换,以减少人口移动所占用的城市道路资源和带来的交通阻塞,充分体现出现代化交通的优越性和城市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Ⅸ 天津,共有几火车站呢急需!

天津共有3个大的火车站,东站,西站,北站

天津火车站始建于1888年,初站址建于“旺道庄”。于1892年,移址至海河畔“老龙头”处。故随地名称“老龙头”火车站。

1877年,为了供应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天津机械局(兵工厂)需用的煤炭,李鸿章下令,成立开平煤矿公司,首次用机械在唐山开掘了第一个竖井。为了把煤运到最近的海口,公司请求修建一条唐山到北塘的铁路,然而遭到清政府的反对。开平煤矿公司只好申请把铁路线缩短,仅修唐山到胥各庄(今丰南)一段。从胥各庄到阎庄(今宁河附近)则开掘运河,连接已有的蓟运河,通至北塘海口。这个可笑又无奈的请求总算勉强被通过。1880年10月正式开工,全长9.67公里,1881年11月8日通车,命名“唐胥铁路”。1887年唐胥铁路延修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全长130公里,命名为“津唐铁路”。

据史料记载:津唐铁路,正线为单线运行,钢轨采用每米24公斤轻轨(站线为18公斤),其轨距采用了世界“标准轨距”即两轨间的距离为1.435米。天津火车站初建时站线为两股(后扩建为九股,俗称“下九股”)、“月台”(站台)一处、简陋公事房数间。

4年后,于1892年5月,将该站西移“半里许”(约500余米)在季家楼、火神庙两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站改建前址)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车站。移址后的车站,因地处海河东岸“老龙头”地区(即原“马家口”至“老龙头渡口”今广场桥至解放桥下游一带)故俗称“老龙头”火车站;进入上世纪初,因“庚子兵变”车站被毁,翌年(1902年)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车站,并在车站广场中央构筑“老龙头”纪念碑一座(后拆除)。为组织国际联运业务,在第一站台装设了上下行共用,进、出站信号机,并于1930年10月10日在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成功地开出了第一列国际列车。

进入三四十年代,因“战火”等因素,车站没有较大的发展。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扩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候车室,直至1988年天津站改建前,39年来客运量急剧增长,日均办理旅客人数达65000人次,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倍。1987年,经市政府和铁道部决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于1987年4月15日开工,1988年10月1日正式竣工,作为枢纽改造“两点(天津站、南仓),两线(南曹联络线、北环复线)”之一的天津站,同时启用。

天津新客站位于天津市河东、河北两区的交界处,与着名的原“万国桥”(今解放桥)遥遥相对,向右是邮电枢纽大楼,向左是车站行包综合楼和商业楼“龙门大厦”。站前站后共设4个广场(即主广场、副广场、解放桥广场、与子广场),总面积为81000平方米。新客站不断更新开发新技术,近年来,实行了全国微机联网售票系统,客运引导系统和行车调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始发终到列车中,增加了优质空调车、在京津间开启了“神州号、动力车组”,它由四组车底组成,每天往返12趟,为津京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未来的车站功能是:随着京沪、京山、京秦三大干线电气化的改造,将目前有污染的内燃机,全线挂电网实行电气化,天津至广州等部分长途旅客列车将更换豪华型新车底,给旅客提供一个舒适、现代化的旅行空间。未来车站还将在城区大量减少车站辖管货场、城区铁路干线逐渐向“外包线”发展,车站与地铁连通,使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城市人口在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移动、交换,以减少人口移动所占用的城市道路资源和带来的交通阻塞,充分体现出现代化交通的优越性和城市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天津火车站开通“电话问询订票服务系统”,天津火车站新近推出“电话问询订票服务系统”,市民通过拨打普通市话60536053,可以24小时查询全国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天津站各次旅客列车动态信息、天津站售票信息、各次旅客列车票价等10个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