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地势低洼能造成什么影响
扩展阅读
福州哪里有自助打印机 2024-05-18 18:48:43
深圳犀照科技怎么样 2024-05-18 18:35:06
福州南路菜市场在哪里 2024-05-18 18:30:02

天津地势低洼能造成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 2022-08-11 17:16:33

A. 当海平面上升0.3米或1米时,会对天津造成哪些影响

全市一般海拔2-5米。最北部燕山南麓的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00-500米之间。九山顶为天津市最高点,海拔1078.5米
塘沽地势低洼平坦,海拔高度1.3-3.8米
当然这只是平均高度,但是请楼主放心,只要海平面在现有基础上提升的高度不超过2米,就不会对天津产生任何影响!

B. 天津洪涝灾害形成原因

我全部是自己原创 不够800字 你自己添加一下吧

天津位于中国华北平原东部沿海平原处,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中降水变率大是造成其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国夏季风的进退使得雨带的北进南退,正常年份,7月雨带将会推到天津,短时的暴雨就会造成天津地表水过多。由于季风的不稳定,当夏季风强的时候,雨带会长期影响华北,造成天津夏季雨水多于正常年份。
同时天津又位于海河的入海口,海河上游5大支流同时涨水,汇入干流,干流流经地区地势平缓,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泄洪能力不足,而上游又无足够的蓄洪滞洪空间,引发洪涝灾害。
另外,天津的城市建设也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弱,而城市排水功能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及时排水的需求,使得市区内积水严重。

C. 为什么地势低,受水患影响大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处于低洼地带,那就可能遭受到洪水的冲击。到了夏天,雨季来临的时候,洪水聚集在一起,最终都会流入低洼地带。所以,地势低,受水患影响大。

谢谢,希望能帮到你。

D. 天津经历过哪些自然灾害

1368年至1948年的580年间发生水灾387次,天津被淹70多次。从1907年至1948年的四十二年间,天津被淹7次,市区遭洪水侵袭3次。以1801年的洪水为最大,淹没天津旧城墙26级砖块,水深约3.9m。1890年永定河决口,天津市也遭洪水袭击。

1917年9月,天津市区被洪水浸泡两个月之久,水深1m,街道行船。

1939年汛期,暴雨积水,津城部分地区顿成泽国。7月诸河水系陡涨,侵占天津两年的日寇及伪政权,不顾沦陷区中国人民死活,不但不采取防汛抗洪措施,反而于8月7日炸开南运河杨柳青附近的码头、桑园两处大堤,洪水便向津城西南洼地狂奔,到10日大水已把整个天津市区包围。20日,海光寺西南墙子河决口,洪水由南门外灌入市区,市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淹70余天,市区78%地区被淹,郊县的9/10被洪水所劫,受灾人口达15万户、80万人,水深1-2m,1.4万多户房屋倒塌。中原公司一楼被水淹,敌伪“华北建设总署”在这里临街的建筑物墙上,镶上“天津水灾高度永久纪念”的标志,一直保留至今。日本侵略者乘水泛船巡视街头。八里台一带的高台地上,筑起成片新搭的窝棚,有的灾民卖儿卖女维持生活。这次水灾损失折合小米25亿kg以上。水灾过后,瘟疫猖獗,许多人家没死于水灾,却接连死于霍乱。由河北省逃到天津的难民有5万余人。

1963年8月上旬,华北地区出现大陆创记录的特大暴雨、南子牙河、大清河、滏阳河暴雨中心降雨量达2050mm,降雨量超过1000mm的地区达5560kmz。海河各支流越过京广铁路的洪峰流量达78000m’/s,而海河干流的泄洪能力仅为1300m’/s,连同其它河道也不超过4600m’/s,造成大水灾,使天津市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央部署下,河北省积极组织抗洪,天津市动员了近100万人参加防汛斗争。在充分利用水利设施,并打开了津浦铁路25孔桥泄洪,利用团泊洼滞洪,扩大入海等措施,扩大了泄洪入海通道,确保了天津市区的安全。但洪水在海河流域造成了6145万亩农田受灾,粮食减产30多亿kg,棉花减产250万担,房屋倒塌1450万间,铁路被冲毁75km,损失总额达60亿元,接近天津市全年生产总值的一半。

1985年8月2日下午,新港码头遭强海潮袭击,潮水漫过新港船闸桥面,直泻闸内。潮水通过下水道倒灌,码头上部分货物被淹。平均水深0.3m,最深处达0.5m。1985年8月19日适逢大潮,加之台风影响,最高潮位达5.5m,塘沽沿海及海河口一带水深0.5-2.0m,受害面积5.9kmz。初步统计结果,国家和人民财产损失达5620万元。大潮过后,为加固加高防潮堤,又耗资700余万元。

1988年7月7日10-17时,全市平均降雨43.9mm,由于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超过了排水管道的承受能力,造成市区25处积水,最深0.3-0.4m。全市原有漏房和严重漏雨及危房21392间,7日大雨后,又发现了漏房8930间。7月21日6-22时,市区降雨120mm,海河水位上涨0.3m,造成市内低洼地区出现51处积水片,使参加保险的50多个企业和近百户居民家庭财产被积水浸泡,损失50万元。

1989年6月8日凌晨一场大雨,使河北区新开路地道积水1m多深,过往该地道的行人车辆被迫绕行铁路沈庄子道口,使其从6至17时处于拥挤堵塞状态。

1991年9月1日傍晚,突降大到暴雨,塘沽区大沽影院附近地势低洼,积水0.5m左右。

E. 天津地形

天津市的地形以中心城区为界,是西高。

天津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渐下降。

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东南部最低,海拔3.5米。全市最高峰:九山顶(海拔1078.5米)。地貌总轮廓为西北高而东南低。

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地形,平原约占93%。除北部与燕山南侧接壤之处多为山地外,其余均属冲积平原,蓟县北部山地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5)天津地势低洼能造成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一、位置境域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位于东经116°43'至118°04',北纬38°34'至40°15'之间。市中心位于东经117°10',北纬39°10'。

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北南长189千米,西东宽117千米。陆界长1137千米,海岸线长153千米。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

二、气候

天津地处北温带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临近渤海湾,海洋气候对天津的影响比较明显。

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因此,春末夏初和秋天是到天津旅游的最佳季节。

冬半年多西北风,气温较低,降水也少;夏半年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加强,以偏南风为主,气温高,降水也多。有时会有春旱。天津的年平均气温约为14℃,7月最热,月平均温度28℃;历史最高温度是41.6℃。

三、水资源

天津地跨海河两岸,而海河是华北最大的河流,上游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00多条,在中游附近汇合于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

五河又在天津金钢桥附近的三岔口汇合成海河干流,由大沽口入海。干流全长72公里,平均河宽100米,水深3-5米,历史上河通航3000吨海轮。

流经天津的一级河道有19条,总长度为1095.1公里。还有子牙新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还乡新河6条人工河道,总长度为284.1公里。

二级河道有79条,总长度为1363.4公里,深渠1061条,总长度为4578公里。天津还多次引黄济津,并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

F. 天津市的土壤质地肥力

天津土壤资源

一、土壤类型的形成及分布

(一)土壤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天津市区域小,但受气候、地貌、植被、成土母质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仍形成多种土壤组合形式。北部中低山、丘陵区,在成上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地带性土壤褐土。广大平原区,地势低平,地下潜水位较浅,土体受地下水频繁作用,产生草甸化过程,形成了隐域性土壤浅色草甸土,即潮土。在低洼易涝、长期或季节积水洼地,因水渍作用产生沼泽化过程,形成了隐域性土壤沼泽土。在冲积平原及海积平原区的微地形较高处,一定矿化度的地下水,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产生地表积盐,形成盐渍化土壤。在海积冲积平原区,由于地下水较浅且矿化度高,加之海潮的影响,形成了滨海盐土。

天津市的土壤在淋溶、淀积、粘化、草甸化、沼泽化、盐渍化、熟化等成土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共6个土类、17个亚类、55个土属、459个土种。

(二)土壤类型分布

1.棕壤

分布在蓟县北部海拨700一900米以上的山地八仙桌子一带,面积7.9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0.07%。在暖温带半润湿气候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覆被下,有苔藓、莎草生长。林中光照不足,夏季高温多湿,冬季寒冷,枯枝落叶缓慢分解,积累大量有机质。蓄纳降水而使薄层土体得到充分淋溶,无石灰反应,粘化淀积作用明显,表层好气分解物随水下渗,使土体变成棕色,盐基不饱和,呈微酸性反应。

2.褐土

分布在蓟县,面积785.91千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74%。从海拔750米以下的广大山地、丘陵、到山麓平原均有分布,垂直带谱出现于棕壤之下。土壤通体为褐色,发育层次明显,一般由耕作层、淀积粘化层两个基本层段组成。心土质地比较粘重,由于淋溶作用不同,有的有石灰反应,有的没有,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

由于山地高度、坡度的差异,褐土土类呈现不同的微域分布,形成不同的亚

类:

(1)粗骨性褐土:分布在山地上部和陡坡。植被破坏,土层薄仅20—30厘米,土体内有石块、石渣,土壤侵蚀严重,表土多流失。只宜发展林牧业。

(2)淋溶褐土: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及洪积扇,占褐土总面积的60%。土体由于淋溶作用强烈,无石灰性反应。

(3)石灰性褐土:分布在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含砾质10%左右,发育在石灰岩母质和洪积冲积母质上,全剖面呈强石灰性反应。

(4)褐上性土:发育在洪积冲积物及人工堆垫土上。成土时间短,无明显褐上特征。

(5)复石灰性褐土: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复被有具石灰反应的表上层,心土及底土无石灰反应。土体厚薄不一。

(6)潮褐土:分布在洪积扇中下部,地下水位在2.5—3.5米的山麓平原和潮土交界处。既有褐土特征,又有潮土特点,有锈纹锈斑。由于水分状况较好,地势低平,坡度干缓,很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较高,大部分为粮、棉、油、菜高产田。

3.潮土

我市冲积平原广阔,地面平缓,平原中河流密布,水系纵横,泛滥沉积历史较久,并有古黄河泛滥沉积地带,交接洼地、河间洼地星罗棋布,造成土壤的多样性。

潮土是我市面积最大的土类。面积8368.66平方公里,约占72%,多分布在宝坻、武清、宁河、静海及各郊区。潮土直接发育在河流沉积物上,承受地下水影响,并经耕种熟化而成。潮土土体构型复杂,沉积层次明显,土体构型和质地排列受河流泛滥影响在不同地段呈现很大差异。地下水的状况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潮土的特点。由于地下水埋藏浅,可借毛管作用上升至地表,呈现明显的返潮现象。地下水的频繁升降,氧化还原作用的交替发生,影响土壤中物质溶解、移动和积淀,土壤剖面中形成明显的锈纹锈斑。经长期的人类耕作,耕作层中土壤疏松多子L,有效养分表土显着高于心土,作物根系的穿插打乱了原有的冲积物层次。低平地区,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也高,易盐渍化,形成盐化潮土。一些洼地,土壤质地

偏粘,内、外排水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受季节性积水短期积水作用,土壤在潮土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沼泽化过程,土色较灰暗,底部具有灰色的潜育层,往往夹有大量沙姜。湿度增大,形成湿潮土。

潮土由于垦殖前生草时间短,有机质积累少,垦殖后作物秸杆又大量携走,虽然施用—些有机肥料或进行秸杆还田、种植绿肥等,土壤有机质累积量仍不多,但经人为耕作垦殖,水肥气热条件均有很大改善,土壤肥力有所提高。

潮上分为普通潮土、褐潮土、脱沼泽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盐化湿潮土等6个亚类。

4.沼泽上

即湿上,面积约30小8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2.6%。洼淀在淹水条件下经历潜育化过程,形成了沼泽土。在积水和还原条件下,土壤中形成兰灰色潜育层,嫌气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故有机质含量较高,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些大洼底部,如大黄堡、七里海。因河流冲积物的不断覆盖,洼地逐渐抬高,地下水位相对降低,加之大规模的兴修农田水利,改善排水条件,多数沼泽土产生脱水现象向潮土过渡。

5.水稻土

淹水条件下,由水耕熟化发育成的土壤类型。由于稻田淹水时间短,种植年限相对较短,加之水旱轮作,因此天津市水稻土特征并不典型。

6.滨海盐土

分布于塘沽、汉沽、大港等区,面积约813.5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97%。由于海水影响,地下咸水的浸渍,具明显的潜育层。地下水矿化度在10克/升以上,部分地区可高达30克/升以上。

分析天津市土壤的分布规律可见,地形是制约全市土壤分布的主要因素。北部中低山丘陵及洪积扇分布地带性土壤褐土和棕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受地形和成土年龄的作用,随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成土年龄由长至短,土壤分布依次为:潮土 ——盐化潮土一沼泽土一盐化湿潮土一滨海盐土。

1.棕壤

表层有枯枝落叶,下层多为腐殖质层,含有机质和全氮较多,结构多为团粒状,PH值5.86—6.63,呈微酸性。但土层薄、坡陡,侵蚀比较严重。

2.褐土

腐殖质层较薄,有机质及氮素含量较丰富,但磷素较缺。此类土壤一般质地适中,耕性及结构良好。由于地下水位低,矿化度亦低,没有盐碱化的威胁,PH值呈中性和微碱性,适种性广。

3.潮土

系天津市冲积平原的基本土类,其形成与熟化受河流性质、冲积物沉积层次以及人为耕作的影响很大。因此,土地构型复杂,剖面中沉积层次明显,其质地排列受河流泛滥沉积的影响差异很大。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基本性质之—,它指示土壤中各种粒级的不同比例所表现出的粗细沙粘程度。土壤质地和质地层次排列不同,土壤性状也各异。对耕性、土壤水分、空气、养分的存储和释放、热量状况都有直接影响。

沙质土:耕作容易,适耕期长,降雨和灌溉后渗漏严重。排水快、保肥保水性、抗旱能力差。由于粒间孔隙大,土壤通气良好,有机质分解快,养分含量低,而且易流失,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以下。此类土壤适宜发展经济作物和林果生产

壤质土:沙粘配合适当,质地适中,农业生产性状良好,具有适当的保水保肥性、通气透水性,又有良好的耕性,发老苗也发小苗,耕层土壤有机质一般在1%以上。

粘质土:质地粘重,耕作困难,适耕期短,耕后易起坷垃,粒间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差,有机质分解缓慢,保水保肥性强。

天津市地处九河下梢和滨海地区,多为静水沉积,土壤质地以粘重为主。全市土壤中,重壤及粘土约占40%,中壤占21.8%,而沙土及沙壤不足8%。沙土多分布在武清永定河故道和龙凤河老泛区及北辰区西部。潮土的质地与肥力相关,质地愈粗,养分含量愈低。

4.滨海盐土

滨海地带土壤大多质地粘重,但含盐量大,PH值多在8以上,有机质在0.39—1.84%之间,全氮含量在0.03—0.1%之间。土壤含盐量一般在0.6%以上,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地下水位小于]米,地下水矿化度高达30毫克/升,应因地制宜加以开发利用。

(二)土壤盐渍化

天津市多退海之地,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下,春季蒸发作用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沿土壤毛细管,随水分上升到地表,水散盐存,易在平原微域地貌引起积盐。尤其是滨海地区,成土母质含有大量盐分,加之海水的入侵,土壤在强烈蒸发下,表层强烈积盐。因之,历史上盐渍化土壤较多。除上述自然因素外,渠边渗漏、大水漫灌、稻田和旱田的插花种植以及排灌不配套等等,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致使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按照轻度盐化(0.2— 0.3%)、中度盐化(0.3—0.6%)、重度盐化(0.6—1.0%)的标准,全市共有盐渍化土壤302万亩,其中轻度盐化218万亩,中度盐化78 万亩,重度盐化5.5万亩。

1991年,全市开展土壤养分动态监测,按照全国统—标准,即轻度盐化(0.1—0.2%)、中度盐化(0.2—0.4%)、重度盐化(0.4—— 0.6%)、盐土(>0.6%)的盐分分级,全市土壤盐渍化土壤为364万亩,其中轻度盐渍化218.9万亩,中度盐渍化113.7万亩,重度盐渍化23万亩,盐土8.27万亩。

G. 关于天津自然灾害的论文(400-600字)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4.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1.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3.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4.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5.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6.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H. 地势低的房子风水好不好

低势住宅湿气重。低地是积水之地,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即使有再健全的排水设备,也无法根除低势住宅湿气重的问题。
如果遇到大台风或是难得一见的水患,低地就更容易遭水淹。低势住宅光线暗。太阳照射时间短,阳光不足。遇上下雪天气,低地的积雪比高地的要厚,且不易融化,使得低地的湿气更重更阴暗。地势低影响财运。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会影响居住者的财运。
风水学上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可见水影响着人的财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带来财运。能带来财运的通常是指活水,缓缓流动的清水,有着生命能量的水。而黑石铺的积水则是死水,浑浊、污染、发臭的水。而且地势低的房子风水吉气肯定会薄弱许多,因为地势低,周边环境可能被其他建筑遮掩得非常密实,气流不顺,自然吉气就难以进出。
我们在买房的时候,一定要多方位的考虑,为保家人身体健康,生活美满,要尽量避免居住在地势低洼,排水不利的房屋。当然还是要专业的风水师来看。建议大家通过宝铭易文化资源站来进行科学的命理预测哦~

I. 天津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是什么与什么共同作用的结果

天津地处扩张的太平洋板块,褶皱的凹陷区域,地层稳定,地势低洼,自古以来就是九河下梢;由太行山冲积物与古黄河水带来的沉积土壤,共同造就了今天天津的地形;由于当时水源充足,鱼虾资源丰富,冲积与沉积地层土壤肥沃,至少唐宋时期,就会有人在现在天津中心海河区域繁衍居住,(依据宋朝水浒传就有天津附近的沧州快活林);由于天津处于华北出海口,商业发达,解放后又是直辖市,所以繁华至今。

J. 地势洼会对房子造成什么影响

1.建在地势低洼处,若遇山洪爆发,水土流失、也容易淹没,可能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屋内地面低,地下水位则偏高,室内湿度大,如果长期呆在房子里,很可能患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等。因此,房屋地基四周应把沟渠疏通,以降低地下水位。
3.地势低洼、土质湿软的地方,可能终年湿度较大,雨季里墙壁、地板容易潮湿,夏日里蚊虫必然较多。而地势较高、土质板硬的地方,则湿度相对偏小,即使住在一楼,一般也没有潮湿的感觉。
4.风水方面地势低洼之地,阳光不足,湿气不散,多发病,不利人的健康,阳光不足的房子,多有邪气,人居不吉,在现代好多开灯以拒邪,用大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