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朝的不平等条约一共赔了多少银子
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
1858年的中美、中英、中法 《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二百万两,赔偿英商损失白银二百万两。
1860年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到800万两。
1874年的《北京专条》,清政府付给日本白银五十万两,作为日军撤出台湾的条件。
1881年的《中俄伊犁条约》,赔款九百万卢布。
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赔款白银二亿两。
1901年的《辛丑条约》,共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
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中,俄国要地,英美要通商口岸,日本既要地,也要钱,也要通商口岸。
清政府累计赔偿白银达12.195亿两白银,加九百万卢布。
其中,《辛丑条约》规定的庚子赔款,因为一战等多种原因,最终在1902-1938年37年间,实付总数约6.64亿两白银,扣除美英等国退款,中国实际支付5.76多亿两白银。
按照这个数字,中国最终赔付了列强白银共计8.155亿两白银和九百万卢布。
按今天的银价,一克白银价格为3.62元,1两白银价格为134元。1卢布兑换0.1145元人民币。
那么清政府赔偿列强的白银,算换成今天的人民币,约1092.78亿元。
㈡ 清朝在丧权辱国的七十年中,究竟赔付给了列强多少钱
满清后期的腐败与无能让我们的民族遭受了无尽的屈辱,不仅割让很多的土地,而且还赔付了巨额的赔款,也让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那么在清政府丧权辱国的七十年中,究竟给列强赔付了多少钱?
如果全部算起来的话那就非常的多,这里只是统计一下大额的赔付数量。
五、1901年的辛丑条约。条约的的第6款规定赔款总额为45000万两海关银,年息四厘,自1902年1月1日起,至1940年止,39年内,需付本息银总计982238150两,各省地方赔款2000万两不计在内。《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
简直是触目惊心,写到这里我已经都带了情绪,都不愿再往一块加,大概有十几亿两的白银,关键这还只是赔款,没有提及割地以及各种的流氓条款,如果把这些一一搜集写出来,自己非得气得先吐血,可以说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与血泪的历史,看了之后越感愤懑,但同时也激发了无限奋进的斗志。
㈢ 鸦片战争中国实际赔了多少白银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中国给英国和法国赔偿军费各白银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白银200万两。《北京条约》规定: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白银数为多少扩展阅读:
由于中国“闭关锁国”的思想,当时的满清正处于世界落后地位,为了打开中国对外的贸易大门,英国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
十九世纪初期被输入中国的鸦片达到4000多箱,由于鸦片不断的输入,中国出现了鸦片烟毒泛滥的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吸食鸦片,越来越多的人被鸦片所侵蚀。
这也使得当时中国白银大量向外流出,也使得吸食者在身体上以及精神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同时也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造成清政府部分地区工商业经济萧条。因此清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禁止吸食鸦片。
在这场长达 6年的鸦片战争中,由于中国处于落后的状态,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自此开始清政府向外割地,赔偿,迫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㈣ 近代史上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共割地赔款多少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归纳三个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中方需与英方商定。
1860年北京条约: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端口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5.准许华工出国。
1858年夏天津条约: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44年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1895年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端口,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1901年辛丑条约: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㈤ 天津条约中清政府赔偿白银数为多少
《南京条约》为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折合1491万两白银;
《中英天津条约》为清朝赔偿英国四百万两;
《中法天津条约》为清朝赔偿法国二百万两白银;
中英《北京条约》为增加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也就是又赔了四百万两;
中法《北京条约》为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800万两,也就是又赔了六百万两;
《马关条约》为中国支付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约3亿日元),赔偿威海卫驻军费150万两;
《中日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条约》(《辽南条约》)为清廷须缴付日本三千万两“赎辽费”作为补偿;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中国共付各国战争赔偿四亿五千万两银,分三十九年付清,每年利息为四厘,由中国的关税和盐税来偿付,若包括利息支付则高达8亿5千万两,后根据协议,赔款部分免除与废除,最终合计赔款6亿5千万两;
中日《北京专约》为中国给予难民抚恤银十万两,购买日军修筑之房舍道路,银四十万两(而非赔偿兵费);
中英《烟台条约》为清政府对马嘉理事件及以前中英之间的案件各赔偿20万两白银,也就是四十万两;
《中俄伊犁条约》为中国向俄国赔偿白银280万两;
找到的这些共计91611万两白银(以最终赔款算)。
㈥ 在中国近代屈辱史中, 清政府同英法两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共赔款多少白银
《天津条约》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赔偿法国白银200万两(北京条约对其进行了补充: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㈦ 晚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到底赔了多少钱
南京条约:1842年8月 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天津条约:1858年夏 俄美英法 ,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1860年 俄国 ,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1895年4月 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㈧ 天津条约》中,清政府赔偿白银数为()A、2100万两 B、210万两 C、1400万两 D、400万两 选哪一个
《南京条约》为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折合1491万两白银;
《中英天津条约》为清朝赔偿英国四百万两;
《中法天津条约》为清朝赔偿法国二百万两白银;
中英《北京条约》为增加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也就是又赔了四百万两;
中法《北京条约》为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800万两,也就是又赔了六百万两;
《马关条约》为中国支付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约3亿日元),赔偿威海卫驻军费150万两;
《中日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条约》(《辽南条约》)为清廷须缴付日本三千万两“赎辽费”作为补偿;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中国共付各国战争赔偿四亿五千万两银,分三十九年付清,每年利息为四厘,由中国的关税和盐税来偿付,若包括利息支付则高达8亿5千万两,后根据协议,赔款部分免除与废除,最终合计赔款6亿5千万两;
中日《北京专约》为中国给予难民抚恤银十万两,购买日军修筑之房舍道路,银四十万两(而非赔偿兵费);
中英《烟台条约》为清政府对马嘉理事件及以前中英之间的案件各赔偿20万两白银,也就是四十万两;
《中俄伊犁条约》为中国向俄国赔偿白银280万两;
找到的这些共计91611万两白银(以最终赔款算)。
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赔款的总额是
见到一些资料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赔款总额计算为1800万两白银,理由是《天津条约》规定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北京条约》规定给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故赔款总额应为800+800+200=1800万两白银。 这是错误的,根据《中英北京条约》原文“今所定取赏八百万两内,二百万两仍为住粤英商补亏之款,其六百万两少裨军需之费,载此明文,庶免纷纠。”《中法北京条约》原文“第四款 己未年在天津所定遗补第四款内载,中国赔补军需银二百万两,兹以删去;今复议定,赔补银共捌百万两。第五款 中国今所赔补之银本系为军需,又为法国商人及其所保护者在广东省城所有行内物件被百姓或烧、或劫。将来大法国将此赔补之银,均公允分摊与被累之法国人;其银扣一百万两,派与法国民人及其所保护者,为补其害,或慰其苦,其余皆抵军费”所以赔款总额应为800+800=1600万两白银。
㈩ 《天津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赔款为多少
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
《中英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6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五十六款,附有专条。主要内容:(1)英国公 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端口时,牛庄口 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3)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4)英国商船 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5)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6)中国给英国赔款银四百万两;(7)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 国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