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津市南开区在哪里买祭品
作为常识,购买祭品可以到寺院附近,一般寺庙附近都会形成相关的产业链。
天津五大着名寺庙:1、大悲禅院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占地面积为4.2万平方米。大悲禅院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几经修葺扩建,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玄奘法师经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等。
2、独乐寺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州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着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皆辽圣宗统和二年重建。民国十九年,独乐寺因相继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而闻名海内外。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寺庙历史最早可追至贞观十年。
3、挂甲禅寺挂甲寺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中环线邻近海河的地方。原名叫庆国寺,改称挂甲寺的原由,说起来,要上溯到一千多 年前的唐朝了。挂甲寺在天津的历史上可谓年代久远,已经找不到具体的修建年代,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时该寺已经存在,如果按照民间传说,挂甲寺可能修建于唐朝以前,果真如此,挂甲寺将是天津最古老的寺院。可惜,即使在史书中,也只是记载据传说修建于距今1300多年以前的隋唐时期。
4、荐福观音寺荐福观音寺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津塘公路与大直沽中路交口处,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大直沽是天津的发祥地,历史上有30多座寺院庵堂,又称“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荐福观音寺是位于大直沽的药王庙遗址上修建的,是由佛教荐福庵异地重建的新道场。
5、药王古寺山药王古寺坐落在大寺镇王村,西临津淄公路,始建于唐代永淳二年(公元683年),经过历史变革,1997年再次重修,附属有药王湖公园和珍禽观赏园,现为3A级旅游景区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② 5555...天津河东区大直沽直沽园在哪啊!
上述答案严重错误,不是668。78中走到中环线上在常州道那站做665到大直沽五号路下车,告诉司机要去鸿起顺,就近下车,司机就会告诉你哪站下,然后下车后是个十字路口,朝原方向前行500米左右,在你的左边就是直沽园。再不行的话,夏天好多户外活动的大爷大娘就会为你热情指道了。
③ 直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直沽在今天津市内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一带,为天津聚落兴起之地。延祐三年(1316年)置海津镇,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天津城,直沽为南北漕运和海运的咽喉。元时由于直沽聚落的发展,专称旧三汊口一带为小直沽,称其东南海口附近一带(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北岸)为大直沽。
直沽是古地名。金、元时称潞(今北运河)、卫(今南运河)二河会合处为直沽。在今天津市内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一带,为天津聚落最早兴起之地。(元朝海运止点)延祐三年(1316年)置海津镇,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天津城,为南北漕运和海运的咽喉。元时由于直沽聚落的发展,专称旧三汊口一带为小直沽,称其东南海口附近一带(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北岸)为大直沽。
④ 天津的“七十二沽”是指哪些
何谓"沽"?天津真的有七十二个那么多的沽吗?
其实, 所谓“沽”,不过就是“小水入海之名也”。历史上天津河多,水多,因湾洼形成的水沽也多。所以,天津向来有七十二沽之说。
天津的“七十二沽”之说,名声大的是从西北的丁字沽、西沽起,继之是城东北的小直沽,东、西泥沽等,直到海河入海处的大沽。
后来有人考证说:天津有七十二沽之名,实只二十一沽。即,丁字沽、西沽、东沽、三汊沽、小直沽、大直沽、贾家沽、邢家沽、咸水沽、葛沽、元沽、草头沽、桃源沽、盘沽、四里沽、邓善沽、郝家沽、东泥沽、中泥沽、西泥沽、大沽。
另外,在宝坻者二十九,曰翦子沽、南寨沽、五道沽、小塔沽、又小塔沽、王家沽、曹家沽、葫芦沽、青稗沽、于家沽、梁家沽、豹子沽、西鲁沽、东鲁沽、菱角沽、矼石沽、塔沽、半截沽、大淀沽、玛瑙沽、大骆里沽、小骆里沽、大沽、滩沽、北李子沽、南李子沽、八道沽、傍道沽、西壮沽。
在宁河者二十二沽,曰齐家沽、南沽、江石沽、大麦沽、傍道沽、捷道沽、麦子沽、东槐沽、中兴沽、北涧沽、盘沽、南涧沽、钩楼沽、汉沽、马杓沽、李家沽、又李家沽、蛏头沽、宁车沽、塘儿沽、田家沽、丰家沽。
⑤ 求问天津的十三沽是指哪些
历史上.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寻芳步步踏青来.柳外何人筑钓台?七十二沽春水活.午景声里野桃开.`清代诗人查昌业的<即景诗.勾勒出了`七十二沽沽水阔.一般风味小江南`的北国江南的风景画.
天津有七十二沽之名.在城区内的实为二十一沽.有[河形有如丁字之象"的丁字沽,有[欲知春浅深.但看花开未"的西沽,有南北运河交汇的[丁沽风物久闻名"的三汊沽,有天妃宫西庙所在的小直沽,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的大直沽,有[命名以咸.而沽水甜淡"的咸水沽,有[不是桃遮即柳遮"的葛沽,有[泥沽西去葛沽东"的泥沽,有历史上荒芜.今日成水产品集散之地的草头沽,有以姓氏命名的邓善沽.郝家沽,有[崖岸如山峙如台.寒笳吹处阵云开"的大沽等等.按该书记载.二十一沽之外.其余各沽.在宝坻.宁河县内.
城内二十一沽有丁字沽.西沽.东沽(东沽在窑洼.见明时窑洼元帝庙磬文[曰东沽港村".今元帝庙改净土院).三汊沽.小直沽.大直沽.贾家沽.邢家沽.咸水沽.葛沽.元沽.草头沽.桃源沽.盘沽.四里沽.邓善沽.郝家沽.东泥沽.中泥沽.西泥沽.大沽.此二十一沽.从西潞河名也.西潞河一名西沽河.
在宝坻者二十九.曰翦子沽.南寨沽.五道沽.小塔沽.又小塔沽.王家沽.曹家沽.葫芦沽.青稗沽.于家沽.梁家沽.豹子沽.西鲁沽.东鲁沽.菱角沽.矼石沽.塔沽.半截沽.大淀沽.玛瑙沽.大骆里沽.小骆里沽.大沽.滩沽.北李子沽.南李子沽.八道沽.傍道沽.西壮沽.
在宁河者二十二沽.曰齐家沽.南沽.江石沽.大麦沽.傍道沽.捷道沽.麦子沽.东槐沽.中兴沽.北涧沽.盘沽.南涧沽.钩楼沽.汉沽.马杓沽.李家沽.又李家沽.蛏头沽.宁车沽.塘儿沽.田家沽.丰家沽.此二县五十一沽.从东潞河名也.东潞河一名东沽河.
在城区的二十一沽.今天大都仍在.当然今非昔比.宝坻的沽.现实存28沽(村).宁河现实存19沽.这些沽中.有很多与历史记载相吻合.如宝坻历史上大.小骆子沽.现今为貉子沽.据传明代山东一户难民逃荒路过此地.因车轴中断.在这里落户建庄.并因地势低洼.有貉子居住.故名.宁河历史上的捷道沽.现在分为前.后.小.中捷道四沽.因明代燕王扫北.在此设捷报站而得名.
为什么天津有这么多的沽.还有一段传说呢!古时海河一带的居民以打鱼.割草.熬盐.贩盐为生.收税的官员很少来到这里.到了汉朝.这里已变成人烟稠密.繁荣.富庶之地.朝廷开始重视海盐生产.征收盐税.就在当时渤海郡章武县的大直沽设置盐官署.钦命盐官长坐收盐税.那时实行包税制度.超征部分.全归盐官长自有.盐官长带的千余兵卒.分驻沽水两岸.海河上下.不分盐户.渔民或种地.割草的人普遍受到勒索.威逼.甚至坐监狱或被打死.有一年盐官长突然得了大病.背上长了个碗大的疔疮.疼得钻心.侍卫们又是求医问药.又是请术士巫婆设坛作法.也不见好转.一天夜里盐官长做梦:他被两个公差抓进一座宫殿里.金甲武士踢得他跪倒在地.只见殿上坐着一位白胡子老人.手持大锤.怒容满面.老人说:[我乃古水真君.自从来到这里.万民康乐.想不到.你这贼子敢逞淫威残害生灵.罪大恶极!"盐官长狡辩.老人举锤便朝盐官长背上疮口打去.疼得盐官长求饶.第二天夜里.盐官长又做了同样受审的梦.因他打死.逼死的百姓数千.要把他斩首.吓得盐官长哭叫惊醒.侍卫们请术士来给盐官长圆梦.术士说:[古水二字合为沽字.古水真君乃是沽水的水神.想求宽恕.只有祈祷悔罪."盐官长忙问:[如何悔罪?"术士想了想说:[免除沽水一带捐税服役.叫百姓安生.神人自会宽恕."盐官长忙点头称是.马上吩咐差役.供起古水真君牌位.早晚焚香拜祝.又贴出告示.沽水两岸的村庄和以[沽"为名的村庄定为免税区.告示一出.被豁免的村庄当然高兴.其他村庄.一听说叫[沽"的村子可以免税.也一阵风似的把村名改成了[沽"纷纷呈报.请求免税.不到一年.呈报备案的竟达80多沽.据说当时不论肩挑.船载的任何物资.只要插上某某沽的白旗.就能畅通无阻.盐官长一看.叫沽的村庄太多.如果都改为沽.税收就没有了.才又出了一张告示.再不许以沽取村名.后来这些带有沽的村庄.有的成了市区.有的与其他村庄合并改名.也就难以说清有多少沽了.然而天津的别名[津沽".[沽上"还常有人沿用.
[寻芳步步踏青来.柳外何人筑钓台?七十二沽春水活.午景声里野桃开."清代诗人查昌业的<即景.描写出了天津秀美的景色.二百多年前的天津野景.当然已不复存在.但用[七十二沽"来为天津河水汇流的沿岸风光命名.却流传至今.
[七十二沽"名声大的是从西北的丁字沽.西沽起.继之是城东北的小直沽.东.西泥沽等.直到海河入海处的大沽.西沽和丁字沽距离较近.清初诗人朱导江诗句云:[潞卫交流入海平.丁沽风物久闻名."潞河即今北运河.卫河是南运河.两河流进天津.在城北八里处汇合.成丁字形.故名丁字沽.西沽在明代曾设官渡.清康熙时在旧址设浮桥.民国后.沿北运河岸遍种桃树.春天桃花盛开.成为天津春游胜地.抗战前夕.桃树残存已不多.西沽桃林的盛名则仍在.清末水师学堂及武库的旧址.后来成为着名的北洋大学的校舍.即在西沽桃堤之侧.直沽是明清以来对天津三岔口居民区的通称.具体地点.<方舆纪要说是在县东南十里.小直沽受群川之流.大直沽在其东南.群流横溢.茫无涯涘.故称大直沽.流传下来的大直沽地名在今海河东岸.当地多设制酒烧锅.酿制高粱白干酒出名.天津产酒即以[直沽酒"闻名全国.咸水沽在海河中下段西南岸.同葛沽.桃园沽.西泥沽等都在一侧.当年我曾乘汽船从海河的市内码头出发.沿河下行游览过这几个地方.咸水沽和葛沽在城东南四.五十里处.是天津郊区的两个大镇.据说.海河水随潮上涨.咸水至此而止.故名咸水沽.海河入海处.两岸对峙的是大沽和塘沽.近代着名的盐碱化学工业大厂[久大"和[永利"的盐田都设在大沽.海河滩上的盐田茫茫耀眼.一望无际,引水风车高耸入云.与翱翔的海鸥比高低.对岸塘沽有大型的造船厂,有现代化的海港.巨型轮船停泊在港口.很是壮观.塘沽居民善使船.打鱼,又多远出海外者.塘沽亦有侨乡意味.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市在塘沽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塘沽及其港口的建设.更加一日千里!
⑥ 大直沽的来由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津沽”是天津的别名,直沽与天津有着密不可分之渊源,首先,“直沽”是天津的古名;其次,在明代“直沽”是海河的通称;第三,直沽是天津城市最早的聚落,早在天津建城100多年前,大直沽就已从早期聚落,发展成为天津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的中心了。漕运枢纽、庙宇林立、酒业崛起,这三个要素有力地促进了大直沽人口的增加、聚落的扩大和商业经济的繁荣。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大直沽遭空前洗劫,几成废墟,后沦为比国(比利时)租界。
今日“大直沽”为河东区片,西临海河,位于津塘路与十五经路交会处一带。以“直沽”冠名的街道有近20条———“大直沽三号路”至“大直沽十三号路”,还有直沽街、沽前街、沽后街等。大直沽有西街、前街、后街、中街,四条派生街,其原生地名并不一致。前街长639米,1902年建,因位于娘娘庙前而得名;后街长490米,1900年建,因位于娘娘庙后而得名;西街长331米,1949年建,因位于药王庙西侧,初名药王庙西街,1980年改为今名;中街长417米,建于1902年,因位于大直沽地区中部而得名。
津门俗谚曰:“大直沽三件宝:古庙、烧刀(指酿酒业)、台子高。”大直沽地名中有不少以“台”为通名者,如前台、中台、后台、东观台、西观台、刘家台、东孙家台、西孙家台等,显示出大直沽地区成陆较早、地势多高台的地势特点。大直沽人口密集,街道狭窄,里巷交错,多旧式平房。胡同多以姓氏家族命名,如李家胡同、宋家胡同、赵家胡同、王家胡同、何家胡同等。
进入21世纪,大直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大直沽商贸街、大直沽商贸城的建设令人瞩目———全长1.2公里的一条旅游商贸街和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一座旅游商贸城,将大直沽的历史风韵和现代精神交融在一起,昭示着大直沽将走向新的更大的繁荣。
⑦ 天津的大直沽指的是哪片儿
“大直沽”为河东区片,西临海河,位于津塘路与十五经路交会处一带。以“直沽”冠名的街道有近20条———“大直沽三号路”至“大直沽十三号路”,还有直沽街、沽前街、沽后街等。大直沽有西街、前街、后街、中街,四条派生街,其原生地名并不一致。前街长639米,1902年建,因位于娘娘庙前而得名;后街长490米,1900年建,因位于娘娘庙后而得名;西街长331米,1949年建,因位于药王庙西侧,初名药王庙西街,1980年改为今名;中街长417米,建于1902年,因位于大直沽地区中部而得名。
津门俗谚曰:“大直沽三件宝:古庙、烧刀(指酿酒业)、台子高。”大直沽地名中有不少以“台”为通名者,如前台、中台、后台、东观台、西观台、刘家台、东孙家台、西孙家台等,显示出大直沽地区成陆较早、地势多高台的地势特点。大直沽人口密集,街道狭窄,里巷交错,多旧式平房。胡同多以姓氏家族命名,如李家胡同、宋家胡同、赵家胡同、王家胡同、何家胡同等。
⑧ 天津在秦始皇那个年代叫什么
天津地区在商周时期即有人类居住,但作为城市则形成较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位于运河北部、兼有河海运输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渐重要,运河与“五河尾闾”(今海河)在市区三岔河口交汇,天津便以“三会海口”名于史册。唐朝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
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
辽朝,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
金朝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发展中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名称。
共10张
天津
元延祐三年(1316年),“改直沽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⑨ 天津有72沽 都是什么呢
天津72沽是:
西沽、东沽、三汊沽、小直沽、大直沽、贾家沽、邢家沽、咸水沽、葛沽、元沽、草头沽、桃源沽、盘沽、四里沽、邓善沽、郝家沽、东泥沽、中泥沽。
西泥沽、大沽、翦子沽、南在沽、五道沽、小塔沽、又小塔沽、王家沽、曹家沽、葫芦沽、青稗沽、于家沽、梁家沽、豹子沽、西鲁沽、东鲁沽、菱角沽。
矼石沽、塔沽、半截沽、大淀沽、玛瑙沽、大骆里沽、小骆里沽、大沽、滩沽、北李子沽、南李子沽、八道沽、傍道沽、西壮沽。齐家沽、南沽、江石沽。
大麦沽、傍道沽、捷道沽、麦子沽、东槐沽、中兴沽、北涧沽、盘沽、南涧沽、钩楼沽、汉沽、马杓沽、李家沽、又李家沽、蛏头沽、宁车沽、塘儿沽、田家沽、丰家沽。
(9)天津的大直沽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天津七十二沽名声大的是从西北的丁字沽、西沽起,继之是城东北的小直沽,东、西泥沽等,直到海河入海处的大沽。
西沽和丁字沽距离较近,潞河即今北运河,卫河是南运河,两河流进天津,在城北八里处汇合,成丁字形,故名丁字沽。
西沽在明代曾设官渡,清康熙时在旧址设浮桥。民国后,沿北运河岸遍种桃树,春天桃花盛开,成为天津春游胜地。
⑩ 天津是怎样兴起的,那在古代都归哪里管辖你都知道吗
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现在天津处于的位置原来是海洋,黄河改道前由泥沙冲积形成,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固定。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分别是天津县、静海县、青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沧州。
晚清时,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