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史指的是什么
四史指的是: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汉朝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晋朝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介绍
《史记》系纪传体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汉司马迁着,约成书于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史记”一词,东汉之前乃一切史书之统称,后始为司马迁史书之专称,原书最初被称作《太史公书》,到东汉桓帝才改称为《史记》。
此书体例为纪传体之滥觞,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以纪和列传为主体,故名纪传体,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征和三年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2. 四史是哪四史
所谓四史,即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的合称。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是中国历史上的史学巨着。作者朝代分别是:《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
1、《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2、《后汉书》南宋绍兴刊本《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3、《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4、《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3. 四史是哪四个 哪四个是四史
1、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2、“四史”内容各有侧重,但整体讲的就是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3、党史是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
4. 四史是什么
四史指的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四史”内容各有侧重,但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以毛主席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天津四史是哪些地方扩展阅读
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5. 中国历史上,“四史”主要是指什么
谓四史,其实就是廿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史记》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现四川省南充县)人,史学家。蜀汉亡国后,仕于西晋,少举孝廉,除着作郎,着有《三国志》,评价甚高。
陈寿少时勤学,曾拜谯周为师,研读《尚书》、《春秋》、《汉书》、《史记》等史书。后来担任蜀汉的观阁令史,因不愿曲附权宦黄皓,屡遭谴黜。
公元263年蜀汉为曹魏所亡,265年司马炎窜魏,改国号为晋。晋之司空张华十分赏识陈寿的才华,举其为孝廉,除佐着作郎,出补阳平令。
在此期间,陈寿编撰了《蜀相诸葛亮集》上奏朝廷,因此功而除着作郎,领本郡中正。陈寿之后致力于编写魏吴蜀的历史,遂成《三国志》,共六十五篇,在当时即为人称颂。
陈寿去世后,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上书给皇帝,称赞陈寿的《三国志》一书“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而请求派人采录,《三国志》因此得而流传于世。
6. “四史”是指
四史指的是: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汉朝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晋朝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