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城多少年
扩展阅读
杭州到余杭仙宅怎么坐车 2025-07-13 17:39:20
上海成人高考怎么考 2025-07-13 17:38:42
广州鼓风机哪里买 2025-07-13 17:32:08

天津城多少年

发布时间: 2022-08-28 15:24:44

❶ 天津卫有什么历史

历史

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王朝权利,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王,分别驻守各地。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死。因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燕王朱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诸王中实力最强。由于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难”为名,发兵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夺取皇位。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天津卫也开始了筑城建设,初建时的天津城其实是个土城,这座土城周长9里多,城高3丈5尺,宽2丈5尺,城的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盘,所以当时人们也把它称为“算盘城”。 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纪念日。天津设卫建城600 年,决不是说天津只有600年的发展史。从秦汉到宋元,历代在天津地区挖渠开河,运粮建寨,设官建制,发展鱼盐业生产等活动。由于金、元两朝,建都北京,天津地位日显重要。但是天津作为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都市却是从明朝开始的。 天津建成以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明清两朝多次重建,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土城墙也换成了砖墙。清朝雍正3年(1725),天津改卫为州,雍正9年(1731)又升州为府,并另设天津县,天津城也成为了地方行政中心。 天津卫
为了加强防卫,同时兼顾防洪抗洪,天津城在雍正年间重修时将原来3丈5尺的城高降低为2丈4尺,将城基宽由原来的2丈5尺扩建为3丈2尺,使天津城城墙成为一个梯形。重建后的天津城不仅扩大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还在城墙上设置了守望塔和炮塔等防御设施。至今天津还流传一首民谣说:“天津市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这些建筑也是在天津城重修中建设的。 建卫筑城后的天津各方面都有较快发展,特别是粮、盐两个经济支柱更为显着。永乐帝建都北京后,南方的物资都需经天津转运,天津的航运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

大事记
在远古时代,天津曾是渤海的一部分,陆地是逐渐冲积形成的。夏朝时期,属于冀州。周朝时期,属于幽州。战国时期,分属于赵国和燕国。西汉时期隶属渔阳等郡。唐朝中叶以后,天津已成为南方大米、丝绸北运的码头。 宋、辽时期,今海河当时称“界河”。海河以北属辽幽都府(后改析津府)武清县;海河以南属北宋高阳关路乾宁军和沧州清池县。宋朝在海河以南设立许多军事据点——“寨”、“铺”,如泥沽、双港、三女、南河、沙涡、独流等,以防辽军南下。 金贞佑二年(1214)前,设“直沽寨”,派都统完颜佑、副都统完颜咬住戍守,“直沽”之名始见史籍。天津成为畿南军事重镇。 元至元十九年(1282)海漕开通,直沽成为漕运枢纽,为此在大直沽专设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并修建了直沽广通仓等粮仓。至元年间(1264-1294)还在大直估、三岔口分别建了天后宫(东、西庙)。1234年三岔沽一带盐卤涌出,特许高松、谢实等18户在此设灶煮盐;两年后,又专门设立“三岔沽司”、“大直沽司”,管理直沽盐场。 元延佑三年(1316)在直估设“海津镇”,命副都指挥使伯颜镇守。 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与其侄朱以炆争夺皇位,率兵从直沽渡河南厂,偷袭沧州,攻下南京,建文四年(1402)夺取了政权,翌年改元“永乐”。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在直沽设卫,命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指挥佥事凌云、指挥同知黄纲兴工筑城,并赐名“天津”,意谓“天子车驾渡河之处”。 永乐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设天津左卫。永乐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卫(一说青州左卫)为天津右卫。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 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词讼纠纷发生,卫所已不能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天津卫 清朝初年,沿袭了明朝的各项制度。顺治九年(1652)将左、右卫并入天津卫,结束了卫所官员的世袭制。三卫合并后,设立“巡道”、“同知”,负责民政事宜;“户曹”、“盐政”,负责税赋和盐业;“总兵”、“游击”、“参将”,负责军事。 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州,天津开始建立地方政府;九年(1731)升州为府,辖天津、静海、青县、南皮、盐山、庆云、沧州六县一州。 1912年(民国元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成立。是年7月,撤销天津县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销天津府,重建天津县。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辖的天津市。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京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另外,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于七月五日组成“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简称“都统衙门”),对天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达两年之久。 1937年7月30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天津,次日成立伪天津市地方治安维持会;12月17日,伪天津市地方治安维持会,改组为伪天津特别市公署;1943年11月,伪天津特别市公署又改称伪天津特别市政府,对天津人民实行了八年的法西斯统治。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说“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时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为中央直辖市,直至今日。

❷ 天津附近的游玩地

天津旧城是个不错的地方楼主应去去!
关于天津旧城的简介:

天津旧城是在1404年明朝永乐二年间修建的。这座城当时东西长,南北短形如算盘,所以人称“算盘城”。它周长九余里,城高三丈五尺,设四个城门,分别以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命名。城的四角设有四个角楼,城内设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中央为鼓楼。城周围分别设立了七座环城炮台。

那时,天津还没有商端口城镇的繁华和喧闹,一派田园风光,秀丽恰人。明代正德年间着名大学士李东阳曾写诗描述了当时旧城周围的情景。

那时,北门外是通往京师之路;东门外临海河,顺流东下可观海上日出;西门外绿野丛林,花艳鸟鸣,炊烟缥渺;南门外的平原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稻田。

作为北方漕运中心的天津,江南粮船汇集河上的繁忙,天津三卫的左营马军驻扎在大直沽一带的营寨的情景;七十二沽平阔涛静的景象;皓月当空时海河幽美的夜色……被诗人绝妙的诗笔描述得淋漓尽致,现在读来仍会为之所动。

经历了明、清两朝代的建设与发展,天津在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诸方面都繁荣起来,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繁盛的城市。

当时(清末),城内有府署、县署、总兵、水师营、盐政、钞关等各种衙门,还设有府学、县学、三取书院、辅仁书院、问津书院等。城外东北部地处三岔河口和海河沿岸地区,地当交通运输要塞,汇聚了各种商贸集市,构成了人流络绎不绝,南北及国外货物汇集,店铺林立的商端口重镇特有的繁华景象。

天后宫两侧的宫南、宫北大街、北门外和东门外的洋货街、北大关一带的北门外大街、河北大街、估衣街、锅店街等等都热闹非凡。由于三岔河口气势雄伟,南北运河河畔风光绮丽,盐商、居士纷纷在此兴建园林、庙宇,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描绘、咏颂天津之作。
其它的请到这里看看吧!http://www.tuniu.com/routes/area/1906

❸ 2016年天津有多少年的历史

截止至2016年,天津有612年的历史。

天津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公元581-618年)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一直到元朝,都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明朝永乐二年( 1404年)设 “ 天津卫 ” ,同年12月又设天津左卫并筑城,至此,天津城初具规模。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卫到公元2016年,天津建城已有612周年。

19 世纪中叶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步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3)天津城多少年扩展阅读:

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沿海港口城市优势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十二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当前,天津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五大战略叠加,为天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❹ 天津城为什么也被称为"算盘城",和当年的刘伯温有关系

天津城被称为算盘城,因为这里的城墙东西长,南北短,像是大算盘。其实这个名字是有故事的,和刘伯温有关系。明朝的时候,刘伯温在北京修了里九外七的都城,但是看到北京三面都是山,只要南侧是平川,又看到天津地处九河,是个水陆要冲,正好可以拱卫京门,于是也筑了一座城在这里。

朱棣渡过大运河的时候,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了纪念由此起兵“ 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这个地方改名为天津,意思是天子经过的渡口。

❺ 天津的鼓楼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天津的鼓楼有近520年的历史

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天津设卫筑城,到明弘治年间(公元1493年左右),山东兵备副使刘福将原来的土城固以砖石,并于城中心十字街处建鼓楼。楼高三层,砖城木楼,楼基是砖砌的方形城墩台,四面设拱形穿心门洞,分别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对应。鼓楼城台建有木结构重层歇山顶楼阁,上层楼内悬大钟一口,约两吨,铁铸,为唐宋制式。大钟初用以报时,以司晨昏,启毕城门,早晚共敲钟108响。鼓楼北面有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撰写的一副抱柱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
拆除
1900年,八国联军侵津,第二年天津城墙被迫拆除。由于遭兵燹之灾,鼓楼日渐颓圮。1921年(民国十年),有拆建鼓楼之议,并于年内完成。重建的鼓楼,用旧城四门楼之名,由天津书法家华世奎重书,镌于鼓楼四门,曰镇东、安西、定南、拱北。1952年11月7日,因贯通道路,鼓楼拆除。
重建
改革开放,中华振兴,津沽文脉,得以传承。1994年天津开始了危陋房屋 天津鼓楼夜景
大片改造工程,作为危改重点的老城厢地区也因此使鼓楼有了重建的机会。鼓楼重建工程于2000年11月25日开工,2001年9月28日竣工。

❻ 清王朝哪年建的天津卫

天津地区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❼ 天津有多少年历史

天津地区为退海之地,又是冲积平原。约在4000年前,天津市区露出海底成陆。至迟到战国时期,天津市区已有先民劳作生息。

宋、辽时期,今海河当时称“界河”。海河以北属辽幽都府(后改析津府)武清县;海河以南属北宋高阳关路乾宁军和沧州清池县。宋朝在海河以南设立许多军事据点——“寨”、“铺”,如泥沽、双港、三女、南河、沙涡、独流等,以防辽军南下。

余贞佑二年(1214)前,设“直沽寨”,派都统完颜佑、副都统完颜咬住戍守,“直沽”之名始见史籍。天津成为畿南军事重镇。

元至元十九年(1282)海漕开通,直沽成为漕运枢纽,为此在大直沽专设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并修建了直沽广通仓等粮仓。至元年间(1264-1294)还在大直估、三岔口分别建了天后宫(东、西庙)。1234年三岔沽一带盐卤涌出,特许高松、谢实等18户在此设灶煮盐;两年后,又专门设立“三岔沽司”、“大直沽司”,管理直沽盐场。

无延佑三年(1316)在直估设“海津镇”,命副都指挥使伯颜镇守。

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与其侄朱以炆争夺皇位,率兵从直沽渡河南厂,偷袭沧州,攻下南京,建文四年(1402)夺取了政权,翌年改元“永乐”。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在直沽设卫,命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指挥佥事凌云、指挥同知黄纲兴工筑城,并赐名“天津”,意谓“天子车驾渡河之处”。

永乐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设天津左卫。永乐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卫(一说青州左卫)为天津右卫。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

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词讼纠纷发生,卫所已不能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清朝初年,沿袭了明朝的各项制度。顺治九年(1652)将左、右卫并入天津卫,结束了卫所官员的世袭制。三卫合并后,设立“巡道”、“同知”,负责民政事宜;“户曹”、“盐政”,负责税赋和盐业;“总兵”、“游击”、“参将”,负责军事。

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州,天津开始建立地方政府;九年(1731)升州为府,辖天津、静海、青县、南皮、盐山、庆云、沧州六县一州。

1912年(民国元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成立。是年7月,撤销厂天津县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销天津府,重建天津县。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辖的天津市。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京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说“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时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为中央直辖市,直至今日。

另外,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于七月五日组成“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简称“都统衙门”),对天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达两年之久。

1937年7月30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天津,次日成立伪天津市地方治安维持会;12月17日,伪天津市地方治安维持会,改组为伪天津特别市公署;1943年11月,伪天津特别市公署又改称伪天津特别市政府,对天津人民实行了八年的法西斯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