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津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因为是天大建筑学院的学生,所以答得都是建筑方面有突出成就而且见到过的校友啦。
1.彭一刚
与其称王爷爷为天大网红教授,我更愿意叫他先生。在建筑风水的研究上王其亨老先生敢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现场听老先生讲课的感觉和电视上完全不同,你会很容易地被王老先生带入到他庞大的知识体系之中。王老先生知识渊博,从中国古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他都能侃侃而谈。听王老先生的课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贰’ 天津的名人有哪些
天津名人众多,简单介绍几位:
1.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任海军士官生。亲睹甲午覆师、威海易帜之辱,奋然立教育救国之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应严修之聘,教其子弟,遂与严修成为天津最早提倡民办教育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兼教盐商王奎章家馆。光绪三十年(1904年)随严修赴日考察教育。归国后合并严、王二馆,办起一所中学,定名“私立中学堂”,不久改名“私立敬业中学堂”,1907年校名改为“私立南开中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伯苓代表直隶赴美参观渔业博览会并考察教育
2.曹锟 民国十大军阀,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
3.李纯 北洋直系军阀 (1874~1920)
4.刘赶三,清末京剧丑行演员。名保山,字韵卿,天津人。他的嗓音清亮,念白脆爽,做表传神,同时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根据剧情自编唱词唱腔,改变以往丑行重念不重唱的状况。他不仅擅演《连升店》、《请医》、《法门寺》、《十八扯》、《拾黄金》 等老戏,尤其对一些丑婆戏演得最拿手,如《探亲家》的乡下妈妈,演来冠绝一时。刘赶三(1817--1894),祖籍天津,票友出身。名保山,别名迁升,字韵卿,号芝轩,寓所名宝身堂,位于宣南韩家潭。因其艺高,常被多处邀请,他同时在三个戏班赶场演出乃为常事,为此被讽为赶三,他非但不介意,反而以刘赶三为艺名。
5.卜庸,原名汝宣,号荣久,1908年出生于河北省蓟县城关镇板桥(现属天津市)一个世代勤劳苦做的贫寒之家。由于反动政府昏庸腐败,封建军阀混战频仍,地痞恶霸敲榨0,卜庸一家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了改变家境,含辛茹苦的父母节衣缩食供卜庸上学。卜庸牢记父母的嘱托,每天总是早早来到学校,勤学苦练,手不释卷,就连往返的路上,都在默默地背诵课文。当时的蓟县,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乡村里可见到的书籍十分稀少,卜庸每得到一本书,总是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阅读。1922年春,他以各科均优的成绩升入蓟县唯一的高等学堂——蓟县完小。
6.冯巩,出生于1957年12月6日,原名冯明光,冯国璋曾孙,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相声表演艺术家,师承于相声演员马季,现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 ,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全国青联常委。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总监
7.王毓宝(1926- ),着名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为天津市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党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理事。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她博采众长,不断从前辈艺人的演唱中汲取营养,从内容到形式创立了“天津时调”,并形成了自己质朴、爽朗、甜润的风格。
8.郎平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运动员,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现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一职。
9.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着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叁’ 天津科技大学有哪些名人
朱颖,1992年7月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原天津轻工业学院工业艺术工程系)。1994年1月调入光明日报广告部工作,任美术编辑,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导弹袭击中不幸遇难,以身殉职,年仅27岁。还有就是部分知名教授了,理学院李伟、吴天毅、张大克、 衣守志、孙冬兰教授,食品学院刘安军、王硕、张泽生、王艳萍、曹小红等等其他学院较为有影响力的教授,在此不一一例举……
‘肆’ 姓楼的名人
楼护、楼光、楼屯、楼大鹏、楼宝棠等。
1、楼护
楼护,字君卿,西汉山东人,父乃世医。他本人少年时就读过数十万字的本草、医经、方术书籍。医术高明,又善辞令,“楼君卿唇舌”为时人称道,甚得名誉。
2、楼光
楼光,北宋政治人物。楼郁次子,楼常之弟,楼肖之兄,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才气俊伟不群”,神宗元丰年间,任婺州浦江尉,历任无为军判官、知畿县。官至承议郎。后为权贵所迫,遂罢归。子嗣不详。
3、楼宝棠
楼宝棠, 1935年4月出生,字越人,号玉巍山人,斋名五家书幄,出生于浙江东阳,毕业于军事测绘学院、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金陵老年大学,地震社会学家。江苏省地震社会学研究会会长、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新长征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中心高级书画师、淮海书画院名誉院长。
4、楼屯
原名卓力(1880-1950),字肖嵩、辛壶、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缙云人,久居上海。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篆刻得吴昌硕指授,合秦、汉和浙派之长,自成一格,所作驭刀如笔,气韵浑古苍媚。
5、楼大鹏
楼大鹏(1936~)男,浙江宁波人。从小旅居英国,1953年回到祖国,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大学期间是一名优秀跨栏选手,曾以25秒2的成绩打破男子200米低栏全国纪录。
‘伍’ 天津大学培养了哪些名人
经可靠消息证实:汪精卫,陈果夫等“一代枭雄”皆毕业于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
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数学家秦汾、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都曾在这里秉烛夜读
‘陆’ 为什么天津大学出的名人那么少!
经可靠消息证实:汪精卫,陈果夫等“一代枭雄”皆毕业于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
徐志摩也读过北洋大学
再说了,你应该让自己成为天津大学的名人!!老看过去有什么用!!??
‘柒’ 师昌绪到底是天大,西工大,北京科大,河南理工,矿大中哪个学校的校友
国立西北工学院是战时由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组建的临时大学,其中北洋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是两个独立建制的学校,另两个是有独立建制学校的二级学院。在抗战胜利后,国立西北工学院完成使命,各参组学校各自成建制复校,西北工学院也就成了个空壳。1952年院系调整,部分资源迁出,后来华东航空学院(由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航空系52年组建)内迁西安更名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与剩下的西北工学院部分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在2000年以前西北工业大学校史是从1957年算起的,后来往前推到1938年的。当时西北工学院矿冶系是由北洋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矿冶系组成的(其中教学仪器、图书及设备等均为焦作工学院所有,复校后即全部收回),但是西北工学院组建之初北洋与其他三校闹矛盾,李书田带着北洋南下要去四川,被党国派人拦下,虽然一部分回到西北工学院,但李书田还是另外搞了个北洋大学西京分院,也就是说那时候西北工学院中北洋的力量减弱了。然后师昌绪教授是1941年考入过流西北工学院矿冶系的,1945年毕业,北洋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均是1946年迁出复校的,迁出之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也就随之瓦解了。所以说师昌绪教授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并非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也不是私立焦作工学院,更不是西北工业大学。之后私立焦作工学院更名国立焦作工学院,1950年,其冶金系抽调到沈阳工学院(即东北工学院),焦作工学院随即前往天津并更名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北洋大学矿冶系采煤组调入中国矿业学院,矿冶系其他部分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53年中南煤矿工业学校(江西萍乡)前往河南焦作,于焦作工学院故址办学,1958年以中南煤矿工业学校为基础成立焦作矿业学院,1994年更名焦作工学院,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院系调整后中国矿业学院随即搬迁北京并更名北京矿业学院。后来北京矿业学院辗转搬到徐州,并于北京原址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以矿大北研部为基础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9年更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88年改现名中国矿业大学。1960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更名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改现名北京科技大学。1946年,北洋工学院、北洋西京分院、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大学北平部返津于天津西沽复校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大学。
综上,河南理工大学没有资格认师昌绪为校友,北京科技大学比较牵强,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则各有理由作为师昌绪教授的母校。
‘捌’ 天津大学的两院院士有哪些
截至截至2015年12月,天津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分别是:余国琮、彭一刚、姚建铨、周恒、张春霆;
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分别是:曹楚生、沈家祥、陈予恕、钟登华、苏万华、王静康、叶声华、余贻鑫、邹竞。
1、余国琮
余国琮,着名化工蒸馏专家。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1922年11月18日出生于广东台山县。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
1945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科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8月返回祖国,1952年起任天津大学化工系教授。
2、彭一刚
彭一刚,1932年9月3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建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名誉院长。
1950年彭一刚考入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建筑系;1952年随校调整到北京铁道学院,再调整入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1953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获得第二届梁思成建筑奖。
3、曹楚生
曹楚生(1926年6月-2017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原籍江苏省无锡市,1948 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组。
曹楚生是中国着名水利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原水利部天津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教授。
先后参与或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高坝——佛子岭水库工程、黄河上第一座以发电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盐锅峡水电站、中国第一座大型碾压式堆石坝——碧口大坝;
中国第一座大型混合式蓄能电站——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1956年获评全国农业水利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工作者,1990年获首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2017年11月19日,曹楚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4、沈家祥
沈家祥 (1921年11月11日 —2015年7月30日),江苏扬州人,早年留学英国,1949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化学家,着名制药工程专家。
首创催化氧化法生产关键中间体并大幅改进流程;成功合成生产结晶维生素A醋酸酯和D;指导多种甾族激素类药物的合成和投产;
研究雌性酮全合成成功、三烯高诺酮成功;证明了鹤草酚的独特化学结构,是新中国现代医药工业的奠基人。
2015年7月30日5时5分,沈家祥在天津逝世,享年94岁。
5、王静康
王静康,女,1938年4月9日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工业结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
1999年王静康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静康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天津市道德模范、等称号。2017年11月,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王静康在化工结晶科技领域研究的主要方面为熔融结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溶液结晶技术与系统工程、反应结晶集成技术 与模拟放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