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津地区的自来水的来源主要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
天津地区的自来水来源主要是地表水,河流水为主。
天津市城市用水主要依靠引滦和引黄水源,滦河水和黄河水分别需奔流234公里和440公里调入天津市。面对来之不易的水资源,天津市遵循“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从行政、政策、法规、经济、市场等多个方面入手,全力创建节水型社会。
天津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1)天津市北运河水质怎么样扩展阅读:
流经天津的一级河道有19条,总长度为1095.1千米。还有子牙新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还乡新河6条人工河道,总长度为284.1千米。二级河道有79条,总长度为1363.4千米,深渠1061条,总长度为4578千米。天津还多次引黄济津,并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
引滦入津输水工程是天津80年代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把水引到天津,每年向天津输水10亿立方米。天津地下水蕴藏量丰富,山区多岩溶裂隙水,水质最好,矿化度低,泉水流量一般在7.2-14.6吨/小时,雨季最大可达720-800吨/小时。全市有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量3.4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津
❷ 大运河本来没有水的,那么水源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杭州这座城市,水是灵魂。
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中国大运河,呈南北向贯穿杭州古城,数千年至今,依然静静流淌着。它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经济,也沉淀了杭州悠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古往今来,大运河流经杭州古城的各个地方,究竟发生过哪些有意思的事儿,有着什么样的风土人情,在这些年的社会发展中,又能看到怎样的今昔对比?
南旺水源图(来自书籍《汶上南旺》)
南旺以南的,济宁这里的水,又往南流了,从山东流到江苏,到淮安这里,分成两路,一路进入长江,一路通过淮河进入黄海。
❸ 天津水资源紧缺现状!
任何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其发展的方向,从宏观来谈,京津地区承载不了两个发达的城市,就因为水资源之困,特别是天津这个资源枯竭的城市,本地人的生活都要靠引入其他地方的水资源来满足。
天津是个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城市,以至于,现在的人口已到承载极限,发展引来的人口大增长,对天津的未来是一个噩梦。环渤海地区的发达城市就像黑洞,吸走其它城市的发展空间,北京的发展牺牲了天津,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武清境内的8条河完全是北京的排污河,致使武清的河流污染,全是臭水,所以武清只能引入滦河水!然而天津的发展靠港口
这个选题有些太长了,先到这吧
其实,楼兰古城辉煌过,古长安也辉煌过,为什么没落了??其实很简单,水和环境没法承受了,所以富有的人们像游牧民牵到了肥沃的地方,封建制度下,最后的辉煌是北京!北京经受这些许年的摧残,也已经逐渐不适合生活,南水北调,就是ZF想改变自然规律的一种尝试,但未来的效果无从知晓。另外,正因为环境的逐渐破坏,资源的匮乏,环渤海承载不了两个发达城市,所以天津的地位逐渐丧失,必须找到资源丰富的地方再行发展,北京的资源匮乏程度也很严重,但ZF没有放弃其首都的地位,从河北等附近地区调水,救急。把污水排出北京,减负。但到目前这些方法也已经逐渐失效,所以为了北京继续的发展,ZF实施了两个重要的决策,其一南水北调,其二,重污染企业移除北京,所以首钢去曹妃甸,不是回输血,而是继续的吸血!即使这样,天津的资源依然不能支持其发展,现在天津自身的人口已经偏多,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本身是有自净能力的,但当我们排放的生活垃圾,工业污染超出环境自净速度时,环境会不断恶化,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90年代,天津港清澈见底,到处有鱼虾,海鸥在空中飞翔,但现在呢?因为破坏的速度超出了渤海湾的自净能力。),环境正在不断的恶化,这一点才是应该着力解决的最重大的问题!南水北调能分给天津多少还是未知数,而且当人类开始大范围的用水紧张时,南水还能顺利的掉到北方吗??所以,“人口的显着增加”正是噩梦的开始,短期的增长之后,我们将面对的是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一个城市的发展现在依然会受制于大自然,我们依然要遵从自然的规律!环渤海的发展,会在环境到达承受临界点时戛然而止!
谁为天津"救急"?--天津水资源危机的报告
随着潘家口水库的容量降至死库容,天津进行了第六次引黄,而实到的净水量仅剩
下2亿立方米,不足计划引水量的五分之一,引黄济津只能救得一时,而"南水北调"工程
的可行性尚在论证中。干渴,如同附骨之疽,正消耗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意志
连续4年的大旱使得北方许多地区陷入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之中,天津就是面临水危机
的典型地区。尽管今年天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第六次引黄,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面对日
益干涸的黄河,我们又怎能乐观起来呢!
一、天津水资源的现状
我们姑且不论,中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也不论中国是联合
国的13个最为贫水的国家之一,就单单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而论,海河流域年人均水资
源占有量只有321立方米,与其他几大流域相比是最少的。在海河流域中,天津的占有量
更少,年人均只有160立方米。属于严重的资源缺水地区。天津本地自产水、地下水资源
总量多年平均值为16.88亿立方米,长期以来,天津工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入境水,而入境
水是逐年减少的,而且多次发生供水危机。
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到2010年将缺水4亿立方米,全市缺水将达到17亿立方
米。今年1月~6月份,天津日用水量已从原先的220多万吨,降为160万吨,几近底线。
然而气候依然干旱异常,干渴正消耗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意志……
二、天津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措施
天津市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已连续发出了3个节水通令,采取了近三十项节水措施,包
括停止农业用水、关闭所有的冲水洗车点、严控企业耗水大户、对居民限量使用生活用
水、提高水价等。从"确保城乡人畜吃水和抗旱保麦"的口号,到"全力保证居民生活用
水"已成为天津万不得已的取舍。
"节流"的同时,天津市政府也积极地寻找"开源"的途径。为从外地调来入境水,曾
先后掀起了格外壮烈的"天津保卫战"。
连年的干旱使得滦河水量剧减,滦河下游几近断流,为保证天津人民生活生产用
水,政府明令禁止引滦河水用于农业灌溉之用--虽然干裂的土地和生活在其上的农民同
样需要水的滋润。随着滦河上游潘家口水库这唯一的供水水源地库容量降至死库容,天
津又掀起了历史上的第六次引黄。
为引黄济津,国务院出面协调,从4000公里的刘家峡直至山东引黄口,再奔流580
公里达天津市区。沿途地区一路保卫,没有许可不得擅自采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工
作人员也奔扑黄河上中下游监督检查引水量。正是有了兄弟省份人民的无私奉献,才得
以使天津人民有了一点救命水。然而,此次引黄济津计划水量为10亿立方米,而实到天
津自来水厂的净水量仅剩下2亿立方米。引黄济津救得了一时,又怎能救得了永远?
正在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路途漫漫,其工程可行性还在论证中。面对此情此景,有识
之士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最强音!
三、呼吁:向大海要水喝!
海水淡化是天津解决工农业用水的根本途径。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大多数水资源
危机的沿海国家都直接卷入了海水淡化的发展潮流。目前,无论中东的产油国家或是西
方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发挥海岸优势,建设有相当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或海水淡化示
范装置。根据国际脱盐协会的统计,截止到1995年底,世界范围内共安装了11066台单
机容量大于100吨/日的淡化装置,每天生产淡水2030万立方米,到1997年底,单台产量
在100吨/日以上的淡化水日产量已达2300万立方米。目前海水淡化的日产水量已达到
2700万立方米,养活的人口多于一亿之众。海水淡化装置的年销售额在九十年代达到20
亿美元以上,且以每年10%~30%的速度攀升。
我国的海水直接利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目前年取用海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左右,
虽然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但天津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使用效果表明,用海水代替淡水
作为工业用水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化势头很好。
就天津而言,具有开发利用海水的独特优势,具备海水淡化产业化的人才、自然环
境、工业基础等有利条件:
国内唯一专门从事海水淡化以及海水资源开发的专业性研究机构--国家海洋局天津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坐落在天津市。该所拥有享誉海内外的专家群体。今年12月5
日,该所承担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取
得重大技术进展,并已具备产业化推广应用的条件,其中就包括蒸馏海水淡化技术,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该所设计的辽宁长海县1000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山东黄岛电厂3000吨/日等工程
看,该所完全具备了1万吨/日海水淡化的产业化示范工程的设计。
城市用水的80%是工业用水,而工业用水的80%是冷却用水。天津大港发电厂是国内
最早大规模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和淡化海水作为锅炉补充用水的单位,年利用海水
量17亿立方米,相当节约淡水6000万立方米,在海水利用以及海水淡化设备的操作运行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天津大港电厂从1998年开始海水淡化的民用开发工作,现已形
成了月产罐装水近3000桶的规模,今年上半年累计投放市场淡化海水约3000吨。在水质
保证的前提下,淡化海水产品的成本已经与市场上销售的纯净水和矿泉水接近,为淡化
海水大规模走向市场创造了条件。天津碱厂利用海水化盐,节约了淡水,取得了明显的
经济效益。
天津独特的海岸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天津具有海水利用产业必需的雄厚的化
工、机械制造、造船、冶金、腐蚀与防护等工业基础。国内外专家考察结果表明:天津
的新港船厂不仅有良好的加工能力,且有自备码头,便于大型设备的进出,是海水淡化
设备加工的理想场所。
四、来自专家的呼吁
众多水资源方面的专家一再呼吁:随着淡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海水资源的利用应
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条件日臻成熟,应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海
水淡化的示范工程和配套技术中心,以利于海水淡化这一朝阳产业从一开始就步入良性
循环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以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阮国岭博士,杭州水处理中心高从土
皆院士和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王世昌教授为代表的专家指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向海洋要淡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其产业化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的淡水危机,而且
有可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国创汇。此方面已有韩国和以色列等国的成功经验,我国
应奋起直追,有所作为。在很多情况下,过分调水给被调地区经济带来的长远损失远远
超过淡水本身的价值,因此一味地从外地调水无异于挖肉补疮。长时间地等待传统观念
中的懥�蹝水源,必定坐失良机,因小失大。"
位于九河下梢的天津依水而建,也因水而兴。但进入21世纪时,天津不仅早已失去了水资源优势,就缺水程度而言,还被列入中国北方最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天津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要以海河改造为龙头,用3~5年时间将天津建成中国北方的“威尼斯”。这是天津借地缘优势发展自己的重大战略举措。
回顾20世纪末叶的2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迅速崛起,历史、现实和未来都在呼唤以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黄河三角洲经济腾飞的到来。人们更为关切和希冀作为中央直辖市和我国北方老工业基地的天津,能够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加速发展、走向世界的龙头。背负着历史的重任,天津以超常规跨越发展的韬略和奋起追 赶时代的脚步,使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连续12年保持2位数增长,天津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 03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作为支撑一个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如何在振兴天津中起到支柱作用,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天津水资源短缺,但并不是说天津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解决天津水问题,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在开源上,2010年长江水将引到天津,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迫在眉睫的是节流,即通过节水工作的深化、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将天津建成节水型城市,变资源劣势为发展优势。
开发利用好水资源是件大事,要根据天津水资源的特点在下述几个方面做工作。
一、要把水资源劣势化为建设节水型工业的优势。天津市用水大户主要是工矿企业,每年约占城市总量的50 %。因此,建设节水型工业在天津就显得尤为重要。天津用7年时间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了一遍,工业发展势头始终不减,连续11年2位数增长,但天津的工业用水量却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严格控制多耗水产业 的发展,如大力压缩高耗水的冶金、造纸和印染等行业。二是加大水资源利用上的科技投入,向海水、再生水要水源。天津大港电厂仅海水利用一项一年就节约淡水7亿立方米以上。在中水利用上仅冲车一项,全市一年就可节约自来水36万吨。天津目前万元产值耗水量27立方米,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均在全国前列。天津水资源短缺,但并未影响天津工业的发展,相反地造就了天津节水型工业。因此,要把天津水资源的劣势转化为建设节水型工业最大的优势来推销,作为一个资本来经营,作为一大条件来引资。
二、要把水资源劣势转化成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优势。天津因为缺水,所以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压缩耗水高的农作物,全面推广高科技和节水型农业作物达上百万亩。天津小站稻虽然是国内外着名的产品,但由于耗水量大,这些年来种植面积由最高时的100万亩压缩为20万亩。天津在种粮、种菜都以耐旱性作为首选,积极推广节水型的灌溉方式和种植方式,采用穴灌、滴灌、喷灌、微灌等灌溉方式,结合地膜、大棚、温室等种植条件的改善,使天津农业节水工程控制灌溉面积达到了43%,并建成了一批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将水资源劣势转化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优势,为天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从1991年到2001年,天津市农业产值由54亿元增加到169亿元,增幅达2倍。
三、要把水资源劣势转化为旅游优势。天津的海河源远流长,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北方特色,要借将海河打造成世界名河的历史机遇,抓住水这个特色做足文章。一是看水。天津近几年先后改造津河、卫津河、北运河、复兴河、月牙河,从今年起又要大规模改造海河、外环线,实现河湖水系相连,水绕城转,水清船行,这为发展河湖旅游创造了条 件。二是赏水。天津依水而兴,依水而建,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和历史典故,发展水上旅游,品味天津独具特色的河湖相通的水文化,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三是玩水。目前,天津市河湖水面不少,但旅游开发力度不够,除少量旅游船外几乎没有什么开发项目。其实,充分利用现有的河湖水面,就可以大力发展水上旅游,如水上跳伞、水上蹦极、水上赛艇等等。另外,旅游线路的安排也要充分考虑天津水的特点,以水为载体,多做水文章。
四、要把水资源劣势转化成生态环境优势。天津虽然水资源短缺,但九河下梢的历史演变使天津河道密集,河湖成网,加之近几年对市区河道大规模的整治,使天津这个北方最典型的缺水城市逐渐形成了利用水的特点创造生态环境优势的典型。所以,天津的城市建设要尽可能考虑水的因素,利用好水,依水兴市,依水造势,用水打造城市,把天津建设成生态环境最好的北方“威尼斯”。与此同时,还要着力发展水上经济,充分利用河湖水面,开展多种经营养殖、旅游再加上航运,在营造良好的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篇了
凑合看吧
❹ 环境污染数据 比如水污染 空气污染等等 大范围的 要都有点了数据
知道自家周围暗藏哪些排污企业?小区周边哪些河流湖泊水质最差?过去这些只有政府部门掌握的信息,如今百姓也能随时看到了。
眼下,全国首个民间水污染数据——中国水污染地图开通。从该“地图”上看,北京河流当中40.3%的水质为劣五类最差级。
中国水污染地图是由民间环保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成立的网站,其中收录了全国水污染数据库,包括31个省级形成区和300多个地级市的水质、污染排放、污染源等信息,并以地图的形式标注出来,一目了然。
此外,该水污染地图中还列出了2500家污染企业,接受公众监督。
水污染地图“画”出了北京所有河流水域的污染现状。其中,总河流长度的40.3%水质为劣五类,属于水质中最差级别。主要分布在北京的城区、东南部和房山部分地区,最差的是北运河。
北部山区如怀柔、密云等水质普遍较好,大都是二类水质,潮白河水质最好。
同时,该水污染地图专门总结了北京废污水排放信息。其中表明,去年全市废水排放为10.10亿吨,而生活污水就达到8.82亿吨,占总排污的近90%。此外,还有1.28亿吨属于工业污染排放。数据表明,北京污水排放仍呈上升趋势。
水污染地图还给全国各城市废水排放排了个座次。
根据目前的信息资料显示,北京废污水总排放量居全国第四位;生活污水排放量仅次于上海,位列第二位。
❺ 天津公布一季度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如何
中国环境报记者 郭文生 见习记者 任效良 天津报道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日前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全市及各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河流水质排名情况。
一季度,天津市20个国考断面中,Ⅰ类-Ⅲ类水质断面10个,占50.0%,劣Ⅴ类水质断面4个,占20.0%,均与去年同期持平;主要污染物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同比降低,降幅分别为45.6%和8.8%。
各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方面,一季度,各区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在1.78至3.24之间,水质较好的是宝坻区、红桥区、宁河区;同比变化率在-48.52%至36.90%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4个区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是河西区、蓟州区、宝坻区、宁河区;各区出境与入境平均浓度比值在0.57至3.71之间,出境水质比入境水质改善的前三名为宝坻区、西青区、宁河区。按照综合污染指数、同比变化率和出入境浓度比值三项指标进行综合排名,前三名为津南区、宝坻区、南开区。
在河流水质排名方面,一季度,天津市州河蓟州段、北运河北辰红桥段、北运河北辰红桥段等10条河流水质较好,外环河北辰段、津河河西段、月牙河河北段等10条河流水质较差。
独流减河流域排水口(门)水质排名方面,一季度,独流减河流域共有38个入河排水口(门),其中15个口(门)断流。23个有水排水口(门)中,南运河大杜庄泵站等5个口(门)排水水质较好,六米河石化站等5个口(门)排水水质较差。
❻ 关于北运河的事都想知道!谢谢!
北运河
[编辑本段]北运河简介
北运河流经北京北部和东部地区。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县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北运河是7世纪初隋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的最北段。北京城近郊区的河流,如北面的清河、南面的凉水河等几乎全注入北运河,是北京最主要的排水河道。 北运河 是我国南北大运河的北段,自北京通县至天津入海河 处,长 186 公里,系元朝利用白河下游河道修竣而成。北运河河身狭窄,洪 水期宣泄不畅,故下游多以减流分洪、洼淀放淤,如青龙湾减河、筐儿港减 河等分别分洪于七里海与金钟河。
[编辑本段]天津北运河
北运河集泄洪、引滦输水、调水等多功能为一体,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道,,2001年4月动工改造,9月竣工。治理自屈家店闸至子北汇流口全厂15.017公里,两岸堤距120米,提线总长度为30.032公里,现在北运河变清,堤岸翠绿,沿线灯亮,泄洪畅通,交通便捷,环境优雅,是水利工程与景观工程的有效结合,是天津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北运河历史上是一条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北起北京市通县,流经天津市武清县、纳龙凤河,会永定河,至北辰区屈家店汇永定新河,至郭辛庄、千里堤进入红桥区,流经红桥区东北边缘,于新红桥东汇子牙河,至三岔河口与南运河会合入海河。全长186公里。红桥区境内河段长约6公里,宽60—70米最大流量为100—184立方米/秒。自西北向东南,为北辰区。河北区与红桥区的界河。流经咸阳北路、丁自沽、西沽、三条石等地界。沿岸有桃花源和西沽公园等游览地。三岔河口有“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沿河右派滩渡口、勤俭桥、北洋桥、辛庄桥、炮台渡口和三条石人行便桥。明永乐年间,漕运大兴,天津发展为商端口。运河对当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一定作用。该河除航运外也为城乡人民生活水源。由于华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上游坡陡流急,下游平原河道曲折多泥沙,历史上多有洪水泛滥。现境内河段为泄洪蓄水之用。
历史北运河上是一条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它对天津城市的形成和农业、工业及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历史的、重要的贡献。
[编辑本段]天津景区介绍
北运河古称“御河”,是天津重要的一级河道,海河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引滦输水任务。天津市于2001年实施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4.7亿元,修建滦水园、北洋园、御河园、娱乐园4座主题公园,新建橡胶坝1座、桥梁3座、码头18个,新增绿地90万平方米,河道水面和绿化总面积达210万平方米。经过综合治理后的北运河,河水清澈,堤岸翠绿,泄洪畅通,环境幽雅,旅游资源丰富,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北运河两岸新建:滦水园、北洋园、御河园、娱乐园四座主题公园。滦水园全园由“引滦入津微缩景观”、“城市聚景”“繁花似锦”花坛、跨越全雕塑和引滦展览馆广场街景观构成;北洋园是一条以“传统理念定格于历史”为主线,一条以“教育精神根植于人心”为主线;御河园由浮雕景墙、篇景、浮龙、顺水、诗词之路、传说之路、古锚、仿古码头七部分组成;娱乐园由沙坑、装饰柱、音乐驳岸、装饰驳岸、趣味辅装、运河之子、希望七个景观组成。
依北运河堤建成的桃花园,具有乔灌木5300余株,各类桃木,包括山桃、碧桃、寿星桃等500余株,盛开之时春意盎然。从北洋桥之屈家店共设有10个码头,游船往返对开13公里,每年春季至秋季,游人可登船游览沿途美丽风光。
❼ 水质污染我们怎么处理
一般来说,河水的污染都是某些延河而建的企业造成的,可以找当地的环保部门出面干涉使河水受到污染的企业。
并进一步对不同干支流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由于排污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除城市中心区部分河流水质为Ⅲ~Ⅳ类外。
城市排水河流、远郊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由3个主成分组成,COD、CODMn、BOD5、NH3-N、TP等为第一主成分;汞为第二主成分。
河道污染:
以北运河水系主要干支流2011年1~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类别法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水质指标主成分以及水质差异进行分类。
❽ 京杭大运河的水系和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五种流向:
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 东平湖 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 ①通惠运河。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目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②北运河。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③南运河。又名御河,长414公里。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底宽15~30米,水深约 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米,建有四女寺、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畜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④鲁北运河。也称位山、临清运河,原河段已淤塞。1958年另选新线,长104公里,但未开挖。1960~1968年,根据引黄输水要求,开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两头河段尚未开挖。
⑤鲁南运河。国那里至梁山段称东平湖湖西航道,长20公里,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但河道严重淤积,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梁山至南旺段长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南旺至济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仅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1公里,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宽50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⑥中运河。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台儿庄一线。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南下,长163公里。徐州以下河段,经近年分段拓宽,航道一般底宽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
⑦里运河。全长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近年屡经整治,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
⑧江南运河。自长江南岸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构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以京杭运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通的水运网。
反复论证了近20年的京杭运河二通道工程,终于开工了。12月18日,京杭运河二通道八堡船闸引航道工程奠基,意味着“二通道”从纸上蓝图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交通部门称,“这条全长39公里、总投资估算为77.5亿元的二通道,是解决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环保以及运输功能降低的‘杀手锏’。”
从1989年提出京杭运河“二通道”方案到18日正式开工,该工程反复论证了近20年。杭州交通港航部门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进行了“二通道”线位综合分析论证、方案预审、线位初定,以及与相关县市的协调、上报项目建议书、组织工可研究等大量工作。仅“二通道”的线位问题,就先后有过东、中、西三套方案。
东线:起自杭申线的余杭区博陆,穿320国道、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01省道、杭浦高速公路,穿绕城高速公路、德胜路、下沙路,在八堡附近入钱塘江;
中线:经杭州主城区从三堡入钱塘江的现有通道。起自北星桥,经拱宸桥,越武林门中山北路桥、艮山铁路桥,从三堡船闸出钱塘江;
西线:起自北星桥,西穿勾运路、104国道,经三墩穿绕城公路、天目山路,经屏峰在花牌楼与绕城公路置换,出龙坞、望江山至新浦沿出富春江。
天价“架高”沪杭铁路
最终,工程按照东线方案施工。“虽然要下穿沪杭铁路、穿过3条高速公路和钱塘江出口等不利因素,但从贯通的可能性来讲,最具优势。”而西线从航运的角度来看是最理想的,但建设成本巨大,破坏西线附近的景区旅游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有一定冲突;改造现有航道的中线方案会极大地破坏已有的城市规划,难以解决文物保护等难题,也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选择东线方案,仅仅为了航道下穿铁路,就要为架高沪杭铁路买一笔‘巨单’。可以说,为了保护城市规划和环境,我们做了最不经济但也是最经济的选择。”
运河通道变“瓶颈”
1999年,京杭运河浙江段进行了四级航道改造,但随着腹地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货运量成倍增长,航道的升级步伐大大落后于船舶的升级步伐。
据预测,2015年、2025年京杭运河浙江段货运量将分别达到10770万吨和15640万吨。作为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市区段的航道只有五级航道标准,25座桥梁均未达到五级航道的通航要求,严重制约了京杭运河作用的发挥和未来航运的发展。
千吨级船舶从山东直达杭州
运河二通道建成后,京杭运河航道等级将达到三级,届时1000吨级的船舶可从山东东平湖直达浙江杭州,运力提升40%。
行家分析,以开发区的电煤运输为例,电厂每年需要大量的发电用煤,如果全靠铁路运输,电煤从淮南煤矿到电厂每吨将多花10至20元的运费,如果全部走水路,10万吨煤就能省下100万至200万元的成本。
随着二通道开通,市区航道将可用于旅游等,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噪音环保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❾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基本状况
2.1.1 京津冀都市圈地理、人口状况
京津冀都市圈也叫首都京津冀都市圈,位于华北地区和海河流域北部,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河北省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8个地级行政区,总面积18.28万km2,其中山区(含山间盆地)11.65万km2,占64%;平原6.63万km2,占36%。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冀都市圈中,有16.67万km2属于海河流域,占总面积的91%,占海河流域总面积的52%;有1.61万km2属于内陆河和辽河流域,占都市圈总面积的9%,其中张家口北部1.17万km2属于内陆河流域,承德东北部有0.44万km2属于辽河流域。截至2008年各行政区面积见表2.1。
表2.1 京津冀都市圈行政区面积状况单位:km2
注:*含山间盆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年鉴。
从人口情况来看,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共有人口7339.6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3%,非农人口比重为43.40%,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5.68%,说明该地区总体城镇化水平偏低。分行政区来看,北京和天津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区域平均水平,河北8市城镇化水平都比较低,保定市最低,仅为26.40%(表2.2)。
表2.2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结构状况 单位:万人
注:由于常住人口部分统计数据缺失,在此采用户籍人口概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
2.1.2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状况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属于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17m3,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6m3,只相当于全国的五分之一。从都市圈内部分析,承德、秦皇岛人均水资源量达到600m3以上,水资源相对丰富;天津、沧州、廊坊、石家庄在200m3左右,自产水资源贫乏;其他市在300m3左右(多年降水量及形势见表2.3,表2.4)。
表2.3 京津冀都市圈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单位:亿m3
数据来源: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08、天津市水资源公报2008、河北水文水资源信息网。
表2.4 京津冀都市圈2006年水资源形势
数据来源: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06、天津市水资源公报2006、河北水文水资源信息网。1997~2006年,京津冀都市圈已经历了连续10个枯水年。按年径流量分析,1997、1999、2001、2002、2005、2006年全区均为特枯水年;1998年北部地区为平水年,南部地区为特枯水年;2000、2004年北部地区为特枯水年,南部地区为平水年;2003年全区为一
般枯水年。水资源形势从长期考虑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585mm,年均降水总量98.28亿m3,形成地表径流17.72亿m3,地下水资源25.6亿m3,当地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37.3亿m3。境内五大水系除北运河发源于本市外,其他四条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06亿m3,出境水量14.52亿m3。地表水供应不足,地下水长期超采。地下水使用率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3年的76%,致使水位年均下降1.29m,水环境和水生态平衡受到威胁;全市每年仍有10亿m3污水直接排放,再生水利用率也不足50%;大量宝贵的水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利用,不仅污染城乡环境,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2.1.3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运行能力分析水资源的运行能力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对水资源运用产生的影响。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压力、废水排放量等指标可表现区域水资源运行能力状况。如表2.5所示,2008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人均水资源量分别是205.5m3、159.8m3、231.1m3;另外,通过表2.5可见,在京津冀都市圈内,运用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如区域环境支持系统能力、区域生态水平、区域环境抗逆水平、区域环境管理能力的排名中天津市各项指标较好,北京次之,河北最差。京津冀都市圈内城市2008年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比重也较高,废水排放总量在全国各省内的排名也较靠前。水压力综合指数包含了水资源压力、水环境压力、水生态压力,指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水压力综合指数分别是0.488、0.466、0.502,在全国各省内的排名分别为第3名、第4名、第2名,而全国平均水压力指数为0.220,可见,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水压力综合指数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京津冀都市圈施行水资源循环经济很有必要性。
表2.5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运行能力基本指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中国环境年鉴》编委会.中国环境年鉴.北京:中国环境年鉴社,2009。
2007中国可持持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7,2。
❿ 运河的水是死水吗不是的话那京杭大运河流向是怎样的
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
地理位置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共计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历史
京杭人运河的开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吴王阖闾为了向西扩张势力范围,下令开凿自太湖直达长江的胥溪。
早在2400多年前,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瑶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意义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申报世界遗产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这58位委员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大运河沿岸六省市的现任政协主席及原政协主席,也有国家文物局的前后两任局长——张文彬和单霁翔。舒乙、王铁城等知名人士也纷纷签名。
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 “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两位权威专家——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如此预测,“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刘枫委员提醒说,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不可避免地退化并迅速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政协委员们建议,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呼吁
━━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总结和宣传各地在保护与发掘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经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
━━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调动各方力量,实施有效保护,科学合理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重视并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切实把申遗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
━━尽快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线城市参加并全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
━━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为了更好保护京杭大运河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将“开凿”“数字京航大运河”
2007年5月初在京召开的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提出,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实施数字京杭大运河专项。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专家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京杭大运河住处采集标准,系统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建立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信息系统。
《规划》介绍,这一系统能将京杭大运河的文字、图片、地图、遥感图像等非空间数据在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下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双向查询、检索并对图象进行浏览、查询、分析和制图,形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实施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研究、展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