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清和杨村到底是啥关系
武清是武清县,杨村是杨村镇,杨村镇属于武清县。
1、武清区位于天津西北部,地处京津两市之间。面积1574平方公里。全区村以上集体工业企业1700余家,具备了40个行业2000多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形成了纺织、服装、工艺美术、地毯、制鞋、化工等骨干行业。
2、杨村镇位于武清区境东南部,京津塘高速公路与京山铁路之间,夹河成镇。聚落呈长方形,南北走向。面积25平方公里。北运河、京津公路纵贯镇中.地势中间高,东西两侧低,一般海拔6米。 1948年12月19日解放,1950年10月县治迁此。1982年10月建镇。镇原辖7个自然村,一个镇。
❷ 武清为又什么叫杨村
武清是武清县,杨村是杨村镇,杨村镇属于武清县。
武清区是天津市下辖的市辖区,位于天津市西北部。北与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相连,南与天津市北辰区、西青区、河北省霸州市比邻,东与天津市宝坻区、宁河区搭界,西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接壤。总面积1574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武清区常住人口为1151313人。
武清区位于京、津两大直辖市的中心点,素有“京津走廊”、“京津明珠”美誉,是京津冀三省市的交汇点,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区和桥头堡。武清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
武清区致力于发展成为京津综合发展主轴上的国际化功能区和京津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
❸ 武清县是在河北还是天津
武清区是在天津,以前叫天津市武清县,十年前已经叫天津市武清区了
,他是属于天津四郊五县里的
❹ 1950年天津地区属哪个省
应该是河北省吧!
❺ 清末民初时期天津县 县志
《天津县志》是由(清)朱奎扬,(清)张志奇编写,天津图书馆出版的书籍。
《续天津县志》,清同治9年(1870)出版,现馆藏于天津图书馆。
其他题名xu tian jin xian [同治] 二十卷,首一卷,图一卷
责任者(清)吴惠元
其他责任者(清)蒋玉虹,(清)俞樾
天津市
天津,简称津,又称津沽、沽上、直沽、丁沽、津门、三津、瀛津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天津市位于北纬38°34'至 40°15',东经 116°43'至118°04'之间,地处华北地区海河五水汇合流入渤海处,北与首都北京毗邻,东、西、南分别与河北省的唐山、承德、廊坊、沧州地区接壤。天津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中国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是目前中国北方的海运与工业中心。市域总面积1500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2004年,全市人口1024万人,市区人口484万。2006年,天津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天津获评“201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1]
天津市-名称来源
“天津”的得名一直是个悬念。虽经多方考证,目前尚无一个没有争议的答案,而正是这些争议,给民间传说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郭凤岐介绍,天津之名的由来,目前流传较广的有四种说法。
一、是星官说:《隋书·天文志》在记载“九坎东列星”时说:“尾亦为九子箕,亦曰天津”;《宋史·天文志》道:“天津九星在虚宿”;旧《静海县志》却云:“女宿上有天津九星”;干隆《天津县志》收记了以上诸条,并把此作为天津“故以为名”的说法之一。
二、是缘河说:《金史》卷二十七《河渠志》记载:泰和六年(1206)“十二月,通济河创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管漕河闸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隶督水监”,《天津卫志》在记述“学田”时,称其有“一坐落天津河北武清县”。由此可见,天津河确实有之。
三、是关口说:据《天津县志》介绍:“按旧志,天津本近口关名,在良乡北……据《畿辅通志》考证,天津关在宛平县西二百一十五里。《方舆纪要》则称关在阳乡里北百余里,至易州出大龙门凡十五关口,中间差大者曰天门关,或云天津口。”
四、是赐名说:这是史料最充分、记载最清楚的一种说法。明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翌年改元“永乐”。永乐二年(1404年),在直沽设卫筑城。为了纪念“靖难之役”的胜利,朱棣赐名“天津”,意谓“天子经由之渡口”。1961年在和平区南门外大街路东民居发现的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立的《重修三官庙碑》记载:“夫天津小直沽之地,古斥卤之区也。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渡沧州,因赐名曰天津,筑城凿池,而三卫立焉。”
五、七十二沽:天津旧时的别名又叫津门、津沽、沽上。称津门是因为明朝初年设军事卫戍之地天津卫,它正处京畿门户,所以叫“津门”。又因天津古时名直沽,所以设天津卫之后,也称津沽。而津沽、沽上的名称更与河流的名称有关。沽是一条古河名。沽河故道在今通县以东,并有东西之分。东沽河即今潮白河、蓟运河等,西古河即今北运河、海河。所以沿沽河两岸的村庄名称多带有沽字,像三岔沽、小直沽、大直沽、塘沽、汉沽等。天津自古有“七十二沽”之说。实际上不只这么多。如果把天津、宁河、宝坻、蓟县、玉田、丰润诸县叫沽的地方加起来,共有81个沽。
天津市-发展历史
在远古时代,天津曾是渤海的一部分,陆地是逐渐冲积形成的。夏朝时期,属于冀州。周朝时期,属于幽州。战国时期,分属于赵国和燕国。西汉时期隶属渔阳等郡。唐朝中叶以后,天津已成为南方大米、丝绸北运的码头。
宋、辽时期,今海河当时称“界河”。海河以北属辽幽都府(后改析津府)武清县;海河以南属北宋高阳关路乾宁军和沧 州清池县。宋朝在海河以南设立许多军事据点——“寨”、“铺”,如泥沽、双港、三女、南河、沙涡、独流等,以防辽军南下。
金贞佑二年(1214)前,设“直沽寨”,派都统完颜佑、副都统完颜咬住戍守,“直沽”之名始见史籍。天津成为畿南军事重镇。
元至元十九年(1282)海漕开通,直沽成为漕运枢纽,为此在大直沽专设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并修建了直沽广通仓等粮仓。至元年间(1264-1294)还在大直估、三岔口分别建了天后宫(东、西庙)。1234年三岔沽一带盐卤涌出,特许高松、谢实等18户在此设灶煮盐;两年后,又专门设立“三岔沽司”、“大直沽司”,管理直沽盐场。
元延佑三年(1316)在直估设“海津镇”,命副都指挥使伯颜镇守。
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与其侄朱以炆争夺皇位,率兵从直沽渡河南厂,偷袭沧州,攻下南京,建文四年(1402)夺取了政权,翌年改元“永乐”。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在直沽设卫,命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指挥佥事凌云、指挥同知黄纲兴工筑城,并赐名“天津”,意谓“天子车驾渡河之处”。
永乐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设天津左卫。永乐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卫(一说青州左卫)为天津右卫。“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词讼纠纷发生,卫所已不能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清朝初年,沿袭了明朝的各项制度。顺治九年(1652)将左、右卫并入天津卫,结束了卫所官员的世袭制。三卫合并后,设立“巡道”、“同知”,负责民政事宜;“户曹”、“盐政”,负责税赋和盐业;“总兵”、“游击”、“参将”,负责军事。 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州,天津开始建立地方政府;九年(1731)升州为府,辖天津、静海、青县、南皮、盐山、庆云、沧州六县一州。
1912年(民国元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成立。是年7月,撤销天津县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销天津府,重建天津县。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辖的天津市。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京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另外,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于七月五日组成“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简称“都统衙门”),对天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达两年之久。
1937年7月30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天津,次日成立伪天津市地方治安维持会;12月17日,伪天津市地方治安维持会,改组为伪天津特别市公署;1943年11月,伪天津特别市公署又改称伪天津特别市政府,对天津人民实行了八年的法西斯统治。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说“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时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为中央直辖市,直至今日。
天津市行政区划
1949年1月15日,天津下设11个行政区。
1949年3月,塘大市划归天津市,改为塘大区。
1949年10月1日,天津市被定为中央直辖市。
1952年4月21日,天津县划归天津市,塘大区改为塘沽区。
1952年10月10日,天津市将原行政区合并为8个行政区。
同时,将市区农村部分划归天津县,将原天津县的灰堆地区划入市区。
1953年5月14日,天津县行政建制撤销,设立了东郊、西郊、南郊、北郊4个郊区。
1953年7月4日,汉沽市划归天津市,更名为汉沽区。
1956年1月1日,天津将市区以序数排列的一至八区分别更名为:和平区、城厢区、河北区、河东区、新华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
1958年2月11日,天津市划归河北省,作为省会所在地。
1958年10月1日,天津将市内8个行政区调整为6个行政区,撤销了城厢区和新华区,同时将东、西、南、北4个郊区分别并入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加上和平区及塘沽区和汉沽区共辖8个行政区。
1958年12月27日,天津专区与沧州专区合并,划归天津市。另外,唐山专区的宁河县划入汉沽区。至此,天津市除原8个行政区外,还辖有武清县、霸县、任丘县、静海县、河间县、沧县、黄骅县、交河县、献县、盐山县、吴桥县、宁津县等12个县。
1960年6月25日,汉沽区划归唐山专区,蓟县、宝坻县划归天津市。
1961年7月17日,天津专区从天津市划归河北省,蓟县划归唐山专区。
1962年2月1日,恢复天津市东、西、南、北4个郊区。
1962年11月6日,汉沽区又划归天津市。
1963年2月2日,北大港从黄骅县划入天津市,建立北大港区。
1967年1月1日,天津市从河北省划出,恢复为中央直辖市,河北省省会迁至保定。
1970年1月,撤销北大港区,将其并入南郊区。
1973年8月10日,河北省的蓟县、宝坻县、宁河县、武清县、静海县5个县划归天津市。
1979年11月6日,北大港区从南郊区划出,成立大港区。至此,天津市共辖18个区县,其中中心区6个,即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环城区4个,即东郊区、西郊区、南郊区、北郊区;滨海区3个,即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县5个,即蓟县、宝坻县、宁河县、静海县、武清县。
1992年2月12日,东、西、南、北4个郊区分别更名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
2000年6月13日,撤销武清县,建立武清区;
2001年3月22日,撤销宝坻县,建立宝坻区。
2006年,天津市辖15个市辖区、3个县。
2009年11月9日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❻ 天津四郊五县都是哪里
天津四郊是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五县是武清区(武清县)、宝坻区(宝坻县)、静海区(静海县)、宁河区(宁河县)、蓟州区(蓟县)。具体介绍以下几个地区:
1、西青区
西青区,是天津市的市辖区,是天津四个环城区之一。原名西郊区,1992年3月易名为西青区,政府驻地杨柳青镇。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东与红桥区、南开区毗邻,南靠独流减河与静海区隔河相望,西与武清区和河北省霸州市接壤,北依子牙河。
2、津南区
津南区,是天津市四个环城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海河下游南岸,素有天津“金三角”之称。总面积387.84平方公里。
3、宝坻区(宝坻县)
宝坻区,天津市市辖区之一,位于中国天津市中北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属于华北平原北部的一部分,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临近渤海湾。
4、静海区(静海县)
静海区,天津市市辖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区之一。静海东北、东南分别与天津市西青区及滨海新区接壤,西北与河北省霸州市交界,西部和西南分别与河北省文安县、大城县相接,南部是河北省的青县和黄骅市。
5、宁河区(宁河县)
宁河区,位于天津市东北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区核心区域,位居京津唐和曹妃甸工业区中心地带。宁河是天津的东大门,地处京津冀城市群几何中心,区域面积1296平方公里。
❼ 建国前,武清,蓟县属于河北省还是天津市
解放前,1930年11月~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天津市。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蓟县隶属河北省。
武清县也隶属于河北。
解放后
武清县和蓟县都隶属河北省,为省辖县。
1949年至1958年2月,天津是中央直辖市。
1958年2月天津划归河北省。
1967年1月恢复直辖市。
❽ 天津武清的行政归属问题(属于河北管辖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民国初年
1912年(民国元年)3月,北洋政府成立。1913年4月,撤销天津府,只保留了天津县。 ——此时天津与武清是平级的。
民国中后期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天津。英法意三国租界成为孤岛。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占英租界。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政府同时正式收回各国在天津的租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月15日,经过激烈战斗,解放军林彪部攻占天津。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
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中央直辖市至今。
❾ 天津市武清区 几个镇
截至2019年8月,武清区有24个镇。
武清区是天津市辖16个区之一。古为泉州,别称雍阳,建置于西汉,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武清,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
区域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4个镇,即:杨村街道、徐官屯街道、下朱庄街道、黄庄街道、东蒲洼街道,大良镇、崔黄口镇、梅厂镇、南蔡村镇、河西务镇、河北屯镇、大碱厂镇、
下伍旗镇、城关镇、黄花店镇、石各庄镇、王庆坨镇、汊沽港镇、东马圈镇、泗村店镇、大孟庄镇、上马台镇、大王古庄镇、陈咀镇、白古屯镇、高村镇、豆张庄镇、曹子里镇、大黄堡镇。
(9)50年前天津武清区叫什么县扩展阅读:
武清区的区划沿革:
武清区旧为武清县,是华北最古老的县之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纵贯武清。古书有载:“潞水绕其左,浑河衍其西,北拱神京而层峦迭障,南窥潭海而万物朝宗。当水路之冲衢,洵畿辅之咽喉。”正是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新石器时期,先人们就在这里生产、放牧。战国时期,武清有广袤千里的雍奴薮,属燕国管辖。
秦汉初年,始设泉州、雍奴二县。泉州县城遗址,在今黄庄街道城上村北500米处,今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水经注》明确记载,泉州是以城周围有水而得名,“历水泉八十里,取泉流即清之意。”雍奴县城在今后巷乡大宫城村东侧,在一次海浸中,人走城空,故名大空城。后人觉得不吉,改名大宫城。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撤泉州县,并入雍奴县。此时雍奴县城已迁到今泗村店镇旧县村,该村南尚有称“四方台子”的县城遗址。古人云: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雍奴县城在雍奴大泽之北,故称“雍阳”。
唐天宝元年,雍奴县更名武清县。关于“武清”两字的由来,据《郡县释名》中解释:“武清取武功廓清之义也”。自此,武清县名一直沿用下来,直到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武清区。
2001年,撤销聂庄子乡,并入梅厂镇;撤销后巷乡,并入崔黄口镇;撤销双树乡,并入大良镇;撤销北蔡村乡,并入南蔡村镇;撤销大沙河乡,并入河西务镇;河北屯、大王古庄、陈咀等乡撤乡设镇。
乡镇区划调整后,武清区辖6个街道(其中有农业街道6个)、19个镇、5个乡:运河东街道、运河西街道、南湖街道、北岚街道、凤河街道、泉州街道,大良镇、崔黄口镇、梅厂镇、南蔡村镇、
河西务镇、河北屯镇、大减厂镇、下武旗镇、城关镇、黄花店镇、石各庄镇、王庆坨镇、汊沽港镇、东马圈镇、泗村店镇、大孟庄镇、上马台镇、大王古庄镇、陈嘴镇,白古屯乡、高村乡、豆张庄乡、曹子里乡、大黄堡乡。
2004年初,武清区辖6个街道、19个镇、5个乡:杨村街道、运河西街道、徐官屯街道、下朱庄街道、黄庄街道、东蒲洼街道,东马圈镇、黄花店镇、石各庄镇、王庆坨镇、汊沽港镇、陈嘴镇、
梅厂镇、上马台镇、崔黄口镇、河北屯镇、下伍旗镇、大良镇、大碱厂镇、南蔡村镇、大孟庄镇、泗村店镇、河西务镇、城关镇、大王古庄镇,豆张庄乡、大黄堡乡、曹子里乡、高村乡、白古屯乡。
2013年,撤销豆张庄乡、曹子里乡、大黄堡乡、高村乡、白古屯乡,设立豆张庄镇、曹子里镇、大黄堡镇、高村镇、白古屯镇(津民复[2013]6号)。
调整后,全区辖6个街道、24个镇:杨村街道、下朱庄街道、东蒲洼街道、黄庄街道、徐官屯街道、运河西街道、梅厂镇、大碱厂镇、崔黄口镇、大良镇、下伍旗镇、南蔡村镇、大孟庄镇、
泗村店镇、河西务镇、城关镇、东马圈镇、黄花店镇、石各庄镇、王庆坨镇、汊沽港镇、河北屯镇、上马台镇、大王古庄镇、陈咀镇、豆张庄镇、曹子里镇、大黄堡镇、高村镇、白古屯镇。区政府驻运河西街道雍阳西道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