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洋务运动有哪些公司
扩展阅读
天津远翠西里的房价多少 2025-07-10 22:20:55
广州数控刀位怎么加钻头 2025-07-10 22:13:41

天津洋务运动有哪些公司

发布时间: 2022-09-02 21:54:57

‘壹’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

1、轮船招商局

1872年创立于上海,是由李鸿章发起的“官督商办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招商局设立之后,原本由三家英美洋行瓜分长江内河航运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在那之后招商局还拓展了海外业务,中国轮船终于可以远航英美。

‘贰’ 清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哪几个公司,现在还有几个

说起李鸿章,谁都不陌生,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但他在当时的确有着前瞻性的眼光,能够担大任、做大事,他所引导进行的洋务运动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延缓了清政府倒台的时间,使落后的清王朝有了一批近代化的工业,促进了经济、军事和教育的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开创了很多个第一,创办了第一个大型的近现代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了第一个中国的民族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还创办了第一个关于煤矿的中国企业——开平矿务局,此外还创办了第一个通信公司天津电报总局等,可谓是功不可没。除了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其他领袖比如曾国藩、张之洞也都创办了很多军用和民用企业,比如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等等。


2019年,《财富》公布了世界500强榜单,招商局集团和旗下的招商银行强势入榜,其中招商局集团名列第244位,它的历史超过了147多年,是500强中的常青树、不老松。


它旗下的招商银行连续第八次入围,并且排在第188位,十分显眼。此外,招商局旗下还有一个“半路出家”的子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安保险,是在1988年由招商局集团发起而成立的,也是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招商银行同源同宗。


汉阳铁厂的前世今生:中国钢铁工业兴衰史的见证

汉阳铁厂的创立并不是李鸿章的功劳,而是由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一手创办的。1893年的武汉,我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即汉阳铁厂正式建成,它的规模在亚洲排名第一,在世界是第二名;它的发展拉开了我国重工业发展的序幕;它的装备领先于世界,有着“亚洲第一雄厂”之美誉。


当时张之洞准备把铁厂建立在非常落后的小渔村蒋家墩,但是考虑蒋家墩在江边但是没有堤防,如果发了大水那么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最终把工厂建在了汉阳的龟山脚下。选址确定后,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建设施工了,张之洞自豪的说到,他要建一个亚洲第一的钢铁厂,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后来海战清政府战败,汉阳铁厂也在不断亏损,于是清政府决定把铁厂改为官督商办,由大清着名商人盛宣怀接管。盛宣怀也很懂得经营之道,在他的科学治理下,使得汉阳铁厂改头换面,成为了仅存的洋务运动果实之一,他将铁厂改造成了近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股份制的企业,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冶萍公司,改造后公司发展的如火如荼,一扫曾经官办铁厂的颓废之势。


清政府全面倒台之后,汉冶萍公司完全转变为了商办企业。后来日本在“二十一条”提出要将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但是国人不会同意,汉冶萍公司的员工不会同意,在老百姓的坚决抵制之下,汉冶萍公司才没有被日本插手,保住了纯正的“中国血统”,由此可见汉冶萍公司在当时的声誉、能力和利润有多大。


军阀混战时期,北洋政府曾要求将公司收归国有,遭到了公司的强烈反对,最后只好不了了之。汉冶萍公司逃过了日本人的威胁,逃过了北洋政府的国有化,却没有逃过国民政府的魔爪。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威逼利诱,用兵工厂接收了汉冶萍公司。抗战胜利后,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汉冶萍公司彻底走上了末路,被国民政府撤销,成立了华中钢铁有限公司,于是汉冶萍公司又被华中钢铁公司取代了。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年张之洞改弃的蒋家墩上兴建的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是“武汉钢铁公司”。这家企业依旧以汉阳铁厂为源头,依旧传承着汉阳铁厂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它的建设还承载着新中国的“钢铁梦”。


宝钢集团实力雄劲,曾经连续13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是中国第一家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钢铁企业。2016年,武钢集团和宝钢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了宝武集团。重组后的宝武集团仍然独领风骚,继续入围世界500强企业。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百年风雨早已褪去。虽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但是它的成果却以另一种方式保留了下来,发光发热为国奉献,生生不息直至永远。

‘叁’ 当时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现在还有哪些呢

洋务运动是清朝的一次自强自救运动,晚清时期,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这让大清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同时,西方列强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国门,并逼迫大清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让大清成了供西方列强谋取利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面对国家的灾难,不少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并想通过“师以夷长技以制夷”,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让大清变富变强,所以大清从上到下开始了一场“洋务运动”。

‘肆’ 洋务运动的代表企业

洋务运动代表企业有:

【1】安庆内军械所:

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安庆军械所”,1861年由曾国藩创设于安徽怀宁黄石矶、安庆大观亭,是清末洋务运动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清政府创办最早的以手工制造近代武器的军工作坊。制造子弹、火药、枪炮。科学家华蘅芳曾在此主持制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安庆”号。1864年迁天京(江苏南京),改建为金陵内军械所。

【2】江南制造总局:

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3】天津机器制造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它成立时买轮船3艘,到1877年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4】轮船招商局

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1912年改为商办,更名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改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

【5】汉阳铁厂

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

(4)天津洋务运动有哪些公司扩展阅读:

洋务运动的运动结局: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 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35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19世纪,世界已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时代,任何国际或国内斗争的失败,都可能被视为落后,洋务运动也因甲午战争之败被归为此列,但它不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连续“失败”中的一次。尽管“自强”进程颇多可指摘之处,但传统中国的架构已被突破——洋务运动以引进技术为富国强兵手段;百日维新则以为立宪才能救国;“五四运动”时国人已认识到改革还需从思想着手。

失败原因:

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识见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

参考资料:网络-洋务运动

‘伍’ 洋务派的近代企业有哪些

洋务派近代初期多以军用企业为主,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后期又以人才为主,如兴办各种学堂.
广州的多以学堂为主,有广州的水师学堂,广州水陆师学堂,还办有商务学堂、西学馆、医务学堂、矿务学堂等等
洋务运动的失败 19世纪70、80年代,是洋务运动兴旺发达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产生,新式海军、防御工事的建设初见成效,新式人才的培养也提到议事日程。所有这些,都使中国在艰难曲折中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洋务运动发展到80年代,随着洋务事业的开展和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传入,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倾向资本主义的早期改良主义社会思潮。王韬、郑观应等就是这一思潮的佼佼者。他们把东西方各国的君主专制、民主共和、君民共主三者加以比较研究,认为君主立宪的民主制最适合于中国,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的要求。

然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要用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即用科学技术为手段,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洋务派官僚不愿也不敢提出把专制制度改革为民主的政治制度的要求。正是由于洋务运动本身既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浸蚀,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1894年(光绪二十年)清政府在中日战斗中战败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证明了富强未能达到,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陆’ 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有哪些

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金陵机器制造局(南京,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西安机器局(西安,左宗棠)等。随着洋务运动深入,有识之士逐渐发现,以购买、仿造洋枪洋炮来进行海防和军队建设,并非上上之策。最好的途径,应该是以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为核心,迅速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新式军事工业。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曾经对“现代工业”与“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之区别,作过生动而形象的描绘。马、恩说,“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 这段话用在中国洋务运动中出现的近代工业身上,真是特别切贴。 安庆内军械所的劳动力,全部是湘军火炮营、神机营的工匠、兵士。当然,内军械所还集合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一批着名的科学技术专家,他们成功地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小火轮,开始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草创阶段。 19世纪60年代后,更是洋务运动兴起的高潮,一批军工企业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史料记载,1865~1895年间,清政府先后设立了24家规模不同的官办军事工业企业,最着名的有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和汉阳兵工厂。 江南制造局是清政府兴办的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1865年5月,李鸿章以6万两银子的代价买下美商旗记铁厂,这家当时“洋泾浜外国厂中机器之最大者”,具有修造开花炮、洋枪和火轮船的能力。 此后,李鸿章将原先为保障淮军作战需要的两个炮局并入其中;李的恩师曾国藩则将委托容闳在美国购回的100多台机器添了进去。这些从美国购进的较为先进的机器设备,使江南制造局从建厂之初,就具备了相当可观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主以造枪炮,也兼造舰船。直至发展为江南制造总局,并延请英国人马格里等主持生产。 1867年,这个“中国第一”军工厂从虹口迁往城南的高昌庙,进一步扩大为轮船厂、机器厂、熟铁厂、枪厂、木工厂、钢铁厂、锅炉厂等数个分厂,还附设了学堂、翻译馆等。到甲午战争前夕,该局更增加了炮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新的分厂,可以制造大到蒸汽轮船、小到西式步枪等多种武器装备。成为拥有官军职员技工3000余人、设备300余台的近代大型军工厂。 来源:军工文化

‘柒’ 洋务运动在天津创办哪些企业和学校

1870年,在天津建立军火机器总局(后改名为北洋机器制造局)。
天津机器局。官办军用企业。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设于天津

‘捌’ 洋务运动时期在天津创办了哪些企业和新式学校

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有: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创办) 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 李鸿章创办)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创办)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创办)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创办) 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洋务派创办的学校有: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

‘玖’ 洋务运动 创办的民用企业 和军用企业分别有什么

一、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北洋机器局、兰州制造局、汉阳兵工厂

二、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

(9)天津洋务运动有哪些公司扩展阅读:

19世纪60年代后期,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为强化地主阶级统治,有限度地采用西方生产技术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近代企业的开始。 洋务派的企业全部是官办企业。

军办企业

1870年代以后,各省筹款建立的制造局大都是中小型的生产单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兰州机器局(1872)、山东机器局(1875)、吉林机器局(1881)、台湾机器局(1885)、奉天制造局(1894)和北洋机器局(1904)等。军用企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都由清政府直接调拨给驻扎在各地的军队、炮台使用。这些企业不计算盈亏,也不进行积累,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决定于企业自身力量,而取决于清政府的财政拨款。所以,这些企业虽然运用机器生产,也集中了相当数量的雇佣工人,但从其主要方面来考虑,乃是略带若干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营企业。

民用企业

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以商品生产为目的,吸收私人资本,追求利润,反映了早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这些企业的经营,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所以,与官办军用企业相比较,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创办和经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有积极意义的现象。不过洋务派推行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两种组织形式,都是把代表封建集团利益的“官”和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商”两种社会力量糅合在一起,“官”“商”在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方法上格格不入,极不利于资本主义企业的顺利发展。而官督商办制度所固有的封建性,又大大便利企业内官权的膨胀。

参考文献:网络-洋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