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津的名人有哪些
天津名人众多,简单介绍几位:
1.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任海军士官生。亲睹甲午覆师、威海易帜之辱,奋然立教育救国之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应严修之聘,教其子弟,遂与严修成为天津最早提倡民办教育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兼教盐商王奎章家馆。光绪三十年(1904年)随严修赴日考察教育。归国后合并严、王二馆,办起一所中学,定名“私立中学堂”,不久改名“私立敬业中学堂”,1907年校名改为“私立南开中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伯苓代表直隶赴美参观渔业博览会并考察教育
2.曹锟 民国十大军阀,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
3.李纯 北洋直系军阀 (1874~1920)
4.刘赶三,清末京剧丑行演员。名保山,字韵卿,天津人。他的嗓音清亮,念白脆爽,做表传神,同时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根据剧情自编唱词唱腔,改变以往丑行重念不重唱的状况。他不仅擅演《连升店》、《请医》、《法门寺》、《十八扯》、《拾黄金》 等老戏,尤其对一些丑婆戏演得最拿手,如《探亲家》的乡下妈妈,演来冠绝一时。刘赶三(1817--1894),祖籍天津,票友出身。名保山,别名迁升,字韵卿,号芝轩,寓所名宝身堂,位于宣南韩家潭。因其艺高,常被多处邀请,他同时在三个戏班赶场演出乃为常事,为此被讽为赶三,他非但不介意,反而以刘赶三为艺名。
5.卜庸,原名汝宣,号荣久,1908年出生于河北省蓟县城关镇板桥(现属天津市)一个世代勤劳苦做的贫寒之家。由于反动政府昏庸腐败,封建军阀混战频仍,地痞恶霸敲榨0,卜庸一家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了改变家境,含辛茹苦的父母节衣缩食供卜庸上学。卜庸牢记父母的嘱托,每天总是早早来到学校,勤学苦练,手不释卷,就连往返的路上,都在默默地背诵课文。当时的蓟县,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乡村里可见到的书籍十分稀少,卜庸每得到一本书,总是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阅读。1922年春,他以各科均优的成绩升入蓟县唯一的高等学堂——蓟县完小。
6.冯巩,出生于1957年12月6日,原名冯明光,冯国璋曾孙,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相声表演艺术家,师承于相声演员马季,现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 ,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全国青联常委。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总监
7.王毓宝(1926- ),着名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为天津市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党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理事。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她博采众长,不断从前辈艺人的演唱中汲取营养,从内容到形式创立了“天津时调”,并形成了自己质朴、爽朗、甜润的风格。
8.郎平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运动员,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现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一职。
9.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着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② 天津有什麽历史名人
李叔同(佛教人士),霍元甲(武林高手),华世奎(书法大家)马三立(相声泰斗)张伯苓(偶的老校长)。
③ 天津的名人有哪些
郭德纲,冯巩,马三立,刘欢 都挺有名.霍元甲(1869-1909年),出生于天津的武术世家,自幼苦练武功。他的武功不仅继承了祖传绝技,而且旁参各派,博采众长,练就了超群武艺,曾打败了当时号称天下无敌的俄国大力土和英国大力士,力挫日本柔道队,大振国威。为了强国强民,他在上海创办了上海精武体育会,孙中山曾为之题写“尚武精神”几个大字。后来,霍元甲被人以治病为名投毒害死。
④ 天津都有哪些历史名人啊
天津历史名人 天津名人
【查为仁】(1695~1749)清代诗人。字心谷,号莲坡,又号莲坡居士。天津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曾建查氏园林别墅水西庄。查为仁于此广置图书金石鼎彝,结纳国内着名文人、学者。杭世骏、江沆、厉鹗等着名文学家、经学家、诗坛领袖等都曾寓居水西庄,或吟诗作赋,或挥毫书画,或埋头经史,或着书立说,或鉴赏金石、书画、图籍,产生了大量诗词、文章、书法、绘画作品,使天津古代文学艺术事业以水西庄为中心进入了极盛时期。其文人之盛,与扬州马氏玲珑山馆、杭州赵氏小山堂南北并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文化胜地。查为仁本人也大展才华,与厉鹗合笺《绝妙好词笺》被收入《四库全书》。着有《庶塘未定稿》9卷、《外集》8卷、《莲坡诗话》3卷等。
【梅成栋】(1776~1844)清代诗人。字树君,号吟斋。天津人。道光年间倡立辅仁学院,主讲席10余年。曾在天津水西庄与文人名士结成梅花诗社,有许多诗作在士林传诵,是当时天津诗坛公认的领袖。着有《欲起竹间楼存稿》、《四书讲义》、《管见篇》、《吟斋笔存》等,辑有《津门诗抄》。
【张明山】(1826~1906)民间艺术家。名长林。天津人。泥人张第一代。幼初入塾,即喜为粘土之戏。经成年累月地细心揣摩与刻苦实践,对捏塑泥人技术终获独得之秘。操作时优游自得,若不经意,而得心应手。为人捏像只须对坐谈笑,抟泥入手,顷刻而成;且能藏泥于袖,悄悄抟塑人像,形神毕肖,栩栩如生。其作品有古装仕女、戏曲角色和各行业人像,驰誉遐迩,被称为南北塑像者之冠。其作品曾获巴拿马赛会一等奖和南洋各地展览会奖状、奖牌20多件。
【孙菊仙】(1841~1931)京剧演员。原名濂,字宝臣,号学年。天津人。早年是武秀才,曾参与镇压太平军。30多岁以后由业余爱好京剧而下海从艺,师事程长庚,唱老生,噪音宽亮,唱腔淳朴苍劲,能以气行腔,吞放自如,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孙派,与汪桂芬、谭鑫培齐名。孙戏以《完璧归赵》、《逍遥津》、《骂杨广》等着名。孙菊仙不仅演技高超,品德也为人敬仰,不以名角自居,不卖高价票,90岁高龄时,还在津京两地为慈善事业举行义演。在上海演出时,被旅沪天津人亲切地称为老乡亲,后来叫响,他便以老乡亲为艺名。晚年终于天津故居。
【张兆祥】(1852~1908)画家。字和庵。天津人。师从孟绣村,多才多艺,通晓西洋照相技法和诗文书画,尤擅写生,画花鸟,并吸收郎士宁西洋画法,开一代画坛新风,自成一派。其作品传世甚少,尤为宝贵。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石榴花》,色彩浓艳,风姿绝伦,堪称珍品。其弟子陆文郁等人也在画坛名噪一时。
【严修】(1860~1929)教育家。字范孙,号梦扶。天津人。清末翰林。任贵州学政时,倡新学,以奏请开经济特科名于世。1897年任满辞归,热心于乡里兴学。先约张伯苓来教家塾,后又辟私宅为敬业中学堂(今南开中学前身),又联合士绅创办民立第一、第二小学,协助地方当局办起多所官立小学与半日学堂、补习所等多种教育机构。之后,在私宅创办女子小学、保姆讲习所(幼师)、蒙养园,对天津新式教育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与促进作用。1918年与张伯苓创办南开大学。晚年倡组城南诗社、崇化学会,讲义理、训诂之学。着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多种,辑录出版有《严范孙先生遗着》、《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等书。其书法俊逸潇洒,妩媚多姿,为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
【华世奎】(1863~1941)书法家。字启臣,号璧臣。天津人。清内阁阁丞,民国成立之后,以遗老自居,终生不剪辫子。同严修组崇化学会,主其事。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可谓其代表作。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
【周学熙】(1865~1947)实业家。字缉之,别号止庵。安徽东至县人。1894年中举。初官于浙江,后为山东候补道员。1900年入直隶总督袁世凯幕下,主持北洋实业。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回国后曾作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民国后两度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任期内在天津先后创办商品陈列所、植物园、铁工厂、高等工业学堂、教育用品创造所、滦州煤矿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京师自来水公司、耀华玻璃公司、华新纺织公司以及天津中国实业银行等,成为一个典型的企业集团,奠定了北洋实业的基干,本人亦成为与南方张謇齐名的着名实业家。着有《止庵诗存》、《止庵诗补集》。
【张相文】(1866~1933)学者。字蔚西,号沌谷。江苏泗阳人。光绪丙戌岁试补博士弟子员,后弃科举,殚心新学,尤喜中外地舆科学。1899年入上海南洋公学专攻史地,后转该校教习。1901年编写初、中等地理教科书。1907年任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堂长,出版《地文学》,将生物界纳入地理学,有开创意义。与张伯苓、吴鼎昌等创办中国地学会,任会长,编辑《地理杂志》月刊。1920年从事佛学研究。性喜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塞外,考证秦长城之旧址所在,发现成吉思汗陵寝故址及其碑志,纠正当时历史学家之误,对学术界颇有贡献。着作有《佛学地理》、《南园丛稿》等书。
【梁启超】(1873~1929)学者,政治家。字卓如,任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人称任公。广东新会人。1890年入京会试得识康有为,拜为师,并接触西学。1895年从康有为入京,协助其发动公车上书,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风靡大江南北,与康有为并称康梁。1898年再次进京,办理保国会,参与新政,多次上书请废八股、设编译局、奖励工艺制造。7月光绪皇帝召见,命其筹备京师大学堂,主持译书局。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清汉报》、《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参加保皇会。辛亥革命后回国,在津创办《庸言》月刊,后在袁世凯政府任职。察觉袁的复辟野心后,于1915年定居天津。同年袁谋称帝愈急,梁启超策动其学生蔡锷回滇起义,亲自在寓所草成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送沪发表。袁倒台后梁启超赴欧考察,1920年回国办《改造》半月刊,并在清华、北大任教。此后即脱离政界在津专心着述,完成《清代学术概论》、《墨子校译》、《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专着,并在南开大学及寓所书房饮冰室讲学授课。着述收入《饮冰室合集》,共148卷,约1400万字,涉及哲学、史学、文学、经济、法律、道德、宗教等许多学科,时间上囊括古今,地域上兼及中外。尤其在先秦和明清、近代的学术思想研究方面,留下了一大批颇有见地的着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伯苓】(1876~1951)教育家。名寿春。天津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任海军士官生,亲睹甲午之战,愤然立下教育救国大志。1903年随严范孙赴日考察教育,1904年创办南开中学。1917年,张伯苓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考察教育,研究私立大学的组织方式。1919年,由江苏督军李纯赠50万银元,张伯苓在天津西南八里台一带购地400亩,建造校舍,创办了南开大学。1923年创立南开女子中学。1928年,又建南开小学,从而完成了南开由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制。后来,又于1931年成立南开经济研究所,次年成立应用化学研究所。1936年在重庆成立南渝中学。1938年任国民参政员并当选为副议长,1945年出席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出任考试院院长。张伯苓和严范孙创立的南开大学、中学、小学,是中国近代私立学校的典范,培育了周恩来等众多英才,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襄】(1876~1965)学者。字纶阁,号?室。天津人。从20岁起酷好考古研究,是中国较早鉴识和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所着《?室殷契类纂》、《?室殷契文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还着有《流沙坠简勘误记》、《秦前文字韵林》、《古文源流臆说》、《古陶今?》等书。王襄的书法也颇具功力。1949年后任《甲骨文会集》编委,天津文史馆馆长,天津市政协委员。
【李叔同】(1880~1942)艺术家,佛学家。原名文涛,法号弘一。天津人。童年读诗书,喜好旧诗词,擅长书法金石。1905年赴日本学习西洋画与音乐,并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组春柳剧社,主演《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名剧,开中国话剧运动的先河。回国后曾执教于天津、上海、杭州、南京。全国教音乐、西洋画的教师,多得其亲传,丰子恺、刘质平等名家皆其得意高足。李叔同前半生既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又是诗人、音乐家、画家、书法篆刻家,均有名作问世。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专研戒律,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是享誉海内外的着名高僧。所着《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曾影印成书。
【马千里】(1885~1930)教育家。名仁声。天津人。南开中学、北洋大学毕业。曾在南开中学、直隶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既是周恩来的老师,又是邓颖超的老师。马千里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担任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抵制日货委员会主席,发动群众罢课罢市,请愿示威。大革命前后,马千里积极支持共产党的革命活动。资助周恩来赴日留学,周恩来旅欧时常与马千里通信往来。马千里还将周恩来写的《警厅拘留记》、《检厅日录》在自己创办的《新民意报》上发表。1921年,马千里创立天津达仁女校,积极支持邓颖超、刘清扬等组织女星社,开展妇女解放运动。还曾担任药王庙小学校长、河北省立一中校长、南开校友总会主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曾兼任天津红十字会干事长和副会长,一生忘我工作。
【刘奎龄】(1885~1967)画家。字耀辰。天津人。南开中学首班毕业生,自幼学习郎世宁画法,研究五代、宋、元诸家,尤其是明代吕纪、清代沈铨的画技,并将西洋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纤细逼真,神态自然,以《孔雀图》最为着名,深得徐悲鸿赞扬,在中国近代画坛独树一帜。
【刘凤鸣】(1889~1978)民间艺术家。回族。天津人。15岁开始随外祖父马顺清学习刻砖技艺。马顺清是天津着名刻砖艺人,在清道光年间,将天津砖刻发展为独立于建筑之外的民间艺术,并开创了堆贴法,扩大立体空间,使作品层次分明。刘凤鸣继承和发扬了马顺清的贴砖法,创造了天津刻砖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刻砖刘,以立体和半立体透雕见长,在方砖上所刻山水、花卉、人物、鸟兽形象生动逼真,构思精巧,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杨石先】(1896~1985)化学家、教育家。安徽怀宁人。蒙古族。1931年在美国获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南开大学理学院院长。1947年任南开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化学会理事和天津科协主席。是中国有机农药研究事业的开拓者,曾在1956年参加周恩来亲自主持的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担任综合组组长,先后发表过40余篇论文,研制成功10多种农药,并培养了大批人才,是中国教育界一代名师。
【哈荔田】(1911~1989)医学家、教育家。河北保定人。回族。出身中医世家,早年师从国医泰斗施今墨,三四十年代便享誉津门,在中医诊治和理论研究上造诣颇深,尤擅长妇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创立了天津首家公立联合诊所,又遵照周恩来亲自指示,创建天津中医学院,为教育和培养中医人才、弘扬中华传统医学付出毕生辛劳。其医术之精、医德之高蜚声中外,所诊治过的患者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高层领导或海外政要,无不交口称赞,临终之前还坚持为群众义诊
⑤ 清朝名人有哪些
1、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 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⑥ 清朝历史着名人物
1、林则徐,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鼓东街(今属福州市鼓楼区)人。。生于清干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六日。
父林宾日,字孟养,号旸谷,教书为业;母陈帙,做针线、剪纸花,以助家用。林则徐4岁随父入塾启蒙,少年擅文名。嘉庆三年(1798年)中秀才,就读于鳌峰书院,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2、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并进官学为诸生。
3、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4、干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实际执政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
干隆与其父雍正、祖父康熙共同开创“康乾盛世”,他在位期间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整饬吏治、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汉学,始置伊犁将军,完善治理新疆等。
5、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求学岳麓书院,师从欧阳厚均。
⑦ 清朝名人
1、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2、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3、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着作传世。
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着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
4、朱淇
朱淇(1858—1931)广东南海人。字季箴、原字箓生。室名听雪庐。生于清咸丰八年。在光绪三年(1877)中秀才,不久就放弃举业,旋专习经史,朱次琦之侄。
朱次琦(1807—1881)乃是清朝末年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康有为是其入室弟子。后结识孙中山,并加入了孙中山发起组织的“兴中会” 。
5、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号双峰,安徽凤阳府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人,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朝名将。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令自尽。
⑧ 天津名人收集简介
【查为仁】(1695~1749)清代诗人。字心谷,号莲坡,又号莲坡居士。天津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曾建查氏园林别墅水西庄。查为仁于此广置图书金石鼎彝,结纳国内着名文人、学者。杭世骏、江沆、厉鹗等着名文学家、经学家、诗坛领袖等都曾寓居水西庄,或吟诗作赋,或挥毫书画,或埋头经史,或着书立说,或鉴赏金石、书画、图籍,产生了大量诗词、文章、书法、绘画作品,使天津古代文学艺术事业以水西庄为中心进入了极盛时期。其文人之盛,与扬州马氏玲珑山馆、杭州赵氏小山堂南北并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文化胜地。查为仁本人也大展才华,与厉鹗合笺《绝妙好词笺》被收入《四库全书》。着有《庶塘未定稿》9卷、《外集》8卷、《莲坡诗话》3卷等。?
【梅成栋】(1776~1844)清代诗人。字树君,号吟斋。天津人。道光年间倡立辅仁学院,主讲席10余年。曾在天津水西庄与文人名士结成梅花诗社,有许多诗作在士林传诵,是当时天津诗坛公认的领袖。着有《欲起竹间楼存稿》、《四书讲义》、《管见篇》、《吟斋笔存》等,辑有《津门诗抄》。
【张明山】(1826~1906)民间艺术家。名长林。天津人。泥人张第一代。幼初入塾,即喜为粘土之戏。经成年累月地细心揣摩与刻苦实践,对捏塑泥人技术终获独得之秘。操作时优游自得,若不经意,而得心应手。为人捏像只须对坐谈笑,抟泥入手,顷刻而成;且能藏泥于袖,悄悄抟塑人像,形神毕肖,栩栩如生。其作品有古装仕女、戏曲角色和各行业人像,驰誉遐迩,被称为南北塑像者之冠。其作品曾获巴拿马赛会一等奖和南洋各地展览会奖状、奖牌20多件。?
【孙菊仙】(1841~1931)京剧演员。原名濂,字宝臣,号学年。天津人。早年是武秀才,曾参与镇压太平军。30多岁以后由业余爱好京剧而下海从艺,师事程长庚,唱老生,噪音宽亮,唱腔淳朴苍劲,能以气行腔,吞放自如,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孙派,与汪桂芬、谭鑫培齐名。孙戏以《完璧归赵》、《逍遥津》、《骂杨广》等着名。孙菊仙不仅演技高超,品德也为人敬仰,不以名角自居,不卖高价票,90岁高龄时,还在津京两地为慈善事业举行义演。在上海演出时,被旅沪天津人亲切地称为老乡亲,后来叫响,他便以老乡亲为艺名。晚年终于天津故居。?
【张兆祥】(1852~1908)画家。字和庵。天津人。师从孟绣村,多才多艺,通晓西洋照相技法和诗文书画,尤擅写生,画花鸟,并吸收郎士宁西洋画法,开一代画坛新风,自成一派。其作品传世甚少,尤为宝贵。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石榴花》,色彩浓艳,风姿绝伦,堪称珍品。其弟子陆文郁等人也在画坛名噪一时。?
【严修】(1860~1929)教育家。字范孙,号梦扶。天津人。清末翰林。任贵州学政时,倡新学,以奏请开经济特科名于世。1897年任满辞归,热心于乡里兴学。先约张伯苓来教家塾,后又辟私宅为敬业中学堂(今南开中学前身),又联合士绅创办民立第一、第二小学,协助地方当局办起多所官立小学与半日学堂、补习所等多种教育机构。之后,在私宅创办女子小学、保姆讲习所(幼师)、蒙养园,对天津新式教育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与促进作用。1918年与张伯苓创办南开大学。晚年倡组城南诗社、崇化学会,讲义理、训诂之学。着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多种,辑录出版有《严范孙先生遗着》、《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等书。其书法俊逸潇洒,妩媚多姿,为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
⑨ 清朝末期天津保卫战为国牺牲的主要将领是谁
清朝末期天津保卫战为国牺牲的主要将领是谁
是聂士成,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聂士成率部镇守天津,7月5日聂军与义和团合力围攻紫竹林租界,与敌激战八昼夜。7、8日间美、法等国援军赶到租界内,9日凌晨八国联军6000人开始向驻守八里台的聂军反扑,由于兵力悬殊,聂军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聂士成沉着指挥,与联军激战2个多小时,后因弹药匮乏,聂士成率部突围至八里台附近,此时聂士成双腿均已负伤,营官宋占标劝他退下,聂士成奋然横刀跃马挺立桥头督战,并向左右说道“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丈夫矣!”话音未落,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聂士成腹部被弹片击中,肠子流出体外数寸,聂士成依旧岿然不动,这时又被子弹洞穿头部、胸部,聂军门血流遍体,壮烈殉国。 聂士成英勇作战,威武不屈,为清军所称颂,为联军所畏服,据外人记载:“华军虽重,皆不足虑,所可畏者,聂军门所部耳;盖聂军有进无退,每为各军之先;虽受枪炮,前者毙,后者又进,其猛处诚有非他军所可比拟者。”
⑩ 天津的名人有哪些
郭德纲、冯巩、关牧村、蒋大为、马三立、梁启超、李叔同、霍元甲、陈一冰、谭雪......多了去了!
你都要哪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