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就是个弟弟是什么意思 你就是个弟弟是啥意思
1、你就是个弟弟,网络流行词,意思是你不行,你还很嫩。出自天津当地的口头禅。
2、这个梗最早是出自天津方言,“你就是个弟弟”意思就是,你不行,你还很嫩。算是天津当地的口头禅。而随着热门主播孙笑川的使用,这个梗就越传越远了。在孙笑川的口中,“弟弟”就是没有牌面之人。再然后,快手的社会哥们也开始用这个梗了“在我面前,你就是个弟弟。”这里就是说,菜鸡跟着大哥后面混的,不如大哥的那种马仔。而“弟中弟”就是弟弟中的弟弟啊,垃圾中的垃圾。
⑵ 天津什么时候贴吊钱
小年已过,春节模式正式打开。作为对传统习俗非常尊重的天津,可以肯定的说,贴“吊钱儿”依然是很多天津老百姓必须做的事情。
二十八贴窗花,这句几百年流传下的口头禅,准确定义了天津人贴吊钱儿的准确时间,其寓意不言而喻,就是红红火火迎新年。除了吊钱儿,同时要的贴的还有福字、窗花儿、年画和春联,天津人认为,这样才充满年味儿,老年间,谁家要是没贴,邻居们会议论他家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天津人贴吊钱儿还很有讲究,与福字和窗花儿不同的是,吊钱儿必须是贴在门窗外面的玻璃或横棱上,任风吹拂,任其摆动飘荡,让所有的祝福与愿景随着浓浓的年味儿一起吹进门窗里面。不过现在高层住房居多,贴在外边不太方便,所以就慢慢地移到了屋内。
天津热衷贴吊钱儿,还体现在一直传到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杨柳青剪纸从清朝兴起,已有300多年历史,包括窗花、刺绣花样、吊钱、喜花四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象征意义。近年来,以花鸟草虫、人物山水为内容,具有年画、国画韵味的新型剪纸日渐兴起,深受广大百姓喜爱。2009年10月入选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仅贴吊钱儿有讲究,往下揭也有说道。“二十五填仓撕吊钱儿,干饭饽饽熬鱼汤”说的就是这个点。正月二十五,天津人管这一天叫做“填仓”,表示所有的财、福填满了,就到了该撕吊钱儿的时候了。家里的老人会嘱咐年轻人在这一天必须把所有的吊钱儿撕下来,原因是不撕下来的话招进来的财和福就会随风飘走,这叫见好就收。而为了庆贺来年开年大吉,吉祥如意,熬一条大鱼是这天必备的菜肴,寓意连年有余(鱼)。
⑶ 天津人的口头语是什么
介叫嘛似儿呢,尬嘛呀,神神叨叨,甭来介套,真哏啊,德性。
⑷ 你觉得天津人的口头禅哪句最好笑
你觉得天津人的口头禅罗罗缸最好笑,这意思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我第一次听,以为是把水刚摞起来。
⑸ 为什么天津人爱说嘛
前些时日读了ernie 兄的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两位人物,一位是写通俗小说,有深厚文字功底的"卫嘴子" 刘云若;一位是写武打小说,善"摆龙门阵"的四川人还珠楼主。就是这"卫嘴子"和川人 "摆龙门阵"的介绍,很快让我对此二人有了深刻和活龙活现的印象。
联想到各地的方言,我最喜欢四川话,简直就是在唱山歌。刚参加工作时,最先遇到的女友就是四川人。一位重庆大学毕业的重庆人,我们同一天报到被分在一间宿舍,刚一见面,她就热情豪爽地用重庆话介绍自己,继而又询问我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完全不带撇的川语,那高八度的拖腔和滑音,一下就把我逗乐了!经过开门见山的交谈,我们简直不敢相信我俩有这么多的相同,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同为女性,学的同一专业,对象都是同班同学,现在又分到同一个单位,分在同一间宿舍,多么不可思议啊!
因为置身于这个来自四面八方人的团体中,她也开始有生以来第一次学着撇点普通话了,首个攻克的难关是卷舌头,这一卷就矫枉过正了, "四si"总是被说成"是shi"的音,而且那舌头不知道翘得有多高,听起来特别别扭,每次我们都忍不住要笑,她倒无所谓,深为自己终于会发卷舌音而感到自豪。就因为我们的"多同",关系自然亲密,我生儿子时,她每天都到医院陪护我,并且深信她和我的命相同,也一定会生儿子的,她的爱人是三代单传,生儿子犹显重要。后来,很快她就结婚调回成都,听说生了个女儿,我们也就逐渐失去了联系。但是,她的声音以及她说话绘声绘色的语调至今清晰、亲切地留在我耳畔。
很早就听到有"京油子,卫嘴子"的说法,意思是北京人说话油,天津卫人嘴厉害,即使胆怯了,嘴还要凶。一个典型的实例是,打不过人逃跑前还要说一句"你等着,我回家找我二哥去。"后来接触了西安人和南京人后,发现这里的人说话也挺油,一副满不在乎、高高在上的拖腔,损起人来都是一个绝。可见,凡建过都的地方,南来北往的人多了,都练就了见识广的特点,也就不知不觉形成了一种优越感。
第一次到天津是85年,那次是一趟美差,去北京和天津,在北京呆了三周,玩了个遍。在天津呆了一周,买了巨型大麻花还吃了"狗不理"包子。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天津话,就记住一个"嘛!(读四声)"最好笑的是,到"狗不理"包子店排队买包子,后面一对青年男女,因包子品种多,在商量吃什么,那男的询问女的"吃嘛?"女的答"有嘛吃嘛!"嘿嘿,一个"嘛"解决了所有问题,直把我笑坏了……
以后,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品,又让我们听到了幽默、有趣的各地方言,其中陕西、东北语言最为出彩,全国人民都会吆喝"卖大米~~~~"、"翠花,上酸菜"、"这噶哒,那噶哒"了……
⑹ 天津人说话爱带上尼玛这种口头,多没礼貌啊,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不好,还是说者素质低的一种表现
他们知道,只不过是地方的语言,有时候会让人误会,不是素质低了,
⑺ 天津人去不正规的那种场所含蓄的表达是什么
说穿了,这在地道的天津人看来,也就小学英语“What’s your name?”的水准
不浸淫这片热土多年的人,是很难掌握天津口头禅的精髓要义滴
因为太随性……所以抽象到难以理解……
天津人的小情绪
好么……(后面省略10万字)
说完一个消息,对方来句“好么”。您就猜去吧:他是乐意还是不乐意?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对方不说话,你都没法接下茬。
介家伙
迷之词语,结合说话语境都未必分析得出来:他是惊讶、感叹还是嘲讽……总之小编觉得,这个词纯属增加语言喜感,实际上没啥实际意义。
好么眼儿的
说这句话时,天津人一般皱着眉头,不会挂好脸子,多半前面还会加一句“介不没眼儿的事么,好么眼儿的”,主要指原本挺顺心的事突遭了变故。
——“本来说好一起出去玩的,好么眼儿的把脚崴了。”
罗罗缸
用来形容简单事情搞复杂,后患无穷麻烦不断,跟摞起的水缸没啥关系。
——净弄这罗罗缸的事儿,我索去大商场买吧,介小店不靠谱!
得已了
想象天津大妈一脸羡慕嫉妒恨的表情,加上这句“得已了”,绝对容嬷嬷附体!成功了、捡钱包了、涨工资了、找着对象了……总之最后嘚瑟到“目无尊长、无法无天”,大妈们就会跑出来咆哮:——得已了!管不了你了?有嘛了不起的!
大发了
吹牛必备口头禅,说起哪个亲戚有钱、哪个朋友有排场,也不给你说个具体数,就告你一句:“大发了”。你可劲儿猜去吧……
别打岔啊
这里没有小红花评比,打岔不是画个叉。话题进行到一半,强迫症患者怎能容忍没说完就换主题?话里话外那意思:打岔的人,一边儿待着去!
又出去瞎惹惹
话里话外都带着一股子嫌弃,感觉这种聚会不太正经。总之不是干正事的都叫“瞎惹惹”。
嘛玩儿
嘛玩儿=嘛意思=啥意思=嘛=什么?……
天津人的热心肠
“捞糨的啊”
热情好客的天津人饭桌上必说的一句话,前提是得有面汤稀饭一类的汤菜。出于”大吃大有“的原则,天津人会让客人“捞糨的”:鸡蛋汤多捞鸡蛋、面汤多捞面条、汤菜多捞菜和肉,总之一句话:别到最后灌个水饱,得吃饱喽!
“归其呢?”“拥给嘛”
归其呢=所以呢
拥给嘛=因为嘛=为嘛=为什么
你不往下说,热乎的天津人总爱问“归其呢”?其实骨子里都是八卦段子手。
天津人的随性
就介意思吧
天津不爱争强好胜,凡是讲究随性就好,做事不做满,做得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就介意思吧。
已旧已旧吧
吃了亏、买的东西不称心,赶上较真儿的一定折腾到心满意足为止。可天津人不讲究这些,既来之则安之,赶上嘛算嘛,已旧已旧吧。
赶罗嘛
那意思就是别着急,别赶罗,着急忙慌的更容易出差错。
不粘语
不粘语=不说话
天津人的损
长走鸡了、长咧古了
这是个有年代跨度的词,不是多年熟人都用不了。专指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越长越难看。
太次
人品不好、东西质量太差、办事能力不强……统统可以用“次”来概括。
——介嘛破饭馆儿,伙食忒次了。
不觉闷呢
背后戳戳人的常用法宝,专指讨人厌却不自知的一类人。
——晚上十点了还赖人家不走瞎嘚啵,搅乎人休息还不觉闷。
痴傻带苶(nie)的
不仅仅指智商不高,性格还有些窝囊、精神有些萎靡不振,却偶尔有些小心思,懂得占小便宜。想象一下边吃嘴里还掉渣,被别人数落了也不敢还嘴的画面——抓住这种感觉就对了!
二八八
天津迷之词语的翘楚。这不是算术乘法表,也不是神秘部队的代号……这是有本事有能力的反义词,比一般人的能力还得低一个等级。
——嗯,二八八的看不懂这个。
瞎么虎眼的
说浅了是说这人眼神不好,看不清东西,说深了就是没眼力见儿,看不出眉眼高低,不懂审时进退。
麻应人、膈应人、腻歪人
发自天津人内心深处的讨厌、厌恶、鄙视……总之是让人浑身不舒服的事情,是天津话里感情色彩很浓重的一句口头禅。
——他好几天没洗澡了还用我毛巾擦,太膈应人了!
瞎参乎嘛
瞎参乎嘛=有你的嘛
一句反问道尽内心不满:我们家的事儿,不用你管!
赛瞪
被赛瞪就是被数落了,感觉比被骂更难受。
受了病了、五迷三道的
追美剧一礼拜没睡觉、幻想活在二次元世界、突然某天喜欢变装出门……痴迷于各种不为他人所理解的奇葩行为,在老辈儿人眼里都叫“受了病了”“五迷三道”(不是六迷四道,这是固定搭配组合)。
烧包儿
攒了八个月工资买到的包,打了半年收集到的游戏装备……逢人便说,高兴得忘乎所以,就成了大烧包儿。自己再喜欢也得低调收敛着点,小心被人当烧包!
五脊六兽的
坐着腰疼、趴着窝得慌、躺着睡不着……怎么待着都难受,又不知道怎么排遣就是“五脊六兽”。一般学生在考试发榜前的这个症状比较明显:一边嘀咕自己的成绩靠没考好,可看书又看不进去,各种焦躁不安。
霍霍人
霍霍=祸祸
好好的东西不发挥其用,全都浪费了就叫祸祸。
大扯子
特别伤害少女心的一句话。专门形容疯疯癫癫、以跑代走、以吼代笑、丝毫不懂得矜持收敛的天津女子。
…………
……
不知道这些会误以为天津人爱吵架
其实我们只是爱逗爱找乐的津嘴子
并时刻做好了挨逗的准备
动图
在天津有种释放叫走你
有种成功叫齐活
有种修理叫得楞
有种倒霉叫崴泥了
有种吃法叫垫吧垫吧
有种停止叫打住
有种冒险叫玩儿悬儿
有种醒目叫扎眼
有种勇气叫楞子
有种团体叫哥儿几个
有种富有叫趁钱
有种脚气叫烂脚卡儿巴儿
有种气势叫批了扑噜
有种说谎叫瞎话儿白扯
有种状况叫绊了哥机
有种刺痛叫杀得慌
有种漏嘴叫拉拉
有种缓慢叫肉
有种霸气叫倍儿横!
⑻ 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口头禅
我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鹤岗市,初中地理就学过,鹤岗是个煤矿产丰厚的地方,所以我们这儿的人,到了外地,一般口头语都会问你:要煤么?便宜得很。
⑼ 天津的口头禅,
你揍嘛?噶嘛切?
⑽ 天津方言口头禅是什么
介叫嘛似儿呢,尬嘛呀,神神叨叨,甭来介套,真哏啊,德性。
天津话,属冀鲁官话保唐片天津小片,与中原官话信蚌片亦有关联,特指以天津老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方言,即天津话。
语言介绍
天津话作为天津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天津话干净利落,活泼俏皮,充分体现了天津人率真豪爽、亲切包容、幽默诙谐的性格特征。
与普通话比较,天津话最主要的是语音和声调的不同:从声母上看,天津话一般是将普通话的舌尖后音zh、ch、sh,分别读为舌尖前音z、c、s,如“中”读为“宗”、“山”读为“三”,“吃”这个音比较特殊,仍然读“chi1”,等;i和r混用,如:“人”读“银”,“肉”读“又”;如果是开口韵母自成音阶时。
就要在前加声母“n”,如“爱”读“耐”,“鹅”读“né”等。天津方言的另一个特点是使用一些特殊的语词,如用途很广的“嘛”即什么、“哏儿”即有趣、“打擦”是指开玩笑等等。
最能体现天津话特点的是声调:天津话与普通话都有四个声调,但在每个声调的实际读音上却有明显的差别,特别是在阴平声调上,普通话读为高音、高平调,天津话则读为低音、低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