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榜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如下:
1、苏州
工业总产值3.57万亿,位居全国第一,就生产规模来说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2、上海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3.1万亿元,原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94万亿元,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
4、重庆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6万亿元,中国西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业总产值2.1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万亿元,中国第一大高科技工业城市
7、广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5万亿元
8、青岛
2016年工业总产值1.8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高铁生产基地,北方第二大工业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74万亿元
10、烟台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63万亿元
11、无锡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5万亿元
12、东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1万亿元
13、郑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万亿元,中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14、宁波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8万亿元
15、武汉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5万亿元
16、潍坊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4万亿元
17、东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3万亿元
18、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万亿元
19、常州
2016年工业总产值1.23万亿元
20、成都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22万亿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中南工业基地彻底没落,京津唐工业基地也风光不再,珠三角、苏锡常、山东半岛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业基地格局,新三大工业基地年产值都超过6万亿元。而这新三大工业基地也不再有严格的轻重工业之分,基本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1)2020年天津工业总产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1、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十大重工业城市
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武汉、天津、唐山、重庆、大连、洛阳。
2、重工业城市的分类
重工业城市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② 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榜中国十大城市排行榜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如下:
1、苏州
工业总产值3.57万亿,位居全国第一,就生产规模来说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2、上海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3.1万亿元,原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94万亿元,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
4、重庆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6万亿元,中国西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业总产值2.1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万亿元,中国第一大高科技工业城市
7、广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5万亿元
8、青岛
2016年工业总产值1.8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高铁生产基地,北方第二大工业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74万亿元
10、烟台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63万亿元
11、无锡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5万亿元
12、东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1万亿元
13、郑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万亿元,中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14、宁波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8万亿元
15、武汉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5万亿元
16、潍坊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4万亿元
17、东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3万亿元
18、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万亿元
19、常州
2016年工业总产值1.23万亿元
20、成都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22万亿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中南工业基地彻底没落,京津唐工业基地也风光不再,珠三角、苏锡常、山东半岛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业基地格局,新三大工业基地年产值都超过6万亿元。而这新三大工业基地也不再有严格的轻重工业之分,基本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2)2020年天津工业总产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1、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十大重工业城市
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武汉、天津、唐山、重庆、大连、洛阳。
2、重工业城市的分类
重工业城市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重工业城市
截止2020年2月全国各省市综合实力排名:
1、江苏省,GDP排名第二,高校数量167所,江苏省排名第一位,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教育上都没有太大异议,并且江苏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沿海省份,长江出海口,省内各市发展相对均衡,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2、广东省,GDP排名第一,高校数量151所,广东的很的GDP长期排名第一位,尤其是珠三角区域十分发达,未来珠三角可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大湾区,广东省的高校数量也很多,但是因为省内发展不均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方,所以综合实力排名第二。
3、山东省,GDP排名第三,高校数量145所,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高校数量也很多。地理位置上和辽宁省公共拱卫京畿,作为工业大省,山东的经济虽然集中在传统领域,转型比较慢,但是山东是全国省内城市发展最均衡的省份,综合实力仍然排在第三位
4、浙江省,GDP排名第四,高校数量107所,浙江省地域面积不大,但是浙江省是一个富藏于民的省份,杭州、温州、宁波等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在我国浙江是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位居第一位。综合排名第四。
5、台湾省,GDP排名第五,高校数量162所(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台湾省在以前称之为亚洲四小龙,虽然目前经济增长乏力,但是台湾的各项实力不容小嘘,尤其高校、医疗等建设水平,还是十分有实力的,综合排名第五。
6、河南省,GDP排名第六,高校数量134所,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人口大省,很多人对河南存在不好的印象,其实河南绝对属于一个好地方,是中国中部最重要的省份之一,也是一个粮食大省,高校数量也名列前茅。作为中部大宗商品的集散地,河南工业实力很发达,综合实力第六。
7、湖北省,GDP排名第八,高校数量129所,湖北位居洞庭湖以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称号,而且武汉有九省通衢的称号,而且湖北也是我国重要的科教省份,工业发达,近今年也在寻求转型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七。
一个城市看要看综合指标,不能单比某一项。凭自己的经验和实际到过的地方感受来说排了前十名不算港澳台。
第一 上海滩 未来的东方金融中心
第二 北京城 中国的决策中心
第三 广州府 最发达省份的省会
第四 深圳渔村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深圳速度见证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
第五 天津卫 直辖市之一 国家政策现在又转移到滨海新区
第六 民国总统府—南京 历史不让南京做老大 搜死的骆驼比马大
第七 天府之国——成都 西南中心 潜力无限 发展迅猛
第八 山城————重庆 直辖市之一
第九 海滨城市——青岛 青岛 大连 宁波 厦门 滨海单列市综合实力青岛第一
第十 天堂二州——苏杭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中国重工业有哪些城市 - : 一、辽中南工业基地(含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大连等一系列工业城市),该地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主. 二、京津唐工业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为顶点的三角地带,唐山的“唐”,不是塘沽的“塘”),有钢铁、机械、...
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榜? - :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如下:1、苏州 工业总产值3.57万亿,位居全国第一,就生产规模来说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2、上海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3.1万亿元,原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3、天津2016年工业...
中国重工业城市有哪些? - : 重庆、德阳、上海、南京、杭州、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大连、北京、天津、唐山、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
中国有哪些重工业城市,详细些! 谢了 - : 我国的重工业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山陕西等北方地区,其它地区少有分布 东北的:沈阳(重型机械)、鞍山-本溪(钢铁)、抚顺(石化、装备制造)、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长春(汽车工业)、哈尔滨(装备制造)、大庆、吉林(石化)等、 华北:北京、天津、唐山、淄博等 西北;太原、西安(国防军工制造业)、大同等山陕地区的能源重工城市 西南:重庆(装备制造、军工)、攀枝花(钢铁工业)、德阳(装备制造)等 华中:武汉(钢铁、制造业) 长三角:上海、南京 、徐州(装备制造)等
中国哪个城市重工业最发达 - : 沈阳 哈尔滨 齐齐哈尔 长春 反正都是东北的
全国重工业城市有哪些? - : 包头也是
中国的重工业城市有那几个? - : 我国十大重工业城市为:沈阳,哈尔滨,西安,太原,济南,长春,鞍山,抚顺,兰州,吉林市
中国 工业城市排名 - : 长三角地区~有上海、南京、杭州 珠三角地区~深圳、广州 珠海、东莞 东北重工业基地~沈阳~鞍山~大连~ 京津塘地区~北京~天津
中国重工业城市有哪些? : 1、鞍本钢铁基地 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位于辽宁中部工业区,东倚千...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津是北方的最大港口城市、华北的经济中心,唐山...
中国重工业城市是哪几个城市 - : 有几个重工业带…有个辽中南重工业带…京津唐工业带(轻重都有…综合性的)…
③ 天津发展工业的优势以及现状的情况
天津本来就是重工业城市。 现状吗,你看看滨海新区。国家砸进去老多钱,来发展
(一)天津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1、总量和效益迈上新台阶
进入90年代以来,天津市工业呈现出不断加快的发展态势。1993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5年后1998年突破2千亿元,4年后2002年突破3千亿元;此后,一年一个台阶,2003年突破4千亿元,2004年突破5千亿元,2005年突破6千亿元;2006和2007年更是一年跨越两个台阶,分别突破8千亿元和1万亿元(见表1)。在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同时,2007年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也突破千亿元,使得工业总量和效益共同迈上新的台阶。
2、形成以滨海新区为龙头,以区县工业为骨干的“雁形”工业布局
随着天津市工业嫁接、改造、调整,工业战略东移的实施,天津市工业布局发生明显的变化,滨海新区成为天津市工业最大的增长点。2007年滨海新区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到四分之一(24.4%)的单位数,完成全市近60%的工业总产值(58.7%),滨海新区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11个百分点。就像领头的大雁,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带动周边,特别是中心城区以外的其他区县工业的发展。2007年,除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以外的其他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9.7%,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29.4%,比重近30%,逐步成为天津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3、建立起以支柱行业为骨架的“弓形”产业结构
近年来天津市工业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确立起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现代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2007年这六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72.3%。在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和骨干行业。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2010.74亿元,超2000亿元,增加值达到488.29亿元,为天津市工业第一大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1544.95亿元,超过1500亿元,增加值501.9亿元,为天津市工业第二大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051.37亿元,超过1000亿元,增加值186.45亿元,为第三大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值707.97亿元,超过700亿元,增加值462.49亿元,为第四大行业。2007年这4个行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2.8%,增加值占62%,是目前天津市工业第一板块的4个主要支柱行业。除这4个主要支柱行业外,近年来天津市工业的其他一些行业发展也不断加快,产值规模逐步增大,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581.88亿元、增加值97.31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583.39亿元、增加值119.98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418.94亿元、增加值92.69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值418.98亿元、增加值109.09亿元)、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379.31亿元、增加值109.09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334.8亿元、增加值58.39亿元),这6个行业2007年产值规模均超过300亿元,产值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7%,增加值占19.6%,为天津市工业第二板块的骨干行业。第一板块的4个支柱行业和第二板块的6个骨干行业,产值和增加值合计占全市工业的80%。这10个行业有如弓弩的骨架,支撑着全市工业的发展,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4、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结构
进入90年代以来,天津市工业企业改革改制的步伐不断加快,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结构。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是目前比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到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中,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达到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46%,两者合计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近九成。私营工业企业迅猛发展,2007年私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1080.8亿元,比2000年增长14.2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0.7%,比2000年提高8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除在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占有较大比重外,在全市工业中的份额已明显缩小,2007年天津市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8.5%,不足10%,较2000年回落5.3个百分点。中小型工业企业也快速发展。2007年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98.8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27.4%,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60.5%,比2000年提高17.6个百分点。
5、部分重点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电子、冶金、汽车制造等一些重点产品在全国占有较高市场占有率。2007年天津工业生产移动通信设备(手机)9778.77万部,占全国总产量的16.1%;天然原油1924.2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3%;轿车45.43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9.2%,光通信设备占42.3%,自行车占26.1%,焊接钢管占24.9%,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占21.2%,热轧窄钢带占15.1%,无缝钢管占14.8%,照相机占8.3%。特厚板、中小型型钢、热轧薄板、厚钢板、冷轧薄板、大中型拖拉机、发电设备、家用吸尘器、缝纫机、空调、氢氧化钠(烧碱)、碳酸钠(纯碱)等重点产品产量均占全国的5%以上。
(二)天津工业发展与建成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尽管近年来天津市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为天津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做出重要贡献,但从全国看,天津工业发展还不够快,同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提出的天津发展要“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要求,以及中央对天津要建成我国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1、天津工业总量规模处在全国第二板块位置
尽管2007年天津市工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从全国看,总量还不大,增速还不快。2007年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2644.79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14位,处在全国第二板块中。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河南、上海、辽宁、河北、四川和福建等10个省市工业增加值总量规模依次排在全国的前10位,增加值总量规模均在3000亿元以上,处于全国第一板块。2007年天津市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全国平均增幅(18.5%)低0.3个百分点,明显低于经济总量相近的省份,在全国排第21位,比2006年后退两位,导致天津市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比2006年下降三位,被湖北、山西、湖南三省超过。目前比天津市工业增加值总量低的内蒙古、安徽等省份工业增加值增长迅猛,大有赶超天津市之势,需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2、区县工业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天津近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7年创造的工业总产值有10000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亿元;而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的产值为22000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3亿多元,比天津市高出2倍多。目前天津市18个行政区县,平均每个区县的工业总产值为500多亿元,产值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区县仅有塘沽区和西青区,产值分别为3038.18亿元和1853.43亿元;而上海包括浦东新区在内的19个行政区中,平均每个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多亿元,是天津市区县平均水平的两倍。2007年上海就有6个区产值超千亿元,其中,浦东新区4689.38亿元,松江区3440.96亿元,闵行区3020.68亿元,嘉定区2132.15亿元,宝山区2075.31亿元,金山区1122.3亿元,产值接近千亿元的还有南汇区和青浦区。上海每个区县的土地面积大体为天津市各区县的一半,而创造出的产值却是天津市各区县的两倍,可见,天津市区县工业发展潜力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3、行业竞争力还不强
尽管目前天津市工业已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但从全国来看,天津市支柱行业的竞争力还不够强,在全国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还不高。作为天津市最大的支柱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整个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6.2%,远低于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两个主要支柱行业占全国的比重为4.6%和3.9%,比重也比较低,不足以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从天津市工业行业结构看,发展也不平衡,支柱行业偏少。全市36个工业行业中,主要依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0个行业支撑,这10个行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80%,其中产值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行业也仅有3个。其他26个行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0%,服装鞋帽制造业、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等20个行业产值规模都不足100亿元。
4、“天津制造”效应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天津工业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总量和效益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天津制造”的整体效应还没有显现,“津产”名牌产品较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创产品更少。2006年天津市的名牌产品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4%,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6%,比重和贡献率还比较低。而国际国内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一批制造业的知名品牌。日本制造业在50、60年代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菱、索尼、日立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品牌,70、80年代韩国崛起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三星、现代、浦项制铁等一批制造业名牌。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半岛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也都形成了很多像格力电器、美的电器、海尔、澳柯玛、海信等一批制造业品牌。而天津市制造业品牌除“TPCO”石油套管、“海鸥”手表、“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等品牌外,自己培育出的知名品牌相对偏少,影响力还不大,没有形成“天津制造”的整体效应。
二、加快天津工业发展的几个条件
工业是创造物质财富,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基础产业,也是由不发达阶段向发达阶段转变的发展基础。工业化发展程度如何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据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9个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上海、辽宁、四川,这9个地区中除上海和四川两地二产比重为47.3%和43.7%,不到50%外,其他七个地区二产比重都在50%以上。从这9个地区的发展轨迹看,工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天津工业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就是要在目前天津工业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挖掘增长潜力,构筑新的发展优势,成为全国工业增长的排头兵,为尽快壮大天津综合经济实力提供强劲动力。加快天津工业发展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工业投入的大量增加
在全国各地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实现工业的快速增长首先必须要有投入的大量增加,每年都要有一大批产业层次比较高,技术水平比较先进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项目投入做保障,使工业投入强度高于其他地区,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2007年天津市筹划了四十项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额2649亿元,全市各区县又筹划了包括工业在内的145个重大项目。
但从全国发展的形势看,天津工业投入的总量还不大,增速还不够快,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形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07年天津市城镇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8.44亿元,比上年增长35.9%,总量规模在全国31个省市中位居第24位,增幅居第14位。安徽、河南两个省2007年工业投资增幅超过50%,吉林、西藏、湖南、陕西、重庆、江西、宁夏、福建等8个省市工业投资增幅都在40%以上,山东工业投资总量更是突破7000亿元大关,江苏、河南、浙江、辽宁、广东等5省工业投资总量在3000亿元以上,河北、四川、安徽和内蒙古等四省区工业投资额在2000亿元以上。相对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机遇,相对于中央对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要求,天津工业的投入还远远不够,需要筹划更多更好的项目。高强度的投入光靠天津自身实力远远不够,必须要眼睛向外,向国际、国内宣传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机遇,宣传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政策环境,吸引国内外的大企业、大集团来津投资,在国际和国内掀起投资滨海新区、投资天津的热潮。
(二)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
加快发展就是要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就要有生产要素做保障。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保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除了要有投入增加作为原始动力外,还要使生产要素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
土地是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国内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发展空间缩小、土地成本攀升的矛盾,天津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但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天津的发展空间要大一些,土地成本也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天津的滨海新区拥有大量的盐碱荒地,开发成本远低于中心城区,这使得天津的土地投入产出效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天津市要特别注重利用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落户天津滨海新区的良好机遇,积极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为天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劳动力成本看,由于天津市的人均劳动报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从全国来看优势不明显。而另一方面天津人均劳动报酬水平低造成的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劣势,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却更为明显。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劳动力资源,更需要形成人才优势,人才优势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能够更好、更多地吸引人才是天津工业加快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资本方面看,充沛的资金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保障。深圳、浦东开发开放之初都曾出现全国的资金向这两个地区汇聚的趋势。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以来,也开始出现资金流动向天津市汇聚的征兆。2007年天津市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115.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实际到位52.78亿美元,增长27.8%,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31.2个和3.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内资超过600亿元,达612.05亿元,增长41.7%,增幅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资金的吸引。对资金流的吸引要靠利益驱动,只有投资利润回报率高才会对资金流有吸引作用,这就要求天津市要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有利机遇,加快包括金融服务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在内的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三)技术创新优势
加快天津市工业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必须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形成技术创新优势。近年来天津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2007年,全市6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771家,比上年增长3.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2%;有R&D活动的企业535家,增长0.2%,占8.4%;有新产品开发的企业605家,增长3.8%,占9.5%;有科技研发机构的企业318家,增长11.2%,占5%,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还不足以确立技术创新的优势。相反,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地,天津市技术创新还存在不小差距。标志着一个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R&D经费占GDP比重,2007年天津市为2.3%,比北京和上海分别低3.3和0.3个百分点。目前天津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仍以技术引进为主,自主创新为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主要靠外资企业支撑,还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模式。
加快技术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央对滨海新区先进制造基地定位要求的关键环节,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推动,尽快形成天津市工业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要建立健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积极搭建重大产品研发平台,推动企业建立技术中心;要建立促进企业开发研制新产品的政策机制,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专利申请,形成企业产品的技术优势。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大名牌战略实施力度,尽快培育一批知名企业,使科技创新、名牌产品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能。
(四)制度创新优势
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国务院在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滨海新区要成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基地,其目的就在于从制度方面探索推进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条件。天津市工业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好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机会,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终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加快推进企业体制、科技体制、金融体制、土地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要在企业体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把加快企业组织机制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推进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革,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现代企业集团,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二是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来滨海新区发展创业。三是要特别重视创新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搭建资本、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尽快培育出一大批经营管理水平比较好、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市场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中小企业。
三、深刻认识天津工业发展外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工业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得益于三资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天津工业发展的一些条件有所改变。
首先从国际市场看,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而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向多极化转变,世界贸易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而另一方面,由于美元汇率不断走低,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以及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使得我国过去那种“两头在外,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近两年来,广东等地出现的民工荒、山东青岛等地小型韩国企业外逃,部分跨国公司将投资和在中国的生产线转移到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等一些现象,都说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天津工业发展的外向度比较高,加工贸易更是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全球通胀形势加剧,包括原油、铁矿石、铜等主要原材料在内的生产资料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食品、食用油等消费价格趋升,面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新变化,天津工业必须加快转变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发展模式,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形成制造业发展新优势,保持天津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的好势头。
其次从国内情况看,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而立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始之年。中国对外开放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东南沿海,向纵深扩展,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产业结构也开始由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向东北、中原、西北和西南等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排在前10位的全部是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另一方面,投资和消费等内需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采取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扩大国内需求,投资需求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消费需求明显提升。2008是党的十七大后各级领导班子换届的第一年,各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尽管企业成本有了明显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依然较高,企业的投资意愿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全国城镇投资新开工项目231894个,比上年增加27931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6258亿元,增长28.7%。在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很多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后,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明显提高,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市场的改善,农村消费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消费需求有望超过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④ 泰达、保税区、空港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泰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ianjin Economic Developing Area)的简称。
泰达建立于1984年12月,20年来,天津开发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8亿元,工业总产值6053亿元、累计上缴国家利润310亿元、财政收入达260亿元。来自60多个国家的1万多家企业在此安家落户,包括摩托罗拉、诺和诺德、丰田、霍尼韦尔、可口可乐等世界500强在此投资的项目达到93个。这片位于北京东南方向130多公里,地处渤海西岸的33平方公里土地,已经成为海内外投资者青睐的最佳区域。
保税区亦称保税仓库区。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保税区能便利转口贸易,增加有关费用的收入。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但必须处于海关监管范围内。外国商品存入保税区,不必缴纳进口关税,尚可自由出口,只需交纳存储费和少量费用,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则需交纳关税。各国的保税区都有不同的时间规定,逾期货物未办理有关手续,海关有权对其拍卖,拍卖后扣除有关费用后,余款退回货主。
空港,顾名思义就是机场的意思,也可理解为大型的空中运输基地或空中运输枢纽!
根据日语翻译,日语里有较多中国字,就把机场写作“空港”二字。</CN>
现在中国很多地方把机场叫做空港,机场开发区叫做空港开发区!
大型的机场为中心的城市叫做空港城!
空港经济等名词也随之而出!
比如空港经济区: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明显的航空枢纽指向性的产业集群而在空港周边所形成的经济区,其核心特征表现为传统港区与经济开发区双重功能的统一。
⑤ 天津高新区的发展规划
一、经济发展概况
南开科技园管委会2002年在市、区政府的决策下完成组建,2003年顺利实现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区的体制调整和企业接转。在此基础上,科技园管委会对职能范围内约12.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与发展空间进行了不断的产业引导与提升,逐步确立了“以科贸为先导,以研发为后盾,以工业为支撑”的发展思路,建立起以“IT圈”(信息技术产业群)凝聚“CBD圈”(中央商务区),以优势工业企业领军特色产业园,以东、西部区域相互价值拉动为产业空间特征的我市中心科技新城区的经济体系。
在这一经济体系的有序、良性运转下, 南开科技园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稳定和快速发,累计引进内、外资企业2884 户(项),引进资金52.6亿元,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60.4亿;地区生产总值95.81亿元;工业总产值344.65亿元;出口产品销售收入10.66亿美元;利润15.75亿元,税金18.94亿元。其中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幅达到了30%以上。(见附表1: 02年-07年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二、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格局
南开科技园区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按照经济发展结构可细分为15个小块状区域,即以红旗路为界东部7个区域,西部8个区域(见附表2:南开科技园发展规划图),这一结构中,东部区域科研、教育、科技商务与商业发达密集,土地与房产价格高企,产业价值大量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增值服务;西部地区原为大量国有、集体企业所在地,历经数年来的企业不断整合,土地厂房资源不断盘活,渐次形成现代都市科技工业的发祥地和扩张地,产业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低能低耗、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科技工业在中心城区发展与壮大。多年来,在国家级产业政策的引导和经济特区模式的扶植与服务下,科技园内的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各具特色,高速发展。
(一)工业发展状况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量化指标
2007年南开科技园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126家,实现营业总收入97.7亿元,占企业总量的52.61%;工业增加值16.8亿元,占到企业总量的51.35%;工业总产值95.6亿元,占到企业总量的91.71%;实现利润3.1亿元,占企业总量的77.51%;上缴税金3.3亿元,占企业总量的51.14 %;出口产品销售收入2.8亿美元,占企业总量的90.3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出口企业27家,累计完成出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38.6%,占企业总量的90.3%。其中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7家,其出口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额的92.9%。
2007年纳入定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汇总主要产品9项,涉及自动化仪表、光学仪器、机械配件、化工新材料、通讯设备等多种产业门类,共计产量82万台(套)、770吨。
2、特色工业格局
2.1咸阳北工业区、中试基地和南开工业园(西四区、西三区和西一区,见附表2)。三个区域内已逐步形成了天津爱普生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12.5亿元)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天津欧波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1.6亿元)为代表的机械设备、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2.16亿元)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三大高新技术主导产业。2007年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达到51家,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4亿元,工业总产值58.9亿元,利润1.3亿元,工业GDP1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产值、利润、工业GDP的61.8%、61.6%、41.9%、83.3%。
2.2南开工业园(西一区,见附表2)。该区域总占地面积46.5公顷,地理位置优越,是目前市中心城区内的最完整的科技工业园。经2002年以来的不断建设,尤其2006年南开区政府出资近千万元,对园内展开综合整治,使之软硬件环境全面提升,最终达到物理界限明显,全封闭物业管理的都市工业示范园标准。至2007年底,完成建设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引进、培育企业279家,引入资金5.5亿元,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33亿元,创税5.1亿元,孵化成长起来一批像九安医疗电子、特变电工、久荣车轮、安琪尔集团、鑫茂集团、天大天发、精工医疗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光电子类企业超过30家,光电子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1、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量化指标
2007年南开科技园收入超100万元的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390户,营业收入35.89亿元,实现利润0.55亿元,上缴税金1.42亿元,分别占园区总量的19.32%,13.75%,21.95%。这些企业主要涉及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业、商业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在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集中度较高,共计294户,07年实现收入27.61亿元,利润0.43亿元,创税0.95亿元,分别占园内规模上现代服务业比重的75.38%,76.93%,78.18%,66.90%。其中计算机服务业收入4.14亿元,软件业收入2.22亿元,专业技术服务业收入10.98亿元,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收入13.32亿元,分别占园内规模上现代服务业收入的11.54%,6.20%,30.59%,37.11%。
收入过千万的企业有34户,虽不足企业总数的10%,但实现收入13.39亿元,营业利润0.36亿元,税收0.54亿元,分别占南开区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的37.31%,65.45%,38.03%,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企业。
2、特色现代服务业格局
天津科贸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东一区,见附表2)。 该区域由2.6公里长的鞍山西道和2.9公里长的白堤路相交而成,因地处市内科技研发和高等教育最密集区域,科贸街汇聚了天津市最具活力的大批研发、初创、服务型科技企业。自2002年开始,国内连锁科技卖场的三大着名品牌赛博、百脑汇、颐高数码广场相继进入科贸街,进一步提升了科贸街的人气、商气,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号召力。目前科贸街拥有三大品牌市场(赛博、百脑汇、颐高)4.3万平方米,7个专业科技卖场 (中环、创元、百豪等) 2.05万平方米,配套高、低端写字楼,创业孵化器近60万平方米,进驻企业5000余家(含个体经营),年总营业额超过150亿元。同时,科贸目前在建与拟开工项目8个,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全部为科技卖场、写字楼与配套设施,其中即将开业的科贸时代广场为科贸街首个复合业态的大型综合科技市场,建筑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即将经营的万兆慧谷科技总部大厦为科贸街首个5A级写字楼,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定位于高端科技商务;刚刚竣工的农科大厦,主楼2.4万平米全部用于农业科技相关行业的科研、创业配套用房。
经科技园多年来对项目建设的不断推动,现在的科贸街现已逐渐结束分散经营、沿街为市、低端配套的初级经营业态,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产品物流集散、计算机整机及配套服务、信息与通讯技术品牌经营的IT特色产业链为主线,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农业科技、创意设计、咨询服务等朝阳产业孵化成长为辅线的多元发展态势,2007年被列为天津市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
三、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与布局
(一)发展定位
到2020年,力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动和精心培育,南开科技园将成为科技人才集聚高地,高新技术产品集散中心,金融投资活跃地区,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以科技贸易、信息服务、设计服务为特征)为主体、以科技型都市工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为特征)为依托、以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龙头的服务我国北方地区,有相一定响力的科技新城区。
(二)空间布局
科技园在目前土地与空间实际利用、规划控制初步成果,政策扶植竞争优势,产业集群聚集程度、示范企业影响能力等综合基础上,将进一步优化东、西部区域的空间布局,优先发展战略核心区,重点规划产业集中区,定向提升特色拓展区。
1、战略核心区(一横、两纵、三区)
一横(鞍山西道及规划延长线),两纵(白堤路,红旗路〈雅安道至复康路段〉),三区(科研基地,天拖科技总部商务区,南开工业园),可利用面积约4平方公里,该区地处科技园核心位置,拥有科技园范围内人才储备、成果转化、科技研发、孵化集群、创新创业、科贸商务、地产投资、品牌号召等绝大部分天然资源,优势独特,战略位置特殊,尤其适合现代服务业与高附加值都市科技工业聚集,是科技园东、西部区域经济要素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最佳空间位置。
该核心区内建设与发展方向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1天津科贸街、科研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东一、东二区,见附表2)
科贸街、科研基地区域面积按照自然地界重新规划后,可利用土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规划建设科技产品卖场17个,建筑面积32万平米,科技商务写字楼、科技孵化器52个,建筑面积145万平米,配套公寓和还迁住宅67万平米,预计总面积建筑约24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0亿元,建成后的集聚区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投资优势、高教、科研优势和品牌优势,形成中心商务与贸易、生物医药、科技转化、创意产业、综合服务、教育转化等六大功能区域,同时配置建设饮食娱乐、特色文化与国际名品三大生活配套服务带,实施后科贸街地区经济总量将达到年营业总收入600亿元,税收35亿元。
1.2天拖科技总部商务区(西二区,见附表2)
天拖地区以原天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所在地块为改造主体。该地块划范围东至红旗路,西至简阳路、南至保泽道、北至天拖北道(鞍山西道延长线),规划总用地面积约99.3公顷。地块东西两侧紧邻中环线、城市快速路和地铁六号线,交通便捷;地块北边界与天津市最活跃的天津科贸街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直接相连,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地块西北部毗邻天津侯台风景区和湿地公园,外部自然环境良好;同时由于地块周边聚集有16所高等院校、60个科研院所和3000余家科技企业,因此是科技园乃至市、区内重点发展科技地产项目,产业优势极其明显。项目总建筑规模约150-17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中,不低于60%用于建设商贸办公、都市工业、科研及科技孵化器。规划功能定位为:科工贸一体化的科技产业孵化器和成果转化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都市新兴产业创业园,预计总投资额达到100亿元,对整个科技园将产生巨大拉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1.3南开工业园—光电子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园
南开区政府与天津市科委签署协议,借力南开区科教优势、天大南大光电子学科优势、激光研究所产业孵化技术优势,在南开工业园东部投资22亿元,扩建占地247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光电子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区。项目功能定位为:集光电子产业生产、研发、孵化、光电子产品配套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工业园,建设周期4-6年,预计2013年基本建成,届时将有约1000余家企业入驻,技工贸总收入约150亿元,年创利税约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至2020年,基本建成总占地1008亩,光电子产业聚集的都市生态工业园,中国“北方光谷”。
2、重点规划产业集中区
科技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数分布在西三、西四区域内(见附图2),该范围地理位置偏离中心区域,土地厂房成本相对低廉,交通便利,与东、中部地区产业互补性较强,易于科技园形成合理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比重,是科技型工业企业成长与扩张的较佳选择,是主导科技园支柱产业的优质企业的培育基地,是科技园重点规划的产业集中区,根据目前规划成果,该区域可利用土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进一步划分为两种产业工业区。
2.1中试基地工业园
区域范围黄河道以南,向阳路以东,宜宾道以北,咸阳路以西,可用面积约0.5平方公里。该区域为优质成长型企业聚集区,在新一轮土地与空间规划控制的指导下,部分企业将稳步扩张规模,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
(1)天津华丰汽车装饰有限公司。中日合资企业,位于长江道南侧,红日南路和向阳路之间,占地约30亩,2007年销售收入87364.8万元,下一步通过整合其周边的长芦盐业(约10亩)、防寒服厂(约10亩)、无线电二厂(约20亩)、塑料集团皮革厂(约40亩)等土地资源,打造汽车装饰工业园。
(2)天津柯雅美术材料有限公司
中英合资企业,位于长江道与咸阳路交口西南侧,占地约16亩 ,2007年销售收入23631.2万元,下一步通过整合其周边的汽车工业集团汽车桥厂(约15亩),扩大高级美术颜料的生产,扩大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3)天津宜药印务有限公司
位于咸阳路,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13198平方米。2007年销售收入6340.6万元。依托医药研究所、中新药业集团、力生制药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声誉的医药开发、研究、生产、销售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研发优势,延伸医药产业链条。
(4)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
拥有机械工业部四院、五院两家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型综合性设计研究单位的科技型企业,是国机集团汽车服务贸易板块的骨干企业。位于长江道以南,温江路以东,冶金路以西,南面为天房住宅小区。占地35亩,一期工程位于建设基地西部辅助研发区内,主要功能为科研实验室及科研办公,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二期建设设计科研大厦与综合楼,与一期合计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
2.2机电产业工业园
区域范围为:黄河道--芥园西路--陈唐庄铁路支线--密云一支路—延安路—南泥湾路,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该区域地处科技园界限西北端,接壤外环线与快速路,是较大型为优质规模企业聚集区,在新一轮土地与空间规划控制的指导下,部分企业将进一步扩张规模,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科技园扩展经济量能。
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
⑴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
位于南泥湾路3号,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2007年销售收入2716.5万元。下一步通过整合其周边的自行车零件二厂(约20亩)、特精液压(约20亩)等地块建设特变电电器设备产业基地。
⑵天津市久荣车轮技术有限公司
位于密云路三峰客车厂区内,占地约18亩,建筑面积8132平方米,2007年销售收入5564.5万元。通过其周边地区厂房资源整合,打造轮胎专用检测设备基地。
3、定向提升特色拓展区。
此类产业聚集区占地不大、规模较小、位置分散,一般由一个优质企业集团引领局部优势产业,有利于科技园整合产业影响力,形成多元特色产业共同发展形势。
3.1第二冷冻厂
位于保山道,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2006年投资1亿元人民币建设1.6万平方米冷冻食品智能交易市场和5000平米配送冷库,建成后这将是其华北地区最大的低温冷冻仓储加工物流园区。
3.2仪表集团、有色金属集团地块
地块总占地面积约170亩。位于临潼路,长江道和渭水道之间。该地块位于长江汽贸街沿线,紧邻红旗路,地理位置优越,适宜发展成为仪表特色创意产业园和服务外包基地。
3.3天津市中环计算机有限公司
位于红旗路214号,占地约170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工业小区内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市级绿化先进单位。依托中环电子先进的科技产业,发挥其产学研一体的优势,努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进程,将其打造为自主创新工业园典型。
3.4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位于复康路11号,占地约110亩,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为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块手表诞生地,现机械手表机芯精密加工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适宜发展成为手表特色创意产业园和服务外包基地。
四、急需解决的几个难题
(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作为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虽然有了明显增长,但据我市到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的奋斗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主要由于适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心区域,没有在土地规划力度,整理成本控制和产业政策导向上形成投资吸引力,严重影响产业与品牌聚集。
(二)产业聚集效应和关联度不强。表现在:一是缺少大型“航母”企业,至今没有一家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企业。二是缺乏产业链的关联效应,目前除华丰汽车、小泉精密仪器、天空滤清器等汽车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和郁美净集团及其所属公司为化妆品产业链影响较大外,其他产业链影响力还较小。三是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做大困难,缺乏科学管理,加之以家族企业为主的特征,缺乏吸引、使用人才的科学性,制约了其发展步伐。
(三)用于土地整理、中小型企业发展所需的投融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科技园企业发展的瓶颈仍没有打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缺少与金融投资机构的交流,往往是有项目无资金或资金到位不及时,延误了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规模化的时机。
(四)发展空间供给仍严重不足,尤其表现在工业用地、用房上,直接导致用地、用房需求较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法成功引进,目前留存的工业企业因发展受限而生外迁意向。
(五)建立天津高新区整体功能定位,资源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
目前,天津高新区各政策区、产业区、辐射区之间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各自为政,功能定位体系尚有待完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现象偶有发生,建议高新区管委会整合资源,明确定位,促进各政策区、产业区、辐射区合作共赢。如整合土地、房产资源及产业链条优势,资源共享,共同对外选商引资;再如制订优惠奖励政策,鼓励南开科技园每年孵化的新兴工业企业转化到产业区发展壮大等等。
五、发展规模预测
科技园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全面适应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的要求,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科技贸易、信息资讯、设计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同时拓展横向联合,使更多的大集团、大企业、大财团的商业总部、研发中心、销售总部、设计中心落户南开科技园,形成科技型都市工业新优势,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中心城区高新产业新格局。
据此次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布局测算,2008-2010年、2011年至2015年、2016年-2020年科技园分别可引进或投入资金45亿元、100亿元、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40亿元、90亿元。
预计到2010年、2015年、2020年,科技园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分别可达300亿元、660亿元、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分别可达150亿元、240亿元、380亿元;服务业收入分别可达70亿元、320亿元、900亿元,就业总数分别可达8.6万人,18.6万人,42.9万人。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八日
附表1:科技园2002年-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 出口额:万美元 年度 实现税收 工业总产值 GDP 利润 技工贸总收入 出口收入 2002 881 1.1 0.4 0.3 2.8 0.1 2003 15000 245137.2 56537 16000 403013 12097.8 2004 25218 407338.9 150439 25615.6 709608.6 16375.1 2005 35796.9 845514.8 194086.2 36332.9 1093977.3 19980.9 2006 50023.2 922857.5 229711.1 39366.8 1540032.4 26785.3 2007 62443.9 1025685.7 327311.1 40153.6 1857321.6 31342.9 附表2:南开科技园发展规划图
⑥ 有关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资料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去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并题词 “开发区大有希望”。
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总结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4年市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其基本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
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亿元,增长12.3倍,平均每年递增20.6%。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64亿美元,增长31.8倍,年均递增33.8%。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2005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1.28亿元,可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1.02亿元,可比增长4.1%,二、三产业比例为84.3:15.7。全员劳动生产率24.11万元,可比增长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三、滨海新区未来发展规划
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
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
1.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2.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3、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4.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
5.体制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⑦ 天津的简介
法人代表只万民目无法律欺压善良的员工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津津制药厂
天津市津津制药厂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成立于1993年,企业性质:集体企业,于2005年9月改为私有制,企业性质:民营企业,法人代表:只万民。
1999年7月,在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政府的帮助下,天津市津津制药厂开始招聘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为留住人才,只万民口头承诺,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只要结婚就给房子,干满8年房子归个人。双职工分偏单,单职工分独单。至2004年底,企业陆续招聘本科以上学历40人,在他的许诺下,结婚后的大学生确实分得了房子,并为自己的房子增添了所需的家具。
2005年9月只万民通过运作将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在此之前,2005年4月他打着大学生的名义,协同张家窝镇房建共同建楼房一栋,声称:为了公平将旧房子收回,给大家分新房子。同时,他彻底否定了干满8年房子归个人的说法,(因为到2005年有很多人已干了6、7年了,房子成为个人的马上就可以变成现实了)并要求大学生个人出钱将房子买下,无奈之下,大学生们只好拿钱将房子买下。同时签订了购房协议,从张家窝镇政府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
2006年1-3月,三个月的工资仅有200元,由于公司和个人之间都并未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基本生活无法保证,陆续有4人(熊宁波、张海峰、邓淑艳、周长娣)提出辞职,公司同意解除工作关系。辞职人员愿意按照购房协议,返还公司房子升值资金的50%,而只万民却不讲信用,企图废除已签订的购房协议,要求已离职和在厂的大学生重新签订购房协议。
2005年3月17日,只万民单方提出了第二份购房协议,陈雅婷、侯文峰、刘艳辉、刘云波、万仲柏、郑爱红、展晓飞7人由于对第二份协议有异议,所以离职,愿意按照购房协议,返还公司房子升值资金的50%。
以上11人与公司已事实解除劳动关系,要求调动人事关系及档案,只万民以“房子问题”为借口不予开证明,并不准调动人事关系。
无奈之下,2006年4月份,共11人向西青区劳动仲裁委员会请求劳动仲裁。要求将人事关系及档案调出,谁知仲裁结果是一塌糊涂,明显偏袒于只万民,仲裁结果是:待双方“未尽事宜”解决完毕后方可调档。我们询问西青区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未尽事宜”指的是什么?西青区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回答竟是:“不予解释”
对于公司未和我们签订劳动合同他不予追究,对于我们与公司事实解除劳动关系,却不承认。只要不存在劳动关系就不应该扣留我们的档案,有任何其他纠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和档案无任何关系。
至今,这11人也分别找到了新的工作单位,但由于我们的人事关系未能调出,同时被新单位视为不稳定人员,影响个人待遇,各种劳动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未能缴纳,这些损失谁来承担?
⑧ 天津市市内六区区2008年工业总产值的数据
2008年市内六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3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20.68亿元,增长21.0%。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574.61亿元,增长20.1%;重工业增加值2946.06亿元,增长21.2%。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2506.83亿元,增长2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28.65亿元,增长24.6%。
“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工业结构初具雏形。全年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占市内六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8.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344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8.4%。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3887.34亿元,增长27.0%。
产销衔接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80%,其中,重工业产销率98.73%,轻工业产销率99.12%。主要产品产量如下(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天然原油 万吨 1993.86 3.6
天然气 亿立方米 14.01 5.0
生铁 万吨 1520.14 5.7
成品钢材 万吨 3006.75 6.8
无缝钢管 万吨 331.57 22.2
水泥 万吨 534.89 4.2
移动电话 万部 9004.82 -8.3
显示器 万台 717.20 14.1
照相机 万台 1014.81 42.9
电子元件 亿只 2169.92 22.3
轿车 万辆 53.81 18.4
自行车 万辆 1853.23 14.1
工业经济效益增速放缓。全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93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利税总额1073.25亿元,增长3.6%,增幅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其中,实现税金347.30亿元,增长10.7%,回落4.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25.95亿元,增长0.5%,回落7.7个百分点。
和平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2.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0.2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0.21亿元。
河西区:全区完成区属工业增加值3.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0%,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36%。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3%。其中轻工业完成3.27亿元,占40.47%;重工业完成4.81亿元,占59.53%。工业品产销形式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实现利润总额2261万元。
南开区:共有工业企业1636家,占区域内各类法人单位的18.61%;完成工业总产值163.09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58.70亿元,产销率为97.31%;工业企业税收3.36亿元,占全区税收的20%,其税收是除房地产以外最大的产业。
河东区:1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15亿元,同比增长33.58%。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9.27亿元,同比增长35.01% ;实现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35.41%;实现利税4.41 亿元,同比增长 31.53%。有16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合计完成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50.69%,占全部产值的比重达到50.96%。41家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 千万元 ;15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过1亿元;79 家企业实现利税超百万元;18家企业利税超过500万元。 产销率为95.6%,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
红桥区:全区限额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部分重点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全区规模以上14个工业行业中,有8个行业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行业增速均超过20%。与此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35亿元,利税总额243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8%和9.2%;企业产销率达99.3%。节能工作取得新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电耗为113度,比2007年下降6.6%。
河北区:意式工业园等5个都市工业园区相继被认定为天津市都市工业园,入驻园区企业67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83亿元,同比增长23.94%。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
⑨ 天津和南京哪个城市工业强
天津的工业要强很多,毕竟是直辖市,而且国家的倾斜性很强。
引自天津统计局2007年数据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44.79亿元,增长18.2%。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414.63亿元,增长19.4%;重工业增加值2230.16亿元,增长18.0%。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0502.91亿元,增长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75.07亿元,增长20.4%。
优势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9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2.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2824.52亿元,增长5.7%,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8.0%。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3126.10亿元,增长22.5%。
引自南京统计局2007年数据
行业 单位数 工业总产值 增长%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2家 1176.75亿元 23.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2家 926.55亿元 14.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家 503.88亿元 34.8%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家 481.31亿元 13.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0家 277.27亿元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