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有哪些新发展
扩展阅读
福州永泰哪里有卖小泥鳅 2025-07-04 20:11:41

天津有哪些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9-15 05:58:16

1. 天津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

未来20年天津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亮点,选择这里发展是正确的:
1.地理位置优越,作为北京的海路门户,政策优势尽显无遗,同时中央将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猛,海路、路路、空路发展优势显着,地上、地下轨道建设速度空前迅猛,京津城际的开通,实现京津两地30分钟的经济圈,同时作为京沪高铁的中间站,也将拉动津沪两地的经济联动效应。在过去的几年间完成了城市内部和外部的城市道桥、河道的整体改造,同时天津东站的扩建已基本完工,建设成为亚洲第一站的西站重建工程也以拉开序幕,等。这些都将天津的投资发展环境优势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3.滨海新区的发展再次提速,新区的地域面积不断扩建,同时将新区与汉沽、大港相连接,全面的发挥不同地域的优势,拉近各地的建设进程。空客组装线落户东丽、新加坡投资的中新生态城落户汉沽,等。众多的世界知名企业纷纷选择落户天津,都证明了他的发展前景。
以上介绍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相信在天津可以发挥你的所学。

2. 天津有多少年历史了。

古代时期

天津始于隋朝(公元581-618年)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汇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公元618-907年)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经直沽渡河南下夺取政权,1403年改元永乐。天津作为军事重地,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设卫,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卫到公元2014年,天津建城已有610周年。

近代时期

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

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新中国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的优势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天津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6.1%。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城市地位的显着提升。随着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天津又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这颗渤海明珠必将更加璀璨。

(2)天津有哪些新发展扩展阅读:

天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和工商业城市。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也称“津沽”、“津门”。

天津地区在商周时期即有人类居住,但作为城市则形成较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位于运河北部、兼有河海运输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渐重要,运河与“五河尾闾”(今海河)在市区三岔河口交汇,天津便以“三会海口”名于史册。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3. 我想了解下目前天津市区的规划和发展

天津描绘“十一五”规划蓝图
中共天津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于24日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共分12个部分。《建议》指出,“十一五”期间,天津将全面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

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增强综合实力

滨海新区将按照“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的功能定位,建成高度开放、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现代化新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将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形成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发展环境,率先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一五”期间,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口岸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着力构筑高层次的产业结构,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搞好综合改革和对外开放,着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规划建设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轴、海洋经济发展带、塘汉大三个生态城区和若干功能区,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构筑产业发展优势、科技研发优势、交通航运优势、信息服务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和旅游休闲优势,努力做到国际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聚集效益高。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产业层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集中发展成长性好、生命周期长、带动能力强、以先进技术支撑的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引领和面向全球市场的产业群,布局科学、分工合理、衔接紧密的产业群,在关键领域建成若干个我国重要的产业基地;研发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聚集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成为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航运功能和物流功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天津港建成国际化深水大港、东北亚地区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建设东疆保税港区。滨海国际机场建成中国北方航空货运基地和客运干线机场,完善“大通关”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现代服务型口岸,海港、空港、信息港的作用更加突出,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成为国内外货物大进大出的重要通道和联系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枢纽。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提高城市载体功能

“十一五”期间,天津将按照布局合理、集约发展、环境优美、适度超前的原则搞好城市规划,形成城市发展主轴、东部滨海发展带、西部城镇发展带和北、中、南部三大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的市域空间布局,构建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11个新城、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组成的城镇体系。

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方面,将依托海空两港,强化交通枢纽功能,以公路、铁路、快速路、轨道交通为骨架,构建各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转换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津秦客运专线和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加快蓟港铁路复线、黄万铁路以及保霸线建设,形成通达“三北”和华东、华南地区的高速铁路网络。建成京津塘二号线、京沪天津段、津汕和国道112线等高速公路,建设京津塘三号线、蓟塘(塘承)高速公路,形成以三条过境主通道、三条京津城际通道、十条放射线组成的高速公路网。继续加快一级公路建设。建设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原油码头、液化天然气接卸码头、集装箱物流中心和东疆保税港等重点项目,加快天津港扩建。建设港城分离的立体交通枢纽工程。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管道运输系统。改造扩建滨海国际机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公交网络和场站设施,建成地铁二、三号线和九号线,建设地铁五、六号线,逐步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完成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并推进外围地区快速路网的建设。

同时,天津还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建设杨柳青、东北郊、陈塘庄、军粮城等热电联产项目及北疆、大港二厂等大型电厂,适时建设燃气电站。加快110千伏和35千伏电网建设与改造,基本形成500千伏双环网和220千伏分层分区供电网。统一规划实施供排水、电力、燃气、通信、供热等地下管网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建设津滨水厂,新改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成咸阳路、北辰、东丽、双林等再生水厂。综合开发北大港水库,严格保护引滦水源,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面建设“智能天津”,构建与中心城市功能相适应的信息支撑体系。提升完善以高速光纤骨干网、无线宽带网、信息交换平台为骨架,覆盖全市的宽带城域网。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证体系。

建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天津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从加工配套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加强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分工层级,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实施集成电路、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绿色储能电池等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壮大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每年实施10个以上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形成软件、生物技术、现代中药、水资源、民航科技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企业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技术开发水平、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水平、大型连续加工的过程控制和自动化水平、企业资源和信息管理水平以及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继续对传统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企业要提足折旧和技术开发资金,用足技术进步政策,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方面,天津将建设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无线通信、新型元器件、软件、集成电路、数字视听、汽车电子等产业,形成新优势。建设国家重要的汽车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中高档轿车和经济型轿车,增加品种,提高整车生产能力,建立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体系。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以建设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促进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融合发展,形成3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建设国际领先的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制造基地,重点发展石油专用管材和高档金属制品,加快钢管扩能改造、天铁板材等重大项目实施,显着提升产业水平。建设我国重要的现代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三素一酸”、大病种药物,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加快基因芯片、生物药物等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能源与环保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绿色电池和环保成套技术,提高锂离子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新型动力电池等产品竞争力,开发配套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机械,大力开发环保技术、成套设备和新材料,扩大产业优势。装备制造业将以发展自主品牌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为重点,向成套、成线、系统化发展。轻纺和建材工业将加快产业升级,培育名牌拳头产品,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

4. 天津未来重点发展哪个区域

天津未来重点发展河西区。在今天的发展计划中,这个区不仅成为了天津市的发展重点区,而且国家的重点发展区也把这个区纳入范围内,作为新兴的工商业基地,这个区有非常大的潜力。

天津的发展前景

天津海岸线漫长,大海和矿产资源充足,境内有两个油田,石油天然气资源充足,还是中国关键的产盐基地。地位、交通工具、能源等各种优点结合在一起,未来发展前途十分大。天津的日久岁深,文化底蕴丰富,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城市,往后发展潜力巨大。

天津还拥有一大批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新动能企业。2019年,此家企业将注册地从北京变更到天津,在此处建起4座研发楼和1座生产楼,总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此举对天津产业机构的升级大有裨益,同时也为南开大学等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提供本地的发展舞台。

5. 十四五时期天津将初步形成什么双城发展格局

津城,滨城。

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是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津城现代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滨城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显着增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基本建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5)天津有哪些新发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全面形成津城、滨城双城格局,是天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举措,双城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滨城是落实天津一基地三区战略定位、融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畅通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构建双城格局,优化津城功能、强化滨城职能,为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6. 天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希望那些老前辈们认真反思,不做南唐后主效法崇祯大帝。

天津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在民国时期天津有着首屈一指的地位,去过天津的人从那些民国老建筑和各国租界西洋建筑中大概能体会到那段曾经辉煌的岁月。

民国时期大概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北洋政府时期,一个是国民政府时期。在满清政府晚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由于袁世凯长期驻军天津并在天津编练新军,掌控满清军政大权的他把天津变成了实际上的政治权利中心直到他成为了北洋政府的大总统,再加上溥仪和满清遗老纷纷离开北京来到天津,欧美各国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和领事馆,天津一跃成为了民国前期国家的中心。这里汇聚了军政界的要员、富商、满清遗老、革命志士、文人墨客还有欧美各国的政客,我们从现在保存非常完好的各种故居就能了解一二。同时天津的港口优势也让它成为了商业贸易的集散地。当时天津的崛起和北京的没落是形成鲜明对比的。进入国民政府时期,定都南京,当时政府确定了将上海建成经济金融中心,中国的中心由此南移,但天津仍算是北方重要的商贸城市,到抗日战争爆发,北方沦陷,天津由此逐渐没落。

建国后天津曾一度沦为河北省会,后来重新确立直辖市地位,这就是为什么河北省唯一的211高校河北工业大学会在天津的原因。新时代的天津在2004年之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十年,近两年由于各种原因天津的增速下调明显。这主要和中央对于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新定位有关系,天津是国内重要的工业基地,以重化工业和能源企业为支柱产业,自滨海新区大爆炸后,中央决定调整天津产业结构,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与直辖市地位不符,与中央去产能的宗旨不符,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带来的是gdp缩水减速。但长痛不如短痛,晚痛不如早痛,一旦转型成功就会再次走上快车道。

现在唱衰天津的人可不少,可是天津绝不会和武汉成都一样跳出来激动反驳,这大概就是作为直辖市的底气,也是曾经辉煌过的淡定。天津背后最大的底气就是中央,因为国家不允许直辖市发展不好,不允许首都的门户发展不好,新的时代京津冀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说明中央非常重视关切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未来在北京天津雄安的三角地带可能会率先形成真正一体化同城化的世界级城市群,这就是天津的未来。

作为陪都,只有好好发展,前景必然很好,关键在于天津市是不是能遇到个好领导

竟然邀请我了!哈哈!那我就说句吧

天津和五年前比真的差很多,不知道gdp增长怎么来的???

城建方面太松散 没有真正的中心!规划落后20年以上!围绕市区建设也就不说啥了!毕竟城市很大!

滨海新区周围也是遍地开花!难道不能紧凑一些吗???营造出几个地标!那样人流客流好了很多!没有凝聚力!滨海新区核心区是泰达开发区和塘沽老城区组成的!真不知道弄这么多新城有什么用处(也许本人说的不对)?西部新城,生态城 塘沽湾新城,中部新城,还有临港一大片居住区!这些区域都各自为营!人口有限!又这么分散!城市综合体八成半死不活!给人一种没有活力的感觉!

另外!天津行政区域太乱!南开区华苑为什么归滨海新区?东丽空港也是滨海新区?宁河区有一大片北京的飞地?

再有就是功能区太多了!保税区,临港经济区,天津港,中心商务区,太多记不清了,反正一共七个功能区!真不知道这么多功能区有什么用处??反倒是互相使绊子,恶性竞争!真心希望就地解散这些功能区!由滨海新区政府第一副书记直接专管!!!

在啰嗦一句!虽然大环境不好!天津发展还是有点问题,cbd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东西,但是这个也这么散!泰达msd有点规模!市区也有点规模!于家堡和响螺湾的中心商务区也想做一做!!!呵呵!领导啊,能不能先发展一个区域呢?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前两个不强,于家堡响螺湾岌岌可危,尤其是响螺湾,烂尾楼一片!

最后一句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好的领导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以吧天津经济搞上去!可以打通那么多的断头路!可以带领天津走向主流,走向一线,走向繁荣!!!

喝点酒迷迷糊糊打了这么多字!哈哈 不喜勿喷!谢谢!

虽然天津的GDP在全国已经垫底了。但是我们有“拥护核心,铸造忠诚”的决心和信念!

天津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因为它拥有很多政策优势。首先天津是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在政治地位上就比全国大部分城市高。

其次,天津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同时又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政策支持,相比大部分城市好太多了。

不可否认,近年来天津经济失速,经济发展陷入瓶颈。因为产业结构偏重偏旧、新动能增长点青黄不接等原因使得天津经济发展非常缓慢,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困境。其实每座城市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天津经济失速所暴露的问题,一旦转型阵痛期过了,它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经济也会向更高质量、更 健康 的方向发展,这两年天津经济也在逐步回升,而且天津体量大,2018年GDP就达到1.88万亿,虽然被重庆超越,但依然位居全国第六,领先大部分城市。因此未来一旦转型成功,天津经济依然会走在全国前列的。

天津的整体经济近几年不会好,传统制造业都没了,仅仅拿滨海新区说事,很滑稽,有几个央企,剩下几个名牌投资企业,基本把利韵全拿走了,最大的天津港也没有“霸主”地位,在环渤海地区达不到突出地位,看看天津市的失业人员是多少,根据市场购买力就能看出,天津市经济是很难改变的!二产没有力量,那三产也好不到哪里去!

天津的现况不如以前好了。

天津的出路在于,取消外环线,扩大市区面积,借助天津的名片,大力发展三产,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7. 天津十四五规划

法律分析:“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天津实际,就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法律依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

8. 现阶段的天津经济发展如何呢

如果天津想要回归到曾经的辉煌之处,还是要多花费点心思才行。天津旅游资源很丰富,拥有众多的景点,比如瓷房子以及意大利风情街等地都是必须打卡的地方。同时还有众多的特色小吃,就像煎饼果子和天津大麻花等,味道都很不错。如果把它的优势凸显出来,相信之后它能够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经济再次增长起来。对于中国倒退最严重的城市,曾是中国第二城,如今GDP暴跌5000亿,不知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