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又洗又瘾是天津话吗
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即天津话。
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
由于方言岛内居民祖先可能是来源于明初的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北部。
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
哎(ai二声):天津人常用的发语词,尤多见于争吵,有京剧叫板的功效,如:哎你介人恁么不讲理呢
熬鳔:纠缠别人,或者是无所事事的消磨时间。
如:介小子没事就跟我这儿熬鳔。
倍儿:副词,很、非常的意思,如:倍儿哏儿 白豁(huo轻声):漫无边际的瞎聊、吹牛,北京叫山侃、侃大山 霸呲:乱踩踏,乱走;比如妈妈说小孩:“二子
下雨了,别上外边乱霸呲去
” 不觉(jiao三声)闷:不识趣,没有眼力劲 拔闯:替别人打抱不平 扯:指年轻女性疯疯颠颠,不稳重 椽儿亮:办事大方、周到,善解人意,也作“亮嗖” 凑分(fen四声)子:大家一起凑钱 吃“挂落(liao四声)儿”:因为别人的错误导致自己跟着受连累 大了(liao三声):专门替人操持婚丧嫁娶一应事情的人 大梨:外行、不懂装懂的人,如:有人形容“安利”传销就是“财迷赚大梨” 叠了:形容事情办失败了,或者人落魄、失意 打镲(ca三声):开玩笑,如:别拿我打镲啊
就是别拿我开玩笑的意思。
得空儿:有时间、有空 得楞(leng轻声):修理、调试的意思,比如下次自行车坏了就可以和修车的师傅说:“师傅麻烦给得楞得楞。
”倍儿地道
二五眼:稀里糊涂的人 饭口:开饭的时间,如:介人真够不觉闷的,回回赶饭口来 奋秋(qiu轻声):一般指手脚乱动,如:了
别跟这儿奋秋 哏儿:有意思、风趣幽默 归齐:副词,到底、最后、结果的意思,如:归齐我一打听,明儿还一拨儿(相声) 果篦儿:早点的一种,油炸的膨化薄饼,常和油条在一起卖,北京叫“薄脆”,也叫果子饼 呱唧:可做语气助词,如棱了呱唧;也可做象声词;还可做动词,指鼓掌 够板:够朋友、够意思、够交情、 旮旯:角落 硌窝儿:磕瘪了但是没有破的鸡蛋,蛋青、蛋黄没有流出来,还能保存一段时间,比好鸡蛋便宜,过去定量供应时也不要票,算残次品卖 关钱:领工资 齁(hou一声)儿:太甜或太咸,后泛指味道重,如:齁酸 喝雷子:拼命,豁出去了 黑晌儿、夜黑晌儿:前一天的夜晚 介:代词“这”的天津音 街底儿:胡同的最里面的
天津话里的流行词........
天津人说话很有色彩,天津人性格上的爽朗、乐观、满不在乎通过天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特色词汇比较多,说起来也特别热闹。
有天津人在场聊天,场面一定会很热闹。
天津是。
相传移民者大多明代朱洪武的江淮兵,加之天津在清代又是淮军的大本营,所以天津话的发音及词汇,受苏北江淮一带的方言影响较大。
天津话的齿音字较多。
例如,上网叫做“桑(四声)网”;手机叫“叟机”等等。
还有许多发音特点就不多说了。
许多人说天津话很俗,小市民味特重。
可是哪种方言又没有小市民味呢
语言本身就是大众的。
过去天津卫的老腔调是有些粗俗,包括许多天津特有的“津腔”——“你介寺敢骂”(你这是干什么);“咱介不寺没银耐吗”(咱这不是没人爱吗);”油泥嘛丝儿,你管凿吗”(有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等等。
成了外地人挖苦天津人的笑料。
现如今这种纯正的“津腔”,在四十岁以下的人群中,已经很难听到了。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说一口稍有津味的普通话。
老天津话受江淮影响的同时,也受着老的影响。
至今有许多与是通用的,尤其是口语。
过去就听说过“说卫(天津卫)话,带京腔”的说法。
例如,惹祸了都称“捅篓子”;上当了都说“冤大头”;特别令人讨厌的人都称其为“狗食”;不男不女的都叫做二尾(读乙音)子;更多的是“老谣”(不可信的事)、“磕膝盖”、“窝囊废”、“能耐梗”、“”等等,举不胜举。
下面详细的解释几个常用的吧:话说天津味:打镲(chǎ)镲,正字为“钹”,一种打击乐器,铜质,两件相互合击,发出悠悠音响,甚是好听。
天津俗语“打镲”,说的是一切玩笑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打镲”一说,内涵极是丰富,这里面也还有着好大的学问。
相声大师有一个老段子,表演一个对京剧一窍不通的“外行”,愣充内行的可笑行迳。
本来他什么也不会,还和人吹他是老票友,没有他不会唱的戏,人家说咱今天唱一出吧,他说“嘛叫
”唱起来一句词不会,人家说他是外行,他还说:“你这不是拿我打镲吗
”对于人家对他的不恭颇为愤懑。
“你拿我打镲”,就是戏弄我,和我开玩笑。
想办一件什么事情,找到朋友,他满口答应,过些日子你以为事情办妥了,找到他门上去询问,他一拍脑袋瓜子:“唉哟,你瞧,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呢
”这才真是“打镲”了。
就说如今最流行的买彩票吧,算了一个吉祥号码,满心想着中奖之后,得个几百万。
等到开奖之后,一看,直眼儿了,连末等奖也没得上,“这不是打镲吗。
”表示一场空,失望了。
所以,在天津卫,有人真“打镲”,有人假“打镲”。
真“打镲”的人,嘻嘻哈哈,假“打岔”的人,赔了是你的,赢了,可就是他一个人的了。
如此,对于“打镲”,也要打假了。
话说天津味:不觉(jiao三声)闷不觉(jiao)闷,天津人的常用口头语。
闷,是天津人常说的一个字,而“不觉闷”又是一个地道的天津词。
怎么就是“不觉闷”
词义上很难说得准确,“不觉闷”就是“不觉闷”,不会给自己定位,不知道自己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参与了不应该参与的事,说了不合时宜的话,做下了惹人厌烦的事,说三道四,人们明明不喜欢他,他还偏偏往里面钻,等等等等,总之,天津人说一切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就是“不觉闷”。
天津人为什么将“不觉闷”三个字看得这样重
天津是一个商端口,人际关系极为重要,要想在天津立足,或者如中胡四所说的那样,“在这个码头上吃得开。
”就必须时时事事调整好自己的存在位置。
强人面前不要逞能,富人面前不要摆阔,不让你上主席台,千万别往台上走,让你上主席台,到了台上也要靠边儿坐,说的话不得体,坐的位置太抢眼,摄像机前露了面儿,都是“不觉闷”。
就是人家嘴上不说。
心里也是骂你。
所以,天津人把觉闷和“不觉闷”看得非常重要,因为这里面蕴涵着许多非常微妙的问题。
“不觉闷”是“讨厌”一词的通俗化,三十年代电影,女性角色都是娇滴滴地忸怩作态,遇有男子和她纠缠,便扭着小脸儿说一句“讨厌”,其情其景煞是好看。
天津人没有那份情致,而且以天津口音说“讨厌”二字,也不入耳,天津姑娘遇有男性纠缠,大多爱说一句“德性”,而旁观者就说那个男子“不觉闷”了。
话说天津味:逗闷子“闷”,是一种心理状态,天津人遇到事情一时闹不明白,就说是“纳闷儿”,常常听见老天津人说:“我就纳这个闷儿,大家伙为嘛就得去听那些星们的演唱会,一张票五百元,就听他哑着嗓子瞎咧咧。
”时代不同,靓哥靓女有他们的追求。
没什么好纳闷儿的,再过几年,等他们成了家,再有了孩子,孩子每年上学要多少万,他就再不听星们的演唱去了 。
“纳闷儿”一词,在京津一带甚是流行,上海人不说“纳闷儿”,上海人说“丈二和尚,摸勿着头路”。
但书写语言,还是以纳闷儿为通用。
第六回:“却说秦氏因听见宝玉从梦中唤她的乳名,心中自是纳闷儿。
”这句话换成上海俗语,就闹笑话了,“却说秦氏因听见宝玉从梦中唤她乳名,真是丈二和尚摸勿着头路。
”听着该是何等的别扭。
有纳闷儿,就有解闷儿,一个人遇到不称心的事情,心里闷得慌,就是不舒畅的意思。
这时候好心人就会说个笑话呀什么的,给他解解闷儿。
还有人总觉着别人对不起自己,就一个人呆在家里生闷气儿,这时候就有人拉他去打几圈麻将,解解闷儿吧。
如是,现在一些打麻将成瘾的赌客,每逢出去打麻将的时候,就说是“解解闷儿去”。
这样,就是对于解闷儿一说的曲解了。
纳闷儿,解闷儿,还有一个天津特殊的俗语,逗闷子。
那就出了天津卫,哪儿的人也听不明白了。
北京人也说“逗”,真逗,穷逗,如果说现在北京人也说“逗闷子”,那绝对是从天津传过去的。
逗闷子,类若开玩笑,新潮词汇,找乐,都属于“逗闷子”行为。
闲得没事,找个什么人来磨牙,东拉西扯,没一点正经事,逗闷子,逗够了,一哄而散,谁也别往心里去。
话说天津味:崴(wai)泥“崴泥”,应该称之为是“棘手”。
棘,是一种枝上带刺儿的灌木,譬如酸枣树。
“园有棘,其实之食”。
说的就是带刺儿的灌木,那上面结出的果实,可以吃。
但是,如果把带刺儿的灌木握在手里,那就要扎手了,所以,古人才把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事,说成是棘手。
棘手二字,于先人的文章中常常可以见到,清人文章:“署中因循,惮于举事,若再积数年,难保案牍无遗失者,他日必致棘手。
”说的是官场的杂乱无章,迟早要丢失文件,到那时就麻烦了。
把的文章变成口语,那就不严肃了。
民间俗语,自然就比官方的规范语言形象,给人的印象也深,说“棘手”,有人就听不懂,常常听人说“这件事有点扎手”,就是棘手一词的通俗化演变,“扎手”还不形象,“崴泥”,好懂了,说起来也上口了。
比“崴泥”更尴尬的境地,“崴稀泥”,那就更形象了,双手在一团稀泥中崴,越崴越崴不干净,崴到最后,崴了两手稀泥,越洗越粘糊,没法儿办了。
什么麻烦事让人“崴稀泥”
又有一个天津词儿:“罗罗缸。
”怎么就是“罗罗缸”
说得明白,写不出来。
张家借了李家的房子住着,李家又把张家的房子租了出去,租房子的把人家的房子卖了,卖了之后,又把钱借给了老刘家,老刘家拿着人家卖房子的钱,跑了。
一环套着一环,“罗罗缸”,打不清的官司,各方还都找到街道代表,街道代表还不能不管,“罗罗缸”、“崴稀泥”,这种事情真是没有办法了。
话说天津味:坐地炮“坐地炮”应该算大杀伤性武器了,但不属总后管,民间随处可见,不算军用物资。
天津卫,“坐地炮”不少,动不动就发起攻势,闹得四邻不安。
天津人“坐地炮”,指的是那种特别能打架的妇女,年龄在四十岁至五十岁之间,年轻时,腼腆,不好意思,心里有点不高兴,也要顾及斯文,就是小夫妻吵架,也要关上房门,有话慢慢说。
过了六十岁,精神儿不济,想坐地炮,也没有火力了。
坐地炮,打架,绝对高标准,嗓门大,粗话难听,放泼,没完没了,一闹就是大半天。
过去住过一个地方,坐地炮有名,两门坐地炮打起来,从大院滚到大马路,再从大马路滚到派出所,滚到街道办事处,大马路上几百人围观,看的人越多,坐地炮的火力越强。
先还是说道理,你家的破烂儿放我家窗下了,我家的煤炉子冒烟,你说闲话了,点炉子有不冒烟的吗
别管什么芝麻小事,到底还是个事儿,打到后来就没有道理了,就是对轰,什么脏话都往外“拽”,再有一帮不怀好意的大老爷们起哄,警察来了都劝不开。
天津人都知道坐地炮不好惹,一次我在马路上就听见一个人冲着匆匆跑开的人喊:“告诉你,你若是把我惹火了,我可是坐地炮
”那个惹事的人抱头鼠窜,早跑得没有影儿了
‘贰’ 天津武清杰麦乐器厂累么
不累。
天津杰麦多乐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1月11日,注册地位于天津市武清开发区福源道27号。
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并销售乐器、乐器支架及塑料制品配件、管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簧乐器、音响喇叭、音箱、扩音器及其压铸件、鼓皮、鼓框、盒子、电子产品、五金零件、金属零部件、车辆装饰品、不锈钢产品和金属表面的抛光及电镀加工,模制具加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叁’ 快板分为哪几种天津快板属于哪种
快板的由来 "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与"莲花落"一样,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演唱的。作为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历史相当久远;作为艺术表演形式,就比较晚。如前所说,旧时的艺人总想找个历史名人,奉为开山鼻祖,以便增光添彩,"数来宝"的艺人当然不例外。于是在历史上的乞丐群中找到明太祖朱元璋,奉为祖师爷。云游客《江湖丛谈》说: 敝人曾向彼辈探讨,为什么供奉朱洪武?据他们所谈,朱洪武系元朝文宗时人,生于安徽省濠州钟离县。父名朱世珍,母郭氏,生有四子一女,三子因乱失散,女已出嫁。四子即洪武皇帝,自幼异于常人。都说这个婴孩不是寻常人物,将来定然出色……朱洪武名叫朱元璋,字国瑞,到了他会说话的时候,叫爹爹亡,叫娘娘死,剩下他一人,跟他王干娘度日,及其长大,送往皇觉寺出家,长老给他起名元龙和尚。长老待之甚厚,庙中僧人待之甚薄,长老圆寂后,僧人将朱元璋驱逐出庙,他王干妈将他送到马家庄给马员外放牛。放牛之处为乱石山,但他时运乖拙,牛多病死,或埋山中,或食其肉,被马员外驱逐。王干妈又因病去世,朱洪武只得挨户讨要。因他命大,呼谁为爷谁就病,呼谁为妈谁亦生病,后钟离县人民皆不准他在门前呼爷唤妈。朱洪武在放牛之处自己悲伤,十几岁人,命苦运蹇,至谁家讨要谁家之人染病。不准在门前喊叫,如何乞讨?他忽见地上有牛骨两块,情急智生,欲用此牛骨敲打,挨户讨要。于是天天用此牛骨敲打,沿门行乞。钟离县人民皆恐其呼叫爷妈,每闻门前有牛骨声至,都将剩的食物拿至门前,送给朱洪武。直传到今日穷家门的乞丐,都不向人呼爹唤妈,即其遗传也。 社会人士管那牛骨叫牛骨头,穷家门的人管那牛骨头称为"太平鼓"。上有小铜铃十三个,亦为朱洪武所留。相传有一个铜铃能吃一省,有铃十三个能吃十三省也。 "数来宝"艺人的这类说法多有推今及古的色彩,只可聊备一说。"数来宝"见诸文字记载相当晚。《北平指南》说:"数来宝",昔日名曰"善人知",衣裳整破均有,供奉朱洪武,手持竹板,亦有持牛骨者。收养门徒,按户索说讨钱。近来天桥等处很多,有依此为艺,设场演述者。 "数来宝"已经由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变为"撂地"卖艺。佚名《都门竹枝词》说:近日人情总好奇,新闻诌出解人颐。一群人聚如蜂拥,围着狂呼一气儿。 "数来宝"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沿街乞讨演唱,二是"撂地"卖艺,三是舞台演出。 旧时北京天桥有"数来宝"场子,但不固定。皆因"数来宝"挣钱不多,出语粗俗,不大容易招来观众,场主不愿租给"数来宝"艺人。他们见哪里有空地,就在哪里说,久而久之,也占一席之地。天桥"数来宝"艺人中较出名的有小海和曹麻子。云游客《江湖丛谈》载云:"小海是久占天桥,至远到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赶个庙会,从不出北平的。曹麻子是专走外穴,北平要不挣钱,就往各村镇去赶集场、庙会。天桥虽然还有些个说数来宝的,但是艺术不强,比不上小海、曹麻子,亦没有人注意。” 快板的演出形式 过去艺人们沿街卖艺时,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他们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擅长随编随唱,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感情。从编、演,到传唱,比什么形式都迅速。例如清末数来宝艺人曹德奎编的一段唱词(当时用牛骨击打节拍): 骨头一打响连声, 不表别的表前清。 专制时代人民苦, 人都饿成骷髅骨。 自从光绪庚子年, 北京闹了义和团。 四外刀兵人慌乱, 城里处处冒黑烟。 眼瞧大清被推倒, 老百姓个小都说好。它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中进一步发挥了数来宝的战斗作用。战土们编演大量快板作品,鼓舞士气。人称"快板大王"的毕革飞同志赞誉快板说: 歌唱英雄唱胜利, 批评具体又实际。 拿它娱乐都欢喜, 指导工作有意义。 快板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一个人演唱和两个人对口演唱两种。对口还保留了"数来宝"的原名,也有称"对口快板"的。在工厂、部队里也曾出现过三、四个人演唱的"群口快板"和十几个人表演的"快板群"。有些地区还发展成用当地方言演唱的快板,如天津快板、陕西快板等,都很好地发挥了教育,娱乐作用。快板有"数来宝"、快板书、小快板、天津快板等多种形式。"数来宝"是两个人表演的;快板书是一个人表演的;小快板除了作返场小段以外,主要是群众文艺活动的一种形式;天津快板是用天津方言演唱的。快板艺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从表现形式看,有一个人说的快板书,两个人说的"数来宝"和三个人以上的"快板群"(也叫做"群口快板")。 从篇幅看,有只有几句的小快板,也有能说十几分钟的短段,还有像评书那样的可以连续说许多天的"蔓子活"。 从方音看,有用普通话说的快板。"数来宝",也有用天津方音演唱的天津快板。此外,一些地方还用当地方音演唱类似快板的说唱艺术形式,如陕西快板、四川金钱板、绍兴莲花落等。 从内容看,既有以故事情节取胜的,也有一条线索贯穿若干小故事的所谓"多段叙事"的,还有完全没有故事的。 从韵辙看,既有一韵到底的快板、快板书,也有经常变换辙韵的"数来宝"。 快板的艺术手段 "包袱"、"夸张"、"铺陈"是快板常用的艺术手段,但也并非是快板所"独有"而在其他艺术形式里"绝无"的,这些艺术手段,对快板艺术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1)包袱快板,特别是"数来宝",具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跟相声艺术一样,"包袱"是结构情节、刻划人物的重要手段。"包袱"是相声艺术的生命线,无"包袱"即不成其为相声。快板里虽也经常使用"包袱",但有时却以情节,人物见长,"包袱"居于次要地位。 (2)夸张快板里夸张不仅用来组织"包袱",而且用来为描写增添色彩,使之鲜明生动,有时两种作用兼而有之。如李白的诗里说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事实上,决不会有三千丈的白发。但人们在生活里承认它不会有,而在艺术欣赏中却理解它的存在,夸张之妙就在这里。如前所述,作为语言艺术的夸张,既不能信口开河,又不能不扩大,因此,常常是大处合理,小处不能死抠。如杜甫《兵车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如果从语言夸张的角度理解,无疑是满腔悲愤的倾泻,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反之,如果照字面抠,"生男埋没随百草",男的都死光了,那么生女要"嫁比邻",岂能行?说起来像是笑话,其实在曲艺创作和欣赏之中却常常可以碰到。 (3)铺陈快板书以叙述为主,描写成分很多,常常运用铺陈手法进行渲染,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快书和快板属于中国曲艺中韵诵类即似说似唱的一类表演形式。但快书与快板又有区别,是同一大类中的两个小类。 快书与快板虽然都以节奏感极强的数唱或诵说方式进行表演,所说唱的曲词均是句式比较规整的韵文。但也有区别,除说唱表演时因曲种形式不同,即采用不同的方言,使说唱的曲调或者诵说的节奏感不同之外,曲词也有所不同:快书或者在快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快板书,一般都表演故事性强,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中、长篇节目,曲词的韵辙通常是每个回目一韵到底;而快板一般只表演说理或抒情性较强的短篇节目,且曲词的押韵方法比较自由,称为“花辙”,即可在一段曲词中自由转韵。无论是快书还是快板书,曲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为主的上下句体结构,但实际运用时只要与说唱的节奏与曲调不矛盾,常常嵌字、增字或减字,句式自由灵活。 快书类依流布地域、方言采用及说唱风格的不同,有许多不同的曲种。如在山东省流行的任丘竹板书,上海市郊区流行的锣鼓书,天津市形成并流行的快板书等。最着名也影响最大的,要数流传全国的山东快书。 快板类也依流布地域、方言采用及说唱风格的不同,而有诸如数来宝、说鼓子、陕西快板等等曲种。 快书和快板在表演形式上均十分简单,一般由演员站着以手持击节的小型打击乐器,自行伴奏说唱。有一个人表演的“单口”形式,两个人表演的“对口”形式,和三个人或三人以上表演的“群口”形式。用来伴奏即击节的乐器,也依具体曲种而有所不同,如山东快书使用的是两个月牙形,方寸大小的铜片,表演时单手击节,称为“鸳鸯板”;数来宝或者快板用的是一大一小两付竹制击节乐器,其中大板为两块,小板为五块,大板较大,小板的五块竹片较小,用绳子串结起来,表演时演员左右手分持大板和小板说唱。段落之间常常击节打板,演奏出各种花样的打击效果,以娱观众。 快书和快板作为韵诵型的口头说唱艺术类型,十分注重曲词语言本身的创作和艺术上的魅力。不仅有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惯用的“赋、比、兴”手法,而且非常倚重诸如排比、对仗、双声、叠韵、谐音、双关、比喻等等汉语言丰富多彩的修辞技巧。在审美风格上,又很崇尚喜剧色彩和娱乐效果,讲究风趣与幽默,也注意使人发笑的“噱头”或“包袱儿”的创造,追求寓教于乐的美学境界。
‘肆’ 什么乐器是发源于天津的
传统乐器
古琴
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有西方音乐人评价:这个乐器的构造,是依据中国天与地之间关系的观念而设计的,使人联想到传说中只有天上神仙才能听得到的音乐。
瑟
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箜篌
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始于汉代,历史悠久;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唐时期曾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天竺诸乐中。明代后失传达300年之久。
方响
古代打击乐器,由十六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玉片组成,以厚薄不同定音高,分上下两层悬挂,用小铁锤敲击;出现于北周。隋唐时用于燕乐,后也用于宫廷雅乐,自宋代后渐少
八音
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 上文说过)
八音也指民间器乐乐种。如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八音会,所用乐器有管子、唢呐、海笛、笙、梅笛、箫、堂鼓、小鼓、大镲、小镲、大锣、云锣等;广西壮族的隆林八音乐队,使用的乐器共有8件,它们是:横箫(笛子)一对,高胡、二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锣、鼓、钹各一副。南宁市邕宁壮族八音则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组成。海南地区流行的海南八音源于潮州音乐,因使用8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彝族八音所用乐器有二胡、环箫(无膜笛)各一对,以及牛角胡、五鍟(小锣)、鼓、钹等;仡佬族八音又名八仙,所用乐器有二胡、横箫(笛)各一对和五鍟、锣、鼓、钹等。
‘伍’ 天津哪有马林巴琴房收费的那种
最好河东 这要求太高了…应该是没有,大二排的 在上海音乐学院有 不用钱找个学生跟老师申请就行
‘陆’ 天津哪个乐器厂生产星海的萨克斯
厂家名称 主营产品 天津市松林乐器厂 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和各种乐器包、乐器架 北京多丽纳乐器厂 多丽纳牌木管乐、铜管乐、提琴 金帆竖笛乐器公司 金帆牌全系列竖笛、五线谱划线器 河北金音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金音牌西洋管乐、提琴系列及各种管弦乐器配件 香河县福音乐器厂 Ouke牌和HAIDN牌萨克斯、黑管 君艺铭音乐器有限公司 销售各种西方民族乐器 河北克发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JINLING牌萨克斯、小号、长号、黑管、长笛、提… 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 津宝牌爵士鼓,军鼓,管乐器及乐器支架,乐器配件等 河北京东管乐器厂 星河牌(Star River)乌木、银制、铜制各种… 北京德勇乐器公司 吉他(古典、民谣、电吉他、电贝斯等),管乐器(铜、… 广州鲁益乐器箱包有限公司 ABS塑料箱盒、尼龙布袋、泡沫盒以及木盒等 北京双燕乐器有限公司 北京星海乐器有限责任公司 待入驻厂家 这些都是比较有名气的!
‘柒’ 只好打一镲是什么意思
打镲(chǎ).镲,正字为“钹”(bó),一种打击乐器,铜质,两件相互合击,发出音响,很好听。天津俗语“打镲”,意思是开玩笑,或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只好打一镲”意思为“只好开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玩笑,以避开某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