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姓郑在中国有多少个人
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大约935000个人姓郑左右
‘贰’ 全中国姓郑的人有多少个人
世界上郑姓的人口大约1100多万。
郑姓是一个在我国颇有影响的姓氏,根据户籍资料统计,全国大约有1100多万人姓郑,排在全国大姓的第21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9%。郑姓是一个有2000多年漫长发展演变历史的姓氏,其发展演变史颇为复杂,特别是进入当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势头,人口激增、分布广泛、名人众多、迁移不定、观念淡化等都是主要表现,姓氏影响力也随之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分布上,由于生活的稳定,人们安土重迁观念的进一步淡薄,加上就业和生活的需要,许多人开始离开祖辈世代生活的家乡,逐渐在异乡定居下来,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地流向边疆沿海、从国内流向港澳台和海外各地也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背景下,其在海内外又表现出有所不同的分布状况。如在我国各地,所呈现的基本是一种较为广泛的分布格局,在这种格局中又以南方的福建、浙江、广东,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等省较为集中。另外,由于从明清开始郑姓陆续有人迁居台湾或被称为“南洋”的今东南亚一带,以及朝鲜半岛、琉球、日本、欧美等国家或地区,以致其今天已生活在世界许多地方,并在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姓氏也从而成为有影响的华人大姓之一。
‘叁’ 全国郑姓的人口数量大约有多少人
据统计,目前郑姓人口总数已超过4321万人。
郑姓在浙江、福建、台湾,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上,这部分高比例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2.8%;在广东东部、湖南北部、赣鄂豫皖苏五省、山东南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中部、陕甘宁北部、东北三省,郑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1.5%。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肆’ z的姓氏有多少呢
1、钟姓
尊钟烈为得姓始祖,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9位,在当代姓氏人口排名位列第56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62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主要分布于广东、江西、四川、广西等省区。钟姓历史名人有钟子期、钟繇等。
2、周姓
中国第九大姓氏,属于以氏族和国名作氏。截止2020年12月31日,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
3、郑姓
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2013年,中国郑姓户籍人口1240.6875万。
4、左姓
中国姓氏之一,为汉族常见姓氏,在《百家姓》中名列187名。第一支出自古左国,第二支源自官名,第三支源自姜姓,第四支源出复姓。历史上的左姓名人有左雄、左慈、左思、左宗棠、左宝贵等等。
5、张姓
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2019年1月,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张姓人口总数达到了0.954亿,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
‘伍’ 求郑氏族谱及郑氏辈序排行表
我们天津宁河区的郑姓排列是老祖郑德石
德潮守大字,龙成有国三,文学恩治永,庆宋元明安?
‘陆’ 宝坻新安镇赵家铺郑姓家谱(是谁的后代)
元明清时期
沛郡(今宿县)郑氏,约为秦末汉初由陈郡或宋城迁人,成为当地大族。三国时,随孙策起兵的郑札、郑胄、郑丰祖成了孙吴名臣,此后南迁。明初朱元璋起兵反元,郑遇霖、郑遇春兄弟加入义军,遇春随军转战中原,后被封“侯”。
民族英雄郑成功家族,是岭南三军投散骑常侍镇南将军平公之后裔。平公与入闽始祖昭公是同胞兄弟。而莆、漳、潮郑氏是昭公之后裔。
贵州郑氏是中祖郑恬之系的分支,为唐朝第七个宰相郑畋的后代。南宋郑昌、明朝开国功臣郑遇春均为其后裔。晚清时期的遵义人郑文清及其子郑珍,均为清代文字语言有成就的名家,是贵州郑氏的代表人物。
四川、陕西的郑氏多是南郑君(武公东迁后,留下一支南迁,称南郑君)后裔。四川德阳一支,根据其族谱记载,应为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之郑国后裔。广汉人郑躬、成都人郑少微则是由中原地区迁入的郑氏。在陕西,有助秦筑渠的郑国的后代和从汉至唐在朝中居官,留居长安之官员的后代。
郑氏有清代由山东、河北陆续迁入东北的。清末有铁岭人郑文焯,长于金石、书法、医学、音律、填词,为清末有名的杂家。
郑氏部分始迁
一世祖桓公建都畿内。
二世祖武公随平王东迁,建都京(今京襄城村)。
三世叔祖共叔段武公次子,奔共(今河南辉县)。后为段氏始祖,详见《新唐书》。
十五世祖鲁,迁宋、陈间(今河南淮阳、商丘一带)。
十八世祖安平,入秦为关内侯。
十九世叔祖袭,迁居司州(今河南洛阳县),即司州河南第一房郑。
二十四世叔祖吉与其侄远,迁居会稽山阴。
二十七世祖奇公即郑州第二房郑。
二十八世祖稚,居河南开封县清远乡棘进里。
二十九世祖宾,居山东高密。
三十一世叔祖逢,居咸阳,即雍州咸阳第三房郑。
三十四世叔祖贤即扬州南海第五房郑、钊,青州,即青州北海第六房郑。
三十九世祖庠,居丹阳,即扬州丹阳第七房郑。
四十世祖平,居东阳郡信安县,后为处、婺、越、杭、台诸郑祖。子五:望、宠、碑、瑛、济。
四十世祖昭,居福州,泉州长乐。
四十一世祖望,后为丹阳、吴郡诸郑祖。
宠,后为东阳信安诸郑祖。
碑,后为衢、婺诸郑祖。
瑛,后为湖、杭、陆、明、台诸郑祖。
济,后为江阴、镇江、平江、越州、常山诸郑祖。
虑,昭公第三子,即兖州泰山第大房郑。
四十二世祖邀即扬州东海第八房郑。
璜,后为福州城门村郑祖。
琰,后为福州城内外白桥、洪屿、长乐、湖里诸郑祖。
球,后为长乐南乡诸郑祖。
四十二世祖玑,后为福州福清诸郑祖。璜、琰、球、玑四祖,乃衡公之子,昭公之孙。
四十二世祖涛,为三十四世祖浑公之八世孙。
四十三世祖蕙之后为福州钓龙台及平村濑下苦竹、横屿、长乐、山东村诸郑祖。
兰之,居平川。
晖之,居福州苦竹、横屿。
忻之,居长乐、东山村。
林之,为南安永春诸郑祖。蕙之、兰之、晖之、忻之、林之,为同胞兄弟,昭公曾孙也。
四十四世祖诰,即江州晋安第十房郑。(南昌、九江、武昌一带,古属江州)
拱,为南安县桃源村郑祖。
五十六世祖藏庄公胞二弟,官会稽内史,行九,后为福州钓龙台祖。
泽,庄公胞三弟,行十三,与兄藏同为福州钓龙台祖。
襄,露公胞长兄,官光禄大夫,行一,迁居荆阳始祖。
裳,露公胞二兄,官屯卫大将军,行二,迁居福唐始祖。
袭,露公胞四弟,行六,迁居湖陵始祖。
潜,淑公胞弟,行十二,唐太和进士,迁居福州。
五十七世至七十二世南湖三先生族系
(甲)属于露公之后者
五十七世祖珙,由南湖回迁福州故居。
五十七世祖(名不详),迁仙游。
五十九世祖巩,迁福州。
六十一世祖挥,迁东京。活,迁淮西。森,官青州司户,因居焉。
六十四世祖
益生,迁道州,今湖南永州。
希韩,迁润州,今江苏镇江。 宗斐,迁福州。
仲宣,迁仙游。
六十五世祖介卿,迁仙游,科升。
严,迁杭州城铁线巷。
伯特,居荆门州(今湖北当阳县、远安县)。
伯可,迁龙溪。
伯舆,迁潮州。
季膺,迁潮州。
(乙)属于庄公之后者
五十八世祖方迥,迁福州大田。
方逊,迁福州竹演。
方迓,迁永嘉德化。迥、逊、迓,庄公之孙也。
六十三世祖怜,迁永泰光德里。
六十八世叔祖岑,与从弟袭礼、袭义同迁鄂州(今武昌)。
邵,迁仙游。
七十世
祖萧,迁潮州。
中之,迁潮州。
七十世祖已,携其子文正迁仙游东湖,为钱园始祖。
(丙)属于淑公之后者
七十二世祖天爵,居温州平阳。
七十二世以后,因缺乏资料,留待他日续之。
迁入港台和澳门
台湾省郑氏人口更为集中。据1954年统计,全台湾省约有郑氏17552户,以6口之家计算,人口应有10万。排全省第12位。1970年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姓氏分布》一书,统计表明当时郑氏总人口约 316635人,16年增长3倍。台湾各地大都成立有郑氏宗亲会,是由纪念郑成功“国姓会”演变而来。
港台和澳门郑姓都是我国郑姓的组成部分,目前,仅生活在台湾地区的郑姓看,由于人口众多,是位居全岛第 12位的大姓,分布遍及全岛。
早在1954年人口普查时,全岛有郑姓17552户,其中台北市 552户,基隆1162户,阳明山178户
‘柒’ 全国郑姓的人口数量大约有多少人
当代郑姓的人口已达1100多万,排在第二十一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福建三省,大约占郑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河北、安徽、江西、台湾,这八省又集中了40%的郑姓人口。广东居住了郑姓总人口的12%,为郑姓第一大省。浙闽地区是郑姓人口的聚集中心。郑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郑姓在东南沿海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沪浙闽台、广东东部、海南、皖赣大部、江苏南部、湖北东部、河南东南、吉林大部、辽宁北部,郑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以上,而在中心地区此比例可高达3%,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0.8%,居住了大约47%的郑姓人群。在广东西部、广西东南、江西西端、湖南、贵州北部、四川大部、重庆、湖北西部、鲁豫大部、皖苏北部、河北东北端、辽宁南部、内蒙古东部、黑吉连接地区、新疆西北,郑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75%一1%,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0.8%,居住了大约35%的郑姓人群。
‘捌’ 2018年姓郑的人有多少
当代郑姓的人口已达1400多万,排在第二十一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福建三省,大约占郑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河北、安徽、江西、台湾,这八省又集中了40%的郑姓人口。广东居住了郑姓总人口的12%,为郑姓第一大省。
‘玖’ 郑性人口是多少
现在郑姓在我们的中华姓氏当中排名第21位,也是个大姓,人口有11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0.9%,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三省,中原已经不是郑姓的主要聚居地了。现在郑姓人口最多的是哪个省呢?你想不到的:广东省。广东郑姓的人数占了郑姓总人口的12%,有100多万。
‘拾’ 郑姓人口数量占全国的百分之多少
郑姓人口大约181万;0.9-2.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1.6%,郑姓人口大约608万;不足0.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2.5%,郑姓人口大约148万。
郑姓在浙江、福建、台湾,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上,这部分高比例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2.8%;在广东东部、湖南北部、赣鄂豫皖苏五省、山东南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中部、陕甘宁北部、东北三省,郑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1.5%。
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34.9%;其他广大地区,郑姓人口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62.3%,其中人口比例在0.1%以下的部分占国土面积的25%。
主要源流
1、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等地,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2、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3、源自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4、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称为氏。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韩哀侯灭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