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调委会是做什么的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指导下进行工作。我国的人民调解活动,具有历史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就曾普遍建立过人民调解组织,调解了大量的民间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这对于减少人民讼累,增强人民团结,促进生产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农村以乡、镇为单位,普遍建立了调解组织。
一、调委会的主要职责
1、调解民间纠纷
2、维护社会治安
3、通过调解纠纷宣传法律
二、当调委会条件
1、在本辖区居住的懂法律
2、有专长
3、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志愿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Ⅱ 网贷天津诉前调解委员会
法律分析:诉前调解包括两种情形,一为不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在法院立案庭设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来调解;一为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法院立案庭的法官来调解或法官与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共同来进行调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七十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当事人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只要知道案件情况的,就可以作为证人。证明的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健康状况相适应。
Ⅲ 金融消费纠纷调委会是干什么的
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省市县各级对应机关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经司法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并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12348湖南法网”公示的依法成立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调委会旨在促进和谐金融秩序的构建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依法依理秉公调解金融消费纠纷。
【拓展资料】
人民调解法第七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群众性组织,其本质是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
收到了金融纠纷人民委员会的电话,可信度高吗?
首先这条短信应该是网络借款平台来分期委托第三方进行催收,一般来说应该是逾期者长时间没有还钱对待,催收电话也不管不顾,因此这家平台借助第三方进行催收。而且根据许多收到短信的逾期者反映,如果不回复消息一段时间后就会收到法院传票。而且希望所有逾期者可以明白,如果借款方利息太高,可以向法院进行起诉。这样就只需要还本金和正常利息就不会有太高的压力,但是如果打算不还钱,那么就一定会被放款方所起诉影响自己的未来。
可信度还是非常高,是一个正规的调解委员会,如果不理会很有可能收到法院传票。新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有些人却以各种理由在网络中进行贷款。这些人有的是真的遇到困难没有钱解决,因此被迫无奈在网络平台进行借款,但是有些人确实为了可以享受好的生活,可以买昂贵的商品,因此才进行网络贷款。而且许多人借了款之后,根本没有钱来还款,因此会遭受各种催收。而且如果此类网络平台是正规公司有国家牌照,那么很有可能会被起诉至法庭。因此不要为了些小钱就放弃自己的信誉,从而惹上官司。
Ⅳ 022-58834958说是诉前调委会+真的嘛
摘要 亲,您好,这道问题由我来帮你解答,正在为你解答中,请你耐心等待一会儿
Ⅳ 调解委员会是干什么的
法律分析: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依照法律、政策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规劝,促其彼此互谅互让,在自主自愿情况下,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第八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人。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应当有人数较少民族的成员。
Ⅵ 诉前调解中心是做什么的
诉前调解中心的作用如下:
诉前调解(和解)中心是法院代管的专门负责纠纷调解、和解的独立运行平台,通过整合法院、有关行政单位、社会力量等调解职能建立,为人民群众提供诉前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简介:
调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iáo jiě,意思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在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有关组织主持下,自愿进行协商,通过教育疏导,促成各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办法。
明宋濂《故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司郎中王公墓志铭》:“诸暨戍将谢再兴与部帅王甲有 违言,几致乱,上令公调解之。”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石城桥夷人》:“夷人遽前殴生,众方调解,有壮士排衣直前曰:‘夷何在?’”
Ⅶ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两方面特性:既是群众性的,又是自治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Ⅷ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干什么的
调解民间纠纷。这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所谓“民间”,是指公民之间,如夫妻、父子、兄弟等家庭成员之间,职工、居民、村民等社会成员之间。所谓“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法律关系、社会道德关系为内容的争议或争执。公民之间发生了纠纷,可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通过调解工作宣传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调解哪一类纠纷就宣传哪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以案释法,以事议法,通过宣传,既能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又能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纠纷的发生。向村(居)民委员会、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及建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村(居)民委员会领导下,在基层人民政府指导下进行工作的群众性组织,为此,应及时将辖区内民间纠纷发生、发展情况和调解工作情况及建议向村(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人民政府汇报,以便于取得村(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人民政府对调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如有的乡政府根据调解委员会提供的信息,发现建房纠纷上升,便依据法律和政策及时作出建房的规范性规定,使这类纠纷大幅度下降。在调解工作中,还应及时反映群众对现行法律、政策及纠纷调解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拓展资料:《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对调解工作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作了具体规定:
①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②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③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七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第十三条,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
第十四条,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Ⅸ 诉前调解是什么
诉前调解包括两种情形,一为不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在法院立案庭设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来调解;一为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法院立案庭的法官来调解或法官与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共同来进行调解。调解制度主要包括法院调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三个部分。法院调解又称司法调解、诉讼调解,是指法院在审理各类案件时,由法院主持,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行政调解是指具有调解纠纷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政策、法律,以自愿为原则,在分清责任,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从而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性活动。他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行为。由三种调解的概念,可以看出,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的职权行为,他是人民法院的一种审理活动,其形成的调解文书具有强制力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为,形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其性质是合同。而实践中,诉前调解的重要特征则在于:调解程序的发生在提起诉讼之前,所以可以看出诉前调解不应属于法院调解和行政调解的范畴,其实质是一种人民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