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津大学怎么样
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成员,“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建筑老八校”之一,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单位。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截至2017年12月,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5万平方米 [2] ;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万平方米建设,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3159人,其中本科生17724人,硕士研究生11410人,博士研究生4025人。有64个本科专业,3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Ⅱ 天津大学在985中的地位
天津大学在985中处于上游水平地位。
天津大学简称“天大”,坐落于天津,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建筑老八校”之一,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
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天津大学被人们称为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前身是1895年创办的北洋大学。
在校友会版本排名中,2019天津大学全国排名第13,在天津市内排名第1名,排在天津大学后面的是南开大学,这个排名足以证明天津大学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对于天津人来说,天津大学应该是每个人都知晓的了。
天津大学有着着名的四大王牌专业,分别是 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仪器科学与技术,这四个专业在学校是很受欢迎的,学校也很重视这四个专业的发展,特别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获得“A+”的好成绩。除了这四个专业,学校还有很多的好专业。
(2)天津大学前沿院怎么样扩展阅读:
科研成果:
2017年,学校科研成果日益显现,4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2项成果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奖,6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6项专利获天津市专利奖。
2017年,科研经费实现了稳定和持续的增长,实到科技经费总量26.7亿元,获批重点研发计划15项,排名全国高校前列;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5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68项。
人文社会科学逐渐发展壮大,社科项目立项数量提升、研究领域多元化,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4家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据2017年中信所发布数据,2016年度我校SCI收录论文3095篇,EI收录论文3617篇。
学校图书馆数据,2017年我校SCI收录论文数3531篇。学校科技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与省、市、区新签订科技合作协议4个,新增校企联合研发机构10个,目前已建立校企联合研发机构66个。
加强区校科技深度合作,大力推进天津大学(武清)前沿技术研究院、滨海工业研究院、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和山东研究院等异地研究院建设,切实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截止2018年,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3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7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2个天津市国际合作基地。
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南开新增两个专业 天大在津招生985高校最多
Ⅲ 天津大学怎么样
作为北京大学前身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的大学,不过在它之前还有一所“国批官办”的大学,那就是北洋大学堂,也就是如今的天津大学。
所以,天津大学可以说是今日中国现存大学中历史最悠久者。
【建校历史】
甲午战争以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出任津海关道,开始筹建一所新式大学;
1895年光绪皇帝御笔钦准,同年10月,北洋大学堂在天津创办,盛宣怀出任首任督办,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之先河;
1899年底,中国人自己培养出的第一届大学本科学员毕业;
1900年,学堂为成绩最优的香港学员王宠惠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本科文凭——“钦字第壹号”。
天津大学在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出了经济学家马寅初,数学家秦汾,着名诗人徐志摩,“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姚树人,香港实业家荣智健等有为之士。
现如今天津大学已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 类高校。
天津大学堂
【特色专业】
7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建筑学、水利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动力机械及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结构工程、流体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技术经济及管理、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想必小伙伴们都看出来了,天津大学是一个工科比较强势的大学。
天津大学部分工程工科类专业国内领先,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居全国前三甲。
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电气、土木、建筑、城乡规划等均据国内前十。
不过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建设综合大学的号召,天津大学也在努力发展其他科类专业,现虽仍存在短板,国内综合排名也并非顶尖,但一直在扩展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能力。
天津大学在保持旧工科实力的同时,聚焦新工科领域,如新能源、人工智能、医疗技术、环境健康等,并和腾讯、360、紫光集团等进行合作,与津南区联合建立天津智谷,寻求发展,与国际前沿接轨。
【学风】
天津大学学术气氛浓厚,学校重视成绩,注重实际,天大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高,自习室日日爆满,甚至在教学楼走廊讨论、背诵,学校更是为学生准备了通宵自习室。
天津大学大一实行高数“月考制”,即每月一次高数的考试,部分专业课程有周考。
天津大学考风考纪严格,挂科只能重修,作弊立刻开除。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较严格,条条框框管制多,本科第一年不允许学生开通校园网。
总而言之,作为一所工科底蕴深厚的综合性大学,天津大学总体氛围比较沉闷,但学校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支持,拥有国际标准的体育设施和场所。
“北洋艺术团”在国内外享誉盛名,以合唱、交响乐、民乐、军乐、舞蹈、曲艺话剧、越剧等不同形式推广普及艺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
为了使学子们了解学术前沿,增长人生智慧,天津从2002年就创办了“北洋大讲堂”,现已举办300多场。丹麦首相,杨振宁,莫言,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家刘墉、余秋雨,俞敏洪、雷军,澳大利亚原总理、美国能源部原部长等各界嘉宾都曾受邀作客。
除了这些,天津大学里的风景也非常美哦,被誉为花园式学校,内有四大湖,还有海棠季,每年吸引无数人观赏。
(图片来自学校官网)
【结语】
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一工一文,都地处天津卫。
天津开放程度比不上北京上海,多元性也稍逊一筹。
对这两块金字招牌的欠重视,也就造成这两所大学在知名度上愈发不显。
天津大学一直脚踏实地,欠缺宣传造势,公关能力不强,也使得它默默无闻。
天大学子们大多勤奋诚恳,对母校有一定程度的肯定和热忱,偶尔也会小小的吐槽,比如:
食堂又贵又难吃;
校园自行车不好用;
宿舍环境差断电掐网;
学科体制僵化。
但真正回忆起母校,大多还是充满眷恋。
Ⅳ 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学生宿舍吗
每个学校都有学生宿舍
Ⅳ 天津大学获批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是什么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名单,天津大学位列其中,下面是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研究方向相关内容。
天津大学未来学院研究方向
天津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奋力实践,持续引领新工科建设。面向人类未来挑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储能科学与工程、智慧城市等高端高新未来技术,集成全校优势学科力量,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以天津大学“2030行动计划”和“新工科建设方案2.0”为依据,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体系、设计以项目为链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式教学。
未来技术学院旨在培养什么样人才?
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
构建多学科交叉机制、探索多样化培养模式、提供多出口制度设计、促进多主体协同育人、催生多方位综合变革。
不是原来的,是未来的;不是固化的学科中心,是变化的培养中心;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范式变革;不是学科专业的升级,是组织结构的外科手术式革新;不是未来技术研究院,是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基地。
Ⅵ 天津大学的王牌专业有什么样的计算机专业怎么样
天津大学的王牌专业有以下这些
1.建筑学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细分建筑类目学科共有5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8个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国内评选的建筑专业排名中天津大学位列第三,甚至和同济大学不相上下!同时,天津大学的建筑学术实力也被国际认可。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了第十一次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天大建筑学学科进入世界前50强,充分展示其高峰学科水平。
Ⅶ 天津大学未来学院好进吗
不好进。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位于天津市。2021年5月,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历史沿革 2021年5月,因为属于新批项目所以不好进。
Ⅷ 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研究生好考吗
这可能是每个想要考研的人都会问到这个问题,但是怎么样算难怎么样算简单呢?每个人的基础和学习方法都不一样,相对的来看的话要是基础好,又不是跨考那就要容易一点了。
Ⅸ 天津大学好不好
天津大学非常好。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学校初名北洋大学堂,内设头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大学预科),头等学堂设四个学门: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校被迫停办,后于1903年4月在天津西沽武库复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定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大学区制试行,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1929年,根据《大学组织法》学校更名为“国立北洋工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遵教育部令学校西迁,9月10日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共同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其中,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设在陕西省城固县。抗战时期,学校各界校友要求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将其工学院划出并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44年李书田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
抗战胜利后,国立北洋工学院(泰顺)、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收“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返回天津,恢复国立北洋大学,1946年复名“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院系调整开始,天津大学调出十几个系组,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哺育了蹒跚起步的中国高等教育。1959年被中共中央指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天津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天津大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迄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30多万高层次人才。
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天津大学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36.2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30.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6900人,其中本科生19177人,硕士研究生12966人,博士研究生4757人。有教职工5066人,其中院士14人,“973”首席科学家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9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51人,教授894人。
学校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现有72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档、4个学科进入A档(2%-5%)、9个学科进入A-档(5%-10%)。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3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由我校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在最新一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由天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成果奖7项,其中由钟登华等完成的《迈向新工科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王静康等完成的《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2项成果获一等奖。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7种;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来,共获国家三大奖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共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3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3个、天津市国际合作基地36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建设;获批建设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是教育部首批批复建设的7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学校获批8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药学院获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与“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成立“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及“国际能源合作机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学校与世界上47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242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公司签署协议。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学院,分别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和法国尼斯大学孔子学院。
Ⅹ 天津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
现有教职工4578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7人。国家“”入选者56人,天津市“”入选者135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2人,“973”首席科学家1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4人,具有正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762人,教授697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067人,其中本科生16285人,硕士研究生10377人,博士研究生3405人。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优先”、“质量第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不断加强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立起了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十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8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29项,新增国家级研究生教育成果奖1项;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7种(参编2种);并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2015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8.21%。
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61个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业界称为第三轮科评估)结果中,天津大学1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较上一轮增加2个。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较上一轮增加1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再次蝉联全国第1,实现三连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由上轮第8升至全国第2;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建筑学等3个学科分别位居全国第3;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4;水利工程和风景园林学等2个学科分别位居全国第5。由我校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通过教育部认定,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成果重点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文物重点科研基地,8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大专项分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基地。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十五以来,有4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471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科研经费实现了稳定和持续的增长,科技经费总量22.15亿元,新立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8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12项,获批直接经费20195.90万元,间接经费3518万元,授权专利916项,其中5项发明专利获得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国排名第一。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天津大学均为第一完成单位,1项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7项成果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奖,17项为第一完成单位,其中7项一等奖。1项成果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据中信所发布数据,度我校SCI收录论文2450篇,EI收录论文2495篇;据学校图书馆数据,我校SCI收录论文数2661篇,一二区论文比重达到44.3%。学校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度,与省、市、区新签订科技合作协议5个,新增校企联合研发机构11个,目前已建立校企联合研发机构47个。加强区校科技深度合作,大力推进天津大学(武清)前沿技术研究院、滨海工业研究院、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和山东研究院等异地研究院建设,切实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天津大学建校120年来,为祖国培养了20余万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宠惠、王正廷,数学家秦汾,着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姚树人,香港实业家荣智健等均曾在这里秉烛夜读;着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机械学家刘仙洲、化工专家侯德榜、水利学家张含英、物理学家张国藩、教育家李曙森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校友中有“两院”院士60余位,大学校长50余位。建国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数百名国家特大型企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大学校友在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成功“会师”: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李兴钢(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赵小钧(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等十余位领军人物均为天津大学毕业生。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现有各类留学生2423人,来自122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上35个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公司签署协议。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学院,分别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和法国尼斯大学孔子学院。
在世纪之初,学校制订了面向新世纪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并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