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内战三大战役分别取得哪些战果简要概括
1、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2、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3、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948 年11月29日发起。从1948年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请采纳
❷ 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伤亡人数
这是一个难题,但愿各位贡献各自收藏之资料,来完成这个课题。
因为它太不真实了,太难完成了。我过去看过的许多资料数据,随着研究,逐渐地发现大多数是不真实的。
1、 如东北战场,47年陈明仁守四平:东野战报发布资料歼敌三万,陈明仁守军为大黑林子几乎被全歼的71军逃进四平城残部及保安团,正规加杂牌只有二万多人,并未全歼,还踞有路东固守,何来三万数字?不可能。
说自己伤亡一万,后来《罗荣桓回忆录》一书改数字为歼敌1.7万,自己伤亡1.3万人,(数字有很大随意性,任意修改)仍不可信,四平守卫战,巷战十几天,始终很激烈,没有起义、投诚部队。
按正常惯例,攻方伤亡应大于守方,那么应大于罗荣桓同志所说1.7万。一般说来,攻方收获在于战役胜利之后捉俘虏。如果用沙岭,沙后所战斗,胶东莱阳守卫战,张凤集战斗,南麻战役,临月句战役,滕县,邹县,济宁,汶上,大汶口战役,大清河北战斗,大同,应县,运城,临汾等防守战战役数字来推断,那么这个大于1.7万可以成立。但真相如何,有待日后揭密。
2、 如羊山集战役:围攻整66师158旅、13旅2个旅。中野有二纵、三纵全部, 六纵十六旅、翼鲁豫军区独立旅,据《陈再道回忆录》137页称二纵伤亡2000余人,笔者原来对将军回忆录还是有一定信任感的,但最近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战史》(1997年版)237页,承认仅二纵伤3700余人,亡580余人,伤亡总共4300人。《第十军战史》是更有权威,更真实的战史专着,完全推翻陈再道之说。使得将军回忆录从此不可信,找资料更难,当然能够理解,夸大对方伤亡,缩小自己伤亡是为了鼓舞士气,夸大战果向上级报功,但让研究军史的人说来就极为困惑了。
3、 金门战役:叶飞在回忆录《征战纪事》324页中说,共军伤亡近一万人,国军伤亡 2.6万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中国解放战争》下之237页称国军伤亡9000余人。军科院《全国解放战争史》之五,179页称国军伤亡9000余人。事实是共军被俘7095人,牺牲2000人左右。国军伤亡3249人,其中伤1982人,亡1267人,据国军战后精确伤亡统计表。这是典型的歼灭战,前期双方各有伤亡,后期胜方抓俘虏。
从以上几例看来,这个课题难度太大。资料太不真实,双方都夸大战果,缩小伤亡,均不可信。笔者曾与黄河出版社社长谈过这个问题,他说难啊!只许报喜不许报忧,当年虽经军委同意,黄河出版社出版了《南麻战役》(较为真实完整),但事后还是受到很大批评。
笔者曾向张家口文史资料主编查询过傅作义经典战役,围魏救赵,攻集宁,解大同之围,共军之伤亡总数,及傅作义另一经典战,明修栈道,暗出陈仓攻占张家口共军之伤亡总数,他也无法回答,说这是保密的。后来查询65军军史,及65军战史馆,也无法找到答案,所以至今未有答案,不知各位高手能人中谁有答案和出处。望不吝赐教。
伤亡人数之谜又一说法
1.据我所知,罗荣桓没有写过所谓回忆录。
2.记得一位历史学家说过,最不可靠的就是人的记忆。将军们的回忆录多为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所做,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且他们接触的资料和研究的角度和专业的学者或研究机构有差距,作为参考可以,对一些问题存疑可以,全面否定不宜。作为专业研究者必然要去查询原始的档案、电报等资料,单纯靠回忆录和出版物来研究,准确性是不高的。
3.叶飞在回忆录中称“胡琏向蒋介石报告,伤亡九千余人”,不知这二万六千人的数字从何而来。就我军被俘人员的数字,国民党方面也有七千余和五千余两种数字,我军情报是三千余,比较而言,我以为被俘七千实在有些夸张。一来对比国民党在金门战役中的各种统计数字,其数字并不统一,有多种说法,而且很多数字中夸大成分是非常明显的。二来就战斗情况来看,国共双方的记录中均记载战斗始终十分激烈,而我军始终十分顽强,参战部队均为各军的主力团,而我军一向提倡的宁死不当俘虏,所以历次战役中被俘的总是少数或机少数。对比志愿军180师,全师近万人,不是主力,多新兵和俘虏兵,也不过被俘5000余人,说金门战役我军被俘7000余实在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了。
就敌军损失而言,伤1982人,亡1267人的数字最早出自刘云翰的回忆录,后来被国民党方面沿用至今,其真实性还有待验证。从战场情况来说,敌军参战兵力在2万多,如果伤亡不过3000人,歼敌9000余,敌我损失1:3,如果有利的数字恐怕很难叫那么多国民党将军们说自己伤亡惨烈吧。
❸ 百战经典天津战役
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了解过百战经典中的天津战役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百战经典天津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天津战役简介
天津战役是平津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攻坚战,由时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平津战役最初的作战计划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在把50多万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和塘沽5个孤立点后,先打下塘沽,以阻止国民党部队海上外逃,迫使平津守敌放下武器,避免平津两大城市遭战火破坏。但是经过侦察发现,塘沽周围不适于构筑工事和展开兵力,平津守敌又企图顽抗,于是中央军委改变原定计划, 决定 首先攻取天津。天津地形复杂,市内被河流切成若干地区,周围又是沿海洼地,易守难攻,而守敌达13万人,并且绕城构筑了现代化防御工事。根据这种情况,考虑到天津南北长、东西窄的特点,以及市内河流分布情况,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按照这个方针,东北野战军遂以第 l、第2、第 7、第 8、第 9纵队全部和第 12、第 6纵队各一部共22个师 34万人,配属大口径火炮 538门、坦克 30辆、装甲车 16辆,由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发起攻城作战。从1949年1月3日至12日,用了10天时间,扫清了天津外围的18个据点,完成了攻城的准备工作。曾先后3次要求守敌放下武器,但都遭到拒绝。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月14日上午10时发起总攻,500多门大炮经40分钟火力急袭,在守军防御体系上打开缺口;工兵在护城河上架设浮桥,随后,各步兵纵队由天津最窄的东西两侧发起对攻,仅一个小时即突入市区,与守军展开巷战,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至当日 15时,战斗结束,歼敌13万多人,活捉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胜利占领天津。整个战役中,除中纺七厂因守敌顽抗而被毁外,全市工厂、学校、街道大都保持完好。
天津战役战斗经过
外围战
天津国军在环城碉堡工事线长达八十四华里的周围,分为三个防守区。 工商 业市区,则由警备旅、宪兵、警察等施行交通管制和灯火管制,日夜检查行人和住户,严密监视人民的活动。同时将天津各部队的炮兵集中起来,归天津警备司令部副司令秋宗鼎统一指挥,一律用 汽车 牵引,企图集中火力支援作战。预先做好了各地区的炮兵阵地和预备阵地,测好了市郊的目标距离,利用天津市区最高建筑物为观测所地点。在各军进入了防守区以后,随即施行封锁交通,非经防守司令部的许可,不准人马车辆船只出入市区。
十二月二十日,外围的激战开始。灰堆据点在一个夜间就经解放军袭占,保安团团长以下全部被俘。布设的许多地雷,效用不大。在杨柳青的两个护路旅,经一日夜激战后,仅有一团撤回市内。在北仓的一个旅经解放军一夜猛袭,溃乱得零散不堪,收容起来还不足一团。静海保安团尚在减河地区对解放军炮兵的占领阵地作了很大的妨害,终于被驱回来。另有个宝坻的“还乡团”,也随护路旅退入市内。对这些地方团队,既要利用它作战,又顾虑它起内变,都把它收枪而重新改编在收容回来的护路旅内(护路旅的干部是傅总部教导团选编的),作临时新编师,置于第三线工事上。在西南区第九十四军那一个师方面,由于灰堆的失落和前方静海保安团不能立脚,也受威胁,不能以重点支持西营门方面即将发生的剧战,就强迫关外流入市内的游勇(多选云南籍的)再急编为一个新师。军械库存尚有余,因而能够急就,不少滇籍军官也受到利用,暂时作为总预备部队。西营门一接火,又把这个师加到它的西翼来缩短第六十二军的阵线,加深它的纵深。
第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鉴于北仓、灰堆外围据点的孤立,轻易就被解放军摧毁,他为宜兴端口据点之团担心。又以他的基本第一五七师留北平不得归还建制,感到主阵地兵力不够用,以为北站和西营门双方都要受攻,再无能顾到宜兴端口据点,就撤回那个第一五一师派出的加强团,作军的预备部队。他怕原来阵地为解放军所利用,作为进攻北站的根据,令该团撤出时加以破坏。原指的是工事而言,哪知该团长竟然是纵火焚村,给千数家人民造成严重灾难。我尚无所知,杜建时来告,同为惊愕,电话问了第六十二军,才明究竟。虽然严斥了林伟俦,而未将那个罪恶团长置诸军法以平民愤,我亦负有严重责任。趁解放军尚未进占宜兴端口时,责成第六十二军迅即抢救,市 消防 队全数出动,收效也不甚多,造成一笔莫大罪债。我曾对杜说:“这不同于长沙大火吗?还防守什么!”杜当时还强慰我以“军务为重,急筹善后!”那也就是按照傅作义所宣布的“布设城防阵地拆除民房赔偿 办法 ”,会同杜出了布告,由市府拨款“赔偿救济”。结果 军事 日日紧张,灾民也同林伟俦的处理相反,第八十六军军长刘云瀚认为东局子营房据点的重要而又坚固,遮蔽着接近主阵地的要害,能坚持该点,全线就都可保安全。他特别加强该点的配备,并从主线增加炮火,作强力的支援。这还是他所见特到之处。但这样的设阵配置思想,对砉特具攻坚威力的解放军的英勇强战,又属枉然。第八十六军举其精萃力量用在东局子支点上,只经解放军一日夜的猛攻强袭,即被突陷,炮火的日夜支援,也没起作用,一个大团干净灭亡。这使得原来软弱的第八十六军就全部丧胆了。
一九四八年底,外围各据点已经解放军扫荡干净,全阵线处在围困中,如同瞎子般看不出解放军的调度。但从杨柳青、东局子的受猛攻和解放军炮兵重点针对这两方,认出西营门和民族门将受猛攻,而以对西营门的顾虑更大,但还没想到会一下子就被突破。
一九四九年一月上旬,阵线各处都有不断的接触,河北和西营门地区起了激战。在解放军的一虚一实的迷惑作用下,第六十二军竟将控置的有力一团推进于河北地区,恢复第一五一师建制,置于无用之地,而吁请缩紧西营门阵地线的配置。
西营门战斗日紧一日,国民党空军曾有两次,每次两架轰炸机乘夜从青岛飞来,在西营门、减河间找出目标进行轰炸,掷弹即去,不敢参与地上作战。
西营门初战,曾有解放军一个突击队插入第六十二军阵地网,大约是侦察队的过分勇猛深入以致被击灭,第六十二军那一师防守的部队缴获了解放军“尖刀队”的旗帜,视为“珍重”的战利品,从事宣扬。一时虚骄之气大作,而不知灭亡即在眼前。
十日解放军的攻围部署已经完毕,炮战更趋激烈。解放军战士从一点一点的地堡,逐步灵活地迫近阵前。守军日夜发射雨一般的机关枪火倾倒阵前,以壮孤胆。其实是虚耗弹药,要想制止解放军已不可能。由于西营门的不停地激战,东局子的被猛攻陷落,已看出受攻的重点,将是在西营门和民族门的东西两方面。 解放军的重炮火更多倾注于西营门的西头一带,并有战车活动于运河自来水厂附近地区。当这紧急时期,请求青岛的飞机来助战不见答应(正为应付淮海的危殆,而不遑顾天津),就将护路旅所改编的新师,推进于西头方面,支援西营门。当西营门激战中,林伟俦恃着新师的准备援应,仍忧虑到河北的孤立突出,将所控制之团(第一五一师有力之团)交给该方师长使用。民族门方面,除了炮战,只见解放军的小部迫近,逐步夺取第八十六军阵前的小支点,在构成地堡作攻击准备。
总攻
1月14日10时,总攻开始,经过40分钟炮火准备后,11时,第2纵队第4师突击队首先突破 成功 。担任“东西对进”的主攻部队如潮水般涌进突破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天津守敌拦腰杀去。从14日夜至15日凌晨,西集团先头部队先后攻克中部守敌各个支撑点,并相继占领海河上游中游各个桥梁。其中,第1纵队第1师第2团、第2师第5团先头部队于15日凌晨攻占金汤桥,第2师第5团第7连于15日晨8时许攻占胜利桥(今北安桥),第3师第7团第5连也于15日拂晓攻占中正桥(今解放桥);第2纵队第5师第14团攻击部队在连克大丰桥、金华桥、金钟桥、金钢桥后,也在15日凌晨进至金汤桥;东集团第8纵队第23师第70团突击部队于15日拂晓与西集团在金钢桥、金汤桥等地会合,使之南北不能相接。敌人整个防御体系被打乱,陷入极度慌乱之中。
第1纵队第1师从15日5时开始向敌核心工事天津警备司令部发起攻击,激战5个小时,第1团的战士们敏捷地冲进敌司令部大门,活捉陈长捷等7名国民党将领。15时,据守天津城北部、敌军战斗力最强的第151师,在我军重重包围之下,宣布投降。至此,天津战役胜利结束,历时29个小时。守敌13万人全部被歼。
天津战役战后统计
伤亡损失
天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共伤亡二万三千七百九十九(23,799)人。其中伤师级一人、团级十一人、营级九十二人、连级四百(400)人、排级八百三十八(838)人、班以下一万七千八百七十二(17,872)人,合计一万九千二百一十四(19,214)人。牺牲团级七人、营级二十八人、连级一百一十七(117)人、排级二百一十六(216)人、班级以下三千七百三十八(3,738)人,合计四千一百零六(4,106)人。其他四百七十九(479)人,共计二万三千七百九十九(23,799)人。天津战役消耗炮弹八万八千九百七十二(88,972)发、子弹二百四十九万九千三百四十二(2,499,342)发、手榴弹四万三千七百八十三(43,783)枚、炸药二万零九百二十五(20,925)公斤、爆破筒一千二百六十八(1,268)颗,遗失重机枪五挺、轻机枪三十一挺、六零炮八门、掷弹筒十四具、其他一千零八十六(1,086),损坏重机枪四十三挺、轻机枪七十八挺、迫击炮九门、六零炮二十二门、战防炮四门、步兵炮四门、山炮十门、平射炮七门、榴弹炮一门、坦克八辆、装甲车六辆、汽车一百八十九(189)辆。
战争成果
天津战役共毙伤国民党守军正规军九千九百三十三(9,933)人、地方军一千三百三十七(1,337)人,合计一万一千二百七十(11,270)人。俘虏正规军九万二千三百九十九(92,399)人、地方军二万四千五百三十六(24,536)人,合计十一万六千九百三十五(116,935)人。投降正规军八百零二(802)人、地方军一千九百七十(1,970)人,共计十三万零九百七十七(130,977)人,其中毙伤一万一千二百七十(11,270)人俘虏十一万六千九百三十三(116,933)人,投降二千七百七十二(2,772)人其级军官三十人(其中天津市政府兼北宁线护路军司令杜建时自首,天津市公安局局长李汉元是否)、校级军官四百四十一人。将级军官名单如下: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陈长捷、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副司令秋宗鼎、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秘书长李叶靖、第八十六军军长刘云瀚、第八十六军军长副军长范玉书、第二十六师师长张越群、第二十六师副师长何卓、第二八四师副师长罗先、第二九三师师长陈廖华、第二九三师副师长陈昆、第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第一五一师师长陈直、 教育 长李上达、第六十七师师长李学正、第六十七师副师长刘顺楚、第六十七师副参谋长曾会奇、第九十四军副军长王治熙、第四十三师师长饶启尧、第四十三师参谋长徐奇春、第四十三师副师长余和、第三零五师师长姚葛民、第三零五师副师长程德煌、第三二六师师长柴玉峰、第三二六师副师长吴继先、宪兵第二十团团长曾加林、国防部军纪检查组杨威。津南第一支队支队长白英杰、补训总队总队长宋捷、还有天津市公安局局长李汉元。天津战役缴获火炮一千六百四十八(1,648)门(其中榴弹炮九门、山炮二十五门、野炮二十八门,其他一千六百四十八(1,648)门。枪五万四千六百八十二(54,682)(重机枪五百一十五(515)挺、轻机枪三千零三十八(3,038)挺、其他五万四千六百八十二(54,682)支)、坦克十一辆(十二辆)、装甲车九辆、汽车八百七十九(879)辆、大车一百五十三(153)两、炮弹六万八千九百二十一(68,921)发、手榴弹八万九千五百二十四(89,524)枚、子弹七十一万三千七百一十三发(713,713))。骡马一千二百八十一(1,281)匹。
❹ 解放战争国共两军各阵亡人数是多少
由于战争跨度大,自然难以估计。只能根据三大战役情况推算。
据官方记录,解放战争共消灭国民党军807万人,其中毙伤171万人,根据上面经验推算,其中阵亡约30多万人。解放军方面伤亡130万人,其中,牺牲26万人,失踪和被俘19万人。
估计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军共有300多万人伤亡,军人死亡60多万人。平民直接死于战争的人数估计在50-100万之间。
❺ 三大战役中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1,名称:
辽沈、淮海、平津
2,地点:
辽沈(辽宁,沈阳地区)
淮海(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平津:北平天津地区
3,意义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就是淮海战役
❻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我方每场伤亡多少人啊
辽沈战役,我军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连同各种特种兵部队和地方保安团队,合计47.2万余人,其中俘敌306200人,毙伤56800人,起义26000人,投诚83000人.
平津战役.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当东头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在刘亚楼指挥下,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了这座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大城市,天津国民党守军10个师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我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淮海战役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我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❼ 解放战争中国共个伤亡多少人
根据解放军军校教科书记载:国军伤亡171万,我军四支野战军共伤亡120万.
当时的战争,双方都是人海战术,人命如草芥,而且双方都有将战俘直接编入部队的传统,因此很难统计伤亡情况。
在双方火力都不先进的情况下,通常进攻一方的伤亡,1.5~2倍于防守方,防守方,通常60%的人为战俘,另40%,伤亡各半吧,这里的伤,就是重伤了,通常这样的伤员就只能退出战争,残废了。而且很多情况下,这样的重伤员,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生存率又很低了。
❽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牺牲和失踪的人数有多少
一、三大战役的伤亡情况估计
1、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6.49万人,起义2.6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解放军阵亡14009人,伤53328人,失踪1874人,共69211人)
2、平津战役: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人。(其中平津战役纪念馆有解放军方面阵亡名单6639人)
3、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国民党军被俘320355人,毙伤171151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双方伤亡比为4.06:1。
由以上资料可见,三大战役中,解放军方面共伤亡24.4万人,其中阵亡4.66万人;国民党方面估计总伤亡25万左右,阵亡人数应该在5-7万人左右(基于国方是败方,伤员救治条件远差于解放军方而估算)。
双方合计共伤亡50万人,其中阵亡10万人。以上估计均不包括老百姓的伤亡情况。
二、解放战争的伤亡情况估计
由于战争跨度大,自然难以估计。只能根据三大战役情况推算。据官方记录,解放战争共消灭国民党军807万人,其中毙伤171万人,根据上面经验推算,其中阵亡约30多万人。解放军方面伤亡130万人,其中,牺牲26万人,失踪和被俘19万人。
估计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军共有300多万人伤亡,军人死亡60多万人。平民直接死于战争的人数估计在50-100万之间。
❾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取得了怎样的战绩
三大战役的主要战绩:在辽沈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东北全境宣告解放。淮海战役中,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获得解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三大战役俗称“大决战”,发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加速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垮台的步伐,获取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接下来,我解放军百万万雄师将展开渡江战役,推枯拉朽的扫除国民党残余势力。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首先切断了北宁路,围攻锦州,并快速包围长春。阻击“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俗称“关门打狗”。经过激战,全歼锦州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长春和平解放。继续南下,孤立无援的廖耀湘兵团10万人在黑山被全歼。11月月攻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战役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解放军采取的方针是分段包围、逐个歼灭。首先,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而后,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围杜聿明指挥的3个兵团25万人于陈官庄地区。最后,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人民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❿ 解放战争中国共个伤亡多少人
根据一九五零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战报,解放军牺牲约三十万人,按照伤亡比一比三的比例,受伤的大约有一百万人左右。
根据战报,我军和敌军阵亡比例略小于一比一,也就是国军死亡大约也是三十万左右。国军和解放军卫生水平相当,伤亡比相当,国军受伤也是一百万左右。
解放战争双方都很克制,没有大规模平民伤亡事件,中国人口在解放战争中没有大量损失。
可以估算解放战争军人和平民因为战争直接死亡不会超过一百万。
因为战争受伤人数应该不超过四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