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帝士力集团怎么样
扩展阅读
福州交易市场哪里好 2024-05-19 09:37:14

天津帝士力集团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11-28 03:39:14

㈠ 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公司系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津股批[2000]4号文批准,由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振凯贸易有限公司、天津帝士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永生建筑有限公司、金华市金磐开发区万顺贸易有限公司、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发起设立,于2000年4月30日在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并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股票已于2002年8月2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2017年4月20日,公司名称由"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闫凯境
成立时间:1998-04-30
注册资本:151266.6229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20000000001246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天津市北辰区普济河东道2号(天士力现代中药城)

㈡ 天津大学是211院校吗

天津大学是211工程高校,也是985工程高校,还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筑老八校之一,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㈢ 为什么说隋炀帝是关陇集团的叛徒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次子,他何以能夺取其兄杨勇的太子位,从而登上皇位?称帝后的杨广即隋炀帝为什么不依靠北人即杨氏起家的关陇集团,而依靠南人,致使南北朝臣矛盾激化,内部分裂,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只有从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去探讨。

一、善矫饰媚双亲夺帝位

杨广工心计善矫饰,他针对其兄杨勇的弱点反其道而行之,以投双亲之所好,博取欢心;同时,暗里广结朋党,策划夺位阴谋。

杨勇是杨坚长子,杨坚称帝后立他为太子,不管大事小事都让他参与,如果政令有什么问题,他都会说出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很得杨坚喜欢。

杨勇颇好学,会词赋,性宽仁、厚道、坦直,但为人率性任情,喜排场。文帝尚节俭、反对奢华,就非常不满意,说:"想要长久治天下怎能奢华如此!"比如百官来朝,杨勇设乐受贺,文帝很反感,认为是"违礼",于是,恩宠渐衰。

杨勇多内宠,尤爱姬妾昭云,不喜欢独孤皇后为他选的嫡妻元妃,而元妃因患心脏病,二天便死了,独孤皇后疑元妃之死是被勇所害,严斥之。杨广知道父皇母后不喜太子之故,姬妾但备员数,只跟肖后住在一起;每次来朝,车马侍从,都很俭素:接待朝臣,礼极卑屈。这样,不只得到父皇母后的宠爱,也得到群臣的赞扬,他的"好名声"遍传了出去。

炀帝杀父屠兄,这是其私欲膨胀极度的必然结果。他又是个猜忌多疑的专制暴君,不可能有唐太宗化敌为已用的胸怀和智谋,只能对先帝旧臣和拥护太子杨勇派一概排斥,加上他对人民又这么残暴,因而不断扩大和加强敌对势力,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反叛洪流。当他逃到江都后已感到末日将至,有一次,他取镜照面,对肖后说:"好头颈,不知谁该来斩它!"肖后非常震惊,杨广强笑道:"朕以贵天下,后斩头又如何!"

但当叛变的将官要斩他头的时候,这个暴君原来是个懦夫,他发抖了。因害怕刀杀,要求让他饮毒酒了结,叛将不同意,他便自解衣带给叛将们,哀求缢杀,于是这个罪大恶极的民贼,就这样被自缢身死。

㈣ 皇亲被侮辱帝王也难以怪罪,南北朝士族究竟有多嚣张

简单来说,就是皇帝想要动士族,先被收拾的肯定是皇帝;士族想要换皇帝,皇帝在这个位置上基本待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天。

一般而言,当前普遍认为三国时期曹魏推行的九品中正制的士族崛起的制度支撑,后经过逐步演化,士族逐渐成为门阀士族,成为盛极一时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阶级,这个阶级代表利益相同,掌控国家大部门资源,甚至拥有选拔官员,更换皇帝的逆天能力。

㈤ 曹操不敢受帝称号的真正原因在哪里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诸侯之一,文韬武略,智慧过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求才若渴,为人是用,官拜丞相,曹操为何敢称帝?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那时候的形势没有具备称帝的条件,孙权与刘备虎视眈眈。如果曹操敢称帝,让刘备孙权捉住把柄,联合讨伐他,这样曹操就烦恼的事情更多。

说曹操不敢受帝称号是不准确的,不是不敢,而是不愿!曹操其人,看似不在乎自己的声名,实则不然,其实他比任何人都在乎天下人对他看法。曹操起兵,是以光复汉室的名义。能够成事,靠的还是他刺杀董卓的名头。他的一切,还都是因为他依附汉家天下得来的。不管他后来怎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还都只是大汉的丞相,天下人就算对他在不齿,可也说不出什么。再则,跟着曹操的谋士大将们,也不都只认曹操,还有一大部分是奉汉室为正统的。就连荀彧这样的,跟着曹操征战一生立下汗马功劳的近臣谋士,都反对他废帝自立,曹操自然也要考虑这方面的压力。但以当时曹操的势力,曹操要是称帝,无人能够阻拦。曹操不称帝,还是和他身为汉臣,不想落个篡位乱臣贼子的名声有关,毕竟还有东吴,川蜀对他虎视眈眈呢!

曹操和夏侯惇的是创业合伙人,和异姓血亲兄弟,在曹操成为魏王后己经实际上成为真正皇帝的时侯,贾诩,程昱都建议他举行大礼,成为皇帝。但夏候惇却建议打下益州刘备后,再顺流而下统一东吴,再当皇帝举行大礼更加安稳,天下太平,才能遵循尧舜的道路,行禅让之事,曹操听从夏候惇的劝说,没有去当皇帝,可在灭了关羽以后就死了。夏侯惇也因为自己劝说,深深自责,不久也死了。

曹操当时己经有。当皇帝之实,就缺一个礼仪罢了,他也许是怕自己女儿们,因为自己当了皇帝,天天吵闹。也许更怕似夏侯惇一样的合伙人,不能平等谈天说地,使自己孤单寂寞。所以他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当时刘备是他最大敌人,占据四川汉中。在他当中魏王时,孙权已经再次投降过来还联合起来消灭荆州的强大的关羽,孙权还把关羽人头送到洛阳示众。

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候。孙权派人向洛阳朝廷进贡,又将曹操将领朱光等人送回洛阳。写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当上大魏皇帝。曹操将信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着护火上烤耶”。群臣乘机向他也劝他当上皇帝。曹操由于不想违被以前对荀彧等伙计了承诺,怕死了孤独。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从最了解曹操心里刘备这样说,曹操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命,议见者曹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复无远志也。今曹三分天下有其二,欲将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坐此老乎。是的曹操非常想当皇帝,只是怕皇帝孤单寂寞,当夏侯惇说,自古以来,能除民害百姓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三十余年功德着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者,应天顺民,复何大疑哉。天下太平,才能举行禅让尧舜之事。

实际上。曹操是个非常将究实惠的人,他不当皇帝,是一生都将自己装伴成忠于汉朝廷的人,不想因为自己图虚名。而自己否定自己的过去是汉朝大忠臣。更不想放弃兵权,去当皇帝,招来杀身之祸,遗害子孙灭绝。而是想时时享受天子荣光,却不落人口实,己经篡夺了汉朝大权,想着打下刘备,统一全国后,再当不迟。结果死了,没有当上皇帝。

儿子曹丕刚上魏王,就代替汉献帝当上皇帝。

曹操本身也是个是想非常崇尚法律的人,讲仁义是他思想的对己要求。以道德礼让教民和治理国家。尚礼重法,自已当皇帝,明显有违道德规范,所以没有自己去干。只有虚名,没有实得的皇帝。却实实在在为儿子打下坚实基础,去代替早就名不符实汉朝天下。

曹操在217年汉献帝己经给曹操魏王天子十二流苏王冕,金银车,六驾马,设五付车。完全皇帝礼仪派头。可是曹操在达摩坡与夏侯惇的军队同时向襄阳会战关羽,曹操召来夏侯惇。把军事大权授予夏侯惇为前将军,令其督领各军,也就是夏候惇己经撑握军权,他的意见,使得曹操不得不听从。从而使曹操没有当上皇帝。

因为: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青年时期的曹操确实有报国之心,中年时期的曹操奋力拼搏,壮大了自己的势力,老年时期的曹操功成名就,位极人臣,更想达到人生巅峰,坐北面南,居九五之尊。曹操有称帝的能力,但有许多顾忌,一是担心忠正之士反对,二是夏侯惇认为先平定平下,才能顺理成章地改朝换代,时机尚未成熟,三是曹操年老体弱,心虚,特别是在关羽被杀后,自己冒然称帝,会遭到刘备及天下仁人志士全力讨伐,所以曹操在有生之年不受帝号。。。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在许都消沉了几年,眼看着刘备孙权发展壮大,自己必须振奋,曹操集团是打着朝廷的旗号成功运行,曹操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体系,压迫朝廷封其为魏公。但遭到了曹操敬重的首席谋士荀彧的反对,荀彧一心忠于汉室,投奔了四世三公的袁绍,见袁绍优柔寡断,成不了大事,从而转投志向远大的曹操,尽平生才华,尽力辅佐曹操,希望凭借曹操的势力,平定天下战乱,还政于汉室朝廷。但曹操称魏公,想学前朝安汉公王莽呀,想巅覆汉室,心怀不轨啦!虽然荀彧劳苦功高,但平定了北方的曹操家大业大,容不得他人反对,对荀彧赐以没有食物的空盒,意为我俩缘份已尽,你也无物可食了,荀彧是何等聪明之人,知道曹操不是从前的曹操了,反对无效,含恨自缢而亡。曹操为了彻底掌控朝廷,更换汉室血液,曹操陆续杀了伏后,董贵妃及献帝众王子,将自己亲生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充值后宫,德才兼备的曹节被立为皇后,但曹操失算了,曹节抑制父亲而心向大汉。曹操集团唯有曹操与夏侯惇是朝廷命官,夏侯惇又是曹操的左臂右膀,对曹操极其忠诚,曹操待夏侯惇情同手足,也比较敬重。曹操有心代汉而立,但夏侯惇认为时机未熟,天下尚未平定,待天下一统,方能名正言顺。没有夏侯惇的有力支持,也是曹操称王后急于称帝的原因之一。曹操汉中之败后,关羽又举行北伐,曹操忙于应付,心力交瘁。加上曹操几十年长期操劳,头疯日常又犯,曹操已是莫雄暮年。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至洛阳,曹操开匣探视老朋友,见关公须目皆张,受到惊吓,与云长相聚不远也。随着关羽的授首,曹操更不敢称帝,会遭到人神共愤,刘备会尽倾国之力讨伐,鹿死谁手未可知也,曹操不敢置天下形势于不顾。不久,曹操头疯加重,疼痛难忍,满地打滚,只能以手指曹丕,无力撒手而去。曹丕继位魏王,急不可待地篡汉,指使华歆多次入宫索要玉玺,遭到曹皇后的严辞拒绝。但大势顾趋,汉献帝被迫禅位,公元22O年夏,曹丕建立魏国,谥封曹操为魏武帝,完成了曹操生前梦想。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不敢称帝和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不敢称帝是一样的!他们的出生是汉臣和魏臣,这是他们做人最基本的底线!

㈥ 天士力属于是国企吗

天士力不属于国企,是私企。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属于私企,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津股批[2000]4号文批准,由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振凯贸易有限公司,天津帝士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永生建筑有限公司等7家发起设立的。

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天士力控股集团的核心企业,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标志性企业,于2002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600535)。

天士力公司的服务理念。

天士力集团创建于1994年,是一家以全面国际化为引领,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大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以生物医学工程为协同,以健康保健产业和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服务业为两翼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创立以来,天士力始终秉承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的理念和创造健康,人人共享的使命,形成了生命因爱而动的品牌价值主张,确立了共建共生,构建全球生命健康价值生态的企业愿景,持续助力健康中国,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创造社会价值。

㈦ 非功臣集团出身的袁绍家族,凭啥能左右帝国命运细解袁氏发家史

若问东汉末年谁是最牛的家族,袁氏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当初董卓一手遮天,连皇帝都可以随便废立,居然败在了以袁氏为首的关东士族集团手下,被迫远走长安。

董卓进京后,对朝中大臣任意屠杀,俨然就是个无冕之皇,唯独不敢动太傅袁隗,甚至为了拉拢袁家,他还提拔袁术为后将军。董卓废少帝时,满朝无人敢反对,唯有袁绍,对董卓拔刀相向。后来,袁绍、袁术兄弟双双逃出京城,董卓也不敢追究,反而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

以董卓的权势,如果想杀袁绍、袁术,就是分分钟的事,要不然哥俩也不会逃。后来袁绍纠集十八路大军讨董,愤怒的董卓一声令下,包括袁隗、袁基在内,袁家五十余口瞬间丢了性命。可见董卓不是灭不了袁氏,而是有所顾忌,不敢造次。

袁术在董卓入京前,官至中郎将,中级军官,凭什么孤身一人跑到南阳,瞬间就成了一方诸侯?袁绍同样如此,他原本就是个校尉,凭什么短期内人气爆棚,引领十八路诸侯,进而占据冀、青、幽、并四州?

袁氏家族到底有什么“特异功能”,到哪儿都能翻云覆雨呢?又如何让杀人如麻的董卓都缩手缩脚了呢?

因为袁氏“四世三公”,累世营造的庞大政治势力,足以掀翻董卓的政治基础!

所谓“四世三公”,是指袁绍的高祖袁安、曾族祖袁敞、祖父袁汤、父亲袁逢、叔父袁隗,四代人连续出任“三公”之职。所谓“三公”,就是指司徒、太尉、司空,朝廷三个最高职位,司徒即丞相,管行政;太尉即大司马,管军事;司空即御史大夫,管监察。

一个家族,出一位三公就足以让后人炫耀一辈子。西汉210年,仅有两个家族父子两代人出任三公,而袁家连续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这个记录空前绝后。

由此它带来一个基本事实,袁家跟天下许多豪门大族之间,存在婚姻关系,或者师生之谊,或者同僚之情,亦或者擢拔之恩,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政治利益关系网。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袁家人走遍天下,但凡有读书人的地方,转几个弯他们总能找到“关系户”。

如果你觉得夸张,我们以袁绍的曾祖袁京为例,他官职“只”做到了蜀郡太守,后来就厌倦了官场,辞职跑到江西宜春隐居做学问,成了易学大家。像他这样的学术泰斗,门下弟子何止数百人?

袁绍、袁术兄弟,到了地方立刻成领袖,凭借的就是家族庞大的势力。这就是董卓不敢得罪他们的原因,也是双方翻脸后,他被逼得在洛阳呆不下去的原因。刀枪征服不了人心,更无力改变政治格局,除非董卓有本事一夜间斩断袁氏的所有利益链。

熟知 历史 的人都知道,东汉的基本政治架构,是以开国功臣家族为班底,形成的皇权与豪门士族集团共治模式。这些功臣家族之间,以及他们与皇族之间相互联姻,牢牢控制帝国的上层建筑。问题来了,袁氏并非功臣集团,他们怎么挤上了豪门集团的列车?而功臣集团家族的后人,却不见踪影了?

任何一个伟大的家族,都有一个传奇的发迹史,我们就从袁绍的高祖袁安谈起。

袁安步入仕途的通行证是一门家学——孟氏易,《孟氏易》是流行于西汉时期的易学分支,在当时风靡一时。袁安的老师就是他的祖父袁良,袁良因为学术成就入仕,汉平帝时官至太子舍人,东汉建立后又出任县令。

所以,袁安是“学三代”。两汉时期对五经学术的研究,达到一个高峰期,尤其是汉元帝之后,朝堂几乎成了儒家天下,有资格出任三公的,必须是学术大家。在“看文凭”的年代,袁良流传的家学《孟氏易》,无疑为袁氏家族的进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看起来,知识改变命运,古皆有之。

袁安靠学问敲开仕途,又靠他的执政风格迅速蹿升,说出来就俩字,“严”和“公”。在任河南尹期间,他的这个风格引起了汉明帝的注意。洛阳就隶属河南郡,权贵集中的地方,很难治理,而汉明帝恰恰是个苛严的皇帝,袁安的风格完美切合了汉明帝的心思。

袁安曾经处理过一件非常棘手的案件,搅扰了东汉帝国十几年,导致数千人丧生的楚王刘英谋反案。刘英是汉明帝的异母弟弟,汉明帝虽是明君,但在兄弟情上略显刻薄。出于忌惮,他对案件穷追猛打,官员们害怕受牵连,故意扩大范围,以迎合汉明帝,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袁安调查清楚真相后,要求文书如实上报,手下官员们怕得罪汉明帝,吓得磕头求袁安改变主意。袁安不为所动,表示所有结果由自己一人承担。汉明帝在接到袁安的呈报后,才有所醒悟,感动之余,下旨释放了四百多家无辜者。

当年王莽的曾祖王贺曾经说, “吾 闻活 千人有封子孙” 。袁安一个案件,就救了四百多家,何止千条人命,所以从因果报应来说,他的子孙封侯,也不算意外。

因为出色的政绩,袁安终于步入中央,升任太仆,又因为一次朝议,让汉章帝刮目相看。在那次朝议上,袁安跟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直接交火,遭到司隶校尉弹劾。而汉章帝则认为袁安做得对,转过年来让他接替了第五伦的司空之职,一年后他又转任司徒。

袁安真是幸运,他的执政风格符合了汉明帝的胃口,其刚正不阿的秉性,又得到了汉章帝的赏识。

袁安还有幸运事吗?有,他的第三个特点充满凶险,却收到了奇效。这个特点就是,他讨厌外戚专政,盯着窦氏一族穷追猛打。

在担任司徒后的第二年,汉章帝驾崩,9岁的汉和帝登基,窦太后垂帘听政。窦太后依靠她的哥哥窦宪为外援,把持朝政。窦宪兄弟们很不争气,坏事做绝,竟然连拦路抢劫这种强盗的行径都敢做。由此袁安多次与窦氏兄弟正面交锋,窦宪几次欲加害袁安,都未得逞。

按理来说,袁安盯着窦氏开火,一定会遭到窦太后的清算。可事实上,窦太后却并未对袁安打击报复。原因是,窦太后深知自己的兄弟们名声太臭,她也不敢公然拿袁安这样的标杆下手,正所谓道行深了鬼也怕!

袁安反外戚的立场,在他的儿子袁敞身上得到了延续。

如果说袁安是三好生,他的儿子们则是“学霸生”,其中第三子袁敞,年纪轻轻就当起了《孟氏易》的传人,开门办学。本人是学霸,老爸是司徒,袁敞毫不意外地飞黄腾达,他以太子舍人为起点,一路飙升,除了去东郡任太守镀镀金,其它时间一直在中央做官。汉安帝元初三年,袁敞“按部就班”地当上了司空,成为袁氏第二位三公。

袁敞的性格,跟其父袁安非常相似,同样刚正不阿,同样反感外戚政治。汉安帝时期的外戚,变成了邓氏,东汉开国第一功臣邓禹的孙女邓绥,就是皇太后。实事求是讲,这位邓太后是 历史 上少有的杰出女政治家,为东汉帝国的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不过,政治家对权力的贪婪,也让她留下了不少诟病。

袁敞反外戚的立场,让邓太后很不爽。不幸的是,由于儿子泄密被抓把柄,袁敞被邓太后乘机免职。遭遇打击的袁敞,一气之下自杀了。

袁安的次子袁京(袁绍曾祖),才是袁氏家族学术成就最高的一位,他是东汉时期易经研究最杰出的大师之一,有着作传于后世。袁京不慕官场浮华,早早隐居山林,过起清苦的生活。如今的宜春市,旧称袁州府,就得名于袁京。

袁京的儿子袁汤是“公三代”,他替袁家创下了两个记录,一是用三年时间,把司空、司徒、太尉挨个过了一遍瘾,二是赚回一个侯爵。除此而外,袁汤这个三公,个人事迹几乎一片空白。

也就是说,袁汤其实是个坐在大树下,安享祖上阴凉的庸碌之辈,当上三公时,已经处于接近退休的年龄。那么他靠什么封侯的呢?拥立汉桓帝。汉质帝被外戚梁冀毒杀后,由梁太后做主,迎立14岁的平原王刘志为帝,袁汤跟着投了赞成票,成了拥立之臣。

由此可见,袁汤已经丢掉了父祖不附外戚的传统,成了梁氏外戚的跟屁虫。当然,袁汤还为袁家做了一个隐性贡献——儿子生得多,足足十二个。

在袁汤的儿子们中,出了两位三公,一位叫袁逢,袁绍和袁术的父亲,一位就是后来被董卓杀害的袁隗。

袁逢比其父还要庸碌,只留下为人忠厚的描述,曾任太仆、司空、执金吾。袁隗比哥哥袁逢更早当上三公(太尉),董卓掌权后他还担任了一段时间太傅。

袁隗曾和大将军何进一起任“录尚书事”,即朝政的实际决策人。这表明,汉灵帝后期,文官集团重新进入了决策层。不过,袁隗的表现实在难言合格,袁绍迷惑何进,导演的“十常侍之乱”,其背后主谋,很可能就是袁隗。而正是这场动乱,把东汉帝国推向了万劫不复。

董卓掌权后,袁隗采取奉迎的态度,因此在 历史 上留下诟病。王夫之就不客气地骂他: “犹然尸位而为大臣,廉耻之心荡然矣。”

袁汤还有一个儿子叫袁成,《三国志》记载,他也曾经出任三公,如果是这样的话,袁氏一族是“四世六位三公”。袁成就是袁绍的养父,由于袁成无子,袁逢将庶长子袁绍过继给袁成为子。所以,袁绍和袁术从法理上讲是堂兄弟,从医学上讲是亲兄弟。

如果把董卓视作掏空东汉的直接责任人,那么发动“十常侍之乱”的袁隗、袁绍、袁术叔侄三人,才是罪魁祸首。董卓掌握朝政后,又是袁家兄弟,开创了地方武装割据的先例,从此天下分崩离析。所以,把袁氏说成东汉帝国的掘墓人,一点不为过。

回顾完袁氏家族的发家史,我们就可以回答,非功臣集团的袁氏家族,凭什么能左右帝国的命运这个问题了。

一,袁氏家族四代人的努力,让他们挤进了豪门士族集团行列

袁氏家族的发展,明显经历了创业、巩固和壮大三个阶段。

袁安和袁敞父子生逢其时,他们打击外戚和权贵,维护皇权的立场,获得了皇权的赏识,他们学术泰斗的地位和耿介的性格,又得到士族集团的广泛拥护。早早隐居的袁京,为袁氏家族赢得美誉,从另一个侧面树立了袁氏家族的品牌形象。父子三人团,奠定了袁氏家族崛起的根基。

袁汤的才能虽然远不及父祖,但是他宽厚谨慎的风格,确保了袁氏家族“不犯政治错误”,不被枪打出头鸟,甚至拿到了父祖都没有得到的爵位。从国家利益角度,袁汤虽不值得称道,但客观上对袁氏家族挤进豪门集团贡献很大。

袁逢袁隗兄弟,除了延续袁汤的谨慎风格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贡献——与豪门集团广泛联姻,编织成一张庞大的利益网。比如袁隗的妻子马氏,就是名儒马融的女儿,马融则是开国名将马援的后人。此外,他们还与杨氏、陈氏、荀氏、高氏结为亲家。

豪门不是一代人能够建成的,袁氏就是通过四代人的努力,挤进了东汉末年的豪门士族集团。

二,荐举制,是袁氏家族政治资本扩张的内动力

可能你会问,袁家到了第三代就明显表现出“德不配位”,难道仅凭宽厚的品行和“政治正确”,就能保住家族优势吗?

这就涉及到东汉的选拔制度“荐举制”。所谓荐举制,就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由中央负责考核录用的人才选举制度。荐举制在实行之初,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豪门集团对荐举制度的垄断,它成了豪门士族集团内部利益交换的工具。

比如袁氏家族,他们的关系网一直延伸到地方,要想获得地方官的推荐,如果没有与袁氏可交换的利益,就会被排除在推荐范围之外。即使获得推荐了,中央的考察这一关,也掌握在人家手中。

除了袁氏,东汉末年还有荀氏、陈氏、杨氏、司马氏、孔氏等豪门家族。这些家族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东汉的官场,就掌握在了这些家族手中。

董卓为何不被袁氏家族等豪门势力所容?因为董卓既算不上豪门,也不是关东集团,他靠武力夺权的方式,破坏了关东豪门集团的利益,所以,董卓只能回到关中去碰运气。

后来荀彧为何跟曹操翻脸?原因就是曹操非要搞唯才是举,废掉荐举制,动了豪门集团的奶酪。

汉灵帝为何另起炉灶,搞了一个“鸿都门学”?蹊跷也在这里,官场已经被豪门集团垄断了,他干脆抛弃太学,吸纳寒门子弟进鸿都门学,由皇帝直接选举任用。

因此,保证袁家势力的不是品行,而是察举制,只要这东西在,朝中大臣无论是谁,都需要与袁家做利益交换。请问这种环境下,身处利益中心的袁汤、袁逢、袁隗当三公意外吗?

三,桓灵二帝对外戚集团的持续打击,为袁氏集团崛起创造了空间

第三个问题来了,既然豪门集团牢不可破,东汉开国原有的功臣家族哪里去了?他们才是伴随帝国诞生的第一批豪门士族集团啊?

枪打出头鸟,被干掉了!

东汉成立之初,以阴氏、郭氏、邓氏、马氏、樊氏、梁氏、窦氏、贾氏、耿氏等功臣家族为班底,构建了一个皇权与豪门集团共治天下的模式。这些家族之间相互通婚,又与皇族通婚,形成“血缘联盟”。

这个联盟看着很和谐,其实不然,它必然形成一个政治产物——外戚政治。东汉的皇帝,可能是中国 历史 上最悲催的皇帝,除了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其余所有的皇帝即位的时候都未成年,而且与皇太后都不是亲母子关系。皇太后无一例外地依靠娘家势力,把皇帝架空,每当皇太后去世,皇帝掌权后,又无一例外地对外戚展开清算,由此皇权与外戚之间矛盾非常深。

汉桓帝和汉灵帝,针对外戚势力的打击力度最大,他们重用宦官,利用功臣集团之间,以及功臣集团与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展开铁腕清洗。尤其是汉灵帝,废掉宋皇后之后,干脆立了一个屠夫之家出身的何氏为皇后,并彻底将功臣集团家族踢出了政治核心圈。

以功臣集团为代表的旧豪门集团退出了政治中心,他们留下政治空缺,恰好留给了袁氏、杨氏等新崛起的士族集团,形成了新兴的豪门集团。

为什么一定要有豪门集团?皇帝就不能连袁氏等一起清除?对不起,做不到!政治不是独角戏,而是政治势力之间的势力平衡。古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势力就是士族集团,而东汉就是士族集团发展到豪门化的阶段。

由此可见,袁氏家族的崛起,既有其家族的努力,更离不开荐举制这个 历史 条件的护佑,又充分利用了皇权与外戚的鹬蚌相争。新诞生的豪门士族集团,其生命力要远比功臣集团强大,他们已经不需要外戚身份的保护,而是通过 历史 的生态环境,让自己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㈧ 天津大学是几本院校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天津大学是一所本科类院校,有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建校127年。


㈨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企还是私企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属于私企,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津股批[2000]4号文批准;由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振凯贸易有限公司、天津帝士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永生建筑有限公司等7家发起设立的。

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天士力控股集团的核心企业,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标志性企业,于2002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600535)。

(9)天津帝士力集团怎么样扩展阅读:

天士力研究院是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按照“大病种、大品种、大市场、系列化”的研发思路,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863、973、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研究与开发等重点科研项目40多项。

天士力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合作,组建了天津组分中药技术工程中心,建立了品类齐全的组分中药库,为研发现代中药、化学中药、生物中药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㈩ 汉灵帝即位初期,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展开了怎样的角逐呢

在东汉后期,社会经济随着前朝帝王贵族的荒淫挥霍变得日益萧条,社会动荡不定,统治阶级与官僚集团的腐朽以及对底层百姓的压迫十分深重,农民起义、内乱爆发以及朝中各大政治势力的明争暗斗、政治制度的腐败、礼乐体系的崩解导致社会处于黑暗之中。在经济政治的日益崩溃下,东汉晚期的帝王昏庸无道,大权旁落,为外戚和宦官的专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