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2020年总产值是多少
扩展阅读
苏州和厦门冬天哪个冷 2025-07-22 01:47:25
深圳到安庆有哪些物流 2025-07-22 01:45:13
广州疫情持续多久解封 2025-07-22 01:44:19

天津2020年总产值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2-12-13 03:11:41

A. 天津市市内六区区2008年工业总产值的数据

2008年市内六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3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20.68亿元,增长21.0%。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574.61亿元,增长20.1%;重工业增加值2946.06亿元,增长21.2%。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2506.83亿元,增长2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28.65亿元,增长24.6%。
“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工业结构初具雏形。全年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占市内六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8.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344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8.4%。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3887.34亿元,增长27.0%。
产销衔接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80%,其中,重工业产销率98.73%,轻工业产销率99.12%。主要产品产量如下(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天然原油 万吨 1993.86 3.6
天然气 亿立方米 14.01 5.0
生铁 万吨 1520.14 5.7
成品钢材 万吨 3006.75 6.8
无缝钢管 万吨 331.57 22.2
水泥 万吨 534.89 4.2
移动电话 万部 9004.82 -8.3
显示器 万台 717.20 14.1
照相机 万台 1014.81 42.9
电子元件 亿只 2169.92 22.3
轿车 万辆 53.81 18.4
自行车 万辆 1853.23 14.1

工业经济效益增速放缓。全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93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利税总额1073.25亿元,增长3.6%,增幅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其中,实现税金347.30亿元,增长10.7%,回落4.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25.95亿元,增长0.5%,回落7.7个百分点。

和平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2.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0.2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0.21亿元。

河西区:全区完成区属工业增加值3.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0%,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36%。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3%。其中轻工业完成3.27亿元,占40.47%;重工业完成4.81亿元,占59.53%。工业品产销形式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实现利润总额2261万元。

南开区:共有工业企业1636家,占区域内各类法人单位的18.61%;完成工业总产值163.09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58.70亿元,产销率为97.31%;工业企业税收3.36亿元,占全区税收的20%,其税收是除房地产以外最大的产业。

河东区:1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15亿元,同比增长33.58%。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9.27亿元,同比增长35.01% ;实现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35.41%;实现利税4.41 亿元,同比增长 31.53%。有16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合计完成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50.69%,占全部产值的比重达到50.96%。41家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 千万元 ;15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过1亿元;79 家企业实现利税超百万元;18家企业利税超过500万元。 产销率为95.6%,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

红桥区:全区限额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部分重点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全区规模以上14个工业行业中,有8个行业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行业增速均超过20%。与此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35亿元,利税总额243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8%和9.2%;企业产销率达99.3%。节能工作取得新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电耗为113度,比2007年下降6.6%。

河北区:意式工业园等5个都市工业园区相继被认定为天津市都市工业园,入驻园区企业67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83亿元,同比增长23.94%。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

B. 2020年GDP百强城市出炉:6城首入GDP万亿俱乐部,深圳人均GDP全国第一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 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站上百万亿元,达到101.6万亿元,同比增长2.3%,是去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与此同时,全国31个省区市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GDP也相继出炉。尽管,较2019年各地市GDP增速均有所下滑,但与去年一季度经济罕见地大幅下降相比,绝大部分城市经济增速已由负转正并逐季加速度增长。

从地域方面来看,随着我国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城市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小,增速恢复较快,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也全部脱贫摘帽。

相较之下,受海外疫情持续、贸易进出口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城市经济恢复较缓慢,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增速。

因此,我国的城市经济格局与发展趋势也有了新的变化。


GDP万亿俱乐部增至23城,南京首入GDP十强


随着江苏南通、安徽合肥、陕西西安、山东济南、福建泉州和福州先后披露2020年GDP突破万亿元的经济数据, GDP万亿俱乐部得以迅速扩容,猛增至23座城市,新增城市数量为史上最多。

据时代数据统计,这23座GDP万亿俱乐部城市的经济总量达到38.36万亿元,占中国GDP总量的37.76%,接近四成。 从所在省份来看,江苏省拥有的GDP万亿俱乐部城市最多,达到4座,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和南通;其次是广东,分别是深圳、广州和佛山。

从省会方面来看,在2020年新增济南、合肥、西安、福州4座省会城市后,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省会城市数量已激增至11城,“强省会”区域发展格局的越趋明显。其中,成都已是西南地区的经济龙头,与重庆一起协同发展;西安则是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支柱。

从单个城市GDP来看,一线城市依然占据榜单前四;天津GDP相对出现了“缩水”,掉出榜单前十;南京则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GDP实现4.6%的中高速增长,首次闯入GDP全国十强。

此外,重庆2020年GDP首次突破2.5万亿元,与一线城市广州的经济总量仅差16.32亿元;苏州2020年GDP首次突破2万亿元,GDP2万亿+城市扩容至6城。


深圳人均GDP首超克拉玛依列全国第一


从城市人均GDP方面来看,以2019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计算, 深圳人均GDP继续保持正增长,由2019年的20.04万元增至20.59万元,首次超越石油之城克拉玛依成为全国第一 ;克拉玛依人均GDP则下滑至19.18万元,位列全国第二;来自江苏的无锡、苏州、南京分列三至五位。

此外,内蒙古煤城鄂尔多斯人均GDP也有所下滑,由2019年的17.27万元降至16.93万元,掉出人均GDP全国前五;广州人均GDP达到16.35万元,进入全国前十;上海人均GDP增速减缓,掉出全国前十。


舟山GDP增速领跑全国,西部增速普遍较高


从城市经济增速方面来看,浙江舟山GDP增速继续领跑全国,达到12%,并创下12年来新高。 作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舟山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型城市、面朝太平洋,区位优势明显。借助浙江自贸区以及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优势,舟山加快石油贸易及其全产业链的发展,其中,石油化工业、机械制造业、船舶修造业和水泥及制品业等4个行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32.8%、24.3%、21.7%和14.1%,合计产值约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

其后, 甘肃金昌和广西梧州是为数不多全年增速达到8%的两座城市,2020年GDP增速分别为8.7%和8%。 金昌市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镍资源丰富,素有中国镍都的美誉,并围绕现有资源大力推进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工业增加值逐年递增,其下辖永昌县原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已于2018年10月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梧州市地处广西东部,位于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是广西的东大门,也是西部大开发12个省市区中距离粤港澳大湾区最近的城市,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围绕冶金新材料产业,加快钢铁管材、不锈钢、再生资源、陶瓷、钛白、石材、林木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兴建产业园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其下辖龙圩区、蒙山县、苍梧县、藤县4个国家级贫困县也全部脱贫摘帽。

此外,经济增速较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在经济Top21座城市中,除浙江舟山、山西晋城、福建宁德和厦门4城均来自中西部地区外,其余均来自西部地区,单广西就有6座城市增速在6%以上。


江苏13城全数进入GDP百强名单


尽管中东部地区经济增速趋缓,但中东部地区城市GDP依旧强劲,在GDP百强城市占据较大比例。其中, 江苏下辖的13座城市GDP均超过3200亿元,全部进入GDP百强城市 ;山东有11座城市进入GDP百强城市;广东有10座城市进入GDP百强城市。

同时,中部经济强省河南有9座城市进入GDP百强城市;东部经济强省浙江有8座城市进入GDP百强城市。此外,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均入围;海南、宁夏、青海、西藏4个省市区无一城市进入。


2020年GDP百强城市总榜


总体上来看,2020年GDP百强城市与2019年的百强城市名单相差无几,但排名变动较为明显的是广东东莞、河南焦作、内蒙古呼和浩特及包头。 其中,广东东莞排名下滑5位,跌出20强;河南焦作下滑39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及包头分别下滑6位和3位,跌出100强。此外,云南曲靖上升13位进入百强城市;福建龙岩及四川宜宾分别上升8位和7位进入百强行列。

据时代数据统计,GDP百强城市的经济总量达到72.05万亿元,占中国GDP总量的70.82%,超过七成。 同时,2020年GDP百强城市的入围门槛也有所提高,从2019年的第100位2705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第100位2802.12亿元。



C. 天津和南京哪个城市工业强

天津的工业要强很多,毕竟是直辖市,而且国家的倾斜性很强。
引自天津统计局2007年数据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44.79亿元,增长18.2%。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414.63亿元,增长19.4%;重工业增加值2230.16亿元,增长18.0%。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0502.91亿元,增长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75.07亿元,增长20.4%。
优势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9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2.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2824.52亿元,增长5.7%,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8.0%。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3126.10亿元,增长22.5%。

引自南京统计局2007年数据
行业 单位数 工业总产值 增长%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2家 1176.75亿元 23.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2家 926.55亿元 14.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家 503.88亿元 34.8%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家 481.31亿元 13.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0家 277.27亿元 14.7%

D. 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榜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如下:
1、苏州
工业总产值3.57万亿,位居全国第一,就生产规模来说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2、上海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3.1万亿元,原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94万亿元,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

4、重庆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6万亿元,中国西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业总产值2.1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万亿元,中国第一大高科技工业城市

7、广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5万亿元
8、青岛
2016年工业总产值1.8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高铁生产基地,北方第二大工业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74万亿元
10、烟台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63万亿元

11、无锡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5万亿元

12、东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1万亿元
13、郑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万亿元,中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14、宁波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8万亿元

15、武汉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5万亿元
16、潍坊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4万亿元
17、东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3万亿元

18、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万亿元
19、常州
2016年工业总产值1.23万亿元
20、成都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22万亿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中南工业基地彻底没落,京津唐工业基地也风光不再,珠三角、苏锡常、山东半岛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业基地格局,新三大工业基地年产值都超过6万亿元。而这新三大工业基地也不再有严格的轻重工业之分,基本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4)天津2020年总产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1、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十大重工业城市
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武汉、天津、唐山、重庆、大连、洛阳。
2、重工业城市的分类
重工业城市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重工业城市

E. 天津的简介

法人代表只万民目无法律欺压善良的员工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津津制药厂

天津市津津制药厂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成立于1993年,企业性质:集体企业,于2005年9月改为私有制,企业性质:民营企业,法人代表:只万民。

1999年7月,在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政府的帮助下,天津市津津制药厂开始招聘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为留住人才,只万民口头承诺,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只要结婚就给房子,干满8年房子归个人。双职工分偏单,单职工分独单。至2004年底,企业陆续招聘本科以上学历40人,在他的许诺下,结婚后的大学生确实分得了房子,并为自己的房子增添了所需的家具。

2005年9月只万民通过运作将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在此之前,2005年4月他打着大学生的名义,协同张家窝镇房建共同建楼房一栋,声称:为了公平将旧房子收回,给大家分新房子。同时,他彻底否定了干满8年房子归个人的说法,(因为到2005年有很多人已干了6、7年了,房子成为个人的马上就可以变成现实了)并要求大学生个人出钱将房子买下,无奈之下,大学生们只好拿钱将房子买下。同时签订了购房协议,从张家窝镇政府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

2006年1-3月,三个月的工资仅有200元,由于公司和个人之间都并未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基本生活无法保证,陆续有4人(熊宁波、张海峰、邓淑艳、周长娣)提出辞职,公司同意解除工作关系。辞职人员愿意按照购房协议,返还公司房子升值资金的50%,而只万民却不讲信用,企图废除已签订的购房协议,要求已离职和在厂的大学生重新签订购房协议。

2005年3月17日,只万民单方提出了第二份购房协议,陈雅婷、侯文峰、刘艳辉、刘云波、万仲柏、郑爱红、展晓飞7人由于对第二份协议有异议,所以离职,愿意按照购房协议,返还公司房子升值资金的50%。

以上11人与公司已事实解除劳动关系,要求调动人事关系及档案,只万民以“房子问题”为借口不予开证明,并不准调动人事关系。

无奈之下,2006年4月份,共11人向西青区劳动仲裁委员会请求劳动仲裁。要求将人事关系及档案调出,谁知仲裁结果是一塌糊涂,明显偏袒于只万民,仲裁结果是:待双方“未尽事宜”解决完毕后方可调档。我们询问西青区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未尽事宜”指的是什么?西青区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回答竟是:“不予解释”

对于公司未和我们签订劳动合同他不予追究,对于我们与公司事实解除劳动关系,却不承认。只要不存在劳动关系就不应该扣留我们的档案,有任何其他纠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和档案无任何关系。

至今,这11人也分别找到了新的工作单位,但由于我们的人事关系未能调出,同时被新单位视为不稳定人员,影响个人待遇,各种劳动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未能缴纳,这些损失谁来承担?

F. 天津高新区的发展规划

一、经济发展概况
南开科技园管委会2002年在市、区政府的决策下完成组建,2003年顺利实现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区的体制调整和企业接转。在此基础上,科技园管委会对职能范围内约12.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与发展空间进行了不断的产业引导与提升,逐步确立了“以科贸为先导,以研发为后盾,以工业为支撑”的发展思路,建立起以“IT圈”(信息技术产业群)凝聚“CBD圈”(中央商务区),以优势工业企业领军特色产业园,以东、西部区域相互价值拉动为产业空间特征的我市中心科技新城区的经济体系。
在这一经济体系的有序、良性运转下, 南开科技园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稳定和快速发,累计引进内、外资企业2884 户(项),引进资金52.6亿元,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60.4亿;地区生产总值95.81亿元;工业总产值344.65亿元;出口产品销售收入10.66亿美元;利润15.75亿元,税金18.94亿元。其中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幅达到了30%以上。(见附表1: 02年-07年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二、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格局
南开科技园区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按照经济发展结构可细分为15个小块状区域,即以红旗路为界东部7个区域,西部8个区域(见附表2:南开科技园发展规划图),这一结构中,东部区域科研、教育、科技商务与商业发达密集,土地与房产价格高企,产业价值大量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增值服务;西部地区原为大量国有、集体企业所在地,历经数年来的企业不断整合,土地厂房资源不断盘活,渐次形成现代都市科技工业的发祥地和扩张地,产业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低能低耗、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科技工业在中心城区发展与壮大。多年来,在国家级产业政策的引导和经济特区模式的扶植与服务下,科技园内的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各具特色,高速发展。
(一)工业发展状况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量化指标
2007年南开科技园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126家,实现营业总收入97.7亿元,占企业总量的52.61%;工业增加值16.8亿元,占到企业总量的51.35%;工业总产值95.6亿元,占到企业总量的91.71%;实现利润3.1亿元,占企业总量的77.51%;上缴税金3.3亿元,占企业总量的51.14 %;出口产品销售收入2.8亿美元,占企业总量的90.3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出口企业27家,累计完成出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38.6%,占企业总量的90.3%。其中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7家,其出口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额的92.9%。
2007年纳入定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汇总主要产品9项,涉及自动化仪表、光学仪器、机械配件、化工新材料、通讯设备等多种产业门类,共计产量82万台(套)、770吨。
2、特色工业格局
2.1咸阳北工业区、中试基地和南开工业园(西四区、西三区和西一区,见附表2)。三个区域内已逐步形成了天津爱普生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12.5亿元)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天津欧波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1.6亿元)为代表的机械设备、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2.16亿元)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三大高新技术主导产业。2007年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达到51家,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4亿元,工业总产值58.9亿元,利润1.3亿元,工业GDP1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产值、利润、工业GDP的61.8%、61.6%、41.9%、83.3%。
2.2南开工业园(西一区,见附表2)。该区域总占地面积46.5公顷,地理位置优越,是目前市中心城区内的最完整的科技工业园。经2002年以来的不断建设,尤其2006年南开区政府出资近千万元,对园内展开综合整治,使之软硬件环境全面提升,最终达到物理界限明显,全封闭物业管理的都市工业示范园标准。至2007年底,完成建设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引进、培育企业279家,引入资金5.5亿元,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33亿元,创税5.1亿元,孵化成长起来一批像九安医疗电子、特变电工、久荣车轮、安琪尔集团、鑫茂集团、天大天发、精工医疗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光电子类企业超过30家,光电子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1、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量化指标
2007年南开科技园收入超100万元的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390户,营业收入35.89亿元,实现利润0.55亿元,上缴税金1.42亿元,分别占园区总量的19.32%,13.75%,21.95%。这些企业主要涉及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业、商业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在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集中度较高,共计294户,07年实现收入27.61亿元,利润0.43亿元,创税0.95亿元,分别占园内规模上现代服务业比重的75.38%,76.93%,78.18%,66.90%。其中计算机服务业收入4.14亿元,软件业收入2.22亿元,专业技术服务业收入10.98亿元,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收入13.32亿元,分别占园内规模上现代服务业收入的11.54%,6.20%,30.59%,37.11%。
收入过千万的企业有34户,虽不足企业总数的10%,但实现收入13.39亿元,营业利润0.36亿元,税收0.54亿元,分别占南开区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的37.31%,65.45%,38.03%,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企业。
2、特色现代服务业格局
天津科贸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东一区,见附表2)。 该区域由2.6公里长的鞍山西道和2.9公里长的白堤路相交而成,因地处市内科技研发和高等教育最密集区域,科贸街汇聚了天津市最具活力的大批研发、初创、服务型科技企业。自2002年开始,国内连锁科技卖场的三大着名品牌赛博、百脑汇、颐高数码广场相继进入科贸街,进一步提升了科贸街的人气、商气,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号召力。目前科贸街拥有三大品牌市场(赛博、百脑汇、颐高)4.3万平方米,7个专业科技卖场 (中环、创元、百豪等) 2.05万平方米,配套高、低端写字楼,创业孵化器近60万平方米,进驻企业5000余家(含个体经营),年总营业额超过150亿元。同时,科贸目前在建与拟开工项目8个,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全部为科技卖场、写字楼与配套设施,其中即将开业的科贸时代广场为科贸街首个复合业态的大型综合科技市场,建筑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即将经营的万兆慧谷科技总部大厦为科贸街首个5A级写字楼,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定位于高端科技商务;刚刚竣工的农科大厦,主楼2.4万平米全部用于农业科技相关行业的科研、创业配套用房。
经科技园多年来对项目建设的不断推动,现在的科贸街现已逐渐结束分散经营、沿街为市、低端配套的初级经营业态,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产品物流集散、计算机整机及配套服务、信息与通讯技术品牌经营的IT特色产业链为主线,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农业科技、创意设计、咨询服务等朝阳产业孵化成长为辅线的多元发展态势,2007年被列为天津市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
三、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与布局
(一)发展定位
到2020年,力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动和精心培育,南开科技园将成为科技人才集聚高地,高新技术产品集散中心,金融投资活跃地区,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以科技贸易、信息服务、设计服务为特征)为主体、以科技型都市工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为特征)为依托、以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龙头的服务我国北方地区,有相一定响力的科技新城区。
(二)空间布局
科技园在目前土地与空间实际利用、规划控制初步成果,政策扶植竞争优势,产业集群聚集程度、示范企业影响能力等综合基础上,将进一步优化东、西部区域的空间布局,优先发展战略核心区,重点规划产业集中区,定向提升特色拓展区。
1、战略核心区(一横、两纵、三区)
一横(鞍山西道及规划延长线),两纵(白堤路,红旗路〈雅安道至复康路段〉),三区(科研基地,天拖科技总部商务区,南开工业园),可利用面积约4平方公里,该区地处科技园核心位置,拥有科技园范围内人才储备、成果转化、科技研发、孵化集群、创新创业、科贸商务、地产投资、品牌号召等绝大部分天然资源,优势独特,战略位置特殊,尤其适合现代服务业与高附加值都市科技工业聚集,是科技园东、西部区域经济要素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最佳空间位置。
该核心区内建设与发展方向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1天津科贸街、科研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东一、东二区,见附表2)
科贸街、科研基地区域面积按照自然地界重新规划后,可利用土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规划建设科技产品卖场17个,建筑面积32万平米,科技商务写字楼、科技孵化器52个,建筑面积145万平米,配套公寓和还迁住宅67万平米,预计总面积建筑约24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0亿元,建成后的集聚区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投资优势、高教、科研优势和品牌优势,形成中心商务与贸易、生物医药、科技转化、创意产业、综合服务、教育转化等六大功能区域,同时配置建设饮食娱乐、特色文化与国际名品三大生活配套服务带,实施后科贸街地区经济总量将达到年营业总收入600亿元,税收35亿元。
1.2天拖科技总部商务区(西二区,见附表2)
天拖地区以原天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所在地块为改造主体。该地块划范围东至红旗路,西至简阳路、南至保泽道、北至天拖北道(鞍山西道延长线),规划总用地面积约99.3公顷。地块东西两侧紧邻中环线、城市快速路和地铁六号线,交通便捷;地块北边界与天津市最活跃的天津科贸街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直接相连,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地块西北部毗邻天津侯台风景区和湿地公园,外部自然环境良好;同时由于地块周边聚集有16所高等院校、60个科研院所和3000余家科技企业,因此是科技园乃至市、区内重点发展科技地产项目,产业优势极其明显。项目总建筑规模约150-17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中,不低于60%用于建设商贸办公、都市工业、科研及科技孵化器。规划功能定位为:科工贸一体化的科技产业孵化器和成果转化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都市新兴产业创业园,预计总投资额达到100亿元,对整个科技园将产生巨大拉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1.3南开工业园—光电子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园
南开区政府与天津市科委签署协议,借力南开区科教优势、天大南大光电子学科优势、激光研究所产业孵化技术优势,在南开工业园东部投资22亿元,扩建占地247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光电子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区。项目功能定位为:集光电子产业生产、研发、孵化、光电子产品配套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工业园,建设周期4-6年,预计2013年基本建成,届时将有约1000余家企业入驻,技工贸总收入约150亿元,年创利税约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至2020年,基本建成总占地1008亩,光电子产业聚集的都市生态工业园,中国“北方光谷”。
2、重点规划产业集中区
科技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数分布在西三、西四区域内(见附图2),该范围地理位置偏离中心区域,土地厂房成本相对低廉,交通便利,与东、中部地区产业互补性较强,易于科技园形成合理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比重,是科技型工业企业成长与扩张的较佳选择,是主导科技园支柱产业的优质企业的培育基地,是科技园重点规划的产业集中区,根据目前规划成果,该区域可利用土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进一步划分为两种产业工业区。
2.1中试基地工业园
区域范围黄河道以南,向阳路以东,宜宾道以北,咸阳路以西,可用面积约0.5平方公里。该区域为优质成长型企业聚集区,在新一轮土地与空间规划控制的指导下,部分企业将稳步扩张规模,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
(1)天津华丰汽车装饰有限公司。中日合资企业,位于长江道南侧,红日南路和向阳路之间,占地约30亩,2007年销售收入87364.8万元,下一步通过整合其周边的长芦盐业(约10亩)、防寒服厂(约10亩)、无线电二厂(约20亩)、塑料集团皮革厂(约40亩)等土地资源,打造汽车装饰工业园。
(2)天津柯雅美术材料有限公司
中英合资企业,位于长江道与咸阳路交口西南侧,占地约16亩 ,2007年销售收入23631.2万元,下一步通过整合其周边的汽车工业集团汽车桥厂(约15亩),扩大高级美术颜料的生产,扩大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3)天津宜药印务有限公司
位于咸阳路,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13198平方米。2007年销售收入6340.6万元。依托医药研究所、中新药业集团、力生制药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声誉的医药开发、研究、生产、销售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研发优势,延伸医药产业链条。
(4)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
拥有机械工业部四院、五院两家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型综合性设计研究单位的科技型企业,是国机集团汽车服务贸易板块的骨干企业。位于长江道以南,温江路以东,冶金路以西,南面为天房住宅小区。占地35亩,一期工程位于建设基地西部辅助研发区内,主要功能为科研实验室及科研办公,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二期建设设计科研大厦与综合楼,与一期合计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
2.2机电产业工业园
区域范围为:黄河道--芥园西路--陈唐庄铁路支线--密云一支路—延安路—南泥湾路,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该区域地处科技园界限西北端,接壤外环线与快速路,是较大型为优质规模企业聚集区,在新一轮土地与空间规划控制的指导下,部分企业将进一步扩张规模,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科技园扩展经济量能。
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
⑴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
位于南泥湾路3号,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2007年销售收入2716.5万元。下一步通过整合其周边的自行车零件二厂(约20亩)、特精液压(约20亩)等地块建设特变电电器设备产业基地。
⑵天津市久荣车轮技术有限公司
位于密云路三峰客车厂区内,占地约18亩,建筑面积8132平方米,2007年销售收入5564.5万元。通过其周边地区厂房资源整合,打造轮胎专用检测设备基地。
3、定向提升特色拓展区。
此类产业聚集区占地不大、规模较小、位置分散,一般由一个优质企业集团引领局部优势产业,有利于科技园整合产业影响力,形成多元特色产业共同发展形势。
3.1第二冷冻厂
位于保山道,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2006年投资1亿元人民币建设1.6万平方米冷冻食品智能交易市场和5000平米配送冷库,建成后这将是其华北地区最大的低温冷冻仓储加工物流园区。
3.2仪表集团、有色金属集团地块
地块总占地面积约170亩。位于临潼路,长江道和渭水道之间。该地块位于长江汽贸街沿线,紧邻红旗路,地理位置优越,适宜发展成为仪表特色创意产业园和服务外包基地。
3.3天津市中环计算机有限公司
位于红旗路214号,占地约170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工业小区内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市级绿化先进单位。依托中环电子先进的科技产业,发挥其产学研一体的优势,努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进程,将其打造为自主创新工业园典型。
3.4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位于复康路11号,占地约110亩,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为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块手表诞生地,现机械手表机芯精密加工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适宜发展成为手表特色创意产业园和服务外包基地。
四、急需解决的几个难题
(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作为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虽然有了明显增长,但据我市到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的奋斗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主要由于适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心区域,没有在土地规划力度,整理成本控制和产业政策导向上形成投资吸引力,严重影响产业与品牌聚集。
(二)产业聚集效应和关联度不强。表现在:一是缺少大型“航母”企业,至今没有一家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企业。二是缺乏产业链的关联效应,目前除华丰汽车、小泉精密仪器、天空滤清器等汽车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和郁美净集团及其所属公司为化妆品产业链影响较大外,其他产业链影响力还较小。三是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做大困难,缺乏科学管理,加之以家族企业为主的特征,缺乏吸引、使用人才的科学性,制约了其发展步伐。
(三)用于土地整理、中小型企业发展所需的投融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科技园企业发展的瓶颈仍没有打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缺少与金融投资机构的交流,往往是有项目无资金或资金到位不及时,延误了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规模化的时机。
(四)发展空间供给仍严重不足,尤其表现在工业用地、用房上,直接导致用地、用房需求较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法成功引进,目前留存的工业企业因发展受限而生外迁意向。
(五)建立天津高新区整体功能定位,资源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
目前,天津高新区各政策区、产业区、辐射区之间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各自为政,功能定位体系尚有待完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现象偶有发生,建议高新区管委会整合资源,明确定位,促进各政策区、产业区、辐射区合作共赢。如整合土地、房产资源及产业链条优势,资源共享,共同对外选商引资;再如制订优惠奖励政策,鼓励南开科技园每年孵化的新兴工业企业转化到产业区发展壮大等等。
五、发展规模预测
科技园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全面适应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的要求,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科技贸易、信息资讯、设计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同时拓展横向联合,使更多的大集团、大企业、大财团的商业总部、研发中心、销售总部、设计中心落户南开科技园,形成科技型都市工业新优势,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中心城区高新产业新格局。
据此次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布局测算,2008-2010年、2011年至2015年、2016年-2020年科技园分别可引进或投入资金45亿元、100亿元、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40亿元、90亿元。
预计到2010年、2015年、2020年,科技园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分别可达300亿元、660亿元、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分别可达150亿元、240亿元、380亿元;服务业收入分别可达70亿元、320亿元、900亿元,就业总数分别可达8.6万人,18.6万人,42.9万人。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八日
附表1:科技园2002年-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 出口额:万美元 年度 实现税收 工业总产值 GDP 利润 技工贸总收入 出口收入 2002 881 1.1 0.4 0.3 2.8 0.1 2003 15000 245137.2 56537 16000 403013 12097.8 2004 25218 407338.9 150439 25615.6 709608.6 16375.1 2005 35796.9 845514.8 194086.2 36332.9 1093977.3 19980.9 2006 50023.2 922857.5 229711.1 39366.8 1540032.4 26785.3 2007 62443.9 1025685.7 327311.1 40153.6 1857321.6 31342.9 附表2:南开科技园发展规划图

G. 关于天津开发区、保税区

这些都是指区域地方 :)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首先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英文名TEDA,中文名泰达。东区位于天津市东南,距市中心50公里,紧靠天津新港和塘沽区,东临渤海,西临京山铁路,南至新港四号路,北界北塘镇。东区面积33平方公里,西区正在蓬勃发展中。天津开发区作为滨海新区最大的经济功能区,不仅多年来标综合指标名列全国开发区首位,而且也为天津市经济做出了具大的贡献。2007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38.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351亿元,出口总额达到185亿美元,分别占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量的10.0%、12.1%和12.3%。今年,开发区GDP将跃上千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再上一个新台阶,超过4000亿元。20多年来,天津开发区始终站在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已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开发区。进入新时期,天津开发区正在努力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站在新起点,适应新形势,引领新潮流,创造新优势,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天津港保税区,由海港保税区和空港保税区两部分组成。其中,海港保税区总面积5 平方公里,坐落在天津港港区之内,距天津市区30公里、距北京140公里,距码头不到1 公里,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38公里,京津塘高速公路直接进入保税区。区内自有铁路网线与国家铁路干线相通,海运、陆运、空运和铁路运输便捷,构成了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体系。空港保税区地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东北2.5公里处,紧邻市区,与京津塘、津汉与京汕高速公路交汇互通,海陆空联运体系发达,是依托空港,大力发展国际航空物流的重要载体。

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1995年1月2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代国务院正式批准,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4.48平方公里。

简单的说,三个区域毗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