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的姓氏的来源是什么
一、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
二、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以王父字为氏。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为山东高氏。
三、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四、源于羽真氏,出自汉、唐时期辽、朝鲜半岛高句骊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五、源于冒姓,出自唐朝中叶大时期宦官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属于冒姓为氏。由于高力士是个太监,无子嗣,因此曾收养了一大批巴结他的官宦贵族之子为养子,皆私赐其姓氏为高氏,世代相传。
(1)天津静海高姓从哪里来的扩展阅读
高姓名人:
1、高智耀(约1206~约1271),字显达,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人。高家世代在西夏做官。高智耀的曾祖父高逸,担任过西夏大都督府尹,人称“高令公”。应天四年(1209年),在抵抗蒙古军队入侵的战斗中任副元帅,最后战败被俘,不屈而死。
2、高君宇(1896—1925),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山西静乐人。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届中央委员。
3、高敬亭(1907—1939),河南省新县城郊董店人,1907年8月出生,1939年6月24日被军长叶挺据国共双方指示枪毙。高敬亭是鄂豫皖根据地主要领导人,在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开始长征后,其创立红28军坚持斗争,为其间各南方游击队最成功者。
4、高又新(1916年——1948年),辽宁锦县(今凌海市)人,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八期毕业。抗日战争时期,高又新作为优秀飞行员,有驱逐之王的美誉,曾任4大队21中队长。
5、高文智(1914—2003.7.28),陕西省鄜县(今富县)人。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贰’ 中国第15大姓高姓,人口1700万,历史上高姓是怎么来的
根据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高氏在中国有1710万人。高氏在中国各大姓氏中排第十五位,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068%。中国历史上,高氏称帝王者有十四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2011年中国高家历史文化高峰论坛
‘叁’ 高的姓氏怎么来的
高姓
高姓起源参考之一
高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五大姓,总人口占百分之一以上,在台湾排名第二十九。高姓出自姜姓,出自炎帝之后,是西周时齐太公姜子牙的后代。姜子牙的第六世孙齐文公赤,有一个儿子被封在高,称作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溪,是齐国的重要大臣。他因为和管仲一起平定内乱,迎立公子小白为齐桓公有功,被齐桓公允许他用祖父的字为姓,从此姓高。
高姓有许多是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比如说,十六国时期,鲜卑族的慕容氏曾改姓为高;鲜卑拓跋部的楼氏,也有人改姓高;高丽族的羽真氏,也有人改姓高。据考证,高姓最早出自河南,春秋之后在山东得到了很大发展,唐代时,高姓曾两次进入福建,并在清朝康熙年间,迁徙到台湾。高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渤海,辽东,广陵,河南,渔阳,有继,京兆,晋陵,安平等。
‘肆’ 高姓怎么来的
高姓的来源较多。
1.传说上古时,人们还按照有巢氏的革新,在树上架木为巢而居。黄帝有个大臣,叫高元,通过不断摸索和思考,终于想出了在地上架木为巢的方法,这就是最早的房屋。
房屋的发明,改进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高元因功,封为侯。他的后代以他的名为姓,这是最早的高氏。
2.姜子牙的八世孙高奚,是齐国的重臣,其妹为齐裹公的夫人,人称高国男。公孙子无知谋杀了齐襄公后算权,高奚利用自己在宗室中威望,联合其它大臣诛杀了无知和叛党,迎立齐桓公继位(参见卢姓)。齐桓公论功行赏,高奚一家皆被封邑,高奚封于卢邑。其后代以他的名为姓,是另一支高氏。
3.后燕慕容氏,本是高勾丽的分支,他们自称是上古五帝之一高阳氏颛项的后裔,进入中原后,不少人就以项帝的族名高阳氏为姓,亦是高氏中的一支。
‘伍’ 高姓的来源
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源于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拓拔宏于太和十七至二十年大力实行政治改革,推行文化上汉化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改北方胡人多音节复姓为汉字单姓,鲜卑族拓拔部寔娄氏部落改为高氏。
1、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
2、源于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拓拔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大力实行政治改革,推行文化上汉化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改北方胡人多音节复姓为汉字单姓,鲜卑族拓拔部寔娄氏部落改为高氏。
3、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4、源于羽真氏。出自汉、唐时期辽、朝鲜半岛高句骊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5、源于冒姓。出自唐朝中叶大时期宦官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属于冒姓为氏。
‘陆’ 高姓是怎么来的
1、源于姜姓
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
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以王父字为氏。
2、源于鲜卑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熙元493~496年)大力实行政治改革,推行文化上汉化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改北方胡人多音节复姓为汉字单姓,鲜卑族拓跋部寔娄氏部落改为高氏,后融合于汉族,是为河南高氏之一,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西有单高楼村和双高楼村,猜测为鲜卑族楼氏一脉,并在单高楼村存有高氏祠堂。3、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4、源于羽真氏
出自汉、唐时期辽、朝鲜半岛高句骊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5、源于冒姓
出自唐朝中叶大时期宦官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属于冒姓为氏。由于高力士是个太监,无子嗣,因此曾收养了一大批巴结他的官宦贵族之子为养子,皆私赐其姓氏为高氏,世代相传。
6、源于官位
出自汉朝时期官吏高庙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高庙令的后裔子孙中,到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之际,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高令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高氏、庙氏,世代相传。
出自晋朝时期官吏高力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高力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高力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高氏、力氏、督氏,世代相传。
7、其他源流说
汉朝的匈奴句(音勾)王宜冠侯高不识后裔;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纳兰氏改高姓;清朝满洲八旗高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郭洛罗氏等氏族很多命姓高。
回族中则有西域穆斯林入关后改姓高,如元代学者西亚人高亨及子高克恭,其先世为西域回回,随蒙古征服者入关,落籍山西,以高为姓。
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逐渐同化为北方的高姓。
‘柒’ 高姓的来源和历史
高姓来源于姜子牙的八世孙齐文公吕赤的后代。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宫室。”《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有熊,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县。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八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
详情:
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
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
高傒成为着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
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高傒为得姓始祖,亦有尊奉高渠弥(姜渠弥)、高克为得姓始祖者。
‘捌’ 高姓的起源从何而来
据考证,今天的高姓主要有五个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高姓人口数居全国第15位。
一、出自姜姓 炎帝之后
源于春秋时的齐国,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姜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之子被封于高(有称今山东邹平东北部、也有称今河南禹县),人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溪(单人旁的xi)与齐襄公的弟弟小白是好友。齐襄公后来被公孙无知所杀,于是溪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平定内乱,诛杀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齐恒公。桓公继位后,为表彰溪的功劳,便允许他以祖父的字为姓,自此得姓高。此得姓之记载,亦可见《广韵》。
高姓在齐国得姓后,世世代代相继担任齐国的上卿之职,是齐国着名的官族之一。至东汉时,其裔孙高洪出任渤海郡太守,任满后举家留居渤海郡 (tiao)县(今河北景县),子孙中名贤相继,进一步光大了先祖的基业。以致后人在论及高姓郡望时,无不首推渤海 县。
二、出自姬姓 黄帝之后
高姓来源之一相传出自西周王族周公之后,出自姬姓。史称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数传至鲁惠公,有子名祁字子高,史称公子祁或公子高。其后代遂以公子祁的字高为姓。
三、源于上古 高元后人
《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宫室”,相传高元是为黄帝造高楼的建筑工匠。据某些谱书记载,高姓的来源之一是高元的后人。古代建筑以高为尊贵,高元筑高楼技艺高超,子孙引以为荣,遂以高为姓。
四、出自鲜卑 改姓为高
相传出自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部,据《魏书》记载:十六国之一的后燕国王慕容云祖父慕容和,称其是上古时期华夏族部落首领颛顼高阳氏之后。因此以远祖的名号为姓,由慕容氏改姓高氏。高云,在位三年。此后,其后人中便有一支以高为姓。
据《北齐书》记载:北齐文宣帝姓高名洋,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人,改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姓高,其后遂为高氏。
北齐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为高氏所养,又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其后成为望族。
另传,有高氏出自鲜卑拓跋部,由楼氏该为高氏。
五、出自高丽 改姓为高
相传出自高丽族,高丽族的羽真氏、娄氏,进入中国后,改为高氏。《通志·氏族略》有“羽真之为高、楚娄亦为高”,“是娄氏该为高氏”的记载。
高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渤海(今河北景县)、辽东(今辽宁义县西)、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河南(今河南洛阳东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有继(待查)等郡望堂号为世人所知。
‘玖’ 高姓是怎么来的,最早姓什么的
[高氏属地]
渤海郡,今河北沧县。
[高氏来历]
史书形容高姓“姓源多歧而其族繁多”,其中子孙最多、繁衍最广的则是源出于姜姓以封地为氏的那一支。齐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有一儿子受封于高地(今河南禹县),人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傒是齐桓公的好朋友,因拥立齐桓公为君立了大功,而被赐以祖父名为姓,称为高氏。
[高氏名望]
高姓家族人才济济,历代都有名人涌现。如战国时有击筑高手高渐离,为了刺杀秦王政不惜牺牲自己;东汉着名学者高诱,曾为《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作过注;东魏时丞相高欢,其子高洋代魏自立,建立了北齐;唐代着名边塞诗人高适,才思纵横,备受后人推崇;宋代有名将武胜军节度使高怀德,也有残害忠良的太尉高俅;元代有博学能文又善画山水的画家高克恭,还有戏曲家高则诚;明代有因反对魏忠贤而遭迫害的大儒高攀龙,有曾参加过《元史》的编纂的“北郭十友”之一的高启,有在我国传统医学上声名卓着的针灸发明人高武;清代则有着名画家高其佩,还有续写《红楼梦》的文学家高鹗。
高姓人口众多,在我国当代百家大姓中排名第十五位。
‘拾’ 关于高姓的起源
有以下几种起源:
1、高姓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
2、源于鲜卑族:北魏孝文拓拔·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大力实行政治改革,推行文化上汉化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改北方胡人多音节复姓为汉字单姓,鲜卑族拓拔部寔娄氏部落改为高氏,后融合于汉族,是为河南高氏之一。
3、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满族高尔吉氏,亦称格尔齐氏,满语为Gerci Hala,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高氏。
(10)天津静海高姓从哪里来的扩展阅读: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官室。”《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有熊,巳口今郑州新郑。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儿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
参考资料:
网络--高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