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参观天津的纪念品有哪些
扩展阅读
厦门有个什么晋物流 2025-07-19 04:55:24
杭州到香港飞机多少时间 2025-07-19 04:26:36

参观天津的纪念品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1-04 05:46:38

1. 盘点旅游景点的特产,不知情的千万别乱买!各大旅游景点都有哪些值得一买的纪念品

出去玩购买纪念品的话,一定要买当地有特色,有意义的纪念品。这样买回来放在家里,会感到非常开心满足。

例如去到西藏就可以买美丽的手绘唐卡。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方式,十分具有纪念价值。浓郁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金,银珍珠,玛瑙,松石孔雀石等,珍贵的原料,保证了其绘画作品的璀璨夺目,经过几百年依旧色泽鲜艳。其绘画工艺复杂,绘画流程繁琐,装裱,要求也十分严苛。其历史悠久,收藏价值高,很值得购买

绣品的面料一般都采用绸,缎,纱等贵重材料,产品质量高,价格也会贵一些。品有很多种类,被套,枕套,头巾,衣服,鞋子等等,种类都随着蜀绣的发展而迅速增加。柔软的触感和细腻的图案,不仅深受国内人民喜爱,也是外国游客到四川必买的纪念品

2. 天津有什么纪念品可以带回家送朋友的

海欧手表,泥人张,风筝,天塔,杨柳青年画,天律猴子

3. 天津有啥玩的有什么值得买的纪念品

优选泥人张,你可以去古文化街看看,送女生的话最合适!其次就是风筝魏,不过风筝到处都有的卖,没什么新意!

4. 天津有什么能送人的特色食品 或者 纪念品吗

还有果仁张、皮糖张
纪念品 还有风筝、年画、掸子

5. 天津都有哪些具有地方特点的工艺品或纪念品多少钱

天津具有地方特点的工艺品: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修竹斋空竹(商标就是刘海戏金蟾,所以又叫刘海空竹)、蔡氏贡掸、“
砖刻刘”砖雕、蓟县紫砂壶、天津木雕
、天津剪纸、天津地毯
这些在古文化街都能买到,至于多少钱你自己问吧!

6. 去天津买什么纪念品

听我的,泥人张的小泥塑,福娃、财神爷、、、真的是送亲朋的好礼物,还有京剧脸谱,花钱不多,还特有天津味。吃的东西当然是麻花了,但下肚就没了尝尝味道 ,而泥人张可以当摆件,留做纪念,真是不错的东西,还有一点,花钱不多。

7. 天津有什么特产和纪念品吗

传说中的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包子贵的离谱,麻花。。。相信我,真的不好吃,如果是送朋友,可以买一些,不是很贵,如果自己吃就算了,尝都不必。。。不过,炸糕真的很不错!!!价格也挺合理,不过最好去一些比较正规的店去买
纪念品嘛,你可以去鼓楼那去看看,有泥人张什么的。。。暂时就想到这些

8. 天津有什么特产和纪念品吗大神们帮帮忙

1 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着名的传统年画之一,不仅历史悠久(约16世纪末、17世纪初),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富有独特艺术风栗和强烈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农家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等,以及带有时事新闻特色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富性,而且旦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这些优秀作品所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在宋、元绘画和明代木刻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制作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色彩明显,柔丽多姿;以宣纸印刷,用国画彩料,年久色彩不褪不变。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在制作上。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给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特色。 1953年,当地成立杨柳青画合作社,之后成立"天津杨柳青画店",使这一民间艺术得以复兴。1980年又成立"天津杨柳青画社",开始对这一民间艺术的理论及创作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扩大生产制作。 杨柳青年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全国历次画展评选中均得到好评并不断获奖。俄罗斯、意大利、瑞典等国家存有大量杨柳青年画,法兰西等国家还出版多种有关杨柳青年画的专着。杨柳青年画由于多次在国外展览,颇得各国人民的青睐。 2 风筝魏 天津着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称“风筝魏”。1872年魏元泰生于天津,自幼在一家扎 彩铺当学徒,他对制作风筝产生浓厚兴趣。为了提高扎风筝的造诣,他反复研究飞禽和飞虫 的飞翔姿态以及它们的身躯各部位的比例关系,并应用于风筝的制作。以前的风筝,以硬翅 为主,造型简单,色彩单调,为整体式。他扎的风筝可以拆展折叠,一尺多长的大风筝,折 叠后可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 品种:他研制的平板式、弓子式、立体式、串式和袖珍式风筝近200余种。 特点:在着色上富于民族特色,并吸收了古建筑彩绘上使用的退晕法以及冷暖对比色调,使之更加适合高空放飞的特点。 奖项:1914年,他带着风筝,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了金牌奖章和证书。 3 泥人张彩塑 泥人张彩塑可以说是天津的一绝。泥人张彩塑从第一代张明山(公元1826一1906)至今已传了五代,140多年来,泥人张的名字在群众当中如同神话般地传诵着。传说,张明山袖里 常藏泥去看戏,一边看一边在宽大的袖里捏头像,一曲未终,便捏出了各个角色,活灵活现,各具特色,他善塑肖像,曾给不少的名人塑过像。现在艺术博物馆陈列的第二代张玉亭塑的 梅兰芳像是梅先生演出黛玉葬花的艺术再现。看着这件艺术作品,犹如见到梅先生的婆娑舞姿,难怪人们说,泥人张把泥人都捏活了,就缺一口气。 作品:泥人张最精彩的作品是《钟旭嫁妹》。这是一套29个形象的巨作,人物动作、性格、表情 各不相同,或胖如蠢猪,或瘦如豺狼,或奸诈,或贪婪,或狡狯,或凶残,形形色色,面目 可憎可笑,看了令人捧腹。新中国成立时,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铭、张钺都只有20来岁, 但已显示出他们卓越的才华。现在他们在天津与第五代张乃英、张红英等继承祖业从事泥人张彩塑艺术。 4 蓟县紫砂壶 紫砂矿是上乘的陶瓷原料。用蓟县紫砂矿烧制的紫砂壶,外观高雅光泽,透气不透水,壶内泡茶,数日不馊,具有观富和收藏价值,可与全国闻名的宜兴紫泥陶器、景德镇瓷器相媲美。 5 天津木雕 天津木雕始于清代,是名扬海内外的民间工艺品。当时,云、肩、赵是三家较大的木雕作坊。云家善雕凤,房家善雕狮,故有"房狮云凤"之说。木雕业以刘杏林(1879一1972)最为着名,人称"木雕刘"。天津的木雕经过诸家名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集南北特色于一身,又将中国画的构图与木雕相结合,逐步形成木雕精美秀丽、淳朴粗犷的独有风韵。天津广东会馆的戏台木雕,堪为天津木雕技艺的代表作。1960年,"木雕刘"普为人民大会堂精制了巨幅木雕,使天津木雕荣登大雅之堂 6 天津剪纸 天津剪纸工艺,历史悠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很贴近,是一种广泛普及的群众艺术。剪纸常常被人们用来作节日室内外门窗装饰,服装、鞋面绣花图案等。清代剪纸艺人伊德元,继承和发展传统剪纸技艺,弃剪采刀,专用刀雕刻,把剪纸艺术与皮影、彩绘艺术相结合,使其具有新的风格和艺术特点。在内容上,他创作了许多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使剪纸从民间手工工艺发展为艺术创作。天津的剪纸,纸条流畅,纹理清晰,刻画精细,画面情景交融,花鸟人物栩栩如生,是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装饰品。 7 天津铜塑 天津铜塑属得上的是龙宝斋的“天津绝活”系列。龙宝斋是一家专门经营铜塑工艺品的公司。公司总工艺师、民间金铜雕塑艺术家徐寿海(艺名古龙),并邀请泥塑名家逯彤、根雕艺术家张宗泽等名家为高级工艺师。公司在津门铜塑界等领域享有很好声誉。 津渡卧龙 2005-6-27 09:20 8 天津地毯 天津生产编织地毯的历史悠久,19世纪末,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地毯贸易逐渐兴盛,许多外商争先恐后来天津兴办地毯业,西方掀起了中国地毯热,对天津地毯的需求剧增,使天津成为"地毯城"。从中国地毯近百年的发展来看,不记品种、质量或产量,天津地毯都名列前茅,成为中国地毯之冠。天津地毯风格多样,品种繁多,驰名中外,织造地毯独特的水洗丝光工艺为天津艺人首创。中国政府赠送联合国总部的大型壁毯"万里长城",就是天津地毯的代表作。首都人民大会堂所铺地毯中绝大多数也是天津地毯。天津地毯在国内外展览会上普多次获得殊荣,被誉为中国高级艺术品。 天津着名的特种工艺品。已有300多年历史,产品远销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它做工精良。图案优美,色泽光润,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天津制毯艺人首创剪片和化学水洗的独特工艺,使地毯“洗如锦缎,剪如浮云”,而且花纹凸出毯面,状若浮雕,倍增艺术效果。品种有裁绒、胶背、提花、化纤、天然色、依束等地毯以及精档艺术挂毯。从本世纪初以来,在国内外评比中。屡次夺魁或受奖。现天津一些地毯厂可供中外旅游者参观、选购。 工艺:地毯选用优质羊毛为原料,经梳纺、染色、绘图、织毯、平毯、洗毯、剪片、整理等工序制成。其中织毯、剪片为影响成品风格与质量的关键工艺。 特点:丰富多彩,达千余种,风格各异。产品线条流畅,纹路清晰,花纹平凸兼有,编织密度合理,厚度适中,毛质挺拔,富有弹性,配色协调,染色牢固。 9 盘山麦饭石 蓟县盘山脚下,麦饭石储量丰富。将石放在掌内揉搓,即粉碎如麦饭状。麦饭石的功能很广:将麦饭石装入纱布袋放入冰箱中,能除去异味;将麦饭石冲洗干净,用开水浸泡,用以洗痤疮、湿疹、脚气、痱子等有明显疗效;洗净放入水中,可净化饮用水,使水中溶存氧气更加丰富;把它作为微量元素添加剂,用以制造酱油、醋、糖果、啤酒等13种食品,可增强口感和营养;麦饭石可改变土壤PH值,变盐碱地为中性土质,促进农作物大幅增产。盘山麦饭石有不同包装,在旅游点及商店出售,并大量开采出口。 10 甘栗 甘栗是一种香甜佳果,据记载公元前栗树在我国就已广有栽培,早为人民食用。天津甘栗产地集中在蓟县小港、小营等乡。其实北京、唐山、承德等地的山区,也生长大量栗树,所产栗子,品质特优,因为过去这些地区生产的栗子一直由天津口岸出口,故名天津甘栗(在日本,名为“天津板栗”),主要输往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及港澳等地。 栗子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糖、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B。栗子的食用方法很多,最为流行的是糖炒栗子。栗子还可加工成糖衣栗、栗羊羹等多种美味食品。 11 天津红小豆 天津的红小豆是天津地区农产品中传统的优良品种,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天津红小豆颗粒饱满整齐,豆色淡红光亮、白脐、皮薄、沙性大,出沙率可达75%,每百克含热量314-337千卡,蛋白质19-21克,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红小豆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农作物,不仅供食用,且可入药,有清热祛湿、健脾的功能。用红小豆制作食品用途广泛。天津风味小吃之一耳朵眼炸糕即用红小豆制馅;其他用红小豆制作的豆粥、豆包、年糕、棕子、雪糕等等,深受人们欢迎 12 独流老醋 独流老醋产于静海县独流镇,因此得名。独流老醋是我国三大传统名醋之一,与山西陈醋、镇江米醋齐名.始创于明代永乐年间,是清代康熙年间宫廷御用贡品。本品精选优质元米、红粱、豌豆、小麦等原料,采用传统的特殊发酵与配方.固体发酵,两次成熟,并经天然翻晒三年而成,故称“三代老醋”。独流老醋色泽酱红、香味纯正,酸甜适口,韵味绵醇.久存不霉.含有较高蛋白质和维生素E、A、B1、B2及镁、铜、锰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独流老醋为营养丰富、有益人体健康的调味品。本品是天津市市优产品,在国内食品博览会、农业博览会、旅游购物节上多次获奖,还远销港澳、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13 小站稻 天津特产小站稻是我国着名的优质水稻之一,原产于天津南郊小站地区,始于宋辽时期,成名于清朝末年,曾作为宫庭御膳米。当年军事重镇“小站”位于此地,故名为小站稻。“白里透青,油光发亮、粘香适口,回味甘醇”是小站稻的特有风味。 据说,小站一带原来是一片荒地,加上没有水源,生产发展不起来,到1874年,清朝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部下周盛传屯兵小站时,为解决军队粮饷问题,便挖了一条全长八十多公里长的马厂碱河,把南运河的水引来种稻。由于引来的南运河的水质好,水中又含有大量的腐殖质,使得这里的水稻产量高,米质好,具有独特的风味。从此,这个荒芜之地――小站也就变成了鱼米之乡。小站稻也因此而出了名,并且扬名海内外。 特点:小站稻米粒呈椭圆形,晶莹透明,洁白如玉。用其作饭,香软可口;用其作汤,清而不浊,充饥解渴。 14 青麻叶大白菜 青麻叶大白菜在天津已有三、四百年的种植历史。《静海县志》中曾写道“昔周颙称乡味之美,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也,味美而食久,运河沿岸产者最良。”晚菘,即青麻叶大白菜。《津门竹枝词》中也有“芽韭交春色半黄,锦衣桥畔价偏昂,三冬利赖资何物,白菜甘菘是窖藏”的记载。 特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胡萝卜素、糖、蛋白质等,食用的方法很多,可炒、可炖、可煮、可生拌、可腌、可作熟菜、菜馅、汤料、泡菜、酸菜、冬菜等。品质好,帮薄,纤维少,叶内柔嫩,下锅即熟,味道鲜美。

9. 天津的博物馆里有什么

馆藏精品
编辑
玉器
清末 翡翠缠枝菊花纹环耳扁盖瓶
此瓶由一块大的翡翠料抛开制成一对,高42.8厘米,口径9.6×5.4厘米。淡翠绿色,间少许淡粉色,色泽均匀柔和,美丽晶莹。盖有桃形钮,盖身及瓶两侧镂雕缠枝菊花纹,颈肩镂空花耳上各套一活环,瓶身光素,抛光匀细,椭圆圈足,足下附座,上阴线刻兽面纹。尤其是对花、叶纹饰采用镂雕技法,雕琢更为精细,颇具阿拉伯地域风格。 [5]
翡翠以其深稳凝重、变幻莫测的翠绿色和温润柔美的特性受到举国上下的喜爱,特别是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传说慈禧宁要翡翠饰物而不要金刚石头饰贡品,官员们则投其所好,选上等的翡翠进奉,以求名利,因此翡翠又有“皇家玉”、“玉王”之称。 [5]
清 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
清(1644-1911)
高6.6厘米 底宽9.58厘米 [6]
寿山石为中国名石,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一带而得名。寿山石“质地脂润,柔而易攻”,早在南朝时期,寿山石便被当作较为珍贵的雕刻用材料。 [6]
天津博物馆藏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通高6.6厘米,宽9.9厘米,实属传世尚均雕刻名品。弥勒盘坐,面目祥和,体态敦厚,左手伏膝,右手挽串珠,头部刻有细细的头发,服饰上亦有龙凤及勾莲纹。作者最大限度地把握住了人物体态及容颜的特点,衣服上的纹饰则运用较为细腻的线条,刀刀清晰,密而不乱,正所谓“运刀如运笔”。背部阴刻隶书“尚均”款,是弥足珍贵的寿山石雕作品。 [6]
瓷器
清 干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一对)
清干隆(1736—1795)
高25厘米 口径6.7厘米 底径6.5厘米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干隆时盛行。其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7]
三代珐琅彩瓷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干隆珐琅彩绘受西洋画影响很大。色彩特点是:杏黄细腻而泛红,蓝色鲜艳,胭脂红色浓而透明。 [7]
天津博物馆藏的一对清干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非常典型。高2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这对勾连瓶,撇口,长颈,长圆腹,假圈足。颈部蓝色地,朱红色条状图案,作螺旋状绕颈一周。腹部胭脂紫地,锥剔出凤草纹,黄地开光绘三组宝相花纹,色彩光亮油润。瓶里及底均施淡绿釉,釉表呈现折光不强的皱纹,口、肩部描金彩,底中心篆书“大清干隆年制”六字红色方款。此瓶富丽堂皇,采用轧道工艺装饰手法,体现了清干隆崇尚华贵艳丽的审美风尚。 [7]


明 万历漳州窑红绿彩罗经文盘
明万历(1573—1620)
高8厘米 口径39厘米 足径18厘米 [8]
明代是中国瓷器对外输出的重要时期,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的大量青瓷和青花瓷带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到了明中期,随着中国民间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瓷器的对外输出也逐渐扩大,除了景德镇的各类瓷器外,华南地区的一些民间瓷窑也生产出一批用于外销的瓷器产品。 [8]
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红绿彩罗经文盘就是当时漳州窑生产的一种外销瓷器。此盘高8厘米、口径39厘米、 足径18厘米,侈口、斜壁、圈足、外底无釉呈朱砂色。口沿一周红彩篱格纹,盘内心正中用红彩画双圈,内环书简式罗经文二十五个字(即干支八卦),中心书写“天下一”三字,寓意着船舶之所在地为天地正中,以此来寄托平安、祈求吉祥的愿望。盘内壁绘五组红彩卷枝花纹,间隔处绘五组绿彩浪花鲤鱼跳跃,构图主体鲜明,色彩明快华丽。 [8]
书画
清 无款 万笏朝天图卷
清(1644—1911)
绢本 设色
纵56.3厘米 横1706.7厘米
《万笏朝天图》卷,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干隆南巡至苏州,官员百姓接驾的场景,可让二百多年后的我们对这一盛事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为了完整展示这幅瑰丽的长卷,天津博物馆在《耀世奇珍》 展厅中特置专柜将17米巨制完全展开,将其全貌第一次完整呈现于广大观众面前。 [9]
清无款《万笏朝天图》卷,为磁青绢地金碧山水人物画长卷,卷高56.3厘米,卷长则有17米多。卷首钤有“宣统御览之宝”印玺,为清宫旧藏。“万笏朝天”本是形容苏州天平山笔架峰群石林立,状似群臣朝觐天子时所持的笏板,在这里则是将地方官民迎接圣驾的场面冠以此语,语意双关。画面由苏州城郊开始,以城西天平山为中心展开,连接支硎山、灵岩山一带的名胜古刹。观音院、放鹤亭、听雪阁、高义园、白云泉等着名景观历历在目,描绘准确而细致。画卷色彩富丽,气势恢宏,将苏州城的山川景致、市井风俗和官民盛大的迎接干隆皇帝御驾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再现于17米的长卷之上。 [9]
图画重点描绘灵岩山、天平山一带,地方文武官员身着朝服与耆老、缙绅在空旷处排列跪伏,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则穿黄布或黄绢外褂,手执高香跪接御驾的场景。南巡的主角干隆皇帝本人的形象在图中并未直接出现,而是以茂密的林木掩映中微露一角的杏黄伞盖代替,有学者研究认为这种绘画方式可能与本图作为南巡补记或前期路线准备的汇报进呈本有关。本图的作者已无从考证,在卷尾的署款我们可见“恩给知府职衔臣范瑶恭进。”范瑶为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裔,世居苏州,曾任大同知府,正是他组织画士将干隆南巡苏州的场面描绘出来的。 [9]


宋 赵孟坚 水仙图卷
赵孟坚(1199—约1267),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宋朝宗室。善画梅、竹、兰、石,画法扬无咎。尤善画白描水仙,用笔爽利流畅,风格淡雅。 [10]
天津博物馆藏赵孟坚《水仙图》卷为纸本,纵25.6厘米,横675厘米。全卷以白描(中国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是用毛笔墨线勾描轮廓)线勾为主,以细长流利而匀净劲秀的线描勾勒花叶,用淡墨晕染出阴阳向背,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清高气节。 [10]
《水仙图》卷原无题款,仅在画尾上角钤一朱文方印“彝斋”。包首有干隆行书题签“赵孟坚白描水仙真迹”。卷首赵孟坚自题书法水平不高,是后人作伪妄加的。拖尾有元代潘纯题诗,但元代张楧、刘笏、张伯淳三人题跋,乃是从《赵子固水仙图并题长卷》移录的。此卷“用笔尖细、流利,坡草尤极飘洒飞舞,从画笔以至纸质、墨气来看,确是宋人真迹无疑。”赵孟坚的传世作品不多,天津博物馆藏《水仙图》卷保存完好,是研究赵孟坚笔墨风格的重要资料。 [10]
此卷曾经明代项希宪、杜琼收藏,后入藏清内府。《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有着录。解放后入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现天津博物馆)。 [10]
砚台
明 朱砂荷鱼澄泥砚
明(1368—1644)
长24厘米 宽15.4厘米 高2.2厘米
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精品展中陈列有一方“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在烧造工艺和雕琢构思上皆有独到之处。此砚作鱼形砚身,呈朱红色。砚背衬以荷叶,荷叶及鱼周于烧制前均着黑色,是极为稀见的古代文房艺术精品。 [11]
砚作鱼形,与“余”谐音,荷鱼相配,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富贵。砚背上方隶书:“给谏公赏”;中间另刻楷书小字铭:“离尘垢 伴文人 腹中书满 同上龙门。”落款“宋开蕤”;下方刻有铭文两行:“初颐园大司马赠 宋开莱藏”。 [11]
此外,砚台盒盖之上亦刻铭文曰:“澄泥荷鱼研 初颐园家旧物,河间吴棠湖购得收藏”。可知该砚后被清末书画家、收藏家吴浔源先生收藏。1954年,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由天津着名文物收藏家徐世章先生的亲属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11]


明 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
明(1368—1644)
直径18厘米 高10厘米 [12]
此砚石质苍黑纯净,石鼓形。直径18厘米,厚10厘米。砚面开月牙形水池及弧形砚堂,水池之上有“内府之宝”方印,印两侧各一篇顾从义摹刻的“石鼓文”。砚底中部纵开长方形凹面,内书“石鼓”、“子子孙孙用之永保”、“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凹面两侧亦分刻两篇“石鼓文”,凹面之上刻有朱善旂题铭,表明他于道光辛丑(1841)年重资从曹绍橚处购得此砚并珍藏。砚体一周摹刻六篇“石鼓文”。
砚盒制造亦考究,紫檀木质,形状亦仿石鼓。盒盖一周雕刻花卉纹饰,中间镶嵌白玉螭纹装饰。盒身一周刻程瑶田《石鼓砚记》及孙效曾题诗。 [12]
顾从义(1523—1588),字汝和,号研山,上海人。官中书舍人,大理寺评事。他学识渊博,工书法、善绘画。因得赐宫中之物石鼓砚石,即在其上摹刻石鼓文,便成今日所见之砚。为此砚作记、题诗的程瑶田(1725—1814)是清代着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孙效曾是清干隆年间进士,善书法。这些题记、诗文更为此砚增加了文化意趣。 [12]
印玺
清 祺皇贵太妃之宝银玺
清宣统(1909-1911)
长12.7厘米 宽12.7厘米 高10厘米
银质,钮为一蹲曲的龙形,龙体刻画精细,龙形威武庄严。印面呈正方形,镌阳文满、汉两种文体的篆书“祺皇贵太妃之宝”七字。龙钮印是尊贵的象征,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使用,此印即是清朝皇族用印。 [13]
印文中所及祺皇贵太妃原本是清咸丰皇帝的端恪皇贵妃,佟佳氏,系满洲镶黄旗头等侍卫裕祥之女。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十月二十四日出生,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三月二十五日,纳入宫中,侍奉咸丰帝。佟佳氏并非通过八旗选秀进入皇宫,而是直接由母家接入皇宫,在清朝可说是唯一的特例。端恪皇贵妃是咸丰皇帝所有后妃中最后去世的,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后妃,亦是定陵妃园寝最后一个入葬的妃嫔,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13]
此印系清宣统皇帝为皇祖重制玉册,改镌玉宝时所制的银印。清王朝灭亡后,宣统皇帝溥仪曾在天津静园居留过一段时日,他带出宫中的各种文物很多都留在了天津,此方印也在其中。从印文和钮制看,这枚太妃印反映了清王朝的后妃用印制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物证。此印是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方清朝后妃用印,它体积大,镌工细致,是非常难得的珍品。 [13]


战国 长于君相室鉨玉玺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3.3厘米 宽3.3厘米 高1.1厘米 [14]
白玉质,覆斗钮。文字镌刻精美,为白文“长于君相室鉨”六字。此玺为一枚战国时期的官玺,长于君是人名,相室是职官名。人名与职官名连署,在古玺中非常少见,极为珍稀。周叔弢先生捐赠。 [14]
青铜器
战国 楚王盦悍鼎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通高53厘米 口径45.5厘米 腹围148厘米 [15]
鼎,是殷周青铜器中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类,它既是炊器、盛食器,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此外,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表明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 [15]
天津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王鼎通高53厘米,口径45.5厘米,腹围148厘米。该鼎附耳,直腹,兽蹄形足,并附盖,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共有铭文六十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的经过并用于祭祀的史实。楚幽王,熊(写作盦)姓,名悍(即忎),公元前237—228年在位。 [15]
楚王鼎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李三孤堆是传说中的楚王陵所在。1933年,安徽大水,李三孤堆坟茔被打开,出土文物中以青铜礼器居多。寿县铜器,是楚国器物的第一次大规模出土,震撼了中国文化界,同时也使各地文物商贩云集,地方官绅强取豪夺。当时的政府闻讯将缴获的七百余件文物封存于县教育局,后移交省图书馆,解放后入藏安徽省博物馆。另有一些文物流散各地,其中楚王鼎、豆、簋、勺、簠等十件铜器流至天津宝楚斋李氏,后入藏天津博物馆。 [15]
楚王鼎就是这批楚器中形体较大、铭文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同一形制、相同大小、铭文一样的楚王鼎同时铸造了两件,另一件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15]
秦 旬邑权
秦(公元前221-前207)
高6.5厘米 口径8.3厘米 底径9.5厘米 [16]
八角棱体,正视截面呈梯形,中空,器顶口有一长方形横梁。横梁左右两侧有阳文篆书“旬邑”,权体八面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的诏书。诏书书体为小篆,古朴劲健,两诏铭文在秦权中较少见。 [16]
旬邑为地名,在陕西省。此权是秦始皇统一全国衡制,由政府颁发的标准衡器。

10. 天津旅游纪念品买什么好

你好,来天津可以买:泥人张的泥塑(古文化街里有)、崩豆张的崩豆(食品街里有)、杨柳青的年画(古文化街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