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蛐蛐罐砸底完成需要泡水吗
蛐蛐罐砸底完成不需要泡水,蟋蟀罐砸底最好使用三合土。每天可以把蟋蟀先请出来,用茶水涮下罐,倒掉水,涮罐剩下的水吸收进三合土里就行了。蟋蟀的体型是比较小的,所以用来养殖的环境对它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现在所使用的养殖的方法大部分都是根据野生的蟋蟀的生长模式来进行仿造的,养殖蟋蟀都会选择使用铁笼子,并且铁笼子的大小需要控制在大约1.5米*1米*0.5米即可;这样大小的笼子养殖蟋蟀的数量可以大概在500只。
为了在养殖过程中方便对它们的管理,需要保证在铁笼子的底部和它的四周都是有通风条件的,顶部的通风措施需要选择使用网状的纱布覆盖在上面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蟋蟀的食物是可以分为两种的分别是干的食物和稀的食物,所谓干的食物其实就是一些青草、蔬菜的叶子等等之类的食物,那么稀的食物则是像蜂蜜、蛋白质等这类的稀释比较粘稠的食物。
这两类食物可以混合着使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蟋蟀对食物的新鲜感,当然喂食的时间肯定是选择它们出来活动的时间,也就是在夜晚来临之前,为了防止在白天它们出现一些饥饿感,可以在白天的时候在笼子里放置一些蔬菜的叶子。
2. 叫罐砸底跟不砸底的区别
叫罐砸底跟不砸底的区别是保湿方式不同,不砸底需要在罐中放入白菜梆以保湿,砸底以后倒不便于清理。有人认为要砸底,用白菜垫底,即便每天更换,时间一长罐内还是会发出异味。
砸底是将三合土铺在蛐蛐罐底,反复砸压。使之固定在盆底,模仿蛐蛐在野外的生活环境,有利于蛐蛐的存活。因为蛐蛐罐在烧制完成后会有很强的火气,不利于蛐蛐的生长。
砸底的要求
砸底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持(调节)罐内的湿度。此外,还要便于“清罐”,不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油葫芦所用葫芦多为范制而成,葫芦器型多为“花瓶”或“墩”,使用前需加装口、框、蒙芯并砸底。
新罐养虫前必须地埋、水煮以去除火气,使用中间还要定期用茶洗涮,否则虫易色昏、卷须甚至死亡。另外,油葫芦不能缺水,罐内必须得有水盂,保证不能断水。若油葫芦有跳罐的行为,说明周围环境让它感到不舒服,这时就要对罐内的温度、湿度进行适当调节。
3. 蛐蛐罐原烧底和三合土哪个好
蛐蛐罐原烧底和三合土相比三合土更好。蟋蟀罐最好使用三合土,保湿好、透气好、不烧爪。每天可以把蟋蟀先请出来,用茶水涮下罐,倒掉水,涮罐剩下的水吸收进三合土里就行了。原烧底不能经常洗,使用的寿命会短。所以三合土更好。
4. 蛐蛐罐三合土砸的底,是吸水慢好还是吸水快的好
首先自配‘三合土’,三合土是北方砸底的配方.对于这个配方有很多说法,但最主要的不是怎样配,是砸出来的底牢不牢,会不会掉,吸不吸水,对养虫好不好.我这里给大家一个最传统的配方配比,大家试一试,老石灰:土:沙,4:4:2,很好记,就象足球阵容一样.但这个配料要看你用什么样的土,和石灰的干湿度而定的,随着土的粗细程度和石灰的不同,配比是要有变化的.另外还有一点要告之大家,就是即使用同一批料,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天气砸底,砸出来的东西的吸水性也是不同的.干旱的天砸出的底吸水些,闷湿的天要吸水性差点.北方的上浆法,那边的爱好者,把罐开着盖,有空就把茶汁用把毛刷在上面刷一层,由于北方干,所以很快就被底吃下去,这样有事没事的浆一次,日久天长下来,底就吃饱了,色也会上的很纯正,在浆底的整个过程中罐也被养活了.砸底的意义在于,模拟一个更接近油葫芦自然状态的环境,这个底是具有吸附能力的,养虫的话每天用茶水涮葫芦,这个底就可以保持湿度,当然蝈蝈葫芦就不用砸,因为蝈蝈是喜欢干燥的。蛐蛐盆的底是平整的,为了便于蛐蛐的爪花抓牢地面,所以才打底。上浆就是往葫芦和底土上挂儿茶,儿茶是种中药,可以败火,不过在这里不是帮油葫芦败火,是为了防止油葫芦咬里子,这葫芦里子因为是湿的,虫子很喜欢咬,但是挂了茶就苦了,虫也不爱吃了。5. 蛐蛐罐砸底三合土怎么破
用锤子可撬破。砸底料是纯三合土料,是由山东土,老石灰,河底沙以3:2:1的比例配伍而成的,蛐蛐罐砸底三合土用锤子可撬破,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