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时调小曲的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我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时调小曲类曲种。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
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天津城区。其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如天津本地流行的《靠山调》、《鸳鸯调》、《大数子》和一些外地流入但天津化了的民歌小曲如“拉哈调”、“秦楼悲秋”、“怯五更”、“后娘打孩子”、“叉杆解狱”、“对花”、“十杯酒”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天津时调是清朝末年在天津出现的一种曲艺,起源于各地的民歌。它渊源于明、清以来的时调小曲,又和很多地区的民间小调有密切关系。由于天津当时是水陆码头,五方杂处,各地人都有,主要在船夫、搬运工人、手工业者、人力车夫中传唱天津时调吸收了各种民歌曲调。后来逐渐发展成型,由女演员演唱,先是在妓院中流行,最后开始登台演出。天津时调包括慢板和数板,慢板是主要唱腔,字少,唱腔婉转曲折,激越豪放,适合抒情。数板半说半唱,主要用于叙事和交代故事情节。一般开始用慢板唱,然后插入数板,再接唱慢板。音域较宽,伴奏乐器用三弦和四胡,后来增加了笙和琵琶等。唱腔为天津口音,现代演出逐渐向普通话过度。天津时调除《要婆婆》等少数二人对唱节目外,大多是一人独唱,伴奏乐器是大三弦以及四胡、节子板。它的腔调有“靠山调”、“老鸳鸯调”、“新鸳鸯调”、“喇哈调”、“落尺时调”、“落五时调”等。另有外地传来的“探清水河”、“怯五更”、“下盘棋”等小调。天津时调唱词句式有以七字句为主的,有长短句相间的;板式有慢板、中板、二六板和近于数唱的“垛子板”,如“靠山调”中的“大数子”等。它的语音声调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天津时调的传统曲目反映了天津人民的生活风貌。其中有欢快的《踢毽儿》、《放风筝》;也有悲凉的《光棍哭妻》、《后娘打孩子》,还有相当多的反映妓女悲惨遭遇的《秦楼悲秋》等。它最初只是人们劳动之余的演唱活动,20世纪20年代以来有了职业歌手,有的在地摊、茶棚中演唱,常唱一些反映时事的曲目,如《民国六年闹大水》、《直奉战》等。最早登台演唱时调的是兼演京韵大鼓的女演员赵宝翠,其后有高五姑、秦翠红、赵小福、姜二顺等着名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演员王毓宝与弦师祁凤鸣等人一起对“靠山调”,进行了艺术革新,丰富了唱腔旋律,增添了笙、扬琴等伴奏乐器,并将其定名为天津时调。建国后,着名演员王毓宝与弦师及词曲作者通力合作,坚持改 革,把天津时调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天津时调伴奏乐器原为一大三弦,后增四胡、笛、扬琴、低胡、大阮等。曲目皆为短段。
在时调改革中,成绩最突出、贡献最大的演员是王毓宝。解放初,她出演于小梨园、大众曲艺社(玉壶春)、燕乐等园,与白云鹏、小彩舞、花五宝、郭荣启等着名演员同台。1950年加入红枫曲艺社,1952年参加群声曲艺社。在演唱传统曲目的同时,努力学习积极排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如《雨后花》、《改邪归正》、《大红旗》等,1953年天津广播曲艺团成立,她成为该团第一位时调演员,并于当年参加了时调的改革创新工作,在有关人员的协助下,成功地演唱了革新曲目《摔西瓜》,成为时调改革创新的第一个舞台实践者。此后,她不断上演新曲目,以精湛的演唱技艺为新唱腔润色增辉。三十多年中,她先后上演了《摔西瓜》、《想心事》、《知心话》、《提意见》、《制寒衣》、《翻江倒海》、《毛主席来到咱农庄》、《为女民兵题照》、《看焰火》、《心连心》、《糊花灯》、《红岩颂》、《换岗哨》、《卖椰子的老大娘》、《大寨步步高》、《军民鱼水情》、《毛主席送我上讲台》、《清华参军》、《重上井冈山》、《鸟儿问答》、《心中赞歌向阳飞》、《拷红》、《刘主席来到花明楼》、《梦回神州》等新曲目。其中不少成为她优秀代表曲目,如《军民鱼水情》、《心中赞歌向阳飞》、《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梦回神州》等。
Ⅱ 天津有什么地方性特色的民歌诗歌
天津的三弦或京韵大鼓
Ⅲ 最具天津特色的民间曲艺:天津时调
天津不光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样它也是我国艺术文化中心。 天津文化 中包含着许多特色的当地民间曲艺,接下来我我将为大家介绍最具天津特色的民间曲艺:天津时调。我我将从它的艺术特色和传承意义两点出发。
艺术特色
天津时调是天津土生土长的一种曲种。其原名叫“时调”,源于下层社会流行的民歌、小调。如有来自手工业者自编自唱的“靠山调”;有来自于青楼妓院的“鸳鸯调”(俗称“窑调”);有胶皮车(人力车)的车夫们,在劳累之余,坐在自己的车簸箕上哼唱的一种“胶皮调”和来自民间生活的“拉哈调”等。靠山调,大约产生于清同治末年或光绪初年,绱鞋作坊里的工匠每当日落时,坐着小马扎(用木条或木棍交叉组成支架,坐处用帆布带绷扎而成),背靠房山自编自唱的一种曲调。
内容多是抒发内心的感慨与忧愁。这种小调,被人们称之为“靠山调”。后经演唱者不断完善,创造出新的曲牌,如“悲秋调”、“解忧调”、“怯五更调”、“小五更调”、“反正对花调”等,这种所谓“九腔十八调”,成为“靠山调”的基本调式。拉哈调(“拉哈”为天津土语,指作事不认真),是由流行在河北和天津一带的民歌小调“糊涂调”、“撒大泼”等演变而成。此调的旋律以天津方言为基础。
因字行腔、拍节也是一板一眼,常以对唱的形式出现。像《要婆婆》、《要女婿》等都是传统的名唱段。这些小调先后流传到妓院,经过青楼妓女们的哼唱,又被称之为“窑调”。后来经过文人和歌妓们的改编革新,形成了时调。
时调在词句、腔调和板式等方面都与其他曲种有别。它在词句上,全篇最多不过五六十句,甚至只二三十句,就能把整个内容表达出来;唱腔上,周而复始地反复唱定型的曲谱;板式上,只有慢板、二六和快板三种。词句的规律是四句为一番,每番第三或第四句后面加一衬腔,即“哎哎哟”。唱词有七字句或五字名,可以加“三字头”或衬字,句尾多押平声,以阳平为合格(因天津话多为阳平)人这种格调多用于靠山调。
时调的“数子”不分头尾,都可用五言句,且也不限于四句为一番。可根据情节分成几段。拉哈调则不受句、番数的束缚。在节奏方面,靠山调是慢板,数子是快板,拉哈调是二六板。在演唱上,靠山调是唱,数子是说,拉哈调是半唱半说。总之,天津时调的腔调豪放,演唱时爽朗泼辣,不拘谨滞涩,很能表达天津人的性格和情感。
传承意义
天津时调最初主要流行于天津底层市民聚集的南市、河东地道外、红桥区鸟市、和平区等处的曲艺演出场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对“靠山调”等进行成功改革,使之成为主要的演唱曲调,并创作出许多精品节目。“文革”前期天津时调又一度陷入危机,改革开放后重获生机,日趋振兴,一些传统曲调、曲目恢复上演。但近年来天津时调发展又面临严峻的考验,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生存危机,亟待扶持和抢救。
Ⅳ 天津传统文化有哪些
1、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主要流传于天津市。
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传于天津城区,以天津方言语音演唱。天津时调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两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
2、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上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自由活泼,颇富韵律。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
3、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是一种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怀柔和天津宝坻一带。
京东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如京东怯大鼓、乐亭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等。表演时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为节,旁有乐师伴奏。京东大鼓经典剧目主要有《王婆骂鸡》《耗子告猫》《大八义》《小八义》等。
(4)天津有什么民歌扩展阅读
天津的建筑:
1、古代建筑
天津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盘旋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
全市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着名的有天后宫、玉皇阁、文庙、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禅院、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
2、近代建筑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
Ⅳ 天津曲艺有哪些种类
1、铁片大鼓
铁片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该曲种以演唱时敲击铁片(实为铜片)而得名。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大鼓艺人王佩臣在天津使之成型的曲种,流行于天津、北京地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产生于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于京津地区。解放前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调。艺人演唱则多见于拆唱节目中,专演此曲种者很少。最早有钟万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宝禄、王子玉等。自金万昌出,经其加工创新,这一曲种才焕发了新的青春。
3、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是发源于河北三河、香河、北京平谷、天津宝坻等京东地区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主要乐器,除了演唱者左手挟铜板,右手击鼓外,伴奏乐器主要是三弦和扬琴。由于伴奏及曲调简单。
4、相声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以北京话为主。
5、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是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
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Ⅵ 天津有什么好听的歌曲呢
你是想要听代表天津最强音的音乐吗?
张迈《天津,我可爱的家乡》
蒋大为《我是天津人》
关牧村或韦唯《天津,我爱你》
还有《天津邀请你》《天津欢迎你》或天津饭演唱的天津说唱系列等,都能反映天津。
如果是老天津卫的,天津时调、天津评剧、天津快板书等曲艺歌曲也能反映天津卫民风民俗。
Ⅶ 杨柳青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杨柳叶子青》这是一首代表性的苏北民歌,是汉族的。
歌词是:
“东庄的哥哥出远门哪,
ho ho yi ho ho
西庄的妹妹来送行哪,
杨柳叶子青a niang
青a niang a dong a niang
杨柳叶子青 a niang
qing a qing a
dong a dong a
杨柳叶子青 a niang !”
《武林外传》拿它来开了个玩笑。
这里有个曲谱,可惜歌词是改编了的:
http://www.tom163.net/yuepuku/gequyuepu/hechangqupu/200605/5339.html
Ⅷ 有哪些与天津有关的歌曲
1、《牛逼的天津》
天津饭,算是一首把天津的一些特点展示出来的,但是词曲的整体水平不算高,他的音乐可能也只能在天津的一部分年轻人中流传,难以像题主所提到的其他的一些城市代表音乐那样传遍全国。可以把这个歌手理解成为天津的“阴三儿”,但是个人觉得水平要逊于他们。
2、《大饼卷一切》
《大饼卷一切》是摇滚大鼓李亮节的第二张专辑,专辑中比第一张《天津娃娃》多了对天津本土的民俗的挖掘,专辑同样包容了京韵大鼓,京东大鼓,北京琴书,太平歌词,单弦,相声等多种曲艺形式,形式更加新颖,内容也更加丰富,趣味性和可听性更强,专辑的同名主打歌《大饼卷一切》也因为网络节目十三亿分贝的播出,成为天津神曲畅红网络。
3、《天津娃娃》
《天津娃娃》是摇滚大鼓李亮节的首张专辑,将天津传统曲艺以及天津本土民俗与摇滚乐相结合,作品融合京韵大鼓,京东大鼓,铁片大鼓,天津时调,天津快板,太平歌词,相声等多种曲艺类别,嫁接音乐风格多元化,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相声广播92.1台歌《说学逗唱》最是深入民心。
4、《走过天津的大街小巷》
单单看歌词,在这首歌里,看似表达了李亮节老师了对天津的变化,实则是深情的怀念。
5、《天津我可爱的家乡》
这是首典型的城市主旋律歌曲,可能和各个城市的官方歌曲一样,不怎么好听,但是当地人都听过无数遍的。当然,这个应该不是题注想知道的,但是先说这首是因为,你得先听过这首之后,才能听出下一首中的一个重要的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