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老城有哪些名人
扩展阅读
天津哪里可以训狗 2025-09-19 01:52:24
西安和厦门哪个更宜居 2025-09-19 01:50:58

天津老城有哪些名人

发布时间: 2023-05-22 13:15:12

Ⅰ 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

张伯苓(1876年 1951年)天津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着名爱国教育家。

张伯苓先生出生于清光绪丙子二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其生长在一个中等市民家庭,父亲是一名到处奔波的戏曲琴师(沽上人称“琵琶张”)。清末政治腐败, 社会 动荡不安。张伯苓自幼聪颖刚直,见义勇为,常为弱者争公讨理,助人为乐,又酷爱学习,因家寒依附别人私馆就读。

此时正直清臣李鸿章大力开办洋务,在天津成立北洋水师学堂,官费学习,每月津贴白银四两五钱。年仅14岁的张伯苓便考取北洋水师,苦读5年,学习驾驶,每次考试名列第一,1894年张伯苓以优等夺魁成绩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时值甲午战败,20岁的张伯苓被派往“通济舰”服役3年,习枪炮鱼雷和驾驶。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甲午败绩,西方列强欲食肉瓜分中国。英帝强租我山东威海卫,清廷应允。而威海卫在甲午战争时,为日帝所占,列强协议英强租借,清廷派大员乘“通济”舰轮前往办理接收、转租手续。张伯苓随往,亲睹“国帜三易”(接收时,先下日旗,后升国旗,隔一日又改悬英旗。),悲愤填胸,深受刺激!先生为雪国耻,痛感欲救国危,非造就爱国人才不可。欲造就人才,非兴办新教育不可,发教育遂救国宏愿。

1898年,张伯苓毅然弃武从文,决心兴办新学,教育救国,当年11月应津门清府着名翰林严范孙廷聘,在严馆授西洋学(英、理、算、化诸科)。1901年应天津名绅王奎章之请至王馆教西学,此时先生上午在严馆,下午至王馆,约六载。1904年严范孙先生与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中学大学教育,见日教育发达,愈感“知彼邦之富强,实由教育之振兴,益信欲救中国,必从教育入手”。归国后严公与先生商议成立中学堂,当年10月王、严两书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1907年中学成立4年,学生人数骤增,校舍难容。吃紧之时,津门邑绅郑菊如在“南开洼”捐地10亩,是年2月23日教职、学生迁入南开新校,校名改称“南开中学堂”。

张伯苓先生,为教育救国,到处奔波筹款办学,为把南开教育创办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曾征求全国教育界,学术界知名人士卓见,多次出国考察教育,吸收西方教育科学加以“土货化”为我所用,办出高水评的南开教育体系。其办学体系宗旨在于造就人才。培养救国建国栋梁人才和领袖人才,因而治学严谨,礼聘名师,亦图强建国,施行高质量水平教授。为培养我国高级建设人才,又于1919年9月25日创立南开大学,1923年9月成立南开女子中学;1928年8月成立南开小学。

九一八事变后,张伯苓校长爱国抗日,曾多次组织师生到察哈尔省慰问抗日同盟军将士,积极支持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和爱国行为。1934年10月第十届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宁园召开,南开啦啦队同学举旗组成“勿忘国耻”字形,进行表演,当即受到日本领事机构的“抗议”。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瓜已伸向东北,先生高瞻远嘱,1936年3月命中学部喻传鉴主任到四川重庆筹建南开中学,当年9月开学。

1937年“七七事变”,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惨遭日寇轰炸,天津南开中学迁往重庆与渝合并,改名为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迁往昆明,与清华、北大合并为西南联大。抗战时期重庆南开屡遭日寇狂炸,南开中学不断修整、扩展,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办学,因而重庆南开在大后方享有很高的声誉。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张伯苓校长命黄钰生、喻传鉴先生回津办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复校工作。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先后三次到重庆南开中学劝张伯苓校长一同去台湾,匀被先生以“不原离开大陆,不愿离开南开学校师生”为由加以拒绝。张伯苓校长从1898年至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他把整个一生献给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上,他把整个心血倾注在南开教学上。他制定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培养着救国力量。他主张“德智体”三育并进,则是把爱国教育放在首位。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张伯苓先生向毛主席致电表示祝贺。同年5月周恩来总理派飞机接先生回北京。9月15日张伯苓先生欲回天津,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在中南海西华厅设宴饯行。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病逝,终年75岁。周总理专程来津张宅吊唁,并以“学生周恩来”名义送花圈,以志哀思。

张伯苓先生,他不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实践家。他的卓越成就,曾被上海圣约翰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他是近代天津名人之一,更是天津人民的骄傲。

张伯苓 北辰区宜兴端口人

温家宝 北辰区宜兴端口人

霍元甲 西青区精武镇人

周汝昌 津南区人

李瑞环 宝坻区人

赵丽蓉 宝坻区人

于敏 宁河区人

穆祥雄 北辰区天穆镇人

杨连弟 北辰区北仓镇人

狗不理包子创始人狗子高贵友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人

郎平 武清区人

马季 宝坻区人

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这个问题问题实在是问得相当大了。探讨这个问题,最好从近代的天津 历史 中寻找答案。由于天津开放早、地理位置优越,商贸往来发达,因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同时也培育和吸引了很多的人才。 这里只能对近代天津名人做一个简短的罗列介绍,无法全面覆盖,也希望有了解的其它小伙伴来做更多的扩展讨论。 提到天津本地名人,大都会从文化艺术类的名人谈起,以下罗列了几位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的 历史 名人。

张伯苓 ,教育界大师,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小学创始人及校长。而南开不仅在重庆成立了南渝中学,更成为了中国近代私立学校的典范,后来培育了周恩来等众多英才。

严范孙 ,教育家、学者,是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张伯苓一起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被称为“南开校父”。对于天津人来讲,或许提到严范孙大家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可是提到 严修 ,大家可能一下就知道说的是谁了。

李叔同 ,艺术家,佛学家,法号弘一,对,没错, 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弘一法师 。他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主演《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名剧,可谓无人不知,开中国话剧运动的先河。

张明山 ,民间艺术家,泥人张第一代,众所周时天津泥人张形神毕肖,栩栩如生。也有传泥人张张明山只需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一会儿便可做成了。

梅贻琦 ,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出生于天津,是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也就是说,是张伯苓建校的第一期学生,后成为庚款留学生赴美学习,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

孙菊仙 ,着名京剧演员,扮老生,世称孙派,与汪桂芬、谭鑫培齐名,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以上罗列的皆是对近代发展变革影响较大的天津人,接下来谈一个和天津有着深厚渊源的重要人物。

梁启超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参与了戊戌变法后开始了政治避难,辛亥革命胜利后,归国定居,选择的定居地就是天津,同时也受聘于南开大学。1915年,袁世凯谋划复辟,在天津的梁启超也与学生蔡锷共同谋划“护国运动”,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做出了贡献。

以上说到的这些 历史 名人只是天津名人的一部分, 严复、张爱玲等大批优秀人士也曾在天津居住、停留甚至发展过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也说不完。

最重要的不是天津拥有过如此多的优秀人物,而是如此多的风流才子都曾在天津驻足过,促进了天津的文化和发展的繁荣。

曾经有人说过,干表演艺术这一行的,无论你在北京,上海闯下多大的腕儿。如果得不到天津人的认可,就不算个角儿。

天津人懂表演艺术,更在这方面培养了一大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角儿。

天津是中国相声的窝子,相声界的代表人物侯宝林就是天津人。马三立的相声成就也有目共睹。

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火得一塌糊涂的德云社班主郭德纲也是地道的天津人。

一曲《探清水河》征服了无数女粉丝的张云雷,在天津市红桥区还能查到他儿时的记录。

歌神张学友。祖籍在塘沽大沽地区,每次开演唱会,都会向歌迷们强调自己是天津人。

刘欢在大陆歌坛的地位毋庸置疑,他也是咱天津人。 在 体育 馆小学念的小学。

歌唱家蒋大为也是,天津人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他生于天津市和平区,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唱得荡气回肠。

还有陈道明,张国立、陈宝国、刘佩琦、贾静雯等等一大堆,不客气的说,大半个 娱乐 圈的一线演员都和天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京韵大鼓艺术的杰出代表,一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让人们熟悉了这位老艺术家。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中国人大多知道的经典歌词,出自李叔同的《送别》。

李叔同的一生堪称传奇,是少有的全才式人物。民国大师林语堂曾有评价说:

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父亲李筱楼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

由于父亲李筱楼晚年喜爱佛经,尤其爱禅,李叔同自幼受其熏陶,经常模仿僧人诵经拜忏,佛种深种。

十八岁时与当时天津大商家俞氏之女结婚,可谓家庭美满,人生得意。象所有年轻人一样,正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好年纪。

但时值百日维新之际,由于赞同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坚决变法,被当局定为逆党,不得已,全家避祸与上海。在1905又远渡日本,直至1910年才得已回到故乡天津。

回到天津后,曾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自此开始了多姿多彩的一生。

李先生真是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样样精通,几乎无所不能了。而且,每一样都是独树一帜,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尤为难得的。

尤其李先生对于佛界的贡献,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对于后世影响极大,直至今日仍有大批的拥趸。李先生出家的因缘并非巧合

或许上天早有安排,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出乎意料的在杭州出家为僧,这在今日可能不少人不能理解,但在当时这不是件不好理解的事,至少在李先生的身边朋友来看,这是件有功德的好事,是可喜可贺的。

李先生出家落发在杭州虎跑寺,受戒在杭州灵隐寺,灵隐寺是当时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当时的灵隐寺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李先生曾受到大师父的指点,受戒后的李先生一心向佛,潜心戒律,自此开始了他的学佛生涯。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出入佛门时,弘一法师同其他人一样,先从僧人必读的经典开始,进而博览群经,弘一法师的为人为学皆是如此,除非不做,要做就会认真彻底。

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是博览众长的。

弘一大师不仅在佛家内部博览众长,在佛学开示上也经常儒佛同讲,他在一次对初学的开示上曾讲:

弘一大师的教化,不拘一格,不一定佛家的学识,必须靠佛家的经典才可解释,经常运用儒家的见识来讲解佛家的观点。已儒入佛,虽非弘一大师的首创,自古高僧大德皆有之,但于近代更为突出的首推弘一法师。

如若细述弘一大师之功德,绝非几千言可以详尽,而且,弘一大师不仅仅是在佛家的成就。在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贡献也是极为突出的,但可能因为是有德高僧德缘故,其他方面的成就反被低估了。我是德元空道,欢迎评论分享,交流指正。

武长顺最有名!

还有马艳红,她老家是蓟县白涧镇官善村的。

江西督军陈光远(武清崔黄口人),公安部消防局长孙伦(武清大孟庄人)

倪志福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孙健国务院副总理,夏宝龙现任政协副主席。

焦菊隐,于是之,石挥,牛犇。

曹锟,李纯。

Ⅱ 天津有哪些名人

1、查为仁,字心谷,号莲坡,又号莲坡居士。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曾建查氏园林别墅水西庄。查为仁于此广置图书,结纳国内着名文人、学者,使天津古代文学艺术事业以水西庄为中心进入了极盛时期。

2、梅成栋,清代链禅诗人。字树君,号吟斋,是当时天津诗坛公认的领袖。

3、张明山,名长林。泥人张第一代。经成年累月地细心揣摩与刻苦实践,对捏塑泥人技术终获独得之秘。

4、孙菊仙,字宝臣,号学年。早年是武秀才,曾参与镇压太平军。30多岁以后由业余爱好京剧而下海从艺,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5、张兆祥,字和庵。师从孟绣村,多才多艺,通晓西洋照相技法和诗文书画。

6、严修,字范孙,号梦扶。清末翰林。任贵州学政时,倡新学,以奏请开经济特科名于世。

7、华渣告世奎,字启臣,号璧臣。清内阁阁丞,民国成立之后,以如唤明遗老自居,终生不剪辫子。

Ⅲ 天津现在有哪些名人故居对外开放

1、曹禺故居

曹禺故居,坐落在河北区民主道上,坐东朝西,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馆内收藏了大量历史资料和近3000张馆藏照片,可以让大家很清晰的看到曾经的曹禺故居全貌。

2、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故居及“饮冰室”书斋坐落在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46号,占地2500平方米。2002年10月在梁启超原寓所修建成“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梁启超1912年在结束了长达15年流亡生活归过后,于1915年定居天津。



3、溥仪的静园

溥仪的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上,内部装饰很优雅,经过翻修后恢复了它当初的模样,是3A景区。

4、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号路(今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楼房,张氏在二、三十年代来津常住此处。

5、霍元甲故居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整体建筑为轴线对称式布局,由神道、石狮、享殿、石牌坊、寝园组成。陵园还设有霍元甲生平事迹陈列馆。展览包括四部分:幽燕之初露锋芒;奋发智勇,永雪国耻;创建精武,强国强种;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Ⅳ 天津的名人故居有哪些地方

天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发生过不少着名历史故事,在天津生活过的名人是真不少,也留下了不少名人故居,那么天津的名人故居有哪些地方?

1、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号路(今和平区赤峰穗启道78号),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楼房。张氏故居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1926年。

张学良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大约在1925年至1932年之间。这一阶段他一度成为全国陆海军副总司令,春风得意马蹄疾。这也是张学良将军军政上最为活跃的时光,这一段时间里,他曾率军征战四方,也曾在父亲被炸身亡后苦心维持局面,也曾凛然易帜促成全国统一,也曾经历九一八痛苦的洗礼。尺此在如此纷繁的事务中,这座“少帅府”始终为张学良将军扮演着一个“家”的角色。如今这里张学良故居博物馆,藏有300余件物品,全景再现了当年张家在天津法租界的生活。

地址:和平区赤峰道78号

2、梁启超故居纪念馆

梁启超纪念馆位于河北区民族路,主要是由梁启超先生的故居和饮冰室书斋组成。
“故居”楼内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为主题,分12个展室,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巴黎和会等,最后一间展室展现的是梁启超的家庭及其九个子女的概况,馆内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梁启超的一生以及其功绩。

故居内“饮冰室”书斋部分为两层半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建筑,一楼为梁启超工作区。书房为主题。二楼是梁启超生活区,室内陈设中西相兼,融华夏书香与西洋气魄为一体。这是梁启超最后两年主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中国文化史》、《儒家哲学》、《辛稼轩年谱》(未完)等着名文章的诞生地。

地址: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

3、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李叔同故居是一座清朝年间建造的一套由四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宅院,平面呈田字形,有房60余间,占地1400平方米。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在宅院里有一西式书房,取名“意园”,是李叔同1910年从日本学成重返故里时修建的,以示一展宏图的意愿。院内花园游廊环绕,雕梁画柱交辉,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宜人。为津门名人故居建筑中的一支奇葩。后来,由于住户繁杂,年久失修,粮店后街60号逐渐失去了本来面貌。

2007年12月31日天津市政府在老粮店后街的原址上开工重建李叔同故居,之后又对故居内部进行了装饰和布置,建立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故居纪念馆”,2011年12月3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参观。重建完成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处,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分为园林景观和故居两部分。

地址:天津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处

4、静园

静园位于和平区鞍山道70号,建于1921年。静园内主要建筑为前后两幢砖木结构二层西式小楼,以及书房、库房等。园内曲径长廊蜿蜒通幽,怪石清泉点缀其间,设有地灯,楼东还修有一个网球场,周围庄墙环绕,装饰讲究。

该建筑原名乾园,是民国时期参议院议员、驻日公使陆宗舆的住宅。1929年7月,清逊帝溥仪携婉容、文秀由张园迁此居住。由溥仪的“静观变化、静待时机”,得名静园。静园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静园

5、庆王府

庆王府,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重陵族迅庆道(原英租界剑桥道)55号,始建于1922年,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庆王府原为清末太监大总管小德张(张兰德)亲自设计、督建的私宅,历时一年,于1923年建成,在原英租界列为华人楼房之冠。1925年,清室第四代庆亲王载振从小德张手中购得此楼,后举家迁入,因而得名"庆王府"。

历经百年更迭,如今这座传世府邸在精心修复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现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旗下项目,成为文化旅游、商务会议、餐饮休闲等功能齐备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惬意私密的红酒吧、浪漫优雅的庭院景观咖啡厅更是歇心养性的至佳之选。

地址:中国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55号

Ⅳ 天津历史名人有哪些

天津历史名人 天津名人

【查为仁】(1695~1749)清代诗人。

字心谷,号莲坡,又号莲坡居士。

天津人。

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曾建查氏园林此尺手别墅水西庄。

查为仁于此广置图书金石鼎彝,结纳国内着名文人、学者。

杭世骏、江沆、厉鹗等着名文学家、经学家、诗坛领袖等都曾寓居水西庄,或吟诗作赋,或挥毫书画,或埋头经史,或着书立说,或鉴赏金石、书画、图籍,产生了大量诗词、文章、书法、绘画作品,使天津古代文学艺术事业以水西庄为中心进入了极盛时期。

其文人之盛,与扬州马氏玲珑山馆、杭州赵氏小山堂南北并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文化胜地。

查为仁本人也大展才华,与厉鹗合笺《绝妙好词笺》被收入《四库全书》。

着有《庶塘未定稿》9卷、《外集》8卷、《莲坡诗话》3卷等。

?

【梅成栋】(1776~1844)清代诗人。

字树君,号吟斋。

天津人。

道光年间倡立辅仁学院,主讲席10余年。

曾在天津水西庄与文人名士结成梅花诗社,有许多诗作在士林传诵,是当时天津诗坛公认的领袖。

着有《欲起竹间楼存稿》、《四书讲义》、《管见篇》、《吟斋笔存》等,辑有《津门诗抄》。

【张明山】(1826~1906)民间艺术家。

名长林。

天津人。

泥人张第一代。

幼初入塾,即喜为粘土之戏。

经成年累月地细心揣摩与刻苦实践,对捏塑泥人技术终获独得之秘。

操作时优游自得,若不经意,而得心应手。

为人捏像只须对坐谈笑,抟困运泥入手,顷刻而成;且能藏泥于袖,悄悄抟塑人像,形神毕肖,栩栩如生。

其作品有古装仕女、戏曲角色和各行业人像,驰誉遐迩,被称为南北塑像者之冠。

其作品曾获巴拿马赛会一等奖和南洋各地展览会奖状、奖牌20多件。

?

【孙菊仙】(1841~1931)京剧演员。

原名濂,字宝臣,号学年。

天津人。

早年是武秀才,曾参与镇压太平军。

30多岁以后由业余爱好京剧而下海从艺,师事程长庚,唱老生,噪音宽亮,唱腔淳朴苍劲,能以气行腔,吞放自如,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孙派,与汪桂芬、谭鑫培齐名。

孙戏以《完璧归赵》、《逍遥津》、《骂杨广》等着名。

孙菊仙不仅演技高超,品德也为人敬仰,不以名角自居,不卖高价票,90岁高龄时,还在津京两地为慈善事业举行义演。

在上海演出时,被旅沪天津人亲切地称为老乡亲,后来叫响,他便以老乡亲为艺名。

晚年终于天津故居。

?

【张兆祥】(1852~1908)画家。

字和庵。

天津人。

师从孟绣村,多才多艺,通晓西洋照相技法和诗文书画,尤擅写生,画花鸟,并吸收郎士宁西洋画法,开一代画坛新风,自成一派。

其作品传世甚少,尤为宝贵。

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石榴花》,色彩浓艳,风姿绝伦,堪称珍品。

其弟子陆文郁等人也在画坛名噪一时。

?

【严修】(1860~1929)教育家。

字范孙,号梦扶。

天津人。

清末翰林。

任贵州学政时,倡新学,以奏请开经济特科名于世。

1897年任满辞归,热心于乡里兴学。

先约张伯苓来教家塾,后又辟私宅为敬业中学堂(今南开中学前身),又联合士绅创办民立第一、第二小学,协助地方当局办起多所官立小学与半日学堂、补习所等多种教育机构。

之后,在私宅创办女子小学、保姆讲习所(幼师)、蒙养园,对天津新式教育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与促进作用。

1918年与张伯苓创办南开大学。

晚年倡组城南诗社、崇化学会,讲义理、训诂之学。

着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多种,辑录出版有《严范孙先生遗着》、《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等书。

其书法俊逸潇洒,妩媚多姿,为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

【华世奎】(1863~1941)书法家。

字启臣,号璧臣。

天津人。

清内阁阁丞,民国成立之后,以遗老自居,终生不剪辫子。

同严修组崇化学会,主其事。

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

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可谓其代表作。

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森嫌挺拔。

居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

?

【周学熙】(1865~1947)实业家。

字缉之,别号止庵。

安徽东至县人。

1894年中举。

初官于浙江,后为山东候补道员。

1900年入直隶总督袁世凯幕下,主持北洋实业。

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回国后曾作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民国后两度出任北洋 *** 财政总长。

任期内在天津先后创办商品陈列所、植物园、铁工厂、高等工业学堂、教育用品创造所、滦州煤矿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京师自来水公司、耀华玻璃公司、华新纺织公司以及天津中国实业银行等,成为一个典型的企业集团,奠定了北洋实业的基干,本人亦成为与南方张謇齐名的着名实业家。

着有《止庵诗存》、《止庵诗补集》。

?

【张相文】(1866~1933)学者。

字蔚西,号沌谷。

江苏泗阳人。

光绪丙戌岁试补博士弟子员,后弃科举,殚心新学,尤喜中外地舆科学。

1899年入上海南洋公学专攻史地,后转该校教习。

1901年编写初、中等地理教科书。

1907年任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堂长,出版《地文学》,将生物界纳入地理学,有开创意义。

与张伯苓、吴鼎昌等创办中国地学会,任会长,编辑《地理杂志》月刊。

1920年从事佛学研究。

性喜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塞外,考证秦长城之旧址所在,发现成吉思汗陵寝故址及其碑志,纠正当时历史学家之误,对学术界颇有贡献。

着作有《佛学地理》、《南园丛稿》等书。

?

【梁启超】(1873~1929)学者,政治家。

字卓如,任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人称任公。

广东新会人。

1890年入京会试得识康有为,拜为师,并接触西学。

1895年从康有为入京,协助其发动公车上书,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风靡大江南北,与康有为并称康梁。

1898年再次进京,办理保国会,参与新政,多次上书请废八股、设编译局、奖励工艺制造。

7月光绪皇帝召见,命其筹备京师大学堂,主持译书局。

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清汉报》、《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参加保皇会。

辛亥革命后回国,在津创办《庸言》月刊,后在袁世凯 *** 任职。

察觉袁的复辟野心后,于1915年定居天津。

同年袁谋称帝愈急,梁启超策动其学生蔡锷回滇起义,亲自在寓所草成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送沪发表。

袁倒台后梁启超赴欧考察,1920年回国办《改造》半月刊,并在清华、北大任教。

此后即脱离政界在津专心着述,完成《清代学术概论》、《墨子校译》、《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专着,并在南开大学及寓所书房饮冰室讲学授课。

着述收入《饮冰室合集》,共148卷,约1400万字,涉及哲学、史学、文学、经济、法律、道德、宗教等许多学科,时间上囊括古今,地域上兼及中外。

尤其在先秦和明清、近代的学术思想研究方面,留下了一大批颇有见地的着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张伯苓】(1876~1951)教育家。

名寿春。

天津人。

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任海军士官生,亲睹甲午之战,愤然立下教育救国大志。

1903年随严范孙赴日考察教育,1904年创办南开中学。

1917年,张伯苓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考察教育,研究私立大学的组织方式。

1919年,由江苏督军李纯赠50万银元,张伯苓在天津西南八里台一带购地400亩,建造校舍,创办了南开大学。

1923年创立南开女子中学。

1928年,又建南开小学,从而完成了南开由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制。

后来,又于1931年成立南开经济研究所,次年成立应用化学研究所。

1936年在重庆成立南渝中学。

1938年任国民参政员并当选为副议长,1945年出席 ***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1948年出任考试院院长。

张伯苓和严范孙创立的南开大学、中学、小学,是中国近代私立学校的典范,培育了周恩来等众多英才,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王襄】(1876~1965)学者。

字纶阁,号?室。

天津人。

从20岁起酷好考古研究,是中国较早鉴识和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所着《??室殷契类纂》、《??室殷契文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还着有《流沙坠简勘误记》、《秦前文字韵林》、《古文源流臆说》、《古陶今?》等书。

王襄的书法也颇具功力。

1949年后任《甲骨文会集》编委,天津文史馆馆长,天津市政协委员。

?

【李叔同】(1880~1942)艺术家,佛学家。

原名文涛,法号弘一。

天津人。

童年读诗书,喜好旧诗词,擅长书法金石。

1905年赴日本学习西洋画与音乐,并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组春柳剧社,主演《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名剧,开中国话剧运动的先河。

回国后曾执教于天津、上海、杭州、南京。

全国教音乐、西洋画的教师,多得其亲传,丰子恺、刘质平等名家皆其得意高足。

李叔同前半生既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又是诗人、音乐家、画家、书法篆刻家,均有名作问世。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专研戒律,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是享誉海内外的着名高僧。

所着《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曾影印成书。

?

【马千里】(1885~1930)教育家。

名仁声。

天津人。

南开中学、北洋大学毕业。

曾在南开中学、直隶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既是周恩来的老师,又是邓颖超的老师。

马千里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担任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 *** 日货委员会主席,发动群众 *** 罢市, *** *** 。

大革命前后,马千里积极支持 *** 的革命活动。

资助周恩来赴日留学,周恩来旅欧时常与马千里通信往来。

马千里还将周恩来写的《警厅拘留记》、《检厅日录》在自己创办的《新民意报》上发表。

1921年,马千里创立天津达仁女校,积极支持邓颖超、刘清扬等组织女星社,开展妇女解放运动。

还曾担任药王庙小学校长、河北省立一中校长、南开校友总会主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曾兼任天津红十字会干事长和副会长,一生忘我工作。

?

【刘奎龄】(1885~1967)画家。

字耀辰。

天津人。

南开中学首班毕业生,自幼学习郎世宁画法,研究五代、宋、元诸家,尤其是明代吕纪、清代沈铨的画技,并将西洋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其作品纤细逼真,神态自然,以《孔雀图》最为着名,深得徐悲鸿赞扬,在中国近代画坛独树一帜。

?

【刘凤鸣】(1889~1978)民间艺术家。

*** 。

天津人。

15岁开始随外祖父马顺清学习刻砖技艺。

马顺清是天津着名刻砖艺人,在清道光年间,将天津砖刻发展为独立于建筑之外的民间艺术,并开创了堆贴法,扩大立体空间,使作品层次分明。

刘凤鸣继承和发扬了马顺清的贴砖法,创造了天津刻砖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刻砖刘,以立体和半立体透雕见长,在方砖上所刻山水、花卉、人物、鸟兽形象生动逼真,构思精巧,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杨石先】(1896~1985)化学家、教育家。

安徽怀宁人。

蒙古族。

1931年在美国获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南开大学理学院院长。

1947年任南开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化学会理事和天津科协主席。

是中国有机农药研究事业的开拓者,曾在1956年参加周恩来亲自主持的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担任综合组组长,先后发表过40余篇论文,研制成功10多种农药,并培养了大批人才,是中国教育界一代名师。

【哈荔田】(1911~1989)医学家、教育家。

河北保定人。

*** 。

出身中医世家,早年师从国医泰斗施今墨,三四十年代便享誉津门,在中医诊治和理论研究上造诣颇深,尤擅长妇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响应 *** 号召,创立了天津首家公立联合诊所,又遵照周恩来亲自指示,创建天津中医学院,为教育和培养中医人才、弘扬中华传统医学付出毕生辛劳。

其医术之精、医德之高蜚声中外,所诊治过的患者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高层领导或海外政要,无不交口称赞,临终之前还坚持为群众义诊

Ⅵ 天津的名人有哪些

天津名人众多,简单介绍几位:
1.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任海军士官生。亲睹甲午覆师、威海易帜之辱,奋然立教育救国之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应严修之聘,教其子弟,遂与严修成为天津最早提倡民办教育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兼教盐商王奎章家馆。光绪三十年(1904年)随严修赴日考察教育。归国后合并严、王二馆,办起一所中学,定名“私立中学堂”,不久改名“私立敬业中学堂”,1907年校名改为“私立南开中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伯苓代表直隶赴美参观渔业博览会并考察教育
2.曹锟 民国十大军阀,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
3.李纯 北洋直系军阀 (1874~1920)
4.刘赶三,清末京剧丑行演员。名保山,字韵卿,天津人。他的嗓音清亮,念白脆爽,做表传神,同时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根据剧情自编唱词唱腔,改变以往丑行重念不重唱的状况。他不仅擅演《连升店》、《请医》、《法门寺》、《十八扯》、《拾黄金》 等老戏,尤其对一些丑婆戏演得最拿手,如《探亲家》的乡下妈妈,演来冠绝一时。刘赶三(1817--1894),祖籍天津,票友出身。名保山,别名迁升,字韵卿,号芝轩,寓所名宝身堂,位于宣南韩家潭。因其艺高,常被多处邀请,他同时在三个戏班赶场演出乃为常事,为此被讽为赶三,他非但不介意,反而以刘赶三为艺名。
5.卜庸,原名汝宣,号荣久,1908年出生于河北省蓟县城关镇板桥(现属天津市)一个世代勤劳苦做的贫寒之家。由于反动政府昏庸腐败,封建军阀混战频仍,地痞恶霸敲榨0,卜庸一家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了改变家境,含辛茹苦的父母节衣缩食供卜庸上学。卜庸牢记父母的嘱托,每天总是早早来到学校,勤学苦练,手不释卷,就连往返的路上,都在默默地背诵课文。当时的蓟县,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乡村里可见到的书籍十分稀少,卜庸每得到一本书,总是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阅读。1922年春,他以各科均优的成绩升入蓟县唯一的高等学堂——蓟县完小。
6.冯巩,出生于1957年12月6日,原名冯明光,冯国璋曾孙,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相声表演艺术家,师承于相声演员马季,现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 ,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全国青联常委。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总监
7.王毓宝(1926- ),着名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为天津市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党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理事。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她博采众长,不断从前辈艺人的演唱中汲取营养,从内容到形式创立了“天津时调”,并形成了自己质朴、爽朗、甜润的风格。
8.郎平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运动员,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现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一职。
9.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着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Ⅶ 天津的名人有哪些

郭德纲,冯巩,马三立,刘欢 都挺有名.霍元甲(1869-1909年),出生于天津的武术世家,自幼苦练武功。他的武功不仅继承了祖键友传绝技,而且旁参各派,博采众长,练就了超群武艺,曾打败了当时号称天下无敌的俄国猜汪大力土和英国大力士,力挫日本柔道队,大振国威。为了强国强民,他在上海创办了上海精武体育会,孙中山曾为之题写“尚武精神”几个大字。后来,霍元甲被人以治病为名投毒害死。

Ⅷ 天津历史名人

天津历史名人:

1、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冯国璋

冯国璋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是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

3、梅贻琦

梅贻琦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到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4、于敏

于敏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是中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5、李叔同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是着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Ⅸ 2020天津国庆假期可以游览哪些名人故居

说起天津大家可能会想起相声,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历史上还有很多人物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个时代已离我们远去,然而许多名人故居至今仍保存完好。天津还有众多的名人故居,国庆小长假期间,可以去哪些名人故居游览呢?

官方数据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10月1日的全国旅游数据,10月1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22亿人次,同比增长7.5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30亿元,同比增长7.19%,众所周知天津人杰地灵,不仅许多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在此被见证,同时也被很多历史风云人物作为曾经的居住地。

张学良故居

坐落于和平区赤峰道的张学良故居,据说故居修建于1921年,原为旗人贝勒所修,1924年张学良以张寿懿名义购自法国领事馆,于二三十年代长居于此。这座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接待室、中餐厅、西餐厅,乃至大厅的每个角落,都能让人感受到军阀大将曾经奢华的生活。张学良在此处居住七年,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这栋宅子承载着张学良一生中太多的美好,这里不但记录了张学良与赵一荻赵四小姐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也记录了张学良的独子在此诞生。如今的张学良故居极力还原了当年的原貌与内饰,仿佛屋内的时间从来没有流逝,院外车水马龙,园内静谧古雅,屋内外眺,黄叶飘摇,诗情画意,恍惚间带你穿越回90年代。

地址:和平区赤峰道78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

票价:45元/张(含固定场次免费讲解)

霍元甲故居

霍元甲居住的地方是小三合院式清代的民宅,这里有着霍元甲生前习武、务农、生活的珍贵照片和资料,整个陵园占地规模有闷派六十多亩,共分为四个区域,如:陵墓区、展览区、习武区和休息区,去这里参观的游客还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连杰的电影《霍元甲》,这里参观的门票是60元,学生是半价,需要用1-3个小时的时间参观,开放时间是早上的9点到下午的5点。

曹禺故居纪念馆

曹禺原名万家宝,天津人,是我国着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曹禺故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东侧,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始建于清末,东至民主道21号院墙,西抵民主道27号院墙,北起南临民主道23院墙,23号院(前院)坐南朝北,有过道二层,前后两个独立小楼,23号院占地面积510.89平方米,建筑面积483.29平方米。25号院占地面积401.55平方米,建筑面积343.82平方米。此故居内,充满了曹禺一生的记忆,甚至在他最着名的戏剧之中都可以找到这座宅院的影子,这里记录着他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

地址:河西区意式风情区民主道23号岩销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周一闭馆

门票:免票,凭身份证即可入场

梁启超故居

这个地方主要分为纪念馆与旧居,梁启超的故居是一幢风格独特的民居,青砖土瓦,让人看着古香古色,进入纪念馆,迎面的是一尊铜像和两栋浅灰色的二层小洋楼,梁启超端坐在洋楼之间,给人一种学者的大家风范,出了故居门,旁边有两棵石榴树,一个个挂满了枝头,这让我联想到了他的思想传遍天下,故人不在,活力依旧在。去这里的门票是10元,学生是半价,需要用1-3个小时的时间参观.

地址:河北区民族路44号

开放时间:周粗罩游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区,是我国着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脍炙人口的《送别》便出自李叔同之手。李叔同故居便坐落于坐落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处,总占地面积4000_,分为园林和故居两部分。园林占地面积2600_,由太湖石假山、人工湖、纪念亭和凉亭等组成。瀑布自山顶倾泻而下,注入人工湖,山下凉亭与小桥、流水交相互映,园内芳草碧绿,花木繁盛,充满典雅、幽静的江南韵味。“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悠扬的《送别》回荡在纪念馆内,落叶随风飘荡,行走其中,令人陷在那旷远宁静纯澈清透的意境里不可自拔。

地址: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处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30(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这就是天津的2020国庆中秋免费的一些名人故居,去天津旅游千万不要错过了!

Ⅹ 天津五大道有哪些名人故居它们背后有哪些历史呢

今天上官将为大家介绍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的五大道景区,在186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天津被划为通商口岸,随即英、法、美、德、日等九国相继在天津划分租界,签订北京条约。当年在九国租界中面积最大的美英租界就是五大道景区。

天津五大道,无数名人故居建于此地,曾居住过两位总统和多名领导

大理道两边各式的欧陆风格的单体小楼是非常有特色的,首先是大理道三号蔡成勋旧居。蔡成勋是天津人,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这座小洋楼是在西式风格的庭院中建起了中式祠堂,成为五大道风貌建筑中的一景。是大理道57号有一栋英式建筑,它就是潜伏谍报博物馆,据说电视剧潜伏中的原型人物活动地点就是这里了。位于大理道66号的是和平宾馆,原是孙振芳的旧居,解放以后改为政府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