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动化考研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怎么选
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在自动化考研领域各有特色,选择时需结合自身情况和偏好。以下对比分析供参考。
南开大学的控制学科评级为B,位于人工智能学院。学硕控制科学与工程设有3个研究方向,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初试科目为政治、数一、英一及控制综合基础。专硕设有控制工程与人工智能2个研究方向,初试科目同上,但专硕不涉及现控。2022年招生情况显示,学硕复试线为330分,专硕为310分。
天津大学控制学科评估为B+,在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和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均有招生。学硕01方向考察自动控制理论,复试考察微型计算机控制或过程参数检测与控制;电子信息专硕初复试考察内容一致。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专硕09仪器仪表工程方向考察自动控制理论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基础。2022年,学硕招生9人,专硕招生43人,复试线分别为320分与360分。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硕复试线为366分,专硕为391分,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方向复试线为394分。
总体来看,天津大学在自动化考研领域学科评估更高,招生人数相对稳定,复试分数线也略高于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独特优势,且专硕招生人数较多。选择时需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综合考量学科实力、研究方向、分数线和就业前景等因素。
‘贰’ 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科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工学学士等完整的学科体系。天津市最早的计算机学科博士点就诞生在当时的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院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硕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点;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点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专业。
‘叁’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概述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素以严谨治学、务实求真而闻名。先后培养出以原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叶培大院士,发电工程与设备专家梁维燕院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家、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贺家李教授,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余贻鑫院士,国际电机领域知名专家陈之藩教授,电力系统着名华人企业家荣智健先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各类杰出人才。学院拥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均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分别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学院所属的8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2个宽口径的本科生专业。每年本科生招生规模在330人左右,研究生在30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约240人,博士研究生约60人)。
学院拥有各类科研和教学实验室20余个,其中包括: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电力系统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过程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新型飞行器联合研究中心(先进制导与控制分中心)、天津市配电系统规划及自动化技术推广中心,以及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的楼宇自动化中心(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共建)、电力研究与培训中心(与华北电力公司、天津电力公司、河南电力公司、天津大港电厂等单位共建)、天津大学——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室(与三菱电机(中国)公司共建)、天津市电力新能源与智能配用电技术工程中心(与天大求实公司共建)、天津市锻压装备技术工程中心(与天锻压力机公司共建)等多个科研和实训平台。现拥有各类实验仪器设备3000余台套,设备总值近亿元,实验室总面积近万平米。多数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可对在校学生和企业开放,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截止2012年) 学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近5年来,共完成科研项目400余项(包括两项国家973项目),获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和2010年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及其他各类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500多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12年全院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超过5000万元,且已形成多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特色研究方向,如:电力系统规划、评估与优化,电力系统安全性与运行控制,分布式发电与微网,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新型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电器系统优化与节能,高电压与绝缘材料,新型传感器与流动参数检测,自动化装备与过程控制,智能系统检测、建模与控制,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航空制导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新能源动力汽车控制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