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津当代的京剧名家都有谁谁最有特色呢
天津是传统式戏曲港口,在历史上全国各地的名演能在天津市唱红才算整体实力扎实,所说“天津市走不过去,全国各地去不上”。并且天津市当地名人都是五花八门。天津市两个京剧院团:天津京剧院和天津戏曲共青团,都培育和诞生了许多京剧演员。老一辈的有天津京剧院的杨乃鹏,康万生,邓沐玮,王丽,弥久弥香,宝刀未老;三叠纪的有共青团的孟广禄,张克,刘桂娟,赵秀君,恰逢当打之年,造型艺术牢固;更年轻的一代正中间能量有试验团的王丽,吕洋等设计风格初成,得心应手。
天津市当今京剧演员诸多,"九河梢天津卫",天津市不仅是曲艺团天堂,也是戏曲的大码头,天津市有两大戏曲团队,天津京剧院和天津青年人京剧院,塑造和诞生了诸多京剧演员名演,杨乃鹏、康万生、李鸣岩、孟广禄、邓沐玮、张克、李佩红、刘宏、赵秀君、吕洋、王丽等名演诸多,不计其数。
Ⅱ 康万生个人简历
康万生,男,京剧花脸演员。
康万生,男,主工裘派花脸,天津京剧院铜锤花脸、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剧协理事。代表作有《赤桑镇》《铡美案》等裘派着名曲目。
康万生出生于吉林省,6岁时随父母来到天津。1957年,考入小红花儿童艺术剧院,两年之后考入天津戏校,开始正式演出。1968年,康万生被调到天津飞鸽自行车厂。1970年参军,成为一名文艺兵。1974年又到红旗自行车厂工作。
1978年,康万生调到了天津京剧三团。2004年,康万生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出,演出了8出剧目中的花脸唱段38段,充分展示了他的功底和造诣。
康万生的艺术特色
1978年康万生调入京剧三团,他如鱼得水,先后排演了《赤桑镇》、《探阴山》、《包公辞朝》等戏,并以娴熟的演技和扣人心弦的声腔,塑造出一个个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康万生有一条得天独厚的好嗓子,他演唱调门是花脸的最高调门——正宫调。
他演唱风格,既有裘盛戎的神韵、气质,又有金少山那种黄钟大吕的气度,1979年有幸拜方荣翔为师,又向夏韵龙、王正屏、李长春学习,博采众长,使演技日臻成熟,他善于把唱腔的音乐美感与人物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他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大探二》、《铡美案》、《锁五龙》等。
在天津市首届戏剧节中以《包公辞朝》一剧获“优秀主演奖”,19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中荣获提名奖。1995年参演春晚《铡美案》选段。
Ⅲ 建国后天津有哪些京剧团和名演员
天津青年京剧团
孟广禄 国家一级演员
张克 国家一级演员
石晓亮 国家一级演员
刘淑云 国家一级演员
董玉杰 国家一级演员
孙丽英 国家一级演员
赵秀君 国家一级演员
朱建中 国家一级演奏员 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崔洪 国家一级演奏员 鼓师 王悦 国家一级演奏员 琴师
Ⅳ 天津京剧院都有哪些演员
张派青衣雷英、张派青衣王蓉蓉、叶派小生李宏图、老生名家杜镇杰。
京剧最重要的“大码头”有三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
天津青年京剧团曾经是国内的顶尖院团之一,经过老市长李瑞环牵头成立,并且还汇集了许多的京剧名家对青年京剧演员进行集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百日集训”。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确实名角林立,但是也走了许多位,有些人走的甚至于至今不知原因。
李派老旦兰文云为什么离开了京剧舞台,就是这么多年也没有公开消息。程派青衣李佩红离开天津去上海看似谋求发展。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
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