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话的个个是什么
天津话的个个是“自己”和“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个个儿是天津方言,同样的“个”字两个发音。最能体现天津话特点的就是声调。
天津话与普通话都有四个声调,但在调值(每个声调的实际读音)上却有明显的差别,特别表现在阴平(一声)声调上,普通话读为高音、高平调,天津话则读为低音、低平调。
借用音乐术语来说,二者相差了八度音。如“天”字,天津话不但起音低,落音更低,呈现出低而略带下降的调值,音程短促。阳平和上声声调与普通话也有差别,如“菊”字读“居”音,“笔”读“鼻”等。
天津方言由上古音发展而来,其中保留了许多元、明朝代流行的词汇,与普通话有明显差异。名词后面的字一般发音较轻,如“天津”一定要把天字读重,读低,先走平调紧跟低沉向下,津的发音绝对要轻。而动词、形容词则无此现象。
(1)天津方言吃个个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天津话,属冀鲁官话保唐片天津小片,特指以天津老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方言,即天津话。
天津话与普通话差异明显,最主要的是语音和声调的不同:从声母上看,天津话一般是将普通话的舌尖后音zh、ch、sh,分别读为舌尖前音z、c、s,如“中”读为“宗”、“山”读为“三”等;
“吃”这个音比较特殊,还是读做“吃chi1”;
i和r混用,如:“人”读“银”,“肉”读“又”;如果是开口韵母自成音阶时,就要在前加声母“n”,如“爱”读“耐”,“鹅”读“呢”等。
天津方言的另一个特点是使用一些特殊的语词,如用途很广的“嘛”即什么、“哏儿”即有趣、“打擦”是指开玩笑等等。
最能体现天津话特点的是声调:天津话与普通话都有四个声调,但在每个声调的实际读音上却有明显的差别,特别是在阴平声调上,普通话读为高音、高平调,天津话则读为低音、低平调。
天津地区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各处天津话仍有些许区别。一般认为,天津话以南开区的语音最为纯正,南开区相当于旧城里地区(也就是天津仅有的四条正南正北马路: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和北马路所围起来的地区)以及附近的南市地区和娘娘宫附近地区。
2. 天津人说的个个是指什么指哪里
可能是方言,指的是自己,自己,自己个(读三声),个个,后面的个也读三声,还有就是楼下的回答,小孩吃奶称为吃个个,
3. 天津方言或天津人怎么称呼乳房
dei dei 我不会写字,但就是这个音,读二声。
4. 学说天津话台词
天津方言,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即天津话。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由于方言岛内居民祖先可能是来源于明初的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北部。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
哎(ai二声):天津人常用的发语词,尤多见于争吵,有京剧叫板的功效,如:哎你介人恁么不讲理呢?
熬鳔:纠缠别人,或者是无所事事的消磨时间。如:介小子没事就跟我这儿熬鳔。
倍儿:副词,很、非常的意思,如:倍儿哏儿
白豁(huo轻声):漫无边际的瞎聊、吹牛,北京叫山侃、侃大山
霸呲:乱踩踏,乱走;比如妈妈说小孩:“二子!下雨了,别上外边乱霸呲去!”
不觉(jiao三声)闷:不识趣,没有眼力劲
拔闯:替别人打抱不平
扯:指年轻女性疯疯颠颠,不稳重
椽儿亮:办事大方、周到,善解人意,也作“亮嗖”
凑分(fen四声)子:大家一起凑钱
吃“挂落(liao四声)儿”:因为别人的错误导致自己跟着受连累
大了(liao三声):专门替人操持婚丧嫁娶一应事情的人
大梨:外行、不懂装懂的人,如:有人形容“安利”传销就是“财迷赚大梨”
叠了:形容事情办失败了,或者人落魄、失意
打镲(ca三声):开玩笑,如:别拿我打镲啊!就是别拿我开玩笑的意思。
得空儿:有时间、有空
得楞(leng轻声):修理、调试的意思,比如下次自行车坏了就可以和修车的师傅说:“师傅麻烦给得楞得楞。”倍儿地道!
二五眼:稀里糊涂的人
饭口:开饭的时间,如:介人真够不觉闷的,回回赶饭口来
奋秋(qiu轻声):一般指手脚乱动,如:坐稳了!别跟这儿奋秋
哏儿:有意思、风趣幽默
归齐:副词,到底、最后、结果的意思,如:归齐我一打听,明儿还一拨儿(高英培相声《钓鱼》)
果篦儿:早点的一种,油炸的膨化薄饼,常和油条在一起卖,北京叫“薄脆”,也叫果子饼
呱唧:可做语气助词,如棱了呱唧;也可做象声词;还可做动词,指鼓掌
够板:够朋友、够意思、够交情、
旮旯:角落
硌窝儿:磕瘪了但是没有破的鸡蛋,蛋青、蛋黄没有流出来,还能保存一段时间,比好鸡蛋便宜,过去定量供应时也不要票,算残次品卖
关钱:领工资
齁(hou一声)儿:太甜或太咸,后泛指味道重,如:齁酸
喝雷子:拼命,豁出去了
黑晌儿、夜黑晌儿:前一天的夜晚
介:代词“这”的天津音
街底儿:胡同的最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