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朝时的天津府和现在天津市管辖范围一样吗
不一样的。具体范围可参看清史稿的地理志。
……府治天津(今天津市大沽镇,府、知同驻)。辖:天津(今天津市大沽镇,府、知同驻)、盐山(今河北省盐山县)、青县(今河北省青县)、庆云(今山东省庆云县)、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共6县;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1散州。
⑵ 元代之前天津叫什么
可能称作直沽寨吧。其实在元代之前,天津一直没有真正名称,到元代时设为了“海津镇”,成为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那么之前天津的状况和之后天津名称的发展演变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梳理一下。
雍正年间升为天津州后又升为天津府,清朝年间天津一直作为保卫京师的军事重镇,清末,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也是以此为政治中心。在近代,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天津被迫开始开放,天津出现了列强的租界,如今成为了天津文化旅游的重要一景。国民党统治期间,天津成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一开始属于河北省,后于1967年改为直辖市。
⑶ 天津有个带府的地名在哪,挨着白庙挺近的,求解答
北辰区宜庆府,属于城乡结合部
⑷ 天津别称是什么
天津,简称津,别称天津卫、津门、津沽、沽上、沽。
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4)天津叫什么府扩展阅读
在远古时代,天津曾是渤海的一部分,陆地是逐渐冲积形成的。夏朝时期,属于冀州。周朝时期,属于幽州。战国时期,分属于燕国和齐国。西汉时期隶属渔阳等郡。唐朝中叶以后,天津已成为南方大米、丝绸北运的码头。
宋、辽时期,今海河当时称“界河”。海河以北属辽幽都府(后改析津府)武清县;海河以南属北宋高阳关路乾宁军和沧州清池县。宋朝在海河以南设立许多军事据点——“寨”、“铺”,如泥沽、双港、三女、南河、沙涡、独流等,以防辽军南下。
金贞佑二年(1214)前,设“直沽寨”,派都统完颜佑、副都统完颜咬住戍守,“直沽”之名始见史籍。天津成为畿南军事重镇。
元至元十九年(1282)海漕开通,直沽成为漕运枢纽,为此在大直沽专设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并修建了直沽广通仓等粮仓。至元年间(1264-1294)还在大直估、三岔口分别建了天后宫(东、西庙)。1234年三岔沽一带盐卤涌出,特许高松、谢实等18户在此设灶煮盐;两年后,又专门设立“三岔沽司”、“大直沽司”,管理直沽盐场。
元延佑三年(1316)在直估设“海津镇”,命副都指挥使伯颜镇守。
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与其侄朱允炆争夺皇位,率兵从直沽渡河南厂,偷袭沧州,攻下南京,建文四年(1402)夺取了政权,翌年改元“永乐”。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在直沽设卫,命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指挥佥事凌云、指挥同知黄纲兴工筑城,并赐名“天津”,意谓“天子车驾渡河之处”。
永乐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设天津左卫。永乐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卫(一说青州左卫)为天津右卫。
清朝初年,沿袭了明朝的各项制度。顺治九年(1652)将左、右卫并入天津卫,结束了卫所官员的世袭制。三卫合并后,设立“巡道”、“同知”,负责民政事宜;“户曹”、“盐政”,负责税赋和盐业;“总兵”、“游击”、“参将”,负责军事。
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州,天津开始建立地方政府;九年(1731)升州为府,辖天津、静海、青县、南皮、盐山、庆云、沧州六县一州。
1912年(民国元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成立。是年7月,撤销天津县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销天津府,重建天津县。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辖的天津市。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京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另外,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于七月五日组成“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简称“都统衙门”),对天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达两年之久。
1937年7月30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天津,次日成立伪天津市地方治安维持会;12月17日,伪天津市地方治安维持会,改组为伪天津特别市公署;1943年11月,伪天津特别市公署又改称伪天津特别市政府,对天津人民实行了八年的法西斯统治。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说“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时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为中央直辖市,直至今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津
⑸ 天津的古称是什么
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的名称。
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
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⑹ 天津在古代叫什么
天津在古代叫津沽、津门、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
天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和工商业城市。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也称“津沽”、“津门”。
天津地区在商周时期即有人类居住,但作为城市则形成较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位于运河北部、兼有河海运输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渐重要,运河与“五河尾闾”(今海河)在市区三岔河口交汇,天津便以“三会海口”名于史册。唐朝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
天津所在地原来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黄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区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固定。
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
辽朝,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
金朝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发展中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名称。
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清末时期,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
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
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总督衙门迁津。同年中华民国成立,天津改为县,属直隶省。
民国二年(1913年),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同年7月,直隶改称河北,省会仍设天津,10月省会迁北平。
1930年6月,天津改为直辖市。同年10月,河北省会再迁天津,遂改为省辖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天津仍为直辖市。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划为华北人民政府直辖市。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津被定为中央直辖市。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到天津。
1966年5月河北省省会再迁保定。
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直辖市至今。
(6)天津叫什么府扩展阅读: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天津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界于东经116 °43′-118°4′、北纬38°34′-40°15′之间。东临渤海,西靠首都北京和河北,北部和南部与河北接壤,天津市总面积11916.85平方千米。
天津地处太平洋西岸,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天津市气候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6]
截至2018年末,天津市下辖16个市辖区常住人口1559.60万人。全市生产总值(GDP)1880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6%。
⑺ 清朝天津府在哪里包括今天的哪些地方
略过之前朝代不谈,到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时,登基不久的明成祖朱棣开始注意到直沽的重要性,并赐名为“天津”。明成祖重视这个地方,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他发动“靖难之役”时,便是沿着大运河南下的,而一个重要的渡口,就是直沽,也就是今天的天津。
最早的天津设在三岔河口西南,在今小直沽一带,后来经过逐渐的发展,又增设了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到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时,清政府做出调整,将三处合并为一,并强化管理。因此,天津又常被称作“天津卫”。
到民国时,天津府的建制也是经常变换,但总体上还是越来越受重视。后来,天津还曾是河北省省会,之后又晋升为直辖市,成为北方重要的大型都市之一。当然,如今的天津市更是今非昔比,是一座正在腾飞崛起的大都市了
⑻ 天津都有哪些美称
1.“津沽”——天津地区号称“九河下梢,七十二沽”。所谓“七十二沽”,如塘沽、汉沽、葛沽、咸水沽、丁字沽、大直沽等。其实“七十二”系泛称,并非确数。天津曾名“直沽”,海河又称“沽水”,可见“津”与“沽”密不可分,“津沽”并称,顺理成章。
2.“沽上”——天津文人在诗文书画上常署名地望为“沽上”。津门十景之一:“沽水流霞”,是对海河风光的艺术概括;而“沽上”,就是“海河之滨”的意思。
3.“海门”——指海河入海口的自然地势,后成天津别称之一。明代天津八景有“海门月夜”,天后宫匾额题词亦为“海门津筏”。
4.“津门”——众水汇聚,逶迤至津,河海会流于此,故名“津门”——这是从自然地理角度的诠释;海防重镇,漕运枢纽,护卫京师,故名“津门”——这是从政治军事角度的注解。明人撰《直沽棹歌》:“云帆十里下津门,日落朝平不见痕;苇甸茫茫何处泊,一灯明处有渔村。”
5.“三津”——名有两解:(1)北运河、南运河在三岔河口交汇为海河,是为“三津”;(2)天津卫与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三卫合一,故名“三津”。天后宫有“佑卫三津”和“三津福主”的匾额,南门外大街有老地名:“三津磨房同业公会”和“三津胡同”,可见此称由来已久。
⑼ 天津古代时候叫什么名
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直沽寨;
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改名为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
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分别是天津县、静海县、青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沧州。
⑽ 天津古代叫什么名字啊
历史上天津用过海津镇,直沽寨,天津卫这些名字。
天津现在的位置是古代由黄河改道前由泥沙冲积形成的冲积平原,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时黄河改道南移,天津海岸线固定。最迟至战国时期,此处已有先民劳作生息。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三岔河口”成为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时期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唐朝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等物资北运的水陆码头。海河曾是宋辽的“界河”,南北为宋、辽分治。
宋朝在海河以南设立许多军事据点,如南河、沙涡、独流等,以防辽军南下。金朝在三岔口设立军事重镇“直沽寨”,当时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
元代海漕开通,直沽成为漕运枢纽,为此在大直沽专设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并修建粮仓,兴建天后宫。1316年,在直沽设“海津镇”,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和漕运中心。
明朝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同其侄建文帝争夺皇位,在此渡河南下夺取政权。永乐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正式下诏赐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筑城设天津卫。
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明廷在天津陆续设官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清朝天津先后改卫为州,升州为府。清朝灭亡以后,民国的时间那段时间里,天津的名称没有变化,一直延续“天津”的称呼。
(10)天津叫什么府扩展阅读:
从远古走来的天津,曾是一片退海之地。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黄河,历史上三次经天津入海,以惊人的造陆能力淤积成天津平原。
至今,在天津的上古林等地还残存着一些贝壳堤,考古学家说,这是古海岸线的遗迹。天津的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开合与时代变迁。
天津一名由来,始于中国的明代。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炆。朱棣为与朱允炆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
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1.6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