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市姓方的有哪些村子
扩展阅读
厦门哪里有好吃的最多 2025-05-11 03:58:32
上海到许昌物流多久 2025-05-11 03:52:39
国外邮件在北京哪里清关 2025-05-11 03:46:56

厦门市姓方的有哪些村子

发布时间: 2022-08-18 12:13:56

‘壹’ 姓氏(方)的分布变迁

一、方氏溯源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 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中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氏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时就承诏定谱,《方氏血脉谱》早在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就被御批为“名家盛典”,并敕谕方氏子孙,“世代藏传,永久勿失”。《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中记载:“歙之方,自河南之固始,无别出也。江南、闽广之方,俱自歙之东乡,无别出也。歙之东乡,则今淳安也。方之在徽歙者,皆出淳安,谱牒甚明。苐各派繁衍,昭穆难序耳,世祖黟侯之墓与庙在淳者,子孙世守之。在歙者,惟柳亭山一庙,郡志载焉“。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邝姓. 广东及海外许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邝" 溯源堂组织. 方、雷、邝三姓“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吾方氏受姓,系出神农。建居山东曲阜县帝榆冈之子曰雷,奉轩辕命,擒蚩尤斩永曜有功,封于方山,故以方为姓。居北直棣保安县,传十世,共计二百六十五年。帝尧十八年壬寅,十世保书变公迁回山东济宁府曲阜县,居七世,共计百八十五年。十七世皆俊公由山东迁河南汝南商议南郡,居七十三世,共计二千五百一十五年。到二世圣明公贤良方正,拜博士议郎.太常寺卿.黟县侯,于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已卯由河南南郡迁安徽镇江州阳县,分布燕湖歙县东乡居十一世,六百二十六年。百一十二世雄飞公迨赐博士文林郎,世称玄英先生。于唐玄宗开元元年癸丑迁浙江绍兴会嵇鉴湖,居十四世,于宋钦宗靖康元年丙午共计四百一十二年。二十九世发利公,字崇哲,于于宋钦宗靖康元年丙午任无为州吏史,由浙江绍兴鉴湖迁英山县安仁畈,居六世,共计二百四十三年。迁十公生幸俊.幸杰,五世幸俊公分迁本县西河林家冲(幸杰原居安仁畈另谱),居四世。至炯元公由林家冲迁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侯城里,生克勤.克俭,又迁回原籍。勤授济宁府知府,生孝孺,官文学博士,四年殉节。

二、方氏概述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纮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 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 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 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 淳安为第1大姓.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 几千年间都是名人辈出. 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唐才子诗人方干,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状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学家方回,诗人方岳, 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大学士方逢辰, 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当代“中华第一刀”砚雕大师方见尘等等。
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官泉州, 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 晚唐另一支迁莆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 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 后裔称"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一些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宋明时期, 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两宋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 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 《莆田县志》载,从唐到清,莆田方氏考中进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历史上6大藏书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 宋朝方氏出名的藏书楼有:方氏望湖楼、白杜万卷楼、方万一经堂、方渐富文阁、方于宝三余斋,方崧卿藏书也都达数万卷之多。 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 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由于科举盛况, 很多族人在外为官,后裔遂定居他乡异地,以广东最多,其中惠来县莆裔方氏达17万人. 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氏迁徙的又一个重要中转地和发源地. 莆田方氏家业繁盛,名士、高官辈出,“儒业功名,指不胜举”主要名人有:宋藏书家方竣,方略,考据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学家书法家方士鹞,诗人方惟深,元名医方焗,明刑部尚书方良永等等。
桐城(今为桐城和枞阳)方氏为第一大姓,主要有三大支, 曰“桂林方”,“鲁谷共方”即“猎户方” 和“会宫方”. 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为我国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着之家族。桐城方氏把方氏诗礼文化传统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方氏扬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贡献. 直到当代, 桐城方氏都可谓是名人辈出,名家如云. 如理学家方学渐, 经易学者方大镇, 理学家方孔炤、诗人方维仪、思想家方以智、学者方中德,数学家方中通、学者方中履,诗人方文, 文学家方登峰、方式济, 文学家方孝标, 方拱乾,书画家方亨咸, 文学家方世举、方贞观,桐城派始祖方苞, 文学家兼水利专家方观承, 文学家方维甸,文学家方宗诚、方东树、方守敦, 文学理论家方孝岳, 民国要员方治,哲学家方东美, 文学家方令孺,诗人方玮德,学者方珪德(舒芜), 新闻学者方祚德(方言),画家方鸿寿,演艺家方子哥,政治家方兆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 而且还开创了主导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对名满天下的书香世家桐城方氏,梁实秋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浚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 当代学者钱理群曾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 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
历史上,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 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是典型的南方大姓, 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其中安徽, 浙江, 江西,江苏,河南最多, 次为福建,两湖, 两广, 云南, 四川,台湾, 海南, 上海.,北京,天津,陕西, 东北, 山东等等. 人口最多的县市为广东惠来县,人口达17万多(17%),其它人口较多的聚居县市为福建云霄县,莆田县,浙江淳安县,桐庐县,安徽桐城市,枞阳县,歙县,湖南平江市,广东普宁市等等。 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人口10多万,.始迁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株连流放的族人也高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 如六,何,才,张,施, 旋, 余,汪等等. 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 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 占全国0.36.
历史上方姓名人精英辈出, 宋状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谱中赞曰: "方氏之显于周, 汉以达我朝,声光显赫,流泽及后者,何其盛哉!" 到了明清二朝, 以桐城方氏为代表的方氏诗礼世家更是使方氏的声誉达到了鼎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方姓历代名人242名,占名人总数的0.53,列第三十八位;着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排二十五位;着名医学家占0.66,排第三十一位. 按名人姓氏人口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达147.22.(依次:钱顾陆崔汪沈史萧杜孔方孟郑范姚)。方氏历代名人代表: 周大夫方叔, 汉名宦方储, 唐诗人方干, 宋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爱国诗人方岳,元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 明大儒方孝孺, 明大学者方以智, 清桐城派鼻祖方苞,文学家方东树,英烈方声洞, 革命领袖方志敏, 抗日英雄方振武将军, 方先觉将军. 新儒家大师方东美,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还有"方氏三圣": "墨圣"方于鲁, "联圣"方地山, "骨圣"方先之.

三、郡望堂号
【堂号】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 聚乐堂、敦义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 正学堂, 朔源堂.

‘贰’ 以姓氏、植物命名的村庄都有哪些

以姓氏、植物命名的村庄有:

1、陈村: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双塔街道陈村,距县城5公里,周边有高速公路收费站,在高速公路路口附近。是城乡公交陈村车终点站,交通便利。

2、张村:

张村,隶属于河南邓州张村镇,东与赵集镇隔湍河相望,西邻淅川县厚坡镇,南接文渠乡,北十林镇。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13.75公里,总面积78.1平方公里。

3、谢村:

谢村距番禺城区6.5公里,隶属于番禺区钟村镇。宋代建村,原称“谢恩桥乡”。相传南宋皇帝为杨氏在此村建桥,人称“谢恩桥”,乡名由此而得。后简作“谢村”。

4、菊花村:

菊花村为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大格勒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其最西端,东邻新庄村,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居住集中,是2008年该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抓的最好的一个村,村民主要收入是种植业收入。

5、芍药村:

芍药村隶属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位于大营镇区东南4公里处,京九铁路从此穿过。 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

‘叁’ 厦门市思明区的地名变化

思明区由原开元区、思明区、鼓浪屿区整合而成,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和96个社区居委会,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约90万人,成为厦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思明区由此打开了历史发展的崭新篇章。

‘肆’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姓方的有哪些村子

宋村 黄辛庄 兴旺村 柳园 习文和馆陶的都有呢 请问你找 那个啊

‘伍’ 涞水县方姓分布在哪些村

涞水县方姓分布在哪些村?回答涞水县有个方家庄大部分姓方。其他村,也有姓房的。

‘陆’ 寻找方姓祖籍

我姓方,河南堂湖南衡阳界牌,字辈裕字,我只知道世代裕荣华祥益成功茂这个字辈,与湖南桂东的方姓字辈较相同

‘柒’ 方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之一。五祖在全国分“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

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清朝初期,朝廷“火烧北少林”后,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德忠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护,秘密开“反清复明”展活动,称为少林五祖。.

2、方志敏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3、方雷

是方氏的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的八世孙楡罔之长子。《书洪范》说:“雷于天地为长子”。《春秋合谶图》说:“轩辕氏主雷雨之神。”他是黄帝之后嫘祖的父亲,原居雷泽(今濮阳和山东菏泽一带)。

因“佐黄帝(伐蚩尤)有功,封方山”,叫方雷。他的后裔以山为姓曰方;另一部分以方雷的名字“雷”为姓曰雷;到南宋时,在江南的方殷符的第五子方廷英之长子方以平改为邝姓。这就叫“方、雷、邝三姓同源,皆来自方雷。”

4、方腊

方腊(约1076-1121)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

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方腊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

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东南震动。

起义军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

5、方浚颐

方浚颐(1815-1888),字饮苕,号子箴,又号梦园,安徽定远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进士。同治八年(1869年)授两淮盐运使。曾国藩督两江时,学士袁保恒主张增加盐价,方浚颐坚决反对。

历任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道御史,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职。后退出政界,到扬州开设淮南书局。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着有《二知轩诗文集》、《忍斋诗文集》、《古香凹词》等着作,流传后世。

‘捌’ 扶沟刘岗自然村有没有姓方的有几户

扶沟刘岗自然村有姓方的。有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