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人喝的什么茶
扩展阅读
杭州购物哪个网站好 2025-07-05 03:39:03
厦门哪里该填海 2025-07-05 03:29:44
深圳哪里可以买ysl口红 2025-07-05 03:26:20

厦门人喝的什么茶

发布时间: 2022-09-03 00:17:23

① 厦门特产 莲心茶 荷叶包着莲子 很大一包 叫什么茶

莲心茶,莲芯即莲子心,又称莲薏、苦薏、莲心。秋季采收莲子时,将莲子剥开,取出绿色胚(莲心),晒干。莲子心营养价值非常高。
中医认为,莲子心性凉味苦,有清心火,降血压,止汗,养神作用,用之泡茶饮,适宜于高血压头昏,心烦失眠,梦遗滑精和盗汗之人。

② 福建人喜欢喝什么茶

福建人喜欢喝的茶有安溪铁观音、大红袍、正山小种、金骏眉和茉莉花茶。
1、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是福建最有名的名茶之一,主产于闽南地区的安溪县及华安县等地。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品,清新淡雅,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独特的观音韵,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这两年来随着传统工艺的回归,铁观音的市场也在逐步回暖中。
2、大红袍
大红袍也是福建最有名的名茶之一,主产于闽北武夷山,品质优异,是武夷岩茶的代表品种。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
3、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类,也是福建最出名的茶叶之一。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1989崇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桐木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正山小种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灰黑色,但茶汤为深琥珀色。
4、金骏眉
骏眉茶,也是红茶类,同时也是福建的最有名气的茶叶之一。属于红茶中正山小种的分支,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金骏眉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全程都由制茶师傅手工制作,每500g金骏眉需要数万颗的茶叶鲜芽尖,采摘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高山原生态小种新鲜茶芽,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萎凋、摇青、发酵、揉捻等加工步骤而得以完成。
5、茉莉花茶
福建茉莉花茶,系选用优质烘青绿茶,用茉莉花熏制而成,当归类于绿茶系列。主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及闽东北地区。外形秀美,毫峰显露,香气浓郁,鲜灵持久,泡饮鲜醇爽口,茶色黄绿明亮,叶底匀嫩晶绿,经久耐泡。

③ 厦门豆浆茶是什么茶

豆浆茶是夏天到鼓浪屿旅游时路经一拐角处被店员的热情和凉爽的空调吸引进去坐坐,口干舌燥的大热天喝到甜甜口感的温茶不经被成功推销购买。厦门豆浆茶,本身茶叶基底也是乌龙茶混合而成,属于闽南一带的特色菜。店员介绍说是用豆子发酵后,做为茶树的肥料来浇灌,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④ 厦门人喜欢喝早茶吗

喜欢。
福建南部,许多人就有喝早茶的习惯。厦门六区之一的同安,就很喜欢喝早茶,有道是:“清早一杯茶,赛过吃鱼虾。早上茶一杯,胜似吃雄鸡”。

⑤ 厦门茶道历史

厦门茶文化的精华是茶道。曾经有人认为茶道出在日本,其实,厦门仍保存古中国的茶道。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厦门茶道历史,一起来看看。

厦门茶道历史

作为最早的五口通商地区之一的厦门,拥有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厦门在明末清初时就有了国际商贸的往来,在宣扬和发展闽南文化中,厦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众多的厦门的文化中,茶文化又是厦门文化的主梁和精髓。厦门岛上虽然不产茶,但在解放前的水仙路一带,“茶庄”和“茶行”却有40多家,各货店和小摊贩也都有兼营茶叶的,这在当时中国是很少见的。直到今天,凡是食杂店、连锁商场、小贩商铺等都有经营茶叶,茶香仍然飘香于厦门的大街小巷,这一现象,完全说明了茶叶与厦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道出了厦门是海路出口茶叶的“第一输出口岸”。同时,厦门口岸也是全国最早出口茶叶的口岸之一,以出口乌龙茶为主,年出口量约7000吨,其中有八成以上输往日本。

厦门茶道的要求

茶以新为贵,优质茶叶是茶道的基本条件之一。 厦门人大多爱喝乌龙茶,它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故称"青菜"。乌龙茶经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汤色黄红,乌龙茶经冲泡后,口味醇厚。厦门人多爱选择安溪的"铁观音"。 茶水

泡茶对水有严格的要求,因为水有软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钙、镁含量不到8毫克的称为软水,反之则称硬水。泡茶要用软水,用硬水泡茶,茶味变涩,茶香变浊,茶汤变色。明代许次经在《茶疏》中说:"精茗,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过去的厦门,淡水奇缺,多取井水泡菜,而以南普陀寺五老峰的泉水、鼓浪屿的"三不正"井水最佳。如今多用自来水,因海堤建设,北溪引水至厦,经沉淀除污,加上煮沸,都变成软水,符合泡菜对水之要求。茶 具厦门人饮乌龙茶,爱选用有加盖的陶器茶具,因其会"保香"和"保味"。最喜欢"孟公壶"和"若深杯"。"孟公壶"又称 "孟臣罐",容量仅50一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仅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个"孟公壶"与4个"若深杯"一起放在圆形茶盘中, 显有艺术欣赏价值。

火候与汤候

茶道讲究火候与汤候。火候指煮水的火力,煮水时间的长短与汤候有关。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 "有水有茶,不可以无火。非无火也,失所宜也。"是说品茗,必需茶、水、火三者都好,缺一不可。厦门的品茶行家烧水,既防"嫩"又防"老"。水未烧沸,谓之嫩;水开过头,谓之老。用没有烧开的水泡茶,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不能尽数浸出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茶汤不鲜美。水烧过火,使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不断排出二气化碳,同样地茶汤缺乏鲜爽味。若用回烧的开水泡茶,茶汤会有"熟汤味"。烧水过长,水分蒸发过多,开水中的盐类物质含量相对增加,特别是亚硝酸盐的含量的相对增加不利于健康。所以,厦门人 "水老不泡茶"。泡菜时间不宜过长,以3一5分钟最适宜,泡得过长,茶汤内的多酚类会增加,带有苦涩味。所以,厦门人泡茶,有"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之说。 其实,冲泡乌龙茶两泡便弃之真有点可借,一般可冲泡三四次。

环境

茶道讲究品着佳境。明代文震彦曾说:"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道,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叙述的是古代文人骚士追求的清寂生活。厦门人则爱闹中取静,择街边巷尾、或房前庭院、或厅堂一 角,摆下茶几,数人围坐,会友聊天,洽谈生意;讲究的厅里茶几周边,置古色古香的雕花交椅,亦有现代沙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在厅里布置了许多摆设,花瓶古玩,燃香播乐,增添雅 致。万石植物园内有许多茶室,有在树荫石凳,有在寺庙庭院,随 游客兴致,择席而坐,边品着边观尝自然,交谈情心,十分自得。而以太平岩寺的"茶人之家"最为清雅。"茶人之家"为王震题写,它是福建省茶叶学会、省、市茶叶进出口公司以及万石植物园合办的 品茶"沙龙",供应乌龙茶的各种极品,厦门名点。游客至此小憩品 着,低吟摩崖诗句:"洞口木棉飘堕叶,石头石笑引流泉。卷帘遥岫层层出,望海轻帆片片悬。"回首厦门"小八景"的"太平石笑",渐进佳景,其乐无穷。

⑥ 厦门本地人喜欢喝武夷山的茶叶吗

厦门人最习惯喝的茶是铁观音,基本上90%以上吧。

现在喝红茶的也有不少。

大红袍前段时间热炒过,送礼送这个比较好看。我们今年过年收到的茶叶全是大红袍。。。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喝铁观音。

⑦ 介绍 厦门功夫茶(急!)

厦门是功夫茶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厦门的茶艺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厦门人大多爱喝乌龙茶,尤以安溪铁观音为最,铁观音号称茶中极品,有诗盛赞:珠泉隽味和胸臆,玉液新香沁齿牙,两腋清风瓯泛绿,一壶春雪笔生花。乌龙茶茶叶以新为贵,经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汤色黄红,口味醇厚。泡茶要用软水,即每公升水中钙、镁的含量不到8毫克的水,这样泡出的茶才能口味醇厚,色泽纯正。火候与汤候要适度,既要烧沸,又不能过火,这样茶汤才能鲜美。厦门的茶具,一般用红色的宜兴陶壶,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然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 除了茶壶,茶杯,还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茶壶的茶洗。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将茶杯置茶洗中,用煮沸的开水冲烫。此即茶洗的功能之一。品茗需佳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厦门人喜欢在厅里放置摆设,花瓶古玩,燃香播乐,增添雅致,使品茗成了一种高尚精神追求和高品位的休闲方式。这种茶我见过,闻着味道就香,品上一口,顿时,一股浓浓的香气扑入我的耳鼻。太香了!

⑧ 厦门有哪些特产

一、厦门老字号:南普陀素饼
南普陀素饼是厦门的特色小吃,是厦门着名特产,中华老字号。它有“厦门素饼之首”的美称,是闽南地区的传统点心,也曾荣获过《中国名点》金鼎奖。素饼有多种口味,如:绿豆、椰子、南瓜、香芋、绿茶等等。素饼每天有限量,若想尝试多种口味,建议大家提前前往。
二、厦门老字号:古龙食品
古龙的罐头是老厦门从小吃到大的好味道,古龙的酱油更是名声在外:古龙园内酱油晒场以55559个酱缸获得拥有传统酱油酿缸最多的吉尼斯纪录,十分壮观!至于古龙的肉酱,那是老厦门吃稀饭的黄金搭档。怎么可以随意错过呢?
三、厦门老字号:黄则和
“黄则和”始创于1945年,黄则和老先生早期由手工作坊经营,后总部落址于厦门市中山路二十二号。因其制作的花生汤等小吃风味极佳,深受老厦门人的喜爱和青睐。除花生汤外,黄则和的各种小吃糕点也颇受欢迎,麻薯、桔红糕、馅饼……之类的,都是厦门的老味道。
四、厦门老字号:大佳姜母鸭
闽台两地“姜母鸭”制法中,以厦门地区最为正宗,于是姜母鸭有了“厦门一宝,闽台一绝”,“厦门第一鸭”的美誉。大佳香姜母鸭也算是厦门的老字号店铺了,这里的姜母鸭香气扑鼻,老远就能闻见,鸭胗和鸭心也都很好吃,可以买真空包装的带回家,稍微加热一下就能在家吃到美味的厦门姜母鸭了。
五、厦门老字号:黄胜记
肉松店位于龙头路95号,店铺很小,人气非常旺,从早到晚都会排长队。老板很豪爽,会把大片大片的肉脯夹给客户免费试吃,价格实惠。猪肉干是用秘制的调味方制成,十分美味,自己吃或者作为伴手礼赠与亲人都很不错。主营牛肉粒,猪肉脯,牛肉干等多个种类,有辣的与五香口味可供选择。
六、厦门老字号:阿吉仔
一家开了近90年的老店,位于八市不起眼的一角,最早来这买馅饼的都是厦门的本地老主顾,招牌有椰子饼、绿豆馅饼、马蹄酥等。椰子饼外酥但是内软不干,口感很赞;马蹄酥外皮做的很酥,糖心和肥肉馅的比例恰到好处。味道超级浓郁,也不甜,总体感觉很不错。价格十分亲民,3盒不同口味的馅饼总共只需要36元。
七、厦门老字号:荣梅卤味
荣梅卤味的鸡爪、鸭爪、鸭翅、鸭脖都是非常美味的。鲜香萦绕着嫩滑的鸡鸭肉,层层渗透,将味道深入骨髓,深入到肉质的每一层细胞,味厚醇香。咬下去,外皮滑娕的口感间带着一丝韧劲,继续嚼下去,里面的每一寸鸡肉都已完全被醇厚的卤汁味渗透了。鲜娕QQ的口感,一点也不油。连骨头也不能放过,口齿留香,回味……
八、厦门老字号:海堤茶叶
闽南人爱喝茶,茶叶肯定少不了。2017年的金砖会议上,海堤金花香橼就作为闽茶的代表之一,成为会议官方礼品茶。出自老牌国企,海堤茶叶品质稳定,最关键的是价格适中,性价比相当高,堪称厦门人的百姓茶。茶叶品类选择也非常多样,铁观音、大红袍、老枞水仙等乌龙茶,都是福建岩茶的代表。如果有喜欢喝茶的亲朋好友、,送一份茶叶伴手礼不失为一份贴心的选择。
九、厦门老字号:心喜洋行
厦门是临海城市,海鲜小吃非常多,但最受厦门人喜爱的古早小食还是贡鱿鱼。贡,是“敲”的闽南语音译。早在厦门还是个小渔村时,贡鱿鱼就已经是厦门家家户户的日常小食,用来配酒、配茶、蘸酱油,吃法不一都很特别。而贡鱿鱼的手艺,要属福隆益这家百年老铺最为老牌。目前只有鼓浪屿上的心喜洋行传承这门独家手艺,被评为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多次被评为最闽台伴手礼双十佳。
十、厦门老字号:白鹭食品
白鹭食品的前身是厦门食品厂,已有50多年历史。厦门本土的许多老品牌多爱用“鹭”字,所以还挺好认的。这两款都是绝好的茶配,特别是鱼皮花生,还可以配酒。鱼皮花生的表皮酥酥咸咸的,很好味,一个会接着一个吃。而蛋花酥做的牌子就比较多了,基本上不太会踩雷。白鹭蛋花酥是经典款,有点类似小小的蛋卷,做扁,中间夹着花生和芝麻。

厦门什么茶叶最好

东然铁观音是厦门做茶性价比很高的,本地人都知道。

⑩ 求问厦门人为什么喜欢喝茶

茶在厦门是极为普遍的生活习惯。许多厦门人晨起第一桩事就是烹水泡茶,早茶不喝,整天都提不起劲。即使不大喝茶的人,家中也必备茶具。古语"寒夜客来茶当酒",厦门是客一进门即泡茶。甚至许多工厂、机关,也无不备有茶具茶叶,招待来访客人,而且要立刻煮水,重换茶叶。这一习俗有时难免令人有太浪费时间的感慨,但也表现了厦门人的好客热情。
厦门人喜欢喝乌龙茶。他们认为花茶的香,非茶叶内在之香,而是外部的掺和,它反而掩盖了茶叶的本味。因此福州的茉莉花茶虽然名气很大,而且近在咫尺,价格一般也低于乌龙茶,却始终难以打入闽南的市场。闽西客家人的山茶,厦门人则嫌其"冷",易伤胃,而且由于山茶在制作上未过二遍火,茶色较淡,清汤寡水,招待客人时不好看,因此也不流行。在厦门最负盛名的是安溪茶,过去的茶行,多标榜为正家安溪茶行。安溪茶中又以铁观音为上品,其次为黄旦,有的叫"本山"。铁观音如青橄榄,初入口略有苦涩,人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穷。若喝黄旦,一举杯即有淡淡的幽香,人口香醇,只是回味略差一些。厦门人为人处世,崇尚讲究永远久长,选铁观音为上品,而不选黄旦,更轻视花茶,可见一斑。铁观音中自然也有许多等级,极品为红边铁观音。至于一枝春、留香等都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大众茶了。
厦门人把饮茶叫作泡茶。泡茶的程序非常讲究,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首先是茶具,一般喜用红色的宜兴陶壶,只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自然就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来的茶叫"小掌茶",以别于大壶茶。除了茶壶、茶杯,还得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茶壶的茶洗。菜洗的功能是非常特殊的。以厦门茶俗,茶杯、茶壶是不能拿到洗碗池去冲排的。更不能用手或抹布去往洗杯上的茶涨因为那些条清被认为是最珍贵的东西,茶客是否够得上"茶仙"的称誉,不但要看你品茶功夫的高低、泡茶的手艺,还要看你是否拥有一副茶清斑斑的茶具。年代一久,茶迹醇厚的茶具,价格不菲、远胜同样的新茶具,有的甚至成为传家之宝,只有在最好的朋友和贵客光临时,才拿出来使用。有些外来客人不知,以为茶杯脏,动手去搓洗茶杯,往往会引起误会。
其实那些茶杯是很干净的,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将茶杯置茶洗中,用煮沸的开水冲烫。此即茶洗的功能之一。
除了茶具之外,真正的茶仙必备有小炉和小水壶。过去用木炭炉、油炉,现在大多用电炉。水壶也都是特制的,大约只装得一碗水,以便很快烧开。水开之后,第一道程序就是烫壶、烫杯。先将茶壶和茶杯都放在茶洗中,开水倾入壶中和茶杯上,再将壶中水也一起倾于茶洗中,然后用手轻拨茶杯。让它们在开水中浸洗,再一个个拿出,一个紧挨着一个,在茶盘上摆成一个圈。随后,倒掉茶洗中的水,将茶壶置茶洗中,放上茶叶。茶叶往往要放满壶,冲出来才够味。
这样,准备工作算是全部完成了,俟水一开,立刻就冲入茶壶中。这时会浮起一些泡沫,水要继续冲下,让壶中的水溢出壶外、把那些泡沫带出。有时要用壶盖轻轻拨动,把泡沫拨出。盖上壶盖后,再从壶盖上淋下开水,一来把壶外那些泡沫冲下茶洗,二来使茶壶内外温差不致大大,以免走了热气。冲下的水积在茶洗内,紧紧围拥着茶壶,也使壶中热气不易走散。这是菜洗的又一功能。这时泡菜的高手立即将壶提起,把这第一遍的茶全部倒入菜洗中、厦门有句俗语:"头遍脚渍,二遍茶叶。"原来,过去制茶有道工序叫"走脚球",将过了头遍火的茶叶装在布袋中,扎好袋口,然后人打了赤足,就在上面踩,要将布袋踩得如球一般滴溜转。过了这道工序,茶叶才会卷曲起来,如蛇干一般,有良好的外形。现在这道工序已由包揉机代替,但"头遍脚渍,二遍茶叶"的俗语却仍挂在许多人口中。头遍水洗茶,仍然是茶仙的标准程序。
第一遍茶倒出后,第二道水立刻冲进去,仍然要冲到壶盖盖下后,水有少许的溢出,仍然要在盖上盖后,再淋上一些开水。然后马上斟茶,不能延候,最忌讳浸茶,一浸就出茶碱,茶就苦了,味道就破坏了。
斟茶是很讲究功夫的,必须用一个手指头按住壶盖,将壶翻转九十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已经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开始叫"关公巡城",每一个杯子都要巡到;最后叫"韩信点兵",那后边的几滴最是甘美,也是每一杯都必须点到。这样斟出来的茶,每一杯色泽浓淡均匀,味道不相上下。
于是,主人开始请茶。亲密的茶友,以手示意,一声"请",各自认杯;一般的友人,客气一点,则端起茶盘,请客人任选一杯。但绝不能端茶杯敬茶。这大约由于"小掌茶"的茶杯极小,水温又很高,两人以手交接,易于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