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厦字的音节是什么
读音:[shà][xià]
音节:sh a x i a
部首:厂
五笔:DDHT
笔画:12
释义:[shà]:1.大屋子。 2.房子后面的突出的部分。
[xià]:〔~门〕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详细释义:
厦 [Xià]
〈名〉
(形声。从厂,夏声。) 厦门的简称 。
如:鹰厦铁路。
厦 [shà]
〈名〉〈形〉
大
厦屋一揆,华屏齐荣。——晋· 左思《魏都赋》
又如:厦屋(高大的屋)
(厦俗作厦。古通作夏。形声。从广,夏声。广( yǎn)表示房屋。“夏”古有“大”的意思。见《尔雅·释诂》。本义:大屋子)
同本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厦子(小厢房;小屋);厦处(住所)
门庑;廊屋;披屋 。
如:厦宇(廊子);厦房(旁屋,厢房);厦覆(庇荫);前廊后厦
⑵ 厦与夏的区别
厦与夏的区别:
1、本义不同
厦:大屋子。如:广厦、高楼大厦。
夏:本义是雄武的中国人或中国人(两处的“中国”都特指“中原一带”),即《说文解字》所谓的“中国之人也”。
2、衍义不同
厦:引申指“房子后面的突出的部分”;又用作姓;用作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夏:后假借指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二季。
夏字的文字源流
夏,象形字。关于“夏”的字源,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夏”字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腿脚一应俱全,且双手摆开呈现出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势。金文中的“夏”字较其甲骨文字形大大地复杂化:人的头和身躯变成繁体的“页”字形结构;其左右两边的两个呈锯齿状结构的部分,是手的象形;其下是脚趾朝向左边的两只脚的象形,也就是“止”。
小篆中的“夏”字由其金文字形发展而来,只是“脚”只剩下了一只,整个字的结构看起来也更为明朗。约在隶书阶段的后期,“夏”字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简化:上面繁体的“页”被写成了隶书“夏”字所示的形状,两边的“手”被省略掉了,下面的“脚”变成了“夂”。由此演变为楷书中的“夏”字。在字义上,“夏”字的本义为“雄武的中国人”(这里的“中国”特指“中原一带”)。
其二,在字形上,“夏”字的上古形体较为复杂。金文中的“夏”字实际上就是“人”形:上为“头”,中间为“躯干”,两侧为“手”,其下为“足”。小篆中的“夏”字也是“人”形,但已经发生了伪变,人的身躯部分没有了,只是一只大脚还在。
楷书中的“夏”字从小篆演变而来,已失去人的形象。在字义上,“夏”字的本义是“人”——“中国之人”(这里的“中国”指黄河中游流域,即中原),后假借指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二季。
⑶ 厦这个是什么字,请问谁能帮忙解释一下
厦shà xià Xià
厦 shà
部首笔画
部首:厂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五笔86:DDHT 五笔98:DDHT 仓颉:MMUE
笔顺编号:131325111354 四角号码:712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3A6
基本字义
1. 大屋子:广~。高楼大~。
2. 房子后面的突出的部分:前廊后~。
详细字义
〈名〉
1. (厦俗作厦。古通作夏。形声。从广,夏声。广( yǎn)表示房屋。“夏”古有“大”的意思。见《尔雅·释诂》。本义:大屋子)
2. 同本义 [mansion;tall building;house]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厦子(小厢房;小屋);厦处(住所)
4. 门庑;廊屋;披屋 [penthouse]。如:厦宇(廊子);厦房(旁屋,厢房);厦覆(庇荫);前廊后厦
〈形〉
1. 大 [large]
厦屋一揆,华屏齐荣。——晋· 左思《魏都赋》
2. 又如:厦屋(高大的屋)
3. 另见 xià
厦 xià
基本字义
1. 〔~门〕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2. mansion
厦 Xià
详细字义
〈名〉
1. (今读 shà。形声。从厂,夏声。厂( hǎn)山厓石穴。( shà)本义:大屋) 厦门的简称 [Xiamen(Amoy)]。如:鹰厦铁路。
2. 另见 shà
⑷ “厦”字的读音是什么怎么组词
一、厦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à和xià,组词有
1、厦shà:大厦、抱厦、厦房、厦覆、两厦等。
2、厦xià:噶厦、厦门等。
二、基本字义
厦shà
1、大屋子:广厦。高楼大厦。
2、房子后面的突出的部分:前廊后厦。
厦xià
〔厦门〕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三、厦字结构是左上包围结构,偏旁部首是厂,总笔画是12画。
四、厦字笔顺是横,撇,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撇/横钩,捺。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厦,屋也。从广,夏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厦,大屋。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夏”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后厦
[hòu shà]
房屋后面的廊子:前廊~。
2、偏厦
[piān shà]
就着房屋侧面墙壁盖的小房。
3、披厦
[pī shà]
正屋旁依墙所搭的小屋。
4、榕厦
[róng shà]
榕树。因其高大茂密,望之若大厦,故名。
5、噶厦
[gá xià]
藏语音译词。发布命令的机关,即原西藏地方政府。
⑸ 高楼大厦的“厦”念什么
shà。
高楼大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gāo lóu dà shà ,意思是指高耸的楼房。
中文名:
高楼大厦
外文名:tallbuildings.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释义:夏:高大的房子。指高耸的楼房
近义词:高堂大夏
(5)看夏夏门厦厦门厦什么扩展阅读:
类似词语: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skyscraper)又称为超高层大楼,非常高的多层建筑物。起初为一、二十层的建筑,但是现在通常指超过四十层或五十层的高楼大厦。随着高层建筑在各地不同的发展,人们所认知的摩天大楼定义高度也略为不同。
在中国大陆,建筑规范规定100米以上高度的属于超高层建筑;日本、法国定义超过60米就属于超高层建筑;在美国,则普遍认为152米(500英尺)以上的建筑为摩天大楼。然而根据目前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的新标准规定,300米以上才能列为超高层建筑。
⑹ 厦门为什么叫厦门
厦门的由来
厦门以前是一座孤岛,古时交通不便,所以到唐朝以前厦门一直是一座无名岛屿。唐朝开元至天宝年间,大陆陈、薛两大姓氏汉人先后渡海入岛。陈氏族人住南边,薛氏住北边。
厦门由“下门”雅化而来,“下门”之名,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城之前已经存在。“门”是地名的通称。古时船户、渔民把江河入海处有山崖的地方,形象化地称之为“门”。“海门”在九龙江进入厦门港海域这间,往下到鼓浪屿和厦门岛,是海潮进出的通道,像护域河河水进出的门,也就是“濠门”。“濠门”以下的一个门叫“下门”。1935年4月,厦门正式设立厦门市,成为福建省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以前看过一本《朱熹传》,书中有记载朱熹曾任同安县知,当时同安县管辖的厦门只是个小海岛,估计没正式名称。明朝朱元璋派他的大将周德兴驻防闽浙,在福建修建很多海防卫所,如今尚保存完好的惠安崇武古城跟厦门卫所都是那一批同期修建设立的。为便于军事管辖,取名厦门,意思是国家大厦的门户。明末清初郑成功驻兵厦门跟清朝对抗,把厦门老城区取名思明,意思很明显就是想恢复大明。清末厦门被西方列强纳入通商口岸,他们纷纷在厦门的鼓浪屿岛上修房驻扎,于是鼓浪屿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名头,这次鼓浪屿申报世遗成功跟这些老式欧美建筑群的关系很大。解放战争时,解放军是乘坐小渔船攻下厦门岛,那时还想一鼓作气把厦门岛的外岛金门岛也拿下,可惜兵败。解放后,为早日解放台湾,铁道兵修建鹰厦铁路,把厦门岛和集美之间的海沟填成海堤,火车能直接开进厦门岛。此后厦门成为半岛,不再游离大陆之外。厦门的大发展归结于改革开放,1982年邓公视察厦门,不久中央就批准设立厦门特区,从战争前线变为改革开放前沿。明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的巨变
就是一个很好的缩影!
看到很多人以讹传讹,还是来说一下。
厦门岛最早叫嘉禾屿,是因为这个岛屿种植稻谷出现一株多穗所以叫嘉禾。从唐的陈氏开垦开始这个名称就慢慢流传了,从而成为固定称呼。
到了明朝事情有了变化,洪武年间为了海防需要,朝廷在嘉禾屿上设置了中左千户所,并筑一城来做拱卫之用。而这座城是级别很小的卫城,所以面积很小坐落于嘉禾屿上一个叫厦门社的地方上。而这座城官方叫法是中左千户所,民间因为在厦门社的地盘上就叫他厦门城。这个民间的叫法到了万历年间就被注到同安地图上了,不过这个岛的名字还是叫嘉禾屿,而卫城才叫厦门城。
到了郑成功时代在嘉禾屿上设置了思明州,厦门城仍旧是一个如崇武古城那样的小卫城,仍旧是不上台面的名称而已。嘉禾屿归清朝以后清朝取消思明州的叫法,改称禾山。
到了雍正年间设置了军事机构台厦兵备道,驻地厦门城。这个时候厦门这个名称才真正站上 历史 舞台而入典册。随后成立兴泉道,道治从莆田迁到泉州府城再迁移到嘉禾屿的厦门城内,使厦门城成为延续到清朝末年的军事组织兴泉永道的道治所在。这段时间厦门城扩大了地盘,成为嘉禾屿筼筜港与五老峰之间那片区域的统称。这个时候民间也有将这个岛叫厦门岛,但实际上厦门这个名称还是厦门城及周边街道和港口的称呼而已。
而五口通商口岸的签订则正式将这片区域定名为厦门港,而这个岛也正式叫厦门岛。而民国五年后,南路道更名为厦门道,道治设厦门城治理兴泉两府地界。因港兴因道治而旺从而给了厦门快速发展的机会。1927年国民政府取消道州府的管理体系,但是厦门因为之前打下的基础仍旧快速发展,到了1934年国民政府在此设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市政府,厦门市。不久厦门沦陷,厦门岛被日本窃据。1949年厦门解放后仍旧是按照独立市建制,1958年划同安入厦门,在70年代同安在晋江地区与厦门市之间转换了一圈,之后厦门的辖区就没再大的调整。
而1997年之前厦门人的厦门还一直是 历史 上那个厦门,就是厦门港起到中山路不跨文灶和筼筜港的那一小片区域,其他地方其实都还是习惯叫禾山。
而网络上经常有说法说因为在海门岛下游,所以叫下门岛后雅化成厦门。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因为这个岛一直叫嘉禾屿,而厦门是那个城的名称。一个城怎么可能因为上游有一个岛叫海门所以叫厦门城。能对等的只能是岛屿与岛屿,但是这个岛屿一直就叫嘉禾屿。再说中国一般讲究对等或者门当户对,一个厦门岛是一个海门岛的几倍大,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小岛而命名一个大岛呢?所以这个说法谬误!
至于说厦门是华夏之门,或者大厦之门,这种说法更不值得一驳,那是现代之人附和只说而已。
厦门之所以叫厦门,就是因为一个厦门社筑城而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厦门是我国的副省级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
其实最早厦门并不是市,过去是归属泉州进行管辖,直到1935年厦门才设立了厦门市,随后经过了一系列的转变和时代的更替才发展到了今天的厦门6区,岛内思明、湖里,岛外海沧、翔安、同安、集美。
那么厦门为什么叫厦门呢?其实这个是有原因的,厦门其实最早上叫下门,后面因为门是地名的通称,又因为厦门处于福建闽南地区,当地盛行闽南话,在闽南话中的厦和下的读音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以厦门的厦其实是靠下字慢慢演变过来的,当然这也是文人雅化的,当地人也慢慢的都叫厦门了。
厦门其实名字特别是优雅,当地还有鹭岛之称,因为有很多白鹭在厦门岛内,所以厦门又称为鹭岛!欢迎大家来厦门 旅游 参观哦!
厦门古称嘉禾里属同安县,明属泉州府,之前同安是泉州的一个县,直到明朝才被搁置出去成立厦门
1387年建筑厦门城,寓意大厦之门,厦门 历史 正式开启
说到厦门我想要顺便讲下厦门和泉州的 历史 交融,厦门 历史 上长期是属于泉州管辖,也是泉州下辖的一个县“同安县”所管, 历史 上,在明洪武之前,厦门岛只是同安地区的一个小岛,直到郑成功驻军厦门,厦门才迎来自己的真正 历史 ,如今泉州和厦门之争,更多体现在文化 历史 ,信仰风俗起源之争,因为厦门是泉州的一个管辖区域,所以闽南文化、小吃风俗还有 历史 来源,都是来自泉州,跟泉州有脱离不了的关系,而如今泉州的经济又是厦门之上,厦门的经济很大一部分是泉州贡献,那么两市之争就更加的激烈,因为泉州不认可厦门超越自己,而事实上泉州在经济、文化、 历史 等方面不知道秒杀厦门多少条街,所以,就是所以…
也有人说,郑成功对于厦门重要性很强,的确如今的思明就是郑成功为了纪念明朝而取名,厦门的 历史 人物也以郑成功为主,郑成功收复台湾,驻军厦门改变了厦门和厦门海上的贸易地位,泉州领先一千多年的海港地位在明朝后期就被厦门超过了,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自此泉州年轻人的出路也跳板到厦门去发展,这就是近现代厦门在国际地位和港口贸易还有知名度上超过泉州的根本性原因,而创造这一切的仍然是泉州南安人-郑成功!所以说泉州文化是很包容的,足以容纳厦门的 历史 和文化!如果没有泉州文化和泉州的发展,就没有现在的厦门,你们说呢,懂 历史 和文化的来辩论!
而郑成功之所以选择厦门完全是因为为了收复台湾,泉州 历史 上很多名人都有国家情怀甚至出现很多时代英雄,这也是时代选择,郑成功去厦门完全是因为厦门离台湾近!
所以厦门,大厦之门,乃是郑成功对国家和民族的期待和祝语!我门的 历史 应该被铭记,也应该记得这是泉州人创造的骄傲和辉煌!不应该抹去我们的笔墨和光辉的 历史 !
厦门为什么叫厦门而不是下门或者夏门呢?
据说厦门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厦门城建成之后,“厦门”之称才开始见着于文字资料上。“厦”是从“下”字演变过来的,门是海峡的意思,“下门”大意是海门岛底下的一个海峡,“厦门”是对“下门”一词的雅化。在民间,厦门岛也被称作“嘉禾屿”。
大厦之门
厦门为什么叫厦(xia)门?
厦门,自282年置同安县到公元933年同安属泉州以来,都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岛屿。1100前,唐代先民给给它取了个好记的名字“新城”;1279年,元朝第一次在嘉禾屿设置军事机构--嘉禾千户所;明代洪武年间,设 卫所 。“所”为“中左”,“城”名为“厦门”
(图:厦门古城地图)
先来看厦门地名的演变,其实都是以闽南话“下”的发音为依据的。所以才会出现厦门的读音会与普通话中“下”的读音一致,而不读成大厦的厦(sha)。
(图:厦门古城彩绘版)
一、 “厦门”,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 是在《厦门志.卷二.沿革》(清道光)里。在这本《厦门志》里记载了明代江夏侯周德兴经营福建时的一段话:
“城 厦门 ,移永宁卫中、左二所兵戍守,为 中左所 ”
二、 而嘉禾屿为什么会演变成厦门
(图:海门与下门的地理位置)
以上就是厦门地名的由来,以及厦门为什么叫厦门。
厦门导游给您解答,厦门早期叫嘉禾屿,小岛上盛产稻谷一禾多穗,所以人们称之为嘉禾屿,岛上居民早期都以渔民为主,人数不足500名,为什么叫厦门,有两种说法:
一,下门,是指:下面的门户,中国地形像一只雄鸡,厦门地理位置位于雄鸡腹部低下的岛屿。所有早期有:下边的门户之说,后改名雅称为现在的“厦门”厦门和金门原先隶属同安县管辖,1997年05月01日同安撤县设区。
二,厦门城,早期为了防御倭寇,李鸿章与周德兴在嘉禾屿岛上修建围城“不容倭寇侵袭拢”,城墙称之为“厦门城”后以 城市名称以 厦门命名沿用至今,
厦门地处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域广阔多姿,陆上奇岩重叠,草木终年生长,鲜花四季常开。花木建筑具有南国情调,古刹遗址引人入胜,素有海上花园之称。鼓浪屿全岛面积为1.84平方公里,山上怪石嵯峨,迭成洞壑,洞内海风扑面,涛声雷鸣。明清两代重修的莲花庵旁,有明人题刻“鼓浪洞天”四个大字于巨石上,为厦门八景之一。岛上树木蓊郁,四季长春,亭台楼阁,掩映错落,有日光岩,菽庄花园、海滨浴场等 旅游 地。
⑺ 厦字多音字组词
读音[ shà ]组词:大厦后厦噶厦抱厦偏厦
读音[ xià ]组词:噶厦、厦门、食在厦门
一、读音[ shà ]的释义:
1、高大的房子:高楼大~。
2、房子伸出的后廊:前廊后~。
二、读音[ xià ]的释义:
〔厦门〕市名。位于福建省东南部,鹰厦铁路终点。人口57万(1997年)。临台湾海峡,为天然良港。是闽东南经济文化中心,轻工业比较发达。为中国经济特区之一。
(7)看夏夏门厦厦门厦什么扩展阅读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厦,屋也。从广,夏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厦,大屋。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夏”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噶厦[gá xià]
藏语音译词。发布命令的机关,即原西藏地方政府。
2、大厦[dà shà]
高大的房屋,今多用于高楼名,如“友谊大厦”。
3、后厦[hòu shà]
房屋后面的廊子:前廊~。
4、抱厦[bào shà]
也叫龟头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沿房屋外柱出挑的门廊或房间。
5、偏厦[piān shà]
就着房屋侧面墙壁盖的小房。
⑻ 厦这个字除了组词“厦门”念XIA还什么时候念XIA
厦 #shà
【释义】大楼;大房子:高楼大厦。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厦 <名> sha
(厦俗作厦。古通作夏。形声。从广,夏声。广表示房屋。“夏”古有“大”的意思。见《尔雅·释诂》。本义:大屋子)
同本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厦子(小厢房;小屋);厦处(住所)
门庑;廊屋;披屋
厦 <形>
大
厦屋一揆,华屏齐荣。――晋·左思《魏都赋》
又如:厦屋(高大的屋)
厦 <名> xia
形声。从厂,夏声。厂山厓石穴。本义:大屋) 厦门的简称
厦(厦)xià
⒈厦门市,在福建省。
厦(厦)shà
⒈大房子:大~。广~。
⑼ 厦的多音字是什么
厦,有两个读音:[ shà ] [ xià ]
部首:厂
笔画:12
五行:木
五笔:DDHT
基本解释
厦[shà]
1.大屋子:广厦。高楼大厦。
2.房子后面的突出的部分:前廊后厦。
厦[xià]
〔厦门〕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字源解说: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农忙。厦,篆文
(9)看夏夏门厦厦门厦什么扩展阅读:
《说文解字》:厦,屋也。从广,夏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厦,大屋。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夏”作声旁。
相关词汇解释:
1、大厦[dà shà]
高大的房屋,今多用于高楼名,如“友谊大厦”。
2、后厦[hòu shà]
房屋后面的廊子:前廊后厦。
3、抱厦[bào shà]
也叫龟头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沿房屋外柱出挑的门廊或房间。
4、偏厦[piān shà]
就着房屋侧面墙壁盖的小房。
5、披厦[pī shà]
正屋旁依墙所搭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