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户口迁入厦门怎么转学
扩展阅读
北京鬼笑石在哪里 2025-07-12 11:10:57
天津哪个区有最好的初中 2025-07-12 11:10:07

户口迁入厦门怎么转学

发布时间: 2022-09-08 07:27:56

A. 小孩现在在老家读小学三年级,户口移到厦门后可以学籍直接跟着进厦门小学继续就读吗

这个是可以的,不过你要到学校去办转学证明,如果没有办转学证明的话,学籍是不可能跟着过去的

B. 厦门市内户口转移指南

厦门市内户口转移指南

户口迁移,是中国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在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公民常住地发生变化以后,应将户口迁移到现住地,即进行户口迁移。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了厦门市内户口转移指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办理条件

一、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厦门公民的户籍可以在思明区或湖里区之间相互迁移,在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或翔安区之间相互迁移,或者从思明区、湖里区,移往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或翔安区,向拟落户地派出所申请:

(一)有合法固定住所的;

(二)投靠直系亲属的;

(三)因工作调动原因需迁移户口的;

二、户口在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或翔安区且满5周年的居民,在厦门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并参加厦门社会养老保险连续满5周年,在思明区、湖里区拥有《厦门市土地房屋权证》(房屋用途为住宅,所有权份额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1%)的房产,可将户口迁入思明区、湖里区。

办理材料

(一)有合法固定住所的:

1、《申请入户登记表》;

2、申请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3、合法固定住所凭证。合法固定住所,是指居民依法拥有所有权的房屋,或居民按规定以租赁或其他方式取得使用权的直管公房、自管公房,或居民使用的所在单位自建住房或所在单位拥有产权的住房。

(二)投靠直系亲属的:

1、《申请入户登记表》;

2、申请人及随迁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3、被投靠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4、直系亲属关系证明(结婚证、离婚证及协议、出生医学证明等)。

(三)因工作调动原因需迁移户口的:

1、《申请入户登记表》;

2、申请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3、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单位社保缴交凭证;

4、当事人户口登记为集体户或公共地址或拆迁地址的,须提供本人及配偶在厦门内无房承诺;

(四)岛外四区(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和翔安区)公民的户籍移往思明区、湖里区的.:

1、《申请入户登记表》;

2、申请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3、申请人的《厦门市土地房屋权证》原件或市房管局出具的《厦门市城镇房屋权属登记查询结果》原件和《厦门土地屋产权证》复印件。权属人为配偶的,需提供结婚证。权属人为两人以上共有的,需提供权属人关系证明;

4、申请人的《社会保障卡》;

5、申请人的社保缴交记录清单。(申请人持身份证至各行政服务中心自助终端自助打印)

以上材料需提供原件核验。如涉及到省外派出所提供的证明,需盖派出所户口专用章。

办理流程

步骤一:当事人带齐材料向拟落户地派出所申请。

步骤二:材料齐全,无调查事由,当场办结。

;

C. 外地子女转学到厦门公立小学,如何办理

你好!
我是厦门市民办东浦学校的老师
您孩子虽然在福州可以上公办,但是来厦门的话还是困难很大,外来的孩子在插班生这块整个厦门市接收的非常少!
一般外来子女要上公办两个途径最好的:1、幼儿园升小学
2、小学升初中
这些是派位上学的!其他的只有走关系去办理了。

D. 厦门小学转学怎样办理

(一)小学转学
1.学生因家长工作异地调动、住房搬迁等原因,户籍已迁入思明区施教服务片区内的,方可申请转学。
2.目前已在本区公办小学就读,拟申请转入户口所在地的本区片内公办小学的学生,除必须符合“两一致”(即适龄儿童与父母或者父母之一户口一致;实际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一致)的条件外,其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还必须持有学生户口所在地的房屋产权或购房合同。为防止择校现象,不符合相关条件规定的,原则上不能转学。
3.具备转学资格的转入学生必须经转入学校、转出学校、转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转入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即《转学申请表》上四个单位的章必须盖齐)方可安排到转入校就读。未经转入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学校不得以试读为由擅自接收手续不全的学生,严禁转入手续不齐全的学生进课堂。
4. 对符合条件的转入学生,学校不得进行入学学业水平考试,若班生额允许,应无条件予以办理入学手续;确因个别年段班生数超额的,应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调拨。
5.防止转入学生的变相留级,学校应把转入学生安排在与原就读学校相对应的年级,不得以成绩差为由,随意降低学生就学的年级;福建省内的转学,应保留学生的原学号。
6.经学校审核拟同意接收的转入学生,学校学籍员应及时在思明区学籍平台上准确录入,并根据学籍平台转入学生名册的顺序,将相应的《转学申请表》及其它材料送区义教办。义教办审核申请转学的纸质材料,并在区学籍平台进行同意操作后,学校方可将《转学申请表》下发,让家长继续完成转学手续的办理。
7. 办理转学时应提交:
①《厦门市小学转(入)学申请表》一式三份
②学生和家长的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③《转学证明》
④学生的学籍材料,如《学生学籍卡片》、《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等。
(二)中学转学
1. 学生因家庭居住地和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变化确需转学,须由学生家长或其法定监护人向转出、转入学校分别提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双方学校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方可办理转学手续。对符合转学条件的转入学生,学校不得借故拒收,不得以“试读”或“借读”的形式拖延办理转学手续。
放弃在厦门电脑派位升初中,或选择升入民办中学的小学毕业生,初中阶段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学或借读到本市公办初中学校。
2.公(民)办初中接收转学生时,学生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①转学申请表原件;
②小学毕业升初中登记表原件(若无此材料,须由原学籍校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证明,证明其何时何小学毕业,何时被何初中录取);
③转出学校开具的转学证明;
④学生户籍册原件和复印件;
⑤学籍卡;
⑥休学重读材料(有休学重读的学生才提供)
学校须按上述材料顺序整理,上报学籍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确认学籍。
3.公(民)办中小学必须保留转出学生的学籍卡复印件。
(三)转学流程
1、转入小学生的办理流程:
① 符合条件的转入学生填写《厦门市小学转(入)学申请表》。
② 接收学校签署意见盖章。
③ 由接收学校统一到区义教办审核盖章。
④ 将盖好接收学校章和接收教育主管部门章的《厦门市小学转(入)学申请表》分发给家长。
⑤ 由家长到转出学校签署意见盖章。
⑥ 到转出教育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盖章,区外学校转入学生由家长办理,区内学校的转入学生由学校统一办理。
2、转出小学生的办理流程:
① 转出学生持填写完整、并有接收学校和接收教育主管部门签章的《厦门市小学转(入)学申请表》,到转出学校签章。
②到转出教育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盖章,转出区外学校的学生由家长办理,转出区内学校的学生由学校统一办理。
3、转入中学生的办理流程:
①带户口册原件到接收学校提出申请并领取和如实填写《转学申请表》
②转入学校在转学申请表上盖章同意
③带户口册原件和转学申请表到区义教办审核确认
④到转出学校和转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盖章确认
⑤将转出学校提供的学籍材料交给转入学校
⑥转入学校统一到区义教办办理学籍转入核准手续
4、转出中学生的办理流程:
①转出学生持填写完整、并有接收学校和接收教育主管部门签章的《厦门市初级中学转学申请表》,到转出学校签章。
②到转出教育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盖章。
(四)转学办理时间
中小学的转学一般在开学前一周办理,学期中途一般不予办理。毕业班(即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下学期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

满意请采纳谢谢

E. 请问外地初一转学来厦门怎么办手续

先解决户口,有了户口就好办了,收费也很低了,如果解决不了户口,可以去读厦门英才学校,是民办贵族学校,不限户口,可是要一次性缴费30多万,不过毕业的时候会退给你,它只赚取利息.
要是户口解决不了,并且拿不出那么多钱,还可以读那些岛外的学校,有一些是专为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办的学校,只是条件师资力量比较差.
或者你厦门有真系亲戚,然后把户口挂靠在亲戚家,就可以了.
你这事情还是比较难回答的,可能有的学校还不一样,并且现在这社会,政策往往是这样,可是实际操作却可以那样,要是有关系就好办了.建议你直接打电话咨询厦门市教委,上网找一下电话,或者打114查询都可以的,这样他们说的比较权威,毕竟你这是大事.
祝你早日搞定这麻烦事!

F. 如何转入厦门的中小学

初中和小学,如有厦门户口,可以向所在区教育局申请,会就近安排进入初中和小学,因为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要安排。高中则可以自行联系高中,经考试由高中决定是否接收。如没厦门户口,一般情况下不会接收。

G. 厦门教育局 外地户口怎么才可以转学来厦门读高中 都需要哪些条件啊 可以转到厦门的公办高中吗

就可以了。你最好在调动工作的同时一起把孩子的户口办过来,以免孩子上学手续麻烦。 到当地教育局换信办理学籍手续,去厦门海沧区教育局基教科办理入学

H. 小孩子同安户口,在漳州读一年级,怎么转学到厦门岛内读书呢

根据目前学籍管理要求,孩子应该在出生地就近入学!但是如果你在厦门附近有房,可以入学!或者开具厦门岛内打工证明,也可以作为孩子转学的依据!!

I. 孩子户口迁厦门居住多久才可以上公立学校

一般不会超过30天。
户口迁入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0天,在30天内就可以正常上学,但是中小学六年级和九年级第二学期市不能办理转学的,满足条件者其所在地的行政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