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嶝岛的介绍
大嶝岛1,是嶝岛群岛中的最大的一个岛屿,也是厦门最大的卫星岛,位于厦门市翔安区东南海面,面积约13平方公里。大嶝岛原属金门县,由大嶝岛、小嶝岛、角屿、哈白岛组成的嶝岛群岛。1949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现属厦门市翔安区大嶝街道。大嶝大桥长931米,连接大嶝岛与翔安半岛。
㈡ 厦门大噔岛战地观光园导游词3篇
厦门大噔岛战地观光园 导游词 一:
大嶝岛观光旅游区位于厦门市东北部的翔安区大嶝镇,大嶝镇由大嶝岛、小嶝岛和角屿三个岛屿组成,三者合称大嶝三岛。大嶝岛南与台湾的金门岛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仅1800米。两岸对峙时期,这里曾经是战争前线,在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中,大嶝三岛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三岛”光荣称号。而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这里新辟了战地观光园。驻足于此,不但可以遥想昔日炮声隆隆的战争更场面,还可以饱览海岛鱼村自然风光、亲身体验海岛风土民情;伫立岸边,目光穿越窄窄的海峡,还可以尽情眺望金门岛。
大嶝岛战地观光园坐落于大嶝岛东南端,占地面积约130亩。这片土地经历过炮火的洗礼,据说每平方米土地就曾落下过1.5发炮弹,战争曾一度把这片沃土变成一片废墟。而今,这里万木葱茏,芳草萋萋,花开烂漫,百鸟争鸣。走进观光园,可以看到一大批在炮战中立下显赫战功的飞机、大炮、坦克、巡逻艇、战舰及各式其他武器;直径达2.95米的“世界之最”大喇叭前,碉堡、哨所、防护网等军事设施呈现于眼前。
这里是八二三炮击金门武器陈列室,从这里可进入阵地隧道。这里,我们必须先弄清八二三炮战是怎么回事。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蒋介石逃离大陆退居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力介入台湾海峡。1954年12月,美台订立《共同防御条约》。在美国佬的支持下,台湾当局气焰嚣张,不断发出反攻大陆的叫嚣,并不时派飞机窜回大陆,轰炸我沿海城市和乡村,骚扰我边境居民生活。1958年7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武装干涉黎巴嫩和伊拉克内政,熊熊战火在中东燃起,国际形势骤然紧张。美国重申不承认中国,表示支持台湾当局在台湾海峡挑起战争。在这一背景下,台湾当局蠢蠢欲动,摆出一副反攻大陆的姿态。毛泽东主席决定炮击金门,震慑美蒋反动势力,以牵动全球战略格局。
7月18日晚,毛泽东同志召集有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海、空军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作出了炮击金门的指示: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7月19日,叶飞率福州军区前线指挥部疾驰厦门,并动员部队夜以继日地构筑工事,做好战争准备。8月20日,毛泽东主席决定: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军突然猛烈打击(不打马祖),把它封锁起来。8月21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再次召开会议,作出8月23日17时30分发起炮击金门的决定。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短短2小时内,就有4.5万多发炮弹密集倾泻到金门岛上。金门炮声,天下惊闻。
此时,摸不着头脑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赶紧跑到山中地下深处的防弹掩蔽所,向总统艾森豪威尔汇报了炮击金门的消息。艾森豪威尔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搞懂其中的奥妙玄机,急忙下令从部署在中东的第6舰队调出两艘航空母舰加入第7舰队。金门国民党守军海上补给线被切断,美台海军组成了联合舰队进行护航。至此,美国人终于随着毛泽东同志的指挥棒动了起来。
福建前线部队请示打不打美台联合舰队,毛泽东命令照打,以试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到底有多大,美军在台湾海峡的介入到底有多深。结果,解放军一通大炮,美舰顿时撕下了盟友的假面具,丢下台湾舰只及运输船队掉头遁去,气得蒋舰大骂“美国人混蛋”。至此毛泽东主席已经明白:美国是不会轻易冒险同人民解放军发生直接冲突的。毛泽东同志以民族大义为重,决定暂缓收复金门和马祖。10月6日,毛主席亲自撰写了《告台湾同胞书》,并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公开发表。10月25日,毛泽东同志再次撰写《再告台湾同胞书》,倡议“和为上计”。从此,金门炮战进入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阶段,成为中外军事史、政治史上的奇观。美国“划海而治”的分裂图谋被彻底粉碎。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美国终止了与蒋介石集团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中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同时宣布停止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两岸关系开始缓和。
从炮击金门武器陈列室,向下行走就可以进入地下坑道,坑道里光线昏暗,四面扫射的激光,滚滚的硝烟,隆隆的炮声,不停摇动的晃板,仿佛让人回到了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令人觉得阴森可怖。一路跌跌撞撞走到隧道尽头,光线也突然亮了起来,坑道出口处的掩体里有一个大喇叭,这里是大嶝基站前线广播口。两岸对峙时期,为开展政治宣传,我军建立了“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向大小金门发起广播,与对方打起了政治攻心战。当时的播音员是解放军31军文工团团员陈菲菲,陈菲菲天生一副好嗓子,她那亲切、甜美的声音曾经响彻大小金门,打动了岛上多少“蒋军弟兄们”的心。两岸开放探亲以后,许多当年驻守金门的“兵哥哥”来到厦门,总想见见这位他们当年的“梦中情人”。当然,台方也没闲着,对大陆也同时展开对攻,对方的播音员是台湾人许冰莹。2010年1月,大嶝岛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嘉宾,当年那两位“互相谩骂”的女播音员,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双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这就是当年对着金门喊话的那只大喇叭和两岸两位播音员会面时的画面。大喇叭果然名不虚传,筒身长达4.74米,最大直径是2.88米,总重量达1.58吨,最高功率可达2万声瓦,有效传送声音距离可达12公里,堪称“世界之最”军事广播大喇叭。用这只喇叭在这边喊话,金门那边一定会听得一清二楚,难怪那边的蒋军弟兄们都把陈菲菲当成了梦中情人。
观光园内的英雄雕像广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汉白玉雕塑,是在八二三炮战中为捍卫祖国统一而英勇捐躯的英雄,他们是海军战士安业民、陆军战士王邦德和在炮战中奋勇支前的女民兵张韭菜,还有在10月10日福建龙田空战中牺牲的空军英雄杜凤瑞。而今,战争的硝烟早已退去,大家都忙着为经济建设服务,人们在醉生梦死乐享太平,还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些在昔日隆隆的炮火中为国捐躯的英雄?
沿着石蹬走下去,正对着金门的海岸边耸立着一巨幅标志景观: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据说在海峡的那边也耸立着一类似的巨幅标志景观: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而今,和谐已成为当今的社会主题,统一已成为未来的大趋势。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全国唯一的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大嶝小镇已正式运营,大嶝已发展成为跨越海峡两岸经济贸易的一座金色桥梁。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句话:兄弟睨于墙而御辱于外! 捐弃前嫌,共创未来!
厦门大噔岛战地观光园导游词二:
大年初六的早上,由侄子开车带着我们一家四口穿越约八公里的海底隧道,来到了大嶝岛。说起大嶝岛一般人可能不太知道。但如果说起炮击金门的话,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和学过相关历史知识的人,都多少的知道些这往日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 故事 。因为炮击金门不仅仅是国共两党的内战,主要是涉及国际的政治斗争。几十年光阴的流逝,硝烟早已散去,大嶝岛这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现在早已是绿荫葱葱,成为景色怡人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嶝镇与金门岛仅一水之隔,最近距离1800多米,是大陆与金门最近的地方。
英雄三岛观光园坐落在风光旖丽的大嶝岛东南端,这里曾经历过1958年“八·二三”炮战的洗礼,一度成为战争废墟,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就落下1.5颗炮弹,战斗的惨烈可见一斑。昔日的前沿阵地,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国唯一一座面向金门,以统一祖国大业为主题,以战地观光为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基地、军事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这里有“世界之最——大喇叭”、“八·二三炮阵地遗址”、“英雄雕塑广场”、“战地坑道”、“英雄三岛军民史迹馆”、“军事武器陈列场”、“祖国和平统一展览馆”等景点。走进战地观光园,这里有在炮战中立下显赫战功的飞机、大炮、巡逻艇、战舰及各式轻重武器;站在昔日对金广播、直径达2.95米,长4米多的“世界之最”大喇叭前,看着这高大的身躯,想象着当年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越过海空把大陆的声音传到金门;置身在200多米长的战地坑道,四面扫射的激光,轰轰的炮声,震动的摇晃板,滚滚的硝烟,让你亲身体验枪林弹雨的洗礼。
看完观光园之后,又来到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这里商贾云
厦门大噔岛战地观光园导游词三:
今天,碧空如洗、阳光灿烂。我怀着高兴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嶝岛玩,我们坐上了车,大家都非常期待去大嶝岛玩。在车上,我想:大家听说这里风光秀丽,我也听说了。不知是真是假,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就去好好看看。
过了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大嶝岛。映入眼帘得便是我们要到达的目的地——战地观光园。随着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既是一个个战争的场面。导游说:“这里曾经历过1958 年”8.23“炮战的洗礼,一度成为战争的废墟,每平方米的土地就落下1.5 颗炮弹。这里占地87000多平方米,还与大、小金门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大家都说,这里曾弥漫着8.23炮战时的硝烟。。。。。。听完这些简介,我惊呆了。原来这里的土地每平方米就落下1.5 颗炮弹,真让我惊叹不已!我们还去了大炮、坦克的模型、看了军机、美女照镜德雕塑。去了占地迷宫、望金楼。。。。。。如今,那炮台已经生锈了,留下的是历史的痕迹。
最后,我们去看了“世纪之最”: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广播喇叭。它的口。差不多有十几个人围起来的园那么大。这大喇叭就像牵牛花似的,无比壮观,可以称得上天下奇观。
到了下午,我们要乘车回家了。虽然我的视线离开了“战地观光园,”但是,它的画面却印在我的脑海里。
㈢ 中国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是怎样攻占小嶝岛的
国民党十二兵团的首领胡琏原来是陈诚的旧部、蒋介石的亲信,于是并不理会广州的命令,于1949年10月8日派十八军启程来支援厦门和金门。
10月9日,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率领十一师、一一八师两万余人从汕头抵达福建海域。
而在这个时候,大嶝岛上的国民党四0师师长范麟正拼命呼救,驻厦门的汤恩伯遂电令正在海上的高魁元。
电文如下:派十一师的三十一团前往大嶝岛增援四0师,派十一师三十三团开赴厦门街头游行示威,以鼓舞民心士气,其余各部登陆大金门,归二十二兵团司令李良荣指挥。
以十一师三十二团加强金门东部的守卫,而以第一一八师师长李树兰指挥所属三五二、三五三、三五四这三个团,各配属战车两个排,作为机动部队,驻琼林地区。
高魁元接到汤恩伯的电报后不敢怠慢,立刻命第十一师的三十一团团长陈以惠率全团直接开赴大嶝岛参战。三十一团乘船绕过大小金门之间的水道,于10日晨6时开始在大嶝岛登陆。
国民党的三十一团与四0师残部在阳塘会合后立刻向解放军发起猛烈的反击,夺回部分阵地,甚至一度威胁了二五九团的团部,但不久又被解放军击退。
战役持续到10日中午,国民党三十一团多次反击未能成功,暂时停止攻击行动。而解放军登岛部队由于潮水上涨而与后方失去了联系,无法及时得到增援,当时所处境十分危险。
解放军自身携带的弹药也已基本快用完,仅有的一门半迫击炮(一门整炮和一个炮身),只有三发炮弹,只好在岛上四处搜寻守军的弹药,战局陷于僵持阶段。这样拖下去显然对解放军极为不利。
面对这种情况,二五九团领导估计国民党守军将于黄昏发动总攻,目前之所以不敢进攻,一方面是想等更多的援军到来,另一方面打算撤退,总之是信心不足,应趁敌动摇之机发起攻击。鉴于解放军火力、弹药不足,只有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才能战胜敌人。
整个下午,解放军分成三五个人的小组,隐蔽接近守军阵地,在国民党守军的眼皮底下构筑工事。国民党守军以为解放军正在准备夜间攻击,变得很忧虑。
到了傍晚时分,二五九团仅有三发炮弹的迫击炮开始射击。第一发炮弹打到敌四0师指挥部附近,第二发打到战场制高点416高地,第三发打到阳塘和416高地之间。
国民党守军以为这是解放军炮兵在进行试射,马上开始炮火准备,于是营地大乱。
解放军在炮击的同时,各战斗小组纷纷发起了冲锋,敌四0师师长范麟和三十一团团长陈以惠惶恐的心彻底崩溃了,再也没有信心和解放军对抗了。
国民党守敌开始向东海岸逃跑,想趁夜间退潮时涉水逃往小嶝岛,敌人防御全线崩溃,在解放军的穷追猛打下乱作一团,纷纷缴枪投降。
双方一直打到深夜,大嶝岛被解放军完全占领,国民党守军三个团被打死、淹死1000多人,俘虏1000多人。
国民党四0师师长范麟、三十一团长陈以惠率残部数百人趁夜间落潮涉水撤到了小嶝岛,然后又马不停蹄地撤到了角屿,后又撤到金门整补去了。
10月11日晚,二五一团一部又由大嶝岛出发,趁落潮时攻占了小嶝岛,歼灭四0师一一九团三营。
至此,厦门外围之敌全部扫清,为发动厦门和金门战役做好了准备。
㈣ 金门炮战的过程
战前准备:
在金门炮战之前,解放军已经对金门岛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解放军前线总指挥叶飞上将调集炮兵部队17个炮兵营组成莲河地区炮群,15个炮兵营组成厦门地区炮群,又以海军岸防兵的6个海岸炮兵连配置在围头、厦门、莲河等地,负责对料罗湾进出舰艇进行打击和封锁。解放军所用火炮有152加榴炮、155榴弹炮、122榴弹炮以及130海岸炮等各型火炮,总计439门。同时,福建沿海的民兵也动员起来,配合解放军炮兵部队进驻,和正规部队共同战斗,各个炮位都配属了一定数量的民兵。
早在7月初,解放军参战部队就开始向福建沿海地区集结,秘密开进。除了炮兵部队,海军、空军部队也进驻福建。其实,早在1955年,忙完了朝鲜战场作战任务的空军主力就计划南下转场福建,但是由于为了表示对台湾的和平意愿,空军暂缓入闽。到了1958年,形势直转急下,且战备机场都修建完毕,空军主力转场进驻福建,开始为夺取制空权做准备。海军除了加强海岸炮兵的战备任务,为了在近海夺取制海权,除厦门本地原有驻扎的海军炮艇外,东海舰队鱼雷艇六支队一大队12艘鱼雷艇在上海装上火车,海军官兵集体改穿陆军军服,将运送鱼雷艇的军列改装成“陆军新兵专列”秘密走陆路抵达厦门,并在厦门海域进行战备。
而台湾方面,1958年8月初,台湾当局也宣布台澎金马地区进入紧急战备状态。8月7日和8月14日,两岸空军在台湾海峡上空发生激烈空战。8月20日,蒋介石亲自抵达金门岛,对金门守军进行激励。此时,距离金门炮战全面爆发只有三天时间。
大陆方面,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炮兵部队时刻准备着炮击命令。解放军通过提审俘虏等各种侦查手段,获得金门岛部队大致分布和金门防卫司令部驻地信息。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地位于金门岛最高峰太武山南侧,火炮难以击中,解放军炮兵部队则在内地寻找一类似高的山头进行模拟炮击,获得诸元数据后准备进行射击。
炮战过程:
八二四海战
8月24日解放军海军鱼雷艇于料罗湾击沉军租商船“台生”号(民生公司所有之战车登陆舰),并重创“中海”号战车登陆舰(LST201)。“台生”号上至少有200人阵亡。中海号阵亡8人、受伤12人。在返航途中,175艇中弹负伤掉队,被击中沉没。艇上艇员大部分牺牲或被俘,只有五人游回大陆获救。这一剧情被改编为着名故事片《海鹰》,一时全国闻名。
炮战发生之后,为了回应解放军的猛烈攻击,美国国防部在8月24日将第七舰队布防于台湾海峡,此后第七舰队协助台湾当局海军补给金门,并且与台湾当局空军、台湾当局海军陆战队、台湾当局陆军举行一连串防空两栖作战联合演习,并派驻F-100战斗机及胜利女神导弹营至台湾,同时也成立作战指挥中心。
8月25日以后,国军企图维持金门的海上补给,利用夜晚运补。而解放军则以舰艇与岸轰,企图维持封锁。
料罗湾海战
自八月二十三日大规模炮击后,解放军炮兵炮击点逐渐收拢弹着点,集中打金门的西村、沙头两机场和料罗湾,意图困死金门岛。在解放军炮兵和海军的封锁下,机场完全不能起降,金门岛15万军民的补给全靠料罗湾的海运。
9月1日,由马公启航准备运补金门的台湾当局海军巡逻舰沱江号,在9月2日与解放军在料罗湾发生遭遇战,史称料罗湾海战,沱江号在此役遭到重创,但仍成功达成运补任务。在战斗中,鱼雷艇队对敌舰目标判断失误,放过了绝佳的战机,在混乱中174、180两艘鱼雷艇相撞沉没。
9月8日,解放军持续向金门群岛发射53300余发炮弹,其重点指向金门新头码头,途中解放军海岸炮兵第150连的炮火击中正在卸货中的美乐号中型登陆舰(LSM242),官兵死伤11人,登陆舰则中弹引爆船运军火烧毁。金门驻军炮兵于下午一时三十分开始还击,共发射10100余发,迄六时三十分,解放军受压制而停止射击。
美国介入
自9月2日料罗湾海战后,9月3日起,美国海军开始为国民党海军提供武装护航,但不进入原有的三海里。紧接着,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中国领海为12海里。在外交上,中美两国开始了政治博弈。我政府宣称,没有允许,外国舰船和飞机不得出入我国领海和领空。 面对封锁,金门岛物资逐渐紧缺。双方除了继续进行炮战外,还在台海上空进行频繁的空战。9月24日,国民党空军使用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解放军空军歼5战斗机一架,首开全世界空空导弹击落战斗机的先例。
9月15日,在华沙举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王炳南提出要求蒋撤出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承诺一定时期内不进攻台湾,王炳南要求“中国政府声明,直接威胁厦门、福州两海口的,为国民党军队所占据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必须收复。如果国民党军队愿意主动地从这些岛屿撤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不予追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台湾方面撤出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的要求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以美国政府名义表示美国政府曾以金门岛群、马祖列岛并不在《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防御义务之中因而要求台湾当局放弃金门,并允诺提供当时美国陆军5个师的标准装备作为补偿并提供运输工具供金马地区军民后撤。但此要求被蒋介石所拒绝。美国遂通过第三国表示可能在保卫台湾外岛的战役中使用战术核武,美国同时支援国军重装备。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警告北京不可触发美苏核武对抗。
美援台八吋炮
9月中旬,美军支援国军六辆203公厘口径的M55自行火炮,俗称八吋炮,由国军陆军第1军炮兵607营接用,在台湾实行一周的熟悉训练后,分两梯次自左营军港由国军海军美字号运输舰运到澎湖。9月18日和21日,国军启动“轰雷计划”,由美军和国军合作运送八吋炮前往金门。为分散风险,仍分两梯次进行,每次由三艘国军海军通用登陆艇(LCU)各装载一辆M55,LCU又停置于美军一万吨级船坞舰(LSD)中,在国军军舰护航下驶往金门。美军船坞舰在离金门3浬处停泊,三艘登陆艇接着航向金门,在炮火中抢滩上陆。
9月26日,第一批三辆M55首次投入战斗,摧毁围头地区炮阵地,下午四点,围头近海岸边的阵地火炮后撤,M55以火力追击。9月29日第二批三辆M55投入战斗,主要攻击大嶝及莲河炮阵地和工事。9月27日国军炮兵607营第三梯次抢滩成功,金门增加6门M2牵引式八吋榴弹炮,至此金门国军共有12门八吋长程重炮。
对于国军八吋炮的战果,国共双方有不同的记载。在台湾方面,当时俞大维得到战报,称国军观测和射击准确,围头解放军炮位工事散飞火炮破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八吋炮一个多小时的射击中,彻底歼灭解放军40几处目标。台湾当局和国军因此士气大振。金防部司令胡琏也记录:“只是一百多发的奇袭射击,眼看到敌岸上炮毁人亡、烟幕冲天。我军官兵久处敌人弹幕压抑,至此欢声雷动。”当代台湾军史作家分析,12门八吋炮到位后,国军取得火力上的优势,其影响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在炮战上转为劣势,无法再以炮战封锁金门或削弱其防守态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考虑到在政治上已有收获,又不愿冲突升高引发美苏势力直接投入战场,乃至使战火延伸到华南地区,因此接连宣布“停火一周”、“停火两周”、“单打双不打”,降低冲突能量。
在大陆方面,报告文学作家沈卫平提出,他查阅大量当时厦门前线的作战文书、电报往来、情报分析、战斗简报和总结,对金门使用203榴炮情况只有个别资料提到寥寥一二笔,重视程度远逊对待台湾部署“屠牛士”地地导弹和“响尾蛇”空空导弹,以及美国航空母舰特混舰队。9月16日之后,解放军厦门前线的炮兵火力从未减弱。9月26日之后的战斗损失统计,也未见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同时他访问参战士兵与民兵,受访者多表示大陆方面的炮工事相当坚固,加之203榴炮的命中率很有限,同时金门方面为避免曝露203榴炮位置而未频繁使用。沈卫平总结道,“203榴炮的抵达,无疑增强了金门的防务,但并未改变火力方面大陆强金门弱的总体态势;该型巨炮肯定给大陆制造过麻烦,但麻烦则肯定不像台湾所讲的那样邪乎。”
国际反应
金门炮战开打后,国际间和美国内部的舆论因为担心区域冲突升高为大战,多反对台湾当局坚 守大小金门和马祖等外岛,也反对美军介入。9月11日,英国外相塞尔文·劳埃表示,美国协防外岛乃至使用战术性核武显然会有连锁反应的危险,而台湾当局自外岛撤军则可加强其国际地位。9月29日,美国参议员约翰·肯尼迪称美国须防卫台湾,但必须摆脱外岛。新西兰总理Walter Naoh建议台湾自外岛撤军,而由国际间保证其地位,成为一个独立而中立的国家。10月1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台湾当局将众多部队布防在金门不是好办法,但国军不能在敌军压境的状况下撤退。
10月21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飞抵台北与蒋介石会面,杜勒斯表示要突破大陆的炮轰封锁必须动用核子武器,蒋介石最初表示或许可以考虑使用战术性核子武器,但当得知必须动用相当于广岛威力的核弹时,便表示不愿因为使用核武器以引起世界大战或将美军卷进大规模冲突。杜勒斯指出美军支援金门在政治上的困难与限度,并向蒋介石提出若干条件,暗示台北当局接受“两个中国”的解决方案。杜勒斯离开后,蒋介石和其子蒋经国会商,决定与北京接触、降温。蒋氏父子秘密派人传话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如果大陆持续炮击,台湾不得不自外岛撤军,中国就有分裂之虞。美国学者陶涵认为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把金门当成台湾与大陆连系的枢纽,在这点上双方默契一致。
冲突降温
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宣布,“基于人道立场,对金门停止炮击七天”。10月13日再宣布停火2周。惟至10月20日下午,解放军称因美方军舰参加对台湾运补船团护航,宣布停火无效,并于当日下午四时开始,恢复炮击,迄黄昏时止,共射击11,500余发,国军炮兵亦于下午五时集中七个营之火力,予以反击。10月25日后解放军放弃强攻,双方炮兵在此时仍持续炮击作战。随后解放军方面宣布采行“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的方针持续炮击,隔年1月八日至十五日,一连五天均无战事,十五日,解放军突又作零星扰乱性射击。
自此以后,每逢单日,则仅有小规模之射击,或发射宣传弹,国军亦常利用单日对大陆进行零星射击,或发射宣传弹,至于大规模之炮战,则从未再发生。
后期炮战与单打双不打
金门炮战之后二年(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发动较小规模的六一七炮战、六一九炮战,尔后采“单打双不打”方式陆续鸣炮,直至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为止。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声称金门炮战为一场不求杀伤和占领,而是政治意义高于军事意义的战争。
㈤ 大嶝岛有什么好玩的
大嶝岛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因为拥有东南沿海最纯净海域,而且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一级标准,有“天然氧吧”的美称,大嶝岛好玩景点如下:
3、大嶝岛有个着名的“景霞大排档”,在这里您可以享受到各色海鲜,您可以一边吹着海风一边享受海鲜,真是人间一大享受。此外咋这里您还可以吃到各种特色小吃糕点。比如蛋松果。
㈥ 中国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是怎样登上大嶝岛的
二十八军二五九团部署好之后,就秘密出发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剿灭大嶝岛上的敌人,然后抢占该岛,为三野十兵团发动厦门战役和金门战役扫清障碍。
1949年10月9日,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大嶝岛上弥漫着浓浓的雾气,二五九团下午6时半开始向海边开进,7时半到达海边。
此时正是海水退潮的时候,部队立即下水渡海。
在水深的地方,侦察员事先在两头打好木桩,中间拉上电话线和绳索,以便于让个子小的扶着绳子,不至于在渡海跌到水中。
在渡海的时候,二五九团以班为单位把子弹、手榴弹、小包炸药放在木盆里推过去;士兵们都把枪举到头顶上以防沾水。
尽管如此谨慎小心,但多数战士由于个子矮、波浪汹涌和脚下站不稳而跌进海水里,所以很大一部分弹药被海水浸湿而不能使用,成为一堆废弃物。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解放军前进,二五九团登陆后,只用了10分钟的时间,就剿灭了岸边守卫的敌人,二五九团一营在西,二营在东,三营在中间,分头向纵深猛插,计划在敌四0师师部所在地阳塘会合。
没多久,勇敢的一营就占领了大嶝岛的西南部,与在此登陆的二五一团一营会合,二营也占领了岛东部,三营则攻占了岛中央的小高地,形成钳击阳塘之势。
国民党守军见此情形,防御心理崩溃了,完全是被动挨打的局面,根本没有反击的能力。
眼看解放军就要渡海成功,但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关键时刻,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原来国民党十二兵团的援兵来了。
曾经显赫一时的十二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于双堆集,副司令胡琏身负重伤,侥幸逃生。
胡琏伤愈后受蒋介石之命重建十二兵团,新的十二兵团下辖十八军、十九军和六十七军,驻广东汕头,归广东省主席薛岳指挥。
9月间,浙江舟山群岛、福建漳州、厦门、金门和广东广州同时告急。广州的李宗仁、薛岳要调十二兵团到粤北保卫广州,而在台北的东南军政长官陈诚则认为十二兵团应用于增援舟山群岛和金、厦地区。
㈦ 金门战役是什么时候发起的
10月24日,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的80门一0五毫米美制榴弹炮和七十五毫米山炮,在沃头和大嶝岛一起开火。顿时,惊天动地的炮弹声震耳欲聋,爆炸的炮弹在水面上掀起冲天水柱,一只只载满解放军的大船向着金门岛飞驶而去。
二十八军的三个团是在上午9点钟开始进行登船准备的。
战士们各发一红一白两面袖套,作为识别标志,约定白天用红色一面,夜晚用白色一面。还有,每个战士携带200发子弹、12颗手榴弹、三天的干粮、一条三角巾和两个急救包。
中午,二十八军副军长肖锋召集参战各部师、团长在厦门莲河举行的攻击金门前的最后一次作战会议。
肖锋,江西省泰和县人,生于1916年,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江西万太县游击队分队长,东固县游击队中队长,太和县游击队二大队大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肖锋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团政治委员,第五团团长,军分区副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肖锋担任渤海军区警六旅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七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一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副军长,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
肖锋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通报目前敌情,检查落实战备情况。八十二师师长钟贤文首先发言,他说:这是我们解放大陆沿海的最后一仗,可不能打坏了!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
这钟贤文是江西省于都县人,出生于1915年,17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钟贤文出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第一团作战参谋兼教导队队长,教导第二旅四团副营长、营长,沂河支队三大队大队长,滨海军区第二十四团团长,渤海军区警备第十一旅二十二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钟贤文又担任了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部参谋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长,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校长,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七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师长等职务,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
钟贤文发言完毕后,八十二师二四四团团长邢永生接过话题说:听说敌军的增兵快到了,再打难度就大了。
八十五师师长兼政委朱云谦说:是不是建议兵团推迟战斗呢?
朱云谦是江西省莲花县人,出生于1919年,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年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云谦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朱云谦先后担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特务营政治教导员,第十五团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朱云谦先后任淮南路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八十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等职,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朱云谦的建议提出后,众人议论纷纷地讨论了一番,最后由肖锋将大家的想法向叶飞司令作了汇报。
叶飞马上举行作战会议,他向参谋人员询问:敌军的增援兵是否已到达金门?
参谋人员回答:正在海上徘徊,尚未到达金门。
叶飞思索了一会儿说:没有必要再改变部署,我认为此役必胜!
晚上6点,天色已经全黑下来,攻击部队第一梯队开始登船。由于国民党军队飞机的袭扰,解放军登陆部队的船只无法集中在一起,只能分散在三个地方,因此部队就在三个地方分别登船。
第一梯队共10个营约8500人,其中八十二师二四四团三个营在莲河登船;配属该团的八十二师二四六团三营,在大嶝岛阳塘登船;八十四师二五一团三个营在大嶝岛东蔡登船;二十九军八十五师二五三团三个营在汪厝登船。
登船过程中,由于缺乏船只,二五三团的一个连没有来得及等船,急于参战的战士就硬往船上挤。团长徐博也跟着说:硬塞!团司令部的一个人笑着说:团长,我看算了吧,留下一些人也好嘛!
为此,这个连的战士们被迫停留了下来。
三个小时后,第一梯队的战士们登船完毕。就在这时,十兵团指挥部电话通知这次战斗的最高指挥官、二十八军副军长肖锋说:敌军胡琏的第十二兵团,已经有一个团在大金门登陆了。
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肖锋有些迟疑:今天到底该不该进攻呢?他与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商量。
李曼村是山东省章丘市人,生于1917年。七七事变后,李曼村创办了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同盟,并于1938年2月在章丘长白山三山峪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并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的许多军事职务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李曼村先后担任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兼警备七旅政委兼中共清河地委书记,山东军区第七师政委、第十一师政委,华东野战军十纵队二十九师政委,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政委、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也具有非常丰富的战斗经验。
听到这个消息,李曼村认为,胡兵团一上岸就是两万多人,这个数字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两人经商议决定,立即打电话给兵团政治部主任刘培善,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他,看能否调整今晚的战斗行动。
兵团政治部主任刘培善是湖南省茶陵县人,生于1912年,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湘赣游击大队青年干事,茶陵县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独立团政治委员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刘培善担任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第一师二旅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刘培善又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
刘培善接到李曼村等人报告后,迅速将这一紧急情况向叶飞司令做了汇报。叶飞司令员非常坚决地否定了他们的意见。于是,刘培善遵照叶飞的指示回电说:敌人一贯善于吹牛撒谎,就算胡琏兵团登上金门,情况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况且,他们也来不及修筑工事。兵团已经研究过了,我们要抢在胡琏兵团之前占领金门。今晚攻击计划不变!
肖锋把心一横说:这个仗肯定不好打啦,我要求随第一梯队过海指挥作战,同胡琏兵团拼个你死我活。
刘培善说:老肖你不要过海,掌握好预备队。
9点半,肖锋正式地下达了起航的命令。
运载登陆部队的船队先在大嶝岛海面会合,再向金门航行。起初,航行还是较为有序,随着海上逐渐刮起三、四级大风,而船只又是临时编组,船工也多来自福州、泉州,对金门航道不熟悉,加上通讯联络不畅,船只队形开始出现很大变化。
凌晨1点时分,驻守金门岛一点红处的国民党军队第二0一师有个叫卞立中的排长,查哨时误触地雷,轰然一声巨响,惊醒了大金门岛的国民党守军。
守军们惊慌中以为是我军来犯,匆匆地进入阵地。借着微弱的月光,他们发现海面上有一大片黑压压的船队,正以惊涛骇浪之势而来。
国民党守军顿时手忙脚乱,随即按照事先约定的计划,朝天连开了三枪,以示信号。
我军的先头部队二四四团团长邢永生听见了敌军的信号枪声后,立即用电台向指挥所报告:离敌五里,请求炮火支援!同时,按照预先规定发射三发红色信号弹,呼叫炮火掩护。
金门大战就此打响。
㈧ 为什么大嶝岛又叫英雄三岛
大嶝、小嶝、角屿俗称大嶝三岛,大嶝岛是三岛的主岛,因其岛上群众在1958年823炮战中全民皆兵,拥军支前,忘我战斗,涌现了很多英雄群体和个人,有阳塘铁甲突击队8姐妹、双沪女炮班6姐妹,有民兵英雄洪顺利、洪秀枞、许丽甘等等,共312人立功受奖,民兵英雄多次上北京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的接见,因此大嶝三岛被老一辈革命家誉称为“英雄三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