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鼓浪屿是怎么火起来的呢
扩展阅读
广州中国移动怎么补卡 2024-05-13 08:26:26

厦门鼓浪屿是怎么火起来的呢

发布时间: 2022-12-15 00:38:13

㈠ 厦门鼓浪屿历史

在历史上,鼓浪屿曾长期是一座人烟稀少的荒岛。直至宋元时期,才有“圆沙洲”的名称,明时始用“鼓浪屿”名称。岛上多为半渔半农经济,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简陋的民房。闽南三角区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响鼓浪屿的民房形式。因而,在外国人进入鼓浪屿以前,岛上的房屋与大陆本土——闽南沿海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房屋形式没有差别。这种形式,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庄中依然可见。即使在现代化的鼓浪屿岛上,也还有二进、四进的古老民居建筑群存在。
1843-1902年西方建筑的涌现

明末清初直至鸦片战争,鼓浪屿的建筑开始发生变化。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殖民主义者纷纷来鼓浪屿定居或暂居。鼓浪屿成了他们择地发展的首选地点。鼓浪屿有优越的地理、气候和风景条件,非常适宜居住,因而,直至目前为止,鼓浪屿建筑的90%都是居住建筑。外国人染指鼓浪屿,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学校、医院等权力,至实力发展、能站稳脚跟以后,才陆续建造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当然,最大量建造的还是公馆、别墅等居住建筑。大量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在事业有成之后也纷纷回到闽南祖籍,选中了鼓浪屿为最佳的落脚点,纷纷投资鼓浪屿,兴建了很多离宫别馆。有很多建筑的规模是十分巨大的,超出了外国人,耗资也是十分昂贵的,往往选择最为上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在鼓浪屿岛上,这些规模宏大的离宫别馆目前许多已由政府改作公共性建筑使用。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
在鼓浪屿岛上,密密麻麻遍布着各类建筑。这中间有70%左右是本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国人及华侨建筑外,本地军民也纷纷造屋盖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户,往往请外国的设计师设计图纸,或者套用现成的图纸,或者模仿周围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规模宏大,装修艳丽,做工亦很讲究。除居住建筑外,一些华侨也投资兴建了很多公用事业类建筑,创办了建筑公司,组建了一些施工队伍,开发建设了很多道路街区和店面。比较着名的华侨实业家黄奕住、李清泉、黄仲训等人,在鼓浪屿投以巨款,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开发出售住宅,创办电话、电报公司及自来水厂、码头等公共事业。抗战前,鼓浪屿楼房错落有致、造型迥异。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筑,经过改造、装修,部分公共性场所。例如,原来巨大无比的“白宫式”建筑——林鹤寿的“八卦楼”改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很多较大型公馆、别墅的不经意创造出来的造型经过几次经意的装修、改造,已经改作合其造型、功能的建筑物并且成为鼓浪屿上有意义、有标志性的建筑。

㈡ 为什么鼓浪屿这么文艺有什么历史背景

鼓浪屿开拓于宋末元初,原名“圆沙洲”、“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 郑成功曾以此为军事据点屯兵操练,对抗清兵。目前日光岩上尚存有当时建造的水操台、石寨门故址。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曾占领鼓浪屿,直到1845年撤军。1843年后,厦门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开辟为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占领台湾,为避免日本进一步觊觎厦门,清朝政府决定请列强“兼护厦门”。1902年1月10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挪联盟、日本等9国驻厦门领事与清朝福建省兴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次年1月,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后,陆续有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这段时期,有很多传教士来到鼓浪屿,他们建立的学校对中国现代教育有重大影响,例如: 1898年,英国牧师韦玉振与夫人韦爱莉到鼓浪屿传教时创办的“怀德幼稚园”,是中国第一所幼儿园(现已更名为日光幼儿园)

1949年10月,解放军占领鼓浪屿。

私人住宅【少部分为营业酒店 并不接受游客参观】
林氏府(八角楼):位于鹿礁路11-19号。原主人板桥林家林尔嘉。林氏府副楼已于2006年5月倒塌。
英国领事馆,位于鹿礁路14号。
日本领事馆:位于鹿礁路26号。
天主堂:位于鹿礁路34号,建于1916年。为哥特式建筑。
美国领事馆:位于三明路26号。现为酒店。
番婆楼:位于安海路36号,建于1927年。原主人旅菲华侨许经权。
杨家园:跨安海路4号至鼓新路27-29号。建于1913年。
八卦楼:位于鼓新路43号。建于1907年。是鼓浪屿标志建筑。原主人为林尔嘉的堂弟林鹤寿。现在是厦门市博物馆、管风琴博物馆。
船楼:位于鼓新路48号。原主人医生黄大辟。
汇丰银行经理公馆:位于鼓新路57号。建于1876年。
林屋:位于泉州路82号。原主人林振勋。
金瓜楼:位于泉州路99号。原主人菲律宾华侨黄赐敏。
观海别墅:位于田尾路17号。建于1918年。原为丹麦大北电报局公司经理公寓。
三一堂:位于笔山洞口。建于1934年。
怡园:位于福建路24号。原主人为诗人林鹤年。
黄荣远堂:位于福建路32号。原主人菲律宾华侨施光、黄仲训。建于1920年。现为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海天堂构:位于福建路42号。建于上世纪20年代。原主人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他的同乡黄念忆。
白家别墅:位于复兴路,原主人白登弼。
廖家别墅:位于漳州路44号,原主人廖翠凤。1919年8月,林语堂和该楼主人家的小姐廖翠凤在此结婚。
瞰青别墅:位于永春路71号。建于1918年。原主人黄仲训。1949年,瞰青别墅作为蒋介石的“行辕”装修一新。后因局势变化太快,蒋介石只于7月23日在此逗留一晚。1962年,郭沫若曾在此写《郑成功》剧本。此楼现为郑成功纪念馆的藏书资料室。
西林别墅:位于永春路73号,建于1926年。现为郑成功纪念馆。
圃庵:位于鸡山路16号,原主人钢琴家殷承宗。
容(榕)谷:位于旗山路7号,原主人李清泉。
黄家花园:位于晃岩路25号,建于1918年至1923年间,原主人华侨巨商、“印尼糖王”黄亦住。五十年代,这里为厦门政府的“国宾馆”,接待过邓小平、尼克松、李光耀等国家政要。
公审会堂:位于笔山路1-3号,
林文庆别墅:笔山路5号。原主人新加坡华侨林文庆。
观彩楼:位于笔山路6号,
亦足山庄:位于笔山路9号,原主人越南华侨许涧,建于20世纪20年代。
春草堂:位于笔山路17号,原主人厦门建筑公会会长许春草。

【相关名人】
卢戆章:18岁科举落第后由同安迁居鼓浪屿后,终生居住在鼓浪屿上。1928年12月28日,因病逝世,葬于鼓浪屿鸡山。现鼓浪屿有卢戆章雕像,从铜像到其墓地有一段长约500米的刻有标点符号和汉语拼音的石板小路以纪念他对汉语的贡献。

马约翰:1882年出生于鼓浪屿。现鼓浪屿上建有马约翰广场。

林巧稚:1901年出生于鼓浪屿,从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报考北京协和医院。现鼓浪屿建有毓园纪念她。

蔡其矫:1928年,年仅11岁由侨居的印尼回国就读于鼓浪屿福民小学(即现在的笔山小学)。1954年在鼓浪屿三一堂内开文学讲座。后发现并推荐舒婷在文坛成名。写有诗作《鼓浪屿》(1956年)流传较广,特别是其中写道一句“水上的鼓浪屿,一只彩色的楼船。”

舒婷:在鼓浪屿上有祖宅,其大半生都生活在鼓浪屿,曾经有一位读者写信给舒婷说:“正是鼓浪屿花朝月夕,才熏陶出一颗玲珑剔透的心。”

陈佐湟:指挥家。幼时随父母由上海搬迁至鼓浪屿居住,从此走上音乐道路。

连岳:辞去公职后,迁至鼓浪屿居住。

㈢ “不去遗憾,去了后悔”,游客这样评价厦门鼓浪屿因何而起

曾经的厦门鼓浪屿,是被称为“非常美丽的一座岛屿”的地方,每次提及这个名字就会联想到一股文艺气氛甚至满脑子都是当地让人深刻的景色,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名字则变得越来越没有了感觉。旅游发展中的“贵”模式以及“差”环境,让厦门鼓浪屿失去了曾经的光环,成为了人们口里面那个“不去遗憾,去了后悔”的地方。

只求利益不求质量的厦门鼓浪屿,已经不再是我们心里面那个充满文学气氛的景点的了,在这里有的只是胡乱的消费以及吵闹的环境,不再值得我们去了。

㈣ 鼓浪屿为什么被称是中国最“有势力”的景区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很多旅游景点应运而生。当今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相对的生活压力也增大了,于是人们想要寻找一块净土,远离城市的喧嚣,让身心得到暂时的放松,现在就有那么一个地方,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充满着文化的气息,而且这个景区“包揽”一片海洋,堪称中国最“有势力”的景区,这个地方就在国内,相信不少人都已经去过了,大家知道是哪里吗?

来到鼓浪屿,怎么能不去这里的海滩呢?这个景区可是“包揽”了一片海洋,堪称中国最“有势力”的景区。在海滨浴场上,你可以感受到砂质的细软、坡缓浪平、海水流速小,没有鲨鱼出没,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一边吹着海风,别提有多放松了,最重要的是这里各种服务设施齐备,并设有游艇及摩托艇等水上娱乐项目,满足了大家的各种需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鼓浪屿呢?对这里的印象如何?欢迎评论留言!

㈤ 鼓浪屿的得名原因 厦门鼓浪屿的由来是什么

1、鼓浪屿是厦门西南隅的一座小岛,与市区隔着700米宽的海峡,面积1.78平方千米。宋元时称园沙洲,明朝时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角有一岩洞,涨潮时浪涛撞击发出如鼓的声音而得名。

2、鼓浪屿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大自然用绿树红花碧草把全岛串成一个艳丽的大花环,一座座18世纪的欧美式建筑物镶嵌其间,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这里空气清新,无车马喧嚣,却时闻琴声悠扬。岛上居民的音乐素养较高,普遍喜欢钢琴和小提琴,我国不少着名的音乐家,曾在这种灵毓秀之地熏陶成长。因此,鼓浪屿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

3、岛的中央日光岩,是全岛最高峰,海拔92米。陡峭的巨石上镌刻着闽海雄风四个遒劲的大字,右上角有郑延平水操台故址八个小字。日光岩,是当年郑成功指挥操练水师的地方。据清人的《台湾使槎录》记载:成功重操练,舳舻陈列,进退以法,将士在惊涛骇浪中,无异平地,跳踯上下,矫捷如飞……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郑成功训练水师的规模和治军的严整,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海上劲旅,才使他能够战胜船坚炮利的荷兰殖民者。半个世纪以前,蔡廷楷将军登日光岩,曾题诗一首: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兵今古同。当年故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

㈥ 鼓浪屿因何而得名

鼓浪屿名称由来:海涛拍岸·如击鼓声 到厦门去的朋友,一定要到素有“海上花园、音乐之岛”之称的鼓浪屿。 鼓浪屿离厦门市不过700米左右,乘船过去约7分钟就会抵达,十分方便。 去这个美丽的小岛之前,不防先了解一下鼓浪屿名字的由来。 听导游先生说,鼓浪屿原本的名字叫“圆仔”,因为岛上有一块特别圆的岩石。 后来,这块岩石经海浪不断拍打后,石中央竟空了一个洞,每当海涛拍打在这块岩石上时,都会发出如鼓般的声响,因而改名为鼓浪屿。 小岛上共住着约1万9000千人,早在1840年,就已经引进西方文化,是中国最早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方。 早期只有富贵人家才有资格到岛上盖房子,而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岛上的建筑物,都非常西化,深具特色。 后期的鼓浪屿已经较为“平民化”,再也不是贵族的地盘,而且也发展成厦门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鼓浪屿除了被称为“海上花园”之外,也素有“音乐之岛”的美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早期的鼓浪屿,每40户人家,就有一户拥有钢琴,比例相当惊人,小岛也因此出了许多出色的钢琴家。 岛上也有一个钢琴博物馆,里头就收藏了30台古钢琴,展现了世界钢琴发展史。

㈦ 厦门的鼓浪屿是打卡胜地,究竟有何魅力可以吸引众多游客呢

厦门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一次旅行,到厦门鼓浪屿是必去的一个景点。鼓浪屿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慕名前往。鼓浪屿最大的魅力就是中西结合的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汇集在这一小块地方,前半脚犹如在国内后半脚犹如在国外。


当然也有小孩子最爱的神奇旅行,海底世界。海底世界不仅小孩子喜欢,大人也是更想深入海底一探童年的究竟。而且厦门的海底世界还配备海底餐厅,想想自己吃着美味看着余万元来游戏,多么是奇妙的境界。港仔后滨海浴场,这个地方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大家一定会前去戏水。鼓浪屿的魅力就是在于海天一线!

㈧ 厦门鼓浪屿旳历史

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又称“园沙洲”或“园仔洲”。元末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留传至今成为胜景,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寨门”、“水操台”、“拂净泉”等遗址。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其他国家则以商人、洋行经理等兼任领事在鼓浪屿活动,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定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从此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历史。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痕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该岛因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而被誉为“琴岛”、“音乐之岛”。而因岛内面积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称为“步行岛”。鼓浪屿成为拥有人文景观、建筑景观、艺术与风景旅游、历史与音乐等多种精晶荟萃的着名岛屿。

㈨ 鼓浪屿的由来

鼓浪屿的由来:
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为岛有一块特别的岩石,这块岩石经过海浪天长日久不断拍打后石头竟空了一个洞,风浪冲击时发出略略之声,酷似鼓声,被人称为“鼓浪石”,岛也因之得名为“鼓浪屿”,并在明朝正式命名。明万历三十年,漳泉名人丁一中在日光岩题刻“鼓浪洞天”。至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于此,训练水师,使鼓浪屿的声名得以张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