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昌乐的介绍
周昌乐,男、汉族,1959年11月生于苏州太仓,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厦门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现任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及其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开展心智仿造、圣学发微、禅法实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Ⅱ AI 是否拥有意识AI会像人类一样吗
前不久,OpenAI 的首席科学家 IIya Sutskever 就曾在推特上发起对 AI 意识的讨论。当时,他说:如今的大型神经网络可能已初具意识。
他的观点立即引起了一众 AI 大咖的讨论。唇枪舌战几回合后,也没有讨论出结果,这是一个关于源头的问题。如果需要讨论“AI 意识”,那么:什么是“意识”?
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从事人工智能及其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解释说:物质运动变化创生万物,生物的生理活动支持着神经活动,神经活动涌现意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意识感受生理表现并指导意向性心智活动的实现,从而反观认知万物之理。
然而,从哲学上来看,人类对于“自我意识”的认识仍然是特别的模糊。因此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既很难想象,又可能是没有必要的。
自“ 深度学习 ”和“ 神经网络 ”问世并不断进步以来, 人工智能(AI)领域取得了显着进步。然而关于机器人产生“意识”方面的研究确实争论不断。
曾任 OpenAI 研究科学家的学者 Amanda Askell Askell 认为更高级的智能和自觉意识更相关,这也可以将人类和其它动物有效地区分开来。现象意识强调主体的体验过程,侧重感觉、经验,被动注意;而自觉意识则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强调主体在主观上的主动留意。
她认为当下的 AI 系统比椅子更有可能具有现象意识,但远不如老鼠有意识,甚至还没有昆虫、鱼或双壳类动物有更多意识。
她把 AI 系统大致类比为植物的区域——由于植物的行为方式似乎需要规划,并且可以做出一些看似需要内部和外部交流的事情。AI 系统似乎也有类似的行为。
不过她也确信,AI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未来会比植物或双壳类动物具有更大的意识潜力。尤其未来有更多受生物启发的神经网络的AI研究可能会产生更多与意识相关的架构、行为和认知系统。
说了这么多,那对于人工智能来说,需要通过什么条件来实现自我意识呢?
在意识方面,意大利巴勒莫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的Chella教授用10年时间开发了CiceRobot机器人研究项目,通过模拟人的意识产生逻辑,实现了一种自我意识的认知结构机制。
该机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亚概念感知部分、语言处理部分和高阶概念部分:
亚概念感知是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感知;
语言处理即对语言的识别与回应;
高阶是对机器人内部世界的感知;
通过机器人的高阶感知,就形成了具有自我反思能力的机器人。
这项研究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将逻辑形式化方法与概念空间组织相结合,强调对外部事物的一种心理表征能力,并对外部环境进行内部模拟,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基础。
那么,AI 是否有意识重要吗?与学者们面红耳赤的激烈争吵不同,大部分吃瓜群众会觉得,人工智能产生意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毕竟在大部分未来主题的电影中,AI都是具有意识和情感的。因而AI 是否有意识并不重要,这可能是影视作品带来的一种错觉。
最后,我们对 AI 意识的理解多一分,对人类本身的理解就多一分。因此,对 AI 意识的讨论虽暂未达成统一的共识,但讨论本身已是一种进步。期待更多的 AI 意识研究工作。
Ⅲ 厦门大学在哪个区
厦门市思明区。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入选国家“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牵头发起高校,中欧商校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会员,大学通识教育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厦门大学
Ⅳ 《世界边缘的秘密科学对生命的惊人回答》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世界边缘的秘密》([美]光子)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cZgq8JeTOY0ARiB6dqLCXg
书名:世界边缘的秘密
作者:[美]光子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份:2019-6
页数:292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用娓娓道来的风格,将东方与西方、人文与科学,纳入到那支生花笔下,可谓精妙绝伦。通俗而不失精彩、内容厚实而又引人入胜,是一部难得的东西方文化思想融会贯通之作。
——周昌乐(厦门大学前计算机学院院长)
光子是位眼光独到的科学探险家,又是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导游。笔触所至,直抵洞见叠出的思维美景,亦通引人入胜的未知之境。此书引导我们反观自然万物,探寻世界奥秘,重新思考生命,享受一个开启心智、异彩纷呈的旅程。
——尹传红(《科普时报》总编辑)
一本通识教育的奇书!貌似毫无关系的事件、知识和思想,被作者以独特的方式串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图谱,读后有顿悟之感。
——杨文轩(华文天下前总编辑)
世界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在这儿?作者高擎科学的火炬,一层层驱散挡在读者眼前的迷雾,展现一个人们视而不见的神奇世界。在这段奇幻之旅的终点等待着读者的,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世界的边缘并非某个“遥远的地方”,而是一个近得多、重要得多、也神秘得多的所在;这边缘不仅是物理的,也是心灵和哲学的。人自以为是世界的过客,却和它阴阳互补地纠缠在一起,无法分割。
这段本为认识世界的科学之旅,却在帮助读者认识自己,诚实地面对内心的渴望,理解活着的意义。掩卷之时,读者将用崭新的阳光看待自己和世界,突然发现自身的独特价值,从而创造更加精彩的生活。
作者简介:
光子,原名王健(Jonathan Wang),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师从现代神经生物学鼻祖、诺贝尔奖得主肯德尔(Eric Kandel)。
他着有《我·世界——摆在眼前的秘密》,该书被誉为“穿着科学外衣的生命之书”。他受邀成为《科普时报》的专栏作家,曾在造就、一刻等大型媒体平台发表专题演讲,他的作品和理论被《文汇报》《澎湃》《光明网》等十多家媒体专题报道。
光子拥有斯坦福大学MBA,是横跨中美的生物技术公司冠科美博(Apollomics)的董事长,曾任生物医疗投资公司奥博资本的合伙人及奥博亚洲的创始合伙人。他也是百华协会(BayHelix,中国生物医疗商业领导者的组织)的联合创始人及前任主席。
他在中国和美国都生活了许多年,曾在纽约、硅谷、上海、北京、武汉居住,有着将东、西方思想融会贯通的文化背景。
Ⅳ 那些挤破头争助学金的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今天听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的答厦门大学学子十五问的视频, 有这么一些小小的感想, 与诸君共勉。
问题一: 在大学如何有效的利用时间
看到这个 问题, 其实我 也同样在思考,然而并不知道这个 问题的答案,十分认同昌乐教授所 言:"以学会为目标才是最节省时间的。”
看到这个答案,让我想起 了自己的同学"贱人杨',貌似他才 是在 大学最有效 利用时间的人,对他来说翘课简直就是家长便饭,就连任课老师对他不来上课好像也并未有多大的意见,为何? 因为人家的成绩几乎每门都在90分以上, 而且对于老师要求完成的论文都有 自己独到的见解,总是能从一些其他人想不到的角度去论述。偶而的一次机会,和"贱人扬" 聊起这个话题, 他告诉我: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把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看 一遍,如果我解看明白, 那我就不去 上课,我就去图书馆看书, 看自己喜欢的书,如果我课前看不明白,那我就去上课,看看老师讲的能不能让我更明白一些。" 现在的"贱人杨" 已经被保研到国内某top5高效,在保研面试时对于老师提出的各类问题信手拈来, 让许多大佬争相收为弟子。
当然, 不建议你使用他这种偏激的方法,但这种理念还是值得借鉴的。
爱情篇
问: 大学一定要谈一场恋爱吗? 不谈会怎样?
在这个问题中, 周昌乐老师的回答并没有多么的惊艳,他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如果你遇到的是真正的爱情,就不要去压抑你的感情,去勇敢的尝试。但如果是因为你的舍友都脱单了,我也一定
要找一个,那就没必要了。周老师的回答言简意赅,这句话也和我一直信奉的理念相似。
周老师拿自身举了一个例子,他笑称自己的感情是大器晚成,他40岁才结婚,不是一样生活的很幸福。
生活篇
大学一定要做学生干部吗?大学一定要评奖评优吗?
对待学生干部的问题,周老师用了这样的一句话来回答:“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它的意思是学有余力的时候可以去社团锻炼自己,为同学们服务。
对待下一个问题:
周老师的回答虽然没有什么亮点,但是却是最实际的最能让人醒悟的。
对待这个问题,我绝对大学确实不是用来评奖评优的,但是如果有机会能够评上一次奖学金,也是非常优秀的,并且现在的这个社会,如果能评上一次奖学金在你未来找工作或者考研的过程中能够为你增色不少。
但是如果像身边的某些同学一样为了奖学金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那就让人看不起并且误入歧途了。
上学期隔壁班里评选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是干什么用的?是给那些家里确实贫困的同学一些紧急的救助的。
当时那个班里一共是六个助学金的名额,但是交申请表参与评选的人有将近二十个,占了班里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多,有人会讲这里就会讲了:“那没准儿人家家庭贫困的就是那么多呢,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但是让人忍俊不禁的反转来了,老师说申请的同学上台谈谈自己的情况,就因为这一句话有将近十个人将申请书作废。
这个结果好笑吗?
我觉得并不好笑,在这个结果背后折射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不劳而获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有些人会想白给的钱为什么不要?有了这三千块钱我可以给自己换一个手机,买一个自己喜欢的键盘。
但是希望大家始终记得一句话:
这次的好像都是碎碎念,说教性大于故事性,容键盘大侠们多多谅解。
Ⅵ 厦门大学在哪个区
一、厦门大学在哪个区 厦门大学 是在厦门市思明区,具体地址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该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二、厦门大学简介
厦门大学 (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着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 厦门大学 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拥有31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4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9%(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206人,占82.9%。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0000余人(含外国学历留学生1177人),其中本科生20077人、硕士研究生16232人、博士研究生3993人,本研比约为1:1。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IQA)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发起的“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获第六、七、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3个专业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11专业(13个项目)入选国家卓越教育计划。29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双语示范性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厦门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厦门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厦门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厦门大学招生办的电话是多少
厦门大学招生办公室电话
厦门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Ⅶ 周昌乐的个人简介
周昌乐(Jason Zhou)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现已辞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做出了众多学术贡献。现已辞去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职务。于2010年10月到担任厦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期间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当访问学者。 周昌乐,男、汉族,1959年11月生于苏州太仓,略通琴律。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为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并兼任厦门大学艺术认知与计算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及其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开展有关心智仿造、艺术计算、国故新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兼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心智与计算》国际网络学术期刊主编。为福建省第六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并担任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s & Knowledge Engineering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历年主持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在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Journal of Vision、Neuroscience Letters、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学通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宗教学研究》、《语言研究》、《现代外语》、《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医杂志》、《心理科学》、《中国音乐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62篇、文科一类15篇)。历年培养各类研究生总计108人(含博士39人、博士后2人),分属外文、中文、哲学、中医、数学、计算等6个学科。 ZHOU Changle is professor of cognitive science department at Xiamen University. He received his PhD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1990. His research interests lie in the area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specially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brain theory and computational musicology with an emphasis on computational models for metaphor, awareness and creativity. His philosophical works lie in ancient oriental thoughts of Chinese, such as ZEN , TAO, YI etc., viewed from science.
Ⅷ 厦门大学的人工智能怎么样
应该不错
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
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一个以实用智能技术研究为主、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于一体的研究机构。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首任所长是厦门大学兼职教授,闽籍科学院院士高庆狮教授,现任所长为史晓东教授。本研究所面向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利用人工智能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逐渐确立了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多媒体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
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已包括人工智能基础博士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两个层次。历年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目前在校博士生16名,硕士生60多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研究所现有教师20多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博士6名,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实力。欢迎有志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学子前来本所深造,也热诚希望与社会各界进行相关领域的合作研究与开发。
http://ai.xmu.e.cn/index.jsp
Ⅸ 周昌乐为什么辞去厦门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总体而言厦门大学的工科是比较弱,不过最近今年我们学校和学院都很注重工科的发展,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近年来的进步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总体而言还算不错,至少就业还行。。。呵呵。。。很多同学都能拿到四五千的OFFER。。。还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