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为什么会有佛教
扩展阅读
福州哪里卖口红多 2025-07-12 10:56:33

厦门为什么会有佛教

发布时间: 2023-01-29 20:33:52

A. 厦门的地理位置及风土人情与饮食习惯

厦门的地理位置:

厦门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南部,与漳州、泉州相连,地处闽南金三角中部。

厦门的风土人情:

厦门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厦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地貌构成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

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于同安与安溪交界处的云顶山海拔1175.2米,为全市最高的山峰。

人口主要以汉族为主,但另有满族、壮族、畲族、苗族、高山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厦门的通行语言是闽南方言之厦门话,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是一种超地区、超省界的汉语方言。

正月初三忌拜年,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厦门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以佛教为主。

厦门的饮食习惯:

厦门菜肴具有清、鲜、淡、脆、略带微辣的独特风味,尤以生猛海鲜、仿古药膳、普陀素菜、风味小吃着称。以厦门菜为代表之一的闽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兼带台湾、潮汕风味。

厦门全年盛产海鲜,种类繁多,有龙虾、鲍鱼、螃蟹,还是虾、螺、贝类等。

特色小吃有:面线糊、沙茶面、土笋冻、海蛎煎、炸五香、花生汤、烧肉粽等。

(1)厦门为什么会有佛教扩展阅读:

中国政府把澳门回归祖国的日期定在1999年12月20日,是有一定原因的。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日期是1997年7月1日,确定香港回归的这个日期,主要是考虑到英国根据不平等条约租借香港“新界”99年,其租期将于1997年6月30日届满。

但是,澳门问题却与香港问题不尽相同,在过去的400多年内,葡萄牙是通过各种非法手段逐步占领澳门的,中葡两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租约。

因此,收回澳门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强烈愿望,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有权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葡萄牙方面已经宣布承认澳门属于中国的领土,承认中国对澳门拥有主权。

因此,中葡两国政府实际上对澳门问题已经达成了谅解,双方都同意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澳门问题。

至于澳门回归的日期,中国方面明确表示要定在本世纪之前,双方通过反复的谈判和磋商,终于决定将澳门回归中国的日期定在1999年12月20日。

B. 厦门相信佛的人多吗

没有纯粹的信佛教,而是有很多民间信仰,如信仰众多的地方土地公,灶王爷,菩萨,还有保生大帝,这些信仰和佛教有点差别,而是和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很多神是从道教延伸而来的。

C. 福建佛教的流派有哪些

八闽佛教——福建佛教介绍 本性法师一、福建佛教发展简史佛教入闽在三国的吴晋之际,至梁代呈迅速发展之势。表现在:信徒舍宅为寺;兴寺建塔;女性出家人及尼庵相继出现。五代,王潮、王审知兄弟统治福建45年,大建寺塔,大兴佛教,于治下5州34县共添建寺院517座。王审知本人是福州开元寺等的大护法。宋代,佛教在闽达到全盛。表现在:寺院大量发展,据《三山志》载,庆历年间,仅福州地区佛寺就达1625座;大量刻经,如福州开元寺刻就《毗卢藏》;士大夫与佛教界关系密切。福州太守谢泌曾赋诗曰:湖田种稻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宋史·地理志》亦云:福建其俗,尚浮屠之教。《八闽通志》则感叹:佛寺至于宋极矣。及明代,福建佛教归于平淡。至清代,有复兴之势。士大夫与佛教界交往甚密,如官僚李馥、孟超然、诗人黄任经常与鼓山涌泉寺僧为友,林则徐公余手书《金刚经》为日课,闽浙总督左宗棠买牛于鼓山涌泉寺放生等。民国时期,一批名僧尊宿在福建弘法,如圆瑛法师曾任福州鼓山涌泉寺、雪峰崇圣寺、北峰林阳寺、泉州开元寺住持;太虚法师住持厦门南普陀寺、创办闽南佛学院;弘一法师弘律于闽南。从三国吴晋到民国时期,八闽大地,高僧辈出,创宗立派的巨匠亦不乏见,他们如祖藉福清的希运禅师,创立了黄檗宗;祖藉霞浦的灵祐禅师,创立了沩仰宗;祖藉长乐的怀海律师,定立了禅门清规,使佛教律制中国化;祖藉莆田的本寂禅师为曹洞宗的创宗人;祖藉南安的义存禅师,更是禅宗巨擘,嗣法门人遍天下。福建还是中国古代刻经中心之一。宋代,福州东禅寺刻就《崇宁藏》,福州开元寺刻就《毗卢藏》。二、福建佛教界的对外交往由于地缘等原因,自古以来,福建佛教界对外交往频繁,与日本、东南亚及台湾地区的交往尤为密切。如:唐代泉州超功寺僧昙静,随鉴真赴日,担任戒师;明代漳州名僧觉海赴日任福济寺住持;福州高僧赴日创崇福寺。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僧隐元东渡,不仅带去了中国佛教,创日本黄檗宗,也带去了中国文化。日本僧人来闽的亦不少,着名者如空海从霞浦赤岸入唐,参礼霞浦建善寺,又经福州住开元寺,后转诣长安,留学回国后,创日本真言宗。又如:福州西禅寺微妙法师赴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弘法;鼓山涌泉寺妙莲法师到南洋弘法,并在马来西亚槟城创极乐寺;惠安僧贤慧赴新加坡创双林寺。民国时,闽僧转道赴新加坡创普陀寺;南安人性愿赴菲律宾,先创大乘信愿寺后建华藏寺。福州西禅寺永心、醒觉到越南将二府庙、观音庙合并为西禅寺下院,以后西禅下院寺僧又在越南创南普陀寺。印尼广化寺、西禅寺与莆田广化寺、福州西禅寺是廨院与祖庭的关系。三、当代福建佛教略述对福建佛教而言,现在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现有省级佛教团体一个,即福建省佛教协会。地区级佛协9个,市县级佛协58个。有寺院4185座,其中14座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第一批重点寺院。居士林20多所。全省共有僧尼1.2万人左右。福州、宁德、莆田、厦门、泉州的佛教较为兴旺。有中级佛学院两所,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由省佛教协会主办,男众部设在莆田广化寺,女众部设在福州崇福寺。16年来,共培养男女学僧一千多名。闽南佛学院为厦门南普陀寺主办,由太虚大师于1925年创办,培养出大批佛门精英,如当代佛学泰斗印顺法师等。1984年复办,男众部设在南普陀寺,女众部在紫竹林寺。有6所慈善类基金会(委员会),以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规模为最大,每年在慈善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四、福建省佛教协会概况福建省佛教界四众弟子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是福建省佛教协会。1958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分会筹备组组成。经二年,正式成立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分会,公推福慧法师为会长。1990年,根据中国佛教协会有关精神,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分会改名为福建省佛教协会,第二、三届会长为普雨法师,第四、五届会长为妙湛法师。1994年,福建省佛教协会召开第六届代表会议,推选界诠法师为会长,传常、学诚、理文、妙果、净慧、如妙、陈珍珍为副会长。同时,礼聘圆拙、妙湛为名誉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第七届代表会议于1998年10月在福州召开,151名代表出席会议,为历届代表最多的一次。会议推选学诚法师为会长、理文、普法、道元、如妙、心亮、本性为副会长,秘书长由本性兼任。会议还礼请圣辉法师为名誉会长。本届领导班子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在组织结构上,福建省佛教协会下设秘书处、教务处、院校处、办公室、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现会址设在福州市法海路1号法海寺。第一章 八闽龙象闽山苍苍,闽海泱泱;八闽佛教,源远流长。如果说,东南沿海的福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戚继光荡倭之威名,并使郑成功据此收复台湾而得以名垂青史的话。那么,在岁月的长河中,福建以其寺院之多、僧尼之众和民风之纯和,同样令人仰慕起敬,万世瞩目。佛教自三国吴、晋之际传入福建,在其后的一千七百多年中,虽曾兴衰莫定几度沉浮,也曾劫难重重历尽沧桑。但菩提之种一经播入这块二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灵人杰的八闽山川,便已再难泯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慧种慧根了。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泉州时,曾发过这样的感慨,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而与其同一时代的诗 人谢泌,在福州则吟出这样的诗句:“湖田种稻重收谷,路上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支灯”。“路上逢人半是僧”,虽不免有诗人艺术夸张的成 份,在某种程度上,却也形象地概述了福建佛教法 轮常转、龙象辈出的历史因由。从百丈怀海到沩山灵祐,从雪峰义存到曹山本寂……自古以来,福建多僧,福建多高僧。翻开《五灯会元》或《景德传灯录》,我们赫然发现,仅自晚唐至北宋的二百多年间,名列其中与福建有关的着名高僧,竟有近二百人,居同期全国各省份之首。可以说,从初祖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大师一脉承袭的佛教禅宗,乃是印度佛教完成其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法门。因而和中国所有盛行汉传佛教的其它地区一样,禅宗,一直是福建佛教的主流。六祖慧能法嗣众多,最着名的,当推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这两大支系,分别开创了沩仰宗、临济宗与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后来临济宗又下传黄龙派和杨岐派,这就是中国禅宗史上最为着名的“五宗七派”。而这盛传的五宗,却无一不与福建有着深厚的渊源。这里是福建建阳佛迹岭,南岳怀让最着名的弟子、被后世尊称为马祖的道一禅师,曾到此地弘法。后人仰感其德,撰写这样的联句赞叹:“绍六祖宗风,明心见性;肇七闽禅学,振锡传灯”。“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万语不如一言,短短十字,已足表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不朽功德。福建长乐是怀海禅师的出生地,而莲花山龙泉寺,则是百丈怀海当年落发出家之所。五宗七派中的沩仰宗,其创始人之一的沩山灵祐,是福建霞浦人,他十五岁出家于家乡的建善寺,曾到江西参谒百丈怀海,大受赞许,位居参学之首。他长期弘法于湖南沩山,并得到大安禅师的大力辅佐,而大安禅师,则成为福州怡山西禅寺的开山始祖。百丈怀海的另一法嗣黄檗希运,也是福建福清人,出家于本土黄檗山,其入室弟子义玄禅师,后来独创了临济宗一脉。这里是曹山本寂最初的出家之地,本寂禅师是福建莆田人,出家修行得道后,与其师洞山良价合创了曹洞宗。出生于福建南安的义存禅师,在中国佛教禅宗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十二岁到莆田玉涧寺为童侍,十七岁披剃受戒,后参德山宣鉴而得法,创建雪峰寺,并住持弘法达四十年之久。雪峰崇圣寺广霖法师访谈:义存祖师是我们雪峰寺的开山祖师,他来到雪峰寺枯木庵,在枯木头里打坐,后来就来兴建雪峰崇圣禅寺。这个塔就是闽王王审知给他做的纪念塔,也是义存祖师的肉身塔,又叫难提塔。义存禅师的嗣法弟子文偃禅师,晚年在广东乳源云门山弘法,创建了云门宗。雪峰义存的另一法嗣玄沙师备,令其徒桂琛在漳州罗汉院大阐法要,桂琛之徒文益禅师,才学卓着,得法后离闽到南京清净寺弘扬佛法,弟子众多,一时称盛,世称法眼宗。五宗七派之创建,与福建均有莫大因缘,纵誉八闽为佛国,只怕也不为过。即若宋、元、明、清诸朝,无论战火硝烟四起,还是外族入主中原,福建佛教,始终禅灯不灭,龙象辈出。及至近代,享誉最隆的“近代四大高僧”虚云、太虚、弘一和圆瑛法师,却无一例外地在八闽大地,留下了他们的道踪法影。虚云长老 1840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十九岁时在福州鼓山涌泉寺依常开禅师出家,次年从妙莲和尚受具足戒。曾遍参金山、高旻、天童、天宁等名刹朝礼佛教四大名山,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一身兼祧禅宗五脉,重振佛门家风,平生百城烟水,重兴云南鸡足山、江西云居山和福建鼓山等名山名刹共达八十余处。虚云长老驻锡鼓山时,除整肃寺规、重振宗风和修建丛林外,他还讲经弘法,办学传戒。这本《鼓山涌泉禅寺经版目录》,便是虚云长老嘱其弟子观本法师收集整理而成的。而这本《增校鼓山列祖联芳集》,更凝聚着虚老的一片心血。

D. 为什么闽南地区的佛教如此兴盛

好像没有像楼主说的那样。福建的信仰是多元化的,一个人会同时信仰儒释道。在寺庙里你也会经常发现同时会有佛教和道教的菩萨。我是觉得妈祖信仰更甚。

E. 厦门的历史简介

历史简介:厦门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先秦时期,厦门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闽国933年龙启元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属泉州,州驻地在晋江县 。

唐朝,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灭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

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

厦门是中国海滨城市,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也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赞美厦门为“东方夏威夷”。 

(5)厦门为什么会有佛教扩展阅读

厦门市位于北纬24°23'~24°54'、东经117°53'~118°26',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南部,与漳州、泉州相连,地处闽南金三角中部。厦门市由厦门本岛、鼓浪屿及其众多小岛屿和同安、集美、海沧、翔安等组成。

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390多平方公里。其中厦门岛面积约为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屿),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岛屿,全岛海岸线约为234公里。

厦门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厦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地貌构成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于同安与安溪交界处的云顶山海拔1175.2米,为全市最高的山峰。

从西北往东南,依次分布着高丘、低丘、阶地、海积平原和滩涂,南面是厦门岛和鼓浪屿。云顶山为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岩为厦门岛最高峰,日光岩为鼓浪屿最高峰。

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9月份。

F. 三角梅为什么是厦门的市花

三角梅刚柔并济,朴实无华,易于栽植,花色较多,可作盆景。因此,以三角梅为市花,广泛栽种和爱护市花,既可以绿化和美化厦门,又能较好地体现厦门的风貌、厦门人民的性格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景象。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确定三角梅为厦门市市花。

(6)厦门为什么会有佛教扩展阅读:

民俗文化

闽南地区特有的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宗教信仰

厦门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以佛教为主。闽南

古刹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在海内外负盛名;基督教新街礼拜堂被称为“中华第一圣堂”;天主教厦门教区设于鼓浪屿,是闽南天主教对外交往的中心。

G. 国内众多的普陀寺和厦门南普陀寺是否有关联呢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对于旅游则是越来越热爱了,很多人认为旅游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旅游的途中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了解到不一样的事物,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阅历。所以当下国内各大城市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比较的重视,甚至很多寺庙都被开发成为了旅游景点。

南普陀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建筑,整个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仔细观察会发现该寺庙内所有的建筑采用的都是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感觉很气派。

H. 厦门观音寺来历

观音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山东麓,是厦门地区建国以来新创建的第一座大型寺院。

一九九四年,厦门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定恒法师主持筹建,至二○○三年完成山门、观音寺、大悲殿、万佛塔、五观堂、香积厨等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近九千平方米。山门屹立于山下,坐西朝东,面向大道,为三间四柱牌楼,琉璃瓦覆顶,中间榜书“观音寺”。

I. 上万佛尊的厦门观音寺有怎样的布局

福建省厦门观音寺位于仙岳山东麓,由山门、观音寺、大悲殿、万佛塔、五观堂、香积厨等组成,总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

山门屹立在仙岳山山下,坐西朝东,是一个三间四柱式的牌楼,有琉璃瓦覆顶,中间榜书“观音寺”3个大字,色彩绚丽,气宇轩昂。

观音寺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为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了1000平方米。整座寺院布局合理,构思巧妙,正立面前为二层后为三层,中间二层左右各三层。正面三楼屋顶采用歇山式,坡分前后。两边楼屋屋顶也为歇山式,坡分左右。

一层大殿为拜亭,廊檐外凸,殿堂高大宏敞,左右墙壁上装饰有黄杨木雕刻成的五百罗汉,底衬草绿色的山水图案,工艺精湛,神态万千,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殿门上的槅扇、拜亭的额枋都透雕有彩绘的鸟兽花卉。拜亭上一对镂空透雕的绿岩龙柱,翻腾飞舞,形态逼真。

二层奉祀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三尊佛像都坐在莲花座上,在佛教教义中,莲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阿弥陀佛居中,代表无量的光明、寿命和功德。观音菩萨陪侍在阿弥陀佛左边,代表着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陪侍在右,代表喜舍。

观音寺的第三层为藏经阁,是收藏佛教经书的地方。

大悲殿在观音寺之后,依山势构筑。大悲殿分为两层,建筑面积有700多平方米,底层为寮舍;上层为殿堂,居高临下,气势宏伟。

大悲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面浑健雄大,檐角反翘如大鹏展翅,厚重而硕健。正脊两端加饰鸱吻,鸱尾卷曲相对。殿堂为5间,中间的立柱刚健雄壮,磅礴大气,具有明显的唐代建筑风格。

殿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像,高8.8米,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面容慈祥端庄,拥有至高的法力,能够“观”到芸芸众生的诉苦之音,解救众生于苦海之中。

万佛宝塔在观音寺右侧,坐西朝东,规模宏大,塔基占地面积可以达16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共有13层,连同塔刹通高为78米。

万佛宝塔的底层为大厅,建筑面积有1700多平方米,中间供奉千手观音,木雕金妆,恬静庄严,熙怡慈悲。

千手观音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称“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六大观音之一。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有多种多样,需求和愿望也不尽相同,因此,就应该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

观世音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变现出如意宝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杨柳枝手等千手千眼。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

佛教中认为,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和降伏等好处。

在大厅门前还矗立着一对高约4米辉绿岩大石狮,石狮威风凛凛,英气勃勃,栩栩如生。

万佛塔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为念佛堂,面看起来是二层,实际为一层,有600多平方米。上方四周有48幅玻璃彩画,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力图”。左右两侧均为大阳台,四隅各建一座重檐歇山顶小殿。

四层为延寿堂,布满供奉牌位的龛橱。龛橱质地为花梨木,雕饰花纹图案,十分精细。第四层的顶为平座,四周有栏杆围绕,栏版剔地浮雕有40幅花鸟图画,铺锦列绣,生动传神。

中央建塔,为八角九层。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三部分组成,翘檐复宇,回廊萦绕,楼梯位于塔心室内,旋转上升。

每层的外壁有栏版,青石影雕有各种莲花图案。翘脊斗拱雕饰妙音鸟,八角九层共72尊,各持琵琶、箜篌、笛子、如意、锺、铃、引磬等乐器、道具、法器等,仙琚飘拂,神态各异。

妙音鸟左右吊筒,塔转角倚柱雀替,雕饰满眼,错彩镂金,绚烂耀目。

塔盖形如金钟罩,杏黄色琉璃瓦屋面,八角攒尖,造型优美。塔刹高15米,由覆钵、露盘、相轮和仰月宝珠组成。

相轮13圈,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象征“十三天”。相轮之上有月盘、日盘和宝珠,隽美别致,寓意深刻。

宝塔一共供奉佛菩萨11111尊,每层平均有佛1000余尊,以供不同信众的瞻仰和礼拜,故称“万佛宝塔”。万佛宝塔恢伟瑰丽,挺拔俊秀,屹立在仙岳山麓,被誉称为“厦门佛教第一塔”。

五观堂、香积厨在万佛宝塔的右侧。五观堂为两层,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香积厨为三层,400多平方米,屋盖均为盝顶,隽永大气。

观音寺建筑群以红墙黄瓦为基调,富丽堂皇,巍峨壮观,成为厦门第三大佛教寺院。

观音寺常年坚持每星期六举行一次念佛法会,每月农历十九举行大悲法会,每年农历正月和六月各举办一次万佛法会。善男信女长年不断,香火异常繁盛。

厦门观音寺大悲殿

厦门观音寺观音像

J. 厦门文化特色

厦门文化特色是: 闽南文化 。厦门是闽南文化的中心点,闽南文化的根基是闽南话,如歌仔戏、漆线雕都是闽南文化的代表;厦门闽南文化还有功夫茶、南普陀佛学、饮食文化等;其油画工艺品、集美学村等也是典型闽南文化。

厦门

厦门通行闽南方言,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通行语言

地方上使用闽南方言之厦门话,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是一种超地区、超省界的汉语方言。它主要通行于闽南地区、粤东的潮汕地区和台湾省的部分地区,海南省和广东的雷州半岛一些地区以及浙江、江西、广西、江苏和福建的中部及东北部地区,也有讲闽南方言的“福佬话”(属闽南语“闽台片”)互通。

民俗文化

中秋博饼,闽南地区特有的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宗教信仰

厦门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以佛教为主。闽南古刹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在海内外负盛名;基督教新街礼拜堂被称为“中华第一圣堂”;天主教厦门教区设于鼓浪屿,是闽南天主教对外交往的中心。

文化遗产

厦门市入选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的有歌仔戏、答嘴鼓、漆线雕、童谣(闽南童谣)、讲古、民间信俗(保生大帝信俗)、中秋博饼、民间信俗(闽台送王船)、抬阁(海沧蜈蚣阁)、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