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同安前埔里家庙建在什么时候
扩展阅读
北京技术外包哪个好 2024-05-09 06:37:45
大连到广州多少公里 2024-05-09 06:26:55

厦门同安前埔里家庙建在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 2023-01-31 15:22:33

① 为什么福建莆田有姓许的啊

许氏最早入闽始祖名滢,字符亮,谥号武靖公,河南许州人,东汉章帝建
初四年(79)任为左翎将军,简称许督,统兵戡乱,留镇同安,子孙居
同安,其故址曰营城,今同安县小西门营城巷。同安城建于宋绍兴十五年
(1164),比许督之营城迟了一千多年。后唐天成四年(929),
闽王王延筠升大同场为同安县,所以历史上流传没有同安先有许督。许督
为许姓入闽始祖,子15人分居全闽各地。至唐僖宗时,广明二年(881)
黄巢起义,同安大变,永公二子复徙入同安,至宋同安许氏大兴。但据考证,
同安许氏属许督派下的并不多,可能后来分居外县,金门及台湾,或闽北等地。

除上述许督外,尚有二支许姓入闽。一是唐总章二年(669),随陈政
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许陶、许天正父子。此支称为汝南许氏,主要繁衍于
漳州至潮汕之间。唐宋时的族谱记载比较清楚,各地世系基本一致,未见有
分居晋江的记载。却是在抗元期间,损失惨重,诏安剩耐京一人,漳州其他
各县也所剩无几。后来泉州许氏南下者继承天正公一系,又因泉州许氏在抗
元以后,为避蒲寿庚之害,称祖自漳州,属天正公后裔,故此支与晋江许氏
关系密切。闽省许氏皆奉许陶为漳南始祖,许耐京为诏安复兴一世祖。
二是唐景龙二年(708),为武荣州刺史的许辅乾。此支属高阳许氏,
因辅干的曾祖许绍,幼年与李渊同学,许绍功高,各种史籍有记载,李渊封
许绍为安陆郡公,特追封绍之曾祖考三代为安陆郡公,故此支又称安陆许氏,
实为河南许州人。唐中宗时,韦后母女与上官婉儿争相卖官鬻爵,许辅乾由
重郡中州刺史改为偏远的武荣州刺史,贫病交加,任五月而卒,其子懋文
(名谏)、懋武(名论),葬辅乾公于莆田壶光山,先居山南的现东峤许厝
东井(埔),后皆移居晋江。懋文居永和许家巷,懋武居东石许宅巷。懋武
一系在唐开元间开始航海,立足东石,向外派衍,唐宋间为泉州的航海世家,
亦涉足仕宦。懋文之子尚纲,乾元进士,历官御史,建中中出知西安府,
全家23人,死于朱泚之乱,仅其12岁之子许稷,被陕官僮救出,返东
石依叔父许十一簿。及后许稷成名,皇帝赐其读书之山曰“赐恩”,世人
称辅乾一系为许稷系统。

另者,泉州有“箴疏”许氏一支,为元理学名臣,国子太傅许衡后裔。
许衡四子师厚生从宣,从宣授亚中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入闽、秩满,
遇刘福通之乱,居福州西门外洪塘乡,从宣次子尚廉来泉州南俊巷生体静,
体静居东石大白山,体静四子文斋分居吕厝,吕厝原名品厝,土名三梳,故
文斋以“箴疏”自称,后世移居鲤城湖坝,在清同统年间尚与太白山及石兜
许氏连宗合修族谱。大白山许氏在清光绪年间成械斗。另建下厝许村,后并
入许西坑四房。
又一说,汝南许氏,太始祖讳商,字建夏,周尚书郎、地居高阳,后与
子孙徙居单舆,今河南光州固始县,其子孙发达,官职显耀。传至十八世孙
克华公,克华不满朝廷朝纲失修,遂与诸家豪杰举义于汜水,从陈克耕辅唐
主李世民,征讨临汾等县,事成论功,官宣威将军。克华公子陶,陶于唐总
章二年(669),同子许天正受命唐皇,从玉龄将军陈政来漳泉平苗乱。
陶殁于兵,陈政亦亡。天正与陈政之子元光削平苗蛮,出镇漳泉,遂开漳南。
后陈元光封开漳圣王,天正分镇南绍,官封太尉。故闽省许氏皆奉陶公为漳
南始祖,子孙世袭前职,世居南绍。宋绍兴二十年(1150)论前功,加
封翊忠巡应侯。传至十二世乾德公,生子三,长曰夏臣,次曰列,三曰猷。
因遭受兵革,许氏全族被清剿。二子列公迁居广东潮阳,三子猷迁居龙溪徐
翔,又徙丐源,即马坪(漳浦县之马口、下范,马埔之总称)。长子夏臣与
子子孝在绍安受属害,幸存耐京公一脉,后又复兴南绍(即今诏安一带),
为诏安复兴一世祖。

石龟许厝开基始祖讳爱,据族谱载,系南绍陶公裔孙。据钱江族谱载,唐末
家乡遭兵革,许氏全族被清剿,率姚、孙二夫人入晋江(据传孙夫人葬漳州),
先居十七八都瑶林村(即现杨林)。后察看地形狭小 ,无发展前途,遂命其
婿施典同女另择地开基(施典即前港钱江之祖,唐季任秘书丞)。后来许姓
也由瑶林分徙居邻乡丁亭。为纪念开基之地,故凡属石龟(丁亭原名)所析
之许氏子孙均以“瑶林衍派”为堂号。丁亭原属杂姓住居地,住有王、花、
陈和蔡姓等,自许姓迁入,人丁兴旺,他姓渐微,或迁徙外乡。后许姓成了
晋江有名的大姓望族。又由于乡中有一块风水石,其形貌如一巨大灵龟,故
后人改丁亭乡为石龟乡。

石龟许氏自廿五世起用“天高大肇,逊志经书,自有文章光世德,存心
孝友,居然仁让振家声”,既是“瑶林”派下子孙的讳行和字行,又是祠堂
大厅的联对。大宗大门楹联是“承绪太岳源流远,派衍高阳世泽长。”石龟
许厝现有人口3788人。
石龟许氏一世始祖爱公,生子三,长子达公分居大房蓬山,次子川公分居西
花,三子泮公开基瑶林,计三大支派,分衍村落计300多个,散布全国各
地,有浙江、江西、四川和广东等省,在闽省的有福州、福清、惠安、南安、
永春、德化、漳州和厦门等县市。以晋江一市而言,其裔分居村落在300人
以上的有108个。
现分三大支派叙述。长子达公学世睦,官宋侍御,派衍东石大房乡。
住居蓬山,故灯号称“蓬山衍派”。达公亦曰璋,璋生子二,长曰规,
次曰矩。规生子四,长子孥,次子孚,三子厚,四子孝。孥居大房,
次子孚开周坑,三子厚开后宅,四子孝开坑东宅。大房以璋公为一世祖。
孥公为三世祖。孥公生子二,曰煌,曰炽。煌传本支,炽开坑原。八世惠
生子三,曰槐,曰椿,曰桂。九世槐传大房,椿桂另外分支。九世槐生济,
济生珪,珪生英,英生聪,聪为十三世。十三世聪生子二,曰辉、曰耀
(另分居)。十四世辉生子六,长子恭分居内头,次子宽另析,三子信生
七十八公。七十八公生豹山,即汝翔,是为大房十七世孙,中举人任教谕。
四子敏,五子惠,六子奇另析居。二十世有熊生子二,长斯美开加坂,次斯美。
二十一世斯美生子六,曰怀、曰十五、曰远尚、曰齐、曰秀。二十二世远尚
入赘马山,后复姓许,远尚生昶、乙孙、赤光三子,均居马山,二十三世昶
公以后数代失传。

而今龙湖镇之龙湖亭及玉斗之许姓尊五郎公,字正球,号东慕者为一世祖。
东慕公生子四,曰盛谨、盛隐、盛直、盛义。长子盛谨子孙分居台湾、福清
等地。次子盛隐生世奕,世奕生羡逸。羡纯分支龙江西份。二世盛直、盛义
分龙玉长、二、三房。盛直传东份,为东份之祖。盛义次子分居龙湖亭南面
玉斗乡。四世羡逸分居龙湖亭上围份,羡纯居下围份。徙大房分衍村落有:
马四荆,龙湖亭,玉斗,泉城,广东,桂林,金门,山尾,岭张,浦边,南
安桥头,福州,潘径,四川,惠安等地。
龙湖亭许氏宗祠楹联:“龙水盈科思取尔,马山衍派愿绳其。”“侍御绵
世泽启大蓬分马山祖德源流堪溯,东慕兆新基挹柳英襟龙水宗功创垂尤昭”。
二世起昭穆讳行:盛世羡荣华,声名达帝殿,峰云时际会,龙泽长根芽。字行: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号是:齐轩友山河,亭
若让元伯,卿惠德孙廷,凯奏宗锡英。再续:秀茂怀乔梓,成材乃克家,桂芳
兰献瑞,启后锦添花。字行:约礼仪思敬,传经典式钦,文坛开富有,学诲彻
渊深。号:奇熏垂永远,赞绪尚城亨,甲第联昭代,贤豪庆笃生。
爱公次子川公,任宋招讨使,分居浯坑,灯号“西花衍派。”西花派以许爱
为一世,川公为二世。三世弘福公生子三,长一豪传浯坑本支,至六世福进又
分居科任。次一俊分居可慕及大布林。三一魁析泉州台魁巷。属西花派分居村
落有:泉城、可慕、埭边、科任、后花、东堡、漳州乌樵,福州,深沪,杏枝
林,傅林,厦门沃仔,南安岭后巷,台椅头,台湾。西花许氏昭穆是:“开承
继守钦子元志,甫启赓彦景宗泽昭,垂孙谋诒燕奕世,绍芳英奇衍庆硕辅,公
卿勋猷廷,献敬逊修齐,州序宜选济美,人文蜚声悠远。”西花许氏宗祠楹
联:“自古河南传衍派,于今花里布分支”。“左昭光世祖德泽馨芳薰花里,
右穆裕后昆繁荣富贵聚浯溪”等。

爱公三子泮公,出仕五季。泮公生子二,长导、次郎。三世导公世居石龟,
郎公分支围头。由围头分居村落有:东安,埕头,下仓,东厝,前埕,后庸,
东头,后山,新庸,西头,下店,檀林,许家巷,同安葛黄,兴化谢坡,同安,
福全,山尾,浯坑,官湖,石兜,厦门,漳州角尾,祥芝钱山,大堡,虞厝。
三世导公(居石龟)生子三,曰用、曰迅、曰文强。四世用公生子三,
长从善分居上井房。五世从善生子二,曰文开、文关。六世文开分支泉城东
门外甘蔗头和惠安许庄等乡。
四世迅公分支中房,衍传各乡,未详待查。四世文强公分居同安许厝,生
子二曰遗公、曰清重。遗公生子道真,道真居萧山许厝,后传马巷,山魁,下
厝许,大嶝双沪,后安,萧外黄等乡。

五世从宁生子三,曰文献、曰文彬、曰文材。文献为少厅派始祖,后传永春
桃源、白珩乡,安溪白籁乡。文彬分支惠安。文材分支安海黄墩,后传广东碣
石卫、福清、石码、永宁等乡。
六世文耸为前埔始祖,后传泉城砌石、惠安、梧塘、安海、上仓、金门后
埔、南安埔中、古田、许西坑、吕厝、前瑶、吕宅、郭厝、石兜、下厝许、浙
江温州、瑞安和西门外、浙江温台、德化、古婆庄、泉城霞宫等地。
八世意公传泉城和永春。

九世应千生子五,曰四七、曰四八、曰四九、曰五十。十世四七(字永德)
公分居英墩。四七无传。四八,讳克云仍居石龟。九世应求公为沪坑始祖,后
传布孚,坑尾,潘厝。九世应悦出承张林母舅为嗣。
十世耀公生子三,长夏阳,讳发分支惠安;次子秋阳生子正心,传南安古井,
后分小桥即都碑乡;三子冬阳生兴龙传石美及许坂乡。十世四十九公,字永雷,
分居茂下,后传壁内外乡,高州纸寮街,浙江洞头和坎门。十世五十公,
讳九溪,为横坂始祖,后传海尾,仙石,钱头,高坑。
十一世五十八致政,即龟闻始祖山上,传南安穑坂、溜江、吕宅、南安
桑林。十一世六十贡元传前仓,后分居烧灰、钞岱,后湖。

十二世毓孙,官武节将军,即石龟旧居派始祖,后分居下店、霞泽、惠
安市头、林边、洪溪、杆头、泉城、青阳许厝、洪尾、秀山、祖秀茂、埔锦、
倒石埔、新街、永宁、石狮亥巳许、惠安许山头。十二世毓绪居石龟始祖,
后析小凤山、新店、霞围、福州、后林、上安、雷厝、坑园、安海、厝锦、
平田、福埔、北石头街、诗山、洪濑、新圭、广东梅麓、惠安后窑、菩小岭、
台州、浯坑、历山、永宁、厦门、金门、水头。
十三世遗公生子四,长念公,次全公,三集公,四樵公。十四世念公传
祥芝、南安陈田、树兜、官坑、南安北门和蔡墓、上田岭头、观廷下苏、
岭脚、山头、*坡、华瑶、晋井。十四世全公传同安湖、新厝、东塘、后叶
和厦门。十四世集公传西塘、内厝、蔡厝口、厦门湖里、清沟、顶东界、福清。

遗公弟(名失)即文弘次子生子二。长子景玉传南安钱塘、光泽升兜衣、
兴口、岭边、码头、永福前湖、浦边、鸟母屿、清溪石、桥头、安溪来苏
里和光德里、浙江苍南、浦城中村坊、江西建阳、漳浦、温州、安海、南
安侍御渡、龙泉、浦城塘源、江西洋口墟和礁头、马巷、凤山县竹寮庄、
同安六五店、霞村、安溪感德、漳平感化里。次子景荣,三子景德,两人
另外分支,(待考)。
埭边许氏,属尚书郎许稷后裔。许稷生昌。昌之孙三人,曰朝宗、曰
朝宜、曰赘公。朝宗子二、曰当公、曰公孙。朝宜生端。赘公未详。至埭
边之始祖君垕属朝宗、朝宜赘公三人中何人何代之玄孙?恐怕埭边人亦鲜
为人知。君垕生子二,曰起家、曰起宗。孙魁生,魁生生子六,其次子同
生为埭边一世开基祖。埭边又曰鳌岱,人口2300人。宗祠楹联:鳌溪
衍派鳌溪水;岱岳支分太丘家。”字行:“若尔孙子有志,当思祖宗宏基,
水源木本永念,支分派泽万纪。”灯号标‘赐恩传芳”。宗祠树一匾
曰“文魁”,即清同治丁卯科第八十四名举人许廷仑。
晋江许氏,占绝大多数者是“瑶林”、“蓬山”和“西花”衍派,然
族谱所载存在一些疑误。产生这种情况的主因是元代时为逃避祸害所致。
后曾引起同宗族之间的矛盾。现因年代久远,资料缺乏,后人一时难以考
究。“蓬山”、“瑶林”和“西花”是亲兄弟,都承认是侍御公后裔。

应该可以找得到莆田许姓的来源。

② 绛县北册村李氏始祖三兄弟名讳

您好,非常荣幸能在此回答您的问题。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部分见解,若有错误,欢迎指出。展开全部
李姓之源: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狱官之长,曰大理,其裔以先人官名为姓,始有理氏。皋陶子伯益,舜帝赐姓赢。皋陶着母不着父,实少昊后也。但皋陶裔孙中有理利贞,曾避商纣之乱于伊虚,食木籽“李子”而得生,故改理为李。理利贞娶和氏,是为李氏一世祖。黄帝五十四世,李利贞十世孙中有道教元祖李耳名聃“老子”问世。李耳子宗公,数传至秦御史大夫李昙公,其生子四,曰崇、曰办、曰昭、曰玑。崇公任陇西太守,为陇西始祖。至唐高祖李渊公,是为李利贞五十九世孙,其统一中国,为皇帝。功臣中有张徐安官胡杜郭宏等姓及外族阿铁氏、阿布氏、会利氏等均改姓李,故李姓成了大姓。但唐以后只有陇西李为正统正宗。
李姓入闽早期的有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李元祥,其后裔分居于南安、沙县、永春等地。后来有李渊之弟李海的十世孙李火德和五代时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李氏军民等。李姓为晋江大姓,故迁居晋江年代不一,分布范围广阔,郡望为陇西。
一、竹树下李姓。竹树下始祖弘弼,系唐王李元祥公之十二世孙,陇西固始人,唐僖宗时,仕至大参军之职,入闽时官途未暇,择居泉城台魁里。弘弼生子三,长义彬居台魁里,次义延居南安三都娘妈桥,三义德分支安溪龙涓乡。义彬生九承事。竹树下李姓尊九承事公为肇基祖。至十三世竹逸公,竹逸系李氏起家祖,世称凤竹李氏祠堂公。竹逸子四:曰逸耕、曰拙逸、曰钝庵、曰学士公。此称四房各支之祖。其中三房钝庵公传裔最多,即现竹树下2100人。自竹逸公传至八世后子孙分支南同二邑。六承事公始由竹林埔迁来凤竹乡,称“自唐世家”。宋绍兴六年,三承事公之五世孙李密、李国表昆仲筑堙浦埭,建六徒门,其水源上接九十九溪,下溉七十二埭。祠堂楹联曰:“自唐入闽陇西派,由宋改堂绍兴年。”凤竹李氏合族字行是:“锡元晋霆朝,清玉献辉光。”从卅三世起再续讳行是:“恭敬惠义允,宜诒谋燕翼。”字行是“诗礼文学可,希克昌吾宗。”
从凤竹分支的有南同二邑、福清、南安、仙游县、外州新村、新门璇仔树脚、泉州涂门外帮尾村,后又析石狮育化。长房多当斋公分支泉州浮桥街斋。长房一支分南安官桥、厦门同安角尾墩尾社。三房筠溪子孙多官者居四川、广东。四房分支厦门再分台湾淡水,及磁灶前埔、福州大桥头、南安石龟头新宅、江南镇郊外曾林。此外尚有派居南安金鸡桥麻山、崎后、果园、石碑后茂下村、泉州竹仔街,南安石井院前。南安溪仔尾莲田李献分居,分南安的尚有官桥舍下李、吕村后、后山村。分支晋江的尚有安海灵水邻乡西门,后岭、五岭,杏山内厝等地。(李马星提供资料)
二、浯潭李姓。池店浯潭李氏,2000多人,因族谱被焚,由李志炎先生回忆讲述而记之。其龙潭李姓始祖蟾公,系元祥公之三子〈同永安坑源江王祠分支〉,初住德化英山,娶欧妈,至十三世蟾公之子开基浯潭,时在宋绍兴年间。传至十八世即浯潭六世祖司理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兼太子太傅,后太子登基,恩封相爵。故浯潭灯号为“六世科第”。司理公生子四,长传大厝下房,次传店仔房,三因娶妣亭店后坑女故称后坑房,四子出承江姓母舅。至明代有“伯侄蝉联进士”。分支有:浙江苍南、马口站、大坑内三处之李,福州龙潭街,南安金鸡四甲,南安八尺岭脚李,晋江磁灶霞美下灶李……
龙潭李氏家庙楹联:“支分唐室江王嗣,派衍皇源龙凤孙”。十九世始昭穆是:“元侯伯子,尔维克钦,继志永锡、祖泽绵长、修其孝悌、教予诗书、贻谋燕翼、丕振家声。”
(李志炎提供资料)
三、新店李姓。据新店李氏家谱详载其一世始祖义济公生宋景定庚申年〈1260〉,时元兵南下,宋德佑乙亥〈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之时,适十六弱冠之龄。后文天祥、陆文龙等遇难,义济风华正茂,不愿出仕元朝为官,只身结庐雁山之阳,以酿酤为业,娶王氏,夫妻两人隐居埋名开酒店。义济生子三:长宣义,次希靖,三希泰。至六世后称雁东房始祖,后称雁西房始祖。七世汝嘉,字士美,号菊泉,中进士并重修新店家谱,次子汝升,字士进。汝升子中举人。
雁西房公生子三,曰思敬,曰思向,曰思忠。四世思敬之孙旋儿迁居南安东坂。五世忠亨,号筠轩,赠吏部文选郎。五世丹诏娶洪氏居屿头。六世钦让,号和庵,进士及第。六世信公,字钦信,号伟斋,中举人,知茂名县。现新店李姓5560多人。
从新店迁往德化盖德乡的尚有七世昊公之五子伦公。雁西房一支析永春东平镇五斗垅,一支析漳州,一支析林口,一支析石狮下杨林李,一支析灵水曾林,一支析仙石看西李。
新店李家祠堂楹联是“宗倚晋水家声远,祠立雁山世泽长”。“籍占元朝派出银同仙店里,名登郡志世居晋水雁山锡”。新店李氏百世周复字行是:“义希伯克孔,钦汝材耿尧,镜洪彬炳墀,锡浚树辉增,銮汪植焕型,铨译标烜坦,铿清楷炽城,金语权坤,铁源桢在,锦泉樟熠臻,银渊杯圣,铜派本炎基,铭济朴灿境,钧鸿梭塔,锋泰松坡,锐永梅烨疆,钰淳根燧至,镇润枝燎坚,锶温杰灵地,钴法榜煌堂。”(李天得提供资料)
四、洋埭、池店、罗山山仔李姓。龙岱、凤池、山仔三昆仲系李某公之子,李某公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之铨部李着流派,于唐光启二年同王潮王审知三昆仲入闽,先居泉州后徙南安三入莆阳黄石家居。间数世,约八世祖自莆入泉廿九都,长子居龙岱(现名洋埭),次子居凤池(现池店),三子居罗山山仔。现分三支记叙。
洋埭李原族谱已毁,故一世祖名讳尽失。现洋埭李姓已传25世,现人口2362人。从六世起字行:“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祠堂楹联:“龙蟠腾云舞彩凤,岱山隐露澄玉池。”“派衍陇西龙岱称圣地,支蕃莆黄前社立宗基。””洋埭李匾额有:“玉堂青琐”“册封使者”是大明弘治壬戌进士,兵部给事,赐一品服,充占城正使李贯公。“进士”即大明嘉靖辛酉举人,乙丑进士,江浦知县,常州同知,简州知州,大澜李公。“武魁”清光绪丁亥武举人开声李公。由洋埭长房分支外地无详载。
池店李氏始祖景贤,为凤池肇基祖,三兄弟居二,子五,曰子寿、曰子山、曰子贵、曰子用、曰子玉。二世子寿传今外店房,清初析居泉州新门外浮桥,称竹笋李。子山生子二,曰添、曰卢治。添传至八世绍公,于明万历年间徙南安二都后坑。子贵生子五,曰观、曰仁、曰信、曰肄、曰英。三世观传顶洪派,信徙南安三十都榕桥、云台开化洞。肄生子三、曰瓛、曰璠、曰珣。凤池称瓛为长房、璠为二房,珣为三房。长房六世乔吾因倭乱嘉靖年间迁广东潮州纸料街,又一支徙双沟。二房一世一支析湮浦,一支徙谢厝街,,三房出祖东石潘径、小浯塘。三世英(李五)生琪、璘、瑄。四世琪徙乌墩,后分潘山、菜州、浮桥。四世璘传松树头,璘子十人,因逢难,十子均外逃,后仅留九子希岳归。希岳传至十四世伯畴徙台湾艋。璘长子岩之后腾蛟任职广东惠州而居。四世瑄生子六,曰正、曰旦、曰立、曰丞、曰至、曰盛。正和至徙城西万厚铺井亭,后重回龙岱发祥地。五世旦生子九,长子士绚,生子大法、大谟。士绚任广西苍梧博白正堂。大谟传今二房店仔内,后分泉邑庄府巷、隐居桥、石狮、安溪。三子士亮传至九世万二出祖德化。四子士杰之十八世孙德山赘居大石脚。六子士范之子五叔出祖同安洪塘。八子士灼传至十世元升居凤池,又析泉邑南门富美。九子士昂生子二,长子萼传九世大渴、小渴分居德化。次子大蕙生子二,长开会传仓口派,开会十五世孙朝、有朝万移居台北;次子开曾传下厅派,即庵布叔派。十八世孝拿移居瑞典。五世立公生子六,长子士默传三房长赏伯派,次子士缄传三房二,士缄之三子梓,梓传九世分二支,世嘉传厅仔前,世增传厅仔后。十世分街尾、三落、磨房。士缄四子大椿传至十一世高吟,后传祖厝、后落、七祧、云渊。三落孝樟移台,二落布袋公移台。三子士静传树脚派。另立公六子士恭之后分涂门街、洛阳桥边、黄塘南坑山。五世丞之孙大器分居南安松根桥,大萃传狮铃脚和芳露后,至十七世李昭璜居菲地。五世至公传今五房,至之三子士洁之子森析居港前、东店。四世国兴之后凤珠移蚶江后厅,国氆之后惟同移蚶江水头。五世盛公传凤池六房。二世子用生子三,曰瑛奴、十一观、十二观。瑛奴传今大厝内,十一观传石狮港边下房、姑嫂塔、内坑、曾坑、加曾寨、大仑等李。十一观三子守斋之次子名逊传洋宅、英林内厝、港边下房,三子名恬移莆阳后至元茂徙平潭后田、浙江三沙南澳、平潭草寨。瑛奴派下大厝应顺公之裔昭明居平潭,后定居莆田涵江,十六世孙佛和十七世昭墙移台湾,十八世大头居新加坡,十九世悌凹居菲岛。二世子玉公生子枳哲,传至七世汉公,传子泰、景、骥三人移居南安,(现查无派系)。池店(凤池)李是晋江最大李氏聚居地,人口5600人。池店昭穆与洋埭相同,现传25世。名人有三世李五(英),字俊毓,富甲一方,重修洛阳桥。有明代兵部给事中,赐一品冠服,七日权君的李贯。(李澄波、李悌仁、李法永供稿)
罗山山仔之一世祖习为公。池店之祖景贤公为山仔习公的二兄。池店开基于1329年,山仔开基应比池店迟10多年,因池店景贤入池店时,习为公年仅17岁。习为生子四,曰坚恪、白添成、曰(未详)、曰阙侯十九泰致政。坚恪生逸斋、诚斋、坦斋、贰斋。五世毅斋、敦斋。七世逸吾,恩授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正堂。九世尚轩,以上属长房。二房添成,添成生秉观。四世勤斋。五世顺厚。六世志学、志读、南榕、南亩。七世未详。八世次蓬,九世南桥。三房二世名讳未详。三世未详。四世建斋、守庭、静斋。七世静轩。至八世立斋(诰受修职郎,冠带荣身)。四房堀透公,曰十九致政泰公。传至今已24世。全村人口2580人。字行从十世起是“朝更培道成,国士秉正茗,纯得寿昌荣,陛庆振家声。”其裔分衍罗山洋柄、内塘、大布林、池店古福、安海下洪、前蔡、泉州浮桥竹脚等村。山雅李氏宗祠楹联:“陇西衍派宗声远;仙境开基世译长。”(李明聪提供资料)
五、内透李。内透李(青阳)又分顶下李,顶李称古李,肇基祖李木斋由永春迁至青阳翠山居住,有“三十六”天井的故居遗址。祠堂楹联是:“玉堂勋卿皆尚世;青阳古李是吾家”。字行从十三世起是:“延晟熙克,承式亦振,谋贻孙子,诗礼家昌,永其继世。”顶李分居普照211人,罗山内塘几百人。
内透下李,即称内台李,始祖默斋公于元季避乱从永春入翠山居住,至今人口500人。传至十一世近古公于崇祯三年中庚午举人,辛未进士,受大理寺评事,任浙江恤刑,后擢升山东巡按兼监军,皇帝赐匾:“霖雨澄清”。宗祠楹联:“子孙萃一堂序昭序穆,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字行:“文元有兆,嗣世其昌,懋汝令德,祖德戴长,先哲启天,毓俊培贤,增荣振福,宏基延年。”
由本支分居地有:南安田芷,安海塔脚西门,永和内厝,(以上二至三世分支),又分塘市,内坑、宅内、岐山、官桥珍香、马甲李、钱头李、泉州棋盘围、莲屿尾头、南安前寮、林兜、同安后拢、塔埔、晋江下庄、安海丙店、同安顶埔、田坂下、下欧坑、店仔顶、店仔下,后炳同美等处。(李文喜提供资料)
六、石圳李姓。其始祖源自安徽省砀山县,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李乐泉由福州迁至石圳卜居,又携眷回籍,其子李望山留居为石圳之始祖。望山字义举,生子四?熏曰静翁、安翕、虑翁、得翁。静翁生端凤,端凤生子三,元章出祖南安雷厝坑(居地待查),元明传下厝本里,元璧分支营顶、竿头、顶厝、前头。元璧生子二,曰希雅、曰希拱。希雅为顶厝竿头之祖。希拱生子二,曰日中、曰日进。日中为营顶之祖,日进为前头之祖。(营顶属静翁祖居地)以上均称长房。石圳李从二世起分四房,至今人口3000人。由石圳分居的有:深沪镇南春、科任、运伙村,金井镇之莲厝、南沙岗(南江村)。南江李氏始祖号南山公,同属乐泉派下,字辈亦相同。
石圳李氏从二世起的字辈是:“璀璨图书府,珪璋礼义家。”十二世再续讳行:“倬彼云议,昭回于天,维清缉熙,迄用康年。”再续字行:“各敬尔仪,聿修厥德,长发其祥,子孙千亿。”石圳李氏宗祠楹联:“自周以来仙道祖;从唐开始帝王家。”“周成仙唐称帝三仟年皇猷黻黼;居石圳卜砀山亿万世国器珪璋”。石圳八世璋敦茂,字世春,任大明隆庆特授福建陆军总兵加左都督。在清朝康熙年间有特授福建提督门标管理戎旗领旗参将李仲允,树匾“总戎”一块。(李昭族、李金定提供资料)
(七)安海李姓。其始祖九承事,约于南宋绍兴年间肇基安海(据庄头李氏族谱记载)。九承事生君立,君立生邦与,邦与生亨,亨生钦(即承务郎),承务生应午、应斗、梦庚三子。应午生有子、成子、正子、方子、明子五人。七世有子生振祖。八世振祖生子四:曰天赐、天佑、、。九世天赐、天佑分居泉城,分居鸟州,分居东石 湖人(现人口900人)。七世正子生仕世。仕世生必明、必得。必明分居林柄,必得赘南安欧田。七世方子生令闻、令海。令闻仍居安海,令海分居漳州。八世令闻生子三,长彦亭仍居安海,次彦俊分居潮州,三彦中居庄头。彦中生子五,长骥生子致斋,致斋为庄头文祖,次孟生分支潮坑,三晚生分居广东,四尾得未详,五添生分上路。庄头开基于洪武末期,距今610年。人口1000人。
现居安海李姓人数不多,由安海李分居的李姓字行大部分相同、即:书香绳祖武,德业贻孙谋,友让承先哲,谦恭望我诗,尚贤成诲美,奕庆清修,纲常昭穆远,宗派溯源流。庄头李家庙联是:“螯海波涛欣浩荡;岱山峻峭仰弥高。”“陇西望族山川瑞;庄里弘宗世代昌。”安海东厝家庙分支的均树匾三块,即“明经”、“进士”、“文魁”。“明经”是指宋浙江安抚帅千承务郎子恭名钦。“进士”是宋淳佑戊戌科中式第十名李应午。“文魁”是指宋迪功郎,任招讨使司千李有子。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③ 漳州哪里有涉及历史文化

漳州(含各县)有涉及历史文化的地方如下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平和文物遗产
曹岩寺:曹岩寺遗址 [平和县文峰镇前埔东2公里 唐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寺于宝历三年(827)始建,清末毁。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可见三进殿堂基址,第二进面阔32米。
赤草埔陶窑遗址:赤草埔陶窑址 [平和县九峰镇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山兜窑址:山兜瓷窑址 [平和县文峰镇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九昆船山遗址:九昆船山遗址 [平和县南胜镇龙心村北1.5公里 青铜时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瓦窑岗遗址:瓦窑岗遗址 [平和县长乐乡联三村西北500米 青铜时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牛头城遗址:牛头城址 [平和县小溪镇县党校内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城墙残长23米,高4米,宽1.5米。城门门额上有一青石匾,刻“尊畴拱极”。两侧各刻张渊源诗句:“元世来作避秦人,祖居云雯成故迹。明时得逢建武日,旧居*42溪肇新营”。

官峰窑:官峰瓷窑址 [平和县霞寨镇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堂:又名罗寨庵,在平和九峰复兴村。祀晋谢安、谢玄。

东门头牌楼:位于平和九峰东门城隍庙口。明隆庆元年(1567年)为表南京东城兵马指挥司曾璋之父曾宗龄、母张氏的功德而立。
贞烈坊:位于平和九峰下北村顶仓东向。清干隆四十七年(1782年)为儒士杨旺未婚妻廖心娘立。

榜眼府:在平和霞寨钟腾村。系清干隆武榜眼黄国梁宗祠府宅。

黄梧宗祠:在平和国强霄岭村。为黄氏宗祠,清康熙五年(1666年)黄梧建。

厥宁寨:又名丰作厥宁寨,俗称,寨仔。在平和芦海芦峰村。乃由圆楼与楼包组成的,平面呈五大圆圈、总直径100多米的生土民居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林氏大宗:林氏大宗祠 [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林氏家庙,是辛亥革命“护法运动”闽南军司令林祖密的宗祠。清顺治年间(1644-1661)建。

吴凤宗祠:吴凤宗祠 [平和县大溪镇壶嗣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追来堂:杨厝追来堂 [平和县九峰镇杨厝坪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宗祠。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建,历朝有重修。

威惠庙:威惠庙 [平和县九峰镇东门外城东村 明、清 县文物保护单位]

宋建炎四年(1127)始建。祀陈圣王(陈元光)。庙占地面积474平方米。建筑分两组,以南北座向相对而成。始建开基庙,坐北向南,前殿已毁,现存建筑面积120方,土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分前门,厢房,正堂。正堂为歇山顶。空间开阔明敞。枋、斗拱朴素无华。出昂头,均保存宋元风格。

高隐寺:高隐寺 [平和县大溪镇赤安村高隐自然村 明、清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中期始建。祀观音。寺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分前门,走廊,佛堂。主建两侧为厢房。前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祀弥陀。走廊硬山顶。佛堂依山而建,双层阁楼,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走廊左侧立康熙甲寅年(1674)碑1通。

何氏节孝坊:何氏节孝坊 [平和县坂仔镇东古洋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清干隆二十一年(1757),为旌表员生遗孀何氏守节育儿而建。

紫阳大宗(包括义祠):紫阳大宗 [平和县九峰镇城东村县后山 明、清 县文物保护单位]

朱氏宗祠。明正德年间(1505-1507)始建

曾氏家庙:曾氏家庙 [平和县九峰镇平和二中大门左侧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元年(1573)始建,历代重修

中湖宗祠:中湖宗祠 [平和县九峰镇大洋坡 明、清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弘治五年(1492)始建

碧水岩:碧水岩 [平和县芦溪镇东200米路口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土地革命时期,红四团以此为驻地和活动地点。

蔡氏大宗:蔡氏宗祠 [平和县小溪镇坑里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济阳堂:济阳堂(江氏家庙) [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心田宫(包括赖氏家庙):心田宫 [平和县坂仔镇心田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赖氏家庙 [心田宫东南向100米清代]

新寨庙:新寨庙 [平和县霞寨镇建筑村城自然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庄氏大宗:庄氏宗祠 [平和县五寨乡中溪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总兵府(及诰封亭):总兵府 [平和县大溪镇店前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陈升家庙
距庙西北向200米圩内,有“诰封亭”,六角。砖石结构。亭内立碑6通,记述康熙十三年(1674),陈升随康亲王率兵进台湾平定三藩乱的功绩。

“卧龙洞”等摩崖石刻:卧龙洞摩崖石刻 [平和县文峰镇黄井村三平寺外古道下 宋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管埔山摩崖石刻:管埔山摩崖石刻 [平和县文峰镇前埔村 宋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于路口山石上,刻有楷书“小龙湫”三字,字径0.33米。落款炎“微垒居士”,字径0.07米。据林氏族谱记“微垒居士”为南宋一不知姓名的隐士之号。

树坑村摩崖石刻:树坑村摩崖石刻 [平和县文峰镇树坑村东南200米的山崖上 宋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竖刻行书:“望瀑”,每字高0.32米,宽0.18米。落款刻:“汝州”,每字约0.08米。据林氏族谱记述,系南宋隐士“微垒居士”所书。

水口摩崖石刻“漳南佛国” :水口摩崖石刻 [平和县文峰镇黄井村后溪水口 宋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巨石上刻楷书“漳南佛国,龙泉胜境,南无阿弥陀佛”字径1米多。

方头墩摩崖石刻:方头墩摩崖石刻 [平和县长乐乡乐北下村方头墩水口道内向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公园石雕:石雕 [平和县小溪镇中山公园内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记俞大猷摩崖石刻:俞大猷记事题刻 [平和县九峰镇塔山六角亭后50米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石刻,字幅高5米、宽3米。全文“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戍孟夏拾捌日,漳浦道佥事全制都督俞大猷,都师谢敕,帅师由此进征饶平逆贼张琏等,首从就擒戳,次月尽班师”。记述俞大猷、谢敕征讨并擒获张琏的史实。

平和县鼎建王文成祠碑:原在平和九峰水轮机厂,祠己圮,一方明代石碑,现由平和博物馆收藏。碑长2、62米、宽1、01米、厚0、12米,为明翰林院编修、国史实录文林郎黄道周撰拜书,碑记王文成(王守仁)先生建置平和县的经过及颂王文成的功德。

水尾潭摩崖石刻:水尾潭摩崖石刻 [平和县长乐乡秀峰村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刻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在水尾潭一块约1平方米的崖石上。行楷共18字。为“军还军,民还民。成化丁酉年正月二日家齐示”。每字0.1米见方。字迹清晰,书者不详。

后溪村口东岸界牌、摩崖石刻:后溪村摩崖石刻 [平和县文峰镇黄井村后溪东1公里处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上坪乡农民协会旧址:上坪农民协会旧址 [平和县九峰镇积垒村一坪 1926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26年,中共党员朱积垒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组织,成立了平和县第一个农民协会。

旧址上坪村朱氏宗祠,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砖木结构。墙上保存有农民协会书写的“二五减租”、“士兵不打士兵”等标语。

红三团团部遗址:红三团旧址 [平和县国强乡政府院内 1936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11月,红三团闽和南特委在此召开过六次重要会议,讨论有关“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和红三团赴漳浦县整编等事宜。

旧址陈氏宗祠,元至元六年(1340)始建,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坐北向南。现存仅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

红三团北上集中处:红三团北上抗日集结地 [平和县小溪镇中山公园 1938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2月,闽南各路抗日武装在此集结、整编为新四军第四团,北上抗日。集结地为平和县中山公园,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特委机关: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寨乡东南方红仔山,红仔山亦称“红军洞”,1932年邓子恢受中央委派在此组建“闽南”特委,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团主要驻地。

焦山窑: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胜镇东向15公里欧寮村,

三坪寺院: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和县文峰镇三平村,始建于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由禅宗高僧杨义中创建。由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塔殿组成,重檐歇山顶。现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

三平寺附属文物众多,碑刻有明代着名书法家李宓重刻的唐王讽撰文之《三平广济大师行录》碑,以及清康熙一等海澄公黄梧、清干隆朝宰相蔡新等名人贤士的重修碑刻等。

三平寺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着名的佛寺建筑,其影响力远远超越国界。现在海外供奉三平祖师的寺庙已近百处,遍布海外华人聚居地,仅台湾宝岛就达20多处,是联结海外侨民情感的重要纽带。

三平寺还是我国新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1935年7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团和第九团会师三平院,成立苏维埃政府,建立闽南特委,使三平寺成为当时闽西南革命政权的中心。

慈惠宫: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和县山格镇山格村米市街,始建明晚期,历清、民国及1992年重修。原供奉南海观音,嘉靖后,为悼念明末民族英雄戚继光,于正殿右侧设戚及部将神位。建筑总面积近18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为石、砖、木结构。前进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屋脊装饰繁丽,显出较高工艺水平。后进为单檐悬山式屋顶,屋顶脊贴式瓷构件。主体建筑主体建筑由前厅(拜亭)、回廊、正殿组成。明间正殿悬挂明末着名书法家黄道周题咏“白云深处”匾额。

琯溪大庙: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和县小溪镇民政八一服务社后,始建明末清初,座向西北。供奉陈元光。庙前门及走廊已毁,现存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面积15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抬梁式硬山顶。

侯山宫(侯山玉壁等石刻) :县文物保护单位。

萃文堂: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和县九峰镇水门巷,始建于明嘉靖丁酉年(1537),清各朝重修

八卦井: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碧楼前,据传,,该井始建于明代。井呈八角形,无井圈,外沿宽4米,井口宽1.95米,深3米。井壁底部为基石,上部为鹅卵石所砌;井面用精细花岗岩条石,以八卦图格局铺砌,八卦井外围原用高1米条石,环竖一周作为护栏,供取水人搁置扁担或杂物。今井沿条石上面尚遗存护栏方形、圆形石孔和部分雕刻。该井泉水旺盛,大旱不枯,清爽甘甜,是黄田村族人主要饮用水之源。(据族人说,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八月,八卦井泉水突然猛溢,水漫井面,维持一天,隔天发生大地震,时县城东墙震塌十多丈(查:与史实吻合)。族人称奇,敬为神井。

林氏宗祠: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和县安厚镇龙头村。始建于明嘉靖乙未年(1535)。

松溪岩: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和县霞寨镇彭林村,始建嘉靖十九年(1540),庙座向东南,清各朝均有重修,保存完好。祀观音菩萨。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依次为前门楼、天井、两侧为厢殿,砖木结构,抬梁式硬山顶。正殿明间尚保存一对明嘉靖十九年梭形石柱,庙前右侧一巨石完好保存唐代陈元光平闽时,曾于此岩扎防,石上刻“扎营地——松溪慈恩”“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字迹清晰可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惜纸塔及白石庵: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峰镇平和县东门白石岩,始建明正德十四年(1519),现存为光绪己未年(1895)重建,青砖砌叠而成,呈六角形制七层空心砖塔。平和文庙落成后,为焚烧科举乡试废弃文章字纸,特选县衙东北白石岩,建此砖塔,体现“尊孔重儒”“惜字如金”。

白石庵为惜纸塔附属文物,位于惜纸塔东北向200米白石岩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米,平面呈长方形,并排开列,为人字架七檩穿斗式结构。梁架简朴无华,供奉南海观音,风景优美,是旅游、避暑好胜地。

孝经堂(福田家庙):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和县九峰镇福田村溪背自然村,始建明末清初(——1644年),历康熙、嘉庆重修,砖木结构。

孝思堂: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和县崎岭乡诗坑村,始建清初(1644-1661),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布局依次为前门厅、天井、两侧卷棚走廊、正堂布局。抬梁式歇山顶,木作梁架用材硕大,瓜拱木雕精美,整座建筑保存完好。门前一对“喜鹊荷花”抱鼓精细石刻及堂内完好的梭形柱,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衍庆楼: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下楼,建于清干隆,属圆形生土楼,外墙生土,内为青砖的土木结构,楼高三层。八开间,二进单元式。直径23米,面积615平方米。各单元均三进结构,以前门、天井、厅堂组成,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家庭性。在各单元二、三层朝内院的窗外,挑出窄小的走廊,户户相连。既利于各户的凉晒,亦可作为内廊环全楼各单元走动。衍庆楼小巧玲珑,保存完整,对研究福建土楼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万宝山贝丘遗址: 万宝山遗址 [龙海市榜山镇新石器时代、西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发现。遗址面积约250平方米,断面上有贝壳堆积及少量的石器,陶器残件。采集有石锛、石斧、石凿、石戈和夹砂灰陶片、夹砂红陶片等。陶片纹饰有方格纹、绳纹、曲折纹、叶脉纹等,可辨器形有豆、罐。西汉遗物有乳丁纹板瓦等。

枕头山古遗址: 枕头山遗址 [龙海市九湖镇青铜时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发现。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清理出墓1座。出土和采集有石戈、锛石、石凿、石斧、石铲、石矛、石镞,网坠和夹砂灰陶片、灰硬陶片、釉陶片等。陶片纹饰有竖篮纹、斜方格纹、绳纹、乳钉纹、弦纹等,可辨器形有大口尊、圈足尊、豆、平底罐、高领罐、浅盘、盆等。

月港遗址: 月港遗址 [龙海市海澄镇豆巷村 明代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处原为龙溪县八都、九都地界,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在此设置海澄县。因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其形如偃月,故名月港。景泰四年(1453)月港贸易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交通贸易中心。现尚存码头七处。

白云岩: 位于龙海颜厝洪坂村东南的白云山北面,系唐虔诚禅师卓锡处。这里依山递高存有三座古建筑:前为百草亭,乃南宋末年为纪念朱熹而建

浒茂东门城堡: 浒茂东门城堡遗址 [龙海市紫泥镇城内村 明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功枪城遗址: 位于龙海港尾石坑村西侧临海的山岗上,与鼓浪屿、圭屿鼎足而立。

枪城为郑成功镇守厦门时的重要外围据点。清顺治九年(1652年)建,城墙依山用三合土筑成,总面积2540平方米、东西宽42米、南北长68米、在高1·2米处放置枪眼。

现残存四周围墙,残高1·95米、厚1·2米。

海澄文庙: 海澄文庙 [龙海市海澄镇明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隆庆元年(1567)郡守唐九德建。

南炮台: 在龙海港尾石坑村东侧的屿仔尾镜台山上,与厦门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扼守海口,有“天南锁钥”之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闽浙总督邓廷祯为配合林则徐禁烟,加强战备而建。光绪十七年(1891年)扩建。1840年8月24日,英舰追逐中国商船,南炮台炮火打退了英舰。1937年9月3日,日舰向我挑衅,南炮台打响了闽南抗日第一炮,日舰“若竹号”中炮沉没。炮台平面呈椭圆形,周长约240米,围墙高6米(滨海处高20米)、厚1·5米,以夯土及条石混合建筑,设女墙、垛口、枪眼,内置兵舍、濠沟、弹药库、练兵场。炮台配德制克虏伯主炮1门、副炮3门。今已在炮台墙内东北侧发现石构炮座2处、副炮1门,墙外发现“播荡烟尘”石匾1块。炮座直径各为12米,座距8米。炮长3米,炮口内径0·20米,外径0·38米,后径0·60米。

晏海楼: 位于龙海海澄镇人民路中段东侧。明万历十年(1582年)邑令瞿寅创建,是屹立于古月港的军事了望台,原为二层砖木结构,用八柱架梁筑成八角形,故又称八卦楼。

岱仙岩康长史祠: 俗称仙祖庙,位于龙海九湖圆山琵琶坂。祀道士、医家康长史。始建于唐

高美亭石古井: 高美亭井 [龙海市榜山镇普边村泗州佛祖庙前院南宋 市文物保护单位]

柯坑石古井: 柯坑井 [龙海市榜山镇柯坑村南宋 市文物保护单位]

壶屿石桥: 在龙海角美桥头村,建于元。《凤山岳庙: 凤山岳庙 [龙海市岳岭山上榜山镇与海澄镇交界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园雨露奕世恩光石碑坊: 在龙海角美东美村南园。石仿木结构,三门四柱,坊柱顶端置青石圆雕石狮4只。正匾两面分镌“南园雨露”、“奕世恩光”。其下是诰布,上刻“林文亡命以子廷兰奉政大夫湖广黄州府同知初任秩满敕赠文林郎广东肇庆府推官二任秩满诰赠奉直大夫广东琼州府万州知州”等字。正楼横梁还刻有“大明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仲秋吉旦立”等字。

清宝殿: 位于龙海角美流传村东,供奉神农。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有明、清时期的题刻、斗拱、木雕、石雕和柱础等构件。殿为三开间三进,中有二天井。正殿单檐歇山顶。

西昆慈济宫: 俗称西门庵,在龙海角美石美村西门,祀保生大帝。始建年代不详,宫内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修碑记。宫坐东北朝西南,面积297·75平方米,三开间二进。宫内还存有明海防馆遗存的“那侯施公重修石美城新设海防馆镇记”、“邑侯徐公修城设馆功德碑”等石碑断决。

紫云岩寺及摩崖石刻: 位于龙海石码高坑村卿山上。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明吕滨溪曾隐居岩内读书,后中解元,于是出资重修塑三宝佛金身并题额“紫云岩”。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今尚存清康熙、光绪及1948年的碑记和历代摩崖题刻多处。

龙鹫堂: 龙鹫堂 明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道光、同治年间均有修葺。堂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保存有元代柱础2个,凸雕云鹤、蝙蝠纹饰石柱2根,清代青岩雕蟠龙石柱2根、石狮1对、麒麟1对,重修碑记3通。

龙应殿: 龙应殿 [龙海市榜山镇上苑文苑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庙(角美镇流传): 流传村三元庙 [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 明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庙(角美镇玉江): 玉江村三元庙 [龙海市角美镇玉江村 明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翼晋宫、杨氏牌坊: 翼晋官 [龙海市榜山镇平宁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应寺: 龙应寺 [龙海市东园镇过田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万安楼: 万安楼 [龙海市程溪镇人家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嘉庆七年(1802)建。楼平面呈圆形,直径25米,高16米,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四层,底层用花岗岩块石砌成,二层以上生土夯筑。每层8间,门厅与楼梯同一开间,最上层设有阁楼。楼层内侧有可环绕的通廊。二、三层外向叠长方形小窗。楼开一大门置二重门框,外框用长方形石砌成,内框拱券形门。楼坐东北向西南,双向坡顶。楼中央圈出天井,天井有一六角形石砌井,井壁块石砌成,井四周用鹅卵石铺成。门上匾“万安楼”三字。

圆明庵: 圆明庵 [龙海市榜山镇崇福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武山摩崖石刻: 位于龙海隆教乡黄坑村。南太武山东与金门岛的北太武山隔海相望,北与厦门岛的五老峰隔海对峙,海拔562米。摩崖石刻有30多处,名胜古迹24处。

邺山讲堂摩崖石刻: 邺山讲堂摩崖石刻 [龙海市榜山镇长州村九龙江北溪西岸 明、清 市文物保护单位]

邺山讲堂是明末黄道周讲学处,着名学府。现讲堂已毁。周围岩石上刻有黄道周书“蓬莱峡”(字径0.6米)、“芙蓉峡”(字径1.3米)、“鸟道不绝风云涌”(字径0.3米)、“墨池”和“游磬”(字径0.6米)。还有龙溪人、干隆(龙辰1748年)进士黄宽题“黄岩洞”、“静如太古”。黄可润题“得珠”、“冠峰”、“蕉叶”等。
靖海将军施琅功德碑: 位于龙海石码龙海桥琵琶街90号居民家中。原建有碑亭,后废。现碑尚存,碑高3·2米,宽1·2米,厚0·8米。碑额上方正中刻“皇清”二字,两旁为二龙夺珠和鹤鸟图案,四周饰以花框,正文记载靖海将军施琅平台功绩,系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月立。

施琅(1621—1696)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清顺治间随芝龙投诚,授同安副将,康熙间擢水师提督,统兵平台湾,荡平海寇以功封靖海侯。

许提督碑亭: 位于龙海港尾亭仔岭下。清雍正年间为许良彬建。亭为四方形,重檐堆脊顶石结构,亭高4·5米,宽2·86米。亭上横额有“钦赐祭葬”题刻,亭中竖一高3·03米、宽1·46米的石碑,碑上方刻篆书“皇清”二字,碑文为“太子少保光禄大夫提督,福建全省水师等地方军务,统辖台、澎水陆官兵事务,带纪录二次,赐谥壮毅文斋许先生暨元配景封一品夫人、恭懿李太君神道”。

许良彬,字质卿,龙海东园人。自幼研读孙、吴兵法,后以知州改武秩,特授烽火门参将,升至厦门水师提督。诰授荣禄大夫左都督,加赠太子少保,卒谥壮毅,赐全祭葬,晋赠光禄大夫。钦赐祭葬于漳浦亭埕村。

红军洞: 樵坑山红军洞 [龙海市程溪镇白云村 1931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占春故居: 王占春故居 [龙海市九湖镇邹塘村 1905 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占春(1905-1932)九湖镇邹塘村人,中共党员,闽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1932年6月12日,在漳浦县尫仔石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

王占春创办夜校校址: 南坑夜校旧址 [龙海市程溪镇南坑村 1927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旧址为祠堂,面积200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有庭院,正中是大厅,两边为厢房。

红军游击队队部: 在龙海市东泗乡卓港村。系砖木水泥构筑的三层西式楼房(天主教堂)。1932年,苏静和苏精诚在海澄组织一批贫苦农民筹集了30多条枪支,成立一支游击队,苏精诚任队长、苏静任政治委员,以卓港为据点。并与红三军的十九团,红四军的二十八团取得联系,接受红军布置的宣传、筹款、带路及翻译等任务。后来,游击队大部分队员编入“红三团”地方部队,苏静、苏精诚参加了中央红军。

中山亭: 中山亭 [龙海市石码镇中山公园 1924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云盖山: [浮宫镇田头村 明、清 市文物保护单位]

节孝坊: [榜山镇平宁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妈祖庙: [角美镇埔尾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 [石码镇解放北路 明、清 市文物保护单位]

岱洲慈济宫: [角美镇石厝村 宋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谢太傅庙(又称积苍庙): [颜厝镇古县 宋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惠宫: [海澄镇黎明村 明、清 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隐宫: [角美镇田里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正顺祠: [榜山镇芦州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四年(1576)始建,清代重建,1992年重修。祀谢安神像。祠占地面积247平方米,坐北向南,依次为大门亭、埕院、祠堂。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堂内保留着清代花岗岩雕刻石鼓1对。

壁荣宫: [白水镇白水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海澄南院寺院: [海澄镇外楼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玳瑁山金仙岩: [白水镇玳瑁山 明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都护墓: [角美镇石美村 唐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中宪墓(七省巡按墓): [东泗乡渐山村 明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李中宪墓]

佛祖宫: [白水镇山边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狮岩: [九湖镇衍护村 明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林氏祠堂: [白水镇山边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礁关帝庙: 位于角美镇白礁村部南向500米。始建于唐代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现为明代建筑物,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清干隆丁亥年(公元1767年)均有修茸。

辅信将军庙: 位于东园镇东园村。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多次修茸。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坐东向西。面阔三间,分前后两座,单檐歇山顶。内有宋圆石柱一对。明清柱础、石雕对联等。另有清同治、民间时期的石碑各一通。

甘露祖庙: 位于九湖镇田中央村圆山南侧。始建宋代,现为清代建筑物。

奕德堂、陈氏宗祠: 位于东园镇凤山村,宗祠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

郑和庙: 位于角美镇鸿渐村北向,始建于明未,历代屡毁,屡次重修,1986年重建。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歇山顶,单进式,面宽一间,进深一间,建筑面积30.25平方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

④ 晋江金井石圳李姓的由来

李姓之源: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狱官之长,曰大理,其裔以先人官名为姓,始有理氏。皋陶子伯益,舜帝赐姓赢。皋陶着母不着父,实少昊后也。但皋陶裔孙中有理利贞,曾避商纣之乱于伊虚,食木籽“李子”而得生,故改理为李。理利贞娶和氏,是为李氏一世祖。黄帝五十四世,李利贞十世孙中有道教元祖李耳名聃“老子”问世。李耳子宗公,数传至秦御史大夫李昙公,其生子四,曰崇、曰办、曰昭、曰玑。崇公任陇西太守,为陇西始祖。至唐高祖李渊公,是为李利贞五十九世孙,其统一中国,为皇帝。功臣中有张徐安官胡杜郭宏等姓及外族阿铁氏、阿布氏、会利氏等均改姓李,故李姓成了大姓。但唐以后只有陇西李为正统正宗。
李姓入闽早期的有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李元祥,其后裔分居于南安、沙县、永春等地。后来有李渊之弟李海的十世孙李火德和五代时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李氏军民等。李姓为晋江大姓,故迁居晋江年代不一,分布范围广阔,郡望为陇西。
一、竹树下李姓。竹树下始祖弘弼,系唐王李元祥公之十二世孙,陇西固始人,唐僖宗时,仕至大参军之职,入闽时官途未暇,择居泉城台魁里。弘弼生子三,长义彬居台魁里,次义延居南安三都娘妈桥,三义德分支安溪龙涓乡。义彬生九承事。竹树下李姓尊九承事公为肇基祖。至十三世竹逸公,竹逸系李氏起家祖,世称凤竹李氏祠堂公。竹逸子四:曰逸耕、曰拙逸、曰钝庵、曰学士公。此称四房各支之祖。其中三房钝庵公传裔最多,即现竹树下2100人。自竹逸公传至八世后子孙分支南同二邑。六承事公始由竹林埔迁来凤竹乡,称“自唐世家”。宋绍兴六年,三承事公之五世孙李密、李国表昆仲筑堙浦埭,建六徒门,其水源上接九十九溪,下溉七十二埭。祠堂楹联曰:“自唐入闽陇西派,由宋改堂绍兴年。”凤竹李氏合族字行是:“锡元晋霆朝,清玉献辉光。”从卅三世起再续讳行是:“恭敬惠义允,宜诒谋燕翼。”字行是“诗礼文学可,希克昌吾宗。”
从凤竹分支的有南同二邑、福清、南安、仙游县、外州新村、新门璇仔树脚、泉州涂门外帮尾村,后又析石狮育化。长房多当斋公分支泉州浮桥街斋。长房一支分南安官桥、厦门同安角尾墩尾社。三房筠溪子孙多官者居四川、广东。四房分支厦门再分台湾淡水,及磁灶前埔、福州大桥头、南安石龟头新宅、江南镇郊外曾林。此外尚有派居南安金鸡桥麻山、崎后、果园、石碑后茂下村、泉州竹仔街,南安石井院前。南安溪仔尾莲田李献分居,分南安的尚有官桥舍下李、吕村后、后山村。分支晋江的尚有安海灵水邻乡西门,后岭、五岭,杏山内厝等地。(李马星提供资料)
二、浯潭李姓。池店浯潭李氏,2000多人,因族谱被焚,由李志炎先生回忆讲述而记之。其龙潭李姓始祖蟾公,系元祥公之三子〈同永安坑源江王祠分支〉,初住德化英山,娶欧妈,至十三世蟾公之子开基浯潭,时在宋绍兴年间。传至十八世即浯潭六世祖司理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兼太子太傅,后太子登基,恩封相爵。故浯潭灯号为“六世科第”。司理公生子四,长传大厝下房,次传店仔房,三因娶妣亭店后坑女故称后坑房,四子出承江姓母舅。至明代有“伯侄蝉联进士”。分支有:浙江苍南、马口站、大坑内三处之李,福州龙潭街,南安金鸡四甲,南安八尺岭脚李,晋江磁灶霞美下灶李……
龙潭李氏家庙楹联:“支分唐室江王嗣,派衍皇源龙凤孙”。十九世始昭穆是:“元侯伯子,尔维克钦,继志永锡、祖泽绵长、修其孝悌、教予诗书、贻谋燕翼、丕振家声。”
(李志炎提供资料)
三、新店李姓。据新店李氏家谱详载其一世始祖义济公生宋景定庚申年〈1260〉,时元兵南下,宋德佑乙亥〈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之时,适十六弱冠之龄。后文天祥、陆文龙等遇难,义济风华正茂,不愿出仕元朝为官,只身结庐雁山之阳,以酿酤为业,娶王氏,夫妻两人隐居埋名开酒店。义济生子三:长宣义,次希靖,三希泰。至六世后称雁东房始祖,后称雁西房始祖。七世汝嘉,字士美,号菊泉,中进士并重修新店家谱,次子汝升,字士进。汝升子中举人。
雁西房公生子三,曰思敬,曰思向,曰思忠。四世思敬之孙旋儿迁居南安东坂。五世忠亨,号筠轩,赠吏部文选郎。五世丹诏娶洪氏居屿头。六世钦让,号和庵,进士及第。六世信公,字钦信,号伟斋,中举人,知茂名县。现新店李姓5560多人。
从新店迁往德化盖德乡的尚有七世昊公之五子伦公。雁西房一支析永春东平镇五斗垅,一支析漳州,一支析林口,一支析石狮下杨林李,一支析灵水曾林,一支析仙石看西李。
新店李家祠堂楹联是“宗倚晋水家声远,祠立雁山世泽长”。“籍占元朝派出银同仙店里,名登郡志世居晋水雁山锡”。新店李氏百世周复字行是:“义希伯克孔,钦汝材耿尧,镜洪彬炳墀,锡浚树辉增,銮汪植焕型,铨译标烜坦,铿清楷炽城,金语权坤,铁源桢在,锦泉樟熠臻,银渊杯圣,铜派本炎基,铭济朴灿境,钧鸿梭塔,锋泰松坡,锐永梅烨疆,钰淳根燧至,镇润枝燎坚,锶温杰灵地,钴法榜煌堂。”(李天得提供资料)
四、洋埭、池店、罗山山仔李姓。龙岱、凤池、山仔三昆仲系李某公之子,李某公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之铨部李着流派,于唐光启二年同王潮王审知三昆仲入闽,先居泉州后徙南安三入莆阳黄石家居。间数世,约八世祖自莆入泉廿九都,长子居龙岱(现名洋埭),次子居凤池(现池店),三子居罗山山仔。现分三支记叙。
洋埭李原族谱已毁,故一世祖名讳尽失。现洋埭李姓已传25世,现人口2362人。从六世起字行:“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祠堂楹联:“龙蟠腾云舞彩凤,岱山隐露澄玉池。”“派衍陇西龙岱称圣地,支蕃莆黄前社立宗基。””洋埭李匾额有:“玉堂青琐”“册封使者”是大明弘治壬戌进士,兵部给事,赐一品服,充占城正使李贯公。“进士”即大明嘉靖辛酉举人,乙丑进士,江浦知县,常州同知,简州知州,大澜李公。“武魁”清光绪丁亥武举人开声李公。由洋埭长房分支外地无详载。
池店李氏始祖景贤,为凤池肇基祖,三兄弟居二,子五,曰子寿、曰子山、曰子贵、曰子用、曰子玉。二世子寿传今外店房,清初析居泉州新门外浮桥,称竹笋李。子山生子二,曰添、曰卢治。添传至八世绍公,于明万历年间徙南安二都后坑。子贵生子五,曰观、曰仁、曰信、曰肄、曰英。三世观传顶洪派,信徙南安三十都榕桥、云台开化洞。肄生子三、曰瓛、曰璠、曰珣。凤池称瓛为长房、璠为二房,珣为三房。长房六世乔吾因倭乱嘉靖年间迁广东潮州纸料街,又一支徙双沟。二房一世一支析湮浦,一支徙谢厝街,,三房出祖东石潘径、小浯塘。三世英(李五)生琪、璘、瑄。四世琪徙乌墩,后分潘山、菜州、浮桥。四世璘传松树头,璘子十人,因逢难,十子均外逃,后仅留九子希岳归。希岳传至十四世伯畴徙台湾艋。璘长子岩之后腾蛟任职广东惠州而居。四世瑄生子六,曰正、曰旦、曰立、曰丞、曰至、曰盛。正和至徙城西万厚铺井亭,后重回龙岱发祥地。五世旦生子九,长子士绚,生子大法、大谟。士绚任广西苍梧博白正堂。大谟传今二房店仔内,后分泉邑庄府巷、隐居桥、石狮、安溪。三子士亮传至九世万二出祖德化。四子士杰之十八世孙德山赘居大石脚。六子士范之子五叔出祖同安洪塘。八子士灼传至十世元升居凤池,又析泉邑南门富美。九子士昂生子二,长子萼传九世大渴、小渴分居德化。次子大蕙生子二,长开会传仓口派,开会十五世孙朝、有朝万移居台北;次子开曾传下厅派,即庵布叔派。十八世孝拿移居瑞典。五世立公生子六,长子士默传三房长赏伯派,次子士缄传三房二,士缄之三子梓,梓传九世分二支,世嘉传厅仔前,世增传厅仔后。十世分街尾、三落、磨房。士缄四子大椿传至十一世高吟,后传祖厝、后落、七祧、云渊。三落孝樟移台,二落布袋公移台。三子士静传树脚派。另立公六子士恭之后分涂门街、洛阳桥边、黄塘南坑山。五世丞之孙大器分居南安松根桥,大萃传狮铃脚和芳露后,至十七世李昭璜居菲地。五世至公传今五房,至之三子士洁之子森析居港前、东店。四世国兴之后凤珠移蚶江后厅,国氆之后惟同移蚶江水头。五世盛公传凤池六房。二世子用生子三,曰瑛奴、十一观、十二观。瑛奴传今大厝内,十一观传石狮港边下房、姑嫂塔、内坑、曾坑、加曾寨、大仑等李。十一观三子守斋之次子名逊传洋宅、英林内厝、港边下房,三子名恬移莆阳后至元茂徙平潭后田、浙江三沙南澳、平潭草寨。瑛奴派下大厝应顺公之裔昭明居平潭,后定居莆田涵江,十六世孙佛和十七世昭墙移台湾,十八世大头居新加坡,十九世悌凹居菲岛。二世子玉公生子枳哲,传至七世汉公,传子泰、景、骥三人移居南安,(现查无派系)。池店(凤池)李是晋江最大李氏聚居地,人口5600人。池店昭穆与洋埭相同,现传25世。名人有三世李五(英),字俊毓,富甲一方,重修洛阳桥。有明代兵部给事中,赐一品冠服,七日权君的李贯。(李澄波、李悌仁、李法永供稿)
罗山山仔之一世祖习为公。池店之祖景贤公为山仔习公的二兄。池店开基于1329年,山仔开基应比池店迟10多年,因池店景贤入池店时,习为公年仅17岁。习为生子四,曰坚恪、白添成、曰(未详)、曰阙侯十九泰致政。坚恪生逸斋、诚斋、坦斋、贰斋。五世毅斋、敦斋。七世逸吾,恩授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正堂。九世尚轩,以上属长房。二房添成,添成生秉观。四世勤斋。五世顺厚。六世志学、志读、南榕、南亩。七世未详。八世次蓬,九世南桥。三房二世名讳未详。三世未详。四世建斋、守庭、静斋。七世静轩。至八世立斋(诰受修职郎,冠带荣身)。四房堀透公,曰十九致政泰公。传至今已24世。全村人口2580人。字行从十世起是“朝更培道成,国士秉正茗,纯得寿昌荣,陛庆振家声。”其裔分衍罗山洋柄、内塘、大布林、池店古福、安海下洪、前蔡、泉州浮桥竹脚等村。山雅李氏宗祠楹联:“陇西衍派宗声远;仙境开基世译长。”(李明聪提供资料)
五、内透李。内透李(青阳)又分顶下李,顶李称古李,肇基祖李木斋由永春迁至青阳翠山居住,有“三十六”天井的故居遗址。祠堂楹联是:“玉堂勋卿皆尚世;青阳古李是吾家”。字行从十三世起是:“延晟熙克,承式亦振,谋贻孙子,诗礼家昌,永其继世。”顶李分居普照211人,罗山内塘几百人。
内透下李,即称内台李,始祖默斋公于元季避乱从永春入翠山居住,至今人口500人。传至十一世近古公于崇祯三年中庚午举人,辛未进士,受大理寺评事,任浙江恤刑,后擢升山东巡按兼监军,皇帝赐匾:“霖雨澄清”。宗祠楹联:“子孙萃一堂序昭序穆,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字行:“文元有兆,嗣世其昌,懋汝令德,祖德戴长,先哲启天,毓俊培贤,增荣振福,宏基延年。”
由本支分居地有:南安田芷,安海塔脚西门,永和内厝,(以上二至三世分支),又分塘市,内坑、宅内、岐山、官桥珍香、马甲李、钱头李、泉州棋盘围、莲屿尾头、南安前寮、林兜、同安后拢、塔埔、晋江下庄、安海丙店、同安顶埔、田坂下、下欧坑、店仔顶、店仔下,后炳同美等处。(李文喜提供资料)
六、石圳李姓。其始祖源自安徽省砀山县,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李乐泉由福州迁至石圳卜居,又携眷回籍,其子李望山留居为石圳之始祖。望山字义举,生子四?熏曰静翁、安翕、虑翁、得翁。静翁生端凤,端凤生子三,元章出祖南安雷厝坑(居地待查),元明传下厝本里,元璧分支营顶、竿头、顶厝、前头。元璧生子二,曰希雅、曰希拱。希雅为顶厝竿头之祖。希拱生子二,曰日中、曰日进。日中为营顶之祖,日进为前头之祖。(营顶属静翁祖居地)以上均称长房。石圳李从二世起分四房,至今人口3000人。由石圳分居的有:深沪镇南春、科任、运伙村,金井镇之莲厝、南沙岗(南江村)。南江李氏始祖号南山公,同属乐泉派下,字辈亦相同。
石圳李氏从二世起的字辈是:“璀璨图书府,珪璋礼义家。”十二世再续讳行:“倬彼云议,昭回于天,维清缉熙,迄用康年。”再续字行:“各敬尔仪,聿修厥德,长发其祥,子孙千亿。”石圳李氏宗祠楹联:“自周以来仙道祖;从唐开始帝王家。”“周成仙唐称帝三仟年皇猷黻黼;居石圳卜砀山亿万世国器珪璋”。石圳八世璋敦茂,字世春,任大明隆庆特授福建陆军总兵加左都督。在清朝康熙年间有特授福建提督门标管理戎旗领旗参将李仲允,树匾“总戎”一块。(李昭族、李金定提供资料)
(七)安海李姓。其始祖九承事,约于南宋绍兴年间肇基安海(据庄头李氏族谱记载)。九承事生君立,君立生邦与,邦与生亨,亨生钦(即承务郎),承务生应午、应斗、梦庚三子。应午生有子、成子、正子、方子、明子五人。七世有子生振祖。八世振祖生子四:曰天赐、天佑、、。九世天赐、天佑分居泉城,分居鸟州,分居东石 湖人(现人口900人)。七世正子生仕世。仕世生必明、必得。必明分居林柄,必得赘南安欧田。七世方子生令闻、令海。令闻仍居安海,令海分居漳州。八世令闻生子三,长彦亭仍居安海,次彦俊分居潮州,三彦中居庄头。彦中生子五,长骥生子致斋,致斋为庄头文祖,次孟生分支潮坑,三晚生分居广东,四尾得未详,五添生分上路。庄头开基于洪武末期,距今610年。人口1000人。
现居安海李姓人数不多,由安海李分居的李姓字行大部分相同、即:书香绳祖武,德业贻孙谋,友让承先哲,谦恭望我诗,尚贤成诲美,奕庆清修,纲常昭穆远,宗派溯源流。庄头李家庙联是:“螯海波涛欣浩荡;岱山峻峭仰弥高。”“陇西望族山川瑞;庄里弘宗世代昌。”安海东厝家庙分支的均树匾三块,即“明经”、“进士”、“文魁”。“明经”是指宋浙江安抚帅千承务郎子恭名钦。“进士”是宋淳佑戊戌科中式第十名李应午。“文魁”是指宋迪功郎,任招讨使司千李有子。

⑤ 关于流浪猫的研究报告,格式要求是五年级下册的《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研究报告》那种的

李姓之源: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狱官之长,曰大理,其裔以先人官名为姓,始有理氏。皋陶子伯益,舜帝赐姓赢。皋陶着母不着父,实少昊后也。但皋陶裔孙中有理利贞,曾避商纣之乱于伊虚,食木籽“李子”而得生,故改理为李。理利贞娶和氏,是为李氏一世祖。黄帝五十四世,李利贞十世孙中有道教元祖李耳名聃“老子”问世。李耳子宗公,数传至秦御史大夫李昙公,其生子四,曰崇、曰办、曰昭、曰玑。崇公任陇西太守,为陇西始祖。至唐高祖李渊公,是为李利贞五十九世孙,其统一中国,为皇帝。功臣中有张徐安官胡杜郭宏等姓及外族阿铁氏、阿布氏、会利氏等均改姓李,故李姓成了大姓。但唐以后只有陇西李为正统正宗。
李姓入闽早期的有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李元祥,其后裔分居于南安、沙县、永春等地。后来有李渊之弟李海的十世孙李火德和五代时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李氏军民等。李姓为晋江大姓,故迁居晋江年代不一,分布范围广阔,郡望为陇西。
一、竹树下李姓。竹树下始祖弘弼,系唐王李元祥公之十二世孙,陇西固始人,唐僖宗时,仕至大参军之职,入闽时官途未暇,择居泉城台魁里。弘弼生子三,长义彬居台魁里,次义延居南安三都娘妈桥,三义德分支安溪龙涓乡。义彬生九承事。竹树下李姓尊九承事公为肇基祖。至十三世竹逸公,竹逸系李氏起家祖,世称凤竹李氏祠堂公。竹逸子四:曰逸耕、曰拙逸、曰钝庵、曰学士公。此称四房各支之祖。其中三房钝庵公传裔最多,即现竹树下2100人。自竹逸公传至八世后子孙分支南同二邑。六承事公始由竹林埔迁来凤竹乡,称“自唐世家”。宋绍兴六年,三承事公之五世孙李密、李国表昆仲筑堙浦埭,建六徒门,其水源上接九十九溪,下溉七十二埭。祠堂楹联曰:“自唐入闽陇西派,由宋改堂绍兴年。”凤竹李氏合族字行是:“锡元晋霆朝,清玉献辉光。”从卅三世起再续讳行是:“恭敬惠义允,宜诒谋燕翼。”字行是“诗礼文学可,希克昌吾宗。”
从凤竹分支的有南同二邑、福清、南安、仙游县、外州新村、新门璇仔树脚、泉州涂门外帮尾村,后又析石狮育化。长房多当斋公分支泉州浮桥街斋。长房一支分南安官桥、厦门同安角尾墩尾社。三房筠溪子孙多官者居四川、广东。四房分支厦门再分台湾淡水,及磁灶前埔、福州大桥头、南安石龟头新宅、江南镇郊外曾林。此外尚有派居南安金鸡桥麻山、崎后、果园、石碑后茂下村、泉州竹仔街,南安石井院前。南安溪仔尾莲田李献分居,分南安的尚有官桥舍下李、吕村后、后山村。分支晋江的尚有安海灵水邻乡西门,后岭、五岭,杏山内厝等地。(李马星提供资料)
二、浯潭李姓。池店浯潭李氏,2000多人,因族谱被焚,由李志炎先生回忆讲述而记之。其龙潭李姓始祖蟾公,系元祥公之三子〈同永安坑源江王祠分支〉,初住德化英山,娶欧妈,至十三世蟾公之子开基浯潭,时在宋绍兴年间。传至十八世即浯潭六世祖司理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兼太子太傅,后太子登基,恩封相爵。故浯潭灯号为“六世科第”。司理公生子四,长传大厝下房,次传店仔房,三因娶妣亭店后坑女故称后坑房,四子出承江姓母舅。至明代有“伯侄蝉联进士”。分支有:浙江苍南、马口站、大坑内三处之李,福州龙潭街,南安金鸡四甲,南安八尺岭脚李,晋江磁灶霞美下灶李……
龙潭李氏家庙楹联:“支分唐室江王嗣,派衍皇源龙凤孙”。十九世始昭穆是:“元侯伯子,尔维克钦,继志永锡、祖泽绵长、修其孝悌、教予诗书、贻谋燕翼、丕振家声。”
(李志炎提供资料)
三、新店李姓。据新店李氏家谱详载其一世始祖义济公生宋景定庚申年〈1260〉,时元兵南下,宋德佑乙亥〈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之时,适十六弱冠之龄。后文天祥、陆文龙等遇难,义济风华正茂,不愿出仕元朝为官,只身结庐雁山之阳,以酿酤为业,娶王氏,夫妻两人隐居埋名开酒店。义济生子三:长宣义,次希靖,三希泰。至六世后称雁东房始祖,后称雁西房始祖。七世汝嘉,字士美,号菊泉,中进士并重修新店家谱,次子汝升,字士进。汝升子中举人。
雁西房公生子三,曰思敬,曰思向,曰思忠。四世思敬之孙旋儿迁居南安东坂。五世忠亨,号筠轩,赠吏部文选郎。五世丹诏娶洪氏居屿头。六世钦让,号和庵,进士及第。六世信公,字钦信,号伟斋,中举人,知茂名县。现新店李姓5560多人。
从新店迁往德化盖德乡的尚有七世昊公之五子伦公。雁西房一支析永春东平镇五斗垅,一支析漳州,一支析林口,一支析石狮下杨林李,一支析灵水曾林,一支析仙石看西李。
新店李家祠堂楹联是“宗倚晋水家声远,祠立雁山世泽长”。“籍占元朝派出银同仙店里,名登郡志世居晋水雁山锡”。新店李氏百世周复字行是:“义希伯克孔,钦汝材耿尧,镜洪彬炳墀,锡浚树辉增,銮汪植焕型,铨译标烜坦,铿清楷炽城,金语权坤,铁源桢在,锦泉樟熠臻,银渊杯圣,铜派本炎基,铭济朴灿境,钧鸿梭塔,锋泰松坡,锐永梅烨疆,钰淳根燧至,镇润枝燎坚,锶温杰灵地,钴法榜煌堂。”(李天得提供资料)
四、洋埭、池店、罗山山仔李姓。龙岱、凤池、山仔三昆仲系李某公之子,李某公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之铨部李着流派,于唐光启二年同王潮王审知三昆仲入闽,先居泉州后徙南安三入莆阳黄石家居。间数世,约八世祖自莆入泉廿九都,长子居龙岱(现名洋埭),次子居凤池(现池店),三子居罗山山仔。现分三支记叙。
洋埭李原族谱已毁,故一世祖名讳尽失。现洋埭李姓已传25世,现人口2362人。从六世起字行:“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祠堂楹联:“龙蟠腾云舞彩凤,岱山隐露澄玉池。”“派衍陇西龙岱称圣地,支蕃莆黄前社立宗基。””洋埭李匾额有:“玉堂青琐”“册封使者”是大明弘治壬戌进士,兵部给事,赐一品服,充占城正使李贯公。“进士”即大明嘉靖辛酉举人,乙丑进士,江浦知县,常州同知,简州知州,大澜李公。“武魁”清光绪丁亥武举人开声李公。由洋埭长房分支外地无详载。
池店李氏始祖景贤,为凤池肇基祖,三兄弟居二,子五,曰子寿、曰子山、曰子贵、曰子用、曰子玉。二世子寿传今外店房,清初析居泉州新门外浮桥,称竹笋李。子山生子二,曰添、曰卢治。添传至八世绍公,于明万历年间徙南安二都后坑。子贵生子五,曰观、曰仁、曰信、曰肄、曰英。三世观传顶洪派,信徙南安三十都榕桥、云台开化洞。肄生子三、曰瓛、曰璠、曰珣。凤池称瓛为长房、璠为二房,珣为三房。长房六世乔吾因倭乱嘉靖年间迁广东潮州纸料街,又一支徙双沟。二房一世一支析湮浦,一支徙谢厝街,,三房出祖东石潘径、小浯塘。三世英(李五)生琪、璘、瑄。四世琪徙乌墩,后分潘山、菜州、浮桥。四世璘传松树头,璘子十人,因逢难,十子均外逃,后仅留九子希岳归。希岳传至十四世伯畴徙台湾艋。璘长子岩之后腾蛟任职广东惠州而居。四世瑄生子六,曰正、曰旦、曰立、曰丞、曰至、曰盛。正和至徙城西万厚铺井亭,后重回龙岱发祥地。五世旦生子九,长子士绚,生子大法、大谟。士绚任广西苍梧博白正堂。大谟传今二房店仔内,后分泉邑庄府巷、隐居桥、石狮、安溪。三子士亮传至九世万二出祖德化。四子士杰之十八世孙德山赘居大石脚。六子士范之子五叔出祖同安洪塘。八子士灼传至十世元升居凤池,又析泉邑南门富美。九子士昂生子二,长子萼传九世大渴、小渴分居德化。次子大蕙生子二,长开会传仓口派,开会十五世孙朝、有朝万移居台北;次子开曾传下厅派,即庵布叔派。十八世孝拿移居瑞典。五世立公生子六,长子士默传三房长赏伯派,次子士缄传三房二,士缄之三子梓,梓传九世分二支,世嘉传厅仔前,世增传厅仔后。十世分街尾、三落、磨房。士缄四子大椿传至十一世高吟,后传祖厝、后落、七祧、云渊。三落孝樟移台,二落布袋公移台。三子士静传树脚派。另立公六子士恭之后分涂门街、洛阳桥边、黄塘南坑山。五世丞之孙大器分居南安松根桥,大萃传狮铃脚和芳露后,至十七世李昭璜居菲地。五世至公传今五房,至之三子士洁之子森析居港前、东店。四世国兴之后凤珠移蚶江后厅,国氆之后惟同移蚶江水头。五世盛公传凤池六房。二世子用生子三,曰瑛奴、十一观、十二观。瑛奴传今大厝内,十一观传石狮港边下房、姑嫂塔、内坑、曾坑、加曾寨、大仑等李。十一观三子守斋之次子名逊传洋宅、英林内厝、港边下房,三子名恬移莆阳后至元茂徙平潭后田、浙江三沙南澳、平潭草寨。瑛奴派下大厝应顺公之裔昭明居平潭,后定居莆田涵江,十六世孙佛和十七世昭墙移台湾,十八世大头居新加坡,十九世悌凹居菲岛。二世子玉公生子枳哲,传至七世汉公,传子泰、景、骥三人移居南安,(现查无派系)。池店(凤池)李是晋江最大李氏聚居地,人口5600人。池店昭穆与洋埭相同,现传25世。名人有三世李五(英),字俊毓,富甲一方,重修洛阳桥。有明代兵部给事中,赐一品冠服,七日权君的李贯。(李澄波、李悌仁、李法永供稿)
罗山山仔之一世祖习为公。池店之祖景贤公为山仔习公的二兄。池店开基于1329年,山仔开基应比池店迟10多年,因池店景贤入池店时,习为公年仅17岁。习为生子四,曰坚恪、白添成、曰(未详)、曰阙侯十九泰致政。坚恪生逸斋、诚斋、坦斋、贰斋。五世毅斋、敦斋。七世逸吾,恩授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正堂。九世尚轩,以上属长房。二房添成,添成生秉观。四世勤斋。五世顺厚。六世志学、志读、南榕、南亩。七世未详。八世次蓬,九世南桥。三房二世名讳未详。三世未详。四世建斋、守庭、静斋。七世静轩。至八世立斋(诰受修职郎,冠带荣身)。四房堀透公,曰十九致政泰公。传至今已24世。全村人口2580人。字行从十世起是“朝更培道成,国士秉正茗,纯得寿昌荣,陛庆振家声。”其裔分衍罗山洋柄、内塘、大布林、池店古福、安海下洪、前蔡、泉州浮桥竹脚等村。山雅李氏宗祠楹联:“陇西衍派宗声远;仙境开基世译长。”(李明聪提供资料)
五、内透李。内透李(青阳)又分顶下李,顶李称古李,肇基祖李木斋由永春迁至青阳翠山居住,有“三十六”天井的故居遗址。祠堂楹联是:“玉堂勋卿皆尚世;青阳古李是吾家”。字行从十三世起是:“延晟熙克,承式亦振,谋贻孙子,诗礼家昌,永其继世。”顶李分居普照211人,罗山内塘几百人。
内透下李,即称内台李,始祖默斋公于元季避乱从永春入翠山居住,至今人口500人。传至十一世近古公于崇祯三年中庚午举人,辛未进士,受大理寺评事,任浙江恤刑,后擢升山东巡按兼监军,皇帝赐匾:“霖雨澄清”。宗祠楹联:“子孙萃一堂序昭序穆,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字行:“文元有兆,嗣世其昌,懋汝令德,祖德戴长,先哲启天,毓俊培贤,增荣振福,宏基延年。”
由本支分居地有:南安田芷,安海塔脚西门,永和内厝,(以上二至三世分支),又分塘市,内坑、宅内、岐山、官桥珍香、马甲李、钱头李、泉州棋盘围、莲屿尾头、南安前寮、林兜、同安后拢、塔埔、晋江下庄、安海丙店、同安顶埔、田坂下、下欧坑、店仔顶、店仔下,后炳同美等处。(李文喜提供资料)
六、石圳李姓。其始祖源自安徽省砀山县,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李乐泉由福州迁至石圳卜居,又携眷回籍,其子李望山留居为石圳之始祖。望山字义举,生子四?熏曰静翁、安翕、虑翁、得翁。静翁生端凤,端凤生子三,元章出祖南安雷厝坑(居地待查),元明传下厝本里,元璧分支营顶、竿头、顶厝、前头。元璧生子二,曰希雅、曰希拱。希雅为顶厝竿头之祖。希拱生子二,曰日中、曰日进。日中为营顶之祖,日进为前头之祖。(营顶属静翁祖居地)以上均称长房。石圳李从二世起分四房,至今人口3000人。由石圳分居的有:深沪镇南春、科任、运伙村,金井镇之莲厝、南沙岗(南江村)。南江李氏始祖号南山公,同属乐泉派下,字辈亦相同。
石圳李氏从二世起的字辈是:“璀璨图书府,珪璋礼义家。”十二世再续讳行:“倬彼云议,昭回于天,维清缉熙,迄用康年。”再续字行:“各敬尔仪,聿修厥德,长发其祥,子孙千亿。”石圳李氏宗祠楹联:“自周以来仙道祖;从唐开始帝王家。”“周成仙唐称帝三仟年皇猷黻黼;居石圳卜砀山亿万世国器珪璋”。石圳八世璋敦茂,字世春,任大明隆庆特授福建陆军总兵加左都督。在清朝康熙年间有特授福建提督门标管理戎旗领旗参将李仲允,树匾“总戎”一块。(李昭族、李金定提供资料)
(七)安海李姓。其始祖九承事,约于南宋绍兴年间肇基安海(据庄头李氏族谱记载)。九承事生君立,君立生邦与,邦与生亨,亨生钦(即承务郎),承务生应午、应斗、梦庚三子。应午生有子、成子、正子、方子、明子五人。七世有子生振祖。八世振祖生子四:曰天赐、天佑、、。九世天赐、天佑分居泉城,分居鸟州,分居东石 湖人(现人口900人)。七世正子生仕世。仕世生必明、必得。必明分居林柄,必得赘南安欧田。七世方子生令闻、令海。令闻仍居安海,令海分居漳州。八世令闻生子三,长彦亭仍居安海,次彦俊分居潮州,三彦中居庄头。彦中生子五,长骥生子致斋,致斋为庄头文祖,次孟生分支潮坑,三晚生分居广东,四尾得未详,五添生分上路。庄头开基于洪武末期,距今610年。人口1000人。
现居安海李姓人数不多,由安海李分居的李姓字行大部分相同、即:书香绳祖武,德业贻孙谋,友让承先哲,谦恭望我诗,尚贤成诲美,奕庆清修,纲常昭穆远,宗派溯源流。庄头李家庙联是:“螯海波涛欣浩荡;岱山峻峭仰弥高。”“陇西望族山川瑞;庄里弘宗世代昌。”安海东厝家庙分支的均树匾三块,即“明经”、“进士”、“文魁”。“明经”是指宋浙江安抚帅千承务郎子恭名钦。“进士”是宋淳佑戊戌科中式第十名李应午。“文魁”是指宋迪功郎,任招讨使司千李有子

⑥ 李姓的研究报告150字

李姓之源: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狱官之长,曰大理,其裔以先人官名为姓,始有理氏。皋陶子伯益,舜帝赐姓赢。皋陶着母不着父,实少昊后也。但皋陶裔孙中有理利贞,曾避商纣之乱于伊虚,食木籽“李子”而得生,故改理为李。理利贞娶和氏,是为李氏一世祖。黄帝五十四世,李利贞十世孙中有道教元祖李耳名聃“老子”问世。李耳子宗公,数传至秦御史大夫李昙公,其生子四,曰崇、曰办、曰昭、曰玑。崇公任陇西太守,为陇西始祖。至唐高祖李渊公,是为李利贞五十九世孙,其统一中国,为皇帝。功臣中有张徐安官胡杜郭宏等姓及外族阿铁氏、阿布氏、会利氏等均改姓李,故李姓成了大姓。但唐以后只有陇西李为正统正宗。
李姓入闽早期的有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李元祥,其后裔分居于南安、沙县、永春等地。后来有李渊之弟李海的十世孙李火德和五代时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李氏军民等。李姓为晋江大姓,故迁居晋江年代不一,分布范围广阔,郡望为陇西。
一、竹树下李姓。竹树下始祖弘弼,系唐王李元祥公之十二世孙,陇西固始人,唐僖宗时,仕至大参军之职,入闽时官途未暇,择居泉城台魁里。弘弼生子三,长义彬居台魁里,次义延居南安三都娘妈桥,三义德分支安溪龙涓乡。义彬生九承事。竹树下李姓尊九承事公为肇基祖。至十三世竹逸公,竹逸系李氏起家祖,世称凤竹李氏祠堂公。竹逸子四:曰逸耕、曰拙逸、曰钝庵、曰学士公。此称四房各支之祖。其中三房钝庵公传裔最多,即现竹树下2100人。自竹逸公传至八世后子孙分支南同二邑。六承事公始由竹林埔迁来凤竹乡,称“自唐世家”。宋绍兴六年,三承事公之五世孙李密、李国表昆仲筑堙浦埭,建六徒门,其水源上接九十九溪,下溉七十二埭。祠堂楹联曰:“自唐入闽陇西派,由宋改堂绍兴年。”凤竹李氏合族字行是:“锡元晋霆朝,清玉献辉光。”从卅三世起再续讳行是:“恭敬惠义允,宜诒谋燕翼。”字行是“诗礼文学可,希克昌吾宗。”
从凤竹分支的有南同二邑、福清、南安、仙游县、外州新村、新门璇仔树脚、泉州涂门外帮尾村,后又析石狮育化。长房多当斋公分支泉州浮桥街斋。长房一支分南安官桥、厦门同安角尾墩尾社。三房筠溪子孙多官者居四川、广东。四房分支厦门再分台湾淡水,及磁灶前埔、福州大桥头、南安石龟头新宅、江南镇郊外曾林。此外尚有派居南安金鸡桥麻山、崎后、果园、石碑后茂下村、泉州竹仔街,南安石井院前。南安溪仔尾莲田李献分居,分南安的尚有官桥舍下李、吕村后、后山村。分支晋江的尚有安海灵水邻乡西门,后岭、五岭,杏山内厝等地。(李马星提供资料)
二、浯潭李姓。池店浯潭李氏,2000多人,因族谱被焚,由李志炎先生回忆讲述而记之。其龙潭李姓始祖蟾公,系元祥公之三子〈同永安坑源江王祠分支〉,初住德化英山,娶欧妈,至十三世蟾公之子开基浯潭,时在宋绍兴年间。传至十八世即浯潭六世祖司理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兼太子太傅,后太子登基,恩封相爵。故浯潭灯号为“六世科第”。司理公生子四,长传大厝下房,次传店仔房,三因娶妣亭店后坑女故称后坑房,四子出承江姓母舅。至明代有“伯侄蝉联进士”。分支有:浙江苍南、马口站、大坑内三处之李,福州龙潭街,南安金鸡四甲,南安八尺岭脚李,晋江磁灶霞美下灶李……
龙潭李氏家庙楹联:“支分唐室江王嗣,派衍皇源龙凤孙”。十九世始昭穆是:“元侯伯子,尔维克钦,继志永锡、祖泽绵长、修其孝悌、教予诗书、贻谋燕翼、丕振家声。”
(李志炎提供资料)
三、新店李姓。据新店李氏家谱详载其一世始祖义济公生宋景定庚申年〈1260〉,时元兵南下,宋德佑乙亥〈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之时,适十六弱冠之龄。后文天祥、陆文龙等遇难,义济风华正茂,不愿出仕元朝为官,只身结庐雁山之阳,以酿酤为业,娶王氏,夫妻两人隐居埋名开酒店。义济生子三:长宣义,次希靖,三希泰。至六世后称雁东房始祖,后称雁西房始祖。七世汝嘉,字士美,号菊泉,中进士并重修新店家谱,次子汝升,字士进。汝升子中举人。
雁西房公生子三,曰思敬,曰思向,曰思忠。四世思敬之孙旋儿迁居南安东坂。五世忠亨,号筠轩,赠吏部文选郎。五世丹诏娶洪氏居屿头。六世钦让,号和庵,进士及第。六世信公,字钦信,号伟斋,中举人,知茂名县。现新店李姓5560多人。
从新店迁往德化盖德乡的尚有七世昊公之五子伦公。雁西房一支析永春东平镇五斗垅,一支析漳州,一支析林口,一支析石狮下杨林李,一支析灵水曾林,一支析仙石看西李。
新店李家祠堂楹联是“宗倚晋水家声远,祠立雁山世泽长”。“籍占元朝派出银同仙店里,名登郡志世居晋水雁山锡”。新店李氏百世周复字行是:“义希伯克孔,钦汝材耿尧,镜洪彬炳墀,锡浚树辉增,銮汪植焕型,铨译标烜坦,铿清楷炽城,金语权坤,铁源桢在,锦泉樟熠臻,银渊杯圣,铜派本炎基,铭济朴灿境,钧鸿梭塔,锋泰松坡,锐永梅烨疆,钰淳根燧至,镇润枝燎坚,锶温杰灵地,钴法榜煌堂。”(李天得提供资料)
四、洋埭、池店、罗山山仔李姓。龙岱、凤池、山仔三昆仲系李某公之子,李某公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之铨部李着流派,于唐光启二年同王潮王审知三昆仲入闽,先居泉州后徙南安三入莆阳黄石家居。间数世,约八世祖自莆入泉廿九都,长子居龙岱(现名洋埭),次子居凤池(现池店),三子居罗山山仔。现分三支记叙。
洋埭李原族谱已毁,故一世祖名讳尽失。现洋埭李姓已传25世,现人口2362人。从六世起字行:“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祠堂楹联:“龙蟠腾云舞彩凤,岱山隐露澄玉池。”“派衍陇西龙岱称圣地,支蕃莆黄前社立宗基。””洋埭李匾额有:“玉堂青琐”“册封使者”是大明弘治壬戌进士,兵部给事,赐一品服,充占城正使李贯公。“进士”即大明嘉靖辛酉举人,乙丑进士,江浦知县,常州同知,简州知州,大澜李公。“武魁”清光绪丁亥武举人开声李公。由洋埭长房分支外地无详载。
池店李氏始祖景贤,为凤池肇基祖,三兄弟居二,子五,曰子寿、曰子山、曰子贵、曰子用、曰子玉。二世子寿传今外店房,清初析居泉州新门外浮桥,称竹笋李。子山生子二,曰添、曰卢治。添传至八世绍公,于明万历年间徙南安二都后坑。子贵生子五,曰观、曰仁、曰信、曰肄、曰英。三世观传顶洪派,信徙南安三十都榕桥、云台开化洞。肄生子三、曰瓛、曰璠、曰珣。凤池称瓛为长房、璠为二房,珣为三房。长房六世乔吾因倭乱嘉靖年间迁广东潮州纸料街,又一支徙双沟。二房一世一支析湮浦,一支徙谢厝街,,三房出祖东石潘径、小浯塘。三世英(李五)生琪、璘、瑄。四世琪徙乌墩,后分潘山、菜州、浮桥。四世璘传松树头,璘子十人,因逢难,十子均外逃,后仅留九子希岳归。希岳传至十四世伯畴徙台湾艋。璘长子岩之后腾蛟任职广东惠州而居。四世瑄生子六,曰正、曰旦、曰立、曰丞、曰至、曰盛。正和至徙城西万厚铺井亭,后重回龙岱发祥地。五世旦生子九,长子士绚,生子大法、大谟。士绚任广西苍梧博白正堂。大谟传今二房店仔内,后分泉邑庄府巷、隐居桥、石狮、安溪。三子士亮传至九世万二出祖德化。四子士杰之十八世孙德山赘居大石脚。六子士范之子五叔出祖同安洪塘。八子士灼传至十世元升居凤池,又析泉邑南门富美。九子士昂生子二,长子萼传九世大渴、小渴分居德化。次子大蕙生子二,长开会传仓口派,开会十五世孙朝、有朝万移居台北;次子开曾传下厅派,即庵布叔派。十八世孝拿移居瑞典。五世立公生子六,长子士默传三房长赏伯派,次子士缄传三房二,士缄之三子梓,梓传九世分二支,世嘉传厅仔前,世增传厅仔后。十世分街尾、三落、磨房。士缄四子大椿传至十一世高吟,后传祖厝、后落、七祧、云渊。三落孝樟移台,二落布袋公移台。三子士静传树脚派。另立公六子士恭之后分涂门街、洛阳桥边、黄塘南坑山。五世丞之孙大器分居南安松根桥,大萃传狮铃脚和芳露后,至十七世李昭璜居菲地。五世至公传今五房,至之三子士洁之子森析居港前、东店。四世国兴之后凤珠移蚶江后厅,国氆之后惟同移蚶江水头。五世盛公传凤池六房。二世子用生子三,曰瑛奴、十一观、十二观。瑛奴传今大厝内,十一观传石狮港边下房、姑嫂塔、内坑、曾坑、加曾寨、大仑等李。十一观三子守斋之次子名逊传洋宅、英林内厝、港边下房,三子名恬移莆阳后至元茂徙平潭后田、浙江三沙南澳、平潭草寨。瑛奴派下大厝应顺公之裔昭明居平潭,后定居莆田涵江,十六世孙佛和十七世昭墙移台湾,十八世大头居新加坡,十九世悌凹居菲岛。二世子玉公生子枳哲,传至七世汉公,传子泰、景、骥三人移居南安,(现查无派系)。池店(凤池)李是晋江最大李氏聚居地,人口5600人。池店昭穆与洋埭相同,现传25世。名人有三世李五(英),字俊毓,富甲一方,重修洛阳桥。有明代兵部给事中,赐一品冠服,七日权君的李贯。(李澄波、李悌仁、李法永供稿)
罗山山仔之一世祖习为公。池店之祖景贤公为山仔习公的二兄。池店开基于1329年,山仔开基应比池店迟10多年,因池店景贤入池店时,习为公年仅17岁。习为生子四,曰坚恪、白添成、曰(未详)、曰阙侯十九泰致政。坚恪生逸斋、诚斋、坦斋、贰斋。五世毅斋、敦斋。七世逸吾,恩授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正堂。九世尚轩,以上属长房。二房添成,添成生秉观。四世勤斋。五世顺厚。六世志学、志读、南榕、南亩。七世未详。八世次蓬,九世南桥。三房二世名讳未详。三世未详。四世建斋、守庭、静斋。七世静轩。至八世立斋(诰受修职郎,冠带荣身)。四房堀透公,曰十九致政泰公。传至今已24世。全村人口2580人。字行从十世起是“朝更培道成,国士秉正茗,纯得寿昌荣,陛庆振家声。”其裔分衍罗山洋柄、内塘、大布林、池店古福、安海下洪、前蔡、泉州浮桥竹脚等村。山雅李氏宗祠楹联:“陇西衍派宗声远;仙境开基世译长。”(李明聪提供资料)
五、内透李。内透李(青阳)又分顶下李,顶李称古李,肇基祖李木斋由永春迁至青阳翠山居住,有“三十六”天井的故居遗址。祠堂楹联是:“玉堂勋卿皆尚世;青阳古李是吾家”。字行从十三世起是:“延晟熙克,承式亦振,谋贻孙子,诗礼家昌,永其继世。”顶李分居普照211人,罗山内塘几百人。
内透下李,即称内台李,始祖默斋公于元季避乱从永春入翠山居住,至今人口500人。传至十一世近古公于崇祯三年中庚午举人,辛未进士,受大理寺评事,任浙江恤刑,后擢升山东巡按兼监军,皇帝赐匾:“霖雨澄清”。宗祠楹联:“子孙萃一堂序昭序穆,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字行:“文元有兆,嗣世其昌,懋汝令德,祖德戴长,先哲启天,毓俊培贤,增荣振福,宏基延年。”
由本支分居地有:南安田芷,安海塔脚西门,永和内厝,(以上二至三世分支),又分塘市,内坑、宅内、岐山、官桥珍香、马甲李、钱头李、泉州棋盘围、莲屿尾头、南安前寮、林兜、同安后拢、塔埔、晋江下庄、安海丙店、同安顶埔、田坂下、下欧坑、店仔顶、店仔下,后炳同美等处。(李文喜提供资料)
六、石圳李姓。其始祖源自安徽省砀山县,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李乐泉由福州迁至石圳卜居,又携眷回籍,其子李望山留居为石圳之始祖。望山字义举,生子四?熏曰静翁、安翕、虑翁、得翁。静翁生端凤,端凤生子三,元章出祖南安雷厝坑(居地待查),元明传下厝本里,元璧分支营顶、竿头、顶厝、前头。元璧生子二,曰希雅、曰希拱。希雅为顶厝竿头之祖。希拱生子二,曰日中、曰日进。日中为营顶之祖,日进为前头之祖。(营顶属静翁祖居地)以上均称长房。石圳李从二世起分四房,至今人口3000人。由石圳分居的有:深沪镇南春、科任、运伙村,金井镇之莲厝、南沙岗(南江村)。南江李氏始祖号南山公,同属乐泉派下,字辈亦相同。
石圳李氏从二世起的字辈是:“璀璨图书府,珪璋礼义家。”十二世再续讳行:“倬彼云议,昭回于天,维清缉熙,迄用康年。”再续字行:“各敬尔仪,聿修厥德,长发其祥,子孙千亿。”石圳李氏宗祠楹联:“自周以来仙道祖;从唐开始帝王家。”“周成仙唐称帝三仟年皇猷黻黼;居石圳卜砀山亿万世国器珪璋”。石圳八世璋敦茂,字世春,任大明隆庆特授福建陆军总兵加左都督。在清朝康熙年间有特授福建提督门标管理戎旗领旗参将李仲允,树匾“总戎”一块。(李昭族、李金定提供资料)
(七)安海李姓。其始祖九承事,约于南宋绍兴年间肇基安海(据庄头李氏族谱记载)。九承事生君立,君立生邦与,邦与生亨,亨生钦(即承务郎),承务生应午、应斗、梦庚三子。应午生有子、成子、正子、方子、明子五人。七世有子生振祖。八世振祖生子四:曰天赐、天佑、、。九世天赐、天佑分居泉城,分居鸟州,分居东石 湖人(现人口900人)。七世正子生仕世。仕世生必明、必得。必明分居林柄,必得赘南安欧田。七世方子生令闻、令海。令闻仍居安海,令海分居漳州。八世令闻生子三,长彦亭仍居安海,次彦俊分居潮州,三彦中居庄头。彦中生子五,长骥生子致斋,致斋为庄头文祖,次孟生分支潮坑,三晚生分居广东,四尾得未详,五添生分上路。庄头开基于洪武末期,距今610年。人口1000人。
现居安海李姓人数不多,由安海李分居的李姓字行大部分相同、即:书香绳祖武,德业贻孙谋,友让承先哲,谦恭望我诗,尚贤成诲美,奕庆清修,纲常昭穆远,宗派溯源流。庄头李家庙联是:“螯海波涛欣浩荡;岱山峻峭仰弥高。”“陇西望族山川瑞;庄里弘宗世代昌。”安海东厝家庙分支的均树匾三块,即“明经”、“进士”、“文魁”。“明经”是指宋浙江安抚帅千承务郎子恭名钦。“进士”是宋淳佑戊戌科中式第十名李应午。“文魁”是指宋迪功郎,任招讨使司千李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