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内十大鉴宝专家都是哪几位
沈珠 ----玉器鉴定专家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原主任助理,副研究馆员。专长为玉器鉴定。沈珠先生出身文物世家,自1975年起从事文物鉴定、征集、管理及相关工作,接触各类传世文物逾百万件。近年来在“春水玉”、玉带饰等方面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引起同行广泛关注。并在大量专业书刊中发表学术性论文。1986年,代表国家文物局在天津组织接受外贸移交160余万件文物,参加了清点、鉴定、评估工作的全过程。1980-1997期间,负责统筹全国特许文物出口工作,在征集文物工作期间参与征集文物5000余件,一些特别珍贵文物已经入藏国家博物馆。2007年在“全国博物馆专业人员玉器鉴定研修培训”,提出确有实效的教育培训模式,培训效果显着。杨峥 ----陶瓷、玉器鉴定专家1956年出生于北京,现任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资质资格认证中心副主任。从事文博工作30年,主要做文物征集和鉴定研究工作。着有《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主要研究瓷器、玉器。窦一民 ----玉器、铜佛、陶瓷鉴定专家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研究委员,文物保管处处长1980—2000 年:参加中心前身文物总店对四十万件各类文物的整理工作。1980—1982 年:参加8万件玉器的整理工作。1985—1988 年:参加十余万件陶瓷文物整理工作。1982—1990年:参加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山东玉器学习班,北京文物局举办的玉器中级班及国家文物局在南京举办的印章、织绣培训班。1998—2000 年:参加铜佛、玉器、陶瓷、杂项等文物的整理工作。1996 年:撰写《龙的轨迹》一文4000字。2000 年:主持并参与《简金集》《铜佛卷》《陶瓷卷》《玉器卷》编写工作。在书中担任责任副主编,前后共撰写文章、文字说明十余万字。2000—2001 年:授中心委派前往香港中艺协助文物商品征集、鉴定、定价、销售。2004年参加国家组织重点文物征集工作。参加数十起有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对文物鉴定组、海关、博物馆、文物商店及社会教学培训工作。杜卫民 ----陶瓷鉴定专家1992.7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到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工作至今。从事文物保管、征集、销售等工作。撰写有《瓷器鉴定与收藏》、《古玩存世量与价值评估》等专着。胡朝晖 ----陶瓷、中国字画鉴定专家现在就职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文物鉴定研究室。1994年9月-1997年8月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系古陶瓷鉴定专业,师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着名古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和清华大学教授、着名古陶瓷鉴定家叶喆民先生学习中国古陶瓷鉴定。考古学硕士,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从1997年9月至今从事中国古陶瓷、中国字画鉴定工作。从2008年至今根据平日工作见闻所写的《文物鉴定日记》在《文物天地》上已连载十三期。鉴定经历:2000年,受德国驻中国大使莫斯先生邀请,对他所收藏的中国清代瓷鼻烟壶进行鉴定。2005年春,受新加坡大华银行邀请,对大华银行所藏中国古陶瓷和中国绘画作品进行鉴定。B. 古董鉴定中心在哪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成立时间为1983年1月26日,在北京成立。国家有正规的古董鉴定机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成立时间为1983年1月26日,在北京成立。这是文化部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而设置的国家级文物鉴定机构。委员会共有委员五十四人,其中有钱币、青铜、陶瓷、玉石、竹木、书画碑帖、古籍版本等各类文物的鉴定专家。委员会有启功任主任委员,史树青、刘巨成任副主任委员。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是国家文物局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而设立的文物鉴定咨询机构。由国家文物局聘请文物、博物馆及相关行业着名专家学者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文物管理工作需要,对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等级进行鉴定和评价,为文物征集、保护、管理和执行有关文物保护法规提供依据。
(2)厦门哪里铜佛权威鉴定扩展阅读
定级标准
一级文物
1、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与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2、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
3、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代表性文物。
4、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以及有关着名起义领袖的代表性文物。
5、反映了中外友好往来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代表性文物。
6、反映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代表性文物。
7、反映历代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历代着名工匠的代表性文物。
8、反映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宗教信仰的具有特别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
9、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代表性的善本。
10、反映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重大事件和杰出领袖人物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的代表性文物。
11、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及其有关重大历史事件、领袖人物、着名烈士的代表性文物。
12、反映有关中国各党派、团体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爱国侨胞及社会知名人士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13、其他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外代表性文物。
二级文物
1、具有重要历史、科学价值或较高艺术价值,但在全国或本地区存量较多的文物。
2、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价值或一般艺术价值,但在全国或本地区存量较少的文物。
3、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某一个时代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较高艺术价值,但有某种缺陷的文物。
4、反映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对研究某一历史问题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5、反映某种文化类型和文化特征的、能说明某一历史问题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6、时代较晚,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一般,但经济价值较高的文物。
7、反映各地区、各民族的重要民俗文物。
8、反映历代着名艺术家或着名工匠的重要作品,一般艺术家的精品。
9、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善本。
10、其他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外文物。
三级文物
1、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全国或本地区存量较多的文物。
2、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某一时代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有某种缺陷的文物。
3、反映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对研究某一历史问题有一定价值的文物。
4、反映某种文化类型特征的某一区域性的非主要文物。
5、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俗文物。
6、反映某一历史时期艺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作品,或艺术、工艺水平较高,但损伤较重的作品。
7、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一定价值的善本。
8、其他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文物。
C. 如何鉴定金铜佛像
金铜佛像有青铜、黄铜、红铜和其他铜合金等,但不同时期的用铜是不一样的,元代以前的铜佛一般都用青铜,也有一些红铜制品,元代以后则出现了较多铜锌合金的黄铜及纯铜制作的所谓红铜佛像,而在青铜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称为金铜佛像,黄铜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我们在鉴定时,要注意不同的时期用铜是不同的。如同样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特别是干隆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和皇室对佛像的崇奉,这时造的佛像用材料特别好,所以干隆时期佛像一上手,就有特别沉的感觉,而到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轻许多。再有就是不同地区或受不同地区影响而生产的佛像,用铜和用料也不相同。
D. 厦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
厦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年代 级别 公布批次 地址 保护范围
1 陈嘉庚墓(鳌园) 1953年 国家级 第三批1988年 集美区鳌园路24号 鳌园本体及前面两亭
2 胡里山炮台 清代 国家级 第四批1996年 思明区曾厝埯路2号 炮台围墙外30米
3 青礁慈济宫 宋代 国家级 第四批1996年 海沧区青礁村崎山东南麓 建筑体向东、西、南、北各延伸40米
4 陈化成墓 清代 国家级 第六批2006年 思明区梧村金榜山北麓 以墓碑顶为圆心,以50米为半径画圆范围
5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1930年 国家级 第六批2006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51号 原思明监狱所属范围
6 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清-民国 国家级 第六批2006年 思明区鼓浪屿 (1)美国领事馆旧址: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2)日本领事馆旧址:北面以鹿礁路为界,东、西面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南接天主堂保护范围;(3)汇丰银行旧址:西面以鼓新路为界,东、南、北面各外延10米;(4)天主堂:东、南、西、北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5)三一堂:北、南、东面以安海路为界,西以永春路为界;(6)安献堂:东、南、西、北面各外延15米,与鸡山路交界处以路为界;(7)八卦楼:东、北面以鼓新路为界,西、南面各外延3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8)西林·瞰青别墅:东、南、西、北面各外延1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9)亦足山庄:东、南、西、北面各外延15米;(10)菽庄花园:西至海岸线,东、南、北三面由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
7 集美学村和 厦门大学早期建筑 民国 国家级 第六批2006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集美区集美学村内 (1)尚忠楼群:东面以盛光路为界,接养正楼保护范围,南面以学校围墙为界,西、北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2)允恭楼群:东面外延15米,西面外延15米,至岺西路,南、北面外延1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3)南侨楼群:南侨十三、南侨十四、南侨十五、南侨十六东面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南面外延15米为界,西至龙船路,北面以学校围墙为界;(4)南薰楼群:东、西、北面各外延4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南面以龙船路为界;(5)科学馆:东、西、南、北面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6)养正楼:东、北面外延15米,南面以围墙为界,西接尚忠楼群保护范围,以盛光路为界;(7)群贤楼群:以各楼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北面外延12米,往东、西、南面外延15米。(8)芙蓉楼群:芙蓉三外墙往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芙蓉二、芙蓉四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范围,芙蓉一、人类学博物馆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9)建南楼群:各楼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北面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
8 汀溪窑址 宋代 省级 第一批1961年 同安区汀溪水库内 窑址南面至汀溪水库大坝,东、西、北三面窑堆各向外延伸100米
9 厦门总工会旧址 1927年 省级 第一批1961年 思明区大同路土堆巷68号 东面(正面)至与本楼平行的土堆巷路,西面至瑟楼后墙相连的圆珠笔厂食堂;北面至与本楼平行的土堆巷15号平屋、土堆巷18号之一平屋(包括它们所属的空地),南面至与本楼相邻的麦仔埕17号、麦仔埕17号之一、大同路161-185号楼房。
10 婆罗门佛塔 宋代 省级 第一批196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梵天寺内 塔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30米
11 龙头山寨遗址 明末清初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鼓浪屿日光岩内 蔡廷锴、蔡元培石刻,山寨石寨门及其两旁所倚岩石
12 水操台遗址 明末清初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鼓浪屿日光岩内 “闽海雄风”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13 徐一鸣攻剿红夷刻石 明代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鸿山公园内摩崖上 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14 朱一冯攻剿红夷刻石 明代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虎溪岩后山岩壁上 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15 赵纾攻剿红夷刻石 明代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虎溪岩后山岩壁上 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16 日本帝国主义厦门领事馆警察署地下监狱 1938年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鼓浪屿鹿礁路28号 建筑物本体所属范围
17 芦山堂 五代 省级 第三批199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办事处洗墨池23号 建筑物外延前71米,后延伸3米,东、西侧各3米
18 醉仙岩征倭摩崖石刻 明代 省级 第五批2001年 思明区醉仙岩天界寺长啸洞左侧岩壁上 诗壁及长啸洞整体
19 厦门所城墙 明代 省级 第六批2005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新华路43号东侧 现存城墙及城门遗迹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 南普陀寺大雄宝殿 清代 省级 第六批2005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515~517号五老峰南麓 东、西由南普陀寺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南至思明南路,北至五老峰顶
21 同安孔庙 清代 省级 第六批2005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南门街174号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22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 清代 省级 第六批2005年 思明区鼓新路57号后 摩崖石刻所在岩体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23 新街礼拜堂 民国 省级 第六批2005年 思明区台光街29号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4 陈黯隐居石室 唐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金榜山北面山腰 由石室本体东、西、南、北各端延长20米为界
25 郑成功杀郑联处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万石植物园水库右侧 “锁云”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26 郑成功读书处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万石植物园内太平岩 “石笑”石刻、八角亭石刻及郑鹏云诗刻所在岩石全体
27 演武池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顶沃仔2号演武小学西侧 以现存池塘四周坡岸为界
28 演武亭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内 厦门大学体育场全部
29 高崎寨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湖里区高殿社区高崎村 由遗址本体向东、西、南、北各端延长20米为界
30 集美寨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集美区鳌园路27号集美中学内 前至公路内侧,后至教学楼;左、右各由石寨门两端各延长20米为界
31 国姓井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鼓浪屿延平公园内 以井为圆心,半径20米范围内
32 薛令之墓 唐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湖里区下忠村 由墓本体向东、西、南、北各延长30米为界
33 陈喜墓 唐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湖里区后坑村后院埔 由墓本体向东、西、南、北各延长20米为界
34 陈黯墓 唐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西林观音山 由墓本体向东、西、南、北各延长30米为界
35 俞戚诗壁 明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万寿岩万寿寺北侧 诗刻所在岩石全体
36 建盖大小担山寨城碑记 清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东侧 前至公路;后至厦大图书楼;左、右各由碑体端点延长20米为界
37 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 清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公园南路2号市图书馆内 石碑本体及碑亭
38 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会址 1937年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定安路71号 会址建筑物本体
39 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 1954年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虎园路1号 铁栏杆以内
40 太师太傅墓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5号鸿山公园内 前由墓碑延长5米为界;右、后至后墙;左由墓碑延长14米为界
41 陈士京墓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鼓浪屿鸡山路12号门前 西至鸡山路12号大门围墙,余三面以环形挡土墙为界
42 陈化成故居 清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草埔巷9号 建筑物本体及大门口旗杆石所在埕地
43 陈化成祠 清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公园西路15号 祠堂所属范围
44 五通渡头遗址 宋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湖里区金山街道五通社区 渡头石阶所在盘石全体
45 樵溪桥及高读琴洞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万石植物园内 琴洞本体,“樵溪桥”石刻所在岩石全体、樵溪桥本桥及其所倚岩石
46 嘉兴寨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5号鸿山公园内 “嘉兴寨”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47 碗窑古窑址 宋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集美区后溪镇厦门市第二农场碗窑村 碗窑山
48 东瑶古窑址 宋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海沧区东孚镇东瑶村及周瑶村 东至公路,西至山坡顶,南至瑶山宫,北由山坡顶老榕树延长100米为界
49 后溪城内城遗址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集美区后溪镇后溪村 旧城墙北门遗址本体
50 阮旻锡夕阳寮隐居处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鹭江道国际银行大厦东侧 “水天一色”及“望石”石刻所在岩石本体
51 陈俦墓 唐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湖里区乌石浦村 前至公路;后及左、右由墓葬本体各端外延10为界
52 胡贵墓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莲前东路洪山柄村困狗山北麓 前至碑亭;后及左、右由墓本体各端外延20米为界
53 苎溪桥 宋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集美区后溪镇厦门市第二农场苎溪村 苎溪桥本体
54 无量寿佛石刻 明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万寿岩万寿寺东侧 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55 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 明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515~517号南普陀寺内藏经阁西侧 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56 虎溪岩棱层洞摩崖石刻群 明、清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虎溪岩棱层洞前 “棱层”石刻及右边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57 澎湖阵亡将士祠碑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万石植物园中岩寺前 石碑本体,碑前李铨诗刻所在岩石全体及中岩“玉笏”石刻
58 钦赐祭葬石坊表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植物园内紫云岩樵溪西麓 石坊表建筑本体
59 深青驿遗址 元至清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 前至深青桥全体;后及左、右均由驿楼各端延长30米为界
60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旧址 1945年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励志里1号 励志里1号所属范围
61 厦门小刀会杀清将郑振缨处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白鹿路65号 石桥本体
62 干隆御制碑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515~517号南普陀寺内 碑刻本体
63 陈夷则墓 唐代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湖里区乌石浦村百果山 北至厦师挡土墙;东至林氏墓园;西、南两面各由墓体外延10米为界
64 陈嘉庚先生故居 1918年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集美区嘉庚路149号 陈嘉庚先生纪念馆围墙以内
65 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诞生地 1925年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集美区集美小学内 楼左右以建筑物本体为界;楼前包括操场;楼后至公路边
66 厦门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 1926年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囊萤楼 建筑物前产、后各由本体延长12米为界
67 中共福建省第二次党代会会址 1930年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思明区鼓浪屿内厝沃449号曾家园 建筑物本体及其所属范围
68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 1930年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思明区鼓浪屿街道虎巷8号 建筑物本体及其所属范围
69 皇帝井 唐代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集美区后溪镇前进村苏营社 井区(四周石栏杆为限)及皇渡庵建筑本体
70 许厝古窑址 唐至五代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海沧区海沧镇霞阳村 以文物保护碑为中心,半径20米范围内
71 叶十三郎墓 宋代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思明区嘉莲花园前 墓围围墙范围内
72 康尔韫墓 明代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集美区后溪镇厦门坂头林场 墓葬本体
73 卢赣章墓 1928年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思明区鼓浪屿鸡母山西麓 墓葬本体
74 孙道仁墓 1932年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思明区仙岳山南面山腰 以墓体为圆心,半径20米范围内
75 灌口凤山庙 明代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集美区灌口镇灌口街 建筑物四周围墙外延30米
76 云顶岩摩崖石刻 明至民国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思明区莲前街道洪济山云顶岩 题刻所在岩石全体
77 “八·二三”炮战纪念址 1958年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思明区莲前街道何厝村 由建筑外墙向四周延长15米为保护范围;由保护范围线向四周延长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78 盘石炮台遗址 清代 市级 第四批2000年 思明区大学路176号部队干休所海滨 界址线外5米
79 同安施氏大厝 清代 市级 第四批2000年 同安区祥平街道祥露街123号 大厝北侧6米,西侧5米,东侧、南侧与区街道路之间为绿化带
80 江夏堂 清末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思明区钱炉灰埕2号文安小学内 北至原来照壁墙脚,南至主体后楼,东、西至现文安小学围墙
81 庄银安旧居 1928年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海沧区祥露东片165号 北至旧居后围墙,南至故居前围墙,东、西向以建筑山墙向外延10米
82 霞阳杨宅 清末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海沧区海沧镇霞阳村西路189号 北由后围墙向外延伸至水渠边,南自前围墙向外延10米,东、西各自建筑山墙向外延10米
83 侵华日军杀人场遗址碑 1938年至1945年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湖里区金山街道五通村海边 北至五通道海滩,东南至木麻黄地坎边,西至五通码头小路
84 林祖密故居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思明区鼓浪屿鼓新路67、69号 北至鼓新路,西、南至该故居围墙,东面自山墙外延15米
85 魁星山摩崖石刻群 清末至民国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中山公园内 北、东至影剧院围墙,南至中山公园围墙,西至魁星山边
86 陈胜元故居 清干隆年间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湖里区殿前街道神山社区 东、北面以殿前6号路为界,西侧由围墙外延10米,南侧由围墙外延5米
87 厦门海堤纪念碑 1955年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湖里区殿前街道高崎村厦门海堤东南端 厦门海堤纪念碑与观堤亭整体保护。北至临海岸坎边,东南至高崎村边,西南至省道206线边
88 大清厦门一等邮局遗址 清末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思明区海后路58号 西至海后路,南至相邻四层建筑,北、东面自建筑外延10米
89 青屿灯塔 清代 市级 第五批2005年 厦门市青屿岛 建筑本体向东西南北四面各外延30米为界
90 葫芦山铁渣堆 五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烈士陵园内 铁渣堆外延30米
91 大轮山山门 隋唐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大轮山东南麓梵天寺内 山门四周滴水向外延伸40米
92 绩光铜柱枋 清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顶溪头村 石坊四周向外延伸30米
93 五显第一溪桥 元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五显镇五显村西面约100米 桥身四周向外延伸30米
94 梵天寺钟楼 明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梵天寺天王殿东侧 墙体四周向外延伸20米
95 岳伯坊 明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后炉街 坊址四周向外延伸30米
96 同归所碑亭 清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五显镇五显第一溪桥西面200米 碑亭及墓葬向外延伸30米
97 凤山石塔 明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凤山顶峰 石塔四周向外延伸50米,甘露亭、苏颂故里碑同保护单位
98 安乐村塔 宋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莲花镇沃溪村南500米处麒麟山西麓 塔身四周向外延伸50米
99 十二龙潭石刻 宋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五显镇北辰山十二龙潭宫前 石刻四周向外延伸2公里,涵盖了山麓崇祀闽王王审知的北山宫(即忠惠庙)
100 陈沧江墓 明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五显镇后烧村 墓地四周延伸30米
101 铭恩亭功德碑 明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岳口村 建筑物四周延伸30米
102 林君升墓 清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翔安区马巷镇井头村西 墓体四周向外延伸100米,御制碑亭同属保护单位
103 禾山石佛塔 明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新民镇禾山村西石佛山 石塔四周向外延伸500米,明代摩诗刻,石书房、慈云岩同属保护单位
104 同安古城墙遗址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孔庙戟门前东溪西畔 墙体四周向外延伸20米
105 同山石字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梅山寺后岩壁 石字四周延伸300米,梅山寺及山干隆年间重修的梅亭同保护单位
106 铜钵岩石佛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莲花镇花厝村西铜钵岩 庙四周向外延伸200米
107 祈雨道场碑记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新民镇安豪岭山咸元洞北 石刻四周向外延伸100米
108 西山岩摩崖石刻 明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新民镇西山岩北侧 石刻四周向外延伸300米
109 同民安关隘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翔安区内厝镇小盈岭 墙体四周向外延伸50米,涵盖了周围的古榕树和奉祀观音的大士寺
110 古宅十八弯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 十八弯古道首尾700米,四周延伸20米
111 同安钟楼 1930年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新路口 钟楼四周向外延伸30米
112 苏益墓 五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 墓四周向外延伸100米
113 文公书院 元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梵天寺藏经阁后 前至看守所,后至千佛阁,东、西各外延60米
114 东界石塔 明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翔安区新店镇东界村 塔四周外延80米
115 蔡复一故宅 明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环城中路9号 前外延2.2米,后外延7米,东西各外延10米
116 “郭岩隐安乐窝”石刻 宋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洪塘镇郭山村东500米处 四周外延80米
117 金车石刻 宋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南门桥下溪流中 南、北外延至溪岸,东、西各外延100米
118 澹园石刻 清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东庄山 石刻四周外延30米
119 刘静轩墓 明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祥平街道过溪村墓庵社 墓四周向外延伸70米
120 梅山婆罗门佛塔 宋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梅山西麓的梅山寺内 塔四周外延24米
121 大元殿 元代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同安区祥平街道瑶头村中 前殿厦门向南延伸65米;东、西两墙向外延伸15米;北面围墙向外延伸5米
122 大道宫 清代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铜鱼馆双溪公园内 前进滴水向外延伸12.7米,后墙金刚钻延伸3米,左墙外延8米,右墙外延2米
123 元威殿 明代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翔安区马巷镇五甲尾街218号 大门外延12.70米,左右各外延6.7米,后墙外延5米
124 朝元观 宋代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朝元村 观前滴水向前延伸60米;观后墙至公路,东、西两墙向外延伸8米
125 沙美村农民协会旧址 1927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翔安区新店镇沙美村内 建筑物外墙四周向外延伸5米
126 同安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松山小学 1927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翔安区新店镇彭厝村 东面外墙延伸5米,其余三面外墙各向外延伸15米
127 中共同安县委旧址--山侯亭祠堂 1928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翔安区马巷镇山亭村 东、西、南外墙各向外延伸15米,北至公路
128 陈先查烈士墓 1935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翔安区马巷镇山亭村 围墙东延1.5米,西延5米,北延8米,南至大路
129 中共厦门工委旧址--阳翟图书馆 1946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同安区同安第三中学内 东墙外延10米,南墙外延8米,西、北与邻墙为界
130 同安烈士陵园 1965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葫芦山北麓 东至翻胎厂围墙;西至同安医院围墙;东南至铁渣堆;北至福厦公路(即国道324线)
131 洪朝选墓 明代 县级 第五批1993年 翔安区新店镇洪厝村 围墙四周向外延伸50米
132 马巷城隍庙 清代 县级 第五批1993年 翔安区马巷镇同安二中南侧 东至观音堂墙,西至庭外围墙,南至寺庙围墙,北至原武庙围墙
133 黄廷元墓 1936年 县级 第五批1993年 翔安区马巷镇西炉村崎山头 墓体四周向外延伸20米
134 香山岩 宋代 县级 第六批1996年 翔安区新店镇香山 庙东、北至大狮山分水岭;南至坝岸;西至小狮山分水岭
135 郡马府 宋代 县级 第六批1996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岳口村铺前佛子岗下 东面外墙起20米;西面外墙起14米;北面外墙起伸12米;南面至甘露亭两侧(从外照墙起120米)。
136 磁灶尾窑址 唐至五代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洪塘镇石浔村磁灶尾社 东经118°10′57〃,北纬20°41′33〃交点为中心,直径150米(西、北两面至石浔后溪沿,南距北面溪沿300米,东距西面溪沿300米)范围内。
137 碧溪殿 明代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溪边街溪边社 前以山门前墙向前延伸66米(至溪岸),后墙外延10米,右墙外延10米;左墙外延22米
138 林希元墓 明代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西柯镇豪岭坑内村北 墓葬四周向外延伸20米
139 “同”字厝 1924年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莲花镇埯柄村 建筑群前墙外延15米,后墙外延10米;“同”字厝东西墙外延10米,莲丰厝西面墙外延10米
140 太华岩摩崖石刻 宋代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西北莲花山 “太华岩”、“灵源”、石刻连同露表岩体各外延50米,石释岩露表岩体外延50米。
141 龙泉亭 清代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岳口村真君庙西侧 以龙泉井为中心,往东77米;往北50米,往南50米,往西40米;。
142 铜鱼池 宋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东溪街铜鱼馆 东至溪岸、北至公路、西、南待定
143 南山明代吕氏古墓葬 明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新民镇凤南农场南山社 以墓葬为中心,各个墓葬四周向外延伸30米。
144 路岭窑址 宋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汀溪镇路岭寨山 包括路岭寨山全山,同安至安溪古道。其东南、西南以公路为界,其东、北、西北以路岭寨山最低再向外延伸10米为界。
145 蔡献臣墓 明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铺前村 以墓葬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30米。
146 叶鹤墓 明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五显镇安炉村五显宫自然村东南 以墓葬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30米。
147 吴必达故居 清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溪边街175号 故居前外延12米,后墙、右左墙外延8米。
148 黄文照墓 明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五显镇黄坂自然村 以墓葬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30米。
149 真寂寺遗址 唐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海沧区东孚镇凤山村
150 寿石岩 明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集美区后溪镇岩内村岩内水库东侧山腰 建筑主体外延东50米、西100米、南100米、北50米。
151 胡元轩墓 明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海沧区东孚镇后柯村
152 圣果院 唐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集美区后溪镇后埯村 建筑物本体东、西外延各16米,南外延30米、北外延28米。
153 白虎岩 明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集美区后溪镇厦门市第二农场 等高线50米以上山体
154 贞寿牌坊 清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集美区灌口镇灌口村南 牌坊本体外延东、西、南、北各30米
155 石室院 五代 区级 第一批1991年 海沧区海沧镇霞阳村南玳瑁山
156 张晖墓 明代 区级 第二批2001年 集美区后溪镇前进村 墓本体外延东、西、南、北各2米。
157 归来园 1962年 区级 第二批2001年 集美区尚南路1号 建筑本体外延东、西各5米,南外延20米,北外延至嘉庚路规划红线边4.5米。
158 兑山革命烈士陵园 1975年 区级 第二批2001年 集美区侨英街道兑北社区 陵园本体外延东、西、南、北、各6米
159 陈敬贤墓塔 1981年 区级 第二批2001年 集美区石鼓路敬贤公园内 墓本体外延东15米、西6米、南30米、北10米
E. 释迦牟尼佛铜佛像怎么鉴定真假
释迦牟尼佛铜佛像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定:
1、类型 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分为汉传佛像艺术和藏传佛像艺术两大部分,要区分风格差异;搞清青铜成分或鎏金等质地;结合时代特征综合判断,以标准器作为真伪依据,判断铜铸佛像是否属于新仿,是否进行过做旧处理。
2、颜色 古代佛像被放在佛龛上供奉,久历人间烟火,日月侵蚀,特别是鎏金铜造像表层颜色暗淡,在阳光下折射回来的光线柔和。新仿、做旧处理过的铜铸佛像折射光线较刺眼。
3、质量 古代佛像所用铜质较纯,质量重,特别是浇铸器物有厚度。仿制金铜佛像一般铜质不纯,质量轻,使用合金材料。
4、工艺 受古老的生产工艺限制,浇铸成型后的佛像要经过细致雕塑技法处理,表情、服饰、底座加工痕迹清晰可见。现代铜铸佛像使用机制打磨,生成极有规律的加工痕迹。
5、嗅觉 古老的铜质佛像,经长期供奉、烟火熏蒸,可以嗅到烟火味道;倘若长期埋藏于地下,可以嗅到发霉、发朽的味道。而现代仿品嗅到的是化学腐蚀味道。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
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在兰州、西安等地的古董摊上常网球些好似很下的婆铜佛像,令收藏者真假难辨。
一般而言,明清金铜佛像作伪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真品仿造 其又可分以下几种情况:(1)以真品翻模制作。这种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轻的感觉,铜质也很生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
一般而言,明清金铜佛像作伪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真品仿造 其又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以真品翻模制作。这种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轻的感觉,铜质也很生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无法比拟的,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上交代不清。
(2)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作。这些伪品往往以比较着名的真品为范本,而且多是以图录照片为参考。因为是参照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的把握,特别是佛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给人貌合神离的感觉。
(3)按传统技艺制造新佛像。这里主要是指产自西藏地区的新佛像,还包括一些法器。
西藏地区与临近的尼泊尔具有数百年的佛像制作历史,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工匠们,仍然忠实地遵循古代流传下来的方法在制作着各类佛像,他们并不是作伪图财,而是供给信徒崇拜的偶像。所以他们的作品合乎佛教教理,加工之传统技法世代相延,有一整套标准的制作程序,自明清以来几乎不变。
这些佛像原本不是作伪之品,但有些古玩商将这些佛像加工作旧,以奇货自居而索取高价,这就另当别论了。
2
二、用“移花接木”法作假 方法有:1.数件拼合。就是将失落的残件重新拼装起来。比如,明代的狮子配上清代的佛像。2.真品加伪款。如将清代晚期的佛像刻上“大清干隆年制”,以此来提高身价。3.新旧拼凑的作伪法。比如缺个座子、缺个背光等,就配上新座子、新背光,来充当完整的旧品,这主要是卖家希望残缺的物品能以完整的面貌卖个好价钱。
3
三、以款识作伪 可分为真品伪款、伪品真款和伪品伪款三种。比如,在明代早期佛像上加刻“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其实,这反而破坏了真品的品相。
“伪品真款”就是前面所说的用“东拼西凑”法造成的,在真品有款的座子或背光上,加上新佛像,佛像是伪的,可款是真的。当然,还可以从字体、字形上来分析。伪品伪款自然是一无可取。总之,要综合判断,才能运筹帷幄,买到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