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厦门的博饼是什么意思
博饼,是起源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1)厦门博饼4个4一个1叫什么扩展阅读:
具体玩法:
一般是10人1桌,当然可多可少,太少没气氛,太多,如超过12人,一则奖品会相对变少,二则每圈时间偏长影响气氛。
首先指定1人取两颗骰子扔出数点,如n点,由扔者开始逆时针方向数到第n个人,该人为本次博饼的起博者。
逆时针依次,每个人每次要把6个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众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点数得饼。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轮就作废,到下轮继续参与。
有1个“四点”的得一秀饼。拿完为止共32个。
有2个“四点”的得二举饼。拿完为止共16个。
有4个相同点数的得四进饼。拿完为止共8个。
有3个“四点”的得三红饼。拿完为止共4个。
若骰子点数分别为1至6顺序排列着的得对堂饼,共2个。
现代规则:
在现代的博饼风俗中,还有"追"的规则。具体而言即在其他奖品还没有拿完之前,对堂以上的奖品在博完之后,后来获得者可向自己前一个获得者追得奖品。
状元有很多等级,以下状元等级是从小到大排列,具体为:
若是有4个“四点”,则为状元,比较另外两个骰子点数的大小,点数大者为胜。
有5个相同点数的,5个4带一个除4以外其他的点数称为“五王”,除4以外的5个相同的数字带一个除本身以外其他的数字,如222226,称为五子带6,五子只比较带的数字的大小和五个相同的点数大小无关,若都是五子且带同样的点数,则先博到者为胜。
若是6个“四点”,称为“六抔红”,比前面几种状元都大,可拿走状元和剩余的所有奖品。
若是4个“四点”加上2个“一点”,则称为“状元插金花”,是状元中最大的,并可拿走状元和对堂的所有奖品。
状元的奖品要在所有的奖品全部拿完后,最后一个最大的状元博出者,可拿走奖品,如果这个状元是“状元插金花”或“六杯红”,还有拿走2个对堂的所有奖品。
另外五子登科中先比较五个相同大小,再比较第六个带的点数为传统厦门以外地区对博饼规则的误读。例如:222226和333331都为五子,22222带6,33333带1,那么6>1,222226大。
四进带一秀,四进带二举也是普遍误读。
2. 为什么博饼的时候是4越多越好,而4在很多地方都是不吉利的数字,在厦门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因为国内太大了,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闽南语里面 ,4和普通话“喜”发音一样。故4越多,喜气越多。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月圆人更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可以说是象征着阖家团圆的好日子,而各地都有不同的民俗来庆祝这一节日。在厦门,中秋节乃至农历八月整个月份,都是最热闹的时候,甚至比除夕还热闹。
全城沸腾,到处都是骰子哐当的撞击碗的声音。博饼(跋饼),是厦门地区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起源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早年,大家博的是真正的饼,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很多人将饼用各色各样的奖品替代,甚至直接博钱的也有。
总的来说,骰子“四”越多越好了。在中秋博饼的时候,大家可不再忌讳了“四”了。
博饼习俗源自郑成功:
据说1660年前后,郑成功的部下洪旭与兵部衙堂的属员,为排遣士兵在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愁绪,就想出了中秋搏饼这个游戏。
它的规则大致是这样的:每会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一个,“对堂”(榜眼)两个,“三红”(探花)四个,“四进”(进士)八个,“二举”(举人)十六个,“一秀”(秀才)三十二个。
共有大小六十三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皇帝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而郑成功被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