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平什么时候改为北京
扩展阅读
广州长隆特殊通道多少钱 2025-09-09 22:01:27
北京报考人数怎么这么少 2025-09-09 21:56:23

北平什么时候改为北京

发布时间: 2022-06-12 09:09:17

1. 北平在什么时候改为北京的

在1949.9时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刚领》中决定一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拓展:

1、简介:

北平,简称平,是北京在历史上曾经使用的城市名称之一。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北京的名称。后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司",此为今名之始。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0日设立北平特别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名北平。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将北平市改名为北京市。

2、历史沿革

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北京的名称。后明成祖朱棣迁都,作为明朝的都城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7年)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司",此为今名之始。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南京。同年3月,袁世凯将临时政府迁至北京,北京再次成为首都。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北洋政府。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北京,张作霖退回关外。后被日本关东军谋刺于皇姑屯,东北易帜,北洋政府结束运作。

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回迁南京。撤销京兆地方,改名为北平特别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这一时期,北京虽不再是首都,但在教育方面仍有关键优势,拥有国立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着名高校,被国际人士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2. 北京什么时候叫北平的

北京被叫北平的时间分别有:

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辖地不变,这是北平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地区名中。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战争后,首都迁回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北平市所辖范围较之前顺天府、京兆地方及北京市为小,大致包括今西城区、东城区全境,朝阳区大部、海淀区南半部、石景山区南部和丰台区北半部。

(2)北平什么时候改为北京扩展阅读: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和平协议,率领25万国民党军队投向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北京和平解放。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

3. 北平是哪一年改为北京的,是什么原因改的

据北京档案史料记载,1368年(洪武元年)9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北征,攻占元朝都城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城,并将大都改名为北平府。

燕王朱棣(明成祖)发动靖难战争,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先建好北平城,1427年(明永乐19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并将北平改为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南京作为留都。清朝时北京亦称京师顺天府。清兵进关,又在北京定都,于是,明清两代长达500年之久,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北京。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帝国主义者阴谋炸死。同时,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全权接收北京事务。阎锡山进驻北京后,南京政府于15日宣布“统一告成”。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由此可见,北平名称最早出现于1368年,而北京名称最早出现于1427年,北平早于北京近60年。民国时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尽管日伪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直到1949年9月27日将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这段时间,称北京为北平是准确的。

4. 何时改北平为北京

1949年9月27日将新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

北京最早于隋朝(公元581年—618年)称北平,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

民国时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日伪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

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4)北平什么时候改为北京扩展阅读: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5. 北京什么时候从北平改成北京的

1949改的,1928到1949是北平市,这个名称持续了20年左右的时间

6. 北京改为北平的时间是多少

不长,只有二十多年,1928年国民政府宣布北伐成功之后把北京改为北平,1949年建国之后又改回北京了,一共只有二十一年的时间吧。

7. 北平在哪一年改为北京

1949年1月16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由傅作义率领的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8. 现在的北京是什么时候由北平改为北京的

现在的北京是1949年9月27日由北平改为北京的。

9. 北平什么时候改名叫的北京

北京最早于1368年9月12日称北平,后于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北平早于北京近60年。 民国时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 日伪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 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直到1949年9月27日将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 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这段时间,称北京为北平是准确的。

10. 历史上改北京为北平是什么时候什么时间

直到1949年9月27日将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 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这段时间,称北京为北平是准确的

今年是北京建都850周年,这是以金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改辽南京为中都,从上都会宁迁至中都的时间。元灭金后,改中都为燕京路,直到至元四年才正式立为大都。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灭元,以金陵为都,称南京,并在老家安徽凤阳建北京。同时改元大都为北平府,第二年建置北平行在。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火文立为帝。四年后,建文帝为巩固政权,行削藩之策。经略北平的燕王朱棣自恃功高兵强,导演了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变”,惠帝不知所终,朱棣自立为帝。原本应是的建文五年更易为永乐元年,朱棣起家的北平也随之改为北京。

这一年是公历1403年,由此算来北京的名号已整整600年。《明实录》载,永乐元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上书具奏:北平是“皇上承运兴化之地”,宜立为京都。这一建议经朱棣认可后,随即将北平行在改为北京。但迁都之举直到永乐十九年才成行,这一是因为朱棣当年最紧要的任务是坐稳江山,二是因为要把被战火摧毁的大都建成新的皇都不是指日之功。从永乐元年定名北京,到永乐四年着手营建北京城,再到永乐十九年完成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北京又一次从毁灭中新生。明初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并不稳固,建制上南京和北京并存。朱棣死后,仁宗继位,再改北京为行在,准备迁都南京,但迁都并非等闲之事,缺少雄才大略的人难以施行。可这种“欲迁不得,欲罢不忍”的状况延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正式“罢行在,定为京师”,迁都之议彻底否定。对北京而言,1403年是有历史意义的。我们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的同时,也应了解北京定名的时间。